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些皇帝起兵造反成功的?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进程中,最善良的一类人群莫过于淳朴、憨厚的老百姓,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有吃有住达到温饱足以。可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果当他们发现那些平日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将他们的生命当成儿戏,紧接而来的就是无穷的愤怒和怨气,这个时候一旦出现了所谓的天灾,老百姓就会忍无可忍,迫于生计而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明朝大文豪施耐庵老师的《水浒传》,一部荡气回肠的《水浒传》给我们生动的刻画了太多太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形象,例如逆来顺受的老好人林冲,仗义豪爽的提辖鲁智深,恩怨分明的打虎英雄武松等等。他们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深深的根植在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心中,因此,很多人在看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时,都会被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然而,《水浒传》中却为我们隐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不知道是施耐庵老师的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那就是在宋江带领众兄弟经过惨烈厮杀成功镇压方腊,被朝廷卸磨杀驴用一杯御酒结果了性命之后。有一位梁山好汉自立为扛把子进行了二次造反,不但打的朝廷军队丢盔弃甲,还成功的当了一年多的皇帝,不过结局却异常惨烈。

众所周知,虽然《水浒传》一书多位杜撰而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原了宋朝宋徽宗时期的农民起义情况,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宋江并没有108个兄弟,而是实打实的36头领而已。在宋江征讨完方腊之后,手下的兄弟确实如同《水浒传》中所描述的一样所剩无几。但是,在这所剩无几的众兄弟里面却有一个叫做史斌的英雄人物。

史斌在《水浒传》中被塑造成了大名鼎鼎的九纹龙史进,在古代的中国十分注重门第出身,一旦你做过强盗土匪,可能那就会是一生磨灭不掉的阴影。例如宋江虽然在打败了方腊,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将兵马大元帅,类似于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一职,可最终依旧还是逃不掉被朝廷猜忌惨遭鸩杀的悲惨命运。

当时,史斌被封朝廷分封到了陕西地区,当史斌听说自己昔日的老大被昏庸的朝廷毒杀之后,怒不可遏当即决定召集昔日旧部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二次造反。与自己的老大宋江的唯唯诺诺不同,史斌在起义的时候已经给断绝了后路,他认为大丈夫生而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的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史斌力排众议自立为皇帝,以此彰显了自己与大宋王朝分庭抗礼的决心和勇气。

虽然,宋朝政府多次派遣大军前往陕西进行征剿,却都无一例外的铩羽而归,被史斌打的丢盔弃甲。然而,不久之后,由于宋朝北方的邻居大金不断蚕食宋朝的疆界,妄图灭亡宋朝。在金朝灭亡了北宋之后,史斌决定放弃与宋军的对抗,转而集中兵力抗击来势汹汹的金兵。

不料,在应天登基称帝之后的赵构却秉持了一个“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龌蹉思想。就在史斌带领全部兵力在前方和入侵者金军进行拼死鏖战之际,赵构却暗中调派南宋泾源大军主力绕过天水突袭史斌,最终史斌在宋军和金军的南北夹击之下兵败被俘,被押回了京城。宋高宗赵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怒斥史斌背信弃义,并宣布对史斌处以凌迟之刑。

虽然史斌被凌迟处死,结局可以说是异常的惨烈,但是小编认为史斌的名声可比宋江的好多了,最起码是敢作敢为、轰轰烈烈,为自己在这浑浊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皇帝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职业”,不少人都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为了当皇帝,古人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起兵造反是不少人的选择。

古代经常出现武将造反的事情,历朝历代大多出现过武将造反。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如同走马观花一般。五代十国时期,政局之所以如此混乱,很大方面就是因为武将造反。

五代十国的大多数开国皇帝都是通过造反,成功地上位当皇帝。赵匡胤所谓的黄袍加身,实际上就是武将造反。古代,还有一些王朝也是武将造反的结果,比如唐朝。

中国封建时代是皇权至上的时代,皇帝拥有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想尽各种办法加强皇权,尽可能削弱丞相或者武将的权力。皇帝自称是天子,是神在人间的代表,臣民要绝对服从皇帝。

即使皇权至高无上,古代还是出现了许多武将造反的情况。按道理说,所有士兵都是皇帝的“亲兵”,唯皇帝之命是从。为什么当武将造反的时候,不少士兵愿意跟着武将一起造反呢?

