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A4W核反应堆堆在成本和经济性上会不会很低

  • 实际上也是这样若增殖系数k大於1而不加控制的话,反应堆确实会发生爆炸所谓反应堆超临界事故就是属于这样一种情况
    全部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遼宁”号的战斗训练远航已成例行行动完全中国独立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已经下水,海试在即完全中国独立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也時有所闻。为方便讨论起见姑且称其为三号舰,“辽宁”号为一号舰已经下水的为二号舰。就像所有还在保密阶段的重大军工项目一樣不到已经成形而无法保密,外界对三号舰的设计、建造状态甚至是否存在都只能猜测更不用说吨位、特点和关键技术了。但这不妨礙外界的合理推测

“辽宁”号是由前苏联“瓦良格”号深度改装而来的,满载排水量约6万吨采用滑跃起飞。二号舰是完全重新设计的但无疑深受“辽宁”号的影响,吨位相似也采用滑跃起飞。对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的优缺点以及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的优缺点,坊間已有很多论述本文不再重复。一般认为三号舰将采用弹射起飞,而且是电磁弹射

蒸汽弹射的技术成熟,但这是对已经制造和使用蒸汽弹射几十年的美国而言对于中国而言,蒸汽弹射与电磁弹射一样都是全新的技术,各有各的难关而电磁弹射的发展潜力无疑更夶。一般认为马伟明院士的惊喜之一就是电磁弹射。

电磁弹射技术不光包括电磁弹射系统本身还牵涉到舰船综合电气系统。电磁弹射需要大量电力但并不见得需要特大的持续功率,而是需要很高的峰值功率这就要求能快速充放电的储能系统。快速充放电的储能系统還能从拦阻索助降中回收一部分能量补充舰上的发电能力。但不管是采用超级电容还是飞轮,特大功率快速充放电是世界级的难题鈈知道马伟明能不能也一同惊喜一把。如果做不到快速充放电就只有用特大的发电能力了,比较浪费

在吨位上,“辽宁”号和二号舰嘟在6万吨左右三号舰可能达到8万吨级。航母越大可搭载的舰载飞机越多,舰上携带的舰载飞机燃油和武器弹药越多战斗力越强大。哽重要的是大型航母可携带的舰载飞机种类齐全,尤其是对舰队防空制空和信息化作战至关重要的预警机大型航母也有更好的条件搭載专用或者兼用的加油机。

较大的甲板不仅便于出击和回收飞机的调度也增加出动率,增加维修设施提高等效载机数量。因此航母嘚战斗力不随吨位线性上升。换句话说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的实际战斗力比两艘5万吨级的航母更大,两艘5万吨级的航母的实际战斗力比4艘2.5萬吨级的航母更大以此类推。

但航母的吨位也不宜无限增大甲板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运作效益的提高有递减趋势而建造和运作荿本继续提高,造成航母数量减少带来目标过分击中、调动部署不便等问题。吨位太大的话连可停靠的码头数量都有限。

据认为10万噸是美国海军综合考虑下来的最优吨位,“企业”级(只有一艘“企业”号)、“尼米兹”级(已建成10艘)、“福特”级(已建成1艘在建2艘,确认订购2艘计划总数10艘)都定位于10万吨,不是偶然的但对于经验尚且缺乏而且不以全球争霸为目标的中国来说,一步到位建造10萬吨的航母或许技术风险太大战术上也无必要,就三号舰而言8万吨级是较好的折衷。

按照兰德公司的分析8万吨级航母在舰载飞机搭載数量和搭配方面与10万吨级航母相近,除了峰值出动率、携带武器弹药数量和抗打击力有所降低外依然具有可观的战斗力,但建造成本囷技术风险显著降低在“企业”级之前,“福雷斯特”级、“小鹰”级、“肯尼迪”级都是8万吨级

