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人口就业与民族团结关系

核心提示: 回顾60年,我国在民族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也决不回避矛盾,努力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理清问题、化解矛盾中国少数民族60年的变迁在新中国6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经历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重大变迁,共同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神州大地上的新气象、经济发展带

  回顾60年,我国在民族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也决不回避矛盾,努力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理清问题、化解矛盾


  中国少数民族60年的变迁

  在新中国6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经历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重大变迁,共同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神州大地上的新气象、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民众参与公众活动的广阔空间。

  从统计数字来看,建国后我国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从人口规模来看,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从1953年的3401万增长为2000年的10449万,是1953年的3.07倍,占全国总人口的8.4%。汉族人口从1953年的54282万增加到2000年的113739万,是1953年的2.09倍,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明显快于汉族人口。在影响少数民族人口较快增长的原因中,既有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的经济因素,也有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对少数民族更加宽松的政策因素。

  教育水平和职业结构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在小学以上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中,1952年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仅为2.9%。2006年少数民族学生小学在校生中的比重上升到10%,中学在校生中的比重达到8.2%,大学在校生中的比重达到6.9%。2000年“党政干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全国就业人口中占1.8%,汉族中“党政干部”的比重也是1.8%,在55个少数民族当中,“党政干部”比重超过汉族的有18个民族,如朝鲜族为4.1%,蒙古族为2.7%,满族为2.4%,回族为2.2%。2000年“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国就业人口中占5.3%,汉族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为5.4%。在55个少数民族当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超过汉族的有20个民族,如朝鲜族为12.2%,蒙古族为9.4%,哈萨克族为8.8%,藏族为6.2%,满族为7.2%,回族为6.1%。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教事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汉族地区,经过建国后60年的发展,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和干部、科技队伍规模已经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

  经过60年的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在铁路不仅通到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而且已经横跨青藏高原直通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都修建了高速公路和机场,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偏僻农村,学校和医院的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设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多年来,中央政府组织的“援藏项目”和“对口支援”已经基本上改变了西藏城镇建设的面貌。自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央政府和各部门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已经超过3万亿元,使整个西部地区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加强民族团结,共筑美好远景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干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的艰苦努力下,中国民族地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果、GDP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汉族地区的建设成绩和发展速度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城乡差距逐渐拉大。这是中央政府和各族民众都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区域之间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长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就会导致许多连锁的社会问题。

  同时,还必须看到,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西部地区几个人口规模较大的少数民族(藏、蒙、维、朝鲜族等)长期推行母语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本族母语学习各类专业课,同时设立汉语文课。现在国内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已经转变为市场机制,目前和今后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都存在对汉语能力的要求,这是由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但是这样的客观要求和市场机制就使得在母语教育体系中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出现了就业困境。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一是因地制宜地调整当地的双语教育体制,增大汉语教学的专业;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实现就业,这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

  另外,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通过宣讲民族理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制订一系列民族优惠政策,一方面达到了贯彻民族平等的理念和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的目的,但同时也在客观上强化了各民族的民族意识,使民族之间的界限更为清晰。中央政府之所以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就是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过程当中,各族人民必须保持紧密的团结与合作,才能达到共同繁荣的美好远景。

  回顾60年,我国在民族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也决不回避矛盾,任何社会在发展进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并不奇怪。只要我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真对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细心倾听各族干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的意见与建议,努力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理清问题、化解矛盾,这些问题总会得到解决。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大团结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破坏不了的,中国各族人民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84年、1987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博士学位,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曾担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马戎教授致力于民族关系、民族社会学、区域发展、人口迁移、城市化等领域的研究,学识渊博,学术成果丰硕,在构建社会学、民族学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民族与社会发展》等。

}

人民政协网天津5月28日电(记者张原 李宁馨 实习记者魏天权)“我们将以今天的协商会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共筑‘56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幸福梦。”5月28日,在天津市政协“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题协商座谈会进入尾声之时,副市长李树起对委员们的建言给予充分肯定。

这是一场聚政协之智,举专家之力开展的专题协商调研座谈会。在天津市政协主席盛茂林、副主席黎昌晋的带领下,市政协民宗委组织委员、专家学者围绕课题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切入调研,并赴上海、重庆学习考察,最终凝聚成丰硕的建言成果,在协商会现场呈现——

“良好民族关系的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的保障等,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协同配合,但从实践层面来看,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在牵头统筹的力度、工作落实的效果方面不是很理想。”黄骁卓委员提出,要建立完善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统战部、民宗委配合,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集约高效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我来天津30年,切身体会到有些本地居民对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文化信仰、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不理解就贬抑、排斥、嘲弄,导致少数民族外来人员产生自卑心理,这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在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等方面的融合态度。”阿依木汗委员呼吁,发挥社区基层治理作用,把少数民族外来人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引导城市居民改变对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歧视心理,为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加强少数民族外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互动,促进融合,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和接纳他们。

胡建勋委员提出,要不断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保证符合入学条件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都能够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开展面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全力维护其合法权益。

“就业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其融入城市的根本所在。”屠凤娜委员建议,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特色优势,鼓励、引导和支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利用民族特色文化资本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从而带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创业和就业。同时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利用三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农业、村落、古镇等资源,推动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拓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渠道。

会上,各部门高度肯定委员发言,并针对委员建议一一现场回应。

“大家的建议对我们下一步工作非常有启发。”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建议带回去认真研究落实,从服务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角度出发,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百分之百落地,同时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新疆内高班语言应用能力。

“委员们提出的建议非常务实有针对性。”市民族宗教委负责人表示,将会同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继续积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指导和保障服务,为少数民族流动群众营造平等的就业创业环境。

不管是调研路上,还是协商现场,委员们紧扣主题深入思考和探讨。这些智慧结晶令到会听取意见的李树起十分赞同。他表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委员建言,推进相关工作落实。

“应不断提升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市政协主席盛茂林强调,要坚持依法管理、一视同仁,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事务。要加强教育引导,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注在津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进步。要促进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就业创业环境,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他希望委员们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策论”,助推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

东部沿海地区新疆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调查
——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赵 民1,林钧昌2,尹新瑞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就业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