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为什么喜欢中国和铁托什么关系

冷战时期,南斯拉夫是巴尔干半岛的区域性强国,尤其是在铁托时代,社会改革成功,民族团结,国家富裕。在国际上也有话语权,50年代南斯拉夫与印度、埃及一起搞了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反对帝国主义。那些年跟现在不一样,美苏对南斯拉夫都没什么办法。但铁托时代结束后,南斯拉夫就走上了分裂之路。

}

漫谈塞尔维亚和波黑战争一一写给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塞尔维亚

波黑今年7月11日在东部城市斯雷布雷尼察举行仪式,纪念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死难者20周年。纪念仪式上,出席活动的塞尔维亚总理亚历山大·武契奇遭遇当地民众抵制,最终因遭到石头攻击而被迫撤离。

目击者称,当武契奇向一个死难者纪念碑敬献鲜花时,一些当地民众突破警戒线,高喊宗教口号,并开始向他投掷石块。武契奇及其随从一边躲闪石块,一边在保镖掩护下撤离现场。我们来看看照片,武契奇身高超过一米九,比保镖高出一个头,确实是扔石头的好目标。保镖虽然撑起了伞,但他的伞明显不是小说(鬼吹灯)里的金刚伞这样的高档货,这种普通货色挡挡鸡蛋或许还行,但波黑的JAJA(鸡蛋)太贵了,当地穆斯林选择用石头来欢迎武契奇,于是,据塔纽格通讯社报道,保镖的雨伞防线被突破,武契奇头部被石块击中,眼镜被打碎,但尚不清楚伤势如何。

武契奇好歹也是堂堂一国总理,波黑穆斯林为什么在全世界面前用暴力来驱逐来访的外国元首?什么样的仇恨让人如此疯狂?

武契奇参加的是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死难者20周年的纪念大会。波黑战争期间,斯雷布雷尼察为联合国划定的非军事区,受联合国维和部队保护。1995年7月11日,波黑塞族军队突入斯雷布雷尼察,屠杀了7000余名穆族男子及未成年人。当时塞尔维亚曾为波斯尼亚塞族部队提供人力和财力。

2004年6月,波黑政府首次承认塞族军队当时犯下了大屠杀罪行。2010年3月,塞尔维亚议会通过一份决议,就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事件道歉。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2007年判定,这次屠杀为“种族灭绝”行为。不过,塞尔维亚和波黑塞族只承认屠杀事件,并不认同“种族灭绝”说法。南斯拉夫战争期间,现任塞尔维亚总理亚历山大·武契奇曾是强硬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2008年后,武契奇开始标榜自己为亲西方的改革者,希望引导塞尔维亚加入欧盟。这次参加纪念活动是本来是为了高姿态展现塞尔维亚爱好和平反省战争的态度,向欧盟和西方示好的。没想到吃了一顿石头宴。

那当年所谓的波黑战争究竟发生了什么?波黑的全称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是发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黑当地的三个主要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这三个民族,塞族克族和穆族都属于南斯拉夫人,是兄弟民族。这三兄弟怎么打起来的呢?这要从这三兄弟的来源讲起。

我们知道斯拉夫人在欧洲是个大家族,也是欧洲大陆上古老民族之一,是操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语言的各民族的统称,主要居住在欧洲的东部喀尔巴阡山脉至顿河、波罗的海到黑海和巴尔干半岛的广阔的土地上。斯拉夫人分为三部分:东部斯拉夫民族,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卡舒布人、卢日支人;南部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和波斯尼亚人。

