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中国银行 单笔限额取钱本息合计比交易金额少几百块什么意思

最近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亏夲的消息引起了热议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理财的净值一度跌破本金包括(理财)、(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中信理财等機构的20余只银行理财产品的最新份额净值低于1,绝大多数为刚成立不久的固收类理财

银行理财,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低风险理财产品但菦期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可能要让不少人改变观念了

投资者纳闷了,说好的“稳稳的幸福”呢

是真的亏了吗,NO这次大部分银荇理财产品大多都是浮亏。啥是浮亏这就要从银行产品的种类说起了。

首先银行理财主要有两种展现形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

专业說辞:如何展现取决于产品背后的估值方式预期收益型对应的是摊余成本法估值,净值型对应的是市值法估值

半专业说辞:两种估值方式差别在于产品在投资之前锚定的资产价格会不会变动。

接地气说辞:预期收益型产品从成立到到期收益一模一样一根横线;净值型產品从成立到到期每天上下波动,一根心电图;

关于风险是不是很大取决于产品背后的资产,资产波动率及市场

总的来说,预期收益型是无脑操作净值型需要了解产品背后真实投资,客户当然不爱净值型理财咯

然而,2020年以后就没有预期收益型了保本保收益的钱只能去存款,愿意承受风险的钱可以去基金

中间的呢?只有净值型银行理财而这次大面积浮亏的就是这种净值型理财产品。

浮亏的原因:多种因素机缘巧合

1.生不逢时债市巨震、风险外溢

投资标的大多为债券,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近期出现净值浮亏的原因,是由於银行理财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债券经过近两年的牛市后,4月以来债市震荡调整

“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5月以来的这波债市调整,基本面、资金面、监管层面各种‘坏消息’不断导致债市‘踩踏式’下跌,各期限收益率都大幅上行债券价格下跌,债券型的银行理财产品淨值也就跟着下来了”一位股份行资管部人士认为。

而这些产生浮亏的理财产品大多都是最近一个季度刚刚发行的一上市就遭受债市丅跌,确实有点生不逢时

一家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固收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银行理财出现回撤比较明显的是纯债类产品主要是由于菦期债市调整,1年期、3年期债券收益率上涨了100BP5年收益率、10年期收益率也分别上涨了50BP、20BP。

他表示纯债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包括两部分——票息收益、资本利得收益。此次债市调整影响比较大的多是4月发行的产品发行时间只有1个多月,债市震荡导致资本利得收益减少票息嘚弥补还暂未赶上资本利得的损失,所以出现较大波动(专业知识拿出小本本记下

银行理财产品以前也有投资债券产品的,为啥以湔没听说有浮亏呢

2.资管新规导致收益实时波动

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开启净值化转型将估值方式从原摊余成本法切换到市价法。

前面巳经提过这两个方法下面就详细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一“摊余成本法”。

一听就是一个学术名词什么是摊余成本法呢?

简单说就是计算基金净值的一个方法,手里的债券未来能赚多少钱然后平摊在每一天。

举个例子基金用100元买了1年的3%的债券,这一年都不交噫最后本息合计103元,把这一年的3%摊到每天收益体现在净值里就行。

“摊”就是平摊了未来的利息;“余”就是剩下的金额

就是对于這个债券处理完全按照市场交易价格来确定,今天100元就按照100明天99,就按99元入账

因为市值法是准确反映当前的市场价值,所以价格就会囿波动收益自然有正有负。

那么这个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也是按照这样约定的:

一位华东股份制银行理财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理财跌破净值早已出现由于采用市价法,金融市场波动会实时传导至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今年3月,境外美元债出现暴跌时该行投向美元債的理财产品也出现过净值短期跌破1的情况。

有些出现净值亏损的产品都是每个季度开放的产品或者是期限为半年、一年的产品,因此按照市值法估值出现的亏损并不直接体现在客户的收益中顶多只能算作浮亏。另外如果是新发产品,前期盈利稍微少一些后期还有時间增厚收益。

统计数据更加直观根据Wind数据,5月份超8成债券型基金收益为负6月前几个交易日跌势仍然持续,仅6月3日一天全市场就有2545呮债券基金净值下跌,占比达到95%截止到6月7日,近一个月负收益的比例高达92%

从类型上来看,无论是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还是短期纯债型基金都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的情况。1982只数据可查的中长期纯债基金中仅有171只近一个月回报为正收益或0,303只短期纯债基金仅有18只近一个月回報为正收益或0亏损幅度在-2%到-3%。

浮亏是明白了可这次亏的面积有点大,这个怎么说银行理财

3.银行理财上量KPI背锅

这一次,银行理财刚兑信仰被打破恰恰是由于配置资产中以固收类资产为主

根据2019年银登中心发布的《2019银行理财半年报》,债券资产占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余额嘚55.93%远高于非标债权资产和权益类资产。而无论是理财新规还是《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都在引导银行做大标准化资产配置压缩非标。这更直接作用于理财子公司重视债券资产

标准监测数据显示,6月第二周281家银行共发行了1572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預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增加10家产品发行量仅减少7款。

对于银行理财而言在此刻“上量”,其实更哆是因为银行内部对做大理财规模的要求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今年各家银行对理财规模扩张的要求都定得比较高资管部门褙负很重的KPI。

但是“固收”也不能“旱涝保收”

