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剧小剧场服务通知怎么删除掉?


在杭州街头,每天都有数十个或上百个小剧场同时开演。

守卫西湖断桥的保安王有亮修改了他的“白堤准入规则”。

以往他只有“三不准”——车不准、买卖不准、宠物不准,现在新增了一条“短视频、直播不准”。

理由是,“影响景区秩序。”

王有亮的“三不准”到“四不准”,前后也就一年时间。这一年里,他敏锐地察觉到有些变化在杭州悄然发生了——

那些端着相机的,可能不仅仅是游客;那些被举起的屏幕,也不仅仅是为了留念,里面或有一个个抖音小剧场,正上演着千奇百怪的桥段和剧情。

从西湖边的In77到新兴的来福士广场,杭州的各大商圈也开始成为姑娘、小伙儿们翻跟斗、劈叉、走台步的舞台……在这里,有人演着情景剧,有人“蹲守”出了百万流量。

980万人口的杭州,正在成为一座“抖音之城”。


火眼金睛一秒识别直播短视频

一米七八的王有亮往断桥头上笔直一站,颇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王有亮是这儿的保安,每天从清晨到深夜,他都站在断桥的口子上维持秩序。逢人来问路,他便侧下身来,露出笑容指点一二。

53岁的王有亮很讲规矩。在他85米的断桥辖区里,曾经“三不准”,如今“四不准”,前后不过一年的功夫,愈发严格了。

乍一看,断桥还是那座断桥,荷花如期绽放。桥边仍挤满了游客,举着差不多的自拍杆,对着远方的保俶塔凹差不多的造型。


但王有亮心里清楚,那些端着手机、相机的年轻人里不全是游客,“有些一看就是拍视频或者搞直播的,两三个人举着架子、戴着耳机过来的。”

看多了,他也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精准地将短视频团队从普通游客里“挑”出来,一般他都上前好言相劝。

偶有不听劝的,在爆发更激烈的冲突之前,王有亮便也举起手机对着别人拍,再作势要拿着这些视频去找警察。对方听罢,只能悻悻离开。

“也就吓唬吓唬他们,我们对游客又打不得骂不得。”

不过,王有亮不知道,那些人录制的几十秒视频在他叫不来名字的平台上,有机会得到上百万的点赞,远超黄金周高峰时期,西湖边一天的游客量。

七月上旬的一天,网络歌手飞飞和朋友“轻装上阵”,像普通游客那样拿个手机,从王有亮的眼皮子底下溜达到了断桥上。

半个小时里,他先是帮一位美女游客拍了一段画风清新的影像,随后在伙伴的帮助下,自己也录制了一段略显“狂野”的舞蹈。尔后,他将两则视频剪辑在一起,做出了“美女秒变狂野男”的效果,上传至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想红呀”,他简单道明背后的原因。飞飞深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法则,知道这样的反差套路能收获粉丝和点赞。

在杭州,像飞飞这样的不在少数,有的人想将自己打造成网红,有的则希望自己成为专业的街拍摄影师。他们带着手机或相机,不是出没在西湖边,就是出没在这座城市的各个商圈及大街小巷,旁若无人地进行着他们的“表演”和拍摄。

短视频街拍并不是在每个城市都能流行。

今年三月,阿昊开始有计划地成为一名街拍摄影师。因杭州已有不少人在做,他便去往南京。在新街口蹲了一阵后,他发现南京完全没有街拍的氛围。

“南京逛街的人都在地下商城,大街上人很少。只能拉着别人硬拍几张。”一个月后,他又匆匆折回了杭州。

相较之下,杭州更有街拍基因。

早在十多年前,当街拍还是以照片形式传播时,不少商业中心、地标建筑就已经成为了街拍胜地,如“武林银泰第5根柱子”一度是街拍的标志。

当抖音短视频成为新一代的街拍载体,In77、武林路9号、嘉里中心、乐堤港等新老综合体备受当地电商运营公司、网红经济公司和摄影师们的青睐。


阿昊回杭时,街拍氛围比起三月愈发浓厚了。

来福士广场,每天都有几组人马在拍。在这里,阿昊认识了阿峰等六个同样刚转行做街拍的新人摄影师。

阿峰之前做淘宝商品拍摄出身,阿昊从事媒体工作,有两位刚从服装厂出来,其他人也都来自各行各业。大家都是在近一年里,转行做起了街拍摄影。

“都是看中了抖音上的流量。我也摸索过纪录片等很多表达方式,最后觉得街拍模式比较合适”,阿昊表示。

但像阿昊们这样的新人,手里没有资源,只能每天去蹲拍,发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把账号的流量做起来。

