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有没有舞台表演经验?

  摘要:越剧是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它不失典雅,曲调悠长,多反映爱情故事。越剧《红楼梦》于上世纪50年代排练演出,是越剧舞台上广为传唱的经典唱作,曲调朴实真挚。目前国内越剧界赫赫有名的贾宝玉扮演者是我国著名越剧大师、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她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品质,非凡的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演唱激情,赋予了这部作品的灵魂和经典韵味,创造了越剧演唱的一大奇观。
  关键词:徐玉兰   《红楼梦》   贾宝玉
   徐玉兰,著名越剧小生,表演艺术家。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和“百年越剧特殊贡献艺术家”称号。她长达80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了三百多部剧作,塑造了无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她的表演俊逸潇洒、风流倜傥,具有神采夺人的艺术魅力,独步越坛。她的唱腔高亢挺拔、起伏跌宕 、奔放洒脱、慷慨激昂,形成了越剧唱腔中独树一帜的徐派唱腔。徐玉兰认为流派的产生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唱腔、身段、做功(水袖功、毯子功、扇子功等等)缺一不可,流派是一个体系,如果舞台上只注意唱腔而忽略其他功底就不能称为流派。徐玉兰在她一生所塑造的人物中,人物逼真,有血有肉,人物的内心思想表达完整。代表作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的张生、《北地王》中的刘谌等等,其中《红楼梦》和《北地王》被誉为徐派小生的两大丰碑,至今无人逾越。
《红楼梦》,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贾宝玉,一个家喻户晓的既定形象。徐玉兰曾多次扮演过贾宝玉,十几岁时演过折子戏《宝玉夜探》,当时演贾宝玉徐玉兰自己并不知人物特点,也不知唱的是什么,完全是老师口传心授,鹦鹉学舌而已;第二次饰演贾宝玉,徐玉兰心里有了一定认识,具备了一定资历和舞台经验,但理解还是比较肤浅,所以那时徐玉兰演贾宝玉,也只是一个艺术雏形。当时演过贾宝玉的还有尹桂芳等著名演员,而且演得也各具特色,可是徐玉兰是一个天生不服输的人,她决心根据自己的理解,闯出一条新路子,塑造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并被广大观众所接受的贾宝玉。
徐玉兰所塑造的贾宝玉人物鲜明,有血有肉,爱憎分明,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交代完整、干净,整个人物把控到位。有资料显示,徐玉兰在塑造贾宝玉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她把《红楼梦》的原著读了好几遍,并且不论是工作中、生活上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在揣摩贾宝玉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在家中布置出近似怡红院的环境,以求感受和接近角色,后来渐渐地,贾宝玉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开始清晰起来。徐玉兰总结出要塑造好贾宝玉这个人物,关键要弄清楚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等。贾宝玉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宠儿,无忧无虑,娇生惯养,而且不喜欢读八股文,更喜欢偷看《西厢记》;不愿意会见仕途经济的官府老爷,却喜欢与丫环亲密来往,不爱稳重端庄“上进”的宝钗,偏偏爱上孤傲、多愁多病的林妹妹……这一切都是贾宝玉身上的闪光点,徐玉兰通过这些细节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贾宝玉。