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京东购物车已经清空了,但是京东软件经常会弹购物车中的物品降价的提示?

眼看又快要到了京东6.18的时间了,顺便打开了京东,把今天上课老师推荐的几本书放入购物车。结果发现最近的书真是贵啊,估计是因为临近6.18的缘故,基本上都接近于原价了,对于经常买书的我来说,这还是蛮难以接受的,我还是更喜欢在促销的时候买打折的书屯着。

一时心里好奇,像这我样京东的老用户和PLUS会员都没有给我太多优惠,不知道新用户会怎么样呢?于是注册一个新用户上来对比,不看不知道,一比之下还真是发现诸多不同。

京东资深用户帐号,一年在京东消费很多钱,估计在10万以上吧,还是京东Plus会员,应该给我多一些优惠吧?

这里是京东的京享值,具体如何得到的这个分值,我也不是很明白,反正应该是花了很多钱得到的。

给了一个满300送30块的优惠卷,看了不由觉得尴尬,要一次买300块的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我这种经常买书的人,要在每满100减50之后满足300元,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看看新用户呢?同样的优惠卷下给了满20减10块,都是老用户了,怎么还这么苛刻呢?非要满300才给?

再看看其他的呢?Plus用户名下,还是满300减30。

再看看新用户下同一本书的政策,不出所料,还是满20减10块。

看起来也不用再一次验证了,京东确实利用了老用户的属性,逼着你花更多的钱在这里购物。为了获得优惠,你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不得不花更多的钱买一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

这算是利用大数据杀熟吗?

说好的一切为了用户体验的呢?亲爱的东哥,你是不是以后都会这样对待你的老用户呢?包括这些花钱购买了Plus会员的老用户?

那么我们以后是不是每次购物前都需要用新帐户上去做一次校验呢?不知道有没有哪位程序员兄弟自己做一个爬虫程序,自动去比对一下不同帐户之间的待遇差异,看看我们的东哥到底用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导向来对待他这些年以来积累下来的忠诚的客户?

一个平台一旦变得强大了,慢慢会忘记他的初心,开始服务于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利;开始用技术的手段,竖起高高的围墙来屏蔽后来者,让用户因为习惯和惰性而额外支付成本。

看上去这么是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但是,同时是不是却让更多的新生力量开始有了萌芽的机会?

对于新生者来讲,这些大的平台算不算顽固的旧势力?新生力量可以联合被欺压的老用户去颠覆掉这些曾经的庞然大物一样的平台。我想一旦机会来临,这些老的用户一定会开始有新的选择。

  • 众所周知,去年年底京东仿照亚马逊Prime服务,推出了京东会员PLUS服务。 当然了,天朝和美帝的国情不同。 亚...

  • 上周五POS圈支付网帮大家统计汇总了关于“双11”期间,和家银行信用卡多倍积分奖励活动规则—— 《双11,这些银行...

  • 信仰(Belief) 定义:有强烈信仰的人拥有某种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并由此形成明确的生活目标。 隐喻:传教士 ...

  • CFA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于1963年开始设立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证书考试。考试每年举办两次,是...

  • 群里浩浩荡荡的学风整顿开始了,季度考核不是说着玩玩,而是实打实统计数据、信息反馈、照单罚款。 “各位书友:对照各自...

  • 文 I末渡 也许,情感世界里最大的弊病就是习惯。如果习惯了陪伴,小别也会陷入寂寞;如果习惯了依赖,可能会失去自我;...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1 没有高楼大厦 穿着不修边幅 口音土 国旗 米字 国庆节庆祝殖民 英国女王的生日 七角星 南...

}

眼看一年一度的618又要到来,购物车已经99个商品了,以前618主要是买家电,又快又优惠,几乎都会囤着那个时候下手。今年多留了个心眼,把想要的东西都提前的记录到了备忘录里面,顺便把当时的价格也记录了一下,疫情期间嘛很多没有必要的东西还是能省则省。

结果今天打开进去看,我都怀疑眼睛出了毛病,华为儿童手表原来398的一下子飙升到了888,我哪个去,难道蹲的就是这个?

还有平时娃娃要用的拉拉裤,平时有活动满减下来也就118元60片,现在要148元。钙也是平时也就一百五现在要215元一瓶。原来除了家电这些平时的小玩意儿是这种套路。

再看看平时的DHA还有本来一直想买的毛毛虫点读笔,都不同程度的提高单价,然后到618再来满减,然后比平时还高一点卖出去,虽然有保价30天,但是这心里真是不舒服,就是等了个寂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空购物车是怎么清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