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环境下,哪类资产处在长期利好?

在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后(详见【年终大戏、重磅来袭】2020年宏观经济金融回顾与2021年展望),我们尝试从政策层面进一步讨论,毕竟在中国,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较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以及频繁释放的宽松政策信息(详见2020年以来300项金融相关政策信息全解),2020年下半年发布的政策信息则多以回归常态轨道为主。根据统计,2020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大致释放出500余项金融政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具体政策文件、一些重要讲话和窗口指导类政策信息等),其中央行150项、银保监会150项、证监会135项、其它约65项。

一、关注几个标志性政策信息

500余项金融政策信息整体上看较为庞杂,不太容易梳理,因此这里先重点选取其中的几个标志性政策信息作为切入点。

(一)切入点1:四大政策性任务全部完成

1、3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3万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计划

2020年3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超3万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计划(详见点赞!中国推出近四万亿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计划),政策层面转向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和基建,具体如下:

(1)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之前已经有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

这里的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还未用完,之前的8000亿元额度已经基本退出,同时2020年全年发行小微金融债共50只(发行规模高达3732.80亿元)。

(2)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这个任务同样已经完成,如年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与ABS的合计存量分别为19万亿、22万亿、26万亿,即2020年比2019年同比多增1万亿。

(3)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如2020年9月22日,央行、工信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以及外汇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便是针对供应链融资目标。

2、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等一系列目标

2020年5月22日的政府工作报告(详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重大信息?)虽然没有设定全年具体经济增长指标,但却提出了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一系列量化目标。

(1)将赤字率由2.80%大幅提升至3.60%,同时赤字规模也由2019年的2.76万亿元扩大至2020年的3.76万亿元。

(2)2020年新增1万亿元特别国债,并将地方专项债限额由2019年的2.15万亿扩大至3.75万亿元。

(3)减税降费规模由2019年的2万亿扩大至2.50万亿。

目前这三项任务也均已完成,其中特别国债已于2020年7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2020年全年国债发行规模合计高达7.12万亿)、地方专项债2020年的累计发行额高达4.14万亿(全部地方债发行规模合计高达6.44万亿)。同时根据2020年12月31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披露的信息,2020年全年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不是问题。

3、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金融系统全年让利1.50万亿元目标

2020年2月19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金融企业向实体让利”,2020年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0万亿元”(详见如何理解617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的六大政策信号?)。2020年12月3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新年致辞中表示“目前银行已累计完成对6万多亿元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累计发放3万多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3000余万户经营主体,实现1.5万亿元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目标”,表明1.50万亿的让利目标已经完成。

4、结构性存款压降任务已近完成,11月较年中最高点大幅压降4.68万亿

2020年初在宽信用政策的影响下,带有典型套利目标的结构性存款曾在1-4月大幅增长。不过监管部门要求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压降至年初规模9.6万亿元,并在年内逐步压降至年初规模的2/3。目前2020年9月底结构性存款规模为8.98万亿、任务已完成,2020年11月底结构性存款规模为7.46万亿(较6.40万亿的目标还剩1.06万亿)。

就全年数据来看,11月结构性存款较4月最高点(12.14万亿)已大幅压降4.68万亿,其中个人与单位结构性存款分别较最高点压降1.93万亿和2.87万亿。

(二)切入点2:传统金融及监管体系遭受两次舆论冲击

2020年还有两大事件不得不提,一是马云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抨击所引起的一系列政策性事件(如反垄断、互联网销售端遭受严监管、网络小贷等),二是财政体系与央行体系的两次争辩。其中马云事件还引起了金融委会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较高层级会议对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的关注。

1、马云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抨击,促使互联网平台业务面临更严监管

(1)自2020年10月24日老马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讲话以来,蚂蚁事件持续发酵两个多月。而在经历10-11月的金融管理部门连续发文进行回击和约谈、网络小贷和反垄断管理办法相继发布、A+H股同步上市计划被搁置后,12月开始金融管理部门齐刷刷地对蚂蚁相关负责进一步约谈并入驻蚂蚁集团进行督导、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开展反垄断立案调查,蚂蚁集团亦从开始的略微反抗到主动配合整改。蚂蚁集团在12月24日和12月26日后均发布公告,积极回应被金融管理部门约谈的问题,并保证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整改工作组、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时间表,同时承诺“两不加、两不降”原则。该部分内容的详细分析可参见蚂蚁终屈服,不再赘述。

(2)与此同时,互联网业务越来越受到严格监管,且主要集中于互联网销售方面,如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产品、存款产品、理财产品等。如临近年末,互联网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而诸如其它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情况亦受到诸多政策层面的约束,未来通过互联网平台放大销售端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受到限制,互联网平台的白名单制管理已成趋势。

2020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答记者问上也表示“商业银行与非自营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销售存款过程中存在合规管理不到位、风险管理不审慎、消费者保护不充分等问题……线上存款业务应坚持依法合规、强化风险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财政体系与央行体系的两次争辩,推动交易所与银行间加快趋同进程

(1)2020年12月20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年会上的讲话引起广泛争议,央行随即进行回应。从2018年算起,财政与央妈之间已经发生三次争辩,而争辩的层级似有逐步提升之势。其中,第一次争辩主要由央妈发起且发生于2018年,最近的两次争辩均发生于2020年且均由财政体系发起(二季度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之争以及四季度的央妈权力过大之争)。该部分内容的详细分析可参见三次争辩)。

(2)受楼部长讲话影响,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的渐趋一统进程有所加快(该部分内容可详见债市通行手册(2020年版))。如2020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21号公告《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管理有关事宜》以及12月28日央行、发改委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便统一了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发行及存续期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统一了企业被托管、接管或进入破产程序和明确了债券市场统一执法基本适用。

(三)切入点3:信用债违约潮对市场冲击较大,破刚兑方向未变

2、虽然金融委会议等多次明确提出要严厉打击逃废债(详见金融委重磅发声),央行也在信用债违约潮后积极稳定市场,但破刚兑的整体政策方向并没有变,金融管理部门后续的方向是强化信息披露、而非刻意违背刚兑。例如,2020年12月25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便表示“债券违约是债市发展当中打破刚性兑付的一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高度警惕违约企业发生虚假信息披露,或者是欺诈发行甚至是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

2020年12月28日,央行、发改委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既是为了推动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统一,亦是为了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约束而强化“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市场理念。

(四)切入点4:宽松政策退出信号自5月开始逐步释放

在经历一季度和二季度初期的极度宽信用政策后,金融管理部门自5月开始整治资金空转的问题(如央行刻意收紧流动性、银保监会窗口指导商业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北京银保监局于2020年6月发布《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自6月开始不断释放宽松政策退出的信号(详见全面剖析618陆家嘴论坛释放的17个政策信号))。整个市场也自5月开始呈现中性偏紧的走向(如利率中枢水平上移),随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1年“政策不急转变”的定调,因此整体上看2021年信用环境中性偏紧、控杠杆和降风险应是比较明确的。

(五)切入点5:关注定调2021年政策方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明晰2021年政策方向需要特别关注2020年12月16-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详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该会议在定调2021年时大致明确了以下几个方向:

1、2020年政策中性偏紧方向较为明确,在“不急转变”的政策导向下,节奏和力度上具体体现为“退一步进两步”式收紧。

2、2020年政策层面旨在推动经济持续修复,并且未来的风险不在于金融机构领域、重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风险。

3、对金融行业的表述有些变化,如首次提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健全金融机构治理”和“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

4、特别突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强化扩大内需战略。

二、2020年新增诸多市场主体

2020年除明天系旗下9家金融机构(2家券商、1家期货、2家信托和4家保险)以及四川信托被接管外,2020年还新增了很多金融机构。

(一)银保监体系金融机构

1、城商行洗牌:新增蒙商银行与四川银行,山西银行酝酿中

除包商银行变更为蒙商银行后,城商行整体也在发生洗牌(详见透视全部134家城商行)。

(1)2020年9月9日与11月4日银保监会分别核准了四川银行的筹建与开业申请,注册资本高达300亿元,原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分别变更为四川银行攀枝花分行、四川银行凉山分行。

(2)除四川银行外,2020年8月晋中银行、晋城银行、阳泉商业银行、长治银行和大同银行也拟合并重组设立山西银行(山西发行的153亿元地方专项债便是为了注资山西银行)。2020年12月15日,“山西人事招聘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山西银行2021年招聘工作人员公告》,意味着山西银行的筹建工作已在实质进展中,有望于2021年实现开业。

2、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以来新成立5家,合计30家

2020年以来,监管部门相继批筹5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为2020年1月10日获批筹建的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和北京阳光消费金融、2020年9月14日获批筹建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以及2020年9月29日获批筹建的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和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这意味着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已经达到30家(详见全面剖析30家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版))。

此外2020年11月12日海南银保监局局长傅平江在第263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也在积极筹备当中”,在自贸港的政策扶持下,海南地区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3、理财子公司:合计获批筹建25家(开业20家),2020年以来8家

(1)目前共有25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设立主体包括全部国有6大行、9家股份行、6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以及3家合资理财公司。其中股份行中仅剩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等3家股份行的理财子公司未获批。其中广发银行成为第一家获批理财子公司非上市银行。

不过,2020年11月26日浙商银行宣布拟出资20亿元在杭州设立浙银理财,2020年11月30日恒丰银行宣布拟出资20亿元设立恒丰理财。

(2)目前有7家地方性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已获批,其中城商行6家、农商行1家(即重庆农商行),6家城商行分别为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与青岛银行。

(3)目前已有两家合资理财子公司获批,即分别于2019年12月20日与2020年8月11日获批筹建的汇华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其中,汇信理财的股权结构为东方汇理资产55%、中银理财45%;贝莱德建理财的股权结构为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50.10%、建信理财40%、富登管理私人有限公司9.90%。

