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淡化元人对汉人的剥削

摘要:元代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来政权林立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同时它也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面对当时民族融合交流与矛盾冲突发展的相当高度,元政府施行了对各民族进行差别统治的措施。尽管流行说法中的“四等人制”是否存在依旧有争议。但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统治集团为强化自身特权地位,积极适应多民族国家现状而对各民族进行差别统治则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因此这种所谓“四等人制”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尖锐民族矛盾,同时也是一种阶级压迫手段,也可以视作少数民族统治者积极适应大一统王朝的努力。总之这种所谓“四等人制”具有多重属性。

忽必烈曾积极征求汉人、南人进入其统治集团内部共事,《元史》卷一七二《程钜夫传》记载忽必烈曰:汝未用南人, 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 必参用南人。”但根据学者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的观点,“李璮之变”与至元二年(1265 )忽必烈出台“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 汉人充总管, 回回人充同知, 永为定制”的政策相联系,即是认识到了民族矛盾依然存在这种情况。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汉人的不断反抗和叛服不定催生了“四等人”政策的出台。

蒙古族平民,无论继续留在草原或是迁居国内其他地区的,都要担负沉重赋税和军、站役。国家和贵族的残酷压,以及统治集团内部不时发生的内战,使他们经常处于破产的境地;意外的天灾,也会使他们脆弱的个体经济崩溃。《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忽必烈即位后不久,检查贵族部属,发现贫苦无畜者达三万余人。《元史·和尚传》记载元成宗大德年有人给皇帝上书时讲到,在山东、河南的蒙古军户,因为被征调从军,“行必鬻田产,甚至卖妻子。”而大量中原与南方的地主豪族却大量隐匿人口与田亩,迫使元仁宗施行"延佑经理“,重新核实土地情况。进入统治集团内部的汉人士大夫的大土地占有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如王都中幼年时因父亲殉职而得到了忽必烈的慷慨赏赐,《元史·王都中传》记载:“都中生三岁,即以恩授从仕郎、南剑路顺昌县尹。七岁,从其母叶氏诉于阙下,世祖闵焉,给驿券,俾南还,赐平江田八千亩、宅一区。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不置,特授都中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这种鲜明的对比并无民族色彩,更多地凸显出统治集团对底层民众的残酷剥削和对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大力拉拢。因而其核心是阶级压迫。

元时期的制度政策,除了蒙古族固有的传统外,许多制度来自于辽金的旧制,“四等人”制也相同。在辽时,曾对其统治的民族实行南北分治。辽史记载: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在元代的汉人这一等级,也包括了已经汉化的渤海人、契丹人 、女真人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四等人 ”的划分尽管有民族歧视的成分,但对民族融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不同等级内的民族已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融合, 形成相互杂居的情况。另一方面这一划分又迫使同一等级内的民族由于由于各种认同而日益凝聚在一起,加速了它们之间的融合步伐。多个零散的民族整合为一个或二到三个更大的民族,是有利于元朝的统一管理的。

}

期末考试的成功,不在于你复习多长的时间,而在于时间、效率、耐力三者的乘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卷,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3、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

A、辞赋 B、诗歌 C、 D、词曲

4、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普照

5、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7、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8、“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 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交流 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0、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

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11、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学自(  )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山越族

12、我国历史上,管形火器出现是在(  )

A、五代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13、《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

A、从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14、元世祖对汉族官员汪惟和说:“汝家不与其他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这说明(  )

A、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元朝时,各族人民的政治、法律地位不同

C、元朝时,蒙古贵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D、元朝时,统治者禁止汉人掌握武器

15、"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6、辽、北宋均亡于哪个政权( )

A、金 B、西夏 C、蒙古 D、元朝

17、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 )

18、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 D、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1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20、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 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21、下列事件发生在今x疆地区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雅克萨之战

22、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  )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

2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

A、内容丰富 B、豪迈奔放 C、别致清新 D、委婉真挚

24、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  )

A、诗歌方面 B、小说方面 C、散文方面 D、戏剧方面

25、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神话小说 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C、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

二、识图题。(16分)新 课 标 第 一网

1、读右图,回答问题。

②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2分)

2、下面是《上河图》局部图片,请看图回答问题。

① 此图描绘的是哪个朝代的景象?(1分)

② 结合画中景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城市风貌。(3分)

③ 列举出该朝代3项世界之最。(6分)

司马光       《天工开物》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世界领先举世公认,但鲁迅先生却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看病,中国却用它来当饭吃。”对此,你怎样理解?

