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中秦王举鼎而死,真的有举重物而死的事迹吗?

2000多年前,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楚国军临城下,韩国眼看就要被灭,派了无数的使臣到秦国求救。

有个女人对韩国来的使者说:

我曾经陪先王(秦惠文王)睡觉。先王将一只大腿放在我身上,我觉得特别沉,压得我动不了。但先王将整个身子都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又觉得很舒服。为什么?因为那样我很爽啊!现在要解韩国之围,必定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兵力,如果得不到什么好处,秦国是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损失的。

这个女人就是宣太后,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原型,中华2000多年历史中,第一位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女政治家,被誉为中国的“伊丽莎白一世”。

外交的谈判桌上,往往是唇枪舌战。她从容不迫,寥寥几句黄段子,就把堂堂一国使臣给打发了。

她的一生,比她说话更彪悍。

除了韩国已经再拿不出什么好处孝敬秦国,宣太后不愿意出兵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楚国是她的娘家。

她确实姓芈,但并不是楚威王的女儿,只是个宗室女子而已。也没有证据证明她叫芈月。

出于政治的目的,秦楚联姻,15岁的她被当成楚国公主远嫁秦惠文王,一个大叔级霸道总裁式的人物。

按照当时风俗,女子出嫁,要么是夫家死绝,要么是被夫家扫地出门,否则是绝对不能回娘家的。

何况秦国远在千里之外,有什么情况想回也回不了。谁说娘家是出嫁女儿的后盾,心灵归宿的港湾?

15岁,背井离乡,独自面对“死了都可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后宫生活。对芈八子来说,她从离开楚国的那天起,就等同于被娘家抛弃了。在“朕的万里江山”面前,区区一个女子的性命与幸福,算什么呢?

芈八子就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有人说:“被利用,那说明你还有价值。”谁又不是别人手里的棋子呢?只有那些毫无价值的人。化为尘埃,了无痕迹。

芈八子确实是一枚棋子。

但她也要做一枚不一样的棋子。即使是小卒子,也要拼了命过河去,像車一样纵横驰骋,捭阖时局。芈八子每一步棋都走得风生水起,让世人侧目,在历史留名。

就如当时出嫁一样。在政治面前,芈八子的感情也只是工具和棋子。她和秦惠王之间根本没有电视剧《芈月传》里所意淫出来的那种感情。

只有出于本能赤裸裸的争斗、利用、厮杀、阴谋诡计,连基本的人味都没有,何谈爱情。在皇权、江山面前,幼稚到奢谈爱情的人,早就死了,烂了,坟头的草黄了又绿好几茬了。只剩下争权夺利,只是为了活下去。

历史记载,秦惠王的女人位分排序是这样的: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等。可见“八子”在秦后宫里地位只在中下而已。

当时掌权的是皇后魏氏,一个阴险刻毒的女人。而魏国和楚国又是死对头。她简直把弄死芈八子当成了自己毕生的事业。

还好芈八子有着出色政治手腕。

直到秦惠王死,芈八子大约三十岁,依旧还是个“八子”,没有任何地位上的进步。她和秦惠王之间的感情因此也可见一斑。

皇后魏氏的儿子嬴荡继承王位,即秦武王。芈八子的儿子嬴稷则被派往燕国做人质,女儿也被远嫁到燕国联姻。几乎再无见面的可能。丈夫刚去世,子女又远走。才死别,又生离。15岁背井离乡,在九死一生的后宫争斗中侥幸活下来。现在年纪轻轻又要承受生离死别之痛。不出意外,芈八子就会这样客死在秦宫中,幸运的话老死、病死;不幸的话,被别人害死、毒死、冤死、饿死,不得好死。芈八子的人生走上了绝路。一切都好在秦武王真的够荡,非常能作死。

当时的周王室是天下的共主,其他国家都只能算诸侯国。传说大禹治水以后,曾经以天下贡金铸成九个大鼎,代表九州,象征至高无上的王权。所以后来的“问鼎中原”,就是窥视王权的意思。这九个鼎就放在周朝的国都洛阳。

当时秦国强大,周王室日薄西山,名存实亡。在一次和韩国的战争中,秦国差点儿顺道占领了洛阳。周天子只好忍气吞声,亲自出洛阳城迎接秦武王。秦武王提出要看九鼎。不仅要看鼎,还要和别人比赛举鼎。结果鼎倒是举起来了,自己也被砸断了腿,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为举重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有的人本来拿着一手好牌,偏偏打得稀烂。这就给了那些拿着一手烂牌的人可趁的机会。