另外据悉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已经与工行签署协议,将在上海设立第3家合资理财子公司(高盛资产持股51%、工银理财持股49%)。

(4)2020年以来获批筹建的理财子公司分别为华夏理财、广银理财、浦银理财、民生理财、青银理财、渝农商行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以及工银理财与高盛合资成立的理财子公司等8家。

(5)目前已有2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其中2020年以来获批开业的理财子公司有9家,分别为渝农商行理财、青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徽银理财、信银理财、华夏理财、平安理财以及汇华理财。

4、直销银行:2020年新获批筹建2家,合计数量达到3家

目前正在营业的法人直销银行(一些银行也以事业部的形式设立直销银行)只有一家,即中信百信银行(中信与百度分别持股70%和30%),不过2020年以来新获批了两家,具体为:

(1)2020年12月9日获批筹建(银保监复(号)的招商拓扑银行,注册地为上海、股东分别为招商银行(70%)、网银在线(北京)30%,其中网银在线是京东数科的全资子公司。

(2)2020年12月18日获批筹建(银保监复(2020)905号)的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注册资本为50亿元、邮储银行100%持股。

此外2020年11月11日银保监会还批准了中信百信银行的增资扩股方案,此次增资扩股后中信银行持股比例由70%降至65.70%、百度持股比例由30%降至26.03%、加拿大养老基金持股比例为8.27%。

5、新成立1家中国农业再保险

2020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核准了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开业申请,意味着我国再保险公司增至13家。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61亿元、注册地为北京,股东分别为财政部55.90%、中国再保险(集团)6.2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6.21%、中华联合财产保险6.21%、中国人寿财产保险6.21%、北大荒投资控股6.21%、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4.97%、中国平安财产保险4.97%、中国人民财产保险3.11%。

6、第五家AMC(银河资产)获批开业

2020年12月11日,银保监会核准了中国银河资产管理的开业申请(银保监复(2020)874号),这是我国第五家金融AMC(详见一文读懂全部金融AMC与金融AIC、地方AMC和外资AMC)、也是20年以来成立的第一家金融AMC,注册地为北京、注册资本为100亿元,股权结构为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持股65%、中央汇金投资持股13.3%、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持股10%、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持股6%、中信证券持股5.7%。

7、保险资管机构:2020年以来新成立2家

2020年以来新成立2家保险资管机构(详见保险资管行业全解),分别为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旗下的招商信诺资产管理与国华人寿保险旗下的国华兴益保险资产管理。

(二)央行体系金融机构

1、第3家个人征信机构即将成立

目前我国提供个人征信的机构主要为央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不过这一数量可能很快要增至3家。2020年12月4日央行官网发布信息称受理了朴道征信(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注册资本为10亿元、注册地为北京,其股权结构为北京金融控股集团35%、京东数字科技控股25%、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17.5%、北京旷视科技17.5%、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5%。

百行征信成立于2018年3月19日,注册资本同样为10亿元,股权结构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36%、芝麻信用管理8%、腾讯征信8%、鹏元征信8%、中诚信征信8%、北京华道征信8%、深圳前海征信中心8%、中智诚征信8%。

新修订的人民银行法新增了“履职平台”这一条(详见新人民银行法迎来修订,央行职责和权限显著扩大),即明确了央行可以设立相应的履职平台来履行相应职责,如为经营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而设立的经营管理机构(这个未来比较值得期待、毕竟现在外汇储备规模太高了)等等。事实上这两年央行已经设立了三家这样的平台,具体包括(1)2019年5月成立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2)2020年7月30日成立的成方金融科技(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5家机构出资建立);(3)为化解锦州银行风险而于2019年5月成立的北京成方汇达企业管理(表面上隶属于中国信达资产、但实际上归央行管理)。同时2020年10月13日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行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还透露出要成立支付保障基金(不知道是否为像存款保险基金一样的履职平台)。

(三)证监会体系下金融机构

1、外资控股券商增至7家

这7家外资控股券商分别为瑞银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摩根华鑫证券、瑞信方正证券、星展证券(中国)、大和证券(中国)。

(1)2018年11月,瑞银通过增持股权实现对瑞银证券的控股(瑞士银行持股51%)。

(2)2019年3月,证监会核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控股51%)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摩根大通控股51%)两家外资控股券商成立。

(3)2019年8月,摩根士丹利通过受让华鑫股份2%的股权,使其持有摩根华鑫证券的股权比例提升至51%。

(4)2020年3月,高盛集团对高盛高华证券持股比例升至51%。

第五,2020年4月,证监会核准瑞士信贷银行通过增持股权成为瑞信方正证券的控股股东。

(5)2020年8月,由株式会社大和证券集团总公司控股的大和证券(中国)和由星展银行控股的星展证券(中国)相继被核准设立。

2、2020年以来共有4家券商被核准成立、2家中资券商股权发生变更

(1)除以上两家外资控股券商(即星展证券和大和证券)外,分别为2020年1月成立于宁波的甬兴证券、2020年2月成立于厦门的金圆统一证券。

(2)2020然后10月19日,证监会批复了中信建投证券的主要股东变更,变更为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持股35.11%(原为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持有)。

(3)2020年12月7日,证监会批复了上海证券的主要股东变更,变更为百联集团持股50%、国君证券持股降至24.99%、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16.3333%、上海国际集团持股7.6767%、上海城投(集团)持股1%。

实际上自2014年7月上海证券成为国君的控股子公司(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51%股权)后,监管便要求国君五年内解决国君证券与上海证券及其子公司海际大和证券(后更名为海际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2016年3月国君证券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海际证券66.67%股权,2019年7月国君证券拟通过上海证券增资扩股的方式让出主要股东。

3、新增9家基金公司核准成立

今年以来有6家新基金公司成立,分别为8月21日的贝莱德基金、8月17日的百嘉基金(个人系)、7月24日的易米基金(个人系)、6月16日的尚正基金(个人系)、5月29日的汇泉基金(个人系)、5月14日的民生基金(民生证券100%持股)、5月11日的中航基金(中航证券55%)、3月4日的兴华基金(个人系)以及2月10日的东兴基金(东兴证券持股100%)。

4、新增2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和1家基金子公司核准成立

(1)2020年以来新成立两家券商子公司,分别为2020年3月13日德邦证券在上海成立资管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以及2020年3月27日天风证券在上海成立天风证券资管。如果再加上2019年12月3日获批的安信证券资管,则意味着近期以来已有3家券商资管子公司获批。

(2)1家基金子公司为仅从事基础设施领域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深创投红土资产管理(红土创新基金全资子公司)。

5、新成立1家期货公司

2020年12月3日,证监会核准批复了山东港信期货有限公司的设立,注册地为青岛、注册资本为10亿元,股权结构为青岛港(集团)60%、青岛国信金融控股36%与青岛上合发展集团4%。

三、相关支持类政策信息

(一)货币政策:下半年以来既没降准、亦未降息,仅开展常规操作

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的三次降准(1月1日、3月13日和4月3日)、多次下达再贷款额以及13次调降各类政策利率,今年下半年除继续贯彻执行1万亿再贷款(3月31日)和0.44万亿(6月1日)的再贷款支持工具外,央行既没降准、亦未降息(请注意这里不考虑6月发布但7月1日正式施行的调降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这一事件),而只是在例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常规操作。

不过通过贷款利率市场化倒逼存款利率市场化一直是主要方向,这一点需要重点关注。为此央行分别于8月31日和9月15日发布了《参与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白皮书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有序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详见全面剖析央行2020年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离岸央票:存量保持在800亿元,今年以来操作8次、每季度2次

为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带动其他发行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央行于2018年11月在香港建立了离岸人民币票据的常态发行机制(实际上最早于2015年10月便首在伦敦发行离岸央票)。

2020年以来离岸人民币合计操作8次(操作规模合计达到1550亿元)、基本按照每季度两次的操作惯例,同时2018年11月以来离岸央票的发行基本为到期滚动发行模式,截至目前离岸人民币央票的余额为850亿元。

(三)补充资本:永续债、地方专项债与CBS

加大资本补充力度、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是主要政策导向,金融委会议对此也多次给予强调,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首次提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央行也通过常态化操作CBS来支持中小银行的永续债发行,国务院常务会议甚至提出用地方专项债用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1、永续债:已有57家银行发行(含34家城商行)、规模超1.20万亿元

(1)2019年以来合计共有57家银行(其中农行3次、中行3次、交行2次、浦发银行2次、泸州银行2次、日照银行2次、三峡银行2次)和1家非银金融机构(东方资管)获准并成功发行永续债(规模合计达到1.21亿元).其中2020年以来共有41家银行成功发行(合计规模6713亿元)。

(2)目前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发行永续债的票面利率平均值分别为4.14%、4.55%和4.75%,发行利率低于4%的银行主要有邮储银行、江苏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发行利率高于5%的银行主要有泸州银行、台州银行以及威海市商业银行。

(3)目前发行永续债的地方性银行有40家,其中农商行5家(深圳农商行、江南农商行、青岛农商行、无锡银行与余杭农商行)与民营银行1家(网商银行)以及城商行34家。这34家城商行中有9家隶属于山东地区,分别为威海市商业银行、莱商银行、泰安银行、齐鲁银行、日照银行、东营银行、潍坊银行、济宁银行、烟台银行,既然难以理解。

(4)其它发行永续债的城商行主要有台州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泸州银行、桂林银行、江苏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北部湾银行、东莞银行、湖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重庆三峡银行、广东华兴银行、廊坊银行、赣州银行、河北银行、张家口银行、汉口银行、绵阳银行、兰州银行、泉州银行、厦门银行、珠海华润银行、平顶山银行与成都银行。

