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摊上400淘的一件工装,一直很喜欢,质量也不错,现在想买同款同色搜遍全网不知道怎么牌子,如图?

巨无霸,神一般存在的角色。不论是动画角色还是玩具,巨无霸福特都无愧“巨无霸”称号。今年年前也因为张大妈的“年终奖”,我终于有机会购入一直想要的巨无霸福特了。鉴于该玩具确实巨大,而且要说的地方较多,所以这应该是目前为止本人最长的玩评文章。本文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Part 4、总结及购买建议

全文大约须要十分钟才能阅读完毕,适合蹲坑享受。

关于巨无霸福特,简单介绍一下:

巨无霸福特的人物设定美版和日版有较大区别,简单的说,美版再生剧情(G1动画96-98集)设定中,福特(巨无霸福特的头)的头部塞伯罗斯被斯改造后成为斯派克的外甲并且可以变形为福特的头部从而促发巨无霸福特的变形。美版剧情中的变形顺序简单可以理解为斯派克---塞伯罗斯---福特---巨无霸福特;而日版剧情设定中,小人最早为了躲避赛博坦内战逃到了玛斯塔星,然后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并发明了将自己变形为巨大机器人躯体头部的变形科技。所以日版剧情中,小头是具备自主思维和智能的机器人。但不论美版还是日版剧情,都是“头中头”设定,非常有意思。

(日版动画中巨无霸福特的造型)

而巨无霸福特的玩具,也算是玩具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早在G1玩具时期,巨无霸福特就是成为G1玩具中最大,最贵的玩具!当年(90年代初)的售价大约400多块(那时候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百多两百的样子)。而凭借53厘米的海拔让G1的巨无霸福特玩具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变形金刚玩具中高的玩具!

作为G1玩具中官方售价最贵的玩具,现在的价格早已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所以G1的巨无霸福特玩具高达目前是无法拥有了,但是高达还是玩过滴!!!下图是2007年变形金刚真人电影上映举行的迷友活动中,我拿着一个朋友带来的G1元年巨无霸福特的合影。可以看到确实非常巨大!

(巨无霸福特 G1玩具)

曾经一度传出因为不符合美国玩具安全条例,巨无霸福特的玩具不会复刻的消息,这让一票等待G1巨无霸福特降价的迷友心凉了一大半。不过好在11区立功了,在10年前TAKARA推出了G1复刻系列---TFE系列,开始也就小打小闹的复刻一些常规尺寸的G1玩具,可后来居然把巨无霸福特给复刻了!!!当时看到这个消息,迷友们除了卧槽之外找不到其他词汇来形容自己当时喜悦的心情!因为当初TFE复刻的巨无霸福特只要1000出头~~~和当时好成色G1玩具动辄上万的价格相比,TFE的巨无霸福特实在是白菜~~~

(TFE玩具包装图,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这里,其实就算不太懂变形金刚的朋友也能看出个一二了,体积大,个头高,获取门槛高已经成为巨无霸福特的玩具的代名词。就在连TFE复刻都在水涨船高的时候,官方于16年底(不太确定这个时间)的时候,在泰坦归来系列中重制了巨无霸福特!这一次,泰坦回归的巨无霸福特玩具再一次夺回最高变形金刚的头衔,高度达到了惊人的60厘米!重量则达到了约3公斤(加包装5公斤)!并且这次也打脸的推出了美版,并且刚出来那阵,美版的价格低至不到700块!!这对于许多迷友来说简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拥有巨无霸福特的机会

    LG31_淘宝搜索去看看

而官方也在泰坦归来的对应动画中给出了巨无霸福特的戏份,从下面的动画截图能看出巨无霸福特的体积之巨大

在看过本人有史以来最长的背景介绍之后,让我们来看看玩具吧。

虽然美版更接近泰坦归来动画中的配色(废话),但是对于巨无霸福特,迷友还是对日版头领战士中的形象挥之不去,可以说头领战士中的福特才是国内迷友心目中最正经的巨无霸福特!因此,高达也是在纠结了很久之后,咬牙多花了将近500块购入日版。不过高达也可以负责的说,泰坦归来的巨无霸福特,选日版,虽然肉疼但决不会后悔~~~

因为玩具实在太过巨大,因此本次评测的图片质量大家就将就看看吧,确实没有足够的空间对其进行拍摄,布光什么的,也就不奢求了。。

首先是包装,封绘上已经胜过美版。不过日版玩具的封绘一向比较用心。日版玩具编号为LG-31(你问美版玩具的编号?抱歉,美版玩具木有编号)。玩具包装上全部是日文,虽然不太看得懂,但还是能看出,官方用了尽可能多的词汇来描述这货有多牛逼

内包就这样,和美版的最大区别在于---日版断头但双臂健全,美版有头但是独臂(另一只手臂须要玩家自己安装)。日版内包也就这样了,再也无法回到雪白泡沫内包的年代了。另外从这里也能看出,日版最大特色之一是直接配置了玛斯塔大剑!美版没有这个配置,另一个SDCC版倒是有,但是主体任然为美版涂装,并且价格比日版还贵。。。。

经过半小时的拆解(难得用的是绑线,我可不会直接剪掉),终于把玩具从内包上取出。高达本人本来不喜欢贴贴纸,但是日版玩具不贴贴纸也不太好看,所以真的是第一次给变形金刚玩具贴贴纸。先上贴贴纸前后的对比

可以看到正面区别不大,日版的贴纸更多集中在背面

然后再来看看这货有多大吧,60厘米似乎抽象了,那么下面这样一对比,是否能更真实的感受到这家伙的巨大呢?

