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新中国以后还会再换带吗?

换换会更健康吗?在心理意义上,任何变化首先都是创伤,至于创伤后是否有成长就不一定了。

年根岁末,不少人都得面临这样的问题:怎么接纳自己过去糟糕的一年,以及在新一年的空瓶里再次注满希望。于是,开会的时候发现已经乏善可陈的,想着要换份工作;过年的时候再也不想跟爱人回老家的,想着要换个老婆……

换换会更健康吗?在心理意义上,任何变化首先都是创伤,至于创伤后是否有成长就不一定了。作为创伤的变化,不仅包括不愿意的变化,也包括愿意的变化,或一般人认为的好事情、积极的变化,比如结婚、升职、添丁、中奖,都可能会引起抑郁。中性一点的,如买房、装修、搬家、转学、换工作,变到最后完全有可能演化成一场灾难。国外有一些追踪性的研究针对成长过程中的搬家次数和长大以后的心理疾病发生率,结果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大一点的层面上,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的人为改变等造成的集体性心理创伤更是明确。

既然所有的换换都会痛苦,咱能不换吗?似乎还真的不行,除非达到认同闭合。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这个幸福的状态,说的其实是认同闭合。要达成认同闭合,是每个人类的天然倾向,不达成就会难受。大部分人会一直向着这个走,但是,走到地儿所需要的具体时间和路径,却大有不同。比如职业的认同,大体上,高中毕业完成职业认同的,也就是高中毕业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干吗的,只占20%;本科毕业完成认同的,占40%;研究生毕业完成认同的,占60%。这样说来,晃到30岁还不知道自己要干吗也是件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到了而立之年,那个还在探索中的人慌了,仓促定下来一个方向以便显得正常,一口气做了10年,那么到40岁的时候,他大脑中就会报警,提示以往走错路,30岁那个认同可能是伪的,这时候掉头重来的代价会更惨烈,不过倒也好过自欺一辈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用来描述认同闭合极晚的这种情况也贴切。

只要开始探索了,无论达到认同闭合的过程要经历多少曲折,都是正常、健康的。然而,还有一种换换就偏离了这个轨道,走到岔路上去了。有一些看起来很像是正常的“找自己”的行为,其实并不属于寻求认同闭合的一般心理过程。比如过于频繁的跳槽,每份工作不超过一年。一般来说,人力部门自然警惕这样的跳槽者,主要是觉得他们很难对环境感觉满意,工作中出现困难更多从外部找原因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现象层面的表现,频繁跳槽者深层的心理原因,很可能是出于自恋的需求,严重者可能导致自恋障碍。

除了工作上的换换,这种自恋性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都能看到。比如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伊始,决心要营造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开始的时候很投入,很努力,然而慢慢地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还是搞不好,到后面就索性放弃了,整把牌都扔掉不玩了,然后期待着到了下一个地方能重新开始。初中时候想着高中就好了,高中想着大学就好了,大学想着实习就好了,实习想着正式工作就好了……还有一个平时不多见但是在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并不罕见的自恋式换换,叫做退学重考:本来已经上了一个在别人看起来还不错的学校或者专业,上了几个月或一年,觉得太屈就了,非得退学重考,好像若非如此,自己就会从此埋没,一生全毁。不幸的,退回高三复读一年就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幸运的,复读三年才考上一所不怎么理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后者更幸运是因为他们的自恋梦会因此醒得早一些,只不过摔了一个屁股蹲儿,揉揉就又能走了;而前者的不幸在于可能一梦到中年,然后高处跌落九死一生。

每一个自恋障碍者都是自己心目中的王。在人群中,他们有时看起来似乎真的很有魅力,霸气或者独特。但别走太近,走近了就会触到他们的虚软,那样他们会暴怒,一般来说,他们也不会允许别人走太近,其实他们也深知自己的虚软。

目之所及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自恋式换换叫做换座位,直率如彼:一个学生一学期内五次三番向班主任老师提出要换座位,理由五花八门,这些理由中有时也会包含真实的部分,比如和座位四邻的同学处不好关系,讨厌别人和遭人讨厌。换座位对于这位同学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在找他的王座。在他看来,没找到王的感觉是因为坐错了地方而不是别的。

嘿,想要换换的你,是在找你的王座吗?

