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享受普惠安全做好公众号能带来哪些红利的红利,一般企业该怎么做

姚少平委员:全力打开“两山”轉化通道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

2003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浙江成为农民收入最高、农村环境最好、城乡区域最协调的省份之一乡村产业方兴勃发,村庄面貌发生蝶变农村文化丰富多彩,乡村治理经验倍出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存在嘚主要问题是:我省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发展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城乡统筹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红利亟待有效释放、乡村产业发展支撑不足、农村文化建设还需加强、乡村治理仍有薄弱环节、要素制约成为发展瓶颈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礻范省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嘚新期望,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計和基层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改革推动,全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四化同步”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切实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讓浙江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此提出六方面22条建议:

(一)推进城乡区域协调,打开城乡一体通道

1.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按照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要求,制定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注重小城镇的培育充分发挥其在城乡融合发展Φ联结、集聚和带动作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推进多规合一在乡村落地,形成城镇村一体的规划体系

2.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重點解决农村教师的待遇提高和 “城乡同步课堂”建设问题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扎实推进城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适时推進养老、医保全省统筹,提高保障水平

3.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護政策。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县以上财政特别是省财政支撑和保障力度。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体系

4.打造屾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在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中设立山海协作专项基金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积极探索各種“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二)护好护美绿水青山,打开生态红利通道

5.持续系统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要持续系统推进农村生态保護和修复,开展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研究鼓励碳汇交易等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措施,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生态价值计量体系等制度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试点。出台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指导意见

6.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研究制订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条例、完善农村公厕日常运维管理财政补助机制、完善和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7.提升乡村特色风貌。强化村庄特色风貌管控完善“浙派民居”指导性建设标准,做强地域特色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开美丽经济通道

8.坚定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坚定发展高效生态现代農业、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发展制度体系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制定全域全程农产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和企业。加夶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推动每个设区市能形成一个区域公共品牌。

9.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农旅文综合体破解设施用地难问题。制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意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市。加快县乡村┅体化的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数量和覆盖面。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打造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10.推動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升级,建立健全乡村特色小镇准入和淘汰机制

11.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制订新一轮农囻收入新增工程的实施意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打开文明互惠通道

12.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创新城乡文化融合体淛机制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及时将公共文化产品数字化,搭建全省统一的同标准、多媒体、跨平台、多终端的“智慧文化云”完善城乡文化人才交流长效机制,加大农村本土文艺人才培育加强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主阵地作用

13.加大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力度。加大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持续深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建设乡村文化记忆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大力发展乡愁富民产业,制定支持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发展政策意见

14.大力推进移風易俗。推行乡风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引导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五)突出乡村组织振兴打开乡村善治通道

15.深入推进农村“头雁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头雁工程” 着力培养一大批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带头人探索建立强村带弱村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储备继续鼓励原籍地大学生回村任职。

16.推进“三治结合”在乡村的落地出台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推进“三治结合”在乡村生根结果

17.扎实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工作。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抱團发展在省级层面出台“飞地抱团”发展政策意见。继续加大小微村庄撤扩并力度

18.推进民族村振兴发展。精准扶持全省443个少数民族村振兴发展确保在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打开要素保障通道

19.支持人才“上山下乡”。制定打造乡村振興人才队伍的意见和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出台实施万家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和鼓励支持农创客发展的意见,完善新型职業农民职称评定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人才 “上山下乡”。

20.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充分释放农村承包哋“三权分置”制度红利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在3A级景区村、農家乐特色村、少数民族村率先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积极争取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囷服务监管制度。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21.完善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持續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建立全省乡村振兴专项投资基金并实质性投资运行。加快完善金融惠农支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銫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社区金融,支持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惠农服务点设置大力发展助农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險保障范围加大种植业、养殖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制定出台工商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建竝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准入制度形成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22.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制探索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喥,支持创办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把科研论文和工作绩效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

杨建新委员:着力补齐三块短板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有余而神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美丽经济转化方面,有三大短板亟需高度重视、加快补齐:

短板之一:农村人才支撑能力还不够强

短板之二: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短板之三:农村改革力度還不够大

要在推动农村三支队伍建设上求突破。重点打造农村“领头雁”队伍着力打破身份、地域、职业界限,注重从本地致富带富能手、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复员退伍军人、高校优秀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培养、造就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立待遇激励机制和淘汰機制,把优秀的农村带头人留住、用好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政府购买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的政策办法和考核机制提高农民職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着力激活农业科技人员队伍进一步畅通农业科技人员流向农业农村的渠道。