2、CBS:今年以来操作12次、操作规模合计达到610亿元

CBS(央行票据互换)的存在是为了提高永续债的流动性,自创设以来已经操作13次,特别是自2019年8月以来已经形成每月操作一次CBS的固定惯例。其中2020年以来已经操作12次,合计规模达到610亿元,且期限均为3个月、票面利率均为2.35%、费率均为0.10%。

3、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第一,2020年6月8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便已明确“拟从今年的专项债额度中划出2000亿元(2020年的地方专项债额度为3.75万亿、较2019年同比增加1.60万亿)用于注资中小银行,但具体方案尚未确定”。

第二,2020年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在今年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通过认购可转债等方式,探索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相关路径”。

第三,2020年8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对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事宜进行了明确。

第四,2020年9月7日温州银行官网发布《关于实施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方案的公告》,这也是第一家将地方专项债纳进增资扩股的中小银行。

第五,2020年12月23日,山西发行153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通过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采用间接入股等方式注入新设立的山西银行。

第六,2020年12月30日,内蒙古在上交所成功发行85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10年期、票面利率3.54%),并通过转股协议存款的方式,分别用于认购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其他一级资本。

(2)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主要通过间接入股和可转股协议存款两种方式进行,其中间接入股是指通过地方金控平台向商业银行注资、可转股协议存款则属于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目前广东、山西、浙江采用间接入股模式,而内蒙古、广西则采用可转股协议存款。同时目前发行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均为10年期,并且均设置了退出条款和期限。

(四)加大力度支持直接融资

加大对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是目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内最为明确的政策导向,这意味着后续作为间接融资主要力量的银行体系将势必会在优质客户的争夺上面临金融脱媒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实际上这在政策层面上有诸多表现:

1、2020年以来相继推出标准化票据、公募REITs、短期公司债、新型证券公司次级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多种创新型标准化资产外。

2、大力支持信用债券融资,政策层面还放松了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短融、超短融、中票以及券商次级债等部分债券品种的发行要求。

3、2020年4月30日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20)40号)和《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2020年8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54号公告)。

因此支持直接融资发展,引导理财、信托、保险以及境外资金等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如发展有直接融资特点的资金信托、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安排(为直接融资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以及推动银行理财积极参与直接融资体系建设等等。

(五)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等延期至2021年底

2020年12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即“2021年一季度要继续落实好原定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在此基础上适当延长政策期限……对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且期限不少于6个月的地方法人银行,继续按贷款本金1%给予激励……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由今年底适当延长。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继续按贷款本金40%给予优惠资金支持。实施好和适当延长上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

同时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改委与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0)324号),明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等延期至2021年底。

(六)其它政策约束亦有所放松

1、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参与国债期货试点正式开启

在当前债券市场波动幅度加大的背景下,银行自有资金或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通过委外形式的参与国债期货来管理利率风险显得非常有必要。

2020年2月21日,证监会与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的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参与中金所国债期货交易,第一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2020年4月10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启动活动在中金所举行。首批参与国债期货业务的银行是工行、中行和交行。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下半年,一行两会、财政部便已就银行、保险参与国债期货达成一致意见,这实际上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帮助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对债券市场和银行均是利好。

2、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

2020年7月31日(周五),监管部门明确资管新规采取“过渡期适当延长(由2020年延长至2021年)+个案处理”的政策安排(详见关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几点看法)。

事实上,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延长问题自2019年以来便开始成为热点,且监管部门以及相关人士也给予明确表态,特别是市场对2017年资管新规整顿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至今仍心有余悸,毕竟资管新规涉及到50多万亿元左右的存量资产整顿,影响非常大。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今年疫情以及内外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是可预期的确定性事件。

3、外债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提升至1.25,企业借入外债规模扩大

2020年3月12日,央行和国家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通知》(银发【2020】64号),将全口径外债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 即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金融机构资本或企业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1.25。这是央行首次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公式中的宏观审慎系数,意味着企业借入外债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

同时2020年12月11日,央行和国家外管局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收紧的政策倾向。

4、对证券公司约束明显放宽

证券公司的约束放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20年1月23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从三个方面放宽了证券公司的约束:

第一,对股票质押业务的信用风险计算标准设置了“新老划断”的安排;

第二,优化信用债券投资的计算标准,将AA级信用债券的市场风险计算比例由50%降至15%,将BBB级信用债券的计算比例由80%降至50%,并适当放宽上述信用债券的流动性指标计算标准;

第三,允许证券公司为其投行、资管等证券业务子公司提供的流动性担保承诺,计入子公司可用流动性资产转移。

(2)2020年3月6日证监会降低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比例,其中A类、B类、C类、D类证券公司分别按照其营业收入的0.5%、0.6%、0.7%、0.7%的比例缴纳2019年与2020年度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

(3)2020年5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允许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

当然在以上放松的基础上,针对券商的监管也有了新的提法。具体来看,2020年5月22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2009 年 5 月首次发布并于 2010年5月和2017年7月进行过两次修改),2020年6月12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5、关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监管规则正逐渐明确

2020年7月17日(周五),继2020年5月9日发布征求意见稿后,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保监会(2020年)第9号令)(详见全面剖析第一份正式落地的互联网贷款规范文件),意味着关于互联网贷款的第一份基本规范文件正式落地。和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稿改动不大、核心内容基本没有变动,不过对相关要素的表述更为具体。

此次正式稿的规定虽然整体较严(特别是对合作机构的约束更严),但在个人经营贷以及跨区域运营等政策层面比预期的要松一些。

例如,在明确单户消费信用类贷款额度上限不超过20万元的同时,特别突出对小微企业融资等普惠金融领域的支持,即没有明确约束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授信额度上限。同时还明确地方法人银行应审慎开展跨注册地辖区业务,这实际上是允许了商业银行可以跨区域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而这对于网点布局不够广泛的地方法人银行、资本金相对较为稀缺的民营银行以及直销银行来说是明显利好。

6、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信息较为集中且方向趋于宽松

正是因为不良资产的压力正逐步增大,监管部门也在着力推动商业银行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和加大处置力度。实际上近期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信息也较为集中且政策方向上趋于宽松,表明目前正处于不良资产行业的处置浪潮中。

7、证监会拟放开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或设立基金公司的限制

近期证监会对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或设立基金公司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

(1)2020年5月15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继续推进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进一步拓展基金投资顾问业务……推动放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比例和范围,尽快推动实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落地”,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第五批试点正式开启,实际上这也是支持资本市场政策的具体体现(详见关于证监会重启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试点事件的评述)。

(2)推动商业银行试点持有券商牌照的消息在今年端午假期间不胫而走。不过6月28日晚间,证监会答记者问基本上将这一政策信息给予了确认,即目前证监会的确处于着力推动商业银行拥有券商牌照的过程中。同时也透露出此次试点的范围会比较小。

8、债务融资工具品种有所创新,权益出资型票据利好明显

(1)非标转标以及促进直接融资的大政策背景下,标准化资产的范围正明显扩容,且在未来会是一种趋势(详见未来大趋势:标准化资产范围明显扩容))。事实上,2020年以来陆续有标准化票据、公募REITs、短期公司债、新型证券公司次级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五种创新型标准化资产相继问世。和非标资产更为关注信用风险和持有至票息理念(持有至到期和关注主体)相比,标准化资产更多考虑到市场风险和波动价差收益(需要更为关注市场波动),对投资研究和交易能力的要求更高。很显然对于长年深耕非标准化资产领域的商业银行来说,传统的作业舒适区已经不存在,需要重视标准化资产和直接融资体系这样一个并不是特别熟悉但又是未来趋势的领域。

(2)2020年12月31日,交易商协会发布修订后的《权益出资型票据信息披露表》(2020年37号公告),进一步丰富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金用途,满足发行人的权益投资需求,即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品种用于权益投资,也可以发行短期限产品用于偿还银行并购贷款。不过37号公告亦明确募集资金用于权益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发行人拟出资总额的60%(若最终用途用于项目资本金、则不得超过发行人拟出资本金总额的50%)。

自2014年7月交易商协会推出并购票据以来,这一市场一直不瘟不火。主要是因为并购票据的用途仅限于获得控制型并购、增强控制型并购、共同控制型并购、子公司增资或注资(可将债务性资金转为股权性资金)。而兴业银行也已形成了以并购贷款为主体、并购票据和并购财务顾问业务为两翼的并购体系。

9、放开消费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政策约束(拨备监管和资本补充)

需求侧改革背景下,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最主要路径,为此2020年12月2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104号),从以下几个方面放松了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政策约束:

(1)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向属地银保监局申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30%,汽车金融公司可以申请将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5%。其中,对于拨备指标下调释放的贷款损失准备,要优先用于不良贷款核销,不得用于发放薪酬和分红。

(2)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开展正常类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

(3)支持符合许可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

四、部分领域政策有所收紧

(一)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明显收紧(如“345”规则和集中度管控)

虽然疫情期间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约束有所放松,但近期房地产业严监管态势重启却颇为引起市场关注(详见关于近期房地产系列监管政策的一些看法)。在疫情形势渐趋可控且中国经济逐步迈入修复的通道中,针对房地产业的严监管调控再次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政策主基调应是必然事件。相关的政策信息具体如下:

1、部分地区对房地产的调控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加强开发购地资金来源的审查等方面。

2、央行与住建部拟定三道红线的“345”规则,并根据三道红线等原则控制房地产企业的有息债务规模增速以及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其中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是主要出发点(尤其是透明度),这意味着相较于普通债券和银行信贷融资会受限外,房地产企业的隐性债务融资(如信托、融资租赁、保理等方式)也将受限。

3、在“345”规则的持续影响外,央行和银保监会还明确了加强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这势必会对房企销售资金回笼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冲击。

2020年9月13日,央行正式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详见金融控股集团全解),意味着金融控股公司也迎来牌照监管时代,告别过去野蛮生长的监管空白阶段。

