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几房是怎么回事?

核心提示:四梁八柱、榫卯结构、一麻五灰、雕梁画栋……事实上,中国建筑自古以土木为材,自成体系,几千年来一脉相承,表现出顽强的“恋土”、“恋木”情结,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石构建筑的显著特色。从史前建筑的穴居、巢居,一直到清代的大小木作,土木营构始终是中国建筑的主旋律。这一点,从自古流传的成语“大兴土木”中就可见一斑。而在几千年的营造实践中,中国人更是把土木在建筑中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随着北京中轴线整体申遗工作的开展,地安门等一些古建筑的复建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已经覆盖了城市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太知道古时的老房子怎么盖。

  四梁八柱、榫卯结构、一麻五灰、雕梁画栋……事实上,中国建筑自古以土木为材,自成体系,几千年来一脉相承,表现出顽强的“恋土”、“恋木”情结,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石构建筑的显著特色。从史前建筑的穴居、巢居,一直到清代的大小木作,土木营构始终是中国建筑的主旋律。这一点,从自古流传的成语“大兴土木”中就可见一斑。而在几千年的营造实践中,中国人更是把土木在建筑中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古建专家、北京市文物古建公司副经理徐雄鹰告诉笔者,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不但要解决地安门复建问题,中轴沿线高大宏伟的皇家宫殿、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也将进行集整修。而一切复建、修缮工作都将使用老料老工,一如数百年前那些能工巧匠使用的工艺一般。

  那么,像地安门这样的中国古代建筑到底是怎么修建起来的?它使用的方法和现代建筑工艺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料和承重方式。”徐雄鹰说,“中国传统古建以木、土为主料,承重依靠木梁,而现代建筑以水泥砂浆为主,钢筋混凝土成为承重主力。”

  具体到地安门这个特殊建筑,当年在拆除的时候已经留下了详细的测量资料,因此原样复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了解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一般方式,看看我们的老祖先们是怎样盖房子的,倒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儿。

  与现代建筑相比,传统古代建筑中“高个儿”罕见

  与现代建筑相比,传统古代建筑中“高个儿”罕见,即使是身材最魁梧的故宫太和殿,连上基座,也不过30余米,仅相当于10层楼左右的高度。

  徐雄鹰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建筑的承重为木材,木材本身高度有限,如果要盖很高的宫殿,需要将木头一节节地墩接在一起,相对抗震性要差,所以建筑高度受到一定限制。但木梁挑大梁,却造就了“墙倒屋不塌”的奇特现象。

  在古代建造房屋前要“打槽”,类似现代建筑打地基的意思,槽底要按照三比七的比例铺垫灰和土。之后在垫层上面砌水平的基础墙,梁柱的基础也在这一步完成。建筑者要按照房屋的大小和造型,在基础墙上预留出位置,安装柱顶石,作为今后柱子的“地基”。

  之后,就该上梁上柱了。老百姓有句俗语“四梁八柱”,道破了柱和梁的数量关系。因为古代多数建筑都是采用三开间的格局,开间较大,中间两道梁,加上前梁、后梁合计是四根梁,取意代表四面,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撑的作用,共计八根,代表八方。整个建筑都靠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

  搭起了屋架子后,工人才开始摆放屋顶檩条,在柱子间砌墙。“不同于现代的承重墙,古建筑中的墙主要起到遮风挡雨,保温隔热等功能作用。”徐雄鹰说,只要梁柱不倒,即使墙面坍塌,屋子主体结构也不会垮。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而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重峦叠嶂”的斗拱。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屋子形状初见端倪,工人着手盖屋顶装门窗。然而整个过程,包括上个阶段装梁柱,铁钉这种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物品难觅踪影。

  中国古建筑在主要木质结构上都采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子,技术高超,结构也很复杂。比如古代盖房子一般是“梁穿柱”,所以大梁尽量选干燥木料,而柱子则尽量选含一定水分的,这样建成以后,大梁的收缩不会太大,柱子的收缩则相对大,更有力地套牢大梁,有利于建筑的稳固。