因为天天蹲守,天天偶遇,七个人成了熟人。“一周七天,天天见,能不认识吗?”阿昊笑着说。

三个月后,七个“老熟人”一拍即合,决定以街拍作为创业项目,团队作战。此时,七个人手里的十多个抖音账号,粉丝已累计有一百多万,单个账号的点赞量也早已超百万。

陆陆续续也有一些约拍找上门来。阿昊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不用在外面蹲到深夜了。


阿昊(右二)和部分团队小伙伴

抖音上,除了飞飞这样的网红逐梦人、阿昊等创业摄影师,还有一批新晋网红开始崭露头角,在短期内吸引数十万、上百万粉丝的关注。

如韩国人气模特潘南奎,凭借姣好的面容和逆天大长腿,在抖音街拍上迅速积攒人气。一则潘南奎穿着高开叉阔腿裤走动的视频,获得了近40万点赞。


这让网红经济公司看到了新的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潘南奎自身的条件和人气让她从模特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网红。一旦成为网红,则不再轻易接街拍的活儿,会有专业的经济公司围绕她本身打造品牌。

对于杭州的电商运营公司而言,抖音街拍的高人气背后,则意味着新的流量机会。

来自一家电商运营公司的阿红表示,自从抖音成为新流量阵地后,电商运营公司、淘宝商家们又开辟出了新的运营阵地,纷纷将重心向抖音偏移。

目的同以往一样:带货。不过,与过去直接展示商品的思路不同,表达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上周五,阿红带着公司旗下的品牌服装和模特,到杭州城北的乐堤港找阿昊街拍。


瘦高的模特们换上了要推广的衣服,助理为她们精心摆弄着衣服、背包的每一个细节。阿昊则和伙伴端着相机各自找好位置。

一个模特拿出手机,假装为小伙伴街拍视频。阿昊团队则从一旁,以路人视角拍一组围观视频。

接着是曼妥思和可乐的“爆炸”戏码。

两个女孩儿在路边打开一瓶可乐,将一粒曼妥思放入其中,可乐喷涌之际,二人像做完恶作剧似的大笑着逃开。

与以前的商品展示拍摄相比,街拍的技术难度要低很多,但对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拍摄的几个小时里,阿昊们即是摄影师又是编剧,还是活跃气氛的场控。

这些精心设计过的剧情,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更像是在街头偶然撞见的场景,在抖音上往往也能获得不错的流量。

“这是在抖音上更容易被接受的一种传播方式”,阿红说道。

在抖音上,大部分高赞的街拍视频为团队出品。如果一个人单拍,要凑足不同的角度剪辑切换,需要重复拍摄多次,效率相对较低。

阿昊通常会和几个伙伴常常一起出动。每人扛一台相机,或一字排开,或散在两侧,或由远及近分布,两小时便能拍摄上百条素材。


收工后再从上百条素材中挑选剪辑,最后将六七条质量过硬的成品,通过十几个账号发出,工作效率和命中流量的几率会高出许多。

每天在户外暴晒工作,阿昊和小伙伴们很快就晒黑了好几个色度,从一脸青春的青年,变成了黝黑的“大叔”。

虽然抖音街拍才兴起不到一年,但上下游已非常成熟。

一条街拍视频背后,往往是电商运营公司、网红经济公司、摄影团队三方,十几人在户外拍摄半天的成果。

于电商运营公司而言,抖音街拍是新的流量阵地;于网友而言,是新的娱乐场;于阿昊团队而言,则是全新的创业尝试。


阿昊团队拍摄网红情侣“国民大屁屁”

不过,这个业不好创,街拍摄影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据阿昊所知,目前在杭州的摄影师已经接近百人。这其中,既有垄断上下游资源的头部公司,也有阿昊们这样自发组织的松散联盟,还有许多摄影师依然是单兵作战。

