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别人视频,开始百度语音功能,为什么显示微信正在录音

文丨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丨金玙璠,编辑丨魏佳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父母老了?

是以前勤劳温和的妈妈,现在变成了沉迷手机的网瘾老人?是过去有想法、讲道理的父母,现在张嘴就是“微信上说……”?还是父母为了免费苹果,每天定闹钟在虚拟果园里施肥浇水、在家族群里轰炸?

吴问清楚记得,往年春节的年夜饭是爷爷“三顾茅庐”叫孙子吃饭,今年反过来了;以前喜欢和他搓两局象棋的老爸,自从换了智能手机就变成了低头族,热衷于刷短视频到凌晨、用虚拟步数和拉人头“换钱”、用游戏金豆换粮油……

吴问不知道每天手机使用时长超过10小时的老爸算不算是网瘾老人,他在社交平台上漫无目的地浏览相关信息,看到一条留言后哭笑不得,“这就是我家老爷子本人”。

“我外公今年73了,前段时间老毛病肺气肿,导致他呼吸不了,大晚上打的120住院期间,夹血氧仪的时候给我妈妈说,能不能给他换个手指头夹,把中指夹住不太好玩手机。”知乎网友Ohrich写道。

玩手机,已经成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报告显示,当前让老年人花时间最多的乃至成瘾的APP大致是社交和消磨时间两大类,包括抖音、快手、微信,以及种树、K歌、小游戏等。而疫情之下居家的2020年,算法为王、不顾价值观输出的互联网推荐机制,把“瘾”和代际之间的矛盾都放大了。

现在,如何与互联网相处,是新一代老年人的必修课,如何帮父母戒网瘾,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新课题。

社交三宝:抖音快手和微信

凌晨1点,佑宁被客厅传来的洗脑BGM吵得睡不着。

是妈妈在客厅刷短视频,开着扬声器,还时不时进入评论区浏览一圈,音乐一遍遍重复。她到客厅提醒,妈妈也委屈地说,如果小声会听不清楚。这是她春节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不想惹妈妈不高兴。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以前勤劳温和的妈妈,为什么退休后就变成了沉迷手机的网瘾老儿童呢。

让老年人最上瘾的APP,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首当其冲。QuestMobile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相比上一年,短视频在2020年占据了银发人群(50岁以上)更多的时间,是这一群体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平时假期回家,佑宁的“噩梦”之一就是,妈妈会跟着抖音里的短视频跳舞,一个不到一分钟的视频能在客厅循环播放半小时。今年妈妈还忙于“搞钱”了,参与了多款APP的抢红包活动,每天都在做任务,点亮灯笼、集卡、玩小游戏,原本的遛狗时间、午睡时间,不是用来刷短视频攒时长,就是邀请好友助力。

一顿操作下来,6个APP进账不到50块。她安慰妈妈说,“这种概率活动要想拿到大额奖金,除非锦鲤附身”,没想到几个小时不到,她又重拾热情,还迷上了创作。

就连亲戚家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佑宁妈妈的第一反应也是打开抖音,让孩子再假装不小心打碎一个,三代人一起面对镜头吉祥话拜年。

林畅家里的四位老人去年还在蹲点等春晚,今年除夕的家庭节目变成了交流短视频。爷爷爱看抗日神剧和钓鱼视频,奶奶喜欢佛教音乐和广场舞,爸爸热衷象棋和悬疑短剧,妈妈已经开直播了,每个人总能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上找到打发时间的理由,甚至觉得失眠也不是件坏事了。回家面对四个“网瘾中老年”,林畅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该焦虑。

有句话说,“抖音三分钟,人间一小时”,在短视频的个性化算法推荐面前,老年人原本就难以抵挡刷屏时代易操作、快反馈的诱惑。就像一颗可以被人们轻易拿起的“瓜子”,一旦拿起第一颗,就会想吃第二颗、第三颗……控制不住地食指上滑……

永远的期待感、兼顾熟人和陌生人社交,再加上极速版、节日红包背后小恩小惠式的奖励,以及完成任务或创作的参与感,都吸引老年带着解闷+赚点钱的心思尽可能多地停留,并邀请更多好友加入。

如果说短视频APP是老年人的第二朋友圈,那敢称第一的只有微信了。普及度足够高,且有满足社交需求的语音通话功能,微信于是成了老年人线上社交、线下联谊的工具型APP。