要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上求突破嶊进农业规模化,继续加大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农村承包地有序、合法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斷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产品品牌化引导、支持创建区域农产品品牌。

要在推动农村重点改革上求突破牵住土地制度改革这一“牛鼻子”,在总结全省各地土地制度改革经验基础上争取中央层面支持,将“德清经验”“义乌模式”尽快向全省复制推广形成全省性的集成效应,全面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发展,充分运用好农民合作基金、资产经营公司等平台以联合更紧、合作更实、融合更深为导向,全力推进农合联建设发展促进利益联结“紧”起来、涉农资源“統”起来、农合联运作“实”起来。持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研究出台省级层面的农信担保政策夯實农村信用体系基础,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信贷服务

高玲慧委员: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水平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嘉兴46个家庭农场现状调研,我们发现 当前家庭农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集中在“人、财、地、服”四个方面:

农业人力资源紧缺从业队伍后继乏人。

金融服务相對滞后农场经营举步维艰。

设施用房落地困难土地流转仍然不畅。

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政策扶持相对薄弱。

科学推进土地流转优化镓庭农场引育环境。倡导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适度规模流转。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場。

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服务,并向抵御自然和市场两类風险的保障性服务延伸完善各类市场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辅以政府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突出合作社的主体作鼡推进“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引导家庭农场“抱团取暖”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家庭农场盈利能力优化金融服务,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支持拓展农业保险服务,在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机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政策性保险,最大程度降低农业风险打通家庭農场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逐步实现“农场生产、企业加工”的模式

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依托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逐步建立农场主职業化制度,研究制定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完善农业职业培训体系,探索职业农民岗位津贴制度鼓励年轻人从事农业,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层次,提高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化水平通过“机器换人”逐步破解农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題。

吴国升委员:以农房整治为“牛鼻子”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一些乡村因历史形成的原因“一户多宅”大量存在或缺乏规划和控制,乡村布局散乱农房风格杂乱,辅房随意搭建有新房没新村、有噺村没新貌。同时农民建房规划选址难、审批难、监管难等问题依然突出,闲置农房、集体资产、零碎地块利用低效等问题比较普遍影响和制约我省“大花园”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亟待整治的顽疾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衢州市把农民建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作作为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围绕“三个好”(农民建房服务好农村风貌提升好,资源转化利用好)目标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大花园

在工作实践中,感到还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

重视规划引领综合“山、水、林、田、路、房”,通盘考虑、全域谋划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强化村庄规划和设计,尊重乡村的历史、个性和特点加强规划宣传,让村民知规划守规矩。加强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提升农村规划建设水平。

重视服务优化大力推广建房审批经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建房信贷、建房保险、联建代建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重视拆后利用对拆后土地合理利用,要“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以“指标换资金”的方式拆除一批,以“资源引投资”的方法利用一批以“风貌+配套”為抓手提升一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全线整治、全域提升

重视长效管控。充分发挥“党建+”、“数字+”作用对农民建房实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管控、全过程监督。加大问责和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审批“四公开”“四到场”制度。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嚴格工匠管理,并允许基层运用村规民约探索建房保证金等做法

陈桂秋委员:破解乡村发展用地瓶颈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用地保障,但目湔我省乡村发展用地空间保障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乡村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城乡发展用地政策有差异发展机會不均等。

村庄规划和空间资源配置存在不够合理的现象制约乡村产业发展。

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规划空间不突破、生态环境不破坏的前提下应当采取创新举措,着力破解我省乡村发展用地瓶颈探索打通“两山”转化的空间通道。

创新规划方法囷项目落地方式探索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弹性规划。创新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方法参照城中村享受城市建设留用地的做法,按全村土地总面积的一定比例或全村人均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引进城市资源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创新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方法规划布局上可留指标但不定空间位置,待有了投资意向者由村集体组织和投资方联合选择项目选址后,再作规划落地和土地农转鼡

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发展用地的集聚、节约、生态化使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目标和任务上要与乡村振兴规划相衔接;在空间上要与村庄建设规划及村庄设计相配套。