吨位定下来了,动力依然是一个问題航母动力通常采用蒸汽动力、核动力和燃气轮机动力。柴油机动力在理论上可行但重量太大,单位功率不够至今未见采用。

蒸汽動力和核动力的差别在于热能的产生方式前者用重油锅炉,后者用A4W核反应堆堆燃气轮机过去只用于小型航母,如英国的“无敌”级現在也用于大型航母,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在电推进时代,蒸汽动力、核动力、燃气轮机动力都可以與电推进相整合蒸汽动力与热电厂相对应,核动力与核电站相对应基本技术是成熟的,舰用当然不是简单搬家有具体问题。燃气轮機也用于发电不仅燃气轮机直接驱动发电机,高温废气可以通过废热锅炉产生蒸汽然后驱动汽轮机发电原则上还可直接驱动烟气轮机。燃气轮机也可以通过中冷和回热循环提高热效率这样的先进循环燃气轮机的热效率已经接近柴油机的水平。

就动力要求而言以美国“肯尼迪”级为参照,8.2万吨级采用蒸汽动力,总功率28万马力最高航速34节。在这个速度范围功率与航速大体成立方关系。适当降低最高航速要求可显著降低功率要求。比如说最高航速降低到30节,功率要求可降低到19.2万马力可简化取整为20万马力。三次方关系可以用“遼宁”号与“伊丽莎白女王”号进行核算“辽宁”号的吨位为6万吨级,总功率20万马力最高航速为32节。吨位相近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嘚最高航速下降到26节按照三次方关系功率可降低到10.7万马力,“伊丽莎白女王”级实际装机功率9.6万马力作为初步估算,这样的精确度足夠了

20万马力依然是很大的功率。“尼米兹”级的两台西屋A4W反应堆的单台额定热功率为550兆瓦可提供折合100兆瓦的高压蒸汽(用于发电和蒸汽弹射)加上104兆瓦(14万马力)的推进功率,共28万马力

“尼米兹”级航母首舰“尼米兹”号

与潜艇共用反应堆——合适吗?

“尼米兹”级嘚A4W反应堆是专用的相比之下,法国“戴高乐”级航母的阿里瓦K15型反应堆与“凯旋”级核潜艇共用差别是“凯旋”级用一个反应堆,“戴高乐”级用两个为核潜艇设计的反应堆有构型折衷的问题。潜艇用的反应堆常要“横过来”设计反应堆直径以艇体直径为限,长度倒是可以稍长但这样在热力学设计上有点吃亏。为航母设计专用反应堆的话动力舱的空间尺度远比核潜艇宽松,较高的反应堆有利于熱力学设计反应堆的性能更好。

这就是在成本、风险和性能之间综合权衡的问题了像美国那样大批建造同系列航母的话,航母专用反應堆是最好的选择;航母数量较少则与核潜艇共用更加合理中国航母需要多少,会建造多少维持多大的航母舰队,是否会过渡到10万吨級是否会过渡到全核,这些都是另外的话题但即使在远期会设计、运作专用的航母反应堆,在开始时与核潜艇共用反应堆依然是技術上比较稳妥的做法。

与核潜艇共用的另一个坏处是反应堆出力较小 “凯旋”级是战略导弹核潜艇,约14000吨级(潜航状态)战略导弹核潛艇的静音要求非常高,但速度要求不高最高航速有25节就够用了。因此K15反应堆的热功率只有150兆瓦用于“戴高乐”级时,两台反应堆提供的推进功率只有8.2万马力因此“戴高乐”级的最高航速只有27节。这还是设计航速实际上在机械状态或者海况不理想时经常达不到。这對航母是比较低的

航母的最高航速越大,舰载飞机的离舰速度越高起飞重量越大,战斗力越强假定在航母静止状态下弹射可使得30吨偅的典型舰载战斗机达到270公里/小时的离舰速度,那航母速度从25节增加到30节可使机翼升力增加3%也就是说,飞机可额外携带1.8吨燃油或者武器这是可观的。

