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汉人彪悍嘛

李白简介(李白身世之谜?)

据说诗人贺知章见到李白写的《蜀道难》后,激赏不已,说李白不是凡人,是贬谪人间的仙人,即“谪仙”。杜甫曾在写给李白的诗中称赞他:“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但这样著名的诗人,后人至今没有解开他的身世之谜,使得这位“诗仙”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关于李白的身世,有两则关键史料。李阳冰撰写的《草堂集序》中说: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红豆博客,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当时担任当涂县令。当时李白在他那里病危,嘱托他为自己的诗文集作序。所以,这篇序应该经李白审阅过,序中所讲也应比较可靠。但是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又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其中的“金陵”“咸秦”“江汉”都不可解,有学者认为文字前后矛盾,有错讹。

对于李白的身世,学者们提出了种种看法。其中,有关祖籍的说法还较为一致。多数人认为李白祖先是陇西成纪人。西凉有建康郡也可用金陵称呼,他说的“本家金陵”即应指西凉建康郡。李白又是西凉国主的李暠的九世孙(“飞将军”李广的十八世孙),恰与陇西一致,在今天的甘肃天水。但是,大家对他的出生地则提出了不同意见。20世纪70年代,郭沫若先生考证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后世学者又指出碎叶就在今天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位于托克莫克(托克马克)城南八公里。其地的阿克别希姆古城就是碎叶城故址。有学者虽然同意“碎叶”的说法,但认为“碎叶”另有所指。它既不是巴湖碎叶,也不是拨换碎叶,也不在焉耆周围,而在今新疆哈密市附近。

又有学者根据其祖先曾“谪居条支”,认为隋末天下大乱,武威李轨趁机在河西发展势力,不肯受李渊节制,被李渊打败,押解到长安,族中子弟都被杀。李白祖上就是红豆博客因为李轨案逃到“条支”的。而“条支”就是高昌(又称“秦城”),在今天的吐鲁番。

还有学者认为他出生在洛阳,年少时是“斗鸡徒”,少年侮辱,即“北门厄”,因此逃到四川。

还有人认为李白出生在今四川江油。现在江油李白纪念馆还有三通北宋碑刻。

另有长安说,李白称“奔流咸秦”中的“咸秦”就指长安。

80年代,又有韩维禄先生指出,根据史料记载,李家入蜀的时间是705年,当时李白年仅四岁。李白之父李客携家带口从西域迁往蜀地,可谓千里迢迢,且要翻山岭,越沼泽,过沙漠,旅途十分艰险。所以路上花费的时间可能是三四年,也可能是五六年,甚至更长。李白最有可能出生在内迁的路上,“从这一角度出发,李白确切的出生地很可能成为千古之谜”。

位于陕西西安的李白雕塑

关于李白的家世,也有多种说法。

除了上面的李暠后裔说外,还有人认为是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族后裔。《北史李贤传》载炀帝以谋反罪杀死李穆之子李浑和李贤之孙李敏,“自余无少长皆徙岭表”。有人认为是李抗之后。

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子李建成之后,是李渊的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他们逃到西域正与玄武门之变有关。而且李白对于自己的身世历来含糊其辞,让人捉摸不透,即使到了西域也要隐姓埋名,回到中原后对李氏皇族的称谓也多有变化,这些都与当年那场血腥红豆博客的政治风波有关。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台湾学者罗香林、褚问鹃、钟吉雄。罗香林认为,“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兵败身亡,建成的妃子把她的独子托给一名亲信的宫女,跟随西域胡人的队伍到了西域。这孩子很可能就是李白的高祖或曾祖”。

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的太白碑林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学者陈寅恪还提出李白“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胡怀琛认为他是“从碎叶突厥家庭中出来的”。杨宪益认为“李白是氐人”。“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从李白放荡不羁的性格看,确实很有西域少数民族彪悍、豪爽的基因。但郭沫若坚持认为李白是汉人。不过,即使李白是汉人,他对西域和西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他为唐玄宗“草答蕃书”,说明他认识蕃文。与朋友喝酒时“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说明他懂得蕃礼。即使李白是胡人,也必然从小受到了中原汉文化的教育,不然写不出那么多瑰丽的诗篇。