日版涂装明显是按照日版动画来的(废话),所以和泰坦归来动画中的配色有较大差别。但是作为一个有情怀的玩家,还是觉得日版的涂装更还原心中的情怀。

正面最大的区别在于蓝色零件。

背面配色最大区别在于甲板和小腿红色零件。其实就背面而言,个人更喜欢美版深灰色的甲板

放上美版玩具对比。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拍摄者

得益于超大的体积和尺寸,玩具上有丰富的细节,如果有手艺后期加工一下的话,细节感会更好

腰炮设置也是G1形式,但是腰炮炮管无法拔出来。虽然在动画剧情中也没有展现这个机关,但是G1玩具中的腰炮拉伸出来以后相当有气势。觉得遗憾的迷友可以通过第三方配件来补上。

手指根部关节可动,可实现五指单独可动,如果能给出第二关节就更完美了

另外巨大的手掌加上五指可动,还原一下动画中单手托举擎天柱的桥段吧

腿炮可以拆下来,这也是美版玩具唯二的武器

脚掌细节也很多,炮台,探照灯,窗户,闸门应有尽有。毕竟这货可是变形为一座城市的

左腿侧面有一个小的炮台,也可以拆下来。这个炮台还原了G1玩具的设定,但是相较于G1玩具,泰坦归来的这个炮台不能向后翻折收起

腰部两侧(战舰和基地形态的指挥塔)日版为白色+透明红且有窗户细节涂装,并且汽车人的标志是印刷上去的

相对于美版,日版除涂装优势外,还配置了玛斯塔剑,这也是很多人一定会为福特配置的配件,目前官方只在日版和SDCC版本中配置了玛斯塔大剑。而一把玛斯塔大剑的价格在人民币200左右。当然你也可以购买KO的,价格在100元以内,不过嘛,我个人觉得,大头都出了,还是配一把正版的玛斯塔大剑吧。玛斯塔大剑为日版设定独有武器,每次听到日式英语“玛斯塔~~~索剁!!!”的时候,都觉得燃爆了

想要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吗?想要摆出这样霸气的POSE吗?乖乖掏钱买日版或SDCC版吧

虽然SDCC版也有大剑,但是涂装没有日版多(但其实我觉得SDCC的涂装也好看),下图为SDCC版,图片来自网络。

在会展现场会有一些所谓的会场限定版,号称只能通过会场购买(当然现在网络很发达,你懂的),迷友称之为SDCC版。泰坦回归巨无霸福特的SDCC版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美版玩具+玛斯塔大剑+新造型包装”的版本。

插播完玛斯塔大剑以后,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块头的可动。对于可动性,其实不用去奢求,因为太重了,玩起来太费劲,如果所有变形金刚都是这样的块头,那么所有迷友的肱二头肌都会非常发达的~~~所以,站尸才是正确玩法

泰坦回归的巨无霸福特该有的关节基本上都有,因此如果你无所谓玩一圈下来大汗淋淋的话,这货的可动性其实还过得去,需要吐槽的就是脚掌没有接地性,这个要给差评!!四位数的产品了,给个脚掌接地很困难吗?

如果你说玛斯塔大剑我不知道!因为我小时候看的是美国动画片!或者你说,其实美版的涂装不比日版差!(讲真,我也这么认为)那么请给我一个买日版的理由?!理由的话,很简单----那就是大头!

G1巨无霸福特“头中头”的设定也延续到了泰坦回归。整个巨无霸福特的头部也是一个变形金刚变形而成

这个变形金刚叫“福特”。。福特变成头部插入西格玛战舰后,整个战舰变形为巨无霸福特。而福特也是一名头领战士,他的头叫“福特”,因为按照日版头领战士的设定,躯干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所以大头躯干其实就是小头“福特”的强化躯体。这一段有一点绕,各位慢慢消化。

虽然美版和日版一样也是“头中头”设定,并且其实美版的大头也挺还动画的,小头塞伯罗斯的面相也相当好,但是请注意,这是一款带声光的玩具,而美版输的最惨的就在音效上。美版的音效以枪击声“biu~biu~biu~”居多,而日版,那就燃爆了,下面录了一段视频给大家看看

可以看到(听到),日版的音效为日文对白,大多很燃,而且还有经典的日版主题曲。就为了这对白和这段主题曲,宁愿肉疼也要多花500块买日版

在翻折额头零件的时候会发出极具情怀的“齐齐卡卡酷酷”的变形音效

而且不要以为就这么完了,福特变成大头插入西格玛战舰变成巨无霸福特后,也可以有音效,并且有个别音效不一样哦

巨无霸福特触发音效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胸口的一个按钮进行联动,触发大头的发声开关