在他看来,街拍摄影已经成为竞争激烈的红海,“蛋糕就这么大,现在人已经很多了。”

流量和平台政策左右着阿昊们的心情。他们时而为数十万的点赞而兴奋,时而为流量不济感到困惑。

最近几天,阿昊又有些焦虑。小团队成立不久,街拍事业刚有起色,抖音对街拍的流量权重却开始降低了。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这个方向值得一试,“抖音是现在较火的平台,街拍又是一种非常带流量的方式,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新零售INSIDER,这里有深入的案例,靠谱的观点。更多优质原创内容,欢迎关注“新零售智库”(ID:newretailinsider)。#


专注互联网商业的权威新闻媒体,记录互联网商业的人物和故事,提供天猫和淘宝商家集培训、营销、实战于一体的系统化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关注的快手小剧场更新了。”如果你最早通过快手关注了微短剧领域,那么每天将会收到N多条这样的推送。

在过去两年里,微短剧已经成为三大短视频平台竞相投入的主要内容赛道。今年6月上旬,快手、抖音、腾讯微视几乎同一时间对微短剧加大力度。6月8日,快手在北京举办短剧媒体沙龙;同日腾讯在线视频公布关于微短剧的全新片单和分账规则;6月10日抖音召开了“短剧很有戏”2021短剧发布会。这也意味着短视频三大巨头在微短剧战场上的火力交锋再次升级。

不同于长视频领域,微短剧的市场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内容逻辑。在这一全新的内容赛道上,快手的先发优势,抖音的后来居上,和腾讯系加持下拥有众多IP资源的微视,都是微短剧赛道的有力争夺者。

百亿流量扶持、千万现金分账、三大平台对于微短剧的扶持在持续升级,而我们也正预见到,在这个新领域中蕴含着的财富与机遇,以及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微、抖、快鏖战微短剧战场

短剧创作者的春天要来了?

随着微抖快三大平台会战微短剧战场,针对微短剧创作者的争夺大战开始不断升级。

无论是抖音6月升级的短剧新番计划、微视的火星计划2.0、还是快手2021加强版星芒计划,都可以看出三大平台都希望尽可能将各个阶段的微短剧创作者,以及他们的作品收入囊中。 在这其中,抖音、快手更注重达人扶持,微视更偏向与专业团队合作。

从2019年的光合计划到2020年的星芒计划,再到2021年加强版星芒计划,快手长久以来对微短剧的扶持使得平台创作者数量迅速攀升。根据7月公布的快手娱乐营销报告,快手上粉丝数破100万的短剧作者数已经接近1400人,粉丝数超过1000万的作者超过30人,而快手上累计参与短剧创作的作者数超过6万。

另外根据秒针系统今年5月发布的快手短剧价值研究报告,快手上短剧创作者的月均增长为2.2%,其中超500万粉丝的创作者月均增加6.8%,这一数字在今年2月达到了16.8%。

对于在微短剧赛道有先发优势的快手而言,中腰部创作者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后,当下更重要的是壮大头部创作者群体,增加精品微短剧的数量,提升平台微短剧的整体质量。

于是在去年9月,快手宣布未来一年将拿出超百亿流量来扶持精品短剧的内容,同时宣布引入超过200部精品短剧。

这样的目标同时也体现在其年初推出的加强版星芒的具体扶持细则中:快手针对三种类别的微短剧创作者分别开出了不同的待遇,如最高类别S级的达人定制要求账号粉丝数在500万以上,每千次有效VV将收获20元权益,在分账基础上有效播放量达标,单月还将获得来自平台的奖励,最高为20万元。此外优质作品将获得快手40%的补贴。

而针对粉丝数小于100万的账号,目前更多是提供流量的支持。不难看出,快手面向头部创作者的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相比之下,微短剧起步较晚的抖音则向各个层次的创作者都抛出了橄榄枝。

