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老大广告上的老总形象都是粗鲁、野蛮、暴力吗?

近日,我在网上看到头条号上有个人写的微头条,短短两句话配了七张图,却获得了几十万的展现,网友们的互动也很热烈,评论1000多条,点赞更是3000多个,看来这是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引起共鸣了。他的原文是这么写的:拼多多,你做个人吧!行不行?你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骗去老百姓的时间和精力,你就是个坑多多,骗多多,当多多!那么,这位兄弟的一声怒吼,背后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呢?战略企划枪手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件事。拼多多的创新点拼多多从2015年9月开始创立,短短6年时间就成长为市值12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万亿的互联网巨头。那么这个被称为是电商界野蛮生长的一个奇迹,短时间内就强势超越京东,并和阿里巴巴花了18年时间打造的淘宝、天猫直接抗衡的电商界怪兽,到底靠的是什么秘诀而称霸江湖的呢?难道真的是靠创新模式吗?如果是创新模式,那么这个创新模式到底又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打开拼多多的APP和淘宝进行一下对比,看看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现在主要的不同点还是在于局部功能的不同,比如说拼多多APP底部中间有个摇现金的按钮,貌似是它的特色,但是我估计这个按钮真正用的人其实也不多,因为它就是一个红包套路啊,关于这块其实拼多多的老用户早就产生了免疫功能,费时费脑子,我想现在大部分人应该不会花太多时间耗在这个上面的。那么第二个不同点,我觉得还是有点意思的,就是拼多多底部加了个多多视频这个板块,这个我觉得还真不错,非常应景,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也多消耗了时间,理论上讲也会多出一些购买的机会。那么在这一块呢,其实淘宝上主推的直播带货基本可以打个平手,而且还可能实用性更强。所以现在综合下来看的话,拼多多和淘宝两家平台,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其实从早期来讲,拼多多还是有一些创新点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拼多多实际是弱化商品搜索功能,取而代之的是算法推荐功能,就是根据用户查看商品的习惯和喜好,系统主动推荐关联的商品和信息,用创始人黄铮的话讲就是“货找人”,而不是“人找货”,但这招很快淘宝也学会了,所以现在为了打个平手,拼多多也同时开通了商品搜索功能,特色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一定要找特色的话,其实拼多多的特色就是反反复复的红包套路,相信大家对此一定有同感。不过按照战略企划枪手这么多年的市场眼界来看,也并不觉得它就是创新点,这种套路很早前大大小小的商家都已经在使用了,只不过拼多多将它做得更加腻歪,无所不用其极而已。不过,这种促销手段,淘宝现在也已经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照搬到平台里来了。不仅如此,淘宝为了抵御拼多多的低价进攻,还特地开了一个淘宝特价版,现在叫淘特的APP,阿里巴巴的态度也很明确,你不是玩低价抄底吗?玩红包套路吗?无非就是烧钱,无非就是拼资源,那我们就看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吧!所以,讲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平台和资源方面,拼多多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创新,他有的只是套路,而且它能做到这么大,真正的原因是在于无限放大了推广的套路!拼多多是怎样创造成长奇迹的?了解拼多多的人都知道,拼多多早期是借助微信生态推广起来的,2015年的时候,黄铮从谷歌离职创办了拼好货,起初只是做了一个拼团活动的H5落地页,但也是因为当时的环境给了他机会,那就是淘宝在当年进行大整顿,清理了24万低端货供应商,而京东商城也在同年放弃了面向低端用户的电商平台拍拍,一时间,大批低端货供应商无处落脚,而被几大主流平台忽略的低端下沉市场却清晰地呈现在了拼多多创始人黄铮的眼前,这使他眼前一亮,迅速抓住了这次机会。于是在极短的时间,拼好货打了一个漂亮仗,短短八个月订单就接近了100万单,积累了第一批忠诚用户,然后就决定开发一个叫拼多多的APP,2015年9月拼多多上线后,于次年的2月,拼多多单月成交额就突破1000万元,付费用户突破2000万。也正是因为这连续两炮的打响,在老朋友张震的支持下,2016年3月拼多多就拿到了IDG资本和光速中国投资的A轮融资。