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对待人才是怎样的态度?

这个命题很大,我简单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第一是东汉王朝统治阶级对基层百姓的残酷剥削,第二是东汉统治阶级内部混乱,第三是地方豪强做大,第四是东汉王朝军事力量衰弱。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日后的诸葛亮和刘备会“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呢?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东汉政府又出现了那些问题呢?我们可以从崔寔于汉桓帝初年所上《政论》说起。

崔寔在《政论》中说道:“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凋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

显然在汉桓帝继位时,东汉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危险的时期了,统治阶级如果再不进行改革或者说注重缓和阶级矛盾的话,那么东汉王朝终将走向不归路。

那么对于崔寔的提醒,东汉统治阶级又是如何应对的?

我们先说当时的摄政大臣兼外戚的梁冀,他在拥护汉桓帝后,非但没有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反而变本加厉腐坏吏治并且剥削百姓。

冀用寿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赀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赀财亿七千余万。】

梁冀让亲信出任官职,然后让他们为其敛财,有钱人尚能出钱赎明,而不富裕的人那只有死路一条。

而从梁冀能从士孙奋家中没收一亿七千余万钱,外带之前士孙奋借给梁冀的三千万,孙奋家就有两个亿啊!

要知道士孙奋并不是什么执政大权的高官,他只不过是“少为郡五官掾起家”,从一个地方小吏便能敛财到如此巨富。反正这肯定不是他靠俸禄就能积攒出来的,所以说从这方面我们也能看出当时东汉土地兼并、吏治腐败都已经很严重了。

而梁冀在搜刮到巨量财富后,也马上开始大兴土木,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

【冀乃大起第舍,而寿亦对街为宅,殚极土木,互相夸竞。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柱壁雕镂,加以铜漆;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台阁周通,更相临望;飞梁石蹬,陵跨水道。金玉珠玑,异方珍怪,充积臧室。远致汗血名马。又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闲。冀寿共乘辇车,张羽盖,饰以金银,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讴竟路。或连继日夜,以骋娱恣。客到门不得通,皆请谢门者,门者累千金。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又起菟苑于河南城西,经亘数十里,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

与此同时梁冀让人“因行道路,发取伎女御者,而使人复乘埶横暴,妻略妇女,驱击吏卒,所在怨毒。”,甚至还逼良为奴,“或取良人,悉为奴婢,至数千人,名曰“自卖人”

之后梁冀被汉桓帝联合宦官除掉,汉桓帝“ 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

一收就收三十多亿,那汉桓帝自然很开心,同时也为了缓和下阶级矛盾,就让今年赋税减半,并且让梁冀的部分房产给予贫困百姓。

汉桓帝除掉梁冀并且这些举措自然是好事,但是好景不长,汉桓帝为了报答宦官集团也对他们大加封赏,并且十分信任。

而得势的宦官们,在掠夺民脂民膏方面也非常在行。

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墯。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金银罽毦,施于犬马。多取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其仆从皆乘牛车而从列骑。又养其疏属,或乞嗣异姓,或买苍头为子,并以传国袭封。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

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起为寇贼。

当然,这样的记载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而汉桓帝对此的态度呢,就是一开始非常纵容,随便他们,直到他们中的一些人真的搞的是民怨沸腾了,才收治他们。

不过汉桓帝自始至终都没有铲除宦官集团,甚至还有如侯览这样,一度被弹劾免官,但很快官复原职,继续剥削民脂民膏的例子。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汉桓帝不知道宦官集团那些恶行吗?当然不是。

要知道东汉宦官,他们本身是依附于皇权的存在。他们对皇权构不成威胁。反而如果皇权衰弱,他们就会像猪狗一样被杀掉,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汉桓帝纵容他们,让他们执政大权,其实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等到其中个别宦官做的过火了,那汉桓帝就出手收拾一下,平息了一下民愤,之后依然换汤不换药。

至于汉桓帝本人自然生活也是骄奢淫逸,他本人“帝多内宠,宫女至五六千人,及驱役从使复兼倍于此”