(本文作者是林紫心理机构北京中心副主任咨询师)

}

曾几何时,中国是全球换机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Strategy Analytics 2019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28 个月,而同期英国消费群体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38 个月,美国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41 个月。

然而,近期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却连续走低,消费者换机周期逐渐增长。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今年 1~2 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累计 4788.6 万部,同比下降 22.6%。今年 3 月,降幅进一步扩大,3 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为 2150 万部,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 40.5%。

数据一出,立马引起业界关注与讨论。作为曾经的手机消费大国,中国人为何变得不再愿意换手机?智能手机销量疲软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芯片不给力,高通负全责

从智能手机销售周期来看,年初属于传统销售淡季。以苹果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喜欢在秋季发布新品,叠加双 11、双 12 与年终大促活动,每年四季度都是手机消费旺季。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 年 10-12 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3360 万部、3525.2 万部以及 3340 万部,分别同比增长 28.4%、19.2% 和 25.6%。由此可见,很多消费者在去年年底更换了手机,直接影响了今年一季度手机销量。

年初手机销量下滑属于正常周期性变动,然而今年一季度手机销量比去年同时期销量大跌,就远非销量周期可以解释。对此,有专家认为其原因在于骁龙 8Gen 1 芯片过于孱弱。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芯片遥遥领先,消费者们却更加青睐安卓手机。安卓手机中,最为重要的芯片供应商便是高通。去年 12 月,高通发布年度旗舰芯片骁龙 8Gen 1,这款名字拗口的产品一经推出就引来无数吐槽。

Redmi 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发布会上对骁龙 8 Gen1 大吐苦水:“我也知道大家可能对这破芯片不是那么满意,但它依然是今天我们能够选得到的性能最强的处理器,所以高通要加油。”

由于在芯片设计上疯狂砍缓存,架构采用 ARM 公版架构,加上芯片代工采用技术比较落后的三星制程工艺,骁龙 8 Gen1 在性能上提升不多,发热却突破天际。很多消费者都吐槽:“骁龙处理器一年不如一年,骁龙 888 是火龙,骁龙 8 Gen1 就是焱龙”。

往常骁龙旗舰芯片推出,安卓厂家都会匹配最高端的机型。而今年骁龙 8 Gen1 综合实力过于差劲,安卓厂商并没有为其搭配多少创新性技术。

甚至有业界人士透露,高通已经与台积电联手开发骁龙 8 Gen1 升级版,改用台积电 4nm 制程工艺,届时性能将提升 10%,功耗降低 30%。或许,台积电版骁龙 8 Gen1 推出之时,才是手机销量再度腾飞之日。

高通芯片开倒车,影响了部分消费者的换机时间。而智能手机创新乏力,也限制了更广大消费者的换机欲望。

以前,智能手机靠什么吸引用户?内存、摄像头、快充以及高刷屏。自从三星开启大屏幕时代,与 iPhone 展开差异化竞争,安卓手机市场的创新从未停止。

起先,我们的手机屏幕上面有“宽额头”,下面有“宽下巴”,正面屏占比普遍低于 80%。后来,小米 MIX 横空出世,开启全面屏时代,自此刘海屏、水滴屏层出不穷,即使入门级智能机,也抛弃了“宽额头”与“宽下巴”。

与屏幕造型同步进化的还有摄像头。多年前,智能手机标配一颗摄像头,大家都在比拼像素与色彩优化,直到华为 P9,开启双摄时代。自此,摄像头数量与日俱增,主摄像头、长焦镜头、广角镜头等概念逐渐普及。

与此同时,手机摄像水平也水涨船高,百倍变焦、微云台、超大底,一个个创新技术接踵而至。那几年,每次手机发布会总能带来不少新花样,现场惊呼声不断。

屏幕从刘海到水滴再到真全面屏,随着小米 MIX4 等产品的推出,屏占比竞赛基本画上句号。手机摄像头增长到四五颗,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家,都觉得没有继续增加的必要。就在大家觉得手机面临创新瓶颈之时,快充技术与高刷屏又开始火热起来。

40W、65W、120W、200W,快充技术不断突破。如今,安卓旗舰手机普遍用上 60W 快充,就连千元机也开始普及快充技术。快充技术不到两年时间,就走入增长死胡同。