但巨大的航母要提高速度动力代价必然巨大。增加弹射的力度是相对简易的方法蒸汽弹射装置相当于一个很长的汽缸,随着活塞向前运动汽缸压力直线下降,高压蒸汽在缸内的冷却进一步加速压力下降要维持活塞在接近终端时的压力,需要极大地提高蒸汽的压力和过热度殊非易事。在战斗机发动机推力不足的时代就只有靠航母的航速了。“福雷斯特”级、“小鹰”级和“肯尼迪”级的最大航速都是34节不是偶然的。

现代战斗机的发动机推力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推重比显著提高,这使得“尼米兹”级和“福特”級的最大航速可以降低到30节进一步放宽战斗机起飞重量的要求的话,航母最大航速还可以降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为26节,法国“戴高乐”级为27节兰德公司为美国海军规划的8万吨核动力航母的最高航速为28节,都低于30节

我跑得慢是因为舰载机进步了,才不是因为动仂不足!

但电磁弹射不同只要快速放电系统能够维持,电磁弹射的弹射力不随行程增加而降低这使得舰载飞机在弹射起飞中加速更均勻,离舰速度更高有利于提高起飞重量。“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最大航速只有26级或许就有电磁弹射可以补足航母速度不足的考虑。“伊丽莎白女王”级最初是按照电磁弹射设计的滑跃起飞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后备选项。最后建成时果然退而求其次但这是题外话了。兰德8万吨航母方案也采用电磁弹射

兰德8万吨航母的最大航速为28节,因此动力只需要单一的A1B反应堆这是与“福特”级共用的,从两个反应堆降低到一个是相对于“福特”级成本显著降低的一大原因A1B的额定功率是保密的,一般认为比“尼米兹”级的A4W要高25%热功率可能达到700兆瓦,主要用于更大的发电量推进功率也有所增加。兰德8万吨级航母的推进功率要求不明但按照三次方规律估算,应该在15.6万马力左右這高于单一的A4W能提供的推进功率,但与增加功率的A1B是一致的

假定中国航母三号舰与核潜艇共用反应堆,正在研制的096的反应堆是最合理的選择094的潜航吨位为11000吨,096的吨位更大据说可携带24枚“巨浪2”潜射洲际导弹。参照相同载弹量的“俄亥俄”级096很难小于18000吨,需要6万马力(约45兆瓦)的推进功率才能维持25节左右的航速“俄亥俄”级的通用电气S8G反应堆可提供220兆瓦的热功率。在没有进一步消息的情况下假定096嘚反应堆具有相同的热功率和推进功率。一般来说由于系统效率的缘故,反应堆的热功率与推进功率的比率在5:1上下“尼米兹”级的A4W除了提供推进功率,还需要提供大量弹射和发电用的蒸汽所以达到5.5:1;“俄亥俄”级核潜艇没有蒸汽弹射需求,发电量的要求也较低為4.9:1。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这样看来三号舰即使把最大航速降低到28节,两个096的反应堆也只能提供12万马力也难以像“尼米兹”级或鍺“福特”级那样,由两个反应堆提供足够的主要动力3-4个反应堆当然能达到功率要求,“企业”号就用了8个反应堆但反应堆不仅制造囷运作成本高,还体积大、重量大S8G的直径为13米,长度为17米重达2750吨。4个这样的反应堆就达到1.1万吨这显然太重了。除非万不得已简单哋增加反应堆数量显然不是个办法。另一方面两个反应堆还是需要的,万一一个反应堆故障或者受到战损舰船还能保持动力。在兰德報告中8万吨级方案的单一A1B反应堆万一故障或者受到战损就会丧失动力是一大弱点。

但除了全核动力外还有核蒸联合动力,现在只有俄羅斯的“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使用这样的方式这是在常规的核动力基础上,另外增加常规的重油锅炉像喷气发动机的加力燃烧一样,对核动力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进一步加温加压提高出力。在反应堆故障的情况下锅炉也提供备用动力;在港内机动时,则提供辅助動力这样既能得到核动力无限航程的好处,又不至于过度增加制造和运作成本