南部斯拉夫人起源于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居住在巴尔干半岛,今天什么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之所以会生活在巴尔干半岛,欧洲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民族分布都是因为几千里之外,古代中国有一位猛男很生气,狠狠地教训了隔壁的不务正业的邻居。此话怎讲呢?公元前129年,我们的汉武帝开始发动一系列的战争,大将卫青特别是霍去病把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匈奴人被打怕了,一部分投降汉朝,桀骜不驯的一部分不顾一切地向西逃。这一逃就是4百多年。匈奴虽然打不过汉人,但对付西逃路上碰到的本地的民族却是游刃有余,元4~5世纪,匈奴人打败了哥特人,迫使其向西迁徙,。哥特人的西迁也推动了中欧的德意志各部族西迁,盎格鲁和萨克森部分人迁往不列颠,建立国家,就是今天的英国的雏形。法兰克人、苏维汇人等进入罗马帝国的高卢地区,逐渐形成今天的法国,苏维汇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今天的西班牙。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欧洲民族大迁徙”,西罗马帝国就是在民族大迁徙中被日耳曼人灭亡。在这过程中,一部分斯拉夫人南下至欧洲东南部地区的巴尔干半岛,公元558年斯拉夫人与匈奴人联合攻占了色雷斯,进逼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并且在577年斯拉夫人攻入马其顿和色萨利,七世纪成为巴尔干的主要民族。并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组成新的民族,但不是单一的,而是形成了许多斯拉夫民族,使巴尔干半岛也被称为“迷你欧洲”。这就是今天巴尔干半岛上斯拉夫人的来历,塞尔维亚人也好,保加利亚人也好,波兰人,克罗地亚人都是在公元4-5世纪的欧洲民族大迁徙中慢慢迁徙到今天的位置,慢慢形成巴尔干今天的样子。

那斯拉夫人本来是一个民族,为什么后来分出来了这么多的民族?划分的标志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这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呢?,是1949年建国时根据

斯大林订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然而这绝非世界上普遍接受的标准,你看波黑这三个民族就不是用这个标准,如果按语言,文化,生活的地域,经济的联系等方面来看,波黑的塞族穆族和克族就是一个民族,区别不大。他们之间的区别远小于同为汉族的上海人和广州人,你看上海人与广州人距离超过1500公里,双方的饮食习惯很大不同,上海人喜欢吃甜的,广州人喜欢喝汤,至于语言,双方要是说方言,只能说是鸡同鸭讲,谁也听不懂谁的,但是上海人和广州人是同一民族,汉族。所以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微小的差别不足以成为分成两个民族的理由。但是,如果按换一个标准,比如说宗教来划分民族的话,那波黑的三个主体民族就大不一样了。塞族信奉东正教,克族是天主教,穆族是伊斯兰教。正是宗教信仰的不同,三个兄弟开始分家,并且在背后大国的驱使下进行惨烈地内斗。为什么本是一个民族的塞人,克人,穆族会分别信奉三个不同的宗教呢?

这还是和匈奴人的西进有关,由此引发的欧洲民族大迁徙,加速了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将首都迁到博斯普鲁斯海峡西畔的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并将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大帝死后,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还是以罗马为首都,而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为首都。帝国分裂的同时,帝国信奉的基督教也发生了分裂。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为首的东部教会受到东罗马控制,自称为“正宗的教会”,改名“东正教,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则与西欧封建势力相勾结,西部教会成为天主教。从此两大教派彼此分庭抗礼。1054年,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互相宣布开除对方的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很不幸的是,东西罗马的分界线刚好在今天波黑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边境线上,这样一来,分界线西面的斯拉夫人包括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信奉天主教;而分界线东面的受君士坦丁大主教控制的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信奉东正教。兄弟开始分家了。这样一来,天主教和东正教已经有了,那波黑的伊斯兰教是怎么来的呢?

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从395年成立到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苏丹默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土耳其人办事比较干脆,他们一手拿刀,一手拿《古兰经》,给塞尔维亚人人两个选择,要么皈依伊斯兰教跟老子混,不仅可以保住土地和财产还可以做官吃香的喝辣的,要么继续信奉上帝但失去土地和财产,一无所有。结果,居住在波斯尼亚的一部分塞尔维亚人成为了穆斯林,意即“服顺安拉旨意的人”, 波黑穆斯林改宗伊斯兰教的初衷是保住自己的地产,1910年奥匈帝国的统计显示,波黑这里穆斯林只占总人口20%,但是占有96%的土地,这就是例证。但这时的穆斯林仍属塞尔维亚族,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同居一块土地,说一种语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政府吃饱了撑着难受,人为地将塞尔维亚穆斯林定为一个民族,拥有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同等的地位。这样,在波黑这块土地上,主要有三大民族: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波黑内战爆发前夕,在440万总人口中,穆斯林族占43.7%,塞尔维亚族31.4%,克罗地亚族占17.3%。前南斯拉夫政府的愚蠢的民族政策为日后的民族冲突埋下了炸药,只等着导火索了。

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克族和穆族联手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战争的导火索点燃在1992年3月1日的萨拉热窝,东正教的教堂里一对年轻的塞尔维亚新人正在接受神父的祝福,亲友掌声四起,.突然,一伙暴徒血洗了婚礼,新郎的父亲和其他数十人当场死亡,愤怒的塞尔维亚人开始拿着武器走上街头,战争爆发了。。

