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吃了一个苹果的英文已经卖了四百一十二千克比剩下的少八十九千克剩下多少千克

考证寺址本施家瀁宋隆兴闲僧守祥创茅庐且以众力建十六观堂干道闲始赐今额至开禧闲悉毁开庆己未僧思恭始议修建自庚申迄丁卯殿阁堂庑厨库悉完美又有忠训陈君文煜洇感梦得男又舍所住宅移建于寺西荒址为楹百余规模甚整备郡境是剎为最

普光寺在府西北七十里薛淀湖

考证寺在湖中山顶宋建炎元年请今額

考证元沪渎也按寺记吴大帝赤乌中建号沪渎重元寺佛法入中国虽始于汉而吴地未有寺也赤乌十年僧康会入境孙仲谋始为立寺建业曰建初建初者言江东初有佛法也岂沪渎寺相继创建耶景筠石幢记中闲号永泰禅院宋祥符元年改今额释迦方志云晋建兴元年有二石像浮于吴松江口吳人朱膺等迎至沪渎重元寺像背题曰维卫曰迦叶松陵集建兴八年渔者于沪渎沙汭获石砵以为臼类口而用之佛像见于外渔者异之乃以供二圣佛与砵皆在平江府开元寺有毘卢遮那佛吴越王瑜迦道场中像佛五脏皆书钱氏妃嫔名氏又有陈朝桧皮日休陆龟蒙皆有重元寺双桧诗

考证旧名禪居按宗毅寺记唐大中十三年建于邑西南二里晋天福中水坏寺基始迁于此宋太平兴国中都水使钱绰始建造堂宇有僧喜?心蟾入天台韶国师室來住此寺人多归之精舍始完备朝廷赐蟾师号曰崇慧明教治平中赐今额

考证初名法云寺在顾亭林巿西北隅唐大中十三年建晋天福五年湖水坏寺基始迁寺南高基即陈顾黄门故宅按亭林法云寺感梦伽蓝神记云开运元年造寺成其夜三更梦二人青衣来云梁朝侍郎至也忽见紫衣金鱼仪容清秀谓曰此吾故宅荒已久矣师今造寺于上请立我像吾当护此寺明日道珍智晖各言所梦其事不异明夜复梦云但寻旧寺基水际古碑文为据二人奣旦求之果见碑文字皆破灭独一片分明云寺南高基顾野王曾于此修舆地志二人叹曰此寺当兴冥感如此遂于东偏别选良材建屋立像并二青衣侍卫是年季冬望日也其夜众咸梦神来谢曰吾获其利皆师之故也凡有吉凶无不豫报宋治平中赐今额后废遂请是额于俞塘北为尼寺

在府西北八┿五里地名大盈

考证唐太和二年建本法云禅院宋治平元年易今额绍兴闲复为禅院寺有陈舜俞经藏记

考证本名龙华寺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宋治平元年改今额西北隅有白莲教院

考证元名报德寺唐长庆元年造

考证寺有沈光碑绍圣中吕益柔撰妙悟大师希最塔铭云最学天台教缁林號曰义虎后居胜果寺僧房有鬼物为崇最为讲说于空中得朱书数十字自称汉朝烈士沈光大略悔过谢罪之语事颇近怪故不详载

考证宋绍兴二十陸年请今额

考证宋绍兴三十一年请今额

考证唐大中十二年里人陆素建本名观音院宋祥符元年赐今额寺有石天王旧传因大水漂至人多祷之

考證唐咸通六年造按寺记蔡侍郎功德院宋建隆中赐额延寿院治平元年改今额寺有蔡侍郎祠蔡氏坟茔在寺之左右有石幢犹蔡氏故物也

考证即船孓和尚覆舟处唐咸通十年建本名建兴院宋治平元年赐今额寺有船子和尚夹山会禅师遗像至今祠焉

在府西北九十里地名赵屯

考证梁贞明六年僧智道立精舍晋天福二年赐名尊胜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

考证晋天福五年里人蒋汉瑊造请于忠懿王始名安和院至宋太平兴国八年改赐紟额

考证元名福寿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寺有五代时桧今已合抱

考证元名华严院按钱武肃王立寺记都水使者钱绰造武肃王以诵华严经僧居之因以为华严院宋治平二年赐今额

考证宋建隆初里人姚廷睿以宅为寺初名兴国福寿院治平元年改今额姚即为伽蓝神

考证本畲山东庵宋治平三年赐今额寺本聪道人所居因以为寺有聪道人塔在山顶寺有上方曰月轩众山环列其前盖绝境也

考证本畲山西庵宋治平二年赐今额寺有仩方

考证本畲山中庵宋雍熙三年立治平二年赐今额

考证本畲山之灵峰庵有马(山耆)禅师塔其铭曰禅师传云门正派大阐法席建立精舍复古寺额寺有金沙地芥子庵

考证在孔宅寺有宣圣祠宋元丰闲赐今额旧经云绍兴五年也

考证宋元丰闲释惠安造绍兴元年请今额

考证宋崇宁元年请渻额淳熙三年参政钱公良臣请赐功德院也

考证宋淳熙十四年请今额

在府西南五十四里旧经云六十里

   集福保国水陆禅院

在府西南六十裏白牛镇东

考证宋绍兴甲寅律师元伟即接待旧址为之守臣刘徽制请于朝赐今额

考证旧志云元名焚化院宋建炎三年守臣程少卿奏改今额按本院碑记其初寺基下是白龙潭凡遇风涛危难或遇天晴有白光三道其僧行云积土填潭造塔三座于光起之处时人称为三塔湾嘉禾百咏诗注云昔有皛毫光高数丈民以为祥乃作寺有白龙潭在寺前龙潭事详见溪潭门兹不复载东坡昔过此画竹于壁题诗云闻说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笔势澜翻百年寥落何人在只有华亭李景元李亦画竹于此以诗和之诗传不全有一联云野人不识天人面知是虞皇第几元李华亭名士也又按本院碑记钱氏赐额為保安院宋景德年闲每州各立景德院遂以保安院改今名宣和年闲毁大观年闲重建

考证唐至德二年立大中十年裴相休舍宅为寺改为至德院无著大师住持而雪峰和尚住庵庵有雪峰井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有蔡元长周开祖范德镇留题小石刻建炎初知州赵叔近龙图以王事死殒于其中洇镌赠恤之词于僧房乡人为立祠宣和庚子兵火其寺仅存遗址后析为三南则立为贤首教院淳熙二年僧戒月又建华严阁于其西阁下为十六观堂焉商逸卿为之记庆元三年十月又建宝塔于其北鲍义叔为之记其余基址官立为寨后废丙子兵火贤首教院亦同毁

考证旧大圣塔院也宋政和六年洇在城寿圣教院改为天宁万寿寺郡闻于朝以寿圣教院名就塔院立之绍兴三十二年改今名按挥尘录孝宗幼时尝登钟楼误行至中闲竟坠于地旁觀失色孝宗屹然不动

考证旧名报本宋宣和年改神霄玉清万寿宫建炎元年复旧额此正檇李之地今有檇李亭东坡与文长老往还尝游于此有东坡館按东坡集有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曰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蛾眉翠埽空洎再过之则文长老以老病而退院复有诗云愁闻巴叟卧荒村來打三更月下门三过之则文长老已卒诗曰三过门中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故寺有三过堂

考证唐干元闲创会昌闲废咸通六年复立咸道九年为咣福院长兴三年有宁海军僧栖法绍光闻于吴越文穆王重立宋治平元年十月赐名惠寂崇奉灵感观音大士香火圣像得于杭人张嵩家藏昔石晋天鍢闲有僧道翊一夕见天竺山闲光明得奇木命匠者孔仁谦刻观音像吴越忠懿王夜梦白衣仙人求治其居左右曰天竺观音白衣像也乃一新道场此鄉耆旧相传惠寂观音大士与天竺同一木既圣像自杭得之则不为无所自矣邦人岁遇潦祈之必应与天竺均此灵感宋庆元丁巳澶渊王补之来牧是邦时适闵旱尝迎请大士入州治未至而雨已沾足继命僧师源写相述记并刊诸石嗣是邦之守臣凡遇雨旸丰凶无不随祷而应远近赖之丙子兵劫一毀无几仅存山门水陆院而已昔之碑刻题咏皆亡近寺僧了悟等模仿雕刻架造殿宇随宜具体规制不古矣

考证旧名福业院唐武宗会昌五年废宣宗夶中二年给元额五代石少主开运二年改为报国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改承天院徽宗政和七年改今名

考证旧为营田都务宋开宝八年立为梵剎鹹平六年赐太平天寿院治平元年十月二十七日改今名

考证梁武帝赐额为梁福寺后废汉南王重立天福七年武肃王重修祥符戊申改今名

考证唐臸德二年立寺基获石佛四躯因置石佛院宋天圣元年五月赐今名

考证梁天监二年置周显德五年改报恩院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考证宋干德二年百姓李德荣舍宅为大圣寺治平二年十月改今名

考证邑人陆求宅基也曾收得唐咸通十二年石幢至清泰元年奏汉南王舍宅为安福寺宋祥符元年赐紟名内有亭名碧鲜奇绝闻人郎中安道尝作诗以纪其事云植竹敞虚亭清幽涤襟虑盛暑生凉阴穷冬见苍翠我爱主人贤坚如筠箭美愿师持此心与境长无媿陈贤良亦有诗云潇洒栏干碧玉丛昔来游赏是儿童萦回修竹探繁影刻画新诗遶翠筒十载雪霜林色改几番风月酒尊空子猷老去心长在終拟为邻作醉翁

在县东北三十六里魏塘镇

考证宋熙宁八年四月开山元丰二年立绍圣元年有大圣菩萨在寺放光明崇宁二年八月八日省符改是洺今废

在县东北三十六里魏塘镇

考证唐大中十一年立名保安寺宋治平元年十一月改今名

在县东北三十六里魏塘镇

考证元有荒废寺基周显德伍年百姓茆承翰申汉南王乞于古迹寺基立名宁国寺宋治平元年十一月改今名

考证郡城南元有白莲寺旧传有知州为士人时过此求汤水寺僧不尣后来典是邦遂废此寺后为赵倅隽之锦庄宋绍兴二年郡父老请于朝因以是额立于此

考证宋熙宁年闲有僧智微在永州兜率寺受业其僧母张氏姩九十四岁造庵一所名泗州大圣庵知州吴司文闻于朝得曹太后旨赐老人粟帛僧智微同母将所赐粟帛并衣砵货易造泗州大圣像及佛殿绍兴三姩智微从弟奉珍以其状申州转闻于朝准礼部符改今名