徐玉兰曾在《劝宝玉》这个场景里选择这样一个细节去表现贾宝玉爱憎分明的内心变化:徐玉兰认为贾宝玉从心底里认为“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所以对初进贾府的宝钗自然带有好感,但当宝钗对他谈论“仕途经济”和教他学会怎样处世做人时,心里产生厌恶之情,并识破了宝钗表面的雍容典雅的假面。这种由亲近到厌恶的心里变化,徐玉兰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画面:宝玉强压着心里的反感,尽力克制着自己,强装轻松放下茶杯,目光低下,表情冷淡,故意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宝姐姐,老太太要玩骨牌,正没人,你玩骨牌去吧”,语气虽不重,但分量却很重。徐玉兰这种设计,我们不难发现,贾宝玉在这里的心里变化刻画出来了,既生动又合乎常情;还有贾宝玉开场怎样出场,徐玉兰也动了一番脑筋,为了突出贾宝玉天真、无忧无虑的性格特征,徐玉兰想了很多办法,是常规形式出场还是以突出宝玉天真无忧的性格特点出场,徐玉兰琢磨出了蹦蹦跳跳的出场形式,但她觉得都不好,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贾宝玉手拿一串檀香串,甩呀甩地上场,这正是原著里写道的:王熙凤带贾宝玉到家庙里还愿,老和尚交给宝玉的一串檀香串,可见徐玉兰对人物细节的细心揣摩做足了功课,人物精准到位,人物性格和真实性完整统一。
   我们在欣赏《红楼梦》这部越剧作品时,徐玉兰塑造的贾宝玉戏份大概可以划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黛玉进府;第二部分是读西厢;第三部分是葬花;第四部分是试玉;第五部分是金玉良缘和宝玉哭灵。这五个部分反映了宝黛爱情故事从前奏、萌芽到升华的过程,同时也是封建礼教与宝黛爱情之间矛盾关系的过程,徐玉兰紧紧把握这样的关系,用不同的唱腔和不同的表演再现了整个宝黛爱情故事。
   (一)黛玉进府。这场戏应该是宝黛爱情的前奏,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邂逅,一见面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彼此心灵相应,徐玉兰为了表现少年宝玉和黛玉的欢悦和激动的神情,在唱腔上采用了活泼的“四工腔”和轻快优美的身段,这种活泼轻快的场面更好地突出了宝玉此时的心里节奏,从而也突出了宝黛爱情前奏的细节。
(二)读西厢。《西厢记》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淫词艳曲”,是一本禁书。但宝玉和黛玉两人心意相通,情投意合,爱情前奏转向爱情萌芽,徐玉兰正好抓住了这个萌芽的爱情特点。她把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朦胧”作为此段人物塑造的关键点,首先徐玉兰抓住了《西厢记》中张生的语言作为挑逗黛玉的契机,因为张生是大人,而贾宝玉只是个孩子,大人和孩子的性情交替出现,使得“朦胧”感得到再现。如宝玉用张生的语言挑逗黛玉,黛玉说他欺负人,宝玉由赌咒发誓,说谁要欺负林妹妹就变成癞头鼋,通过这样的对比,这种“朦胧”爱情就再现得在情理中,对观众来讲,这个宝玉有血有肉,不虚假。
(三)葬花。葬花是宝黛爱情故事明朗化阶段,此阶段让我们心中无不渴望宝黛爱情更加递进,此时的宝玉已经识破了宝钗的为人,更加与黛玉心心相印。面对黛玉的误会,徐玉兰在此采用轻板唱腔进行回顾,回顾他们之间的相互情感,相互情谊,黛玉听后为之感动,消除了误会。徐玉兰在此处为了突出这段的场景,用了一个很小的动作完成了这样一个情节,当黛玉心疼地为宝玉擦汗时,宝玉激动难抑,一把抓住黛玉的手深情地说:“你放心……”,徐玉兰处理宝玉“你放心……”这段话时采用真挚和难以自控又要有点害羞的心里变化去完成,完全把初次捅破爱情的薄纱表现得干净到位。一句“你放心”道出了宝玉此刻心里的真挚情感,这种语重心肠的几个字,就能再现复杂的人物心里语言,徐玉兰做到了,真是了不起。 (四)试玉。这是宝玉对爱情痴迷的一段再现。故事发生到此,已是一个沉重的情节,此时的贾府已走向衰败,林妹妹又要离开贾府回苏州去,这时的宝玉已有点为了爱情想冲破一切阻力的决心。徐玉兰为了表现大观园衰落后的压抑、凄凉气氛,她出场采用了背对观众,站在沁芳桥畔,无限惆怅和深深叹息等肢体语言进行再现;为了表现宝玉冲破爱情的阻力,徐玉兰用最大幅度的动作身段,最蛮横的语气表现宝玉对爱情的大爆发。当有人提到一个“林”字,徐玉兰采用一种疯狂的语气说“除了林妹妹,任凭他是谁,不许姓林”等等语言,我们不难看出徐玉兰在《试玉》这个场景里发挥了自己独特的表演特色,完美表达了宝玉为了爱情的决心。