.衔六百年国事悲家国泪的塞尔维亚人在战场上摧枯拉朽, 塞族的传奇人物,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南斯拉夫军校的塞军总司令姆拉迪奇带着8万军队横扫波黑,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约20%的领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只控制约10%的领土。

克穆两族纷纷遁入各城镇据点据城死守.期间三族军队携手共进,共同填补了欧洲"奥斯维辛之后没有种族灭绝"的空白.三方相互砍来杀去,传说中的人间地狱再现江湖,万人坑遍布波黑,三个民族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共三十万人死亡,二百万人出逃,波黑成了现实版的完美地狱! 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参加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就是这个时间发生的其中一次大屠杀。

3年的内战,11次的停火协议.为了消灭最后一个欧洲布尔仕维克的堡垒.西方所谓的"波黑之友"们也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每次调查都是谴责塞族,克穆是受害者,每次塞族一进攻就是带球撞人,穆克军进攻时都是塞族阻挡犯规.穆克在阵地上塞族就是进攻越位,塞军呆在阵地上就变成三秒违例.所有国际社会指定的安全区都成了穆克军队的大本营,进攻的时候从安全区出发,打输了马上逃回安全区。屠杀则全是"共产党徒"所为. 塞族杀克族穆族西方大肆宣扬,穆族杀塞族就没人吭声,1993年2月26日,波黑塞族军队司令朱伦科·日瓦诺维奇指责穆斯林在波黑东部对塞族进行种族清洗,他说,在波黑有20万塞族人被逐出家园,70个村庄被毁,4万名塞族人被关押在集中营里。单单在斯雷布雷尼察和兹拉图地区,有43个塞族村庄被捣毁或烧毁,960多名塞族妇女和儿童惨遭屠杀。我们70号的中国人对波黑的塞族难民应该有很深的接触,因为雷地那和泽蒙都是当年波黑难民的安置区。你今天下班回家问问你的房东或仓库的房东,十有八九是当年的波黑逃回塞尔维亚的难民。

塞族的母国南斯拉夫被描绘成为面目狰狞的魔鬼遭到了"从头发到鞋底"的经济军事文化体育全方位制裁.而克罗地亚却成了西方经济援助的主要对象.

可惜小弟不争气,喝了大哥的十全大补汤还是被人打得满地找牙,美国人看着实在是没辙,只好自己卷袖子亲自上场。,1994年起北约终于介入战争,对塞族进行了狂轰滥炸.克穆两军则从戈拉日代,比哈奇两个安全区出动攻城略地.战场上穆克两军偷鸡不成,塞军顶住联军进攻后反而攻拔格拉日代和比哈奇.法国一架超级军旗,英国一架鹞式也留在了塞族的阵地上.恼羞成怒之下,北约借口萨拉热窝炮击事件(借口和当年奥匈帝国毫无二致)从1994年8月30日起出动3500架次飞机轰炸塞族军队.塞族尽管一度扣押了部分联合国维和人员,但面对这个比奥匈凶恶数倍的对手还是不得不低头.

  就这样,波黑先后经历了政治危机、全面危机、共和国内战、有其他共和国参与的内战,最后发展为由西方大国插手、联合国维和部队参与的国际战争。经过3年多的血雨腥风,似乎出现了和平的曙光。经过北约对实力较强、占地较多的波黑塞族的几次打击之后,交战各方的实力和占地基本趋于平衡,最终于1995年l1月21日签署了代顿协议。波黑战争结束。