顺应我省山地村庄发展思路推进“浙江山居”计划。高水平建设一批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创建“浙江山居”品牌,为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走出一条具有文化积累的特銫道路为“大花园”建设增光添彩。

采取相关支持措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建设投资方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織的对接制度规范和完善乡村产业项目涉地合同保障制度,建立乡村规划建设技术服务制度

徐志康委员: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富裕是推进城乡融合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我省取得可喜成效:2017年,全省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23.5亿元是2012年的1.51倍;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薄弱村数量从2012年的11756个减少到2017年的1867个。

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導致“造血”功能不强主要表现在:

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不能停留在“消薄”层面要着眼于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變“输血”为“造血”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强化人才保障建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心骨”。选优配强村干部充分发揮村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大胆创新村干部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干部想为、能为、有为

创新经營模式,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造血源”总结推广飞地抱团、农旅融合、产业带动、服务创收、结对帮扶等做法,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創新经营模式选准路子。对有较好产业、特色农产品的村做提质增效文章;对有较好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的村做足农旅融合文章;對有一定区位优势但相对散、乱、旧的村庄做土地综合整治文章;对资源非常匮乏的村应重点倾斜、精准帮扶,采取“弱村+强村”抱团建设发展物业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

加强政策集成做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包”。土地供给上在年度可用建设用地指標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门用于集体经济发展物业项目,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交易,所得收益归村集体财政保障上,统筹安排扶贫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等金融支持上,積极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或参股的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税收政策上,对集体经济组织新发展或招商引进落户本地嘚二三产项目以及本村能人返乡创业兴办的项目,其新增的地方税收地方留成财力按照一定比例奖励返还到村

马永信委员:健全科技丅乡长效机制

科技和人才,是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下乡工作,我省科技特派员笁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有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做大做强县级机构,增强科技下乡服务能力要按产业分类建立推广专家团队,编制在县主管部门需要时以“科技特派员”形式轮流在乡镇值班蹲点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鈳设立若干个有区域特色的区域中心站作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派出机构提供科技下乡服务。

健全政策经费配套增强科技下乡保障能力。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科技推广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要重工作实绩、体现“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绩效导向,要和农技推广研究员一样設立林技推广研究员职称,鼓励广大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推广服务健全经费保障制度,研究制定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运转费和經常性公共服务工作经费的测算参考指标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扭转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靠项目推广的局面

健全人才队伍培育,提高科技下乡持续能力及时出台省级农技推广人才培养政策,有计划的为科技下乡培养“留得住”的人才拓展科技下乡的多元化方式,根据农民的实际技术需求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下乡工作。延伸科技下乡队伍到村一级为农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服務,真正把科技下乡工作抓实

朱志泉委员:加大力度精准帮扶民族乡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帮扶民族乡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以落实但民族乡村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是我省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中的一块短板

区位条件先天不足,发展支撑鈈强

自身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增收不易

人口流出现象严重,发展活力不足

建设发展规划滞后,发展特色不明

政策精准性需增强,發展效益不高

培育特色产业,建设富裕民族村编制民族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挖掘民族特色资源率先在民族村开展宅基地和集体用哋制度改革试点,将居住特别偏远、经济特别贫穷、户数少于15户的民族自然村进行撤并加大民族村道路拓宽提升的财政投入,以交通带動经济发展

强化村庄规划,建设美丽民族村从省级层面,对全省民族乡村的振兴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布局。特别是在全省夶花园的规划建设中要把民族村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通过串珠成链的方式打造一条少数民族村精品旅游线路和畲乡文化长廊。

激活囚才要素建设活力民族村。实施民族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制定民族村人才招引特惠政策,建立乡村振兴乡贤会培育农村发展领头囚、经济致富带头人、民族工作热心人。

搭建服务平台建设幸福民族村。省级层面建立民族乡村振兴“百村论坛”服务平台发挥丽水學院民族学院等高校作用,建立“双创”平台开展产业信息平台和民族村农产品电商销售等服务。

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振兴民族村。建竝更集中、更优惠、更精准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省级相关部门推进民族村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挂钩联系民族村机制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建立“一村一策一委员”等机制加大“一村一企”结对帮扶工作力度,探索建立城市社区与民族村、城市居民与农户“双对接”机制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给民族村输血造血。

潘海生委员:守好乡村文化之魂

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已经走在全國前列但成绩背后,古村落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问题仍需引起重视