与之类似的还有高刷屏,高刷新率带来更为流畅的系统体验,动态画面更丝滑顺畅。然而,120Hz 高刷屏刚刚普及,人们便发现 144Hz 与 165Hz 刷新率不再是刚需。原因也很简单,高刷新率屏幕功耗大,严重影响手机续航。如今,除了少数游戏手机,大部分安卓手机都在稳定发展高刷屏,并不一味追求高屏幕刷新率。

伴随着快充技术与高刷屏技术发展步入尾声,智能手机创新方向再次陷入迷茫。此时,有不少厂家将目光瞄准折叠屏手机,华为、小米、OPPO、vivo 先后推出此类产品。然而,高昂的售价限制了折叠屏的普及度。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折叠屏并非期望产品,折叠屏技术的优劣大家伙也不关心。IDC 报告数据显示,2021 年全年中国市场折叠屏产品规模约为 150 万台,在销量多达数亿的国内手机市场中,折叠屏根本翻不出多大浪花。

随着技术创新陷入停滞,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如今,打开购物网站,同价位手机各项参数大体相似,大家用同样的屏幕、同样的处理器、同样的内存大小。更令人失望的是,这些新发布的手机基础性能与两年前发布的手机并无多大差距。

需求乏力,3C 数码普遍下滑

分析机构 Canalys 移动业务副总裁 Nicole Peng 曾表示:“中国市场主要的增长瓶颈在于需求侧。”可现在,一方面手机厂商的创新功能完全激发不出消费者的购买欲;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预算与智能手机售价也出现明显的价差。

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智能手机越来越贵了。以小米为例,最早以 1999 元性价比手机著称,如今小米依然保留性价比的称号,可旗舰机手机已经涨到三四千元。

这些年疯狂的技术竞赛,让智能手机增加了太多新技术,也让智能手机成本变得不可控。多个摄像头、快充、高刷屏、5G 基带,每一个零部件都需要大量采购成本,叠加起来就让智能手机成本飞涨。以前 1999 元还能买到一款不错的手机,如今1999 元只能买到一款塑料边框的千元机。

或许有人觉得,不要光看手机价格涨了,这些年居民平均收入也在高速上涨。其实,放在去年这句话或许没错,可今年情况不同。春节之后,各地疫情接连不断,天津、苏州、深圳、上海,一二线城市接连进入封控状态。特别是上海,自从 3 月底进入静默期,至今已持续五六十天。

一线城市封控影响了居民收入,进而影响了消费。今年 3 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 133 万台,同比下降 26.14%。今年 4 月,国内汽车销量暴跌 45.59%,跌幅之大前所未有。其中最为惨烈的是上海市场,上海汽车销售行业协会统计结果显示 4 月上海汽车实际销售基本归零。

大环境差,让消费者倾向预防性储蓄,轻易不花钱。智能手机创新少,难以激起消费者欲望,加上高通骁龙 8 Gen1 性能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综合多重要素,最终造就了 3 月手机销量暴跌的现状。归根结底一句话,没有特别突出的创,不要忽悠我买手机。

图源:pixabay、知乎、谷歌

}

互换的话肯定很好,当然这个只是从地理环境和有效国土面积来说,美国的国土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土没有之一。

一般一个国家的领土分为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领土面积,一个是有效领土面积。

主要包括,领空,领水,领土,三个面积的组成,就形成了国家领土面积。

现在领土面积,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第一,加拿大第二,我国第三,美国第四。

但是领土还有一个概念叫做,有效领土面积。

“有效国土”它通常指一个国家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能够让人充分利用的领土。参考标准主要是有利的地形、舒适的气候、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等条件作为参考标准的。

这个才是看你一个国家,领土究竟好不好的关键。

比如俄罗斯,看着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但实际上人口集中都在欧洲地区,和部分亚洲的地区,就算内陆较大的城市喀山,每年一到冬天,都能冻的你怀疑人生。

我国哈尔滨黑龙江地区每年零下30~40度,在西伯利亚只能算是小场面,人家常年在零下50度左右压根没法生存,所以俄罗斯看似很大,但是能住人的地方总体在500万平方公里,而真正使用到的大概也就200~300多万平方公里。

上图红线圈出来的地方是俄罗斯人口大多集中的地方。(之前放成苏联的图了,现在换回来)

而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我国地形山脉太过复杂。

昆仑、横断、祁连形成第一级阶梯,形成的青藏高原,基本住人开垦都难的很!