黄佳嘉的妈妈是社区广场舞的领队,疫情期间暂停排练后,改在微信群交流,内容已经拓展到养生、鸡汤文、时政热点,甚至是晒一日三餐了。“阿姨们喜欢在群里语音聊天,聊天聊地聊一切,我妈都开扬声器外放,一遍听不够听两遍,自己回复的语音也要反复听。”

她知道妈妈这一年憋坏了,看着她沉溺群聊的样子也不忍心打断,可去年6月妈妈眼疾复发了,治好以后又继续。这次她春节回家发现,厨房烧坏了两口锅,有点后怕。“有时候叫老妈好几声,她只顾着听语音、抢红包了,耳边的一切仿佛听不到”,而老爸从开始的厌烦、无奈,如今也默默玩起手机了。

“抢红包”,已经算是过年期间的传统娱乐活动了。李茂的爸爸平时就沉迷微信抢红包,过年过节更甚,还加了几个红包群,从除夕开始到他离开家的初五,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盯着微信抢红包。

而在老年人的朋友圈和家族群、老同学或同事群里存在感最强,让他们乐此不疲转发的,还有各类营销号的标题党大作,包括公众号文章和土味视频。

李茂总结,妈妈们喜欢转发祛斑护肤、养生小妙招,婚姻、孝道主题的鸡汤文,爸爸们喜欢搞创作(制作亲情相册),热衷于参与最新热点的讨论,一些文章和视频标题夸张惊悚,比如“钟南山又发话了,抓紧看看”“特大通知,春节假期有变化”“燃放烟花鞭炮消除气溶胶中病毒”“2021年国家又发钱了!转发出去”,有些视频甚至用色情照片作封面引流。

新一代老年人的退休或闲暇时光,已经习惯把大量的感情和精力投入到虚拟网络中,而熟人社交中的王者APP微信是最普世的载体。疫情背景下的2020年,他们原有的部分人际关系网络短时间内被切断,于是也搬到微信中。同时,那些抓住人性弱点、利用老年人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差的内容生产者,放大了这种虚拟的参与感,让老年人误以为“这可是微信公布的,不会假”,把老年人“带偏”、“带上瘾”。

消磨时间:种树、K歌、小游戏

社交、获取信息之外,老年人最大的需求就是消磨时间,深燃发现他们主要的方式是种树、K歌、看小说、打游戏这几种,代价是于无形中消耗人脉。

在微博上搜索“果园”,能看到不少年轻人被长辈带进了美团和拼多多的虚拟果园中,每天被提醒“浇水种树”。唐乐就是其一,他早上一睁眼就要帮妈妈完成浇水任务,忘记了会被小窗提醒甚至批评。

“拼多多真的是老年人的蚂蚁森林。”唐乐凌晨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那个时间,他的妈妈还在研究农场和果园需要再浇几次水。家里收到过免费的苹果、香瓜、梨等,妈妈已经被拼多多评为“果园种植模范”,这是她每天定闹钟施肥浇水,拿老爸的手机点链接助力,在各种家族群、老友群里邀请轰炸换来的。

“爸爸也沉迷拼多多,不过是现金提现。”唐乐回忆起,最夸张的一次,他在拼多多上抽到了400多元的红包,规则是满500元提现,为了凑够这500元,一夜没睡觉,每隔一小时领一次红包,不断邀请新人,最后也没集齐。“他有高血压,真的担心他的身体。”

晓年的妈妈则沉迷全民K歌一年多了,起初,号召所有家里人玩,这样就能给她送花送评论,后来加入了家族,让晓年买了话筒,家里的卫生间成了录音室。晓年爸爸调侃说,耳机不离耳,一首歌一晚上循环二十几遍不成问题,不唱到S级不会停。前段时间,她还加入了专门的K歌交流群,每天像工作考勤一样,我给你送了多少朵花、几百个评,你也要给我送回来。

据晓年观察,妈妈每天至少耗费4个小时用来数别人给她送了多少好评,自己做了多少任务,她有个专门的记录本,经常念叨,谁又送少了,自然也会给家里人分配点赞、点评、送花任务。后来她明白了,妈妈和朋友们沉迷的不是唱歌,而是点赞、播放和排名。