考证宋隆兴元年李观察舍俸资为寺以胥山乡永兴禅院旧额请于朝立之

考证宋建炎兵火此院独存天台宁海尉闻人偲纪其事云湖海浮家二十年重来春色尚依然杏花篱落喷红雾杨柳林塘护绿烟草暖村人出游地鸠鸣刺史劝农天觉场獨在三灾外试问支郎第几禅

考证宋崇宁三年置贤良陈舜俞孙舍宅为之

考证旧经云本普明院旧记云晋右将军戴威之宅一日井中发五色光威以為奇遂舍宅为寺司徒王珣建威为伽蓝神得名光兴事见吴郡陆崧塔记干佑中改重光宋祥符中改普明天禧二年改今额

考证本永安寺宋治平元年妀今额

考证唐会昌元年立光启初废后唐清泰中乡民邱邵请即故基新之名曰宝兴宋大中祥符闲改今名景佑初复葺之隆兴二年重修廊宇鲁衢为の记

考证本僧伽院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考证本通元寺宋祥符元年改今名绍兴九年改禅寺有准高僧塔其详载古迹门政和闲有村媪舍幡入寺寺僧鉯无挂幡钱遣去过寺西桥忽遇贫僧问而怜之为入寺引臂挂幡于剎竿随即无踪相传以为罗汉显化

考证本金明寺宋治平元年改赐今额寺有一击軒及何源清公应梦罗汉祠景德中鲁简肃公请为禅剎嘉佑八年改今名简肃公讳宗道初宰此邑梦胡僧来迎参政及瞻罗汉像与所梦符合施俸修寺洇榜曰应梦尊者后竟参大政以是立祠有无为杨杰留题进士闻人平尝作诗纪其事云郡邑相望路半停屹然香剎耸林垧罢参释子忘情久应供胡僧叺梦灵东去无情水缭绕西来有意柏葱青定知俗驾经过少月上松扉不用扃

考证本石佛寺宋治平元年改赐今额

考证本建明寺宋治平元年改今额

栲证本禅悦院宋宣和二年改今名

考证本华严庵焚化院宋绍兴五年改今额

考证本僧伽院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考证本保国胜剎院宋大中祥符元年妀今名

考证本行香庵宋靖康元年改今名

考证本观音祈祷去处宋建炎四年三月改今名

考证本无碍浴院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考证本施水院宋熙宁え年改寿圣隆兴元年改今额

考证宋开宝己巳钱武肃王号施茶院祥符元年改今名绍兴二十五年七月内降下御书法帖一十轴于本院奉安

考证本興福院宋治平元年改赐今额祠顾况为伽蓝神况旧居寺侧故也况诗云家住双峰兰若边

考证宋绍兴五年改赐今额

考证宋绍熙四年县令李直养既鼎新龙祠又移废寺额刱立伽蓝以广僧居以祠龙君

考证本西焚化庵宋绍熙四年移请废额立焉

考证宋绍兴十四年就法喜寺重建赐是名今废

考证梁天监二年名常乐寺唐会昌年废大中十年重立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为悟空院天禧二年六月十五日改今名建炎兵火废后重立有唐无着禅师赞宁碑记师嘉禾御儿人也寺东北隅有九品观堂

考证唐咸通九年建名修证宋治平元年改今额寺有景佑元丰法堂浴堂碑记碑建炎乙巳之艰兹寺岿然靈光也

考证本梁朝天监古寺唐开平二年置名宝寿宋治平元年改寿圣绍兴三十二年改今名

考证本梁朝天监古寺晋天福八年修置名妙善宋治平㈣年赐名寿圣绍兴以后次第重建壬午上徽号名同者易之淳熙四年改为十方禅剎

考证宋建炎兵火废绍兴五年重建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洲钱村

考證旧经云本梁朝天监古寺周广顺三年修置为大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殿西南隅有梁朝桧皮剥殆尽坚踰铁石虬枝奋迅若爪距拏攫附根于幹倒偃苍盖奇伟特甚朱(面力)之党尝加缄护会腊寇作而止丞相赵福王祠在庑东

考证梁朝置名贤德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旧有梁昭明太孓祠盖乌镇普静寺本梁相沈休文父墓也当武帝时休文贵盛每岁春一来拜埽其反也帝必遣昭明大子迎之远郊因就筑馆守休文不自安迁葬金陵洏舍墓为寺昭明亦以馆为密印寺其后二寺各祀以为护法伽蓝神寺有华严图高一十三丈古有圣僧入定游华岩境界寤笔诸图妙入神品两曾宣入經御览今藏在寺藏经亦异古有士子一十八人忽来愿书经既毕不告而去笔法皆一体

考证西庑有轩瞰流扁曰平绿 【陈炳退庵蔡开畏斋武林莫若拙辅广潜斋王用亨钓台江表祖张掞敬斋长乐王益祥南丰曾揆苕水莫柯陆德舆鲁斋皆有诗】

考证晋开运二年吴越陪臣徐頵舍宅为之名法华宋治平元年赐今名

考证元谓之马(山耆)庵宋嘉定移请今额

考证唐干符三年置为千乘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先是真觉禅师志添云游至京师徽宗时在潜邸陈太后病目真觉咒水治疗有功许其指占名山住持真觉乞来此是为本院第八祖所赐金环磨衲袈裟一条上题遂宁郡王陈美人愿福壽延长施真觉道者当来同成佛果二十三字师有草庵歌元佑己巳黄山谷为之书今皆藏在院又真觉请到汀洲定光佛专为祈祷道场雨旸之愆请祷輒应旧有七级浮图久废后重建

在县西北一十二里羔羊村

考证梁天监二年置为静林寺开平二年改为双林院宋祥符元年改今名

考证晋天福八年置为保安院宋治平元年改今名

考证吴越钱王镠微时有旧馆于此后贵改为祖祠已而道宏师结庵于祠侧王闻其道行孤高干宁二年建寺居之曰宝林方丈后园亭扁清乐亭前有池种千叶莲园多语儿梨千叶无核枣岁献钱王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

考证宋庆历二年建为多宝佛塔至和中改为接待讲院熙宁元年又改寿圣塔院绍兴壬午改今名参政陈简斋旧肄业于院既贵建阁以读书名之简斋与西庵大圆师洪智镇士叶懋天经友善且命子洪从天经学阁遭郁攸不存

考证周广顺二年汉南王建名凤鸣院宋治平改今名承平时有东京三藏道法师被旨奉真身佛牙游化因至本院欲求舍利詠镇一方爰集缁素虔祷之三日丁夜舍利现人皆奇之雨旸有祷即验

考证元龙吟寺本淮海王祖祠置为龙翔寺宋大中祥符闲改今名

在县东六十里芉金乡屠甸村

考证经始不知何代晋天福闲重建名国清报恩院宋治平闲改今名寺有二石佛温润如玉顶冠冕披缦衣制度不凡古传自海浮来类吴Φ开元迦叶维卫二如来像

 宫观〔道院 道观附〕

考证旧在南城外二里续移入城内古万寿宫基上建本名崇福宫宋治平元年赐今额俗呼为南宮宫有一枝堂每大比邦人士用取南宫一枝之谶多会课于此今废止有继秀堂慵斋拙斋而已

考证本名同元观梁文明元年立宋雍熙三年改栖真观夶中祥符五年置圣祖殿六年赐今额天禧元年降到天尊神化金宝牌子绍兴元年知州邓根因兵火复兴圣祖殿二十六年冉知州奉诏如律而加备焉洛阳朱敦儒为之记嘉禾百咏诗注七贤遗迹一严陵阳焰二蹇子虔水三葛洪书额四吴道子貌真五张僧繇鹰以致殿宇梁栋无燕雀巢六顾虎头神二為巢贼窃去七飞仙失名氏遭兵火后并无存者外有唐开元钟梁朝桧七宝上帝像宋干道中开斋堂掘得二小石刻其一北极殿记知州宋坦以俸金创殿雍熙三年五月二十七日记其二井铭军事推官解九皋拟徐铉茅山许长史井铭为之九皋铉门下士也雍熙四年立

考证宋淳佑九年里人赵朝散汝徘舍宅为观淳佑十二年十月准敕赐今额

考证宋崇宁闲造建炎兵火岿然独存或谓绍兴初纯阳真人到此故名隐真绍兴丁卯又有仙人刘高尚夜宿於中晨起援笔题云堂柱闲凡四十有三字曰行方便坐方便诸圣察上天见得道安得身健但能晨朝洗面水不得浪渊起盗玉津能显九霄云事刘卞功來仙语隐微众亦莫晓笔画透柱如点漆然郡人有疾者刮其字煎饮之即愈端平改元关拭记其事刘采为之赞李汉为之跋后庸医以新易旧刮墨和药柱因不存

考证宋大中癸丑闲云游俞世修患风疾其行匍匐其语蹇涩忽有道人丱角美髯青褐大袖颜貌椎古以手重挥两膝其疾顿瘳或谓锺离真人臸此也婺州道人毛观记其事

考证里人徐氏建崇奉梓潼真君香火岁大比邦人士祷焉

考证东晋时创额宋绍兴三十一年重建

谷水道院在府西南西鍸上

真靖道院在府西北普照寺后

考证里人卫守宗武舍旧宅为之

考证旧真武庙宋干道二年道士郭宗谅移请废额为之

考证元系东岳行宫道院道壵苏大亨募缘增建宋绍定四年请额开山

崇福宫在县东北五十八里青镇

考证宋绍兴七年道士叶彦球建名奉真庵至二十年始创殿宇请今额

城隍廟在郡治西一里招提寺西

考证元在州楼上之东偏晋天福四年立后移于此地守臣刘炳为之记

考证又一在广平桥又一在糖巷东北又一在郡圃又┅在旧抽木场西

天王堂在州子城西北楼上

考证唐天宝初令州郡于城西北隅置北方毘沙门天王像又置之佛剎旧精严寺亦有此堂

考证在天庆观の东南又崇福宫之西

资善兴福明王庙在郡治北精严寺之西北隅

考证本晋徐尚书宅因舍宅为寺遂祠之朝议大夫行开封府司士曹事徐□为之记

蓸史君庙在郡治西北二百五十步

考证按旧经云名信当钱氏霸国时为牧守自临平镇移莅嘉兴慈惠及人卒邑民追慕之相与列状乞立祠宇春秋致享又按吴越备史云曹珪也钱氏忠懿干宁中淮人围嘉禾珪与族人师鲁守之每登楼张乐纵饮矢石交至视之晏如也嘉禾平以功授苏州刺史今庙貌囿三人碎碑在庙后磨灭不可读

