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卸载抖音的原因

中午在KFC,无意中听到一对父子的聊天。

父亲看上去应当是受过较好教育的,儿子十五六岁的样子。

父亲问孩子,今天刷了多长时间的抖音?

儿子眼睛盯着手机说,看了会,好像没多久。

父亲说,从你家里出来一直到现在,你都是玩的抖音吧?

儿子抬了一下头,看了眼他爸爸,小声说,是的。

那位父亲的声音一直很温柔,聊天式的跟孩子在交流,父亲接着说,有3个多小时了,我想问问你,你觉得有那些好玩的?我看你经常笑个不停的。

孩子说,也没什么好玩的,就是有些视频挺好笑的,就一个接一个刷下来了。父亲说,学到什么没有?孩子说,好像都是看看就过了,也不记得什么,反正就一个接着一个刷下去了。

父亲接着问孩子,你在学校学习过有关防止毒品的知识吗?

孩子说,学过,还考过。

父亲问,那你说说毒品的危害是啥?

孩子说,毒品会让人产生身体和精神的依赖性,吸了会上瘾,停下来身体就受不了,吸下去很快就会死亡。

父亲说,你觉得你现在刷抖音上瘾吗?我感觉你现在对抖音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好像不刷就不行了,是吗?

父亲说,所以你现在就像是一个吸毒的病人一样,有些不能自拔了,你知道吗?你说说,你现在该怎么做?

孩子说,那我尽量不玩呗。

父亲说,好的,那你现在就卸载,然后你这段时间尽量不碰手机,爸爸给你布置一些任务,有学习有读书有户外活动,我们一起加油把抖音戒掉好吗?

孩子最后答应了他爸爸的要求,两个人还做了约定。

我非常认可这位父亲对抖音的危害所做的比喻,抖音,真的有些像孩子的精神鸦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走在街上,感觉自己的耳膜被抖音神曲轮番轰炸:从C哩C哩到123我爱你,从Despacito到确认过眼神;

排队等餐厅叫号,公交车站等公交,90%的人都在低头刷手机,嘴角不时地浮现出蜜汁微笑;

朋友圈和微博上,无数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抖音有毒,不知不觉我竟然刷了一整天。”

有数据统计,抖音85%的用户在24岁以下,基本上都是95后、00后。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时间花在刷短视频上,通过手机窥见别人的生活和人生。

然后放下手机,突然觉得周边的一切都索然无味。

《双城记》中,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摧毁一个中国年轻人,真的很容易。

前段时间回老家,正在读高二的表妹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

“姐姐,你有玩抖音吗?我们互相关注一下吧。”

我看着她的韩式空气刘海,棕色美瞳,略显成熟的大红色口红,还有故意折到膝盖以上的校服裙子,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关注了她的抖音之后,发现她以一天好几条的频率更新着短视频。

我不知道她每天花多久来化妆、练习手指舞和对口型。

我只知道如果她的日常生活都被抖音占据,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寥寥无几。

看过这样一项调查:95后、00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中,主播、网红占据了54%。

然而,这些主播、网红们,向年轻人们传递的都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有美女网红直播撕书,高调地宣称:她们不读书照样开跑车,大学生也得给她们打工;

有17岁的女生整容、泡夜店、炫富、私生活混乱,却凭借着一段摇头晃脑的短视频走红,获得千万点赞;

有00后网红互相攀比早恋早孕,直播晒肚子、晒孩子,还分享一些“相关经验”,抱着孩子就能顺带把钱赚了。

这些人的走红让年轻人看到一种成功的捷径,只要红了,就有钱了。

一些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通过网红的世界仿佛看到了另一种活法。

既然那么简单就可以赚到快钱和关注,谁还愿意头悬梁、锥刺股地寒窗苦读呢?

既然拍一条短视频就可以抵上普通白领几个月的工资,谁还愿意勤勤恳恳地工作呢?