1、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1793年,中国中央政府正式颁行了一个法律形式的文书,记载有如下内容: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__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务.所有噶伦(政务委员)以下的官员以及活佛隶属于驻藏大臣,无论官职大小都须服从驻藏大臣的命令.

(1) 这是针对哪一地区事务制定的文书?

(2) 这一文书的颁布是在哪一朝代?

2、阅读下面三段材料:(14分)

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制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卷参考答案

1、①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 纸币

②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②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瓦舍是城中的娱乐场所,有人在表演;街上商人、行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③煤的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质量、数量世界第一;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四、中国的科技确曾辉煌过,但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专制,缺乏开明的社会制度,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导致科技没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以至落后于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有条件限制的。

五、1、(1)x藏地方事务

2、(1)重本抑末。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动力。

(2)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卷相关:

}

而市场化的改革把反对“疆独”而进行“人民战争”的武器丢掉了,失去了群众基础,打击“疆独”变成了公安部门一家的事情。而建国初期动员包括绝大多数维族同胞一起参与的打击“疆独”势力的人民战争也无法再组织起来。

  4月30日,也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刚刚结束之后,在乌鲁木齐市又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恐”事件。新疆的“暴恐”事件,是新疆的“疆独”势力直接操纵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暴恐”事件接连不断,“疆独”势力死灰复燃,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新疆到底怎么了?曾经在我们印象里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人为什么成了这样?这是摆在全党、全体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笔者做为一名从事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小学生,以自已的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试着分析一下新疆近些年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是内蒙人,在体制内从事民族工作,由于没有去过新疆,只在一些书籍和资料中对新疆有一些了解,所以有不对之处,希望大家尤其是维族同胞们给予批评和批判。

  仔细分析中国的历史就可能看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不管是任何阶级、任何一种政治势力,都无法使整个中国各民族真正团结成一家人。虽然元朝、清朝这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封建政权也建立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无不都是依靠残酷的对少数民族的压迫而维系其统治的。如元朝把人按政治地位的不同分成了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把职业分成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娼八盗九儒十丐),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以至于元朝仅仅存在了不到100年就土崩瓦解了。清朝在对待西藏、蒙古的问题上是采用了宗教控制的方法,利用宗教的力量实现对西藏和蒙古的统治。大力培植宗教代理人(如西藏的达赖、班禅,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等人)来实现其统治目的。而对于新疆则完全不同,清朝的统治是建立在残酷的民族压迫基础上的,大力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分化政策,而穆斯林受到的压迫尤为严重。清朝的法律明确规定“回民犯科,加等科罪”,“回伤汉民,一以十抵;汉伤回民,十以抵一”。这使得新疆地区人民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极为不满,不断进行反抗。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于少数民族的压迫有增无减,从而引起各少数民族的不断反抗。如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起义、新疆的哈密暴动、三区革命都是反对民国时期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于少数民族的压迫而进行的。而作为新疆“暴恐”事件的操纵者“疆独”势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那时候的“疆独”势力,是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下被迫产生的,有其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他们往往又容易被英、俄等外国势力利用,从而演变为分裂势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结束了几千年来的民族剥削、压迫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了全国各少数民族的拥护。新中国开创了中国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它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制度是让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剥削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被消灭了,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第一次以国家主人的身份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很快也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来。这期间,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合民心、顺民意,赢得了占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总数95%以上被压迫少数民族群众的热情拥护,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树立了绝对的威信。所以直至今天在西藏、新疆和内蒙古发生的一切民族事件中,尽管有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分子喊出:“杀光汉人”、“汉人滚出去”等口号,但是没有一起事件中有人喊出“打倒共产党”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在各少数民族心中的仍然有崇高的地位。而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被西藏的藏族群众当作“文殊菩萨”,被新疆的维族群众当作和宗教先知一样地位的圣人,而草原上的蒙古族把毛主席在歌曲里比做“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纵观历史,没有一个汉人在少数民族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据新疆的网友介绍:他有一次给一位维族老人提起了毛主席,这位维族老人竟然哭了。