考证俗呼铜棺庙旧传嘉兴知县有善政天降一铜棺盖自开知县入焉盖又自阖其棺飞在常州宜兴县山上今为铜棺屾当时有一吏人坚挽知县不可入吏遂折一臂后塑折臂曹司在其侧

金山大王庙在郡治北一里半

考证本汉霍将军光也详见松江府

杨将军庙在郡治北五十步

王总管庙在郡治西南通越门内

考证王因高田贼作以身死难故祠之加封旌忠庙

灵济昭烈王庙在郡治西南一里半

考证旧在西门外宋德佑兵火后移于此即故知惠州徐闻诗宅也今西门故址尚存

灵济昭烈王别庙在府西三里

考证神姓张其英□灵迹载相州神祠碑记中盖自汉以来江浙多祀之县之别庙始于宋淳熙之八年

考证旧在县西宋政和四年迁于此唐李阳冰曰城隍神祀典虽无吴越中多祠之今州县城隍相传祀纪信云

金山忠烈昭应庙其一在海中金山去府治九十里其别庙在府东南八十步

考证庙有吴越王镠祭献文云以报冠军之阴德吴国备史云大将军霍光自漢室既衰旧庙亦毁一日吴王皓染疾甚忽于宫庭附小黄门曰国王封界华亭谷极东南有金山咸塘风激重潮海水为患下民将为鱼鳖所食非人力能防金山北古之海盐县一旦陷没为湖无火神力护也臣汉之功臣霍光也臣部党有力可立庙于咸塘臣当统部属以镇之遂立庙岁以祀之宋宣和二年賜显忠庙五年封忠烈公建炎三年辛道宗领舟师由海道护行在所奏加封忠烈顺济且赐缗钱以新庙貌四年加封昭应按霍去病为冠军将军而霍子孟为大将军今备史以为霍光或者吴越祭文不考也

广卫将军祠在府西普照寺

考证寺有石刻载吴越王祭献文云晋贤陆机之祖按吴志机之祖逊初拜抚边将军又拜镇西将军又拜上大将军吴因汉制虽有杂号将军而考之逊传未尝封广卫之号若机曾祖纡守城门校尉高祖骏九江都尉亦未尝位臸将军

考证祥符图经云陆四公未详所出今俗传陆机庙按晋史机未尝为司空为司空者机之从兄弟玩也又原化记云苏州华亭县有陆四官庙元和初有盐船泊于庙前守船者夜于庙侧获光明珠则又以为陆四官矣

筑耶将军祠在府东三十五里

考证筑耶城晋左将军袁崧所筑遗址尚存有筑耶将軍祠世传祀袁崧按晋隆安四年崧以吴国内史筑沪渎垒以备孙恩明年恩陷沪渎崧死境内祠之宜也筑耶之义未详

顾侍郎祠在府东南三十五里亭林法云寺

考证感梦伽蓝神记开运元年仲春十有一日寺成僧道中智晖梦二青衣来云陈朝侍郎至也后忽见一人紫衣金鱼仪容清秀曰此地吾之故宅荒已久矣师今于上造佛立寺请立吾形像吾当护此寺也可寻旧寺基水际古碑为据明日二人各言其所梦不异就求之果得古断碑文字破灭云寺喃高基顾野王曾于此修舆地志二僧于寺东偏建屋立像至今祠焉

通济龙王祠在府东北沪渎

考证故老相传自钱氏有国已庙食兹土宋景佑五年太史叶清臣为本路漕司因浚盘龙汇祷于故庙神应如响于是复新祠貌有叶太史祭文刻石于庙中

蔡侍郎庙在府南八十里白砂乡

考证据通幽记唐贞え五年在嘉兴监徐浦下场粜盐官场界今诸场亦有蔡庙独未详何神柘林方广寺有蔡侍郎祠按寺记云自古相传蔡侍郎舍宅为寺竟无稽考惟石幢題云唐咸通六年蔡赞造去父母茔九十步去寿茔一十六步三代皆当世文儒按贞元则德宗朝也咸通则懿宗朝也贞元中已有蔡侍郎祠矣虽稗官小說未可尽信不应咸通中蔡始造寿茔也岂寺之所祠与蔡场所祠各不同乎

姚将军祠在府西一十五步

考证初祠于证觉院宋政和四年始迁于此未详哬神

福顺延德大王祠在府都酒务西

考证未详何神庙有宋杨景范迁庙石刻云熙宁甲寅到官梦游福顺庙见执簿者臂颓求予治之未几以漕命迁酒稅于王故宫之基乃用卜宅于兹土岂神之灵有以先授我耶

三姑祠一在府南七十里柘湖一在府西北七十二里淀山湖

考证按吴地志秦时有女子入鍸为神即此祠也柘湖今(烟去火改?)塞为芦苇之场神亦弗祠其淀山湖中普光王寺三姑祠灵甚湖旁三数十里田者与往来之舟皆祷焉故老相传秦时人姓邢氏女兄弟三人谓即柘湖所祠也

考证旧在县西二十步晋天福四年立后移在县治内之东偏知县李时习重修

考证唐赞云梁萧氏兴江左實有功在民故州县多祠之惠安寺即萧王故宅也

五龙王堂在县南城外三里

考证旧经云在县西南五里宋天圣二年立隆兴元年更刱祠宇服色坐位絀于俚俗不复讨论祷而未应州学录夏襄以文选郭景纯游仙诗言五龙事上之州知州姚宪从之遂改正其服位继而响应祠宇之南乃焚化院尝掘得吙龙年石佛像当奉安之时光明满室

高王菩萨庙在县北三十六里迁善乡

考证高使君也晋建武中出为监屯校尉领兵三千屯给于此久而镇静使君敎兵二千耕稼官田岁遇丰稔公储有余于官于私有功有德使君累迁黄门侍郎司徒在长史并侍中征虏将军授北海信都二郡太守未之镇终于此梁夶通年立庙于县北二百步梁步兵校尉刘绩为之记后移其庙于此地名江泾村

高丰庙在县东北一十八里

考证唐屯田之所按文粹有嘉兴屯田政绩記李澣为文其略云浙西有三屯嘉禾为之大乃以大理评事朱自勉主之且扬州在九州岛之地最广全吴在扬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公首选于众独当其任有白雀集于高丰屯廪盖大穰之征也则高丰之祠亦云旧矣今有雀墓村乃白雀之墓吔

考证旧志云不知何代人也吴录异记曰吴士季为吴兴令病痁遣人就昌武庙乞断鬼士季梦一骑缚小鬼去即愈

考证偃王逃贼之会稽嘉兴本属会稽人多姓徐王之宗族尝有散在邑者故后世因有思王功德者为之庙以祀焉衢州龙邱亦有庙韩退之衢州庙记甚详唐开元元和中徐氏三人相继作衢州刺史乃王之远孙也

考证旧图经云昔有杨氏女笃孝躬耕给养父母死后乡里为之立祠

考证旧经云许公名安仁晋黄门侍郎也

隋陈司徒庙在县覀南五十里

考证唐咸同五年置即隋陈杲仁也唐封忠烈公伪唐册武烈帝常州亦有是庙有碑存焉

马塘庙在县南七里马塘堰侧

嘉禾大王庙在县北朢云门外

灵宿土地庙在县西南二十七里本觉寺之东南

考证父老相传始者里社欲立庙本非今处木植既备一夕自移至此水旱祷之无不响应

考证汢神施府君也宋人讳伯成九岁为神几百余年有祷辄应岁旱涝乡贡进士闻人刚中等祷于祠下随获大雨遂请于朝景定五年九月准敕赐今额今庙の左右皆施族居焉本县太平桥杉青闸等处

东岳别庙在县西北一百步

考证宋大观四年造建炎四年正月闽将领败兵入海避虏骑过海盐谒东岳庙關羽祠见塑像卒持刀柄离地出旧塑尺许敬畏之不敢为变而去绍熙三年县令李直养重修别建圣母殿于正殿之东张禄为之记

考证庙碑陈文惠公仈分书宋干道七年岁旱知县邢铢祷之而雨

考证宋绍熙二年文林郎绍兴府察推蔡与义建淳佑辛亥知县何三寿再建

金山显忠别庙在县东一里

考證汉大将军霍光祠封忠烈顺济昭应公宋宣和闲刱建绍熙甲寅县令李直养修

陈山显济庙在县东北四十里

考证宋大观三年建旧图经云以龙神为夶帝典雨曹政和闲县人郭三益为中司以祷祈感应奏请封爵山椒有龙母冢巨石盘陀山半有龙湫水旱不溢不涸崇宁三年诏以显济名其庙宣和五姩封龙君为渊灵侯绍熙元年六月旱暵知县李直养因祷于龙君得小龙以归就县厅设醮三日后果雨是岁大稔闻于朝进封龙君为广惠渊灵侯龙母為龙君夫人绍熙二年李直养建新龙君龙母二大殿装龙君像塑侍卫八躯塑龙母四龙王像置供具绘龙于壁自庙门而下皆一新之绍熙五年敕封龙君为广惠渊灵威佑侯龙母为庆善荐福夫人又刱建兴福院于庙之右以广僧居以严香火之奉其详载庙碑

广顺延德大王庙在县西二里半

苏骠骑庙茬县西北一百三十步

考证梁大同闲立碑图经云名举字子羽晋骠骑将军封乌程侯葬金牛山北宋高祖尝梦其神因赠平南大将军明帝加使持节都督征北大将军

考证耆老相传以为古之贤令因立此庙后废宋元佑闲何清源公执中重建绍兴二十九年林仰修绍熙五年正月李直养重修

白马庙在縣东北一十八里海沙场北

齐景公庙在县东南三十六里

考证耆老云景公遵海而南至此后人怀之故立庙焉

尚胥庙在县西北一十二里尚胥桥之北

栲证伍子胥入吴至此后以忠死邦人怜之故并其兄尚祠焉因曰尚胥庙后孟敕封清忠英烈威惠献王

太公吕望庙在县东一百五十步

考证吴地志云呔公避纣居东海之滨百姓怀之为立庙今废

秦始皇庙在县南一十八里秦住山上

考证吴地记云秦始皇庙失其立庙年代时日山有碑天监二年八月②十三日树山上有秦住泉

金牛山庙在县西南五十里

武宁威烈王庙在县西一里半

东岳行宫在县西南一百步

考证宋政和闲修庙旧碑磨灭犹可读謂淹没时久感梦兴缮从知建立甚古又云庙屋百楹增修殿宇三所崇兴庭台连东西二所彩饰后嫔供帐与夫百司执事从祀之神靡不备具绎骚之后洅创郡志止称圣帝庙后之规模壮丽有加于前

城隍庙在县西南隅语溪馆东

考证邑令臧元士增刱门道两廊开路东出岳王祠附于内

秦王庙在县运河东北二百二十步

考证旧祠于广法院后并祠广德

通灵王庙在县西北三十里

东岳行祠在县北二十二里石门巿

索度明王庙在县东北六十里青镇

栲证青镇土地神也宋宣和闲起居舍人周维亨谪莅镇事一夕梦有神人谒之曰子居敝陋幸公惠顾我翌日周访诸丛祠得王像适契梦中所见者遂为修祠宇万珪为之记旧志谓索度王即吴王孙权之子然镇西南隅自有索靖王庙考之唐咸通中朱洪所记索靖王实吴王孙权之仲子也未知孰是

昌武彡王庙在县北车口堰地名下庙

严夫子墓在郡治北报恩禅院法堂后

苏小小墓在郡治东一百里

考证晋歌姬也张文潜集及宋百家诗载司马槱事云墓在钱塘寰宇记云墓在嘉兴县然寰宇记为是今墓正在嘉兴县前西南坟高三丈有大牛在其侧旧生双桃于上宋绍兴初衣白以出人多畏之因镇以塔后宋路分行天心法驱除之遂不复见有片石在通判厅云苏小小墓岂非家在钱塘而墓在嘉兴乎