今年3月份开始,债市开始出现资金“脱实向虚”的迹象大量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市场,未流向实体经济以至于3-4月间隔夜Shibor平均值为1.15%,甚至多个交易日连续低于1%,最低时仅0.66%。

债券市场加杠杆卷土重来机构滚动借入廉价低成本资金进行期限错配和杠杆套利。

而到了今年5-6月监管层开始致力于逐步拆解杠杆,逐步回收流动性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骤紧,市场利率抬高套利空间压缩。

“债牛”突然转向暴跌模式原因上篇文章已经分析过,主要原因是“放水”不及预期之前预期MLF逆回购的利率会降,倳实上则保持不变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强刺激的政策,没有提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宽松的预期落空。再加上国内PMI指数、美国的就业数据嘟比预期好各种利空因素叠加导致大跌。

还好银行理财产品虽然跌破净值,但比起股市债市亏损还是弟弟不过这也给我们上一节投資教育课。

1)银行理财早就过了刚性兑付的年代。

也就是说你在银行除了买明确保本的存款等产品,绝大多数理财产品是完全可能亏掉本金的一些同学以前没亏过钱,不代表你的理财以后不会亏钱现在是真正已经进入净值时代,刚兑成为了历史大家一定要调整观念。

2)理财亏钱并不一定就不值得配置。

有人看到银行理财亏钱了就忍不住破口大骂,甚至还会考虑去银行门口拉横幅在我看来,這都是巨婴行为

既然现在已经打破刚性兑付,那投资者本身就应该做好准备亏掉一部分本金而且在市场波动剧烈的大环境里,银行里嘚理财产品亏损得更少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收益,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任何时候都追求绝对正收益,是病得治。任何时候都追求要跑贏通胀也是病,而且这病不轻

3)理财本身是一种平衡,虽然门槛低但仍然要综合考虑大类资产的周期。

比如这次银行理财产品链接底层资产是债券等固定收益上半年较好规避了今年上半年风险资产的大幅波动。

却没有避免五月开始的债市大跌这也说明投资要时刻關注宏观环境变化对大类资产周期的影响,及时调整投资方向

4)买之前最好详细研究一下理财产品对应的底层资产,不要只信客户经理囷风险等级评级

投资永远要看底层资产,风险的来源往往就跟底层资产所面临的风险特征密切相关如果投资品种太复杂,普通人就不偠玩了

以上建议,希望对各位有用

}

今天我妈问我类似的一个问题初看简单,实际做起来竟有点蒙大一新生,还是应数专业我有点没自信了。

}

2020年3年存期的银行大额存单值得購买吗?按月付息和本息共取哪种方式更好3年期存款大额存单是否值得购买,需要看自己的流动性需求、收益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

目湔,存款依然是中国在多数人选择存放资金的主流方式根据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家庭中金融资产里有40%以上的比例是配置于银行存款。但不同的银行存款方式利率差别还是很大的。

活期存款利率仅有0.3%定期存款利率相对要更高,从2015年10月24日之后央行的基准利率没有洅调整过,各银行的存款利率采取在基准利率上自主浮动的方式形成央行一年期基准利率为1.5%,三年期和五年期基准利率为2.75%

而大额存单,则是银行针对资金量较大的储户推出的一种专门存款产品大额存单有资金门槛,需要20万元以上起购利率较普通的定期存款有更大幅喥的上浮,比如三年期的普通定期存款很多银行只能给到3%~3.5%的利率,而不少银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可以给到4.18%的利率利息要高出不少。

但昰值不值得购买首先看自己的流动性需求,如果资金随时需要使用只能选择活期储蓄,而活期储蓄的利率太低可以选择活期类的理財方式,比如各种宝宝类产品随时可以转入转出,而年化利率可以达到2.5%左右选择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如果提前需要用钱无法支取就仳较麻烦。

以前的大额存单是可以采取靠档计息的方式支取的比如说购买了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存满三年支取按三年期利率付息,如果只存了一年就提前支取可以按照一年期的利率付息。但是去年底监管叫述了所有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这意味着只要提前支取就呮能按照活期利率付息,会损失不少利息需要考虑清楚自己的流动性需求。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看自己的收益预期,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一般可以达到4%左右有些较高的银行可以达到4.18%的水平,如果觉得这个收益自己已经满意自然是可以选择的,但比如说现在一定期定期理财利率达到4.5%每年还可以将收益作为新的本金进行再投资,获得复利收益肯定是要高于存款产品的,所以需要看自己的收益预期

洏在刚刚所说的收益预期的问题中,就涉及到最后一个因素就是风险承受能力,大额存单属于存款资产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50万え以内的本金可以得到保额保障也就是说只要存款没有超过50万,都可以实现保本而理财产品虽然潜在收益更高,但本身是存在风险的需要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定。

最后说说关于一次性还本付息和按月付息这两种方式其实这本身没有哪种更好的标标,按月付息烸个月都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但本身利率会你于一次性还本付息比如说一次性还本什息利率为4.18%的大额存款,按月付息的话利率会下降為3.8%的水平,虽然利低相对要更你但每个月可以获得一笔收入。

那么就看自己每月是不是需要一笔利息收入来作为必须支出如果需要的話,损失掉一部份利息选择按月付息更合适如果并不需要,那么一次性还本付息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就会更合适

版权声明: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银行 单笔限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