秦武王把自己作死的时候23岁,没有子嗣。机会就给了他的弟弟们。

在残酷的后宫斗争中训练出了敏锐的政治嗅觉。芈八子立马嗅到了这一次绝佳的机会。先通过外交手段,让赵国护送远在燕国的做质子的嬴稷回国。再让掌握一定军事力量的异父同母的弟弟魏冉控制国内局势。其他同样有机会角逐王位的公子被屠戮殆尽。嬴稷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即历史上的秦昭襄王。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几句话,但过程却是经历了千难万险。起到关键作用的魏冉。他不仅是芈八子的同母异父的弟弟,更是一个战壕里同舟共济的战友。芈八子费尽心机,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当然是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同样也是出于母爱的本能。但她可能不会想到,儿子长大后,会像他们现在对待其他竞争者一样对待自己。悲剧,从是她被当成一颗政治棋子嫁入秦国,搅入天下风云中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的。好在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在悲剧发生之前,芈八子还有很长的时间,很大的舞台,去施展她的才能与抱负。

嬴稷继位的时候还是个孩子。芈八子就以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留下了40年的风采。史称宣太后。

经历了争夺王位的内耗,秦国已经是满目疮痍,根本无法抵御外患。而最大的威胁是位于秦国西北,民风彪悍的义渠部落。说不清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江山,或者后人评说的淫乱,宣太后选择了用美人计,而且亲自出马。史书上用了一个“乱”字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她和义渠君成了天下人都知道的一对不知廉耻、不成体统的狗男女。堂堂一个太后,和一个野蛮人不三不四,还生有两个孩子。在很多自诩正统人的眼里,确实够乱的。淫乱,乱伦,乱套,乱七八糟。两人之间到底是爱情,还是交易,也乱得无法说清。

女人的爱情也和女人本身一样,在政治与江山面前,都只是工具和棋子。非说宣太后和义渠君之间一点感情都没有,那也不切实际。但到了必要的时候,这一点点可怜的感情也是要被牺牲掉的。后来秦国元气恢复,对义渠部落不用再低三下四。又是宣太后亲自出马,将义渠君引诱到甘泉宫,然后杀死。

这还不算,她还要派自己的弟弟魏冉出兵荡平整个义渠,将秦国的土地拓展了千里。她和义渠君的两个孩子,也被魏冉杀死。亲手杀死自己的情人;自己的孩子,死在自己弟弟的刀下。这样的人间惨剧,由自己一手导演。我们无法说清楚这是一个女人不让须眉的气魄,还是心狠手辣铁石心肠。更可能是造化弄人。也许她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她走上的路,注定要如此决绝。

在一切都要为政治和江山让位的男权时代里,对一个搅弄风云的女人来说,这是何等的荣耀,又是何等的悲剧?

秦昭襄王逐渐长大,不再是那个听话的小男孩。宣太后、魏冉一帮人的权势却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一个听话的秦王。史家说“春秋无义战”,战国更是如此。秦国和楚国作为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在所难免要争个你死我活。一面是娘家,一面是自己的儿子,宣太后必须做出选择,而且往往是生死抉择。开篇讲到的韩国请求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宣太后不同意,但最终秦昭襄王还是兵出崤山,把楚国打得屁滚尿流。后来干脆把楚怀王骗到了秦国,幽禁致死。母国受到如此奇耻大辱,但凶手却是自己的儿子。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太残忍。

有一天,秦国来了一个从魏国逃出来的犯人。他在魏国受了奇耻大辱,一心要说服秦国灭了魏国,为自己雪耻。他就是历史上为秦国提出远交近攻政策,大名鼎鼎的范雎。但在此之前,范雎先说服秦昭襄王集中王权。具体来说,就是搞死掌权的秦国“四贵”:他们分别是宣太后的两个弟弟(魏冉和芈戎),以及另外两个亲生儿子(公子市和公子悝),也是昭襄王的舅舅和弟弟。他们都曾经都是昭襄王忠诚的盟友,为他的继位费尽心机,历尽劫难,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昭襄王。但是现在,他们都要被牺牲。

对我们这些看客来说,只不过几千年中无数权力血腥斗争中的一场,但是对宣太后来说,却是亲生骨肉的相残。此时的她已经差不多70岁,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要再一次承受骨肉分离。“四贵”被驱逐出函谷关,永生不得回咸阳,先后忧愤而死。昭襄王并没有就此罢手,连宣太后也没放过,废了她太后的尊号。这个不输男儿,在乱世中叱咤风云一生的女人,经历过大风大浪,看过沧海桑田,现在依然有足够的实力来反抗。但她没有。她妥协了,放弃了。也许是出于一个年迈母亲对儿子的怜悯与成全。