紧接着7月,又拿到了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凯辉基金投资的1.1亿美元的B轮融资;然后接下来就是和拼好货合并。到2017年9月的时候,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两亿了,这也为2018年7月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至于上市后的一路开挂,这里就省略不说了。那么在这飞一般的用户增长的背后,到底是什么魔力促使了拼多多的野蛮生长呢?答案就是:全民社交推广。首先,拼多多的用户群65%以上都是来自于三线及以下的城市,而且主力用户为30-39岁的家庭妇女以及40-49岁的中年人,这些用户占比约为80%。拼多多正是利用了他们不注重品牌和爱占便宜的心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全民社交推广。其方法就是以微信为依托,采用拼团、砍价、红包、抽奖等社交推广形式,再利用熟人及亲友的关系链,让用户自发地分享给更多的用户,牢牢地抓住了人性的“软肋”,形成病毒式的“裂变式”增长。这种推广模式,让许多人感到不堪其扰,但也有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拼多多刚火起来的时候,商品是真的便宜,百来块钱就能买台电视,1块钱商品也能包邮到家。后来更是推出了全民狂欢的百亿补贴活动,廉价标签深入人心。经典的9块9包邮更是它无时不在的促销套路,不管什么都9块9,手机9块9,甚至连汽车广告上也打着9块9,特斯拉还因为团购这件事和拼多多闹上了热搜,搞得许多品牌商家也像躲瘟神一样,纷纷表示和拼多多没有合作关系。国盛证券的研报曾提到,72%用户选择在拼多多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便宜。拼多多最大的BUG是什么?前面我们说过了,拼多多的市值1280亿美元,其实它在巅峰时,股价曾达到了212.6美元每股,而现在的市值却已近乎腰斩。根据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亏损公司的数据,拼多多是榜上互联网服务行业亏损最多的公司,亏损额为71.8亿元。营收不断地扩张,亏损却排名第一,那么拼多多最后到底要挣谁的钱呢?部分懂市场的人很自然就会想到,拼多多最终只能挣市值的钱,挣股民的钱,当有些理性的股民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时,拼多多的股价也开始逐渐回落,好在拼多多的韭菜主要是在美国。早前在2019年11月,国盛证券的研报就曾放过“狠话”:“拼多多火不过三年!”,现在看来则是一语成谶,那么这一切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呢?答案就是:用户用户还是用户。首先是获客成本的提高,2016年,淘宝获得一个新增用户需要166块钱,京东是142块钱,拼多多获得一个用户仅需要花10块钱。但随着获客成本的水涨船高,2021年一季度拼多多活跃买家的获客成本已经飙升到了367元,高出上个季度的258元,比去年同期的170元上涨一倍多。其二,长期的低价策略导致拼多多所出售的产品无法保证基本的品质,网上的负面评论满天飞。此外,大量的低端产品供应商在开始被喂完糖水,获得大量流量支持后,福利已经大不如前了,他们要么就得配合平台拼命降低售价,要么就根本没有流量,商家们感觉压力越来越大,纷纷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其三,老一套的病毒营销,红包推广套路,用户体验已经达到了容忍极限,长期的死缠烂打,大量用户已经失去了耐心,市场一片吐槽之声,事实证明,拼多多土豪式的裂变推广虽然赢了股市,但却输了品牌口碑。回到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位兄弟发的微头条,评论区大部分是抱怨和骂声,大家纷纷表示拼多多的红包推广太坑人,是骗子,套路别人,也浪费了人们的时间,普通人的时间就真的不值钱了吗?他们哪里知道,这种红包推广游戏,有人已经一语点破,不过就是抽奖的游戏而已,中奖的概率事先就已经是设定好的。讲了这么多,其实战略企划枪手想要表达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于商家来讲,一味地低价竞争,利用消费者贪婪的心理是没有出路的,那么反过来,对于消费者的我们来说,过分贪图便宜的人,自以为占到便宜的人,实际上最后都变成了别人的韭菜。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希望大家能适可而止,及时止损。好的,今天的话题就说到这里了,您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在评论区告诉我,如果觉得讲得好呢,请长按点赞键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感谢各位的陪伴,我们下期的主题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拼多多老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