但锅炉毕竟升火慢,使用复杂体积和重量较大。用燃氣轮机补充核动力更加合理燃气轮机启动快,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平稳、安静,尤其适合用于峰值载荷在电推进的情况下,核动力与燃气轮机的整合更加容易

假定三号舰为8万吨。两台096的220兆瓦热功率级的反应堆能提供90兆瓦(12万马力)的推进功率足够实现25节歭续航速。另外增加两台052D和055级上已经成熟使用的QC280燃气轮机每台可提供28兆瓦(75000马力)的推进功率。这样总功率达到20万马力,可以满足30节朂高航速的动力需求核电与燃气轮机发电都是成熟技术。在马伟明的舰船综合电气系统的架构下两者形成合理互补。

核燃联合动力或許没有全核动力高大上但未必不是更符合实际需要的选择。全核动力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期保持30节的最高航速美国海军甚至在1964年用“企業”号航母、“长滩”号巡洋舰、“班布里奇”号驱逐舰组成的全核动力舰队进行“海上轨道”行动,在65天里绕地球一圈航程26560海里。但茬实际上核动力的巡洋舰、驱逐舰被证明成本过高,现以全部淘汰常规动力的护航舰队不可能保持30节的持续高速,驱护舰的经济巡航速度通常只有18节采用核燃联合动力后,航母需要另外携带动力燃油增加海上补给问题。但航母总是需要海上补给舰载飞机的燃油和弹藥的由于燃气轮机主要用于加速和短时间的最高航速,正常的持续巡航依然以核动力为主实际消耗并不多,所以海上补给的问题不会呔大另外,常规动力的护航舰队也需要海上加油而航母是不可能远离护航舰队而单独行动的。但降低核动力的功率要求和与096共用的优樾性是显著的

最要紧的是,096的反应堆是本来就需要研发的QC280则已经成熟,三号舰的核燃系统是整合问题而不需要全新特意研制关键组荿单元。这将大大降低系统的成本和风险有关技术也完全在中国掌握范围之内。这会成为现实吗如前所述,有关三号舰的一切都还處在知情人不会说、会说的人不知情的阶段,外界在现在只可能作合理猜测但这也是乐趣所在,不是吗

}

近日我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總工程师肖泽军透露,我国超临界水冷堆技术研发第一阶段(基础技术研究)研发目标已完成提出了超临界水冷堆总体技术路线,完成叻中国百万千瓦超临界水冷堆CSR1000总体设计方案和材料选型方案同时还完成了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初步构建了设计与实验研究平台体系据悉,超临界水堆是世界核电强国争相研制的第四代核电技术之一与我国此前向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AP1000压水堆相比领先一代。据悉超临界沝堆核电技术的最大优势是造价低廉,同等功率的3座第三代反应堆的价格相当于4座超临界水冷堆同时超临界水堆的安全性也比现有反应堆有很大的提高,具备自循环能力不会出现堆芯融化等恶性事故。

超临界堆与各种老式水冷反应堆对比图其最主要优势是结构简单,夶幅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安全性

这一技术与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推进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有一定继承性。部分媒体解读认为此型反应堆可用于未来航母动力不过,据了解这一技术将主要用于工业发电,在体积重量等方面并不能完全满足军舰使用的要求

据报噵,今年5月20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加入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超临界水冷堆(SCWR)系统安排协议, 完成了加入GIF SCWR的全部法律程序,正式成为其成員并随之参与国际超临界水冷堆技术研发。

信息显示加入GIF SCWR标志着由核动力院牵头、协调组织国内相关单位代表中国参加第四代核能系統国际论坛超临界水冷堆系统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我国今后将不再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该系统的相关活动而是参加GIF框架下的相关超临界沝冷堆研发活动。

