五四式手枪威力巨大,为何却惨遭淘汰?

《悬崖之上》是由张艺谋执导,张译、于和伟、秦海璐、倪大红等著名演艺工作者主演的谍战电影,由于影片属性定位是“谍战”,因此在片中出现了很多轻武器的画面,比如说手枪。张译扮演的张宪臣经常使用手枪,这种手枪的外形非常像大家熟知的54式手枪。那么,这款手枪到底是不是54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剧情发生在1930年代,因此他们在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时,是不可能使用1954年定型的54式手枪的。那么,张译扮演的张宪臣使用的手枪为什么与54式手枪那么相似呢?原来,中国54式7.62毫米手枪尽管在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被广大群众熟知,但是它却是仿制前苏联的TT-30/33式手枪的一种轻武器,由于在1954年定型,所以叫54式手枪。张宪臣等4名特工曾在苏联接受特训,他们拥有TT-30/33式手枪就不奇怪了。TT-33手枪是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费约道尔·巴基雷必基·托卡列夫设计、图拉兵工厂生产的一种半自动手枪,从1930年开始成为苏联军队的军用制式手枪,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托卡列夫手枪。TT-33手枪长19.6厘米,重854克,弹匣容量8发,战斗射速25发/分钟,有效射程50米。TT-33手枪的威力大、精度高,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可靠,不仅在苏军部队广泛使用,也是友好国家官兵喜爱的一种轻武器。1951年,中国军工系统根据协议开始仿制TT-33手枪,苏联方面提供全部图纸和机床,由于这一时期中国军工企业的任务就是在国内组装,没有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因此取名为51式手枪。51式手枪装备部队之后就参加了战争,是一种不错的自卫武器。1953年7月战争结束之后,中苏的枪械专家对51式手枪进行了联合改进,将枪托改为适合中国官兵的手型,随后开始量产装备部队,并取名为54式手枪,一直沿用至今。在苏联和俄罗斯,TT-33已经被淘汰,仅作为“赏赐武器”(НАГРАДНОЕ ОРУЖИЕ,即苏联时代的革命荣誉武器)赏赐给个人作为奖品保存,原因是它的水平停留在二战水平,枪械容易出现卡壳等故障。不过,TT-33的仿制品54式手枪在中国仍在使用,仍在保障省军区系统的官兵进行训练,另外民兵军事训练活动中也还能见到54式手枪的身影。反映到影视作品上,如果剧情中出现TT-33手枪,使用54式手枪作为道具,也很难看出来是穿帮,毕竟两者之间是仿制品和被仿制品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真正的江湖大佬,依靠枪战片才出名,54式手枪为何能够经久不衰?在中国有一款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的传奇手枪,即时在中国的手枪种类遍地开花并且自身已经逐渐退役的情况下,还是有着不小的知名度,这就是54式手枪。知名度之高已经到了很多人只要看到带套筒的手枪就会认为那是54式的地步。而这把枪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特殊之处才能有着这么大的名声?54式手枪又称 黑星手枪,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的一种军用手枪,用于战场自卫。在抗战时,由于初期和中期国军火力太弱,毛瑟手枪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近距离连射武器的不足。中国54式7.62毫米手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TT1930/1933式手枪的产品,于1954年定型,至今仍装备部队。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手枪。 5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采用枪管摆动式,保险装置为击锤保险,该枪还设有空仓挂机机构。外观很小巧,生产成本低,威力大,可靠性很好,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正常作战,受到众多士兵们的喜爱。54式手枪装备部队以后,参加了中印边界战争和中越边界战争。总体来说,54式手枪还是能够满足这些恶劣环境下的作战需要。它的射程不错,穿透力强,威力大,在50米内的距离上能够适应战斗中自卫武器的需要,属于大威力军用手枪,敌人士兵中54式一二枪就足以丧命。能够满足军事实战需要,是54式能够在军方使用长达50年的最大原因,当然价格低廉和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也是重要的原因。曾经有个故事说某次出任务,在室内扣动扳机击发该枪,威力无比的54手枪弹打穿了一个人体后不屈不挠又在后边的人体上打了个透明的窟窿,这还没完,然后撞在墙上发生反弹,跳弹又把一个倒霉蛋的头盖骨给掀开了。一箭三雕,可谓威力无穷,唯一遗憾的是,死伤的三个人中有两个是自己人。时至今日,60多年过去了,54式手枪仍装备解放军、武警、公安、预备役等,成为我国目前生产量最大的手枪。但50年代的技术在现代站场上已经十分落后了,尤其是54式手枪没有手动保险(但有不到位保险和防偶发保险),并且7.62mm托卡列夫手枪停止作用弱,侵透力也不及5.8mm手枪弹,已经全面落后了。因此54式手枪正在逐步退出我国装备序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阻断药多少小时内吃有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