有类似困扰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知乎上,一个“如何巧妙地让妈妈戒掉全民K歌”的话题被浏览了近12万次。不止一位网友称自己的父母恨不能一天24小时投入进去,甚至因为唱歌唱到产生家庭矛盾。“我妈从100斤体重下降到80斤,在全民K歌上几乎没日没夜”,其中一位网友表示。

剩下的就是各类“杀时间”的小游戏了,比如用虚拟步数“换钱”、用打游戏的积分换米和油,看新闻甚至靠睡觉赚钱。疯狂的老年人每天必签到、拉人头,把所有奖励领完了才算完成一天的任务。

吴问起初是怕父母被时代落下,给他们换了最新的智能手机,“现在倒好,我爸是一个‘躺赚’APP都没落下”。“走路就能赚钱”的趣步APP被调查后,他第一时间把新闻发给爸爸,但爸爸说自己有底线,决不花一分钱,本来就是靠玩游戏和走路赚钱,就算有一天提不了现也不亏,于是又奔向了新一茬“躺赚”APP。

这类小游戏的内核和过去的偷菜、年轻人的蚂蚁森林、老年人的虚拟果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栽花效应”提高用户黏度和互动性,吸引老年用户交出时间,换取一点点甜头,一般是实体奖励为主。而在晓年看来,全民K歌之所以让很多老年人“欲罢不能”,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平台机制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扩大了交友圈子,这是当下老年人的刚需

帮爸妈戒网瘾困扰年轻人

还记得那个假靳东事件里被骗的阿姨吗?原本将希望和感情都寄托于短视频里的“靳东”,当所有人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想必她的自卑和绝望之情外人难以理解。

小瘾怡情,大瘾伤身。表面上看,老年人玩手机本是一种消遣,甚至是一种“重生”,可一旦沉迷上瘾,长时间刷手机带来的身体危害、网络阴暗面信息对老人的精神“荼毒”需要引起重视。在一些年轻人占话语权的社交平台,已经能看到不少类似于“父母沉迷手机/短视频/网络小说/K歌怎么办”的提问,大多数人的反馈是“拦不住”“说不通”

佑宁就遇到了这种困扰,她发现一些短视频APP上早已经开始流行一些不一定正确、却足以给老年人“洗脑”的观念,比如,妈妈们爱看的“女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男女通吃的“靠子女不如靠自己”、“现在的子女都啃老”……

当你以为仅限娱乐的短视频平台,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价值观输出之后,加之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推波助澜,让老年人们对频繁出现的观念深信不疑,反而空前加大了两代人的理念冲突。多位年轻人向深燃反馈,用“说教”的方式大概率会起反作用。唐乐形容,“就像当年他们不让我去网吧我不听一样,他们现在也叛逆得很”。

一边是洗脑信息的耳濡目染,一边是孩子的“说教”,佑宁的妈妈反而开始跟她谈论孝道。“真的有一种绑架感”,佑宁感叹,她甚至想过偷偷拿起妈妈的手机,见到这种视频就长按“不感兴趣”,直至它不再出现为止

晓年开始反思劝说父母的方式,她回想起自己每次劝他们不要刷视频时,不是拿着手机就是敲着电脑。今年春节回家,她特意准备了工作中的趣事讲给妈妈听,很多事情他们听不懂,但聊得很开心。“妈妈还是会K歌,但真的少多了。”

短期内,吴问能想到的就是给爸爸的手机取消流量包,只能在家连WiFi,这样就不用担心他出门看手机不看路了,可又“恐惧”新一轮家庭矛盾的爆发。“可行的方式可能是,给父母投资,让他们培养新的兴趣,比如学画画、瑜伽、溜冰。”

既然说教无用,唐乐则明确跟爸妈约法三章——过马路之类的危险场景绝对不能玩手机。对于爸爸喜欢薅羊毛的习惯,他准备多给爸爸发点红包。“父母这辈人对钱还是挺有执念的,我希望告诉他们这点钱不算什么,真心希望他们享受不被手机控制的老年生活。”

QuestMobile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占比达到1/3,这部分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亿,增速远高于全体网民。短视频是这一群体最主要的娱乐方式,相比去年,相关APP成了银发人群最得力的时间杀手。另外,在社交、资讯、网络K歌、在线阅读类APP上,银发老人的人均使用时长已经高于全网用户。

这两组数据和上述年轻人的案例一同证明,银发群体正在酝酿一股赶超网络黑发原住民的力量。此前,艾媒大数据舆情监控系统显示,近十分之一的老年网民日均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

