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司大还是祖词大?




拼音 “jūn” 君组词

  • 君[jūn]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随侍国君记事的史官。 2.记述君主世系﹑史实的书籍。
    1. 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1. 1.古称天子或诸侯。 2.诸王之尊称。 古称天子或诸侯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君王与沛公饭。
    1.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叶子宽带形,伞形花序,花漏斗状,红黄色,供观赏。 一种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宽带形的叶子,伞形花序,开红黄色漏斗状花,肉质根
    1. 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1. 竹耐寒挺立,心虚节贞,德比君子,故称为“君子竹”。
    1.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
    1. 君主独揽国家政权,不受任何限制的政治制度。
    1. 古代以亲信或贤者组成的禁卫军。
    1. 即君子。指才德出众者。
    1. 即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1. 指春秋时越王勾践以心腹组成的军队。
    1. 以君主任国家元首的政治制度。
    1. 1.君主与臣下。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 3.指主食和副食。
    1. 1.君主之正妻。 2.犹言您的妻子。君,妻对夫的尊称。
    1. 1.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 2.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
    1.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现代某些国家的元首。有的称国王,有的称皇帝。
    1. 汉铙歌名。以歌辞首句“君马黄”而得名。
    1. 1.君主的身边。 2.借指君主身边的佞臣。 原指在君主身边,后指亲信
    1. 1.为人之君;统治人民。 2.人君;国君。
    1. 亦作“君卿脣舌”、“君卿喉舌”、“君卿舌”。《汉书.游侠传.楼护》:“楼护 字 君卿 ……为人短小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 谷永 俱为五侯上客, 长安 号曰:‘ 谷子云 笔札, 楼君卿 脣舌。’”后因用为善于辞令之典。
    1. 1.敬词。犹贵府,您家。 2.敬称对方。犹您。
    1. 1.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 2.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1. 按照封建宗法制,臣下在君主面前,不论自称或他称,一律称名,而不得尊称,谓之“君前臣名”。
    1. 〈书〉原指君主统辖,后泛指统治或主宰:君临天下ㄧ君临一切。
    1. 人名。传说上古圣君尧的老师。
    1. 1.亦作“君家菓”。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歳,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人皆以姓氏谐音为戏。后遂以“君家果”称杨梅或捷对的典实。
    1. 果木名。又称君迁子﹑黑枣﹑软枣﹑羊矢枣。树冠圆形,叶互生,椭圆,夏季开花,色淡黄或淡红。浆果长椭圆形,熟时蓝黑色。我国各地都有野生。可用作嫁接柿树的砧木。
    1. 传说中吹笛于君山的老仙人。洞庭贾客吕乡筠,春夜泊舟君山侧,饮酒吹笛于月下。忽一老父泛舟至,与之共饮畅谈,并出怀袖间笛吹奏。曲未终,而君山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于是饮酒数杯,鼓棹而去。事见唐谷神子《博异志.吕乡筠》。
    1. 君王与父母。亦特指君主。
    1. 汉高士严遵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成都。
    1. 山名。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
    1. 人名。周公旦之子。《书.君陈序》:“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孔颖达疏:“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礼记.坊记》“君陈曰”汉郑玄注:“君陈,盖周公之子,伯禽弟也。”后因以喻皇家之重臣。
      古代的君主就像船,老百姓就像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隐含的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扶持你做君主,也可以推翻你。
      君子耻之出自《孟子》,有强调务本求实的意思。
      反义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原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就是竞争一定要良性竞争,竞争一定要讲规则。
    1. 亦作“君卿唇舌”。亦作“君卿喉舌”。亦作“君卿舌”。《汉书·游侠传·楼护》:“楼护 字 君卿 ……为人短小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 谷永 俱为五侯上客,长安 号曰:‘谷子云 笔札,楼君卿 脣舌。’”后因用为善于辞令之典。宋 吕本中《紫微诗话》:“﹝ 范元实 ﹞尝有诗云:‘夷甫 雌黄须倚阁,君卿 唇舌要施行。’”明 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草屈 子云《玄》,谈卷 君卿 舌。”清 吴伟业《楚两生行》:“一生拄颊高谈妙,君卿 唇舌 淳于 笑。”唇,一本作“喉”。
      说,事业或人因此而兴,也因此而亡。
      君子报仇是一个四字成语,出自《儿女风尘记》。可做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是一个褒义词。
      君徒钵叹 护法住世的四大声闻之一。