并且汉桓帝为了能有更多的税收,在公元161年汉桓帝减少了百官的俸禄,并且借用诸王的各领地的一半赋税,同时开始买一些低阶官位。

【减公卿已下奉,貣王侯半租,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

首先这百官俸禄被减少,诸王收上来的税一半借给朝廷,那么按照当时腐败风气,他们可能节俭度日吗?对于东汉统治阶级的很多人来说,这简直强人所难,所以除了一些道德操守高的人之外,其他人则会从百姓手上来“补偿”自己。

另外汉桓帝开启卖官之先河,虽然这时候卖的都是些小官,但此例一开,正如洪水决堤一般,不可复还,为后来汉灵帝时期卖官鬻爵埋下了伏笔。

后来在165年汉桓帝开始收地租了,算是税上加税,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剥削。

八月,戊辰,初令郡国有田者亩敛税钱。

东汉王朝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已经是基层百姓的重负,然而除此之外汉桓帝时期因为羌族起义的时期,又连年派大军征讨。

羌族百姓因为忍受不了东汉政府的残酷剥削奋起抗争,而东汉政府不反思吏治问题,反而致力于动用武力镇压羌族百姓,最终在汉桓帝统治末期,甚至演变成了对羌族的无差别屠杀。

另一方面持续的战乱,也让汉族百姓深受其害,除了在双方战争中被杀死的之外,也给内地百姓带来巨大的军费负担。

而且更糟糕的是,宦官和武将的矛盾产生了内耗,并且出征的武将又大多贪赃军饷,从而让许多基层将士死非其所,白骨成堆。

简述东汉羌乱 - 李梦阳转世的文章 - 知乎

与此同时汉桓帝发起了第一次党锢之祸。党锢之祸,汉桓帝发起一次,汉灵帝发起一次,事情原委比较复杂,我就不在这里细说了,就简单说几句。

前面说了宦官是依附皇权存在的,对汉桓帝和汉灵帝构不成威胁,反而士大夫集团在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其中有一部人已经成为了世家大族,不仅在地方有经济基础,而是门生故吏遍布各地。

所以士大夫集团反而能限制皇权,但他们在当时普遍并没有谋朝篡位的想法,还是在拥护东汉。

因此汉桓帝和汉灵帝发起党锢之祸,如果说是为了防止世家大族改朝换代,那是说不通的。而桓灵二帝之所以这么做,在我看来只是希望自己的皇权不受约束不受控制罢了。

我在此也不想探讨到底是“清流”道德更好,还是“宦官”素养更强,我只想说从治理国家的能力上来说,显然士大夫是要比宦官强的,因此党锢之祸一方面让统治阶级上层矛盾尖锐起来,另一方面也说明东汉行政能力难以提高。

然后汉灵帝继位,可以说非但没有纠正汉桓帝时期的弊病,反而变本加厉。

在穷兵黩武方面,汉灵帝除了依然征讨羌族外,而且还主动征讨北方鲜卑,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帝不从,遂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三道出塞二千余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帅众逆战,育等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将数十骑奔还,死者十七八。三将槛车征下狱,赎为庶人。】

在宦官政治一方面,汉灵帝先是信任曹节和王甫,之后还弄出个十常侍,随而有那句名言“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而这些宦官及其养子们除了依然大肆剥削百姓之外,在残酷程度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王甫的养子王吉,在五年的任职期间就诛杀了一万多人,而且还把尸体砍成碎肉放在车上,或者把他们的白骨用绳索串联,在郡国内周游展览。

凡杀人皆磔尸车上,随其罪目,宣示属县。夏月腐烂,则以绳连其骨,周遍一郡乃止,见者骇惧。视事五年,凡杀万余人。其余惨毒刺刻,不可胜数。郡中惴恐,莫敢自保。

吏治方面,灵帝大行卖官,以此来赚自己的私房钱,甚至连三公都开卖(曹嵩)。而这些官员买了官后,那么回本是基础,最好还要翻倍赚回来,那么必然就要进一步剥削百姓。

【是岁,初开西邸卖官,入钱各有差;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或诣阙上书占令长,随县好丑,丰约有贾。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然后倍输。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初,帝为侯时常苦贫,及即位,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曾无私钱,故卖官聚钱以为私藏。】