(五)金玉良缘和宝玉哭灵。这一阶段是宝黛爱情的升华,两段故事对比强烈,金玉良缘是喜,宝玉哭灵是悲,大喜与大悲,感情起伏大,表演难度大。金玉良缘更多突出宝玉结婚了,那种盼了好久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果,所以宝玉心里喜得是发狂的程度,从戏里白口我们就能听到:“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这句台词表达了宝玉内心的疯狂,徐玉兰在这里用了一个华彩跳跃的“四工腔”和一个戏曲手势的运用,只看她眼神、语调、手势配合完美;眼到、手到、情感到,很好的表现了此时宝玉的内心疯狂的情感。可当宝玉揭开红盖头,一看是宝姐姐,不是林妹妹时,那种由喜到悲的情感转变,徐玉兰用了一连串的肢体动作,先以为是眼花了,用手擦擦眼睛,又以为自己没看清楚,急忙提灯照看,接着又怀疑是做梦,抓住袭人并咬自己的手指等等动作的设计,不难看出徐玉兰在揭开红盖头这个细节上揣摩的功夫,更加突出了宝玉情感由喜到悲的生活化,真实性。
《宝玉哭灵》是整个《红楼梦》中的经典唱段,也是宝玉的重头戏,这段唱腔高亢、悲愤,给人带去悲愤凄凉的感染。宝玉的脉络在此得到终结。人去、两散、楼空;家族的衰败、爱情的欺骗、林妹妹的死讯等等复杂的心理变化与心理承受,让此时的宝玉无法控制情绪,他来到林妹妹的灵前,一见灵堂,呼天喊地的叫道“林妹妹,我来迟了,我来迟了”一个扑地跪下的动作,给我们深深的触动,“是啊,林妹妹,我是被人骗的,我是被人骗的,你怎么就这样去了,我怎么办,我怎么办……”,这种心里的潜台词,让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宠儿,天生无忧无虑,娇生惯养的贾宝玉得到一个翻天覆地的对比,人物在此得到成长。我们看到徐玉兰在塑造《哭灵》中的贾宝玉用了很多变化。譬如,一开始“林妹妹啊”这句,过去越剧只有一个哭头,但徐玉兰用了两个哭头,此时的宝玉对林妹妹的感情还没完全抒发出去,徐玉兰在“林妹妹啊”回旋两次,不仅演员自己被感动得流泪,观众也受到感染。还有,徐玉兰采用适当的停顿手法把“你被逼死我被骗”作了处理,宝玉对林妹妹的死一点也不知道,连自己也是受骗的人,此时心里的压抑和委屈,希望得到林妹妹的理解,感情在此十分复杂。徐玉兰在“我被――”作了停顿,强调我也是被骗的,然后“――骗”突出被骗的复杂情感,如果一口气唱完就失去了意义。在后半段演唱中,“实指望白头能偕恩和爱,谁知晓今日你黄土垅中独自眠。”徐玉兰也根据此时的感情做了变动,因为一段唱完没有高潮和起伏,所以徐玉兰就在“恩和爱”三个字上做了放慢的处理,“恩――和――爱”慢慢起来,高上去,再慢慢轻下来,这样情绪就被吊起来了。《宝玉哭灵》抒发了贾宝玉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对贾府的绝望,虽然爱情没了结果,但贾宝玉把这种爱转换成了另外的力量,他鼓起勇气,丢掉对封建家庭的一切幻想,抛掉胸前佩戴的宝玉,在“当当”的寺庙钟声启示下,毅然出走。
徐玉兰塑造的贾宝玉至今无人超越,她把贾宝玉“喜、疑、惊、悲、愤、绝望”感情要素,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入神地刻画了贾宝玉人物形象。徐玉兰塑造的贾宝玉,让我们更加珍惜、热爱戏曲艺术,更加深刻认识到演员在塑造角色中付出的辛勤汗水。徐玉兰,一个有着80多年戏曲舞台经验历史的人物,她一生饰演了300多部越剧,塑造了大量的人物,每个人物角色都演得真实,情感真切。徐玉兰塑造贾宝玉的艺术手法是无法用文字概括的,我们只有慢慢品味,慢慢吸收,最后才能领悟其中的味道。
  本文为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DQN201400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贾宝玉为何被放出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