      一方面,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另一方面,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做为一个谦和的君子,应当时时以玉之触手温润如玉、光华内敛为要求自省,君子当以宽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处事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指正直的人,令人尊敬的人。
      君子庄重自守,与人无所争。
      “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它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言而有信,不会说了却做不到,说到就一定做到。
      君子不党,是中国的一句古语。它的本意是君子立世做人,不拉帮结派,不搞任何小团体,以平等心对待所有的人,不谀上,不欺下,不畏强,不凌弱。到了近现代以后,一些比较高尚的人仍然坚持君子不党的原则,甚至拒绝加入一切党派。
  • 君[jūn]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尊崇国君。 2.对人父亲的敬称。 令尊,你父亲尊君在不?——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1. 道教神名。相传名张亚子,居蜀中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祀之。唐宋时封王,元时封为帝君。掌人间功名禄位事。
    1. 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唐 元结《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唐 李商隐《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1. 辽时管理抄没户籍的人户的官员。
    1. 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复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策加价则有复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 3.各个国君。
    1. 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生一男。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帝纪》及《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1. 即县君。本为对有封号的妇女的称呼。后来一般富户的妻子也称“院君”。
    1. 汉刘向《说苑.立节》:“越甲至齐,雍门子狄请死之。齐王曰:‘鼓铎之声未闻,矢石未交,长兵未接,子何务死之?为人臣之礼邪?’雍门子狄对曰:‘臣闻之,昔者王田于囿,左毂鸣,车右请死之,而王曰:”子何为死?“车右对曰:”为其鸣吾君也。“……遂刎颈而死。知有之乎?’齐王曰:‘有之。’雍门子狄曰:‘今越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毂之下哉?车右可以死左毂,而臣独不可以死越甲也?’遂刎颈而死。是日,越人引甲而退七十里,曰:‘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拟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甲而归。”后以“越甲鸣君”为忠君爱国之典。
    1. 古代常称指父母亲。后专指父亲: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1. 信陵君(?-前243)即“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安厘王异母弟,名无忌,封信陵君。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人。大梁夷门监者侯嬴老而贤明,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至家,奉为座上客。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邯郸,赵求救于魏,信陵君用侯嬴计,使如姬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得兵权,救赵却秦。后留赵十年,归魏,率五国之兵大破秦军,直至函谷关。终因谗毁,为魏王所忌,乃谢病不朝。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1. 1.胁持国君。 2.被胁持的国君。
    1. 称汉冯立。冯奉世子冯野王﹑冯立兄弟先后为上郡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冯君。《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野王﹑立相代为太守﹐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后用以称誉他人之弟。
    1. 古代妇女的封号。始于晋武帝封羊祜妻为万岁乡君。唐代外命妇之制,勋官四品母或妻为乡君。宋废。明惟宗室女有此称。清亦惟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女格格及贝勒侧室之女称“乡君”。
    1. 1.前代君主。 2.称自己的祖先。 3.已故的父亲。 已故的父亲这个非但我一个人感激,就是先君、家母,也是咸激的了不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 古代传说中武夷山的仙人。
    1. 古代称诸侯之妻。后泛称妻子:细君知蚕织|犹有传柑遗细君。
    1. 指魏晋时名士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南朝宋颜延之因贬官永嘉太守,怨愤而作《五君咏》以自况。五君皆“竹林七贤”人物。“七贤”中惟山涛王戎二人显达,故延之弃而咏。
    1. 1.即王昭君。 详“王昭君”。
    1. 1.贤明的君主。 2.指封建时代贤明的贵族或地方官。
    1. 本指汉石奋。后亦称一家五人官至二千石者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为“万石君”。参见“万石”。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六万石君》。
    1. 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1. 1.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 2.主祭天神者。 3.称天神。
    1. 1.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唐制﹐四品官之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宋代群臣之母封号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称。 2.指仙女。