  那个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疆建设,大批的汉族干部、工人、支边的学生、解放军进入新疆,和新疆各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建设新疆,努力开创新疆发展的新局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把汉族和新疆的各少数民族紧紧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维汉人民共同建设新疆的热潮,人们的阶级感情超越了民族感情,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利,却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新疆开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时期。那个时期的维汉关系是非常好的。进疆的汉族建设者和新疆各族群众一起生产、劳动,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新疆的建设事业。新疆的维族同胞,也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这些进疆的汉族建设者们真挚的感情。据一位民委系统的同事讲,那时候,甚至有维族同胞养猪(这对于信仰伊斯兰的人们来说是绝不允许的),就为了送给来新疆建设的汉族朋友。在这样民族团结、融合的环境下,“疆独”势力消声匿迹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仍然发生过“疆独”势力策划的“暴恐”、“叛逃”等分裂事件。但此时的情况已经与解放前完全不同。这时的“疆独”势力只是在建国以后,被党和人民“专政”了的原新疆的封建统治阶级,他们不甘于失去原来的靠占有生产资料、剥削人民给他们带来的富足生活,他们也不甘心做一名普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还想回到以前的贵族生活,再加上外国分裂势力利用他们干扰我国的发展,因此,这些原来的剥削阶级,打着“疆独”的旗号,在新疆大肆制造分裂活动。但是,他们的分裂活动是不会受到翻了身的新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欢迎的,在党领导的反对“疆独”势力的“人民战争”中,“疆独”只能最终在中国大地上沉寂下去。

  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新疆的一系列政策在网上有好多学者写的文章论述,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在此笔者也就不再重复了。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维系五十六个民族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基础只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一但中国共产党远离了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疆独”等势力的再度崛起并泛滥,只能是必然的结果。更有甚者,会导致国家的分裂,进而中华民族会遭受灭顶之灾。

  新疆的问题绝不是新疆一个地方的问题。是中国现在所面临的一切共性的矛盾首先在相对脆弱少数民族地区爆发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做为边疆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维吾尔族同胞们来讲,他们决不会首先成为中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在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包产到户和市场经济大潮中,城市的维族工人的下岗失业,让他们离开了这个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国有企业(事实证明,私企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方面所起的作用远不如国企),大批国有企业里原来在一起工作、学习的维汉同胞就这样被分开了。农村的维族农牧民在包产到户的政策下也脱离了集体,成为一个个分散的小农经济个体,民族融合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经济改革中失去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就这样一步步地被分成了两个圈子。接着就业难、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等一系列中国人共性的问题也极大地困扰着新疆的维族同胞,甚至对于他们来讲更加严重。而此时内地的一些汉人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进入了新疆,他们和改革开放前进入新疆的和维族同胞一起建设新疆的汉人不一样,他们是到新疆发财来了(今天随便在百度搜索“新疆富豪”,你会发现全是汉人,没有维族人)。很快,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在新疆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有利条件下,一部分人(绝大多数是汉人)先富起来了。而严重的两极分化让新疆的维族同胞同样产生了不满的情绪,由于“共产党”在他们中仍然有崇高的地位,新疆的维族同胞只能把这种不满加在汉人的头上。而新疆的一些民族主义者在这种对现实不满的情况下,又重新提出了“疆独”的口号,而这一次得到了一部分维族群众的认可。值得思考的是,虽然此时大多数的维族同胞不认可“疆独”,但是由于市场化的改革把人们打散了,大多数的人各自为政,在面对“疆独”的时候持观望的态度,“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了。而市场化的改革把反对“疆独”而进行“人民战争”的武器丢掉了,失去了群众基础,打击“疆独”变成了公安部门一家的事情。而建国初期动员包括绝大多数维族同胞一起参与的打击“疆独”势力的人民战争也无法再组织起来。对于隐藏在人民中间且无孔不入的“疆独”势力来讲,公安部门尤其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件件由“疆独”势力策划的“暴恐”事件不断发生了。