根据抖音的的激励计划将微短剧分为“新番计划”和“千万爆款俱乐部”两类。流量激励的新番计划几乎零门槛,只要符合短剧定义的作品,不论MCN和个人均可参加。

而且与快手对待微短剧新人(站内粉丝100万以内)的纯流量扶持不同, 抖音的“新番计划”还涉及分账,只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抖音号粉丝数超过50万,站外单部作品播放量超过2000万。

相比快手而言,抖音给到新人的待遇无疑显得更为优厚些,这也与抖音目前的阶段有关,作为微短剧赛道的后发者,低门槛更容易让抖音积累起腰部创作者的数量,以最快的速度在规模上追上快手。

而有保底金额和更大额分账的“千万爆款俱乐部”,则面向更加资深的短剧创作者和更优质的作品。该品类不仅要求创作者粉丝数超过200万,还需要其有影视作品或短剧创作经验。

根据数娱君的观察,抖音的“千万爆款俱乐部”和快手面向头部创作者的激励政策不相上下,但相对于创作者账号拥有的粉丝数,抖音更看重作品能带来的流量。据悉抖音规定,微短剧评估准入后,片方可以获得制作费的30%来保底,同时超过规定集均有效播放数量的剧,每一百万有效播放将有额外14%的分账,单部短剧最高可获得制作成本300%的分账收益。

相对于抖音和快手,微视无论在流量还是达人入驻方面都全面落后。从火星计划宣布投入10亿资金和100亿流量的扶持方向来看,微视把重心放在了和专业影视机构的合作上。

在微视发布的微短剧片单中,多是改编自腾讯动漫头部IP的自制PGC作品,如《王者荣耀》《冯宝宝与张楚岚》《绝顶》等。目前腾讯微视正在面向全网为这些项目招募参与过头部影视项目的专业制作团队,如《绝顶》真人剧的承制方是此前制作过微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系列的春风画面。

此外,腾讯微视还和南派泛娱合作了微短剧《月陨回声》,以及与融创文化合作微短剧《超能力是种病》。

对于S级的项目,微视以联合出品、纯分账的模式介入,同时宣布将为其提供长剧集级的亿级曝光资源包,最高会员分账将达千万。这样的合作方式和长剧集的分账剧并无太多区别。

从微视发布的片单和流量分配来看,鹅厂显然更愿意将资源还是集中在S级的PGC类项目上。

不成功便成仁,微短剧的新赛道或许将成为微视为数不多的翻盘机会。

微短剧打法:靠自制还是靠投稿

与娱乐营销、直播带货等成熟赛道不同,作为新内容板块的微短剧赛道是否会逐渐演变成像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的长视频版权战争,乃至左右整个平台的流量战局,排位座次,目前仍需要观察。

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个平台的定位、进展和优势也各不相同。

首先从先期规模上看,快手在全网的领先地位是十分明显的。截至2021年7月,快手小剧场共收录短剧数量超过3万部,其中播放量破亿的超过2500部。不过数娱君也发现,快手小剧场中大量的微短剧都是个人和MCN机构创作者所制作的UGC类作品。

根据快手官方数据,目前快手拥有的个人创作者和机构创作者的占比分别为92.1%和7.9%,其中专业机构数为1000+。

去年9月快手宣布和米读达成战略合作,二者将基于米读的网文IP改编微短剧,产出了诸如《河神的新娘》《权宠刁妃》《冒牌娇妻》等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

早前,快手一位短剧负责人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加大短剧自制、投资和出品的投入是快手短剧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至少在微短剧的自制方面,快手扩张的并不明显。除去年联合开心麻花出品的《今日菜单之真想在一起》,以及今年年初的贺岁短剧《剧在一起》外,快手参与出品并得到官微宣传的很难找到其他作品的踪迹。

相对而言,抖音和腾讯微视在微短剧自制上的发力更加明显。2021年初,抖音大力推出的首部自制微短剧《做梦吧!晶晶》,该剧由真乐道文化制作,上线后凭借有趣的剧情和大量的明星客串,最终收获了正片超1亿的有效播放。

随后抖音又相继推出了由李诞、秦牛正威等主演的爆笑喜剧《为什么还要过年啊》、沙雕校园剧《男翔技校》以及恋爱题材的《星动的瞬间》《别怕,恋爱吧!》。后两者的制作团队分别是老牌影视制作公司唐人和华谊。