    1. 1.死去的国君。 2.为国君效死。
    1. 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1. 1.神灵;神仙。 2.旧时对贤明官吏的敬称。
    1. 《杨家将》中人物。也称“杨令婆”。名赛花。北宋名将老令公杨继业之妻。其子孙多在抵御外族入侵的征战中殉国。精通韬略,胆识过人。西夏侵扰时,她以百岁高龄身挂帅印,率领杨家十二寡妇征西,集中体现了杨家将的爱国精神。
    1. 通俗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北宋名将老令公杨继业之妻。诸子殉国后,她以百岁高龄挂帅出征,抵御西夏侵略。后常用以比喻老年女英雄。
    1. 道教谓元始天尊居玉清天之三元宫,因称其为三元君。
    1. 秦 时一贤者之号。沧,也写作“仓”。
    1. 1.古代指诸侯国君主。 2.指刺史等地方官。
    1. 1.谓以年长者为君。 2.成年的公子。 3.泛指公子。 4.对他人长兄的尊称。 称别人长兄长君为奉车。——《汉书.李广苏建传》
    1. 战国时的神医。传说扁鹊与之交往甚密﹐事之唯谨﹐乃以禁方传扁鹊﹐又出药使扁鹊饮服﹐忽然不见。于是扁鹊视病尽见五脏症结﹐遂以精通医术闻名当世。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 陈恒﹐春秋齐大臣。陈恒弑君是君主无道﹐出于被迫﹐因此《春秋.哀公十四年》只书“齐人弑其君”。后因以“陈恒弑君”为代人受过之典。
    1. 称汉冯野王。汉冯奉世子冯野王﹑冯立兄弟先后为上郡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冯君。《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野王﹑立相代为太守﹐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后因以“大冯小冯”为称誉家族中人相继为官而均有显着政绩的典实。
    1. 王位的继承人;太子。 被指定的君位继承者储君,副主也。——《公羊传.僖公五年》何休注
    1. 传说伏羲之母履大人迹于雷泽,感孕而生伏羲于成纪。伏羲以木德王,主春令,故《易.说卦》有“帝出乎震”之语,后因称伏羲为“出震之君”。
    1. ①对竹的昵称。语出《晋书.王徽之传》:王徽之在宅内种竹,人问其故,他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耶?”后亦泛指所好之物。②“这个人”的尊敬称法:此君虽逝,精神永存。③“这个人”的讽刺称法:此君恶行,人所不齿。
    1. 谓得到君主的信任重用。
    1. 鄂君子晳,楚王母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越人悦其美,因作《越人歌》而赞之。见汉刘向《说苑.善说》。后因以“鄂君”为美男的通称。
    1. 1.谓做国君的辅弼﹑助手。 2.太子。太子为君之储贰,故称。 3.二心于君。
    1. 1.受有封邑的贵族。秦汉以后,亦及妇女。 2.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者。
    1. 1.《文选》:“思夫君兮太息。”刘良注:“夫君谓灵神﹐以喻君也。”后遂以“夫君”指君王。 2.称友人。 3.妻子称丈夫。
    1. ①汉代称“太守”: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②汉魏后对人的尊称: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③唐以后子孙对先世的敬称:府君,我曾大父城武公兄弟行也。④对神的敬称:泰山府君。
    1. 战国 时,苏秦 不遇而困,后发愤攻读,游说六国合纵抗 秦,为六国相,衣锦荣归,感慨而曰:“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见《史记·苏秦列传》。故后人称 苏秦 为“负郭相君。”宋 苏轼《玉盘盂》诗之二:“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1. 臣子对他国谦称自己的国君:寡君不以弊国远僻,奉迎君子,记以姻亲。
    1. 1.古代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国君的夫人。 2.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的自称。
    1. 指楚汉相争时赵国谋臣李左车。李封广武君,故称。韩信﹑张耳攻赵时,赵权臣成安君陈馀不听广武君之言,以至兵败。韩信获广武君而师事之,广武君遂为之筹策下燕齐之地。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1. 君主国家的统治者。 封建制或君主制国家的统治者,通常实行终身制和世袭继承制
    1. 即海龙王。传说龙宫中多珠宝,因用以喻极豪富的人。
    1. 1.骄矜的君主。 2.轻视君主。
    1. 昏庸的帝王。 昏乱的君王
    1. 1.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的基层官员。 2.《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因称己父为家君。 3.用称人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适当的称对方的敬词如“贤”﹑“足下”之类。
    1. 1.越礼之君。 2.指与正统王朝对立自立为帝为王者。
    1. 即田婴﹐战国时齐相。齐威王少子﹐孟尝君之父。一说乃田氏别子。
    1. 徒有名位而不尽职的君主。
    1. 1.古代妇女的封号。汉武帝尊王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为封郡君之始。唐代封四品官之妻为郡君,母为郡太君。宋徽宗改郡君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四等,明唯皇室中之女子仍称郡君,清唯贝勒之女及亲王侧福晋之女称郡君。 2.妓女。
    1. ①女子称丈夫或情人:此去赴秋闱,不管得中与否,郎君都要及早回来的呀。②贵族子弟的通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1. 明末金陵歌妓。清孔尚任《桃花扇》传奇中的人物。
    1. 指里长。《逸周书.尝麦》:“乃命百姓遂享于家,无思民疾,供百享,归祭闾率﹑里君,以为之资野。”朱右曾校释:“闾率﹑里君,《周礼》谓之闾胥,里宰。”《管子.小匡》:“择其贤民,使为里君。”一说,周代指比较崇要的官职。
    1. 指老子。李老君或太上老君的省称。
    1. 嘲笑无须男子的戏语。东汉张裕为刘璋长史,其人多须,刘备嘲之为“诸毛绕涿居”;刘备涿县人,无须,裕嘲备为“潞涿君”。见《三国志.蜀志.周群传》。按,《广雅.释亲》:“?,臀也。”涿,古音与“?”近,潞,与“露”谐音。潞涿,犹言露臀。