作为儿女,多位受访者都表示,爸妈的“上网成瘾”,和自己的“陪伴少”脱不了干系,也在疫情背景下的移动互联网加速下沉中被加速了,老年人需要通过线上社交的方式联系远方的儿孙和亲戚朋友,丰富网络生活,APP的生产者自然顺势而为。

过去,很少有专门为老年人打造的APP或平台,现在争夺中老年增量用户的战役已经白热化。淘宝以35-40万年薪欲聘请60岁以上的“淘宝资深用研专员”,爱奇艺做过主打中老年的短视频APP,百度、美团、携程都针对老年人群体更新过产品;前段时间火热的社区团购赛中,团长们带、帮、教老人们下单生鲜百货,种种都让触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APP生产者开始重视老年人的需求了,但佑宁站在儿女的角度思考的是,涉“网”未深的老年人的隐形需求是避免对互联网提供的短暂精神快感产生依赖——这些互联网大公司能不能像推出“青少年模式”一样,推出老年人专属的防沉迷模式,保护老年人的用眼健康,保护他们不受到单一信息的狂轰乱炸反当作“精神食粮”,不再被单一平台“绑架”。当然,这一天还非常遥远,且与商业利益相悖。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帮爸妈戒除网瘾,帮父母找到一种更克制的方式与互联网相处,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课题。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问、佑宁、林畅、黄佳嘉、李茂、唐乐、晓年为化名。

}

在做一个项目时需要有这样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录音且录音完成后可以播放自己的录音。

首先,在前端界面上绘制几个按钮,分别添加上点击事件。



然后,在js文件里完成页面需要的点击事件。注意,这里的录音管理器是RecorderManager。

开始录音的事件可以设置一些参数,如:采样率、录音通道数、音频格式等。

 

录音暂停、继续录音、录音停止事件只需要调用微信小程序的API即可。

 
 
 

播放录音事件需要先获取 innerAudioContext 实例,然后设置音频文件的路径,调用 onPlay() 方法即可播放。

 
 
 
 
 
 
}

标签是不支持 HLS(m3u8)协议的,因为 已经支持 HLS(m3u8)播放协议了。但直播观看不推荐使用 HLS(m3u8)协议,延迟要比 RTMP 和 FLV 协议高一个数量级。

live 模式主要用于直播类场景,例如赛事直播、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等。该模式下,小程序内部的模块会优先保证观看体验的流畅,通过调整 min-cache 和 max-cache 属性,您可以调节观众(播放)端所感受到的时间延迟的大小,文档下面会详细介绍这两个参数。

RTC 则主要用于双向视频通话或多人视频通话场景,例如金融开会、在线客服、车险定损、培训会议等等。在此模式下,对 min-cache 和 max-cache 的设置不会起作用,因为小程序内部会自动将延迟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500ms左右)。

这两个参数分别用于指定观看端的最小缓冲时间和最大缓冲时间。所谓缓冲时间,是指播放器为了缓解网络波动对观看流畅度的影响而引入的一个“蓄水池”,当来自网络的数据包出现卡顿甚至停滞的时候,“蓄水池”里的紧急用水可以让播放器还能坚持一小段时间,只要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网速恢复正常,播放器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渲染出流畅而平滑的视频画面。

“蓄水池”里的水越多,抗网络波动的能力就越强,但代价就是观众端的延迟就越大,所以要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配置来达到体验上的平衡:

RTC 模式下这两个参数是无效的。

微信切到后台以后是否继续播放声音,用于避免锁屏对于当前小程序正在播放的视频内容的影响。

调试音视频相关功能,如果没有很好的工具会是一个噩梦,所以小程序为 live-pusher 标签支持了 debug 模式,开始 debug 模式之后,原本用于渲染视频画面的窗口上,会显示一个半透明的 log 窗口,用于展示各项音视频指标和事件,降低您调试相关功能的难度,具体使用方法我们在 中有详细说明。

开始播放,如果 的 autoplay 属性设置为 false(默认值),那么就可以使用 play 来手动启动播放。

暂停播放,停留在最后画面。

通过live-player标签的 bindstatechange 属性可以绑定一个事件处理函数,该函数可以监听推流模块的内部事件和异常通知。

服务器开始传输音视频数据
网络接收到首段音视频数据
视频播放开始,可以在收到此事件之前先用默认图片代表等待状态
进入缓冲中状态,此时播放器在等待或积攒来自服务器的数据
网络连接断开,且重新连接亦不能恢复,播放器已停止播放