而有腾讯视频加持的微视,则在2021上半年共上线了多达20多部的自制作品。从作品的出品方列表可以发现,除微视外,基本都是腾讯视频、腾讯动漫、阅文集团、QQ阅读、腾讯影业等腾讯系兄弟公司。

相比快手和抖音,微视在微短剧IP层面的优势十分明显。由于背靠整个腾讯系的资源,微视很多自制作品都改编自腾讯动漫、阅文、腾讯游戏的IP。

比如6月片单中的《冯宝宝与张楚岚》《牌局》等都是腾讯动漫的头部作品;而上半年上线的《通灵妃2》《如梦令》等播放过亿的作品均是源自腾讯动漫;《开局一座山》真人版,该漫画改编自阅文小说《我有一座山寨》;其他还有像游戏改编的《和平精英》真人微短剧。

就IP储备而言,快手是三家中相对最薄弱的,目前的合作IP版权多来自于合作伙伴、例如橙光游戏、米读等。抖音的IP储备也并不理想,虽然字节旗下有番茄小说,但相比于起点中文网这类老牌网文网站,番茄小说旗下的免费网文大多重复雷同,在被短期题材性消费后,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IP。

而IP可能是作为既没有流量优势、又没有创作者资源的微视而言,唯一可能形成有效突破的地方。

而有资格匹配这些优质IP的,自然不会是普通个人创作者,或者泛泛的MCN机构。微视在面向全网招募制作团队的招募要求中明确表示,制作团队需要提供至少三个和头部媒体、制片方、影视公司合作的案例,且需要是以上项目的直接制作者和所有者。

背靠腾讯动漫、阅文集团和腾讯视频,微视在微短剧赛道的“大IP+PGC”的高举高打战术,能干赢快手和抖音的“自制+投稿”的模式吗?没有了长视频高版权费桎梏的微短剧,精品化自制到底是流量的福音还是成本的噩梦?答案,将一点点被揭晓。

华谊、唐人不及个人UGC作品

专业影视机构不一定躺赢微短剧赛道

与长视频的内容逻辑完全不同,微短剧由于篇幅的限制,要求创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很快达到高潮或者完成反转、或出人意料。由此,早期的微短剧大量都是搞笑、沙雕类的。

根据观察统计,都市言情、甜宠高甜是快手最受欢迎的微短剧类型之一,为此快手小剧场还特意开辟了高甜的栏目;而目前抖音上,如《做梦吧!晶晶》《别怕,恋爱吧!》也都是搞笑和恋爱类。

接下来,女性向言情题材依然是三大短视频平台主攻的方向。

目前三个平台都提供了IP免费授权的服务。抖音联合字节旗下的番茄小说在本次新番计划放出的40部免版权费的小说均是女性向的言情小说。快手提供的免版权作品则来自橙光游戏。腾讯微视今年上半年参与出品的作品也多是面向女性向的言情类作品。

(左图为快手星芒计划,右图为抖音新番计划)

不过数娱君也发现,随着微短剧竞争逐渐激烈,各平台也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向更加多元的细分市场进行探索。比如在微视6月发布的片单中,女性向依然是其关注的一部分,但也出现了更多热血、喜剧、悬疑等男频向的作品。

而快手主打怪兽、动作、武侠的男频向燃爆剧场,也从今年7月开始,面向全网招募创作者和作品。该剧场分为专业赛道和创作者赛道两类,其中专业赛道将有评委会进行前期邀约,随后根据评选结果,快手将对优秀作品追加投资。

快手对男频向作品的发力一定程度上源于快手短剧的男性观众的占比。根据7月公布的快手娱乐营销报告,快手短剧观众中男性的占比超过女性达54.1%。

在抖音上,面向全民的爆笑喜剧《为什么还要过年啊》播放量达到2.1亿,校园沙雕题材的《男翔技校》播放量超过8400万。相对而言,抖音今年上半年的另两部都市恋爱题材的剧《别怕,恋爱吧!》以及《星动的瞬间》就显得不尽人意,二者目前的正片有效播放量仅有4300万和2800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剧的制作方是分别是华谊兄弟创星娱乐和唐人影视,两家专业影视机构的微短剧试水均以失败告终。

抖音此前和包括华谊兄弟创星娱乐、真乐道、唐人等业内老牌影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旨在打造精品短剧,但以上两部作品的表现不禁让人怀疑,擅长长剧集的传统影视公司真的适合微短剧领域吗?