    1. 1.指神灵。 2.指心。
    1. 1.魏晋间对尚书令的敬称。后亦以称位居枢要的大臣。 2.对县令的尊称。
    1. 相传古有名匡俗者结庐隐于庐山,屡逃征聘,时人敬事之,称为庐君。参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
    1. 昏庸无道的君主;暴君。
    1. 指传说中在句容句曲山修道成仙的茅氏兄弟。
    1. 即“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贵族。门下有食客数千。曾为齐、秦、魏国之相。
    1. 1.贤明的君主。 2.舞名。
    1. 指神话传说中深居海底的神仙。
    1. 谓受大国胁迫的小国君主。
    1. 即东极青华大帝﹐道教称太乙救苦天尊。
    1. 南朝梁时,士大夫对任昉的敬称。
    1. 清初河朔诗派主要诗人申涵光、岳殷、张盖的并称。
      战国时,白起,李牧和苏秦应战功显赫而被封为武安君。即是以“武功”安定天下的意思。
      即紫素元君、黄素元君、白素元君。
      因为女人太过无聊而做出的种种不合常理的事情。
      北斗真君是古老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
      北斗真君又称斗斋星神,北斗星君,北斗七元星君。
      古代中国传说和道教经籍中的雷神之一。
      亦称“地府十王真君”,为地府十殿冥官,即“地府泰素妙广真君,地府阴德定休真君,地府洞明普济真君,地府玄德五灵真君,地府最胜耀明真君,地府宝宿昭成真君,地府神变万灵真君,地府无上正度真君,地府飞魔演庆真君,地府五化威灵真君”。
    1. 亦作“汚君”。无道之君。《孟子·公孙丑上》:“柳下惠 不羞汚君,不卑小官。”孙奭 疏:“汚君,滥恶之君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閔子騫 ﹞不食污君之禄。”宋 苏轼《论黑肱以滥来奔》:“侵之虽不以兵,夺之虽不以力,而得之不义者,《春秋》之所谓污君也。”
    1. 灶神的别称。 《战国策·赵策三》:“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説则可,无説则死。”宋 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英烈传》第四回:“今日是腊月二十四,‘经’里面説,天下的灶君,同天下的土地,今夜上天,奏知人间善恶。”《日下旧闻考·风俗》引 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谓灶翌日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祝曰:好多説,不好少説。”周立波《桐花没有开》:“你们这班后生子,没有
    1. 亦作“麯君”。指酒。宋 陈师道《再次韵苏公示两欧阳》:“府中 顾长康,风味如麯君。”
      弑,本意是指封建时代臣子杀死君主或者子女杀死父母,总之就是下属杀死上司。
      四圣真君中国神话中的四位神仙,分别为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真武将军,黑煞将军。
  • 君[jūn]字在中间的词语
    1. 郑君里()电影演员、导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32年从影。抗战时期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主演影片有《大路》、《新女性》等。导演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等。
    1. 地名。在今湖北省兴山县南,相传为汉王昭君的故乡。
    1. 1.琴曲名。相传为汉王昭君嫁于匈奴后所作。 2.词牌名。又名《一痕沙》﹑《宴西园》。宋张元干有《昭君怨》词。
    1. 对吸烟者的戏称。如:瘾君子,请你多合作,公共场所今起禁烟。
    1. 旧时称自己或他人的已去世的祖父。《礼记.檀弓上》:“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孔颖达疏:“子之先君子,谓孔子也。”《荀子.非十二子》:“案饰其辞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亦以自称已去世的父亲。
    1. 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以琴挑逗富商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文君私奔﹐与相如在临邛卖酒。卓文君当垆﹐司马相如围一条犊鼻裈洗酒器。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文君酒”﹑“文君垆”为年轻女子当垆卖酒的典故。
    1. 剧本。即“达尔杜弗”。 表面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1. 1.国画中对梅﹑竹﹑兰﹑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明万历间黄凤池辑《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称为“四君”,后又称“四君子”。 2.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种中药的合称。
    1. 植物名。又名留求子。使君子科,常绿蔓生,木质,长二丈许,五月花开如穗状,红色,可观赏。实长寸许,外壳青黑有棱,内仁可供药用。性温味甘,功用消积杀虫,是驱除蛔虫的特效药。俗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用此药。后因称为“使君子”。
    1. 1.周制,“士”指州长﹑党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 2.古代指上层统治人物。 3.旧时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 4.泛指读书人。
    1. 中草药名。即使君子。史,通“使”。
    1. 指古代君王军队中所亲近的贤良之臣。
    1. 明末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八人﹐均曾讲学于东林书院﹐以文章气节相尚,抨击时政﹐评论人物﹐时称“东林八君子”。见《明史.叶茂才传》。
    1. 旧时算命占卦的盲人手里所敲打的竹板﹑铁片或铜锣一类的东西。因使人闻知,故名。
    1. 称道德﹑文章受人尊仰或地位高的人。
    1. 楚王母弟鄂君子晳泛舟湖上,越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船”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1. 山名。在今福建省建瓯县境。传说为汉梅福炼药升仙处。