第二级阶梯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形成中部,适合住人开垦的地方有,但并不多!

PS:四川还是很好耍的,周围山多,又是平原,从成都一个多小时可以爬雪山,再往前,到甘孜阿坝,就进入高原了。

新疆、贵州,广西、内蒙古、等其实都有好的地方,但是大部分地方太极端,开发起来的困难,有效国土面积实际上没那么多。

我国主要的有效国土面积集中在第三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都是很适合人类生存,开发的地区。

这些地区才是中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我国的有效国土面积至少500万平方公里。

美国的国土面积虽然世界第四,但是有效国土面积却达到了,750万平方千米,有80%的土地,非常适合人类生存。除了阿拉斯加与中部的落基山脉不适合人类居住外,其余地方都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生存。

美国母亲河:密西西比河,仅次于中国长江,而密西西比河沿岸,更是水草丰茂,适合种植非常多的农作物。

美国还有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

美国整体地图;诺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地区,是美国最好的平原地区,有密西西比河贯穿全境,非常适合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畜牧。

外加水路通畅,交通运输方便,本地平原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土面积了。

——————————————————————

虽然就国家地理来看美国非常好,看到就眼馋,但是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却不一样了,在近30年随着中国崛起,美国衰落的过程中,不难看到美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实际上并不是很好。

整个亚欧非加起来的人口超过世界人口80%,谁能在世界岛上拥有更强的影响力,谁就能掌控世界。

美国距离世界岛,太远,想要影响世界成本太大,想要影响世界岛,就需要

一、要保持极强的海上力量,

二、要陆地上非常强势的盟友,才能实现自身影响力的投放。

虽然投射力量很难但是同样的,也能很安全,你想要去威胁到美国本土非常难,周围没有强国,世界岛的强国过不来,想苟就能一直苟。

冷战前的列强争霸时代,美国能坐收渔翁之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当时的孤立政策也是因为地缘的原因。

弱小的时候,能够一直猥琐发育,能够座山观虎斗,直到老虎都斗死完了,自己再出来。当然同样看到某个老虎,太强要把大家都吞了,也要连忙加入进来,一起杀死大老虎,自己力于不败之地。(二战、冷战)

这种岛国政策是不是很像他爸爸“日落没落帝国”,呆英帝国!

但是,随着武器进步,现在时代几乎不可能发生非常激烈的战争,从冷战后,世界的和平局面基本确定。热战不可能发生。

而科技与铁路交通的发展,使得世界岛联系更加紧密,冷战后,在中俄理顺关系,欧俄安全关系大为缓解,德日军事被驯服,法德和解这四大基础上,现如今亚欧各列强之间安全方面的对抗性已经高度缓和。世界岛内部大国冲突非常小。

世界岛内部的纷争减小,这样就让国家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面对周边威胁保持防御态势即可。

而美国就要想尽办法的去做瓦解,去捣乱世界岛。我国也是如此,虽然有海上威胁,但是这点压力和当年苏联陈兵百万,核轰炸。

我国全民皆兵,时刻准备面对三战相比,真算不得什么。冷战后虽然有美国,但是我国一样,开始百万裁军,保证自身安全足以,只要稳定发展下去,强大是必然的!

美国能做什么,打,他敢打吗?

最多就是一些,经济,舆论压制。

只要大国内部稳定,然后慢慢壮大,美国是没办法的。

当中国有了一定经济、军事实力、南亚,东亚的经济,工业必将以中国为中心,如此庞大直接的经济体量,存量,影响力必然大涨,到时候内陆经济就能慢慢排开美国,内部直接流通,美国老大地位能座多久呢?

别说坐了,仅仅现在美国都在衰弱。

美国那样的地理环境,导致美国真正的正面武力投射、非常难,大国发展起来保持防御状态,就能慢慢耗死美国。看似经济制霸全球,也不过是一时而已。

所以互换国土,前列强时代,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当冷战过后,全球化开启,再换到美国,世界老大,注定背负庞大的影响力开支,而之后也就只有万年老二的命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不还会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