长剧集和微短剧在创作方式上其实是有明显差异的:微短剧和短视频一样,因为篇幅的限制,对节奏和反转的要求非常高,而长剧集和电影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篇幅铺垫剧情、塑造人物。

且平台定制剧和自制分账有一个问题在于,定制的作品对制作方来说更多是一个任务作品,他们更多是根据平台的要求在做作品。由此,这类作品的出发点和平台达人自制会有明显不同。

此外在演员的选择上,长视频的演员和短视频在调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很多影视演员在短视频平台的知名度,甚至不及很多短视频平台起家的博主,所出演的作品带来的流量和号召力也十分有限。

对于喜欢微短剧的用户而言,那些长相更具有沙雕潜质的艺人或许更符合网络审美口味。

例如被誉为2020年最强赘婿、歪嘴龙王系列,演绎男主的管云鹏此前只是一位寂寂无名之辈,但凭借微短剧中,翻转那一刻标志性的歪嘴沙雕形象,成为了过去一年里最具标杆意义的微短剧头部艺人。让一众网友大呼魔性、上脑。

作为一个全新的内容赛道,与微短剧相匹配的或许也是一套完全不同于长视频领域的游戏规则。谁能最快摸索出这个赛道的方法论,谁就掌握了开启微短剧市场的财富密码。

微短剧最大价值仍是引流?

快手官方数据显示,快手上每日观看短剧内容的人数超过2亿,每天观看的总时长超过3500万小时。

轻松、碎片化等特点是短视频成为人们目前主要娱乐方式的最主要原因。同样原因也适合微短剧。

相比于更严肃、体量更大的长剧集和电影,微短剧更多是纯娱乐向的内容,气氛轻松,容易接受。此外在短视频娱乐向内容逐渐饱和的当下,剧情向的短视频和各平台都在关注的泛知识领域一样,都是当下短视频内容发展的一个分支尝试。

微短剧的前身、包括现在很多快手、抖音小剧场所收录的微短剧其实都是带剧情的短视频。这些带剧情的短视频大部门都由简单狗血的剧情、UGC粗糙的制作、浮夸的表演组成。对于创作者而言成本低,难度也较小。

因为多是用户自制,且传播于短视频平台,观众对其的要求自然也就远低于长视频,只要内容有趣都能得到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从而被广泛传播。

低成本、快速引流的特质,也使得剧情类短视频很快得到大量创作者的青睐。而短视频平台最初所看重的也正是这类作品和博主给平台带来的流量。

微短剧创作的出发点、体量、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它的商业模式。

对于个人创作者或者是MCN机构来说,微短剧和其他的短视频内容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太多区别,都是为了养号引流涨粉,随后培养达人成为KOL,最终走向广告接单,或是直播电商。

以快手上半年的微短剧《这个男主有点冷》为例,该剧更新之后,有效播放达到9.4亿,女主角@一只璐大朋友 的账号涨粉超过500万,成功跻身头部达人行列。

尽管微短剧的付费观看在目前来看还不成规模,但各平台其实也都在探索付费点播和分账。

从三大平台目前关于短剧分账规则的最新调整也可看出,平台对于分账的看好。根据微视和快手的分账规则预估,头部作品的分账可以达到上千万,这对于投资成本低的微短剧来说,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可以发现目前抖音、快手、微视的大量PGC作品都要求横屏,且单集时长在十分钟以内,相比于2分钟一集的竖屏内容,精品化的PGC内容是否能引导观众付费,仍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无论是内容探索,还是商业模式,当下微短剧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对于三家短视频平台而言,先期的打法未必会追求短期内的回报,而是更重视流量、创作者规模、作品数量的构筑。

商业回报和ROI?让子弹飞一阵再说。

}

接收私信功能已迁移至新片场APP,请下载新片场APP及时获取私信消息通知,不错过任何一次合作机会。

扫描二维码,立即下载AP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抖音短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