      永生不灭的灵魂,不管化身何种形态,都依然是至高无上,强横无匹的存在,当契机出现,悼亡之火重新点燃,不灭的君王将重临人世!
      简称檀纪,是一个以朝鲜历史为基准的纪年单位,像西方惯用的“公元”。
      昔郭君出亡,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 ”御者进清酒。
      采撷,采摘,摘取,选录,采集。任君采撷就是任你采集、采摘的意思。
      爱上你一个人,就会爱他一世。
      只是想博得你的一丝微笑。
      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珍惜对方,感情就像平常一样好。
      与“伪君子”相对,常用来形容真正品质高尚的人。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
      专业珠绣手袋生产厂的门市部。
      只希望你可以平平安安。
      古代的一个罪名,意思是欺骗了皇帝,冒犯了皇上。 引申义为欺骗或冒犯领导。
  • 包含君[jūn]字的成语
    1. 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东周列国志》
    1.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1. 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1.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1. 文君:汉朝的卓文君。原指卓文君刚死去丈夫。后泛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1. 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1.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1.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1.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1.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1. 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1. 大人:古代尊称;君子:指品行好的人。指才德兼备的人。
    1. 旧指士大夫的独特行为、操守,是一种美称。
    1. 君:你,表示尊敬对方;莫:没有谁;属:归属,引申为占用。俇了您没有谁可以占有的。也指只有您来承担此事才能成功。
    1. 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1.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1. 归:回家;遗:给予;细君:妻子。指夫妻情深。
    1.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1.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1.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1. 暗:昏庸;蔽:欺瞒。君主昏庸无道,臣子欺瞒蒙骗。
    1. 过:过错。品行高尚的人犯错误就象日蚀和月蚀,别人看得很清楚,只要改正,别人仍然敬仰他。
    1. 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1.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1. 恶:佞臣,小人。君子身边的佞臣。
    1.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1.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1. 射:射箭;决:射箭用具,即扳指,用以钩弦。君主喜好射箭,臣下自然经常带着射箭用具。比喻上司的爱好,随从者自然极力效法。
    1. 仁:仁义;直:正直。君主仁爱,臣下才能直言相谏。
    1. 恺悌:平易近人;君子:先秦时代对诸侯卿士的美称。泛指品德优良,平易近人的人。
    1. 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1.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1.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1. 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躲在梁上的人。窃贼的代称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宋. 苏轼《东坡志林》
    1.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1. 如意:符合心意;郎君:妇女对丈夫的称呼。指称心如意的丈夫。
    1.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因以“清君侧”谓清除君主身旁的坏人。也指王国或藩镇起兵反对朝廷的一种政治斗争手段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新唐书.仇士良传》清君侧。——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1.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意。亦作“琴心相挑”。
    1.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成语,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宝琴笑道:“请君入瓮”。——《红楼梦》
    1. 盂:盛水的容器。君主好比是盛水的盂,人民好比是盂里的水,盂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比喻人民的习俗随君主的好恶而变化。
    1. 悮:耽误;欺:欺骗。欺骗君王,祸害国家。
    1. 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1. 周旋:追逐驰逐。奉陪你较量较量。指表面礼貌实际不客气。
    1. 违:违背。忠心耿耿,绝不违背君主。
    1. 忠臣虽经历几个君主还是始终如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机的多音字组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