事实上近年来高层及监管部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且关注点主要为非金融企业及自然人控制的金融控股集团,这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主要有两个,即《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根据统计,目前传出一些问题的民企控股集团主要包括新湖控股、恒大集团、海航集团、中国华信、中植集团等等。其中新湖控股拥有湘财证券(另外一个股东为国家电网)和新湖期货两张牌照,恒大集团拥有恒大人寿,海航集团通过海航资本和渤海金控拥有租赁、信托和保险牌照(其拥有的联讯证券比例较低),华信拥有券商、保险和期货牌照。中植集团最近的问题比较多,其持有的中融信托控股权已被经纬纺机获得。

(三)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格外受银保监会关注

公司治理不仅仅是一年一度银保监大检查的重点,也是今年以来的主要政策方向之后。这在政策层面上的体系主要有7月4银保监会官网首次公开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8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年)》(银保监发〔2020〕40号)以及银保监会官网所刊发的与公司治理有关的五篇文章,这五篇文章分别为:

1、7月3日银保监会官网刊发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撰写的《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2、7月16日银保监会官网刊发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撰写的“奋力构建中国特色银行保险业公司治理机制”。

3、7月23日银保监会官网刊发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撰写的“优化体制机制建设 强化投资者保护 全面提升银行保险资管机构公司治理水平”。

4、8月11日银保监会官网刊发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祝树民撰写的“以深化改革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建设”。

5、8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刊发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撰写的“完善公司治理 促进股份制银行高质量发展”。

此外2020年10月29日,银保监会召开第262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其主题便是介绍“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的有关情况”,参加机构分别为恒丰银行、杭州银行、太保集团、平安集团。

以上政策信息足可显现政策层面在当前对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视。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尤为受到重视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而银行保险业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突出(2013年以前主要集中于保险行业),如中行“原油宝”事件、中信银行的“池子”事件等,这也在提示银行保险业需要在消费者权益方面有所加强,特别是在产品管理是否规范、风险管理是否审慎、内控管理是否健全以及销售管理是否合规等方面。如中行“原油宝”事件中,银保监会对中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合计罚款5050万元。

(五)逆周期资本与四大行附加资本开始产生影响

2020年9月30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两份文件,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详见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和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全解),以上两份文件大致可以带来三个结论:

1、之前仅停留在表面上的逆周期资本需要真正开始计提了,这意味着当经济上行、信贷增速过快或个别行业、部门(如房地产)出现过热时,商业银行需要额外计提0-2.50%的逆周期资本(需要由核心一级资本补充),这无疑会加大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和信贷投放成本。而在经济下行时,上行周期计提的逆周期资本也极有可能被释放出来(参照本次疫情)。

2、对于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中行和工行、农行和建行等四家国有大行,则需要计提1%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以及TLAC需要满足条件,考虑到四家银行目前的TLAC资本缺口高达3.30万亿,意味着后续发行TLAC合格债务工具的压力非常大,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工具创新和政策鼓励之路仍将继续,对商业银行而言,补充资本将会是一场马拉松,这大概也是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急于推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及推动各类资本债券创新的大背景。

3、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后续纳入国内系统重要银行名单的银行也将需要计提1%左右的附加资本(详见哪些银行可能会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也即如果逆周期资本和附加资本均被实施,并假设逆周期资本(范围应为0-2.50%)与附加资本(范围为1-3.50%)均为1%(且均需要由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则意味着国内非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额外计提1%的资本、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额外计提2%的资本,这个影响应该不小。

(六)整顿区域交易场所,强调私募属性和禁止跨区域经营

1、这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可详见全面剖析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和地方金交所,同时2020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和风险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未经批准,不得备案、发行、销售金融产品或者私募基金产品。不得为网贷平台、房企、金融机构、融资租赁等公司融资或者进行业务合作。

(2)不得向个人销售或变相销售产品,已经销售的必须逐步清理。

(3)不得异地开展业务,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范围限定。

(4)严禁为股东或或者关联方提供自融或者担保。

(5)存量金交所严格执行清理整顿,同时不得新增。

(6)受疫情影响,清理整顿截止时间由原2020年底延迟至2021年6月。

2、2020年12月18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并指出“地方金交所登记备案、挂牌交易的非标债务工具总体风险较高,要督促辖内金交所严守业务边界、稳妥压缩金交所数量,严格落实金交所不得向个人销售产品、不得跨区域展业的底线要求,同时也要防控区域性股权市场、产权交易机构等其他类型交易场所开展高风险的非标债务工具融资业务。稳妥推进商品类交易场所风险处置工作,解决其数量过多、重复建设、合规业务模式不完备、违规频发甚至涉嫌非法期货违法犯罪活动等问题”。

3、整体上看主要政策导向是禁止跨区域经营和保持私募属性,特别是自2020年11月以来,北京、广西、湖南、山东等多地金融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明确“外省金融资产交易场所未经批准跨区展业属违规经营”,各地在批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时直接点名天津金交所、武汉金交所等,虽然没有提及北金所,但料想北金所在此环境下亦会有所收缩、以示表态。

(七)关于标准化资产认定

2020年7月3日,一行两会一局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详见最全解析:标与非标的认定规则来了)。整体上看,和2019年10月12日发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持续一个月)相比基本无差异。

1、明确三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1)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银登)、债权融资计划(北金所)、收益凭证(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债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保交所)以及票交所流通的相关产品。

(2)不满足五个认定条件的为单一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的各类金融产品。

(3)除固定收益类公募基金之外的其它固定收益类公募资管产品,具体包括公募银行理财(如现金管理类产品)以及资金信托计划等,这一规定的冲击预计会比较大。后续一旦现金管理类产品和资金信托计划规则给予明确,相信银行业和信托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2、明确非标资产除外类别

这类资产主要维持现行监管要求,不按照资管新规对非标资产的监管要求处理,具体来看主要包括由存款、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形成的资产(2019年6月底的规模约为1500亿元左右)。这里的存款包括大额存单、协议存款、保证金存款、结构性存款、同业存款等各类存款。

(1)关于标准化票据(货币市场工具和等分化受益凭证),现在仍视为非标。

(2)同业借款是否纳入非标的问题没有给予明确,需要和监管部门沟通,不过整体上来看纳入非标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同业借款纳入非标,将对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产生较大冲击。

(3)央行的答记者问对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的问题给予了较为详尽的解释,预计未来各类金融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将会是大趋势,而与此同时非标转标的方向也会比较明确,这意味着后续其它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在运行机制、业务规范、产品指引等方面将会逐步和交易所、银行间市场靠看齐。

(4)需要说明的是一旦永续债和可转债的资产属性属于权益类资产(如果资产属性为债权则为“标”),则意味着其不属于债权类资产,自然也不会受《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约束。

五、继续强化对国家区域经济、资本市场与金融开放等三大战略的政策支持

(一)国家区域经济战略

稳增长、“两新一重”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及南北与东西差距不断被拉大的背景下,国家区域经济战略不仅具有战略意义,也更具实践意义。该部分内容可详见国家区域经济战略手册(2020年版)。

(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战略: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1、12月26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强化了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追究;压实了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与证券法修订保持了有效衔接(如将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纳入欺诈发行犯罪的规制范围以及进一步明确对“幌骗交易操纵”、“蛊惑交易操纵”、“抢帽子操纵”等新型操纵市场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等)。

2、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的退市规则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在全部板块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制定扣非净利润与1亿营业收入组合财务指标;在保留“面值退市”等交易类退市标准的基础上,设置“3亿市值”标准;增加信息披露及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的标准;增加重大违法退市细化认定情形等。同时,根据新《证券法》规定,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环节,优化退市整理期等。

(三)金融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推进

金融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推进是未来几年的政策主旋律,这个可能不需要多说。具体内容上主要体现在便利外资和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等。其中,2020年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便将金融对外开放作为重要内容,而2020年以来明确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以及鼓励便利外资进行中国资本市场则是主要政策导向。

六、还需要关注三份文件

(一)《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草案)》

2020年12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草案)》,规定省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负总责,草案对非法集资的行政、刑事责任和资金清退、非法集资参与人应承担的后果等作了严格规定。草案还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对防范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这一文件弥补了P2P、互联网金融等民间金融行为的法律监管空白。草案明确有以下行为,应当进行非法集资行政调查,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1、设立互联网金融企业、资产管理类公司、投资咨询类公司、各类交易场所或者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筹集资金的;

2、以发行或者转让股权、募集基金、销售保险,或者以从事理财及其他资产管理类活动、虚拟货币、融资租赁、信用合作、资金互助等名义筹集资金的;

3、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种植养殖、项目投资、售后返租等名义筹集资金的;

4、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虚构资金用途筹集资金的;

5、以承诺给付货币、实物、股权等高额回报的形式筹集资金的;

6、通过报刊、电视、电台、互联网、现场推介、户外广告、传单、电话、即时通信工具等方式传播筹集资金信息的;

7、其他违法筹集资金的情形。

此外草案还明确了非法集资平台的清退资金来源,即(1)非法集资的资金余额;(2)非法集资资金的收益、转换的其他资产及其收益;(3)非法集资人藏匿或者向关联方转移的资产;(4)非法集资人的出资人、主要管理人、其他直接责任人从非法集资中获取的经济利益;(5)非法集资协助人为非法集资提供帮助而获得的收入,包括咨询费、广告费、代言费、代理费、佣金、提成等;(6)依法应当纳入清退资金来源的其他资产。

(二)《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

为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民法典》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年12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国发〔2020〕18号),12月30日央行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3号公告,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将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以及应收账款质押等七大类动产和权利担保纳入统一登记范围,由当事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自主办理登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承担“管理动产抵押物登记”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由办理登记的当事人负责;登记机构不对登记内容进行实质审查,不开展事前审批性登记。