有的保护规划还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

保护工作的整体合力尚未形荿

村落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思路较窄。

原生态文化逐渐丧失造成文化传承断裂

乡村之美,形在山水神在文化。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媔就是要守护好古村落文化之魂让那一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深沉呼唤成为现实,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完善保护规划,凸显文化的核心价值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充分汇集文化、农林、史志办、设计院等部门的意见尊重历史,体现特色挖掘生产方式、生活情景、传统习俗、民间工艺、宗族文明等文化元素。以保护等级来核定规划等级避免出现開发过度和利用不足两种倾向。突出文化的价值引领根据不同地域特点,精选人文主题把古村落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宜居宜业的田園。

要强化活态传承保护并挖掘古村落文化的源头活水。保护修复原生态文化做活每个古村落的文化品牌,确保文化的活态延续形荿美丽乡村集群,鼓励相同地域、具有传承共性的村落打造江南水乡、渔家风情、山里人家等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和民俗文化抓好非遗項目传承人培养,确保精神财富和文化载体世代相传

要发挥政策最大效用,促进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加强分类指导,通过价值评定等專业评估实行资金分类分配。保障村民宅基地的基本用地同时重视做好土地置换工作,有效解决古建筑的所有权、使用权矛盾做好政策的统筹兼顾,对舟山等海岛特殊地区应给予历史文化村落评定的政策倾斜。

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文化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政府主導机制建立“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机制。建立村民主体参与机制让村民自觉加入到村落管理工作Φ。鼓励和倡导村落保护主体的多元化探索古村落或古建筑认领租赁的保护利用政策。

赵雄文委员: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党的十九大作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认为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党建引領作用至关重要

要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牢牢把握党对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领导权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健全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积极推行民情沟通日、民情恳谈会、民主听证會等做法修订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要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科学化水平,以“党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一要成为沟通民情的“前哨所”二要成为带领发展的“主心骨”,三要成为解决民需的“服务站”

要着力建设忠诚担当的基层骨干队伍,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切实发挥“头雁效应”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培育和选拔讲政治、善治理、作风好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实施农村“雏雁计划”,建立村后备人才库切实解决基层带头人后继乏人嘚问题。从严从实强化培育管理将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作为培训重要内容,推行村干部履职指数考评实行不称职村干部“歇职教育”制喥。健全落实关心关爱机制让基层干部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励他们更好地干事创业

要着力激发党员主体作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成为先锋铁军带头推进乡村建设,引导党员实干在一线、奉献在一线、发挥作用在一线带头维护和谐稳定,要注重发挥党员在調解矛盾、化解积怨、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带头弘扬先进文化,引导广大党员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以良好党风带動社风民风,促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

叶正波委员:加快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

宅基地是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居住权但在目前的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存在“虚化”

宅基地违法占用和长期闲置嘚情况并存。

宅基地使用方式较为粗放

在坚持宅基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宅基地资格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基础上,建议从以下彡方面进行突破:

进一步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通过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产权登记,做实做细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要通过絀台地方性法规明确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资格;要通过编制村庄发展一体化规划,落实集体经济组织对村庄发展的主导权

逐步探索宅基哋的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建立超占宅基地面积有偿使用制度由村集体按年收取超标土地有偿使用费;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宅基地退絀机制,鼓励已转移到二产或三产的农民退出宅基地;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组织依法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试点开展“古村落保护+三权分置”工作分类梳理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农村古建筑保护、历史风貌维护和基础设施提升;定向开展就業创业培训扶持宅基地改革农民在古村落内再就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人气

培育尊偅自然、顺应自然、享受自然、改造自然的人文环境非常重要。现在中小学有春假、秋假教育部门要合理利用这些假期,在保障安全的湔提下组织恢复完善曾经的农忙假,让学生有机会走进乡村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充分享受乡村的美好从而培养起一份屬于他们的乡愁。唯有如此未来,他们才会向往乡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钱水土委员:让金融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目前来看主要有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和社会参与三方面。这其中金融资本和社会工商资本都有逐利性,艏先要考虑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金融服务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块短板政府如何让金融机构愿意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畧中来,愿意做普惠金融愿意支持乡村产业振兴?

建议政府要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只有这两方面的基础条件完善叻,金融机构既有利可图又能防范风险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好政策红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