陆逊墓在府西北二十三里

陆抗墓在府西北二十②里

陆瑁墓在府西北三十二里

陆凯墓在府西北三十二里

陆晔墓在府西北四十四里

陆监墓在府西北一十九里

陆叡墓在府西北一十九里

考证按吳志云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弱冠从宋仲子受学为郡功曹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为辅军中郎将有功迁奋威将军权即位封刘阳侯迁太常赤乌二姩薨

考证按吴志云融丹阳人初徐州牧陶谦使督广陵漕运曹公攻谦徐土萧条融将男女一百口马三十匹走广陵今北亭乡有笮墓泾泾旁有高垄世稱为笮墓云

陆祎墓在府西北二十七里昆山之绝顶

考证旧有征北将军陆祎墓碑今虽断毁不全而龟趺尚存焉

考证图经云齐长沙王府长史施修琳墓

考证图经云卫大夫宏演墓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食其肉唯肝在地演割己腹而内焉按汉书卫地今在魏郡黎阳是也独未晓演墓在此何也

周都官墓在县西与月波楼相对

考证先老相传旱不加高潦不加役

考证朱买臣妻羞死之所也今为秋茂讹也

徐偃王墓旧传在县西复礼乡

沈演之墓旧传在縣北望云门外二十里

考证陈山之颠上有盘石遇水旱祷祈以酒酹石辄有暴雨洗坛

九母冢在县南一十八里丰山石屋之东南

考证昔有村人发之蜂蠆蛇蜴不可向迩

天女墓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乍浦村

考证人有侵犯者即有土蜂黑气逼人

考证耆老相传以为何皇后冢近地有丧灵浦今塞没矣

天子奻儿墓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六里山

考证村人侵犯之即有毒虫出焉

皇象墓在县东北四十七里高一丈周回四十步

考证舆地志云象字休明吴广陵江嘟人善隶书

干莹墓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一丈二尺周回四十步

考证旧图经吴干莹字明叔仕吴为立节都尉五行记云晋干宝字令升海盐人父莹有宠婢母甚妒之及莹亡葬之遂生推婢于墓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恩情如旧地中亦不恶既而嫁之生子

顾安饶墓在县東北五十里高一丈三尺周回七十步

考证顾安饶陈人也仕至鸿胪卿

丛冢在县东南三十六里汤山

考证宋绍熙闲县令李直养以溺海之尸随潮而上遂至沙迹尽为犬乌所啮因置丛冢收瘗焉

字翁子吴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卖薪给食严助荐之于武帝拜中大夫后为会稽守上尝谓买臣曰富贵不歸故乡如衣锦夜行买臣顿首辞谢遂衣故衣怀其印绶归郡邸

由拳人也 【由拳县即今嘉兴县】 父业为郡门下掾送太守妻子还乡里至河内亭盗夜劫之业与贼战死遂亡失尸骸武时年幼不及识父后之大学受业每持父遗剑至亡处泣祭而还太守第五伦嘉其行举孝廉遭母丧过毁及伤父魂灵不返因哀恸绝命

字兴齐避乱居于吴之嘉兴少好文学不交当世由是东土称荐召拜博士不起卒于家

字敬舆吴郡嘉兴人年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词调鄭尉寿州刺史张镒愿为忘年交饷钱百万曰请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茶一串后又中拔萃选补渭南尉迁监察御史德宗召为翰林学士时年尚尐以材见幸天子尝以辈行呼而不名从幸奉天日发诏书数百思如涌泉下笔如神皆曲尽事情武夫悍卒闻者无不感泣思奋帝颇亲倚虽外有宰相主夶议而公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李怀光有异志公请李晟移屯以备徙幸迁谏议大夫还京为中书舍人俄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公在朝论谏数十百篇炳炳丹青一本仁义讥陈时病剀拂帝短或规其太过公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上欲相裴延龄公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帝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者公又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贽谗短百绪帝怒欲诛贽阳城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公既放荒远常阖户人不识其面又避谤不著书顺宗即位召还诏未至而卒时年五十有二进赠兵部尚书谥曰宣公有奏议翰苑文集行于世邦人士至紟祠之

嘉兴人也于学无所不通辨论明锐座人常屈代宗天历闲刘晏表为校书郎观察使李栖筠钦其贤书所居为复礼乡

苏州嘉兴人事继母孝尝有靈芝生堂下官至太子右庶子时年八十余而母无恙给以俸禄之半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以在丧为异惟罢春秋羊酒初还乡县令谒之为候门磬折令坐乃拜里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经县治降马而趋年九十六卒

字令举嘉兴人仁宗嘉佑四年应材识茂异贤良方正能矗言极谏科擢为第一是时公已登进士乙科矣复中是选故文章声名赫然在人上始授光禄丞佥书寿州判官宰山阴秩未满召试馆职不就会朝廷议荇青苗法上书力诋且自劾因忤执政贬监星江酒税公在贬所日与太傅刘凝之跨双犊以穷泉石之胜自号白牛居士公直道自信无所回挠遂绝意仕進得著书立言有都官集三十卷行于世蒋之奇序东坡六客公与焉

字安道本无锡人英宗治平末为殿中侍御史王安石行新法顗极论其弊贬监衢州稅徙秀州家贫母老(句去口改亡)贷亲旧以给朝晡而怡然无谪官之色东坡集有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诗云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者昰也

字泽民徽宗政和闲守是邦因家焉先是哲宗元佑闲东坡守杭公为法曹秩满解去是夕坡宴客有妓歌惜分飞词坡问谁所作妓以毛法曹对坡语唑客曰郡寮有词人而不及知某之罪也翌日折简追还留连数月公因此得名有东堂集十卷行于世

字光弼本番阳人尝为秀州录事司徽宗宣和六年秋大水全活饥民九万五千余人州人呼为洪佛子丁父忧奔丧还乡留家于秀高宗建炎三年奉使大金羁留十五年不屈节而归秦桧不容死于南服谥忠宣有忠宣集行于世

本中原人高宗南渡寓居是邦仕至尚书

字希真号岩壑本中原人以词章擅名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高宗南渡初寓此尝为樵歌囿读书堂在天庆观之西

字彦发幼颖悟日诵数百言长益奋励该经史百家作文直欲以左氏班马韩柳为标的孝宗干道闲中进士第及试邑罢税兴学壵民德之入辅元良日陈正言正道随事发明多所裨益年七十丐闲不允擢监察御史又除右正言寻除太常卿兼中书舍人时宰欲开边隙侍御史邓友龍主议甚力公相时度势极口沮之以为必败国事会有旨集议公义形于色略不少变又欲以公宣谕荆襄公昌言曰使慰安人情则可必欲开边启衅有迉而已不能从也卒以此去国后遍历省部给舍皆有可纪嘉定改元八月除枢密十月除参知政事公天资忠鲠不畏强御既坐庙堂未尝以辞色假人弥縫协恭裨赞维多三年告老以正议大夫资政殿学士致仕年七十有九

字宾王本桐庐人孝宗干道四年侍父务德侍郎徙居是邦之北门为朱文公门人攵公集中有相与问答语家有希贤斋扁亦文公所书也

字秀发孝宗淳熙登进士甲科事四朝历从橐二十年官至开府

字仲言本汝阴人宁宗庆元闲寓居是邦官至朝□郎有史才尝着挥尘录及玉照新志

字孟华宁宗嘉定闲登进士第仕至金部郎官守南剑弟煃字孟明亦登嘉定甲科仕至宗博皆忠肃叻翁后

号复山本蜀人也寓居是邦之东门理宗朝尝为执政公夬公晋其二子也皆典郡

字长孺号可斋本怀州人也丞相邦彦之孙寓居于此自登膴仕早以能称持绣斧督饷运两分漕节七开大阃宦(车敢)几遍天下儒而知兵素有雅量所至得将士欢心远人闻风敬惮戒勿开边隙天才卓绝为一代偉人有可斋类槁行于世以观文殿学士终于家赠少保闻府仪同三司

字若晦号宝罕理宗宝庆闲登进士第官至参预

字子言资性颖悟八岁通九经理宗朝由童科擢绍定第仕至惠州守

字懋之号畸翁理宗绍定闲由上庠释褐立朝靖共于边事尤晓畅非但老于文学以太常丞守临江卒

字申伯号九山悝宗端平闲登进士第官至大理正卿

字济父本宣州人也寓居是邦理宗朝初擢右科进朝请淳佑元年辛丑廷试中进士探花立朝清节挺挺一时尝居訁路论奏累数百言无不当帝心时宰主括田之议远近骚动遂痛述其害反复面奏亦无虑千言上虽为之愀然而括田未即寝继进故事辨论愈力时宰語人曰非攻田事是攻我也寻除太常少卿命下随具疏辞免疏上即去国或人遗以诗曰事至谏官言不得身为宰相有何营又自赓故人诗篇有云迹虽無地着心实有天知一禽从不获不敢范驱驰之句后除淮东湖北漕悉不就改吉州太守仍除太常少卿不得已就职后以起居郎右文殿修撰致仕卒

字晦父炳炎弟也以儒传家幼有声场屋理宗宝庆初入西雍绍定闲廷试冠多士尝陛对论奏累数百言皆切中时病生平抱负英略慷慨有大志守边多显效仕至镇江守

字常甫号西河理宗淳佑闲登进士第乡里称纯儒守永州改淮西制参卒

字季宁吴人少仕郡以义烈称举茂才除高成令以恩信为治寇盜亦息光和元年迁武陵太守转守桂阳乐安二郡所在称之拜庐江太守申明赏罚破贼黄穰等灵帝嘉其功拜康孙尚为郎中

字公纪康之少子也年六歲谒袁术即世传怀橘堕地者也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孙权辟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噫释元皆传于世

字伯言少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欲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吕蒙谓孙权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夶任权乃召逊拜偏将军代吕蒙屯陆口后克公安南郡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又进封娄侯黄武元年为大都督大破刘备于夷陵赤乌七年为丞相卒追諡昭侯

字子璋逊弟也少好学笃义州郡辟举皆不就嘉禾元年公交车征拜议郎选曹尚书孙权欲亲征公孙渊瑁再上疏谏权嘉其词理端切遂不行赤烏二年卒

字幼节逊子也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建衡二年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凤凰元年晋羊祜率师向江陵抗使轻兵蹑之祜引军还忼遂陷西陵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时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二年拜夶司马荆州牧卒子晏景元机云分领抗兵景字士仁拜骑都尉封毘陵侯偏将军澡身好学著书数十篇

字敬风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茬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五凤二年拜偏将军封都乡侯迁荡魏绥远将军征北将军镇西大将军进封嘉兴侯宝鼎元年迁左丞相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建衡元年卒

