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化的中国特色是什么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⑩】作者:李 芳(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以及需遵循的关键原则和需处理的重大关系,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系统观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分析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各层次的要素,也要优化各要素间关系的结构,还要注重整体功能发挥,以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系统观念始终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运用系统观念,提出统筹兼顾、“弹钢琴”、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等思想和工作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注重整体推进。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突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实践充分证明,系统观念是我们党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党理论素养深厚、智慧思维高超的重要体现。在新征程上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必然离不开系统观念的指导。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遵循的关键原则系统观念强调以要素、结构、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原则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整体性。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遵循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党的领导等关键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在通观全局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发展。需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总体规划“两步走”战略安排,编制“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远景目标,促进现代化建设阶段性连接和累积性提升。坚持系统谋划,在优化内部结构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用普遍联系观点把握现代化建设,必须注重协同联动、结构优化。一是增强现代化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关联性与耦合性,形成全党、全国“一盘棋”。二是协调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等多重关系,增强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坚持整体推进,在提升系统功能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把现代化系统各要素置于整体框架中进行谋划,优化系统结构,发挥整体功能。二是把握好“两点论”与“重点论”,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坚持党的领导,在确立党作为系统核心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作为现代化系统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统筹兼顾全局要素,系统谋划结构优化,整体推进现代化;才能确保现代化目标行稳致远,激发改革创新强劲动力,凝聚现代化建设磅礴力量。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既要在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共同愿望、遵循“三大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基层实践探索提供指引和规划;又要鼓励、引导、支持基层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支撑。促进战略与策略的辩证统一。既要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战略判断和决策,增强现代化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又要保持策略灵活性,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促进战略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促进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其正确方向;又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全局突出位置,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既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强活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分配制度,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发展。促进活力与秩序的辩证统一。既要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又要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发展和安全的统筹,有效防范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促进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既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身优势的基点上,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A109〕阶段性成果)《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5日 07版)[ 责编:袁晴 ] }
核心观点●党建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而且是历史主体问题,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理想。坚持中国道路,这是我党百年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这一道路在不同时期有着各自的丰富内容,在今天,这一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资料图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西方的现代化是以个人的解放并以个体为主体的现代化,这种个体主体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普遍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以资本逻辑结构化为内在动力的现代化构成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主题。马克思通过深入讨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必须超越资本逻辑才能走出一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在这一理论构架的转换中,历史的主体不再简单地是市民社会中的个体,而是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要真正发挥历史创造者的作用,需要组建共产党,这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党已经成为新的历史主体,特别是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一个强有力的政党,这是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第一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不仅是对百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对现代社会发展主体的洞察。按照我的理解,党建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而且是历史主体问题,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来说,要确保党成为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就需要进一步确立党的领导核心,“两个确立”不仅体现了历史自觉,而且是对现代社会历史主体作用的自觉。第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合理作用。在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初期,经历了一个政府支持的过程,斯密提倡“自由贸易”并将国家看作“守夜人”时,英国资本主义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时“自由贸易”是最合乎其利益要求的。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当你一下子进入自由市场时,如果生产力达不到与发达国家竞争的水平,政府的支持就非常重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下,“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作用的同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取得了经济建设上的巨大成就。第三,强调总体性的现代化。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带有一种线性的特征,那么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就带有“时空压缩”的特点,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遇到的问题,会在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凝聚性地表现出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从总体上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从时间坐标来说,我们会同时遭遇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当下以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引导的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空间坐标以及社会存在的结构层面来说,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种问题在空间同时布展。这样一种复杂的发展格局,需要一种总体性的视野与把控能力,市场越发展,社会分工越细致,社会结构和对外交往越复杂,越需要这种总体性把控。《决议》中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起来,体现了总体性的原则,这是对中国历史与当下发展情境的理性自觉。第四,坚持人民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理想。实际上,这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理想,虽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起点并不在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现代化,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就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如果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我们通过革命牺牲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则进一步突破了人们的思想限制,激发了人们在世界历史图景中创造创新的精神意志。进入新时代,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更需要发挥全国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性力量,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会是一条更为协调、更为高效的发展道路。(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仰海峰流程编辑:U022}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主要涉及人的问题,即现代化的主体,就是众多的人口,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现代化呈现为要素众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收益被众多人口分摊就会摊薄,而一个小的震荡如果波及面广就会引发巨大的灾难,因而必须考虑“国之大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主要涉及社会领域,是着眼于现代化的结果,是人人享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与贫富差距悬殊不同,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拉下,要完善分配制度,逐步缩小行业差别、地区差别,促进机会公平、结果公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主要涉及经济和文化领域,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活动中,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强调二者的协调、平衡,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要涉及生态领域,大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强调共生、生命共同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主要涉及政治领域,考虑国内和国际环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处于世界体系之中,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起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