【声明:相关数据等源于公开渠道、有据可查,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

市场在强劲因素的支持下步入2018年:股票录得双位数回报,动力锐不可挡,而且投资者普遍预期2017年的全球同步增长和企业盈利回升情况可于2018年持续。

那么,这是否代表来年应采取全攻型投资策略?不尽然,因为近期市况波动已显示阴霾可能正在逐渐形成。全球各国央行正在逐步结束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美国在商业周期末段推出大型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当然,估值也不容忽视。

我们并不是说风险资产会陷入持续熊市,因为这需要出现经济衰退,或者估值升至泡沫水平才会形成。而我们认为两者都不会在目前或短期内发生。

不过,我们认为在估值偏高和市场交易拥挤的环境下,投资者不宜全力进攻,而应致力在不同国家和行业发掘宏观或微观的相对价值机会,以沉稳的方式争取回报。

如果这是一场棒球赛,球手就应考虑采取安打策略,稳扎稳打地上垒得分,而不是野心勃勃地试图击出全垒打。我们相信,稳固的防守,加上密集的小胜,将有助于投资者在当前环境下实现投资目标。

在2018年的资产配置展望中,我们会为投资者剖析如何运用当前市场提供的各类工具,作出更完善的投资组合构建和分散风险部署:

  • 哪些资产类别可望缔造高于平均的回报?
  • 如何分散传统风险因素和另类风险因素?
  • 如何明智地对冲左尾风险(发生概率偏低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极端风险)?
  • 一如既往,我们首先回顾2017年主要投资理念的成果。

    1. 股票的表现优于信贷

    风险资产全面报捷,但按绝对值和经风险调整后计算,全球股票在2017年的表现均超越全球信贷资产(见图1)。经过最近的下跌后,我们预期股票将可在2018年余下时间继续实现较佳的经风险调整后回报,详情会在下文再述。

    资料来源:MSCI及彭博资讯,截至2017年12月31日。股票以MSCI世界指数为代表,信贷以彭博巴克莱环球投资级别信贷指数和ICE美银美林发达市场高收益债券限制指数为代表。

    2. 美国通胀保值国债的表现优于名义国债

    美国10年期平衡通胀率在2017年初约为2.0%,年终也处于相似水平。虽然预期中的通货再膨胀并未发生,但看好流动性较低的国库抗通胀债券多于名义国债的部署并没有削弱表现。正如我们在下文会讨论到的,大部分投资组合都没有为通胀重现的风险作好准备,而我们将在2018年继续以国库抗通胀债券作为重点。

    3. 对新兴市场资产持适度偏高比重

    综观股票、本土利率和货币,新兴市场尽管波幅较高,但其表现普遍优于发达市场。展望未来,不少新兴市场资产的估值将继续显得具有吸引力,我们仍建议对新兴市场持偏高比重,但必须严加挑选和审慎行事。

    总的来说,在2017年的三个重要投资主题中,有两个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另一项则不过不失。展望2018年,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股票将继续领先其他风险资产。整体来说,新兴市场的表现可望优于发达市场,而投资者将终于看好通胀挂钩债券多于名义债券

    我们将在以下篇幅分享其他确信度较高的投资理念,但我们首先要概括地讨论一下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

    正如我们在12月的周期展望论坛中指出(PIMCO:增长顶峰),现时全球经济同步实现高于趋势的增长,以及通胀从低水平温和上升的美好环境,将可望于2018 年持续。多个经济体近期的增长动能超过预期,可为2018年提供强劲的动力。

    此外,金融状况趋于宽松,意味短期利好因素将会持续,而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也将陆续推出财政刺激政策。与此同时,中国继续抑制当地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幅,而众多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基本因素继续好转。

    考虑以上各项因素后,PIMCO的基线预测认为,2018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在3%至3.5%之间(见图2)。

    附注:所有数据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及整体通胀的按年百分比变动。

    1发达市场是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权平均。

    2新兴市场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墨西哥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权平均。

    3全球是上表所列所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权平均数据。资料来源:彭博资讯、PIMCO计算

    然而,市场共识和资产价格已大致反映美好经济环境将可延续的预期。我们在论坛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是:2017年至2018年可能是这个周期经济增长的顶峰,投资者应开始为2018年及以后出现的一些主要风险作好准备。(有关我们对2018年的全球宏观经济展望详情,包括增长及通胀预测,请阅览最新的周期展望《增长顶峰》)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会集中讨论在2018年应留意的三项潜在风险及三个投资主题。

    今年投资者可能要面对三项互相关联的风险:

    随着美联储持续缩减资产负债表,加上赤字融资需求增加,市况将加剧波动

    美联储正着手撤回为带动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而退出的特殊刺激措施,并同时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以循序渐进的步伐加息。不过,美联储在2018年购买国库券和按揭抵押证券的金额将可能较2017年减少2000亿美元;而我们估计财政部将需要额外发行4000亿美元债券,从而弥补赤字及在财务上限决议后令运作资金回复正常。与此同时,数据(见图3)显示外国政府较以往减少购买国债。在这些事件的互相影响下,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幅增加。

    此外,欧洲央行预计将在2018年结束其资产购买计划,日本央行则可能上调日本国债的收益率目标。虽然有关当局已向市场传达有关行动的意向,但央行撤回支持政策的实际情况仍可能会让投资者感到措手不及。

    资料来源:Haver、美国财政部,截至2017年11月。数据代表过去12个月的买入及发行净额

    通胀上升出乎意料。尽管产出差距正在收窄,商品价格亦趋于稳定,但投入(生产)价格已经开始上升(见图4)。与此同时, 美国政府正开始推行财政刺激措施,继早前的减税方案后,未来还可能增加基建开支。

    各种刺激措施,再加上更多的贸易关税及贸易摩擦,都意味着消费物价通胀可能出乎意料地高于我们的基本预测。2017年12月的数据显示,美国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出现2017年1月以来最高的每月增幅。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指数数据,截至2017年11月15日

    股债之间的相关性出现异常表现。我们认为优质国债是投资组合的重要元素,特别是在商业周期持续前进的情况下。如果经济突然陷入衰退,国债可能会成为表现最佳的资产,甚至是唯一有正回报的资产。

    不过,我们担心如果上述两种情况之一成为事实,即通胀上升或债券市场波幅增加,股票和债券的相关性未必会与预期一致。历史已证明股债的负相关性不一定长期出现(见图5),但却有越来越多杠杆投资策略指望这一情况将会持续。

    资料来源:PIMCO、彭博资讯、美联储经济数据库及ICE美银美林, 截至2017年10月。股票回报以彭博资讯的标准普尔500总回报数据为基础。债券回报以ICE美银美林7至10年期美国国债指数于1976年至2017年期间的表现为基础;其他债券回报根据美联储经济数据库的10年期国债固定期限息率作估算。

    波幅增加、通胀上升及股债相关性不稳定是三项互相关联的风险而我们认为这些风险在2018年期间出现的可能性已有所增加。

    更令人担心的是,正如最近的市况反映,大部分投资者都可能对这些风险准备不足,因为过去数年并没有出现同类风险,会令投资者掉以轻心。

    在深入探讨我们对各资产类别的详细观点之前,我们首先重点介绍一些重要的资产配置及投资组合构建主题:

    考虑投资于商品。过去数年,商品市场备受挑战,但我们基于数项理由相信,商品在2018年及以后能够在投资组合发挥作用。

    首先,商品过去一直在商业周期的较后阶段造好(见图6,整个商业周期内各资产类别示意图)。有别于股票通常能够预示增长及盈利的变动,商品更容易受当前情况的影响,而且通常是在产能开始出现限制时才表现优秀,而不会预先造好。

    其次,多项研究显示期货合约的转仓收益率可能是长期商品回报的最佳预报指标。例如,目前原油期货曲线明显低水,这种现象一般会带来正数转仓收益率,并通常预示可以录得正回报。事实上,当期货曲线处于低水时,即使在短期内,原油都倾向出现正回报(见图7)。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所示回报为三项指数在布兰特原油期货出现低水或高水后4周或12周的平均回报,基于1999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的平均实际回报计算。

    业主责任有限合伙(MLP)可望实现强劲回报。对MLP的投资者而言,去年的投资形势并不顺利。2017年,基准Alerian MLP指数的表现较标准普尔500指数落后28%,较现货原油落后22%。全年投资气氛低迷主要受以下多种因素影响:

  • 为保本而削减股息,结果动摇该板块核心零售投资者的基础。
  • 进入股本市场受阻,导致供求失衡。
  • 许多投资者担心税务改革将不利于MLP的投资模式。
  • 上述部分令人关注的因素在2018年依然存在。然而,对于正在寻找高收益资产的价值型投资者来说,我们相信MLP可提供最具吸引力的机会,可望在利率及通胀趋升的时期缔造可观表现。

    由于预计项目落成和相关基本因素改善将带动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增长,我们看好MLP在2018年的前景。若平均盈利股息比率高于1.2,而杠杆比率降至4.0以下,相信将有助于巩固这类资产的现有收益率吸引力。

    再者,继过去18个月削减股息及去杠杆化后,MLP已加强营运优势,拥有稳健的信贷指标,并减少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

    基于上述利好因素,并结合PIMCO预测美国2018年的原油产量可望强劲增长的观点后,我们认为MLP对精明的投资者来说具有吸引力。

    选择性投资于私人财产。传统上,私人资产能为愿意容忍较低透明度及较低流动性的投资者提供补偿,但这些策略并不能幸免于导致公开市场预期远期回报受压的因素。因此,我们建议采取选择性投资策略。

    我们正审慎分析中间市场企业借贷,特别是由私募基金发起人主导的交易。这个领域的回报已显著受压,而借款人行为的纪律水平也见下降(这理应是短期利好传统私募基金的因素,而近期的税务改革也预计可带来支持)。因此,我们倾向较看好之前发行的债务或其他机构无力竞争的大规模融资。