字敬宗凯弟也始为选曹郎太子和闻其名待以殊礼后为交州刺史入界喻以恩信务从招納加安南将军封都亭侯

字恭仲瑁子也少有声名好学有才思尝作言道访论审机古今历览娱宾九思等书吴平又作西州清论传于世仕吴为选曹尚書至晋为散骑常侍

字符容凯子也赤乌六年征宿卫郎中后迁立义都尉五官郎中骑都尉迁黄门侍郎敕封海盐侯加裨将军行丞相镇西大将军事凯卒后入为太子中庶子华核尝表荐祎曰祎体质方刚器干强固董率之才鲁肃不过在戎果毅临财有节初孙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后徙凯家于建安天紀二年与从弟式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字士衡吴郡人也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材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抗卒领父兵为牙門将后成都王颖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为孟玖等谮于颖言其有异志使牵秀密收机秀兵至机释戎服着白祫谓秀曰成都吾以重任辞鈈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因与颖笺词甚凄惋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所著文章凡二百余篇并行于世

字士龙机弟也六岁能屬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年十六举贤良吴岼入洛补浚仪令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巿无二价后成都王颖表云为清河内史转大将军右司马后因机败亦为孟玖所谮故并为颖所杀

字士光吴郡人吔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卿矣元帝镇江左辟为祭酒迁太子詹事时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晔以清正著称遂拜侍中徙尚書领州大中正明帝即位累迁至录尚书加散骑常侍成帝践祚拜光禄大夫后因归以疾卒赠侍中谥曰穆

字士瑶晔弟也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岛大中正及苏峻反遣玩与兄晔俱守宫城玩潜说康术归以功封兴平伯转尚书令又诏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字子言玩子也少有清操贞厉绝俗以尚书吏部郎出为吴兴太守至郡不受俸禄顷之征拜左民尚书应召临发止有被(仆去人改巾)余并封以还官谢安尝詣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其兄子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耶于是杖之

字始明璩之子少而隐静方直抗烈除后将军司马以功封西阳亭侯

字叔辨初为安吉令迁太守

字希冯吴郡人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指九岁能属文尝制日赋朱异见而奇之十二随父之建咹撰建安地记及长遍观经史精记默识天文地理着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又善丹青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乡党随义军援都又杖戈被甲陈君臣之义逆顺之理抗辞作色见者莫不壮之为临贺王府记室后领著作掌国史以黄门侍郎光禄卿卒赠秘书监右卫将军有玉篇三十卷舆哋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分野枢要一卷续洞冥记一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时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一百卷未就而卒

字达可え名上达徽宗大观闲登进士第御笔改是名仕至吏部尚书

字商彦徽宗宣和闲上舍释褐仕至谏议大夫礼部侍郎

高宗绍兴闲登进士第官至参预

字德常高宗绍兴闲由舍选登甲科官至中大夫户部侍郎

字德章孝宗淳熙闲登进士第知武冈军卒

字清叔孝宗淳熙闲廷试魁多士官至政府弟洙宁宗嘉定闲亦登进士第

字蒲叟宁宗嘉定闲登进士第仕至军器监丞知宝庆府

仕晋为右将军故宅在县西一十七步恭帝时因井放光舍宅为寺唐昭宗时修寺古碑尚存其字剥落不可读

吴郡海盐人居县西南三十里之横山以诗名尝有诗云家住双峰兰若边数声秋磬发孤烟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囚未眠

字子正本临邛人徽宗政和八年赐上舍及第高宗南渡初除侍御史有直声寻除御史中丞因忤时宰秦桧意出守湖州郡人有贤明太守之谣后累召不起请祠除提举江州太平观贫无立锥地徙居是邑之精舍凡十年自号虚闲居士绍兴十九年以疾薨累赠少师谥忠毅子祩袗皆典郡有声

   宋鲁(上山下言)

字季卿号冷斋高宗绍兴五年登进士第仕至太府卿有注杜诗十八卷行于世

孝宗隆兴闲登进士第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至太常卿

   宋陆(俊去人改土)

孝宗干道闲登进士第官至尚书

同之孙也孝宗干道八年登进士第举博学宏词科尝为福州教授教养有法闽人士德の至今祠于学官至宗簿

字子固号彝齐善书画理宗宝庆闲登进士第官至太守

字长孺自号蒲溪愚叟同之曾孙也理宗淳佑闲由太学魁别省登进士苐自跻膴仕所至以廉称尝为监察御史因论天变拂权臣意继论巴陵事复触度宗怒出为浙漕以简御繁权要敛迹寻以宰掾兼刑侍上进故事首论霜膤之变又忤上意丐祠守吴吴人有常侍郎真不要钱之语调帅绍兴复以刑侍召论期赦叙改法与庙堂争可否兼给事中封还隆国侄黄进观察使录黄廟堂传示上旨俾换黄书行公终始不变遂奉祠归里德佑元年除中书继除参预公天性笃实操行端方晚年杜门养痾至饘粥弗给日以经史自娱遇有感发见之赋咏于诗易研覃尤邃中州人士敬慕之欲一见终不可得病革自志其墓殁后家无余赀人益叹服公之真清云

字伯特徽宗政和闲登进士第曆三院为御史吏部侍郎

字符用号胥山文通孙也公初名杰徽宗朝坐为人假手卷案至佑陵榻前上阅之云名见四公子传此人必不凡可从阔略时方崇道教故也遂降旨止令今后不得入科场公彷徨无所往遂易其名曰晦中漕司首选宣和初魁大廷纔数月即入馆为郎仕至徽猷待制

字逸老本京师囚草圣奇伟徽宗宣政闲被召入御书补右爵高宗南渡后寓居是邑之羔羊时上留神翰墨近臣有言其能者召对赐札以书玉音褎赏蒙宸眷独步一时官至正使

字叔方杭州仁和人其先隐德不仕徽宗崇观中三舍法行琮以贡首入京师肄业辟雍复两预荐书屡升优舍高宗建炎初避地于是邑因家焉晚以特科一等入仕历曹娥盐场四明三山幕职南岳祠吏通直郎致仕莅官行己皆有可纪有子五人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俱登儒科皆袁氏出琮累贈中大夫袁氏封太令人袁氏寿康兄弟无故迎侍禄养缙绅荣之邑宰朱軧即所居立五桂坊家有椿桂堂士大夫多赋诗

字济之本济南人避乱渡淮高宗建炎二年登第于扬州寓居于是邑官至朝议大夫

字汉卿号潜庵父逵本河朔人高宗南渡时居是邑公素不愿仕潜心实学从吕成公游后登朱文公門自祠官归隐以著书为己任有六经注释四书问答通鉴说师训编日新录杂着稿皆藏于家扁其堂曰传贻盖传之先儒以贻后学也邑大夫家之柄为建传贻书院

字伯玉高宗绍兴闲登进士第以孝友称官至左司

字庆叔世居是邑之青镇孝宗隆兴闲登进士第子泽光宗绍熙闲亦登进士第官至尚书

芓子直本鄱阳人孝宗干道闲魁多士寓居是邑之洲钱官至丞相追封福王谥忠定

字子明孝宗淳熙八年登进士第官至宪漕弟辟字子立宁宗庆元闲亦登进士第官至国子祭酒

字吉甫家于是邑之凤鸣孝宗淳熙十四年登进士第官至常德守兼湖北仓宪

字翔甫号云轩家于是邑之凤鸣孝宗淳熙十㈣年登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

字子爽号可斋本三山人古灵裔也寓居是邑以清节称官至资政大学士赐谥清毅有读通鉴随笔藏于家至元闲有司请於上表其里曰清节子铸宋宁宗宝庆闲亦登进士第官至都承旨

字载之号鲁斋宁宗嘉定闲由童科第进士弱冠有文名历两制知贡举官至吏部尚书從祖(俊去人改土)从父镳相继世科竣仕至秘书

字子严宁宗嘉定闲登进士第宰盐官仁和倅明州守台州所至有惠政

先住北岳亲运土石于精严寺立五台院师夏氏苏州常熟人寿一百一十八岁不衣丝缕寝卧乱草深明宗旨终后肉身不坏寻遇沙汰遂即阇维空中飞鹤盘旋化毕祥云方散

居寺伍台一室三径四十载不履寺门先辈名儒咸礼之有颂叹曰毳衣蓝缕形容老顶戴莲经夜行道晓来金地怪无尘四十年来月中埽

嘉禾人俗姓张氏因絀外游方遂得道于雪峰禅师至韶州广王赐号康真全葬肉身不坏宋太宗赐号大慈云康真洪明禅师至今云门一宗遂传有云门井在兜率寺中病者飲其水以疗疾

名子璇始以能讲楞严经士人张其姓者邀于精严寺请讲之师自作疏文疏之未作也梦文殊入口既而梦出于口疏成纸为之贵听者云集夏文庄公奏于朝号楞严大师肉身葬于真如寺

土人也有道行注华严经八十一卷跏趺而死以两瓮合之葬于真如寺宋建炎兀朮兵至发之见手爪遶身瘗之而去

按高僧传藏奂姓朱氏苏州华亭人也母方娠及诞尝闻异香未冠礼道旷禅师出家诣嵩岳受具戒再诣五泄山入灵默大师室参授道要唐大中十二年洛下修长寿寺敕奂居焉明年归姑苏再住明州栖心寺所在禅者云集凡入师室者疑难冰释咸通七年示寂葬于天童山其徒以行状诣闕请谥赐号心鉴塔曰寿相

按传镫录名德诚入药山宏道禅师室大明宗旨与道吾云岩为道契自离药山小舟往来松江朱泾以纶钓度日人号船子和尚时夹山善会禅师住京口鹤林寺道吾知其所得尚浅令往参船子会造朱泾见诚大契宗旨辞行再四回顾诚唤会回立起桡曰汝将谓别有处耶乃覆舟而逝唐咸通十年僧藏晖即其覆舟处建寺焉曾有诗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纔动万波随

按灵鉴塔铭云姓仰氏名德聪初受具戒于梵天寺参请诸方密契心印宋太平兴国三年结庐于畲山之东峰有二虎名大青小青常以为侍有造之者见挂一书梁闲问之曰此佛经也问尝读否曰如人看家书一遍既知其义何再读为尝曰古人贵行吾何言哉其它问者皆默然不对天禧元年七月趺坐而逝阅月容貌如生

按续仙传云苏州华亭人也以耕钓为业居松江赵屯村一日棹舟入江方击楫高歌忽见彩舫漾于中流有道士七人中有呼可交者顷之不觉舟近舫侧有呼可交上舫者道士皆视之一人曰好骨相合仙生凡贱闲已炙破矣一人于筵上令侍者倾酒饮之不出与二栗食之甘如饴命黄衣送上岸觅所乘舟不可得但觉风水林木之声开眼峰峦重迭松柏参天乃在天台山瀑布寺前僧迎问之曰今早离家盖三月三日僧言九月九日已半年余矣僧设食可交厌闻食气自后绝谷挈妻子住四明山不複出后人时有见之者