  而一件件的“暴恐”事件,又不断地拉开了新疆维汉群众的关系,甚至在维汉群众当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此时更可怕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也盯上了“疆独”势力,“疆独”势力也急切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于是“疆独”势力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颠覆中国、肢解中国的一颗有力的棋子。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向“疆独”势力提供资金、援助、舆论支持、训练人员并扶持以“热比娅”为代表的“疆独”分裂势力头目。在这种背景下,“7.5”事件的悲剧上演了。而这一悲剧又再一次打击了已经非常脆弱的维汉关系。由于无法组织有效的打击“疆独”的“人民战争”,警察把“反恐”的重点人群放在维族群众上,而且在全国也出现了对普通维族群众的“不公正”待遇。尤其在“7.5”事件后,在新疆的汉族人开办的企业里根本不接纳维族群众,这些都让维族把群众把怨气撒到了汉族的身上。维汉关系也到了建国以来历史的最低点。

  对此,值得指出的是,造成维汉关系紧张的局面,除了上述分析的原因外,在汉族群众中存在的“大汉族主义”的观念也在维汉关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破坏作用。而早在1953年毛主席就严厉批评过这种思想,称这种思想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反动思想,是国民党思想,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最大的障碍。是汉族群众未很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未学好中央民族政策的结果。

  脆弱的维汉关系又为“疆独”势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再加上“疆独”势力的一些蛊惑人心的宣传和少数维族群众对现实的不满,更加之民族、宗教、文化等原因,“疆独”思想在少数维族群众中漫延开来。而我们经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市场化改革的三十多年,维系民族团结的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共有制经济基础被摧毁了,失去了各民族团结的思想和经济基础,也进一步促进了“疆独”势力的发展。

  失去了共产主义信仰和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对于人们进行社会主义主义的教育就成了一纸空谈。改革开放以后造成的意识形态乱象也是产生“疆独”的重要思想基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被淡化了(不只在新疆),宗教文化在新疆又兴盛起来。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了,民族情结必然又突出起来。

  今天所谓的恐怖事件暴徒,绝大多数应该都是维族贫苦的群众,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他们失去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在他们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时,极端宗教思想被“疆独”势力灌输到他们的头脑里,他们在接受了极端宗教思想以后,感觉生命有了寄托,未来有了希望,于是一件件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笔者坚信,那些真正的“疆独”势力组织者绝对不会以恐怖分子的面目出现的,更不会冲向前台来。而那些所谓的制造“暴恐”的“恐怖分子”,不过是被真正的“疆独”分子洗了脑的贫苦的维族同胞,而他们本来属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具有极端宗教思想的“恐怖分子”?他们是怎样失去共产主义信仰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回想昆明301事件那个19岁的维族女暴徒,19岁,她还是个孩子,应该在上高中或者大学一年级。但是她为什么早早离开了学校?又为什么去接受那些极端的宗教思想教育,她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她是父母是个什么情况?她家里的生活状况是个什么样子?她是怎样的一个成长轨迹?在没发生“301事件”之前,我们的各级党组织、我们的社会有谁真正的去关注过她?去帮助过她和她的家人呢?一个19岁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徒,难道只是怨“疆独”势力吗?我们应该在这里反思一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要解决“疆独”问题,只有在全民中重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只有回归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只有永远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彻底改变目前严重的两极分化,让全国各族人民都回归到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让共产主义信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把“疆独”势力最终消灭在人民的铜墙铁壁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朝对汉人的残暴统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