    另外, 我们认为直接向企业和住宅房地产放款都是合理的投资项目,因为竞争较少及结构性权益较多,而且与贷款相关的资产价值具有吸引力。

    多资产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主题

    全球股市在2017年表现十分强劲,MSCI世界指数上升超过20%。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企业盈利表现最佳的一年,MSCI世界指数的每股盈利增长14%。

    全球盈利动能在2017年持续向好,而市场共识预期,2018年各区股市的每股盈利增长将在10%至12%之间。如果全球经济继续同步复苏,我们相信这些预期将可实现。况且,今年初市场上曾经相当挤拥的持仓现已清理不少,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应对股票采取正面观点。

    此外,超长期因素可能反映股票风险溢价永久下降,详见下面的专栏文章。

    不过,问题在于美国等部分市场已经反映相当乐观的情境,因此盈利必须超越当前的预测,才能为其估值提供合理支持。减税计划必须能够带动资本开支增加、推高生产力及刺激盈利持续上升,而不是一次性将税后盈利重新订价。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股市采取机会型策略,与其他可望在2018年造好的海外市场相比,我们对美国的前景取态审慎。

    欧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显著增长,表现优于预期。德国商业景气指数处于历来高位(资料来源:CESifo)。区内市场由于拥有较高金融业比重,因此会受益于债券收益率的上升。此外,私人贷款稳健增长,也继续利好欧元区银行业的盈利。鉴于区内营运杠杆偏高,如果2018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预期的2.25%左右,全年盈利可望实现双位数字的增长。

    自2017年5月以来,市场在法国大选结束后已全数回吐之前的领先幅度,欧元区目前的市盈率已回复到更便宜的水平。与美国比较,欧元区的市账率也接近历史低位。虽然欧元兑美元持续升值将为这一配置带来风险,但从目前的估值看来,我们并不预期这一情况会在2018年重演。

    日本估值显得具有吸引力。贷款增长向好,并远高于历史中位数,有助于支持金融股的表现。日本股票的利润率及股本回报率屡创新高,而且企业实现可观的自由现金流,应有助于未来数年资产负债表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改善。日本资产负债表依然杠杆率偏低(见图8),并且可能会受益于财务杠杆的一定程度增加。

    此外,日本央行和其他主要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之间的政策分歧可能会表现为日元走弱,因而利好日本股票。

    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对各行业企业财务报表的统计,1990年12月至2017年9月

    在侧重于美国的股票投资组合方面,我们认为兼备银行股和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的组合可望录得优秀表现及降低波幅。我们认为这两个类别(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估值具有吸引力,可能能在2018年取得超越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

    表面看来,房地产投资信托在2017年显著落后于标准普尔指数,银行股则略高于该指数(根据彭博资讯/标准普尔指数)。然而, 从图9可见,房地产投资信托和银行股的表现均逊于其历史利率和股票Beta值。

    令这个资产组合显得格外具吸引力的原因是: 面对利率变化,银行股和房地产投资组合将有不同的反应。利率趋升时,银行股通常造好;当实际利率/借贷成本下降时,房地产投资信托则普遍报捷。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标准普尔数据及PIMCO计算,1996年至2016年。国债以彭博巴克莱美国国债指数为代表,股票以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代表,房地产投资信托以标准普尔500指数房地产类别(全球行业分类标准)为代表,银行股以标准普尔500指数银行类别(全球行业分类标准)为代表。

    *房地产数据始于2001年11月

    专栏文章:有关股票风险溢价的长期观点

    全球股市的升势已带动传统估值指标升穿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举例来说,在2006年底,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经周期调整市盈率(由经济学家Robert Shiller提出的CAPE指标)曾升至27.3的高位。2018年1月26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经周期调整市盈率约为34.8。

    同样地,PIMCO估计的事前股票风险溢价也逐步下降(见图A;股票风险溢价是指股票相对“无风险”利率所提供的超额回报)。在1900年至2017年期间,股票风险溢价平均为每年4.4%,但二战前后的差距超过3个百分点。按照当前估值,我们估计股票风险溢价为2.5%。倘若股票风险溢价的合适估值基础是超长期平均值,即4.4%,则目前的股票显得极为昂贵。

    然而,我们认为宏观经济波幅于二战后下降(大平稳时期),应使股票风险溢价收窄。此外,金融理论和金融中介创新的效益,均有助于股市估值重估。

    假设例子仅供说明。资料来源:RobertShiller网上数据集(标准普尔500指数 / 综合指数)、PIMCO计算,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们把股票风险溢价定义为派息率*1/ 经周期调整市盈率+ 预期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实际利率。

    历史平均值的假设:派息率:50%;预期实际经济增长:过去10年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平均值;预期实际利率:自1998年1月起采用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收益率,此前的时期以10年期名义国债收益率与平均通胀(过去3年期) 的差距作估算。

    当前水平的假设:派息率:55%;预期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5%;预期实际利率:0.25%。

    虽然投资者有充分理由质疑“这次的情况不同”,但美股在超长期录得实际超额回报的往绩,可能并非衡量股票风险溢价“ 公平”价值的合适依据我们就此提出两个观点,以支持估值较高的合理性。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频率和幅度在长期以来有所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1880年至1949年期间,美国经济有39%的月份处于衰退(资料来源: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数据)。自1950年以来,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少于14%。另一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波幅已从战前的6.6%降至战后的2.1%(见图B)。同样地,失业率波幅也于期内从2.8%降至1.1%。

    由于现时美国民众面对经济冲击的幅度和频率均有所缓和,因此股票风险溢价收窄似乎亦属合理发展。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美国经济分析局(1947年至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Ray C. Fair数据集(1880年至1947年国内生产总值、通胀)、美联储、Shiller 数据集、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人口普查局,截至2017年12月31日

    在计算事前股票风险溢价和量度历史股票回报时,有一些重大成本经常被忽略,而不少投资者必须要承担这些成本,其中包括就共同基金、理财顾问及交易成本支付的费用。

    然而,金融创新在最近几十年大大改变了投资环境。分散投资的效益获广泛认同,加上市场效率提升,均有助于促进低成本的交易所买卖基金和被动型共同基金大行其道。投资公司学会编制的数据显示,在1996年至2016年期间,股票共同基金的资产加权成本已从1.04%降至0.63%。

    股票提供的超额回报甚至可能低于目前2.5%的事前股票风险溢价,因为股票风险溢价的合理公平价值可能会略高。虽然估值已升至典型的周期性过高水平,但似乎尚未出现长线的重大危机。

    2018年,我们会采取细致入微的方式部署国债投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我们认为对于多资产投资组合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持有国债是最佳的投资。

    不论投资者对美联储或财政状况的前景有何观点,由于现在是商业周期的较后阶段,我们仍然认为持有国债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中却涉及三个问题:应投资多少比重?选择哪些国债?如何部署曲线配置?

    对于前两个问题,我们建议对美国国债持有与基准权重相若的比重,并略微对英国、法国及日本国债持偏低比重。我们认为美国国债较具吸引力,是因为2年期及10年期票据的收益率较高,分别为2.14%及2.71%,而英国、法国及日本的10 年期收益率分别只有1.51%、0.97%及0.09%。我们也相信美国国债可提供较佳的债券凸性,因为其他市场在经济衰退时的收益率下跌空间不大,而且在其他多个可能出现的情境中,收益率上升的概率较高。

    英国经济表现良好,通胀高于英伦银行的目标,而且商业周期处于较后阶段。除非英国出现“硬脱欧”的乱局(这并非我们的基本预测),我们并不预期英国10年期债券息率会低于美国息率超过一个百分点。

    同样地,与美国相比,法国的实际利率也接近历史低位(见图10)。若市场对欧元区的组成有任何质疑,都会导致法国与德国之间的息差扩大,抵销收益率下降的趋势。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数据,截至2017年12月29日

    最后,日本10年期债券息率显然缺乏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特别是日本央行已经表明希望收益率曲线较为陡峭及长期利率处于正水平。

    至于第三个问题,我们认为今后较具吸引力的部署,是对收益率曲线走峭作出配置。由于美联储在本周期已经加息五次,收益率曲线已显著趋于平坦,意味着侧重收益率曲线走峭的部署再次显得具有吸引力,尽管我们的基本预测认为美联储将在2018年再加息三次。

    这不仅是由于目前美联储仍有空间可在经济放缓时减息,而且过往的掉期曲线研究(见图11)显示,在目前水平采取收益率曲线走峭的配置,通常能在随后12个月带来具吸引力的回报。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数据及PIMCO计算,1992年7月至2017年12月

    美国投资级别信贷在2017年持续造好,大部分债券类别的信贷息差目前处于金融危机前最狭窄的水平,息差进一步收窄的空间可能有限。

    如此强劲的表现是受到多项因素的充分支持,包括稳健的经济环境、企业盈利上升及税务改革带来的额外利好动力,特别是市场憧憬政府将下调企业所得税率及鼓励企业将海外利润调回本土。

    然而,税务改革需要经过多年才会发挥作用,并且根据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国际业务性质,税改将对企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有减债诱因或目前在境外持有现金的投资级别企业可望受益,但负债较多的低于投资级别企业现已无法扣减利息开支,料将受到负面影响。

    虽然短期内衰退风险偏低,但投资者仍应主动监控企业杠杆水平。企业杠杆在过去数年上升(见图12),并且导致实力较弱的信贷受制于利率上升和经济震荡的风险。

    在商业周期渐趋成熟的现阶段,我们认为较审慎的做法是减少配置于投机性较高及评级较低的企业信贷,并聚焦于较高质量、具防卫性和流动性、收益率稳定且所从事行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级别企业

    我们看好的行业包括优先金融、房屋及建材、能源、健康护理及电讯。我们建议避免投资于备受挑战或估值过高的行业,包括零售、矿业、公用事业及科技。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计算,截至2017年第二季。总杠杆 = 总负债(扣除现金)/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