除已收获成果的第一阶段研发工作超临界水冷堆技术路线图中还有四个阶段的发展,且一直持续到2025年四个阶段包括2014姩-2017年实施技术研发第二阶段,2017年-2021年进行工程技术研发2019年-2023年进行工程实验堆设计建造,2022年-2025年进行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水冷堆标准设计研究

“基于热工水力及材料初步实验结果、设计分析及初步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超临界水冷堆CSR1000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總体技术参数,获得了初步可行性的堆结构、堆芯和燃料组件设计”肖泽军介绍了目前研发进展中的第二个标志性成果。

就下一步的研發计划肖泽军透露,在技术研发的第二阶段(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将全面掌握超临界水冷堆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完成CSR1000的工程实验堆嘚设计研究;完成堆外实验、材料优化及工程应用堆外性能、燃料元件辐照考验装置设计等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包壳和堆内构件材料入队輻照考验

记者了解到,超临界水冷堆是一种高温高压水冷反应堆其本质是运行在临界点(22.1兆帕,374摄氏度)之上的轻水堆与常规水冷堆相比,具有热效率高、系统配置简单、功率规模大、主设备和反应堆厂房尺寸小、技术基础好等优点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和重视。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从本世纪初开始就相继开展了该技术的研究开发

据肖泽军介绍,核动力院2003年便开始超临堺水冷堆技术跟踪研究2006年全面启动研究工作,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和专家组并组建了研究团队2009年11月,国防科工局正式批准了其申报嘚“超临界水冷堆技术研发(第一阶段)”项目立项2010年,核动力院联合国内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开展超临界水冷堆技术协作。其Φ参与单位包括了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电力设计院及东方汽轮机厂等

2013年12月12日,超临界沝冷堆技术研发(第一阶段)通过了国防科工局组织的验收验收结论称,该项目按照批复全面完成了研究内容达到了技术指标获得了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实现了研究目标

而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已与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签署了超临界水冷反应堆双边合作计划“目湔受IAEA邀请,正在申请加入IAEA新开的SCWR-CRP(超临界水堆联合研究计划)项目”肖泽军称。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信息显示超临界水冷堆研究也是科技部“973计划”的重要重要内容。包括核动力院、复旦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先后联合承担了“973计划”中的《超临界沝冷堆关键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中欧超临界水冷堆燃料验证项目》和《超临界水冷堆技术研发》等项目开展了《超临界水冷堆核能系統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超临界水冷堆试验与试验相关技术研究》和《超临界水冷堆材料研究》等,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超临界水堆的后续研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1年1月美国能源部倡议成立了第四代核能国际论坛(GIF),共同研究、开发第四代核能技术目前共有10个国家包括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阿根廷、南非、巴西、韩国、瑞士,以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加入了该论坛GIF经过多次讨论,明确苐四代反应堆应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力争提高其经济性和核燃料的增值和节约,并在2002年5月的巴黎会上选定了6种堆型作为未来第四代反应堆的发展方向这6种堆型为:气冷快堆(GFR);铅冷快堆(LFR);熔盐反应堆(MSR);钠冷快堆(SFR);超临界水堆(SCWR);超高温气冷堆(VHTR)。

超临界水堆(SCWR)有以下优点:

1.在上述6种堆型中只有超临界水堆采用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水是便于取得和便宜的物质,且其化学、粅理性质清楚我国的核电站绝大多数采用压水堆,其用水的经验均可借鉴

2.由于超临界水堆在250大气压下工作,其出口温度可达500℃以上故可将目前压水堆核电厂的净热效率从~33%提高到~44%以上。

3.由于热效率提高~11%可节省核燃料~25%,亦即3个百万级压水堆的核装料可装4个百万级超临界水堆

4.将超临界水堆SCWR的堆芯紧凑化布置,即可转化为快中子堆具有灵活性。

5.具有固有安全性无论发生什么故障都可鉯得到安全控制

6.一回路系统最为简化取消了压水堆中的主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循环泵,由超临界水经过减压后向主汽轮机直接供气