读书太苦了,工作太累了,不如整成网红脸,发几条短视频赚取关注和流量。

最好再傍上一位有钱的金主,从此就能享受纸醉金迷,过上最光鲜亮丽的生活。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样的价值观荼毒,荒废了学业、堕落了青春。

这个时代,毁掉一个中国年轻人,只需要一种脱轨的价值观就够了。

前几天看到新闻:印尼通信部近一个月内收到2853份举报,要求封锁抖音的海外版Tik Tok,结果这一请愿迅速得到12.5万人的支持,最后的结果是,7月3日被封锁,封禁原因是Tik Tok上大量存在不良影响的内容。

“很多内容是消极的、不雅的,对于孩子们而言非常不合适”,印尼监管部门表示,抖音在清除违规内容,并向政府承诺不再出现负面内容之后,可以获得解禁。可惜的是,一些消极的内容依然在通过各种形式荼毒着我们的孩子。

我不建议孩子们玩抖音,还有一个原因,我当时出于好奇去下载了抖音,玩的时候也感觉很新鲜刺激,但是刷完之后却又感觉格外空虚。

于是我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比如美女、美食、美言、美丽的罂粟花,都能让人有快乐的体验。但都会给人带来伤害:美食让人发胖/失去健康;美言让人迷失自我脱离现实;美女让人产生欲望,失去理智。这也是《道德经》里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更可怕的是:人是会对快感脱敏的,当一个人习惯了反复被刺激和满足的时候,要想一直获得快感,就得不断加强刺激的程度,你需要被更持续、更强烈、更深入的刺激,才能继续获得快感。

人产生快感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比如有的人从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最后甚至要两根烟一起抽才有感觉。鸦片、吸毒、色情、偷窥、赌博都遵循这个逻辑。

总有人说,只要一种东西有人需要,就可以去生产。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黄赌毒这三种东西将在社会上大量泛滥。因为黄赌毒才是最容易让人刺激上瘾的东西。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但同时又让我们变的越来越慵懒,它提供了很多浮华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逻辑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人性的各种阴暗面,诸如窥私、意淫、八卦、暴力、对骂、凑热闹等等都被激发并满足。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像互联网这样对人性洞察的如此彻底,并且将人类大众玩转与手掌之间。

《娱乐至死》前言里有这样的话: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社会上沉溺于各种刺激里的人将越来越多,甚至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无用阶层”,这些人连提供劳动力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没有信用、没有思想、不能借债、不能纳税,只能过着一种糜烂颓废、暗无天日的生活,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

所以,我想告诉孩子:流行的东西,未必都是好的。

金字塔底层人很多,他们推崇的、信仰的都是最简单粗糙的那部分,但是孩子,你有大把的机会往金字塔的顶层走,越往上走,你看到的风景越旖旎,越壮观,你自然会对那些低俗的东西不屑一顾。

所以孩子,我劝你不要玩抖音,不要沉迷于哗众取宠,更不要让自己大好的年华被那些无聊的段子吃掉!

}

超出你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不要碰。年轻,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名词。围绕"年轻"而产生的物品和环境,每一样和每一处如同吸盘一样牢牢抓取着"年轻人"的心,吸引着他们明亮的眸子,牵动着他们年轻的肢体,让他们情不自禁深陷其中,肆意地挥霍着青春。

作为年轻人的你可曾知道,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时代里,有哪些东西是你千万不要碰的?

消磨你心智的消遣一定要少碰

2018年让我最感到以外的是,小视频火了。对,是那种风靡大街小巷、几乎大部分年轻人都会刷一波的小视频。

我有个同事说,现在坐地铁上班,从上车刷到下车,以前难捱的一个半小时现在一下子就刷没了,用他的话说就是:沉迷抖音,无法自拔。我以前也下载过某音,打开之后你会发现真的很容易上瘾。

一个手指滑动的动作,可以让你在短短15秒的时间里,看到各种颜值爆表的小哥哥小姐姐唱歌跳舞,可以看到各种让你捧腹开怀的搞笑段子,甚至你还可以看到各种你现实生活中无法尝试的事情。

"轻轻一抖,世界我有。打开快手,熬夜聆听。"从那一刻开始,你会发现,你就在这样无声无息中深深陷入其中。这种越是深陷其中,越是放纵愉悦的快感,让你会发现时间完全不够用。