为了防止武将造反,古代皇帝也是想尽各种办法。秦汉时期,武将调兵需要有皇帝的虎符。战争结束之后,皇帝收回虎符,武将也就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权。秦汉时期虽然有主管军事的太尉,却很少实授。

宋朝将限制武将权力发挥到了极致。宋朝将禁军权力一分为三,三衙和枢密院一个负责调兵一个负责统兵,最后由皇帝总览兵权。为了切割士兵与将军的情感关系,宋朝还实行更戍法。通过改革,宋朝将禁军权力一分为三,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有效地防止了武将造反。

再完善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皇权虽然至高无上,古代还是经常出现傀儡皇帝,经常出现皇帝无权的情况,甚至出现废立、杀害皇帝的情况。

掌握大权的皇帝,实际上是关键部门由皇帝的人掌控,或者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汉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长安的军权。汉文帝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张武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

皇帝控制军队也基本上通过制度和人事任免。皇帝会选择心腹武将充当将军,或者使用制度控制军队,比如虎符等。将军获得军队指挥权之后,这支军队暂时归将军统管,将在外君命也可以有所不受。

武将需要通过任命各级军官,掌控整个军队,否则无法指挥这支军队。一名将军敢于造反,说明他已经牢牢控制住了军队,各级军官有可能都已经是将军的人。

一般下级军官会听命于上级军官,士兵会听从军官。只要各级军官愿意跟着武将造反,士兵根本无法阻挡。士兵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当时的情况下,将军的命令甚至要大于皇帝的命令。

一些武将由于长时间掌控一支军队,对于一支军队的影响很深,比如岳家军和戚家军。这些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只认将军而不认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对于军队的影响已经非常大,部下“逼着”他造反。

有时候,一些士兵并不想造反。但是,由于将军们的裹挟,也只能跟着将军们一起造反。将军造反之前,也会考察自己的部将,铲除那些不愿意造反的部将和士兵。

个别反对造反的军官和士兵,要么选择沉默、随大流,要么被将军囚禁或者杀死。最终,大家只能跟着将军一些造反。但是,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会比较低下。一旦战败,军队可能很快做鸟兽散。

英布造反之时,忽悠手下士兵说刘邦不会亲自带兵。当士兵看到刘邦的时候,内心已经发虚。英布战败之后,士兵一哄而散,最后只剩下100多人。

我们经常说“县官不如现管”、“天高皇帝远”。虽然皇帝是天下共主,对于士兵来说,皇帝太遥远,统兵武将才是自己真正的上司,自己的升迁富贵决定在武将手中。不听皇帝的未必会死,不听武将的可能马上就会死。

士兵的生死富贵都掌握在武将手中,自然要被武将绑架,哪怕是造反也在所不惜,只能跟着武将一条路走到黑。当年,李广利率领七八万汉军出征匈奴。汉武帝抄了李广利的家之后,李广利脱离汉朝,士兵们也只能跟着李广利。

古代也不乏一些爱兵如子的将军,这些将军在军队中的威望极高;即使没有完全掌握兵权,也能影响军队;掌握兵权之后,更是可以决定这支军队的命运。

祖大寿背叛大明时,他宁愿听从袁崇焕的建议,而不听从崇祯皇帝的建议。周勃没有完全掌握军权,就可以依靠“安刘”和威望控制军队。周勃控制了军队,最终保住了大汉王朝。有的武将控制军队之后,会选择造反,比如赵匡胤。

当武将已经决定造反之时,说明他多多少少已经控制了军队,个别不愿意造反的军官已经被“清除”,士兵们只能跟着将军一条路走到黑。

}

最近对明史比较感兴趣。

被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逼急了,起身造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杀功臣的皇帝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