在东汉统治阶级的努力下,终于做到了:“汉末政衰,牧守自擅,民人思治,作诗曰:“混混浊沼鱼,习习激清流。温温乱国民,业业仰前修。”

刘焉上书干脆说:“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

东汉统治阶级把以忠于皇帝为教义的太平教活活逼反,也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张角为何被后世唾弃 ?他不是百姓的救世主吗? - 李梦阳转世的回答 - 知乎

汉灵帝起先就生活荒诞,且喜欢敛财。而在汉灵帝在屠杀黄巾军后,自己也不知道反思,反而“ 税天下田,亩十钱”,继续加税剥削百姓,理由是听了他“父母”的话,要“以修宫室、铸铜人。”对此陆康上书进谏,反而以大不敬的罪名被送入囚车,后来得刘岱解释才获救

中常侍张让、赵忠说帝敛天下田,畮十钱,以修宫室、铸铜人。乐安太守陆康上疏谏曰:"昔鲁宣税畮而蝝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舍圣戒,自蹈亡王之法哉!"内幸谮康援引亡国以譬圣明,大不敬,槛车征诣廷尉。侍御史刘岱表陈解释,得免归田里。

换言之在经历了黄巾起义后,东汉政府非但不检讨反思,反而继续迫害并剥削百姓,这真是奇葩。并且那些交不起买官钱的清廉人士,即使被选为孝廉也没用,赶快回家歇着去吧。

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又令西园驺分道督趣,恐动州郡,多受赇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

吏治的空前腐败,还伴随着东汉政府的军事力量急速下滑。

之前说了东汉将领贪墨成风,而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一落千丈。当初崔寔便说过:“贪饕之吏,竞约其财用,狡猾之工,复盗窃之。至以麻枲被弓弩,米粥杂漆,烧铠铁焠醯中,令脆易治。铠孔又褊小,不足容人,刀牟悉钝,故边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凡汉所以能制胡者,徒擅铠弩之利也,今铠则不坚,弩则不劲,永失所恃也。

除了装备质量越来越差,对于士兵的训练也越来越水。

【自郡国罢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备,实启寇心。一方有难,三面救之,发兴雷震,烟蒸电激,一切取辨,黔首嚣然,不及讲其射御,用其戒誓,一旦驱之以即强敌,犹鸠雀捕鹰鶁,豚羊弋豺虎,是以每战常负,王旅不振

【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陈,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名实不副,难以备急。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乃兵既久屯,而不务营佃,不脩器械,无有贮聚,一隅驰羽檄,则三面并荒扰,此亦汉氏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

不仅在讨伐羌族时,六路大军败了五路,还有诸如前文提到了北伐鲜卑结果全军覆没,以及被三郡乌桓打穿四个州的事情。

要知道三郡乌桓人口一共才七万人左右啊,东汉青、徐、幽、冀四州地方军,能被乌桓和张纯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成这样,这战斗力可以说是难看了。

而且东汉靠自己的政府军面对张角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已经感到捉襟见肘。所以他们一方面让外族雇佣军进入内地,帮助他们绞杀黄巾军,一方面让各地州郡招兵,也就是所谓的义兵。

让州郡自行招兵,那自然会增强地方的军事力量,而对于外族雇佣军,东汉政府甚至已经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去威慑他们,于是便纵容他们杀良冒功。

【张角怀挟妖伪,遐迩摇荡,八州并发,烟炎绛天,牧守枭裂,流血成川。尔乃远征三边殊俗之兵,非我族类,忿鸷纵横,多僵良善,以为己功,财货粪土。哀夫民氓迁流之咎,见出在兹。】

所以说混乱不堪的政治斗争,永无止境的穷兵黩武,暗无天日的吏治风气,吞噬万姓的土地兼并,以及似若饕餮的残酷剥削,这样的东汉王朝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另外东汉的度田制实际上不抑制土地兼并,要是对土地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我这个回答:

西魏北周均田制有什么特点? - 李梦阳转世的回答 - 知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正确对待人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