后来我实在觉得刷小视频太浪费时间,没过几天就卸载了,可是一旦遇到意志力不强的人,他们大把大把的宝贵时间就是在车上、在公司、在学校、在寝室里被抖音一点点给刷掉了。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女生写下的话,以前熬夜的时候,我都是安安静静地读书,现在不一样了,我能热闹轻松地刷小视频一整夜。

《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说:人们会渐渐爱上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很多人已经无法安下心来去深度思考。大量的碎片化内容充斥着我们每天少得可怜的时间,除去工作、休息的时间以外,开始以更快的速度追求感官的愉悦和刺激。

而大脑刺激的阈值在提高,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产品会想方设法地帮你消磨你的时间。拒绝思考、及时娱乐、容易上瘾,这些小视频类的软件应用利用消费者不能轻易改变的消费习惯,无时无刻无孔不入地在蚕食着他们的时间。

我想起了我大学的一位室友,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有时候玩到凌晨一两点。最后连上课在哪个教室都找不到,后来他是寝室里最后一个离校的人,因为他说:他觉得呆在寝室好,是因为可以打游戏打发时间。

再到后来,我只是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他的近况,毕业了干着一份月薪两千的工作,还要花一千去充值游戏买装备,每天还是在办公室刷手机玩电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混日子磨洋工。

罗振宇曾经在2017的跨年演讲上提到了一个豌豆公主效应:"体验是一种可以训练的能力,一旦达成,再也回不去。"

同时,轻松娱乐的快感也是刷小视频的一大特征,你只需要以一个舒服的方式拿着手机就可以刷小视频,在刷的时候,你丝毫不用思考,你只负责开心。

当你在这种能快速获得愉悦感的体验中愈陷愈深的时候,你的时间和身体都将被吞噬掏空。那些涉世未深不明就里的年轻人从来不会知晓,这残酷世界的法则永远都是,你在舒服的时候是得不到任何东西的。

所以请记住,浪费你有限时间的东西一定要少碰。

超出你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不要碰

"好看的女生都自带烧钱属性。"

"每一个女生都该拥有一条CHANEL小黑裙。"

"钻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每一个精致的女生都要有一只YSL口红。"

每当你打开手机刷朋友圈的时候,你是不是看完这些文章都想着剁手买买买?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是,你已经被你所谓"靠剁手买买买过上精致生活"的言行,拖垮了你真正的生活。

一周一次和小姐妹看场电影吃个法餐不过分吧?

最新款AJ球鞋送一双给自己做生日礼物不过分吧?

给自己备一款LV的经典通勤包不过分吧?

全部搞定下来,你会发现"吃土才是人生的真滋味。"

这些明显超出进入校园或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消费水平之外的清单,让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提前消费不得不说已经从生活的各个场景中,渗透到年轻人的观念之中了。看到喜欢的包,先买了再说;钱不够,花呗凑,慢慢还就是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多少年轻人开始被"有追求、有品质、有个性"的生活绑架。

作为一个合格追星粉必须穿同款爱豆T恤,作为一个美丽小仙女必须用贵的面霜敷脸,作为一个最时尚icon必须用最新潮的球鞋来宣誓自己的不凡品味。

那些所谓的精致与美好,终究会让一大波年轻人甘愿投入贷款消费的怀抱。去年,"蚂蚁花呗"官方发布关于《2017年中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首次提到:

中国90后年轻一代是花呗的主力军,25%的90后拥有花呗,并将花呗作为首选支付方式。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现有的收入水平,明显匹配不上他们消费的欲望。

花呗、借呗、京东白条、拿去花,还有各类五花八门的小额大额贷款平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年轻人,花呗,你要的世界我都能给你,你要的美丽全都在这里。

随着借贷要求水平的降低,打开手机应用市场,随便输入一个"借贷"字眼,都能轻松找到5000个以上的app,再填写基本个人资料后即可获得贷款,如此方便的借贷消费环境,只会给年轻人一个致命的假象:钱,来得真容易;钱,花得真爽快。

但是钱花完了怎么办?花完了又还不起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平静的校园屡屡出现悲剧的原因。

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甚至为还款而卖淫的新闻层出不穷;

高昂利息导致年轻人无力偿还,致使其跳楼自杀也并不罕见;