}

  都说蒙古骑兵天下无敌,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个误会。蒙古骑兵虽然战力彪悍,毕竟数量极少,自从蒙古帝国分裂之后,蒙古骑兵也随之分成了好几个部分,所以这时就已经不是纯粹的蒙古骑兵了。比如说元朝,统一中原(中国)的过程中和之后,因为地盘太大,单纯靠蒙古骑兵是管理不来,因此其军队主要是以汉人为主,也就是汉军,附带少量蒙军和回回军,后来汉军之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汉将。

  来源大鱼号:Empero历史,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汉人在元朝统治者中曾发挥过两次重大的作用,每次都决定着汉人和元朝的生死存亡:第一次是元世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蒙哥汗去世时,作为正统继承人的阿里不哥对汉人奉行的是保守政策。他说要将全中国的土地全部改为牧场,在上面种草养牛羊马。不仅如此,阿里不哥还要改变汉人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性,一切遵照蒙古人的来,其最终目地是将汉人变成新的蒙古人。

  因此阿里不哥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汉臣刘秉忠,姚枢,赵良弼建议下,决定起兵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最终,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在汉人的支持下顺利将阿里不哥击败,夺取了蒙古帝国的汗位。随后建立元朝,迁都北京,主动汉化。试想一下,倘若真的是阿里不哥登上汗位,我们汉人会怎么样呢?可能早就变成蒙古人了吧。

  这第二次就是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海山是汉名)与阿难答的帝位之争,这是700年前汉人与穆斯林的一次大对决。那阿难答是什么人呢?他怎么有资格和资本来争夺帝位呢?先简单介绍一下他吧。阿难答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剌之子。因为忙哥剌的子女大多幼年夭折,所以阿难答一出生便送往一个名叫蔑里帖儿的突厥斯坦穆斯林家庭抚养,蔑里帖儿的妻子祖来哈也成了阿难答的奶娘,将其奶大。

  此后,阿难答的成长过程一直按照伊斯兰教义来进行的,因此此教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穆斯林的信仰也在他心中巩固了起来,不可动摇。阿难答的大食文写的非常好,还能熟读整篇《古兰经》。每当与人探讨伊斯兰教义时,他那流利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让人赞不绝口。1280年,阿难答袭封为安西王,统辖唐兀之地(今宁夏、甘肃、陕西,新疆部分地区)。

  阿难答袭封安西王之后,礼拜极勤,经常把时间浪费在履行戒律和祈祷方面,每天还在清真寺念诵《古兰经》长达几个小时。后来,阿难答在封地上采用回回历,大规模建造清真寺,经文学校和麻札。还给蒙古儿童施行了割礼,并下令依附他的15万蒙古军队和百姓改信伊斯兰教,如若不从,直接采用武力强行实施。阿难答还在封地设立宗教法庭,与元朝律例相对抗,俨然有裂土立国之意。

  而阿难答的最终梦想就是在中原(中国)建立另一个伊利汗国,并以他兄长伊利汗国的合赞汗(伊斯兰教)为榜样。目前他在封地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前凑而已。元朝建立后,自上而下都是以佛教和儒家为主,伊斯兰教被元朝社会所深深排斥,认为它是一种邪教恶魔。元廷虽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没有命令禁止伊斯兰教,但也不提倡推广此教。

  时任皇帝元成宗信奉佛教,见阿难答整天沉迷于伊斯兰教义之中,至祖宗家法和颜面于不顾,还在封地大力推行伊斯兰教。便以他背叛“祖宗之道”为由,将其拘捕下狱,迫令归信佛教。阿难答与之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元成宗问阿难答:“如果你做过什么梦,或者上天给予了你什么启示,或者有谁指引了你走上伊斯兰教的道路,就讲出来吧,让他也给我指示一条道路。”阿难答回道:“伟大的真主给我指出 了一条认识他的道路。”