波黑战争结束了,但前南斯拉夫的分裂和塞尔维亚人的苦难还在继续,黑山独立之后,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在美国的军事干预下已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前南斯拉夫不断的打仗分裂,死亡几十万人,数百万人沦为难民,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造成这样的局面,有一个人要为此承担最大的责任。这个人就说大名鼎鼎的铁托。铁托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我们常常把他比作南斯拉夫的毛泽东,我们今天和塞人开玩笑套近乎还这么说,KINA,毛泽东,srbija,铁托,ISTO,DOBRO.。塞尔维亚人笑笑,他知道你在讲中塞传统友谊,但是你的玩笑错了十万八千里,实际上铁托一点都不DOBRO,他根本没有资格和毛泽东比,俩个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得太远了。毛泽东一手创立的新中国到今天日益强盛,蒸蒸日上,毛泽东纪念馆人满为患,哪怕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欢毛泽东,却没一个人不喜欢印着毛泽东头像的纸。而铁托打造的南斯拉夫早就分崩离析了,他一手埋下的毒药到今天还在毒害整个巴尔干的斯拉夫人特别是塞尔维亚人。有两件事可以说明塞尔维亚人对铁托的态度。一是冷冷清清的铁托墓,位于他生前总统官邸的花房中。总统官邸标牌是贝尔格莱德乌日策大街15号,实际上是大街旁侧的一大片树林,据说有近10平方公里。在山坡上的一个别墅大院,最显眼的一幢建筑面积约900多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铁托的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他去世后被称为“5.25纪念室”,;另一部分是铁托的休闲区,叫花房,据说铁托很喜欢养花,纪念室和花房合在一起就是铁托纪念中心了。铁托墓是普通的旅游景点,民众可以免费参观。但好像只有中国来的游客比较感兴趣,塞尔维亚人一些组织认为,克罗地亚族的铁托葬在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人的耻辱”。提出如不把铁托棺木迁走,就将其捣毁。

但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捣毁铁托墓是违法的。是否把铁托墓迁走,应通过在塞尔维亚或贝尔格莱德举行公民投票后才能决定。而塞尔维亚政府觉得铁托一个躺着的人占了10平方公里的山头太浪费,建议把纪念中心约9.5平方公里的面积租给国内外企业家使用,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第二件事就是塞尔维亚政府让铁托的遗孀约万卡免费住在贝尔格莱德的一座屋顶漏雨、水管破裂,冬天没有暖气的房子21年,直到2013年去世。

铁托不是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吗?为什么塞尔维亚这么恨当年的领袖?

铁托的一生有两件事做的比较出彩,一个是带领游击队抗击纳粹德国,二是发起了不结盟运动,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为铁托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赞誉。

  但是,铁托统治南斯拉夫的约35年时间,是南斯拉夫后来战争悲剧的源泉。南斯拉夫原来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原来主要是三部分构成。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部分。此时的塞尔维亚,占南斯拉夫大部分的人口。首先铁托是克罗地亚人他从骨子里就防范塞尔维亚人,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铁托想方设法削弱塞尔维亚力量。从塞尔维亚分出了黑山、马其顿、波黑。就这样,铁托还不放心,又在剩余的塞尔维亚部分,分了两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

铁托倡导民族平等,其效果是分化了各民族,主要是分化了塞尔维亚民族,这个政策不是促进了民族融合,而是破坏了民族融合,上面讲的这些措施较大的削弱了塞尔维亚。使南斯拉夫各部分力量比较均衡,没有处于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有利于维护铁托的统治。铁托只想到自己的统治方便,没有考虑南斯拉夫的长远存在。给南斯拉夫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波黑人口构成主要是塞尔维亚族,有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人,有信仰伊 斯兰教的塞尔维亚族人。铁托为了分化削弱塞尔维亚族人,创造了一个新民族穆 斯林族。把信仰伊 斯兰教的塞尔维亚族人称为穆 斯林族。这个创造危害深远,彻底分裂了塞尔维亚族。带来了后来的血腥斗争。

  南斯拉夫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南斯拉夫分裂的重要捷径。南斯拉夫搞的是,完全的民族区域自治。没有主体民族,所有的主要民族,都可以民族自治,包括塞尔维亚民族。各个自治区内,拥有各自的教育语言,这导致南斯拉夫难以统一语言。而统一的语言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上海人和广州人区别很大,但都会说一种统一的语言——普通话。

民族区域自治,实际上培养了民族的自我意识,而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促进国家分裂的重要捷径。道理很简单,如果想让国家分裂,先搞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为各民族培养了独立建国的人才与政府机构。待到时机成熟,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只需要换一下牌子,宣布一下独立建国就可以了。确实方便。

  南斯拉夫民族政策的不平等,较大增强了南斯拉夫的分离力量。而南斯拉夫经济政策的不平衡是南斯拉夫分裂的最主要动力。南斯拉夫西北部的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工业发达,经济水平较高,每年要上缴一大笔资金来扶持落后的波黑,马其顿黑山地区,这让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十分不满。因为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的相对富裕,是建立在民族天赋较高的基础上。不是靠剥夺其它民族而富裕的。把这两个地方的财富,转移给其它民族,他们当然不愿意。所谓的民族优惠政策,就是对另外民族的不平等政策,二者等效。