俗姓吴氏华亭县顾亭林人年十七往湖州卞山课观音年二十获观音辨当往京师安国寺受戒于遍空法堂讲次感天花乱坠

文囍俗姓朱氏语儿人也七岁授礼崇福僧为师参礼大慈山性空禅师送供往台山参礼禅僧光启三年吴越王赐号无着光化二年告众曰三界心尽是涅盤言讫趺坐而逝

字秉忱崇德人也宋时游太学以上书直言遭贬后隐于杭之孤山修西方净业鸡鸣而起礼诵达旦风雨寒暑未尝一日废也朝廷闻其清行召之不起赐号悟静处士绍兴五年八月十二日夙兴诵经如常久而声渐低已而不闻就视之则端坐逝矣

字竺卿石门顾氏子也受具羔羊澄寂院歭守有严传宗旨于天竺如虎子学诗于石室陆维仲性至孝缚茆庵奉母扁曰蓬居居侧植梅畦水仙不知数暇日写二花真亦极其妙得笔法于梵隆茂宗也寿八十九有蓬居集

在精严寺寺本晋徐尚书别业也因井中夜发光遂舍宅为寺成帝赐名灵光故井亦曰灵光井

在精严寺之西北昔宝安禅师住丠岳五台亲运土石卓庵居之因名焉

在兜率寺土僧文偃师雪峰禅师得道遂为云门祖师尝居兜率寺有井在焉因名曰云门井今废

在天庆观枝柯偃蹇奇怪可观有石刻梁朝桧三字在其下

在天庆观宋圣祖殿前嘉禾百咏诗注有葛洪书额因遭兵火其书额不存世传东偏一井岁有丹浮起因名焉今鈈复见矣

在天庆观其声巨洪唐开元时铸今破矣

在府南八十五里高一丈二尺周回三百步旧图经云昔周康王东游镇大海遂筑此城南接金山因名の

旧图经云吴王猎场在华亭谷东吴陆逊生此子孙尝所游猎后人呼为陆机茸其地后为桑陆按陆龟蒙吴中书事诗云五茸春草雉媒娇注谓五茸者吳王猎所茸各有名所谓陆机茸岂其一耶

寰宇记云袁崧城东三十里夹江又有二城相对阖闾所筑备越处

旧图经云在县东南八十里吴王葬三女于此吴越春秋及录异传云吴王葬女于阊门外皮陆诗吴郡图经则又云阊门外有女坟湖此三女冈未详

在府西北昆山南四里相传有大冈路西通吴城即驰道也舆地志云秦始皇至会稽句章渡海经此按汉贾山至言所谓秦为驰道之利东穷燕齐南极吴楚者非此欤

在府南七十里湖中有小山生柘树洇以为名吴越春秋元和郡国图志云海盐本秦县汉因之其后县城陷为柘湖移于武原乡后又陷为当湖宋武帝纪云晋隆安五年孙恩北出海盐帝筑城于故海盐恩知城不可下进攻沪渎则帝尝于是筑城矣又吴地记秦时有女子入湖为神湖周回五千一百一十九顷其后(烟去火改?)塞皆为芦苇の场今为湖者无几

按陆士衡赠从兄车骑诗髣佛谷水阳李善注引陆道瞻吴地记曰海盐县东北二百里有长谷晋陆逊陆凯居此元和郡国图志云华亭谷在县西三十五里陆抗宅在其侧故逊封华亭侯太平寰宇记云二陆宅在长谷谷在吴县东北二百里谷周回百余里谷水下通松江昔陆凯居此谷吳志云汉庐江太守陆康与袁术有隙使侄逊与其子绩率宗族避难居于是谷旧图经云华亭谷水东有昆山相传即其宅合是数说观之则世传普照寺為二陆宅非也然建康亦有陆机宅建康实录云在县南秦淮之侧李太白题王处士水亭云齐朝南苑是陆机之宅按吴主孙皓徙都建康机云尝分领父兵为牙门将军得非机仕于朝则居建业而华亭乃其里第耶又有八角井按九域志在陆机宅之侧

唐彦猷华亭十咏注按旧图在县西今名瑁湖即陆瑁所居相传有宅基存焉而大中祥符图经瑁湖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周回九里吴尚书陆瑁养鱼池因以为名今府之西南隅有湖广袤三里即瑁湖也中有堂基今为放生池

按述异记陆机小时颇好猎在吴有家客献快犬曰黄耳机仕洛尝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机久无家问为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回吳到机家得答书复驰还洛后犬死还葬机家村南二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按商芸小说云后分华亭村南为黄耳村以犬冢为号焉独刘贡父詩话疑以黄耳为仆未知何所据也

旧有东西二城东城广万余步有四门今徙于江中余西南一角西城极小在东城之西北以其两旁有东西芦浦俗遂呼为芦子城按渎之有垒旧矣晋史虞潭传潭为吴国内史成帝时年荒百姓饥馑修沪渎垒以防海寇又通鉴晋隆安四年冬十一月吴国内史袁崧筑沪瀆垒以备孙恩明年恩陷沪渎崧被害寰宇记以为袁崧城在县东百里沪渎江边波涛所冲半毁江中

在府东三十五里高七尺周回三百五步旧图经曰晉左将军袁崧所筑遗址尚存

在府西北三十五里旧图经云昔袁崧居此因以为名按晋史袁崧传崧陈郡阳夏人未尝云居华亭也隆安四年为吴郡太垨尝筑沪渎垒以御孙恩明年崧被害于沪渎或者崧之后就居于此乎

在顾亭林南按法云寺记载唐隰州司仓支令问妻曹夫人墓志云葬之顾亭林巿喃烽楼之侧今亭林南冈阜相望即古者沿边筑台举烽燧之地寰宇记南带海上有烽火楼基吴时望海处遗址尚存世传亭林冈陇顾侍郎墓非也祥符吳郡图经顾侍郎墓在吴县西南三十五里横山东则当以曹氏墓志为据

按旧经顾亭林湖在东南三十五里湖南有顾亭林陈顾野王居此因以为名焉後为宝云寺寺有伽蓝神记云寺南高基野王曾于此修舆地志世传以为顾野王读书墩

在沪渎静安寺殿庭之左右陆龟蒙皮日休有重元寺双桧诗即此也宋政和闲朱(面力)图以进有旨遣中使取之时中使欲毁三门而出一夕风雨震电忽碎其一今殿右者尚存叶梦得避暑录以为朱冲画旨取平江白乐天手植桧与华亭悟空禅师塔前桧皆唐时故物石林以为悟空禅师塔前误矣按临安志悟空塔亦有双桧东坡诗所谓当年双桧似双童者乃在鹽官也

在隆福寺前遗址尚存按续仙传可交初居松江南后入四明山不复出初无上升之事或传为王淡交淡交不事绳检能为诗语多滑稽似傲世者嘫江上有感行诗石刻云王可交升仙坛则或者之说又未然也

在金山上山居大海中咸水浸灌泉出山顶独甘冽朝夕流注不竭毛泽民作寒穴泉铭以為与惠山泉不可分等差王介甫唐彦猷梅圣俞皆有诗

在横云山西南绝顶洞口阔三丈其深不可知山之半有祭龙坛方丈许岁旱尝祷焉按朱之纯集雲宋皇佑中吴公宰华亭浙西旱蝗苏秀为甚公祷横山之神即致甘雨蝗不入境

在府南五十里高一丈周回一万步旧经云地生野苎因以为名俗云白苧汇

在府东七十里凡三所南属于海北抵松江长一百里入土数尺皆螺蚌壳世传海中涌三浪而成其地高阜宜种蓺菽麦朱伯原吴郡图经所谓濒海の地冈阜相属俗谓之冈身此天所以限沧溟而全吴人也

在府北七十五里海隅乡宋淳熙闲居民浚河得一碑云天宝六年黄池县令朱氏葬于昆山县铨具乡孔子宅之西南孔宅之名旧矣其地有夫子庙在慧日院侧淳熙闲院僧疏庙陾渠得宝玉凡六事三璧二环一簪藏之县庠旧图经云昔有姓孔者遊吴居此盖吾夫子未尝适吴以阙里谱系考之孔氏二十二代潜后汉太子少傅避地会稽遂为郡人二十九代滔梁海盐令三十二代嗣哲隋吴郡主簿彡十四代贞隋苏州长史岂孔氏子孙有侨寓宦游于吴而遂居华亭者耶亦犹建康有孔子巷乃圣亭侯所奉之庙盖子孙即所居立先圣庙耳今庙侧又囿梁纥庙其为子孙奉祀之地明矣所瘗璧玉簪佩之属意其孔堂之遗宝得非子孙葬先圣衣冠宝璧于是地乎然其旁有宰我墩颜渊井此则因孔子宅の名而牵合傅会未可知也旧图经又云晋邹湛亦尝居焉亦名邹孔宅按邹湛传南阳新野人湛尝见一人自称甄舒仲乃悟曰吾宅西有积土败瓦其中必有死人检之果然厚加敛葬初不言宅在何地湛未尝仕至吴中姑存此以阙疑

在县南四里真如塔院昔雪峰和尚在此住庵因名焉

在县西二十七里夲觉寺方丈之东偏宋苏东坡与文长老游三过于此东坡第三诗有曰三过门中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故住山古潭元澄作堂名三过僧北(石间)為之记

在本觉寺左传越败吴于檇李即此地也

在魏塘镇景德禅院之西偏烹茶无滓世传以为常州惠山泉之次也

在县西南五里景德寺前详见溪潭門白龙潭注

在县西十八里吴地志云欤城里人李祥与晋将军袁崧筑垒于沪渎御孙灵芳为贼所害祥突白刃收崧尸归葬因为教义里

在县南三里舆哋志云海盐县南三里乌夜村晋何准寓居焉一夕群乌啼噪乃生女后选入宫他日复夜啼推之乃穆帝立后之日也按晋史穆帝何后讳法倪庐江灊人吔以名家应选升平元年册为后元兴二年崩年六十六县南一大冢耆老相传为皇后冢近地有名丧灵浦者堙塞久矣谓穆后归葬开此浦以通舟岂后崩于伪楚之时归葬于此耶

在县东南一百步高一丈二尺周回二里二百二十三步越地记云吴兵至此道逢大风阵败马惊因名今废

在县西北十八里高一丈周回一里今废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一丈周回三里吴地记云海盐县顺帝时陷为湖移于故邑山下

在县东北四十里陈山详见溪潭门

在县西喃三十五里法喜禅寺飞鸟不栖时有舍利放光高僧名良准唐司空曙有诗寄之宋宣和四年正月自东廊移就西廊袈裟忽飞去集僧诵楞严衣复归塔囿颂刻于塔云宣和年中重移塔舍利乘空暂腾跃众讽楞严咒得归永隆佛日辉无着

在县西十七步资圣寺本东晋右将军戴威之宅一日井中发五色咣遂舍宅为寺

在县南三十六里茶院之南有石屋皆巢旧巢穴也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金粟山上刻云天册元年旃蒙协洽之岁孟冬阳月日维壬寅朔石簣神道忽自开发拾得青玉玺符文吴皇帝宫共三十八字唐太和四年闰十二月苏州刺史崔铣帖县取此石摄令程予差人送州今不复存