  元成宗说:“这条道路是魔鬼指给你的!”阿难答:“如果是魔鬼给我指的道路,那么是谁把这条道路指给我的兄长合赞的呢?”元成宗见阿难答以他的兄长合赞汗改信伊斯兰教的先例替自己辩护,顿时哑口无言。随后想直接杀了阿难答,但被母亲阔阔真太后所阻,阔阔真这样劝元成宗:“你的国家还没有巩固,时有叛乱;阿难答有很多军队,而且他封地的那些军队和居民都对伊斯兰教执迷不悟。现在不宜强迫他,先缓缓吧。”

  正因为阿难答手握重兵,元成宗对他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其放回。阿难答被放回来之后,心里一直怨恨元成宗。于是他抓紧时间扩充实力,等待合适的机会造反。元成宗对阿难答虽多方限制,但也无力过多约束他,只得看着阿难答慢慢做大。最后,西北地区军政大权全被阿难答所掌握。自此阿难答也有了一只绝对效忠于他的穆斯林军队。

  元成宗晚年多病,皇后卜鲁罕和右丞相哈剌哈孙分别执掌朝廷大权。公元1307年正月,成宗驾崩于大都玉德殿。因为成宗的皇太子德寿早夭,亦无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现空缺。按照蒙古旧制,在皇位空虚时,暂由正宫皇后卜鲁罕摄政,由她召集宗亲大臣举行忽里台大会,另选新君。这时皇位继承人有两个最合适的人选:海山和阿难答,因为阿难答不受元成宗喜爱,所以只剩下海山一人了。

  可皇后卜鲁罕此前为了消除异己,曾贬海山的母亲答己和海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怀庆(今河南沁阳),卜鲁罕恐海山继位后,必报前仇,加上卜鲁罕与阿难答之间原本就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她便和左丞相阿忽台,还有朝中的回回官员准备拥立元成宗的堂弟、信奉伊斯兰教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卜鲁罕在成宗死前三日密招阿难答悄悄抵达大都,妄图借助阿难答的实力为自己谋好处。

  阿难答更想借助手中的重兵,以忽必烈嫡孙的身份,直接夺取皇位。然而此举却遭到右丞相哈剌哈孙和汉臣的强烈抵制,因为他们想拥立的信奉佛教的海山兄弟中的一人为帝,不想屈从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难答和回回。可这时海山还在漠北,哈剌哈孙便加急遣使北迎海山于漠北,让他带领汉蒙联军(以汉人为主)回大都继位。并南迎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答己于怀庆。

  此前阿难答因为急着赶赴大都继位,为了不引起元廷的怀疑和提高行军速度,并没有带军队一同前往大都,只带了少量亲信随行。因此哈剌哈孙与卜鲁罕在大都势均力敌,谁都不敢妄动,就这样僵持着。当阿难答见哈剌哈孙和汉臣们开始行动时,为了增加自己夺位的胜率,便急令将他的的穆斯林军队开赴大都。准备与皇后卜鲁罕在大都来一场血腥的屠杀,将哈剌哈孙和汉臣一网打尽。汉人与穆斯林的一次大对决正式开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与答己的汉蒙(以汉人为主)联军先阿难答的穆斯林军队一步到达大都。随后,哈剌哈孙,汉臣,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答己将皇后卜鲁罕,安西王阿难答囚禁,并杀了左丞相阿忽台和回回官员。还下令地方军将阿难答的穆斯林军队围住,命其就地解散,否则杀无赦。穆斯林军队军队虽战力远高于地方军,但数量差距过大,不得不服从命令。

  同年5月,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监国名义掌权,遣使北迎哥哥海山。海山在上都继位,是为元武宗。后来,武宗赐死皇后卜鲁罕和安西王阿难答。自此,信奉佛教和儒教的元武宗在汉人与亲信的支持下得胜。试想一下,在700年前汉人与穆斯林的这次大对决中,汉人倘若失败,阿难答坐上了皇位,以他对伊斯兰教的痴迷和崇拜,势必会用铁血政策推行此教,中国将彻底伊斯兰化。(喜欢的话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收藏,转发和评论,谢谢!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欢迎品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汉人占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