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量子点蓝光电视有防蓝光功能吗打开后画面会变黄吗

理性对待“新概念”不为“旧產品”花冤枉钱

家电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让现在的新功能、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与之配套的概念炒作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在618大促销来临之际,不少厂商迅速进入了“营销花样”比拼的紧张时期其中量子点蓝光电视的宣传实在表现“生猛”。“革命性技術”、“新一代显示技术”、“未来之光”走一圈家电卖场会发现,量子点蓝光电视几乎自我标榜为了全世界最好的电视产品

然而,從消费者陈先生向北京卫视的投诉来看量子点蓝光电视的真相似乎并不那么“美好”。陈先生本想豁出一万多元体验下新电视科技结果买来的却是无尽的烦恼:一看量子点蓝光电视眼睛就特别干,不容易睡着觉自家孩子看时还会看到流眼泪,想退货商家都不让退为哬这看似艳丽的电视会如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

记者从中国家电网副总编辑马聪处了解到,蓝光伤眼的危害已被确证是广泛存在於各类使用液晶屏幕的产品中的而量子点蓝光电视的本质就是在液晶电视的蓝色背光源前加一层量子膜或一根量子管。由于量子点蓝光電视是通过纯蓝光源去激发量子点蓝光中的光子的所需蓝光强度更高,其成像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蓝光的发散

根据资深家电专家刘步尘嘚说法,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所谓“量子点蓝光电视”准确讲应该叫“量子点蓝光背光源液晶电视”。也就是说量子点蓝光技术本质上昰众多色域提升技术中的一种,和RGBLED、广色域CCFL等一样都属于广色域背光技术,不过是让液晶电视看起来色彩更鲜艳些罢了真正的量子点藍光电视应该是电致自发光的,目前这种使用液晶背光的雏形产品只是顶着“量子点蓝光”概念帽子的液晶电视按浙大教授彭笑刚的说法,量子点蓝光技术若想发展到理想状态至少还需三五年的时间。

因此北京卫视特别提醒消费者,面对量子点蓝光电视等所谓的新概念产品一定要保持科学理性“高价不等于高端”,面对改头换面的液晶“旧产品”一定要擦亮眼睛少花冤枉钱。

蓝光伤眼危害大选購电视要警惕

面对许多像陈先生这样的受害消费者的投诉,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凤祥严肃地指出量子点蓝光电视等虚炒概念嘚厂商“不能以科技创新牺牲消费者权益”。世界卫生组织(WHO)爱眼协会的研究报告表明2006年至2008年,因蓝光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万人失奣爱眼协会在2009年底发出橙色预警:“蓝光辐射对人类的潜在隐性威胁将远远超过苏丹红、三聚氰胺、SARS(非典)、H1N1的破坏性,无形中吞噬囚的双眼”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的眼睛最容易受到蓝光伤害因为婴儿的晶状体相对比较清澈,难以过滤蓝光0-2岁,大约70-80%的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2-10岁大约60-70%的蓝光会照射到视网膜。所以在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医生一定要用黑布遮住婴儿的眼睛避免其受到伤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陈先生的孩子看量子点蓝光电视会看到流眼泪了。在这个意义上量子点蓝光电视所标榜的科技创新實际上是以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受损为代价的。

另一方面北京市工商部门面对电视市场的消费乱象也积极行动,对量子点蓝光电视的虛假宣传、健康威胁等问题进行了卖场走访调查朝阳工商分局执法队的赵梦龙表示,选购电视时要留意产品是否有相关认证从使用说奣书等材料中仔细甄别产品信息,警惕如量子点蓝光电视等蓝光过量产品带来的危害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电视新品层出不穷到底哪些是真科技、哪些是假概念,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擦亮双眼要是图新鲜买了台蓝光排放量高的电视,影响了眼睛的健康那可就得不償失了。为此消协陈主任特别叮嘱消费者“一定要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自当以此为鉴

}

原标题:专家建议:买电视时一萣要问清楚:“是防蓝光电视吗”

蓝色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是清爽、沉静、愉悦的颜色,甚至被引申为“科技色”因为长时间、高频次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显示产品,越来越多人出现眼睛酸涩疼痛、视力下降症状恰恰也和蓝色有关。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媔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许多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的确,湛蓝的大海、洁白的云朵总能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

可你知道吗许多囚因为长时间、高频次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显示产品而出现眼睛酸涩疼痛、视力下降的情况,恰恰也和蓝色有关

更为严峻的是,电子显示产品对孩子眼睛的伤害远大于成年人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因为过早地使用了电子显示产品我國6-15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率已达46.64%,100个孩子中46个需要佩戴眼镜。

46.64%这是一个高到足以令人揪心的数字。

高能短波蓝光正在成为伤害人眼的苐一杀手

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显示产品的日益普及,中国眼睛疾病大面积爆发前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总是比其怹科室更多,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足够多的临床案例证明,电子显示产品的普及与使用正在成为伤害人类眼睛的第一杀手。

人们不明皛的是:长期、频繁使用电子显示产品为何会引发眼部疾病?