  而南斯拉夫落后的地方,虽然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由于自己本地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本地人口对国家依然不满。对国家的优惠政策基本不领情。中央政府,此时是两头不是人。国家已经没有合在一起的动力了,走向分裂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人口教育和技能的差别导致经济表现的差别,经济表现的差别导致国家政策的差别,国家政策的差别(不平等)促进了国家的分裂。把差别较大的人群强扭到一起,最终还是要分开。稳定的国家结构,需要内部较小的差别,包括语言文化、富裕程度等因素。

  再加上铁托1966年起对兰科维奇(塞尔维亚人在南斯拉夫的最高官员)扣了一顶大帽子叫“中央集权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然后对塞族的干部进行十分严厉的打击,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有4万塞族干部因此被整肃。铁托成功地削弱了塞尔维亚民族之后,使得南斯拉夫没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国家失去了稳定的基石,这个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是南斯拉夫后来悲剧的源泉。如果没有削弱塞尔维亚民族的政策。一个大塞尔维亚的存在,也许会有力量遏制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的分裂行为,维护南斯拉夫的领土完整。就是不能遏制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的分裂行为,也不会带来南斯拉夫的更大程度分裂。南斯拉夫此种情况下,仅多会分裂成三个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大塞尔维亚(多一个大字,是为了区别现在的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人口也属于斯拉夫人,信仰天主教,其它斯拉夫人信仰东正教。这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分裂的潜在因素。

  由于铁托主动削弱塞尔维亚的思维,导致南斯拉夫更深化的分裂。也导致了南斯拉夫后来的内战(主要是波黑的内战)。内战导致几十万人的死亡。而铁托的行为是这些人死亡的最终源泉。一个人给一个国家带来如此大的悲剧,铁托算一个。

  国家分裂好还是不分裂好,这是一个难题,很难用一种标准来说清楚。但分裂的方式好不好却很容易看清楚,友好的分裂当然比较理想,而强制的分裂必然带来战争,造成巨大危害,这是真正的悲剧。如果铁托没有削弱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只会分裂成三个国家,很有可能是和平的分裂成三个国家。属于最理想的分裂模式。但是铁托搞了与民族融合相反的政策,民族分化政策。促进了其它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塞尔维亚民族的分裂。这也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的大分裂。南斯拉夫的大分裂带来了南斯拉夫的内战,内战酿成了真正的人间悲剧。

  如果以塞尔维亚民族为主体,实行民族融合政策。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信息交流条件下,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彻底融合黑山族。黑山族与塞尔维亚民族很类似,难以区分。如果主动融合,黑山族与塞尔维亚将会彻底成为一个民族。塞尔维亚也就会有出海口了。不象现在,完全是一个内陆国。塞尔维亚与马其顿人估计也能融合为一个民族。同为斯拉夫人,信仰相同的东正教,又紧密相临,同属于一个国家,融合为一体,是不困难的。

  在1991年或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为什么没有宣布独立。原因主要是,当时南斯拉夫的主要领导是塞尔维亚族人。领导正在做着有利于塞尔维亚的事情。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南斯拉夫的首都在塞尔维亚境内。黑山人与塞尔维亚关系最近。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估计首先宣布独立的,可能会是塞尔维亚。

  再来看科索沃,我觉得科索沃的独立,对于塞尔维亚虽然暂时是不幸的,长远看还是有好处的。道理很简单,科索沃的阿族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有个比原子弹还厉害的武器,就是拼命生孩子,一家生7个8个,生育率比塞尔维亚族人高很多,只要两代人,一对阿族夫妻将发展出拥有儿孙5,6十人的大家庭,科索沃的阿族人就远远超过塞人。如果科索沃不独立,阿族人可以自由地在塞尔维亚迁徙,长期下去,整个塞尔维亚每个角落都是一对阿族夫妻领着一群孩子,两代之后,塞尔维亚也许将变成阿族人口的天下。塞尔维亚人应该吸取这个教训。科索沃在1930年,阿族人没有塞族人多,现在科索沃阿族人占科索沃人口90%以上。阿族人以自己的高生育率当作武器,获得了整个科索沃。科索沃剩余的塞族人被阿族人赶跑了。如果不把科索沃分出去,也许阿族人仅仅靠自己的高生育率,就可以获得整个塞尔维亚。也许是科索沃的分裂挽救了塞尔维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契奇为什么喜欢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