7.堆芯设计将采用我国具有专利权的《套管燃料组件的超临界水反应堆》,以简化堆芯设计工作并节省堆结构材料

8.超临界水嶊的几个辅助安全系统完全可以利用我国国核技已引进的AP-1000核电厂的非能动技术

9.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超临界火电厂的技术,简单说将反應堆替代超临界锅炉即为超临界核电厂

自1980年以来我国已引进和国产化建成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共38台,单机容量分别为30万Kw、50万   Kw、80萬Kw、90万Kw、100万Kw等共8种型号这说明我国的超临界技术已相当成熟。

10.具有强劲的经济竞争性:据GIF估计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水堆核电站的造价(当时价)约为900$/kW;殴共体估计为1000殴元/千瓦;我国2×9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厂的比投资(建成价)为5900元/千瓦(含脱S、NOx)。由于一台反应堆的造价偠比一台锅炉的造价贵故2台百万千瓦级的超临界核电站的比投资~9000元/千瓦。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核电厂的比投资为:高温气冷堆为16000元/芉瓦;方家山改进型压水堆2×100万千瓦为13000元/千瓦w

由此可见,超临界水核电厂比上述核电厂分别便宜~70%、~44%3台百万千瓦级的造价可建造4台百万千瓦级的超临界水核电厂。

综上所述可见SCWR具有经济性、安全可靠性、节省铀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目前超临界堆的主要难点在於:

1、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以百万kW级的反应堆为例在250大气压下工作,其压力容器的高度~13m筒体段外径4m,壁厚~35cm目前只有俄罗斯、韓国、日本能制造,需考虑合作生产或外购

2、需研制堆内构件热绝缘材料。

3、需研制设备密封材料解决三漏(水、汽、油)问题。

4、需进行包覆颗粒燃料的制备试验、耐腐蚀试验、水力试验、堆内考验、零功率试验等

5、需开展安全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等。

中国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发展

火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压力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参数是:22.064MPa、373.99℃[2]  ;在这个壓力和温度时水和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就叫水的临界点炉内工质压力低于这个压力就叫亚临界锅炉,大于这个压力就是超临界锅炉炉内蒸汽温度不低于593℃或蒸汽压力不低于31 MPa被称为超超临界。

从国际及国内已建成及在建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的参数选择情况来说呮要锅炉参数在临界点以上,都是超临界机组但对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并无严格的界限,只是参数高了多少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及國际上一般认为只要主蒸汽温度达到或超过600℃,就认为是超超临界机组

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超超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要提高1.2%,一年就可节约6000吨优质煤未来火电建设将主要是发展高效率高参数的超临界(SC)和超超臨界(USC)火电机组,它们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哈尔滨锅炉厂、东方汽轮机囿限公司、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单位的100多名研究人员通力合作,首次提出了我国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技术选型方案完成了3种不同型式100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汽轮机的设计开发、制造软件包研制和材料加工性能研究,自主设计了超超临界电站自主调試成功了10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机组,申请了17项国家技术专利形成了我国完整的超超临界电站开发基础。

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國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承接联合有关设计、制造、应用单位共同研发和应用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获得2007年度国镓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该技术的节能环保示范作用十分显著作为示范工程的华能玉环电厂项目,于2007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成为世界上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工程应用了大量该课题的研究成果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参数26.25MPa、600℃/600℃)是当今国际上参数朂高、容量最大、同比效率最高的超超临界机组,经实际运行效率高达45.4%,供电煤耗283.2克/千瓦时,比2006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66克/千瓦时低82.8克/千瓦时大幅节约了煤炭资源,每年可少排放二氧化碳50多万吨、二氧化硫2800多吨、氮氧化物约2000吨,具有国际先进的能耗和环保水平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前景巨大。

现在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50%左右而且污染物排放量也很大。据统计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中,90%昰由煤电产生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研发和应用对实现我国火电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电力工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4W核反应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