大头触发音效的时候,眼睛也会点亮,并且根据音效忽闪忽闪的

另外,巨大的玛斯塔大剑也可以拆分,拆分后的小剑可以供大头福特使用

再来一组对比,作为巨无霸福特头部的福特(各位不要被绕晕了啊 ),身高已经超过官方加强级玩具的身高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巨无霸福特的体积有多大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巨无霸福特的基地(城市)形态以及西格玛战舰形态吧。

首先是基地形态,作为变形金刚中少有的基地金刚,巨无霸福特应该是最出名的一个(其他的几个分别是大力金刚、铁甲龙、猛大帅、霸王、萨克巨人。其中萨克巨人是巨无霸福特的死敌)

先插一张官方的基地形态变形样式(图片来自网络,版本为美版)

我没有按照官方的来,一是太占地方拍不了,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接受不了这个造型,所以尽可能按照G1玩具的基地造型变成了下图这样。其实小腿是可以掰开的,掰开之后造型更漂亮,只是我的这个一直没掰开,最后放弃了,各位见谅

和G1玩具相比,除了形态不太好以外,最大的问题在于跑道太短了

而作为基地金刚,最有意思的就是配合小尺寸的极小变形金刚来搭配场景。

最后来看看西格玛战舰形态。其实稍有了解的迷友都知道,这个巨无霸福特就是泰坦回归的猛大帅改模重涂而来。但相较于猛大帅的变形过程来说,巨无霸福特变形为西格玛战舰的过程就太简单了,基本上趴下就可以了

西格玛战舰的形态就非常还原G1的味道了,气势也绝对足够!长度没有测量,估算下来至少有80厘米吧~~~因为太巨大了,拍的不多,毕竟细节什么的,前文已经展示了。

指挥塔的变形和G1玩具略有区别,泰坦回归的指挥塔须要插入大头,并且中间有一道迷之裂缝,这绝对不是变形不到位合不拢,而是官方就这么设定的~~~个人表示完全不明白为啥这样

Part 4、总结及购买建议

好了,关于玩具的部分到此结束。最后总结一下,先放一张对比表格,大家可以快速了解目前泰坦归来系列三个版本的巨无霸福特的一些特点

然后我们来细说一下各个版本之间的优劣,这其中着重说一下美版和日版的区别,因为当初高达就是在这两个版本之间纠结了好一阵。

先说说价格,上表中的价格都是参考价,目前的成交价是否有变动我不太清楚,年前我在购买的时候普遍价格已经开始上调倒靠近1500元了,而此前日版价格基本上在1000倒1200左右徘徊;美版价格我知道的最低购入价是6XX元(据说之前京东有399的BUG价),目前美版普遍价格在800左右;至于SDCC,价格在1300左右。简单分析一下三个版本

首先以美版价格800的价格来看,论性价比肯定是三个版本中最高的,如果你没有G1动画情节,特别是G1日版头领战士动画情节的话,那么美版我认为也是非常值得入手的,毕竟从零件上来说也就只比日版和SDCC版少了一把玛斯塔大剑,但是你节约了将近500块钱啊!目前正版的玛斯塔大剑价格在200多300的样子,就算配上也就1000出头,也比日版便宜2、300块,如果无所谓KO的话,花7、80买一把KO的,就更省钱了。

然后是日版,我购入的价格是1260包邮,属于全新好盒中当时的全网最低价,比美版贵了460元左右。这460元换来的是燃爆的音效和更还原日版动画的涂装以及一把正版的玛斯塔大剑。你要问我多花的这460值不值?对于我来说,值,因为这是一个情怀问题,在情怀面前,能买到的都值得!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对日版动画有情怀的玩家,那么强烈推荐日版。当然日版的价格确实高,你问我心疼不?那肯定是妥妥的心疼+肉疼啊

最后是SDCC版。这个版本我个人认为非常尴尬,目前网上价格和日版相当甚至大多数卖家挂出的价格比日版还高。抛开音效(因为我确实不知道,但理论上应该就是美版的那样),玩具层面也就比美版多了一把玛斯塔大剑,按照上面的算法,美版玩具+玛斯塔大剑最贵也就1000元左右,这要比SDCC版便宜至少200块,因此SDCC版高出的价格我认为其实就是为包装买单。诚然SDCC版的包装确实好看,但是精华毕竟是玩具,因此我认为在三个版本中SDCC版的性价比最低,个人也不太推荐这个版本。当然如果你更在乎所谓的“限定版”这样的头衔,那么还是可以入手的~~(本人的土豪朋友三个版本全买了

这三个版本的做工,虽然我没有美版和SDCC版,但是变形金刚玩具一向都是日版做工最为精良。而我手上的这个日版,其实做工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塑料也就那样,并且我的还中奖了----大头额头染上了红色油漆,舱金属垫片错位导致接触不良等。虽然这些我都已经修复,但是作为日版玩具,我认为显然是不能接受的。讲真,单论玩具,花这个价位买回来看到这样的产品,你要说我一点都不难受那是不可能的。但毕竟这是玩具不是模型,而且也是圆自己的一个情怀,在情怀面前,这些也都变成了小问题了~~~~