    此外,非机构住宅按揭抵押证券仍可提供投资机会,因为持有至到期的经亏损调整后回报潜力颇具吸引力,而且相对于评级相若的高收益信贷而言,有较佳的下行支持。

    我们仍然对房屋及消费相关行业持正面看法,并相信税务改革将令大多数非机构借款人的税后收入增加,从而进一步改善负担能力。在房屋供应紧张的环境下,非机构住宅按揭抵押证券息差收窄受到多种因素支持,包括贷款与估值比率下降(见图13)、负担能力改善及消费者财政实力转强。

    不少投资者认为,担心通胀问题是“20世纪的旧概念”。不过,现在有诸多理由值得他们考虑:美国商业周期趋于成熟、产出差距收窄、贸易磨擦升级和民粹主义抬头。

    在这种环境下,投资于实际资产可能会带来正回报,尤其是考虑到当前不少实际资产的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我们已经讨论为何石油期货低水可被视为短期入市的信号。更重要的事实是,长期利好商品回报的最大因素是转仓收益(见图14)。

    资料来源:房地美、普查、PIMCO,截至2017年12月31日

    各主要商品指数的转仓收益现处于正数(或接近正数),实际上是付款给投资者让他们持有这种可分散债券及股票市场风险的资产。须注意的是,投资者并不局限于市场上发布的主流商品指数。商品市场存在各类“smart beta”策略,其设计旨在取得高于传统市值加权指数的实际及估计回报。

    此外,经历过以往商品“超级周期”的供应短缺及过去数年“商品低潮”的供应过剩之后,商品市场目前的供求情况相当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商品通常较容易对特殊的供求失衡作出反应,有助于增强分散投资的作用。

    除商品外,我们发现美国10年期平衡通胀率(可能包括通胀及流动性风险溢价)仍低于美联储暗示定于大约2.35%的消费价格指数目标。我们尤其注意到通胀曲线的期限溢价颇低,因此主张在多资产投资组合中,以10年期美国通胀保值国债代替部分美国名义国债。

    正如我们在上文分析股票的部分指出,结合房地产投资信托和银行股的配置,可以成为效果不俗的投资组合策略。房地产的估值仍然合理,具备缔造正回报的潜力,同时可以对冲通胀(见图15及16)。

    资料来源:房地美、美国地产经纪协会、普查、PIMCO,截至2017年11月1日。[SA = 经季节性因素调整]

    资料来源:房地美、普查、PIMCO,截至2017年12月1日

    2017年,美元兑大部分主要货币贬值,特别是兑新兴市场货币。虽然美国贸易政策欠明朗导致货币汇率反复波动,尤其是墨西哥比索等较弱势的货币,但我们在2017年以新兴市场货币为主要外汇持仓的主张,结果利好整体投资组合表现。

    受估值影响,美元兑英镑等主要发达市场货币的表现逊色;而英镑在2017年已经完全收复脱欧公投之后出现的估值差距。

    2017年的市场走势削弱了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的估值利好因素。正如下图所示,在六项主要新兴市场货币中,只有巴西雷亚尔和土耳其里拉的估值与2017年初相若或更具吸引力。然而,即使经通胀调整后,大部分新兴市场货币仍可望带来高于美元的合理息差收益。(见图17)。

    我们仍然认为新兴市场货币的吸引力和流动性相对较佳,可用作体现我们看好宏观经济前景的观点。鉴于估值偏低,加上政治和贸易相关风险上升,我们选择以多元化货币篮子作出相应部署,例如墨西哥比索、阿根廷比索和俄罗斯卢布。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数据及PIMCO计算,分别截至2018年1月25日及截至2018年1月4日。BRL = 巴西雷亚尔。ZAR = 南非兰特。INR = 印度卢比。RUB = 俄罗斯卢布。MXN= 墨西哥比索。TRY = 土耳其里拉。

    另外,我们也以货币配置作为构建投资组合时的主动型工具。澳元等个别发达市场货币通常较易受到全球宏观震荡的影响。因此,我们选择持有美元兑这类货币的长仓,特别是在这些持仓成本不高的情况下。从构建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说,这些持仓也有助于局部减缓新兴市场货币仓盘的左尾风险。

    我们用了颇多篇幅分析传统资产类别的估值和配置。然而,我们深信,要想在2018年取得出色投资表现,将取决于适当地把这些传统风险溢价和结构性超额回报策略相结合,后者旨在隔离估值、套息和动能等久经考验的回报溢价来源,又称为另类风险溢价。此外,投资者应考虑建立一个适度分散配置和有助于提防下行风险的投资组合。

    而我们的基本预测认为,全球经济将在2018年继续实现同步增长,理应可为较进取的风险策略提供支持。不过,基于风险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我们必须三思而行。

    首先,就是我们在本文已详细分析的估值因素。其次,假如经济意料之外逆转,政策官员尚可动用的货币或财政对策也十分有限。多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仍然处于或接近零利率水平,而财政赤字却持续增加。此外,全球合作关系似乎正在减弱,而且地缘政治风险升温。

    衡量上述各项因素后,我们偏向采取较为审慎的配置策略:虽然我们认为经济不会即时逆转,但已作好准备应对一旦经济转弱时,当局政策可能无法提供有效支持的局面。

    本文由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于本平台,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涉及风险。

}

  10月28日在上交所主办的线上论坛中,()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荀玉根在宏观策略分析上有十多年的经验,多次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的第一名)以一个经济学家的学者视角,分享了他对于当下宏观经济的看法,以及明确了在这种环境下,市场未来可能存在哪些投资机会。

  荀玉根认为:“展望未来一段时间,比如说一两个季度,我们判断市场整体的中枢会上移,市场的机会也会相对比较均衡。”

  首先,站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股市的背景到底如何,为什么未来市场还是有机会。

  荀玉根表示,从4个角度分析,比如说两国的资源禀赋,再比如说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还有金融体系,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跟80年代美国很像,A股有可能会复制1981年到2000年美股的形态,我们可能最接近一波长牛

  荀玉根点了一下其中最核心的、和股市相关性更强的两点产业结构中国的资产配置环境

  产业结构转变――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 上市公司ROE上升

  中国的产业结构里面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自从2001年12月我们加入WTO,参与全球制造业分工的时候,我们切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点就是中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这一类产业在我们劳动力数量很充裕、成本很低的时候,是有优势的。但是这个情况在2010年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们正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走向技术赋能的高端制造业

  由于产业从中低端开始走向高端,我们的资源禀赋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走向人力资源驱动的高科技制造业,上市公司ROE上升这是支撑股票市场未来中枢抬高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中国的资产配置环境发生变化―未来权益类资产是必然选择 股市估值中枢会抬高

  荀玉根认为消费型的住房未来需求会减弱,伴随着投资属性又在下降,消费属性又在减弱,未来我们的钱安放在何处?恐怕权益类资产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所以随着上市公司的ROE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上升,而居民资产配置的结构也在改变,这会导致股票资产整个池子里面的水会变多,这使得未来中国股市的估值中枢会抬高

  此外,中国的股权投资时代在慢慢展开,A股的形态会类似于美股,它的波动性在下降,从以前的牛短熊长慢慢走向牛长熊短。

  以上讲的是一个长期远景,可能是从数年甚至于十年维度来讲的

  现在看一下我们经济周期所处的位置,荀玉根认为跟我们这一轮经济周期最相似的前一轮经济周期,就是2008年底金融危机以后的那一轮经济周期演变,共同的节奏就是危机了、放水、经济复苏、通胀也开始起来、政策开始有所收紧,今年年初跟2011年年初很像。

  还有一点政策力度在加强,从9月下旬以来,最近一个多月,政策面确实有一些变化,比如说财政,在7月30号政治局会议之后讲了,说在今年底明年初,财政要形成实务工作量,年初定的计划要用完,当时大家的预期是,估计还有一部分钱要留到今年12月,甚至明年年初再花,但是现在来看等不到年底了,可能11月就把它用完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政策力度加强的信号。

  随着政策的微调,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应该属于一个政策比较软的窗口期,对我们来讲,是一个股市环境相对比较好的阶段,有一点像2010年下半年的窗口期

  其次,进入到微观层面分析一下,影响股市的具体变量在怎么演绎。

  荀玉根指出,在分析股市的时候,回到金融本身来讲,DDM定价模型告诉我们,决定股价的核心变量就三个:第一是分母的折现率,无风险利率,通俗来讲就是资金面;第二是分子的企业利润增长盈利,通俗来讲就是基本面;第三个就是风险溢价,通俗来讲叫情绪面。

  从资金面来看――市场环境不错 股市不缺钱

  微观上做了测算,资金很充裕。怎么测算?可以算各个主体进入股市的钱有多少。

  比如说个人投资者银证转账,把你银行的钱转到你股票账户,转来多少;基金也很容易可以算,基金的份额增加了多少,规模增加多少;保险资金有多少配股票的;外资流入多少。各类资金加总,这是进来的钱。

  出去的钱我们也可以算,比如说IPO把钱拿走了,产业资本减持把钱拿走了,交易会产生税和费,把钱也拿走了,我们轧一个差,这叫资金净流入。

  进来的钱扣掉出去的钱,有多少?今年前9个月有1.5万亿,去年前9个月是1.3万亿,今年比去年还略多一点。

  当然,去年全年很高,有1.9万亿,因为去年四季度基金发行突然很快,一下子进来了很多钱,四季度加速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微观上,股市不缺钱。

  从基本面关键指标ROE来看――估计上市公司ROE的第一个上升至少能够延续到明年的一季度

  因为长期而言,我们投资股市的回报就是来自于净资产收益率ROE,比如你买一个公司持有很多年,不去做交易,作为股东来讲,你的回报应该是ROE。一个股市长期ROE水平越高,股市的回报应该越高,反之也一样。