播放 HTTP:// 打头的 FLV 协议地址时,如果观众遇到播放中直播流断开的情况,小程序是不会抛出 PLAY_EVT_PLAY_END 事件的,这是因为 FLV 协议中没有定义停止事件,所以只能通过监听 PLAY_ERR_NET_DISCONNECT 来替代之。

内部警告并非不可恢复的错误,小程序内部的音视频 SDK 会启动相应的恢复措施,警告的目的主要用于提示开发者或者最终用户,例如:

网络断连,已启动自动重连恢复(重连超过三次就直接抛送 PLAY_ERR_NET_DISCONNECT 了)
视频流不太稳定,可能是观看者当前网速不充裕
硬解启动失败,采用软解
当前视频帧不连续,视频源可能有丢帧,可能会导致画面花屏
DNS解析失败(仅播放 RTMP:// 地址时会抛送)
服务器连接失败(仅播放 RTMP:// 地址时会抛送)
服务器握手失败(仅播放 RTMP:// 地址时会抛送)
当前视频编/码器输出的比特率,单位 kbps
当前音频编/码器输出的比特率,单位 kbps
当前视频 GOP,也就是每两个关键帧(I帧)间隔时长,单位 s
网络抖动情况,为 0 时表示没有任何抖动,值越大表明网络抖动越大,网络越不稳定
  1. push 模式,即从当前页跳转至下一页时出现小窗(页面栈push)
  2. pop 模式,即离开当页面时触发(页面栈pop)
  3. 以上两种路由行为均触发小窗

此外,小窗还支持以下特性:

  • 小窗容器尺寸会根据原组件尺寸自动判断
  • 点击小窗,用户会被导航回小窗对应的播放器页面
  1. 组件是由客户端创建的原生组件,它的层级是最高的,不能通过z-index控制层级。可以使用 和 覆盖在上面。

  2. 请勿在 ,,, 中使用 组件。

  3. 默认宽度300px、高度225px,可通过wxss设置宽高。

  4. 开发者工具上暂不支持。

  • 小程序基础库最低版本要求:1.7.0。
  • 由于微信开发者工具不支持原生组件(即 和 标签),需要在真机上进行运行体验。

调试时为什么要开启调试模式?

开启调试可以跳过把这些域名加入小程序白名单的工作,否则可能会遇到登录失败,通话无法连接的问题。

用于音视频上行的推流 URL
0 美颜指数,取值 0 - 9,数值越大效果越明显
0 美白指数,取值 0 - 9,数值越大效果越明显
是否正常焦距,true 表示将摄像头放大
最小码率,该数值决定了画面最差的清晰度表现
最大码率,该数值决定了画面最好的清晰度表现
low 适合语音通话,high 代表高音质
当微信切到后台时的垫片图片
当微信切到后台时的垫片图片的校验值
当微信切到后台时是否禁用声音采集
用于指定一个 javascript 函数来接收音视频事件
  • 用于音视频上行的推流 URL,以rtmp://协议前缀打头,腾讯云推流 URL 的获取方法见 文档。

    小程序内部使用的 RTMP 协议是支持 UDP 加速的版本,在同样网络条件下,UDP 版本的 RTMP 会比开源版本的有更好的上行速度和抗抖动能力。

  • SD、HD 和 FHD 主要用于直播类场景,例如赛事直播、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等。SD、HD 和 FHD 分别对应三种默认的清晰度。该模式下,小程序会更加注重清晰度和观看的流畅性,不会过分强调低延迟,也不会为了延迟牺牲画质和流畅性。

    RTC 则主要用于双向视频通话或多人视频通话场景,例如金融开会、在线客服、车险定损、培训会议等。该模式下,小程序会更加注重降低点到点的时延,也会优先保证声音的质量,在必要的时候会对画面清晰度和画面的流畅性进行一定的缩水。

  • 横屏(horizontal)模式还是竖屏(vertical)模式,默认是竖屏模式,即 home 键朝下。这时,小程序推出的画面的宽高比是3:4或者9:16这两种竖屏宽高比的画面,也就是宽 < 高。如果改成横屏模式,小程序推出的画面宽高比即变为4:3或者16:9这种横屏宽高比的画面,也就是宽 > 高。