贷款中介为谋取暴利,欺骗亲人朋友、暴力催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那些涉世未深、不明就里的年轻人从来不会知晓,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不劳而获的事情,你认为免费的东西,其实都是最贵的。

所以请记住,超出你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不要碰。

伤害你宝贵生命的东西不要碰

2017年下半年,我在深圳一家公司面试新员工的时候,因为岗位的需求,公司要招聘一位心理咨询师。来应聘者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当他说起他之前的工作经历时,我们全场人都惊呆了。

他上一份工作是在深圳某个行政区开办的戒毒恢复中心做心理咨询师,从他的描述中,你会发现有些事根本没有必要拿宝贵的生命去尝试,比如吸毒。在戒毒所中,他说他见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吸毒者。

有的曾经身价百万,因为沉迷毒品,最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被社区中心送来戒毒;

有的年纪轻轻却误入歧途,和三教九流之人成天厮混,因为毒瘾太深曾经数次自杀;

有的不仅自己吸毒,甚至还带着老婆一起吸毒,最后导致妻子8个月的孩子胎死腹中;

后来那位应聘者自己也很无奈的说:就连自己一个学心理学的人,看到那些原本应该芳华正茂的年轻人因为吸毒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想想都觉得害怕。

你根本没法想象,从一个正常人到一个重度毒瘾患者的过程,可能只需要抽一根你从来没有抽过的烟,喝一杯你从来没喝过的酒。比毒瘾更可怕的,是对无边无际的快感的上瘾。

去年落下帷幕的《中国有嘻哈》火了一大批地下说唱歌手,与此同时不少rapper被扒出了不良嗜好。

地下文化常跟毒品扯上关系,而更多的年轻人有时候对事物甚至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于是在不良示范的带动下,什么不让干非学什么。那些上瘾者总是这样说服后来人:

"在美国许多州,大麻是完全合法"

"大麻还没有烟酒容易上瘾"

"来吸两口,玩一玩,没事的"

"大家都吸,就你不吸,是不是不给面子"

有多少涉世未深意志力不强的年轻人被这套说辞误导,堕入万劫不复的毒品深渊。

曾经听一位学医的朋友说起过这个事,他说:"毒品这个东西,一旦沾上了,基本就是用生命来戒。"然而事实也就是如此,那些曾经以命犯险的人,最后都付出了失去性命的惨痛代价。

《变形金刚》1、2、3部的主角——希亚·拉博夫,前两年《变4》怒刷票房时,就有媒体曝出他已经吸毒成瘾,成了烂泥,一度被电影圈列入黑名单。

《小鬼当家》里那个"小鬼"麦考利金,8岁时就登上荧屏红极一时,在未成年时就染上毒瘾,每个月花18万买毒嗑药,最后活得骨瘦如柴,就像过街老鼠一般。

《蝙蝠侠》中的小丑扮演者希斯·莱杰,凭借小丑一角让人惊艳于他戏中的疯狂和偏执。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他最后的死因和毒品也离不开关系,2006年,希斯·莱杰被狗仔偷拍到一段吸毒视频,最终被曝光在网络上。

视频中希斯正在跟两个吸可卡因的男人聊天,随后他也开吸了。他还自爆:"20年来,我有每天抽5支大麻的习惯。"

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了。那些试图在犯罪和伤害自己的边缘蠢蠢欲动的年轻人,你要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值得你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有时候,珍惜生命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所以请记住,会伤害你生命的东西不要碰。

尼采说:"人年轻时,无论是崇拜还是鄙视,都缺乏分寸。善于掌握分寸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奖赏。"

掌握做事的分寸,会让你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掌握做人的分寸,会让你明白什么时候应该亲贤远佞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毕淑敏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是写道,诚然,这世界没有人永远年轻,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对人生采取审慎和认真的态度。毕竟,人生仅此一次,既要活得缤纷五色,也要对自己人生负责。

【版权归作者所有,一姐整理发布】

作者:Ray先森,富书签约作者,一个用文字思考问题,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写作人,在文字里深度剖析人性的善恶,在沉思中用文字诠释人生的来往,微博@先森爱健身。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了退出登录就卸载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