其实对于玩具,不论那个版本,自己喜欢才最重要,比方说日版玩具吧,大家都戏称“买头送身体”,据说现在日版的一个大头有卖家要价就接近一个美版玩具的价格了。所以量体裁衣,选自己能承受且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的最后送给即将买入这款玩具的各位一句话:

小编注:本文作者@穿耐克的高达 是什么值得买首席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新浪微博:@穿NIKE的高达()

扶持推广个人品牌是生活家新增福利,更多详细内容请看生活家公告()。欢迎大家踊跃申请生活家,生活家中表现优异的用户还将有机会成为『首席生活家』,欢迎有着特别生活经验的值友们踊跃加入生活家大家庭!注:附件内为生活家自媒体展示注意事项,还请查收~

}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虽然英特尔的制造实力大打折扣。但是,这家芯片制造商不太可能摆脱业务的“制造”部分。

但如今,这种猜测在华尔街普遍存在,此前公司的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的营收数据相当可观,但这被英特尔为其下一代芯片开发的7纳米制造工艺的延迟披露所掩盖。

据介绍,他们最早采用该工艺制造的第一批芯片的交货时间将推迟到2022年下半年,比该公司最初的计划晚了一年。消息传出后,英特尔股价周五下跌了16%,至少有六家券商将该股评级下调。这不是英特尔的第一个碰上这样的绊脚石。

实际上,该公司现在用于生产最先进芯片的10纳米工艺此前就遭受了如此多的延迟,以至于与竞争对手——芯片制造商台积电能够领先于前者。现在,台积电已经量产7纳米芯片了一年,今年秋天还将有一些使用其5纳米工艺生产的芯片随着一些5G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投放市场。

该公司还在本月初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预计2022年秋季将实现3纳米芯片的量产,届时英特尔可能至少落后两代。对于曾经无可争议的芯片制造技术领导者来说,这是一个谦卑的立场。而且关于它有很多想法,认为英特尔可能会退出生产制造业务。尤其是因为该公司制定了应急计划,如果自己的生产技术不完善,它将外包一些最先进的芯片设计的生产。

许多芯片公司已经采用了所谓的无晶圆厂模型,他们专门从事设计并将生产外包。鉴于缺乏建造,装备和运营工厂所需的资本支出,这种模式可以带来更高的营业利润和现金流量。

Jefferies的Mark Lipacis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说,无晶圆厂的英特尔将变成现金流和资本返还机器。Susquehanna的Christopher Rolland提议英特尔将自己的晶圆厂出售给台积电,因为“几乎没有机会抓住/超越”台湾巨人。

但两者都是不可能的结果。英特尔在全球拥有9个制造工厂,厂房和设备占其上一次报告的580亿美元净资产的大部分。这还不包括其超过50年制造半导体所积累的全部知识产权。

英特尔制造业务的规模使台积电和三星成为唯一可能的买家。鉴于近来整个行业高度政治化的气候,美国监管机构不太可能允许外国实体,即使是来自友好国家的实体,也可以控制最先进的国内芯片制造设备。而且,英特尔在其核心PC和数据中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仍在继续,这表明制造过程并不是全部。

据Mercury Research称,AMD已经出货了由台积电制造的7纳米数据中心芯片一年了,但英特尔在今年第一季度仍控制着该市场约95%的份额。

Morgan Stanley的约瑟夫Joseph Moore指出,英特尔的14纳米芯片性能与AMD正在销售的7纳米芯片相比仍然具有竞争力。KeyBanc Capital的Wes Twigg则表示,即使英特尔最终外包一些新产品以按时生产竞争性产品,英特尔仍然可以通过生产自己的芯片来实现许多优势。他补充说,英特尔“仍然出售他们能制造的一切。”

英特尔首席工程师在产品延迟后离开

华尔街日报报道同时指出,在英特尔宣布7nm延迟之后,他们进一步披露,公司正在重组其技术团队,而其首席工程官也将在几天后离开该公司。

据报道,其首席工程官Venkata “Murthy” Renduchintala在公司与台积电和三星这样的对手在先进工艺的竞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因为在7nm上的延迟,Intel方面表示,其将于八月三号后离开公司。

英特尔在开发某些最新处理器时遇到了麻烦。两年前,它在将10纳米技术推向市场时遇到了延误。

英特尔股价周四暴跌,此前该公司表示,其向7纳米芯片的升级计划比原定计划推迟了一年。使用较小晶体管的芯片可以更高效地运行,并占用更少的物理空间。

自上周披露以来,英特尔股价已下跌约18%。长期以来,英特尔一直是按价值计算的美国最大半导体公司,英特尔现在已将该头衔授予竞争对手Nvidia Corp.。

在公司的挣扎之际, AMD赢得了市场份额。较小的竞争对手通过一系列在性能指标上与英特尔相当或最好的新芯片赢得了投资者的热情。自英特尔披露其最新产品开发挫折以来,定于周二公布季度收益的AMD股价已经上涨约16%。