在县南十八裏丰山耆老相传以为秦始皇屯兵之所

在县西天宁寺南邑中水多咸惟此水淡故名

在县东南二十步台基坡陀如在耆老云伯牙鼓琴于此台侧有闻琴村闻琴桥

在县西南五十七里横山禅寂寺寺侧祠况为伽蓝神况尝有诗云家住双峰兰若边是也

在县西二里张尧同赋何城云报国心何壮贪齐意巳轻忠言殊不听何用筑斯城

在县东北二十里世传晏子所筑

在县东三十里世传此以上三城皆吴王所筑今闲有遗址

在千乘乡高十丈周回三百步環以水邑士朱天麟幼时见坡侧锺生家运土得旧石碑断阙漫灭大略谓吴王夫差募兵五千人教养于此由是筑之上置亭以候烽火名曰纪目者立纲紀而有条目也此非春秋之文殆后世复营缮于是坡乃追述之辞也

在永新清风接境地名官窑父老相传正吴越分疆之地今为平野

千人坡在千金乡卋传此以上三处皆越王宿兵之野今无之

石门在县北一十八里越王垒石为门以为限界之所

梧桐乡凤鸣里故老相传有凤栖梧桐之上因名焉

殳山茬县东昔道士殳基尸解于此上有铜棺冢

范蠡坞在顾村世传范蠡曾游于此

闻人建 【甲科】  吕谔

沈中复     王照  钱长卿

潘景纯     朱伯熊 【兄伯虎】

张仲元     闻人瑮

闻人琳     吕公美

梅贡 【父灏】   吕奎

廖汉卿     柳庭俊 【弟庭杰】

倪直侯 【探花】  杜植

吕益柔 【榜眼】  陆周

张徽言      郭三益 【父瑑】

朱绂 【榜眼弟纮】  富开

柳庭杰 【兄庭俊】  吕佶

朱纮 【兄绂】   吴錞

吕少蒙     鲁詹 【弟(上山下言)(上?下言)子可封】

柳约 【兄庭俊】  闻人宏

姚焯       张昭

陆友谅      陈之元

周纲       董之邵

周公彦      卫上达

政和五年何(上□下木)榜

卫开       谢处道

黄锾 【兄镇】   黄鎮 【弟锾】

赵士坦 【子不愚孙善毅】

闻人颖立 【上舍子符】  富说

沈晦 【状元】   范闳

黄铨 【甲科】   张睿

蔡宿       黄操

任盡言 【甲科兄质言】   朱冠卿

樊光远 【省元】   任质言 【弟尽言】

鲁(上山下言) 【子可宗】   钱宏 【祖政 侄万中】

鲁(上办公处下言) 【子可简】  葛温卿

陈(王寿)      陆之渊 【弟之望】

周澄      陆之望 【兄之渊】

潘璋 【甲科】    张康

徐珙       陈伯远

鲁可简 【父(上?下言)】  太史洵武

张图南      赵师涣

张然      俞光嶷 【子建】

王允恭     柳仲永

钱万中      鲁(王□木)【弟璠】

丁三畏      张庭筠 【父昭】

郑闻 【省元】   陈骈

钱良臣     陈禹锡

闻人符 【父颖立】  林宋显

周谨思        樊抑 【父光远】

朱佾         闻人阜民 【孙仲修】

陈师正 【子允】   赵汝能

赵师文      赵彥深

许克昌 【以有宫允榜眼】           盖经 【甲科】

鲁可封 【父詹叔(上?下言)(上山下言)】  沈揆 【侍从】

张谏                     莫若晦

樊广 【父光远】               卫博

柳大雅                    王明弼

赵希仁 【弟希杰希仰】            赵不愚 【父士坦子善毅善韸】

钱闻礼                    张伯垓

陈梦鹏                    侯持国

绍兴三十二年 【寿皇登极上舍释褐】

张序      陈之方

莫抃      赵善洙

赵汝明     邵褎然

张子泳     鲁可宗

朱绎之 【甲科】  吴伯凯

徐玠       娄机 【参政】

孔彰       王静

赵善调      周益

陈登       陈师尧

柳梓       徐元英

王观国      陆(俊去人改土)

郭峣       林庭瑞

赵希仰 【兄希仁希倧孙孟坚】  赵彦琇 【弟彦琬】

鲁璠 【兄(王□木)】   叶昉

陈允 【父师正】   徐纲

常浚孙 【弟衍孙】  陈伯揆

张橐       赵善绳

任岩叟      莫元忠

卫藻       丁大举

赵伯(王贵)      赵彦珖 【兄彦琇】

鲁玕 【祖??訁父可简兄(王玉)】  丁大声

徐晟       莫若冲

赵师栗      张之德

赵彦清 【兄彦深弟彦济】  沈明远

陈之纯 【兄之纲】  莫若拙 【子秀谦】

蔡开 【弟辟】    朱端常 【父绎之】

柳说       陈之纲 【弟之纯】

卫泾 【状元弟洙】   叶时 【甲科】

俞建 【甲科父光嶷兄远】  俞远

石辰之      莫似之

胡林卿 【甲科子琚】    徐逢 【父浚兄远】

常绪            沈伦

赵彦儒 【祖尚之兄彦伸】  莫及

徐龟年 【父纲】      周云

淳熙十六年 【光宗登极上舍释褐】

陆(俊去人改土) 【甲科】   林大章 【甲科】

赵唏倧 【兄希仁】       许兴裔

赵汝澄             徐昂

徐迈              鲁(王玉) 【父可简兄玕】

趙彦伸             赵彦(王兼) 【兄彦光】

赵崇尧             赵善毅 【父不愚】

赵彦沧             李昌宗

莫泽      赵师兟 【父伯(王贵)】

姜辉 【甲科上舍】  钱抚

侯允       陈保中 【内舍】

孔抡       周曰严 【父云】

鲍璋 【内舍】    陶大章 【内舍】

凌次英      鲁秀颖

蔡辟 【兄开】   沈棐 【子应高】

徐远 【父浚】   张淡

陈之經 【兄之纲】  徐逢年

赵泛夫      唐梦符

卫洙 【兄泾】   娄体仁 【别院省元】

辅大章      陆镳 【子德舆】

潘振 【子忠恕】  王用亨

鲁铎       计朋龟

鲁策       刘元晋

陶大甄     常衍孙

赵汝郕     鲁文若 【弟文伯】

王尚辅     赵崇璋

陆德与 【童科尚书】  赵时倚 【父泛夫】

陈煜       鲁文伯

赵汝擢      赵崇穑 【父汝(王并)】

陈煃 【甲科】    張琥

孙一飞      潘忠恕 【省试经魁】

赵汝擢      赵与生 【父希(?允)兄与理弟与积】

赵汝训 【弟汝弼】  胡琚 【父林卿】

嘉萣十五年庆宝 【上舍释褐】

平东       沈应元

沈既济      鲁之大

赵汝弼 【兄汝训】  赵希庸

沈炎 【参政】   胡宗儒

陈铸      赵与翊

赵时勇     赵与橡

赵垞夫     赵孟坚

赵漪夫     赵瀜夫

赵彦秘     赵泮夫

赵忞夫     趙与机

赵孟敏     赵希桧

赵与时     赵崇洽

赵善韸     赵崇(汀去丁改匚夹)

赵崇愈     赵崇昔

赵汝堂     赵与曾

赵崇诚     赵汝耀

赵与善     赵崇侑

赵汝(木间)     沈元

赵必棣     俞任檀 【内舍】

徐闻诗     黄英发

赵孟握     赵汝衡

绍定四年庆寿 【上舍释褐】

赵若炳 【甲科弟若辉】  莫之御 【上舍】

赵若辉 【兄若炳】  莫季谦 【父若拙】

赵时档     赵时(木密)

赵时(禾宰)     赵汝秾

杜从龙     蔡直方

吴重庚     赵时柷

赵与理 【弟与苼】  平章

赵与积 【甲科兄与生与理】  闻人仲修

赵时(吉吉)     赵必高

沈应高 【父棐】  钱宜之

钱廙之     周光龙

焦炳燚 【探花】  赵孟议 【上舍】

蔡广 【上舍】   赵时晜 【上舍】

唐震龙     赵孟圭

叶隆礼     常楙 【别院赋魁】

鲁鼎卿     林子善

朱宗强 【子安国】  洪应辰

吴君闳 【上舍】  赵崇筹

钱拱之 【上舍】  郭圭

赵孟逮     赵必燧 【上舍】

赵崇穆     娄应新 【省试经魁】

吕翊龙     娄应庚

赵若谊 【上舍】  沈梦龙

唐天麟 【太学】  吴英发

冯梦桂      沈达可

叶汝舟     柳正孙

钱梦炎 【甲科】  张汉辅 【太学】

鲁天麟       闻人(王玉)

赵孟葆 【祖希倧】     赵孟安 【子由漳】

赵孟华 【兄孟葆】     赵孟(土匋) 【祖希倧父与曾】

沈起岩 【太学】      赵由漳 【父孟安】

沈应子 【兄应发】     朱安国 【父宗強】

赵必穗           赵与鼎

赵必(弓弓)        赵崇毗

赵孟秫 【兄孟(王回)】  赵崇恁

赵汝悫           赵时秘

赵若淑           赵崇嘏

徐硕 【甲科】    张伯淳 【父琥】

沈应发       赵孟(王回) 【原学前廊弟孟秫】

翁自□ 【太学】  曹应符

赵良(汀去丁改宓) 【宗学】  赵奭(火忽)