  铺砖上瓦也几乎与钉子无关。比如屋顶的建造过程首先是要在檩条上摆放椽子和望板,之后通过打护板灰,找平粗糙不平的望板,然后通过做薄厚不均的泥背,将屋顶优美的曲线找出来,再涂上由青灰和白灰等混合制成的“防水层”。最后一道工序,才是按顺序码放瓦片。

  至此,古建筑主体结构和屋面建筑基本完工。这时候的房屋就相当于现代意义的毛坯房。

  古代房屋也讲究内外装修,越是上等级的建筑越是如此,越是重要的地方装修起来耗时越长,但“磨洋工”也是有原因的。

  一座房子,装修第一步是墙面美化。如今,人们习惯于将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磨洋工”。其实,最初“磨洋工”并不是指磨蹭、怠工的意思,而指的就是对墙体的装修。原来,中国旧式的房屋建筑,官宦人家一向讲究“磨砖对缝”。磨工,就是指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当于现在的勾缝和打磨石类的装修。

  之后就是铺地板。如果是一般百姓家这一步并不复杂,如果赶上皇亲国戚修大殿,铺地意味着时间。原来一定级别的宫殿里用的地砖又称金砖,有如此美誉,因为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

  专家介绍,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要选“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泥土,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炼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如此算来,从普通泥土到金砖的进化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这还不算铺装的时间。

  此时,进入房屋环顾四周已有模有样,抬头却会“露怯”。为了遮丑,古建装修还有一步就是吊顶。吊顶又分很多种,其中老百姓家常用的是糊纸棚,说白了就是用白纸糊住秫秸秆,吊装在梁上,遮住屋顶。稍微讲究点的人家,一般会用木头打成规整的方格网状,之后糊上白纸做天花板。等级最高的吊顶则是安装藻井。“藻井一般都是向上隆起的,宛若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等,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非常精美。”徐雄鹰说,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一般都会有这种装饰。

  屋外装修也必不可少。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为了延长木结构的使用寿命,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连接,坚固与美观结合。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形成一抹震撼人心的色彩。

  专家介绍,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

  而古建筑中的彩绘则更有讲究。无论是花卉人物、行云流水都别具一番韵味。不过,这给房屋添彩的方式却等级分明,用错了或者是越矩都会受到责罚。比如和玺彩绘是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及龙草和玺之分。在故宫等皇家院落常见这类彩绘,由于规格高,沥粉贴金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等级上略次之的旋子彩绘用途更广,一般用于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用金量随着彩绘等级的下降会依次减少,这也是初步判断彩绘等级的方法之一。”

  另外,苏式彩绘则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四合院,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案甚至可以连贯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

风水学是起源于古代,但古代的房子基本都是一层的民房或者多进多出类型的祠堂,现代建筑倒是五花八门了,现代建筑里为了占地面积的多利用,基本都是高堂大厦,因此古代房子的风水主要看平面,现代的风水还得看立体。

楼层和风水有着很大关系,首先不同的楼层就有不同的五行。
十层之上,从一开始数,以此类推。比如说十一楼属水这样。如果一个人忌火,但是恰好住在属火的楼层,比如二楼和七楼,那对于自己的运程和健康都有不利影响,就算本来运气好也会运气减半,如果是喜火的人住比较合适,当有厄运来的时候,噩运减半。

楼层的五行和命理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如果吻合其实是最好的,,毕竟五行相生相克,他们互相依赖更是互相制约。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水命的人最适合居住在一楼或六楼,适合住底层,不适合住太高,因为水往低处流,他们适合黑色和浅蓝色的房屋。
火命的人最适合住七楼或者二十七楼,他们适合住高层,因为火是往上升的,他们适合红色外墙的房子,还有高尖形的大厦。
木命的人最好是住三楼或者说八楼,二十八楼等,最适合主中高层。因为木也是向上生长的。
金命的人最好住四楼或九楼,不适合住的太低,因为金是最忌被**的,住的太低有被埋的可能,
土命的人最好住五楼或者说十楼,失误了,适合住中层或高层,因为土是意味着城墙大山,给人安稳之感。
注意事项:选择楼层的时候应看居住之人的命中五行,如果有相生左右的是吉;相反有相克作用的是不吉。如果楼层数五行生主命,助主命,则是吉;可主命,作不吉。而主命五行可层数五行,吉运中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房后小腹疼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