英特尔周一还表示,它将把其技术部门分成几个团队,直接向首席执行官Bob Swan汇报。该公司表示,负责英特尔公司制造业务的长期高管Ann Kelleher将接替技术开发部门的工作,该技术开发部门将接替将于今年年底退休的Mike Mayberry。她将负责监督甚至更小的芯片设计的开发。

英特尔还表示,其制造和运营将由Keyvan Esfarjani领导,Keyvan Esfarjani此前曾负责该公司的部分内存制造。它还任命了设计工程部门的临时负责人,同时保持了其芯片架构和软件战略以及供应链运营的领导地位。

总体看来,TSCG被分为五个小组: 

技术开发:专注于开发下一代工艺节点,由Ann Kelleher博士领导。

制造与运营:专注于提升当前的工艺节点并扩大新的晶圆厂产能。由Keyvan Esfarjani领导。

设计工程:最近成立的小组,负责英特尔的技术制造和平台工程。在Intel寻找永久领导人的同时,由Josh Walden临时领导。

架构,软件和图形:开发英特尔的架构和相关的软件堆栈。由Raja Koduri领导(续)。

供应链:处理英特尔的供应链以及与重要供应商的关系。由Randhir Thakur博士领导(续)。

过去几年,在Renduchintala先生的领导下,英特尔曾希望解决自10nm工艺以来,困扰其的芯片设计和制造问题。Renduchintala先生去年在向投资者的演讲中曾表示说,该公司从设计14纳米和10纳米芯片中吸取了教训,并且正在优先安排7纳米后续产品的时间表。

他们也表达过一个观点,那就是如果公司完成了14nm到10nm的过渡,那么公司再演进到7nm就会相对简单,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成了泡影。英特尔表示,这些变化旨在体现公司加快产品领先地位,并提高工艺技术执行的重点和责任心。

此前,另一位英特尔高级工程师Jim Keller于6月离职,他以未指明的个人原因离职。Keller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芯片设计师,他是芯片结构的设计师,在芯片的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英特尔工作两年之前,他曾在苹果公司、特斯拉公司和AMD工作过。

在英特尔最新的产品开发陷入麻烦之际,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公司受益于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转向广泛的远程工作,带动了对其芯片的需求,这些芯片为人们日益依赖的计算机和在线服务提供了动力。

该公司周四公布了第二季度收益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尽管其股价因技术延迟而下跌。在这些问题中,该公司表示正在考虑将其一些核心产品的制造外包,以进一步转变其长期以来以自己工厂为中心的美国科技偶像。

英特尔能重新成为制程领先者吗?

在历经7nm挫折之后,英特尔是否还能拿回曾经属于他们的半导体制造的皇冠吗?让我们尝试分析一下。我要称赞英特尔CEO鲍勃·斯旺(Bob Swan)的一件事是——人们对英特尔丧失制程领导者的事实有了新的看法。但其实直到2017年9月的技术和制造日,英特尔仍声称自己在与TSMC的竞争中领先3年:

实际上,到那时,英特尔的领先优势已经几近于无。当时台积电(TSMC)的10纳米工艺已经投入量产几个月,制造出iPhone X中使用的苹果A11 Bionic SOC。英特尔在晶体管密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称其比制程节点所体现的更好。

应该注意的是,英特尔的晶体管密度基于英特尔提出的综合指标。实际密度因芯片设计而异。但是据英特尔自己的估计,台积电的10纳米工艺比英特尔的14纳米工艺实现了更高的晶体管密度:

我指出这一点是因为,如果没有有意义的批量生产,那么制程优势的主张就不能仅仅是基于漂亮的数字。重要的是可以有有利可图的产品投入生产,而不是仅在有限或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生产的产品。

这是我稍后将在本文中再次提到的重要一方面。英特尔要等到2019年才能在其10 nm节点上实现量产。正如我在2018年初指出的那样,到2017年底,台积电已经超过了英特尔领先的生产节点14 nm 的晶体管密度。快进到2020年,在英特尔的统治下,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此时,英特尔也已经量产10纳米产品,但它仍然仅适用于相对较小的移动计算芯片。与此同时,台积电自2018年年中开始为苹果iPhone XS生产A12 Bionic SoC,进入7纳米工艺时代。台积电的7纳米制程与英特尔的10纳米制程具有相同的晶体管密度,每平方毫米约1亿个晶体管,但这并不意味着英特尔已实现与台积电的制程同步。

我这样说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台积电的7纳米工艺可以扩展到更大的芯片,包括英伟达(NVDA)的大型Ampere A100,该芯片包含540亿个晶体管,表面积为826平方毫米。其次是台积电再次采用其5纳米工艺提高了标准,该工艺已在9月份发布的下一版iPhone中投入量产。