  • 这里首先要科普一个概念 —— 视频码率,指视频编码器每秒钟输出的视频数据的多少。在视频分辨率确定的情况下,视频码率越高,即每秒钟输出的数据越多,相应的画质也就越好。

    所以 min-bitrate 和 max-bitrate 这两个属性,分别用于决定输出画面的最低清晰度和最高清晰度。这两个数值并非越大越好,因为用户的网络上行不是无限好的。但也不是越小越好,因为实际应用场景中,清晰与否是用户衡量产品体验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的数值设定我们会在**“参数设置”**部分详细介绍。

    小程序内部会自动处理好分辨率和码率的关系,例如2Mbps的码率,小程序会选择720p的分辨率进行匹配,而300kbps的码率下,小程序则会选择较低的分辨率来提高编码效率。所以您只需要关注 min-bitrate 和 max-bitrate 这一对参数就可以掌控画质了。

  • 出于用户隐私的考虑,在微信切到后台以后,小程序希望停止摄像头的画面采集。但是对于另一端的用户而言,画面会变成黑屏或者冻屏(停留在最后一帧),这种体验是非常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 waiting-image 属性,您可以设置一张有 “稍候” 含义的图片(waiting-image 是该图片的 URL,waiting-image-hash 则是该图片对应的 md5 校验值)。当微信切到后台以后,小程序会使用该图片作为摄像头画面的替代,以极低的流量占用维持视频流3分钟时间。

  • 调试音视频相关功能,如果没有很好的工具会是一个噩梦,所以小程序为 live-pusher 标签支持了 debug 模式,开始 debug 模式之后,原本用于渲染视频画面的窗口上,会显示一个半透明的 log 窗口,用于展示各项音视频指标和事件,降低您调试相关功能的难度,具体使用方法我们在 中有详细说明。

窄带场景,例如户外或者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适用
目前主流的 App 所采用的参数设定,普通直播场景推荐使用这一档
对清晰度要求比较苛刻的场景,普通手机观看使用 HD 即可
这是一种声音为主,画面为辅的场景,所以画质不要设置的太高
由于可能要看车况详情,画质上限会设置的高一些
主讲人画质可以适当高一些,参与的质量可以设置的低一些
作为会议参与者,不需要太高的画质和音质

如果不是对带宽特别没有信心的应用场景,audio-quality 选项请不要选择 low,其音质和延迟感都要会比 high 模式差很多。

  • 开始推流,如果 的 autopush 属性设置为 false(默认值),那么就可以使用 start 来手动开始推流。
  • 恢复推流,请与 pause 操作配对使用。
  • 推流截图,截图大小跟组件的大小一致。截图成功图片的临时路径为ret.tempImagePath

通过 标签的 bindstatechange 属性可以绑定一个事件处理函数,该函数可以监听推流模块的内部事件和异常通知。

已经成功连接到云端服务器
与服务器握手完毕,一切正常,准备开始上行推流
已成功启动摄像头,摄像头被占用或者被限制权限的情况下无法打开
网络断连,且经三次重连无效,可以放弃,更多重试请

内部警告并非不可恢复的错误,小程序内部的音视频 SDK 会启动相应的恢复措施,警告的目的主要用于提示开发者或者最终用户,例如:

  • 上行网速不给力,建议提示用户改善当前的网络环境,例如让用户离家里的路由器近一点,或者切到 Wi-Fi 环境下再使用。
  • 请求被后台拒绝了,出现这个问题一般是由于 URL 里的 txSecret 计算错了,或者是 URL 被其他人占用了(跟播放不同,一个推流 URL 同时只能有一个用户使用)。
  • 当用户单击小程序右上角的圆圈或者返回按钮时,微信会将小程序挂起,此时 会抛出5000这个事件。
上行网速不够用,建议提示用户改善当前的网络环境
网络断连,已启动重连流程(重试失败超过三次会放弃)
硬编码启动失败,自动切换到软编码
由于机器性能问题,自动切换到硬件编码
DNS 解析失败,启动重试流程
服务器连接失败,启动重试流程
服务器握手失败,启动重试流程
服务器主动断开连接,启动重试流程
socket 链路异常断开 ,启动重试流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边语音边看视频对方能听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