也许她累了。但谁说不是心碎了,绝望了呢?一个母亲可以为了儿子做一切;反过来儿子可以为了一切,再将母亲只作为一枚棋子。

一个女人一旦陷入历史浪潮的漩涡,在政治、战争、万里江山面前,她们的爱情、亲情,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被利用、被牺牲的工具。她能够对一切人冷酷决绝,但她骨子深处总还隐藏着母性的光辉与仁慈。哪怕被辜负呢?是纵横捭阖的宣太后又怎样?或许我们在《芈月传》、《大秦帝国之崛起》看到她光芒万丈。但在光芒背后,一定有很多与命运抗争的无奈、纠结与绝望,掩埋在发黄的历史书中,是我们透过屏幕所看不到的。

}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公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武王是历史上有名的举重选手,《史记》中这样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和《芈月传》中,都有武王举鼎精彩的历史呈现。那么,秦武王举鼎这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既是真有这么一回事,那么这鼎究竟有多重,能让大力士们铩羽而归,还搭上了武王的性命?

}

  芈月的历史原型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芈月传讲的是哪个朝代,欢迎大家浏览。

  芈月传讲的是哪个朝代

  宣太后的人物生平: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 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

  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军队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动。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因为自己的故乡是楚国,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见尚靳对他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韩襄王于是又派张翠出使秦国。甘茂认为韩国一旦投靠楚国,楚、韩两国就会挟持魏国来危害秦国,他主张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援韩国。秦昭襄王于是下令出兵,楚国闻讯后撤军。

  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未能成功,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秦昭襄王想让韩国公子成阳君兼任韩、魏两国的国相,韩、魏两国不同意。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冉对秦昭襄王建议不要任用成阳君。因为成阳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在他穷困的时候,秦昭襄王没有任用他,而成阳君受宠,秦昭襄王又要任用他,不会使他满意;秦昭襄王任用成阳君而韩、魏两国不同意,会有损于秦国与这两国的关系。秦昭襄王听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前331年,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平定内乱。前327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前319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作为报复,次年义渠参与了公孙衍合纵楚、韩、赵、魏、燕的五国攻秦之战。义渠趁秦军主力与五国交战之机,大败秦军于李帛(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仍保留一定实力。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五人的权力,以免造成淖齿、李兑那样弑君篡国的祸乱。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

  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后。庸芮先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后回答说不能。庸芮继而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认为庸芮所说有理,于是撤销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旨令。

  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

  宣太后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太后”的人

  宣太后(?—前265年),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太后”的人。《史记·秦本纪》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芈姓是中国较古老的姓氏,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由于其后已经分衍为诸多其他姓氏,因此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楚人起自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

  从其姓“芈”来看,她应该是当时楚国的贵族之女。为何又称为“芈八子”呢?秦国当时的`后宫宫女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由此可以看出,她在秦惠文王生前地位并不太高,也谈不上多么得宠。但是她见识出众,容貌秀丽,又为惠文王生下三个儿子,为其以后荣华富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治手腕很强,历史上的太后专权、母后临政就自她始

  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惠文王死后,惠文后就和继位的儿子秦武王合谋,将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战国时期的人质是各诸侯国在频繁战争过程中采取的制约措施,当时也是极为危险的。眼看这母子俩的人生将要黯淡收场,事情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芈月的前途一片光明。为什么会有转机呢?关键是由于继位的秦武王的猝死。秦武王当时在与东方的战争中是有功劳的,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克宜阳(河南洛阳以西),斩首六万。这是秦军在统一天下中进攻中原的前哨战。与此同时秦武王进入东周都城洛阳,一是向周赧王炫耀武力,二是要练练他的臂力如何。据史书记载,秦武王身高体壮、勇力超人、尚武好战,常以举重斗力为乐,因此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给予高官厚禄。

  秦武王到达洛阳后,看到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秦武王就想举起一个代表雍州的大鼎,但因鼎太重,砸了下来,绝膑而死。只做了四年的国王就离开了人间。由于死得太突然,秦武王尚无子嗣,由谁来继承王位就成了问题。在《芈月传》中,芈月是联合自己的情夫义渠君,将其儿子嬴稷推上王位的。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芈八子则是联合燕赵两国,并借助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之力,将自己远在燕国的儿子迎立为秦王,可见她的政治手腕之强。

  因为秦昭襄王年少,无法处理国家大事,便由其母芈月主政,《史记·穰侯列传》中这样记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以魏冉为将军,以樗里疾为相,控制了秦国军政大权。魏冉的将军之职,为秦封将军之始,也算是宣太后的一个创举。不过这时的秦国政局是动荡不安的,武王后要拥立公子壮(武王弟)即位,称季君,以与宣太后、魏冉对抗。秦昭王二年(前305年),宣太后、魏冉尽诛公子壮、昭王异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魏女)回魏,“季君之乱”被平定。宣太后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同时封其两子,培植自己的实力,从而形成了外戚专权的格局,威震天下。

【芈月传讲的是哪个朝代】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芈月为什么选择了秦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