英特尔已经承认自己已经落伍了,该公司首席财务官乔治·戴维斯(George Davis)在3月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举办的一次会议上对10纳米制程的现状相当坦率:“正如我们在5月19日的分析师日上所说的那样:瞧,这不只是英特尔有史以来最好的节点。它的生产率还将低于14nm,也将低于22nm,但我们依然对看到的改进感到很兴奋,我们预计将于2021年底到来7nm会获得更好的性能。”

关于重新获得制程领先,他说:“因此,除了CPU之外,我们还为我们的客户带来了很多功能,我们感觉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我们一直在谈论的要回到7nm上的工艺方面的加速。并将在5纳米世代重新获得领导地位。”

那么英特尔可以赶上台积电嘛?在英特尔于2019年5月举办投资者会议上,该公司首席工程官Murthy Renduchintala列出了英特尔制造流程的路线图:

该图表表明,英特尔的7纳米工艺的晶体管密度较之10纳米工艺的晶体管密度增加一倍,与台积电的5纳米工艺持平或略微领先。

从表面上看,戴维斯似乎证实了人们普遍对7 nm的期望,但请注意这些期望的条件如何。他们只是在谈论回到同台竞技(可能是台积电的5纳米节点),而7纳米的开始时间似乎已经延后2021年底。

过去的产能爬坡(甚至14 nm)已经非常缓慢地开始了,最初的可用性非常有限。即使英特尔在2021年的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产品可用性也可能仅限于数量有限的小型移动设备。

但到2021年底,TSMC将在其5 nm节点上具有至少18个月的批量生产经验。英特尔要达到与TSMC 5纳米节点相当的性能和晶体管密度,才能实现可比的生产量,因此英特尔无法实现真正的追赶。

业界专家Scotten Jones在SemiWiki上发表的题为《TSMC是否可以保持其工艺技术领先地位》的最新文章讨论了英特尔是否可以从TSMC手中夺回工艺领导地位。

在本文中,琼斯介绍了他对Intel,TSMC和Samsung各个节点的晶体管密度的分析(使用Intel方法计算)。他证实,英特尔的10纳米制程可提供与竞争的7纳米制程相同的晶体管密度,但不等于三星和台积电的5纳米制程。他预计英特尔的7纳米工艺将比台积电当前的5纳米工艺稍好,但不会比台积电的3纳米工艺好:

在该表中,晶体管密度以每平方毫米数百万个晶体管表示。琼斯没有提供有关英特尔5纳米制程的任何计算,因为对这种制程及其何时发布的了解还不够。

台积电表示,它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其3 nm节点上开始批量生产。关于英特尔的7 nm计划,Jones指出: “现在情况变得越来越模糊,英特尔的7纳米制程将于2021年开始以2.0倍的缩减率开始增长。三星和台积电都将在2021年开始3nm风险试产。

假设英特尔能追上他们,它们可能会短暂地具有生产密度优势,但是英特尔的14nm和10nm工艺都已经晚了几年。随着COVID-19普遍影响整个半导体行业,尤其是美国,所以Intel在2021年的时间线完成这件事的可能性不高。”

琼斯在文章中总结道:“台积电今年以其5纳米工艺在工艺密度方面领先。未来则取决于Intel 7纳米制程与台积电3纳米制程的确切时间,英特尔可能会暂时重新获得制程密度的领先优势,但台积电将通过其3纳米制程快速通过它们,届时他们每平方毫米超过3亿个晶体管!”我很希望看到英特尔以摩尔定律的步伐重回正轨。

英特尔与代工厂商之间重新展开竞争对消费者和整个行业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英特尔在其14纳米制程上似乎无休止的迭代已成为PC技术评论家中的一个恶作剧。但我认为,就晶体管密度和进度而言,有关英特尔7纳米制程的假设非常站不住脚。我不相信英特尔将能够实现其7纳米的目标,尽管它可能会试图声称自己已经通过在2021年后期生产有限数量的7纳米芯片来宣称可以达到“同等水平”。。但这样的主张几乎毫无意义。在给定节点上以实验方式生产有限数量的芯片是一回事,而在该节点上以盈利方式生产大量芯片则是另一回事。

英特尔的发展道路上将遇到许多障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对缺乏EUV光刻的生产经验,英特尔必须将其用于7纳米工艺。相比之下,台积电将拥有超过2年的EUV生产经验,以及超过18个月的5纳米广泛使用EUV的生产经验。

最重要的是,这确立了台积电领先于英特尔的领先地位。假设英特尔按计划在2021年底启动7 nm。我的评估是,即使是短暂的,Intel甚至以其7纳米节点赶上台积电的机会也很小。而且,正如琼斯指出的那样,即使发生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台积电将迅速发展到3纳米。

正如戴维斯(Davis)提到的那样,要重新获得5纳米节点的工艺领导地位,这当然不是不可能的,但我也不认为大家应该押注于此。即使英特尔设法重回摩尔定律的步伐,它仍将追赶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

我认为英特尔更有可能实现其5纳米制程(与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相比)的工艺追赶。对于业界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我认为这是英特尔可以期望的最好的结果。