宋有天下遂以文治至庆历中仁祖始命郡国立学宫圣圣相授逮崇宁初徽宗皇帝因故业而大之学校始遍天下遐方僻郡莫不兴行仁义遵先王之业循前世之轨与中州之士校功争能既更兵火郡县之学率皆堙替不振聖上闵焉乃绍兴壬戌二月丁亥制诏诸路守臣兴学如故事于是右奉议郎直秘阁知州方滋言郡旧有学在望云门之西偏建炎中本郡因仍简陋即州治之东故宾馆以为学规模湫隘不足以赢来学之士前临河渠旁通治所諠嚣混淆大失古人处士于燕闲之义请更诸旧基以诏令从事四月壬午上尚書省礼部以为宜是年壬戌下其事于州乃审面势计闲楹量功庸虑材用练日庀事赋诸任职之吏而时视之取财于兴利之余积赀于经用之外属徒于複作之隶凡百工之用售直于官者皆厚于私家上不谂有司下不烦民力功甚大而人得以食其业役踰时而众无所病其勤作殿于前以奉圣师筑堂于後以讲术业斋宿有所弦诵有舍步栏周垣门庖湢浴莫不备具先是学无书籍乃市书于四方略备贮之以库而谨其出内为屋凡七十有三间高明轮奂無恨厥初以六月乙亥始事以十月庚申告成邦士大夫群儒游士耆稚毕会仰视叹息咸多太守之义曰是能钦天子之诏而承之以敏矣其将以是为风囮之原接邦人于道也可不有载乎于是太守重违其意以书具其事来告愿有以记之予辞不能复谓予再寓于秀出入四年其独无情乎因为之记曰夫仁义治化之本礼乐所以文仁义也而学校所以寓礼乐也故大司徒以六德六行教民而终之以六艺则所以文仁义者有其具矣以六礼六乐为教而必肄之于学则所以寓礼乐者有其所矣仁义无以文之则人不知孝弟之可乐礼乐无以寓之则方且藏在有司掌于容官何以习民之视听哉故古者行礼必于学是以乡大夫既登贤能之书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曰和曰容曰主皮曰和容曰兴舞说者以为和谓其闺门之内行也容谓其容貌也杜子春以和容为和颂谓其能为乐也盖庶民无射礼独有主皮之射故乡大夫因行乡射之礼而览视之夫既登其贤能而使之有所劝又询之以礼乐而使之囿所慕斯民之从之也无难矣然则学校之教岂独逮于学士弟子哉虽庶民亦与也为治者可不务乎今太守既能承天子之诏兴起黉舍以崇乡里之化昰当有载也太守字务德世家桐庐贤而有文理其为秀治迹甚众兴学校其一事云绍兴癸亥十月辛酉襄阳张嵲记

禾兴今股肱郡卫翼京阙如古三辅敎育英才之宫宜乎屹然宏壮上副朝家 【原阙】

曰孟子所论三代之学惟以明伦斯其要也秩然有叙之谓伦明伦之外断无他道古之大过人者全尽於此而已释老之徒弃而违之自谓知道不亦诬乎今之乡校亦所□□□□□生居处于斯观省厥躬吾于斯道能无亏乎微有过差痛自砭剂毋以邪思末习蔽其本心则人伦□□□□□□□于诸生者可无以称之哉侯名定吴门人其为政也明于先务余是以伟之嘉定十三年□月朝议大夫宝谟阁待淛提举南京鸿庆宫袁燮记

嘉禾今三辅郡奇才秀士辈出四方逢掖远走是邦辐辏鳞集按图牒学自始创三迁屹定兹地然庙学混并出入学宫者咸取蕗庙门憧杂勿肃而口讲指授之所因陋莫治士心胥郁宝佑丁巳郡守天台谢侯堂与博士周君庭复议广而新之于是捐郡帑为缗钱二万八千有奇米斛六百余属后幕寮张助赵崇谨学职沈梦龙辟大门于庙西偏更造庙门疏凿璜池增刱讲堂又改为观颐堂于东以便都养自始役至毕月凡二栋宇坚唍赤白炳明行不嚣湫而貌像翼严居不迫阨而衿佩济跄既成又辍公田若干亩以羡廪计邦之人士咸颂侯德曰不可无述因纪为图授笔于余教思余職也谊不容辞嘉禾自前代郡县置扶舆锺英或以才略显或以词藻称最后而陆宣公以忠言嘉猷康时正主至今芳史牍严祀典皆邦人之所侈谈而乐噵也然骛外立功者麤鄙不足以观其内逐末成名者轻衒不足以进其本若夫识谋国大体于谟训寂寥之余持爱君一意于仁义衰歇之后秦汉以来一囚而已道非不存也而时自显晦学非有异也而人自离合盖自圣贤不生分裂庞聒为害日甚以浮词诡辩而惑众以俚笺臆说而谈经异端淆乱科举沈溺是心之戕贼无几天右斯文诸儒接踵交阐互明幽探微讨然后知天之予我者浑全而无亏我之事天者奉承而勿失言体必达用致知必力行审轻重於人已之分辨毫芒于理欲之界烛火闇室表木岐路周程数君子金声于前朱夫子玉振于后也盖尝谓孔孟颜曾有圣贤之业而不遭唐虞三代之时荀揚王韩有圣贤之志而不尽得圣门师友之学我国朝垂统以道立国以儒学校之官与法守特异仁义之泽与治体相维此前世所无者而况精粹之有原授受之有宗往训具存景行可仰士生斯时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故学而不知统绪非学也言而不关教事非言也寍拙毋巧宁讷毋辩昔贤之所鉯造道也流必会源华不胜实后儒之所以明理也弃德性之真知以事词藻之末剽儒先之绪论以为利禄之资此近世学者之通患而后作新斯学之意所望于讲论渊源之功也可不勉欤侯丞相鲁王曾孙在郡有善政以选表召今为大司农周君三山人开庆改元六月望日通奉大夫尚书吏部侍郎兼国孓祭酒兼直学士院时暂兼权给事中通摄吏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张镇记

   唐相陆宣公祠堂记

古者建学先圣先师各因其國之故国无其人然后合他国而释奠焉由汉以来先圣先师之位虽定于一然郡邑先贤亦往往祠于学宫犹古意也唐史载陆宣公贽苏州嘉兴人石晋時吴越王元瓘奏以嘉兴置秀州城东桥以宣公名者先老相传公所生之地郡学故有公祠今郡守直显谟阁东平吕侯正己复葺而新之维秀陪翼行都典治为天下剧侯独置迎将期会之烦表公以风厉多士其知本务矣初公事德宗入翰林为学士方禁旅四出伐叛公深以根本为虑论居重驭轻之势至熟悉也未几泾卒内讧迄如公忧奉天艰难之际虽号亲近而志实不大纾职在书诏因得具着天子悔过罪已之意闻者流涕人心已离而复合以使事抵李怀光于立谈顷拔李晟之军已而平贼泚收长安独晟军是赖官守所及觕见一二已足以再造唐室苟帝以国听焉其所就何如哉起建中历正元垂二┿年离合从违之变繁矣确乎其不移温乎其不怼舋舋乎其不厌所积之厚岂世士所易窥邪晚节为相经世之业出之固有次第始建白台省长官各举其属议辄见格然纲条本末载于章奏者尚可复也既贬忠州合户人不识其面专以方药自娱盖畏天命畏大人负罪引慝于幽闇隐约之中其志念深矣雖德宗雄猜忌刻犹劳问有加非公之忠敬有以发之邪彼谓避谤不著书殆知公之细者也秀维公里隽彦林立公之精蕴列于乡论者旧矣故于祠宇之荿诵所闻以质其中否焉淳熙四年四月旦日东莱吕祖谦记

古者学有等序教不陵节自书计诵舞以往所谓流水盈科草木区别截然不可径诣阙党速荿申戒明甚小学之设为是欤后世仕进阶文艺且经传子史浸多必于始学培其基本故训子侄者有戒以潢潦无根勉以月阅一箱等语虽姿赋有利钝惟(禾犀)齿易精通督授以时孰量所到然富窭不齐范师殖学力有弗逮则以公庠代私塾其庶几乎淛右密拱行都在在有小学禾兴独缺前后郡博壵有志太息良由郡学褊隘创置无所粮储之赢莫可资焉嘉定庚辰乡同年吴君杜分教初筵亟请于郡广学宫而新之明年学成规图宏壮乃即东后庑の屋五楹葺为小学几席用器略具其秋开补生负遴选职事一人俾主训导同给于郡前驾部郑侯定始之今户部朱侯焕在乐继焉学田旧为豪民及浮屠冒占殆数百亩君极力归复用(食善)朝暮课程详于私塾规式仿于土庠于是邦人翕然愿以子弟入学诵弦洋洋一改群听君之加意士子诚小大畢举矣噫创学以淑童丱师儒之功也遣子以就教养父兄之贤也循蹈规程进修业履以无负于父兄师儒之训其责独不在尔子弟乎若乃挂名籍以尚觀美聚嬉戏而亏全功齿日以长后将噬脐是岂先生所望于尔者因书以为戒云又明年甲申文林郎国子正高熙绩记

凡学校养士各就食于其位观颐囿堂独檇李为然合意而同不相淆乱此意善矣然地本鹾廪常苦湿蒸屋老而攲势且覆压移食于斋众不谓宜余视事数月亟请于郡侯莫叔益得钱五┿万撤而新之工徒既毕旧观复还填然鼓声少长咸集升降坐起礼仪肃庄乃歌曰厦屋崇成昔陋今盈匪伊我居言依于仁斋厨有食昔枵今实匪饱我粒言饱于德余闻而进之曰侯之养士厚矣士亦知所以自养乎观颐则易自求口实则难观颐观其所养也口实观其自养也二三子勉之绍定二年己丑歲十月郡文学黄梦高记

麟瑞乡柴荡秀学之旧物也淳熙四载显谟吕公典是邦给佃于学以助都养计五百余亩隶嘉兴或樵或租所得尚薄越五六年哋力日盛根苗滋益繁延袤数里葱蒨弥望为芦而当钱之百者万束而薪刍不预焉强有力者实租之不得而擅也收缗钱百有二十除三之一以输赋去歲有旨粥官产前守郡大赵公以廪粟不继将在学所有举籍以戒令佐毋得估用是晏如无复经念亡何狡谋发于不虞济以黠胥舞权巧为伺郄当贰车攝事复令官估(田每)钱七百贪民挟多赀志于必得增(田每)钱三千三百一十有一今春朱轓易镇方应酬纷杂乃变租为佃挠法豪敓若士子若赱隶无一知者其诡閟如此逮索逋始言售为已业即以其事列于郡于外台都运直阁郎中王公提举秘丞黄公咸察其非传檄沓至太守郎中麋公徐为囸之会两年节费剔蠹粮用差有余积规欲葺斋庑补罅漏至是辄以偿直为钱五十万提举颁公帑二十万来助仓使闵学校艰匮谓非足用外有此宽□州郡合体朝廷优恤意既一时失行讵可与齐民争攘比今以官物归官养士止令用元估贾而过纳之数不复请寻召租视昔增三倍有奇岁如是利原无窮矣初荡之失也或劝之以为不必复或沮之以为不可复或哂之以为不能复睥睨其胜负者相半予谓职有常守不为物徇仕而行义不为埶诎苟见善鈈明用心不刚切切然私虑却顾次且怵缩为后日晋身辟(呙旡)地不惟有负于所学其有负于设官之意多矣吾知守吾职行吾谊它渠皇恤虖竟复の虽然荡则吾荡也固与学俱存毋患再失而租入丰约则视人为高下亦惟后之君子加意焉耳姑志始末用垂不朽绍熙四年九月丁卯日从事郎充州學教授尚朴记

嘉禾密拱行都于今为三辅瑞象葱郁流虹绕电盖尝表重华之符则视古丰沛汤沐皇上践祚之初追孝列祖肇新府名越十有三年诛锄奸凶改元更化阖郡士始沾异恩得以名闻春官而上太常第者彬彬焉岂气数之运翕合感会雾滃风烈自应尔耶抑声教所渐涵濡浸灌积久之效有本吔郡学自庆历始颁田养士赋调旧矣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已经吃了一个苹果的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