  荀玉根指出,这一轮,我们判断上市公司ROE现在还处在上升的趋势当中,历史上我们做过回溯和分析,一个完整的盈利周期跟宏观的库存周期是对应的

  经济是有周期波动的,比如前两年好,后两年差,它一般情况下我们讲经济的周期有三个维度,最长的维度叫技术周期,也叫康波周期(50年~60年);更重要的是后面两个周期,中周期我们叫产能周期,也叫朱格拉周期(10年出头),最短的叫库存周期,机械周期(3年~4年)。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来去分析我们上市公司的利润,也有这样的规律,我们中国历史的研究,一个盈利周期上升大概就是20个月,一年半多一点到两年之间,下行也是。

  以ROE的短期来讲,这一轮ROE的上升是从去年的三季度开始,按照7个季度推演,按理来讲应该至少到明年一季度才会达到第一个高点

  以上判断是基于历史的一些规律推演,大家对这个规律有一点担心。

  因为这次政策提前干预了,比如今年上半年政策整体收的比较紧,调控来的比较早,所以担心这一次ROE的回升持续不了7个季度。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政策在微调,在阶段性松一松,所以最终我们估计上市公司ROE的第一个上升至少能够延续到明年的一季度。

  所以这是未来半年支撑市场的微观基础,跟前面宏观是互相对应的关系。

  具体而言,今年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应该能够达到35%左右,三季报数据正在披露,到这个星期五就结束了。

  我们估计三季报利润增长能有40%左右,中报有43%,三季报略低一点,四季度由于基础原因还会略低一点,但是全年A股的利润增长仍然能高达35%

  即便算上去年基数比较低的因素,去年(增长率是)2%,我们把两年数据做一个平均值,还是有18%左右

  从市场的情绪角度来看,看市场的交易换手情况,现在整体来讲应该也属于尚可阶段。

  此外,荀玉根表示还有一个基本面因素之外的变量――中美关系,可能会提升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未来在这个方向如果有一些进展,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情绪风险偏好

  最后,聚焦一下A股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哪些领域未来的机会更大一些。

  荀玉根指出:接下来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半年时间,我们认为有三个领域值得关注。

  大金融――估值低、涨幅低、机构配置低、交易占比也低(银行地产有机会修复 券商利润好一点)

  整个大金融的估值比较低,尤其是今年三季度七八月份,整个大金融、银行还跌了一波,是以整个地产带动的。现在为什么低估的行业会修复,因为政策开始对冲经济下行。

  我们可以看到稳增长政策开始在逐渐加码,从之前的宽货币开始走向宽信用,包括我们讲的地方专项债是一个抓手,包括房地产的信贷的投放也是一个抓手。如果这些政策在慢慢推进,未来经济下行的速度应该被减缓。

  整个经济下行慢慢有所企稳,当然你说现在完全见到底部再起来,现在还为时过早,当然可能快速下降阶段已经过去了。

  因为快速下降是边际上对我们预期冲击最大的时候,快速下降是因为总担心有危机,现在发现也没什么危机。

  所以我们最难受的时候可能在过去,你只要没有出现危机模式,这些很低估的行业它有修复,比如银行PB只有0.65倍,这是大家认为银行的资产里面有很多是假的,里面有35%的资产是假的,给资产打了65折,但只要我们不出现危机模式,银行资产如果是扎实的,它的估值应该有修复,包括地产。

  当然地产确实以前那种高盈利模式过去了,我们也承认,毕竟龙头地产公司只有5倍、6倍PE,即便工业事业化的公司,人家也有10倍PE。

  当然地产未来多少倍现在还不稳定,大家对于地产行业估值中枢到底处在什么水平,现在还在摸索阶段。

  荀玉根表示,地产行业从以前的资产属性慢慢过去了,它可能未来有点公用事业化,或者说未来变成利润率比较窄的稳定行业,但稳定的行业也有估值,毕竟现在估值一下特别低,所以它也会有一个修复的过程。

  所以整个银行地产的修复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讲的不是说基本面有多强,而是之前有危机思维给它估值打折了,现在如果是正常思维,它应该有修复。

  金融当中还有一个板块就是券商,它跟整个股市相关性很强。

  至于券商,很多投资者的感受是从2019年以来的这一轮牛市,券商股它跟以往所有牛市券商涨的姿势都不一样。为什么这一轮券商股跟以前历史上券商股的股价表现不一样?这跟我们现在股市的微观结构有关。

  以前牛市一来,进入股市的钱大部分是来自于普通老百姓,大家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反正钱都是来自于老百姓的。

  但是这一轮牛市反过来了,从2019年年初到现在,牛市也涨了两年多,个人投资者真正把钱放到自己股票账户炒股的比例,和把钱放到基金账户买基金的比例,股票占比只有20%不到,基金80%多。

  但这种进步会对券商行业带来影响,以前你自己炒股,当然券商受益程度大一点,现在你自己不炒了,所以基金公司受益,所以现在基金公司规模很大,而且基金公司的利润也不得了,去年公布的头部基金公司都是几十亿利润。

  这种变化会导致券商的弹性没有以前足,但是不管怎么样,券商的利润还是实实在在的,今年上半年券商利润增长27%,今年年初到现在,券商行业指数还是略低了一点,所以它还是有空间的。

  所以基本面跟股价的关系,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整个大金融的估值低,它有修复,其中券商的利润好一点。

  新基建――有政策红利加技术红利 老基建――跟市政工程建设相关的会有修复

  荀玉根表示在今年年初以来,尤其是3月份之后,一直强烈看好新基建,新基建的逻辑就是硬科技,硬科技的逻辑是政策红利加技术红利。

  所谓政策红利就是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第一年,规划搞的重点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怎么构建?

  科技创新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红利指的是通过技术进步,我们已经看到了有很多新的渗透,比如新能源车在去年销售130万辆的时候,最开始预测觉得今年能到200万辆可以了,后面发现不对,慢慢往上调,从年初的200万辆往上调到230、250,现在全年可能300万辆了。

  它是因为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低的时候,大家对这种新产品接受程度开始上升,所以技术红利加上政策红利,它会使得整个硬科技的基本面好,包括像半导体利润增长接近50%多,新能源销量翻番的增长,这是支撑硬科技的主要逻辑。

  但是对于硬科技,现在投资者的担忧,或者说投资者心里的不安是估值高怎么办?

  因为硬科技它景气度高,估值还涨了很多,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2010年之后的智能手机产业链。

  现在的新能源跟当年智能手机很像,智能手机在2010年的时候,苹果iPhone3作为一个爆款产品推出的时候,开始瞬间受到大家的喜爱。

  手机的渗透率开始过10%,按照渗透率的规则,10%以下是很慢的,10%到50%~60%是一个加速上升过程,之后再变慢。

  渗透率是个s型曲线,2010年到2015年就是智能手机渗透率10%到60%~70%中间加速的阶段。

  我们现在的电动车渗透率刚刚过10%,未来看5年,很可能我们的渗透率是一个加速过程,所以景气度非常高,产业所处的阶段也跟(智能手机)很像。

  2010年到2015年确实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基本面很强,但是它的股价并不是直线上涨的,中间也有波折。

  具体的波折是2010年股价大涨,智能手机的市盈率涨到了80倍,它什么时候消化估值?

  一直等到2011年4月份以后,市场整体调整的时候,当时智能手机的股价也调了二三十,它的利润还有40增长,等于说估值消化了60%多,从80倍降到30倍估值。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新能源产业链,有可能也类似于当年,景气度还是很高,短期没问题,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市场整体环境不错,未来看明年还有一些不确定性,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明年具体的因素,到时候在边走边评估。

  明年如果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出现的时候,比如海外的疫情越好,可能明年我们受到的压力会越大。

  因为疫情如果好转了,美国欧洲经济起来,通胀压力就会起来,美国可能要缩表、要缩货币,这些因素如果带来一些影响,可能对我们有压力,到时候会有一些消化估值的过程。

  但是坦白讲,现在我们还不是很确定,只能边走边看,模糊的来讲,明年要跟踪这些变量,所以对于硬科技,我们短期趋势还在,景气度还是很强,到明年我们要评估这些因素了。

  还有基建当中一些老基建主要跟市政工程建设相关的会有一个修复。

  消费――基本面来讲还需要等待 但短期会有跟随式反弹

  此外怎么看消费?因为消费从今年的2月18号春节到现在,它跌了8个月,最近是有一些反弹。

  荀玉根表示,消费作为一个大类行业来讲,现在说它反转,开始新一轮的创新高似乎有难度,因为毕竟消费是跟整个经济数据,包括跟疫情有关系,必须经济完全企稳,疫情完全过去,这些数据才会起来。

  现在来看,还需要等待,快速下降可能过去了,基本面GDP快速下降的这些影响过去了,但可能底部还要摩一段时间,GDP可能还有一个触底或者阴跌的过程。

  所以从基本面来讲,消费还需要等待,只是短期它前面跌多了,到年底了一看估值消化了很多,动态估值也还可以,短期有所反弹,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指望有太大的机会也有难度,所以我们把消费定性为跟随式的反弹有这个道理。

  最后概括一下,用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和股市,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正走在路上,转型成功的概率比较大,类似于美国19年80年代。

  只要转型成功,上市公司的ROE会提升,这是支撑中长期市场中枢抬高的逻辑。

  另外还有一个逻辑是资产配置,以前大家只要有钱(就)买房,我们发现现在大家配其他的资产,就是权益,所以股票资产整个池子里面水变多的时候也有助于股市,这是长期支撑股市中枢向上的长逻辑。

  短期而言,我们慢慢的往后看,接下来的半年因为政策环境还不错,所以市场应该还是以机会为主。

  具体的机会就这三类低估的修复,还有新老基建,另外消费是跟随式反弹,这是荀玉根大概的看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