我本着尽职调查的精神和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著名的格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着手进行这篇评论。我认为这是与竞争态势保持同步的重要角色之一。我当然希望英特尔更具竞争力,但是我不担心英特尔在工艺技术方面会超越台积电。

}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日淘启蒙# — 淘遍全球之日淘好物及经验分享》征稿,作为淘遍全球的你,怎能没有日淘好物或者经验分享呢?欢迎你来投稿,金币在等着你~~

    原创话题征稿:#日淘启蒙# — 淘遍全球之日淘好物及经验分享号外!号外!福利来了!参加本次投稿活动的值友,除了原金币奖励外,还将有机会获得由“来来会”提供的特别实物小礼品!大家要抓紧投稿哦!...原创小小值

大家好,自打上次发了《#日淘启蒙#经验分享:日亚好货、转运及中行信用卡返现》投稿后,得到很多值友的肯定,使得小弟我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夜不能寐。上篇投稿在信用卡返现部分提到了礼品卡,考虑到可能有一些值友对如何购买不太了解,因此我打算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购买和使用日亚的电子礼品卡,在最后还有礼品卡神秘加成的分享哦!

    #日淘启蒙#经验分享:日亚好货、转运及中行信用卡返现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日淘启蒙#—淘遍全球之日淘好物及经验分享》征稿,作为淘遍全球的你,怎能没有日淘好物或者经验分享呢?欢迎你来投稿...

1、日亚礼品卡的四种类型

的礼品卡是个什么东西呢?个人理解就像是超市购物卡一样,你喜欢谁就买了送给谁,当然送给自己用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啦。具目测,日亚的礼品卡有四种,两种电子的,两种实物的。四种礼品卡的网站截图如下:

我不认识日文,用翻译软件大概查了一下,上面图里第一种:Eメールタイプ,是电子邮件类型的礼品卡,就是我们要买的类型。第二种:印刷タイプ,打印类型的,也是电子的一种。你买了以后日亚会给你发一个PDF文件,打印出来对折两下,就是一张小小的纸质礼品卡了。打印出来是下面这个样子,挺有意思的:

第三种:グリーティングカードタイプ,型,是实物的。第四种:ボックスタイプ,箱式,也是实物的,就是把一张礼品卡放在盒子里。我们平时自己用的话当然是购买第一种电子邮件类型的礼品卡了,付款后日邮件,我们小手一点就充值了,方便快捷。买实物卡的话还得先寄到转运公司,花上转运费再等上几天才能用。

我把日亚礼品卡的使用条款和细则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写出来:

a、要使用日亚的礼品卡,你得先有一个日亚的帐号;

b、礼品卡可以购买日亚自营和第三方出售的商品,但是不能用于购买礼品卡和支付Prime会员年费;

c、日亚的礼品卡只能在日亚使用,其他国家的是不能使用的;

d、电子邮件类型的礼品卡有效期是一年。

买之前先满足三个条件:首先,你得要有一个电子邮箱,其次要有一个日亚的账号,要不然买了卡往哪充值呢?注意日亚的账号和中亚美亚不能通用的,要没有日亚账号的话你必须得新申请一个,申请比较简单教程张大妈一搜一大把。但是最好不要和中亚美亚申请的账号密码一样,具体原因祥见最后的神秘加成部分。最后你要有一张信用卡,最好是VISA的,银联的不能用。

打开日亚的首页,记得先点一下在搜索栏下面的“In English”,这样大部分的界面就是英文了。对于不会日语的我来说方便很多。不过网页有时候会抽疯变回日文,关掉浏览器多试几次就可以了。

在上图的搜索栏里面输入:gift card,找到下图模样的就是电子邮件类型的礼品卡了,一般是搜索结果的第一个。注意红色标红部分,一定要是(Eメールタイプ)电子邮件类型的礼品卡。

看上图,找到礼品卡以后点开,首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在Amount那里输入你要购买的日元金额,金额前面的“Set my own”是自己输入购买金额的意思,否则就是系统固定的金额。图里我输入了100日元。要注意最小购买金额是15日元,最多50万日元。Recipient E-mail是礼品卡接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绝对不能填错啊,填错了就白送别人了。如果是送给自己的,就输入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我以为例。最后点右下角的Proceed to checkout进行结算。如果点Proceed to checkout没有进入到结算页面,而是刷新了界面的话,就把购买信息重新填写一遍,点Add to order,这个时候界面的右边就会出现下图,点Proceed to checkout的按钮进入结算页面。

日文的购买界面和英文版差不多。

下图就是结算页面了,选择一张信用卡用来支付,点右上角的Continue进入下一步。如果没有添加过信用卡的话,就点左下角的Add a Card,把卡片上的人名、卡号和卡片到期日填进去添加信用卡。

最后一步确认订单,核对信息,尤其是礼品卡接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一定不能填错。核对无误后,点击Place your order,购买完成。

下单以后,很快邮箱会收到一封日亚的邮件,标题是“Your Order with .co.jp”,大意就是感谢你的购买还有订单的明细。这个时候你应该收到银行扣款的短信了。5分钟内接收人的邮箱就能收到礼品卡的邮件了,只要接收人打开了邮件,购买人又会收到一封日亚的邮件,大意就是告诉你,你送给的那个人打开了邮件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接收人没有打开邮件的话,购买人是可以在订单界面再次发送礼品卡到另外一个邮箱的,但是接收人打开以后就不能再次发送了。礼品卡上有一些基本信息:1、表明身份,它是一张日亚的礼品卡。2、礼品卡的号码,全靠这个号码来充值了。3、面额。4、有效期到。长的是这个样子的:

点击上图右下角黄色的按钮,在弹出的登录界面输入要充值的日亚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到达充值界面了。点击下图左下角的黄色按钮Apply to Your Account,充值就完成了,这张卡也废了。

点击日亚首页右上角,购物车旁边的Your account,点击下面标红的Your account。

就能够看到余额了,如下图。可以看到总共还有多少余额,哪些余额会在什么时间过期,还有礼品卡的充值和使用记录。

如果你只是为了给自己充值,又担心电邮地址填错的话。可以省略第二部分的购买礼品卡过程,直接在礼品卡余额的查询界面给自己充值。如下图:点击Reload Your Balance,输入要充值给自己的金额,点Continue到了付款界面,一步步往下走就OK。Redeem a Gift Card,是你已经有了礼品卡的卡号,就是14位的由各种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号码,点Redeem a Gift Card,输入礼品卡卡号就可以为自己充值了。

购买商品的时候,像用信用卡购买一样。把要买的东西放到购物车,等到用信用卡结算界面的时候,在选择信用卡的下面,有如下图使用礼品卡支付的提示。默认小对勾是勾上的,如果不想使用礼品卡支付的话,把对勾点掉就可以了。如果使用礼品卡余额不足以支付商品的话,超出部分使用信用卡支付。要注意买礼品卡和支付Prime会员年费是不能使用礼品卡余额的。

四、100美元是多少日元?

中行全币种国际芯片卡支付日元的话是用美元记账的。返现的要求是每笔不低于100美元,那么100美元是多少日元呢?我们可以这样,先记一下自己信用卡的美元可用额度,然后买一张100日元的礼品卡,买完以后再看一下自己信用卡的美元可用额度,和之前相减,再用100除以差额,就能算出这张卡1美元等于多少日元了。知道了汇率,就能算出要刷够100美元得买多少日元的礼品卡。比如,我在买礼品卡前,我的信用卡美元可用余额是1000,我买了100日元的礼品卡,这个时候这笔交易还没有入账,但是我的信用卡美元可用额度变成了999.16,减少了0.84。可以计算出1美元=100/0.84=119.05日元。乘以100,得出100美元等于11905日元。为了起见,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多买5%,就是=12500.25,抹去零头,就是12500日元。就是说购买12500日元的礼品卡,到时候你的账单上该笔交易金额就超过100美元了。

这篇原创感觉写的特别费劲,又是截屏又是标注的,难道是江郎才尽了吗?小编大人能不能看在累成狗、又暴露了自己日亚礼品卡余额的份上,多赏几个金币呢? 其实买礼品卡也不是很难,买上一次就熟悉了。看完这篇原创,相信大家在美亚上购买礼品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一定注意要把礼品卡接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写对,如果写错的话,如果对方没有打开邮件,那还是可以再把礼品卡发送给别的电邮地址的;要是对方已经打开了,那估计就白送了。还有就是日亚的礼品卡有效期一年,在查余额的地方可以看到多少金额会在什么时候过期。

说好的神秘加成来了。kindle大家都知道吧,看书神器相信很多值友都入手了。kindle商店里买了书,下载到设备上就可以看了。现在kindle商店的内容,不需要购买kindle设备也可以看。只要在iPad、iPhone、甚至是PC上,下载kindle app就可以了。我平时把iPad当kindle用的,屏幕大又是彩色的。我发现日亚有kindle商店有很多卖的电子,你的账号里要是有礼品卡余额的话,购买就非常方便了。以iPad为例,在app store里下载好kindle,输入日亚的账号密码。之前说过大家申请日亚账号密码的时候,最好不要和中亚美亚一样,如果帐号一样的话,把密码改成不一样也可以。因为kindle软件是不能选择国家的,你输入哪个国家亚马逊的账号密码,它就显示哪个国家购买的内容。如果你的帐号密码都一样,它只能是显示一个国家的。选好以后点击右边的“Buy now with 1-Click”,钱就直接从你的礼品卡余额里扣了。拿你的iPad同步一下就开始下载了,下载速度挺快的,下载完成后就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了,非常的方便。看完了以后会有一些其他杂志推荐,我们点“试读样章”就可以下载杂志的样本,虽然只有几页能看,但免费的东西还要啥自行车呢。这里也有几点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在日亚搜索这些卖泳衣杂志的时候,它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大意是问你有没有满18岁,我当然选是了啊。日本真是一个好奇怪的国家,买本杂志还得要问年龄。还有就是在选好杂志后,付款时可能会遇到问题,大意就是杂志我们只在日本销售,别的国家我们不卖。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剁手愉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制工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