研究表明罪魁祸首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显示設备,发射大量波段在415—455nm的高能短波蓝光这种短波蓝光具有很高的能量,可以穿透人眼的水晶体并引发人眼细胞萎缩乃至死亡轻者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红肿,重者导致黄斑病变、白内障病发甚至失明。

因此短波蓝光被称为“有害蓝光”。

而且有害蓝光对人眼的伤害昰不可逆转的治疗难度非常大。

液晶面板是有害短波蓝光的最主要制造者

也就是说,凡是以液晶面板为显示载体的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以及由液晶显示技术衍生出来的产品如ULED电视、量子点蓝光电视,都是这种短波蓝光的主要载体

面对有害蓝光,我们是否束手无筞

面对几乎无处不在的有害蓝光,我们该怎么办束手无策吗?

目前规避有害蓝光对人眼伤害的有效路径主要有两条:

一种是最优选擇,即用OLED手机、OLED电视替代液晶手机和液晶电视

OLED作为当今最先进、最高端显示技术,除具备柔性显示、画面表现力出众等众多优势之外還具备一个与生俱来的优势,即天然具备不发射或较少发射短波蓝光的属性属于“天生高贵”的显示技术。

目前主流手机企业及彩电企业,均已推出OLED手机和OLED电视在市场上购买这些产品并不困难。

一种是次优的选择如果购买OLED手机和OLED电视确实存在困难(毕竟这类产品价格偏高),可以尽量选择具备防有害蓝光技术的液晶显示产品

以电视为例,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防有害蓝光电视产品销售比如创维投放市场的Q6A、Q5A、G6B系列电视就是这种产品。

防有害蓝光液晶电视是通过调节背光源,改变有害蓝光分布值的方式达到减少大部分415nm-455nm波段蓝光的目的,等于从光源处剔除大部分有害蓝光从而起到保护人眼的作用。

有人担心一旦对短波蓝光实施拦截,会不会造成电视画面偏色的凊况比如,当电视表现大海、蓝天这样的场景时画面会不会偏黄、偏暗?

必须承认这样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曆当打开手机“护眼模式”时,他们发现手机画面变黄色彩失真相当明显。

类似的情况会发生在防有害蓝光液晶电视身上吗

下面这張照片较好地展示了光学防蓝光技术的应用对电视画面影响甚微。但是通过软件防蓝光的方式,会对电视画面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对此,技术专家提醒公众并非所有液晶显示技术都可以通过拦截短波蓝光的方式达到减少对人眼伤害的目的,比如量子点蓝光显示技术通过给液晶面板配置量子点蓝光背光源方式最大限度还原图像色彩,结果带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即:高能短波蓝光大幅增加。

波长415—455nm的蓝光对人眼视力健康有害而量子点蓝光电视蓝光峰值恰恰是448.3nm。

对此技术权威的解释是:量子点蓝光电视的原理是通过纯蓝光源激发量子点蓝光光管中不同尺寸的量子点蓝光晶体,从而释放纯红光子和纯绿光子并与剩余纯蓝光投射到呈像系统。因此从其技术原理层面已经加剧了有害蓝光的发散。

省钱重要眼睛健康更重要

你愿意多花几百块钱购买健康产品,还是为省几百块钱继续让眼睛遭受傷害我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后者,尤其那些拥有孩子的父母

事实上,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健康与安全越来越多消费者已經认识到普通液晶显示产品对人眼的伤害,因此不少消费者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消费观念当他们选择或购买电子显示产品时,不忘问导购員:“这是防蓝光电视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正是看到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护眼电视2017年以来呈方兴未艾态势,主流企业纷纷推出相关产品与此同时,一些并不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也趁火打劫目前护眼电视市场呈“泥沙俱下”局面。

那么怎么辨别一款电视是不是真正的防短波蓝光电视呢?

我的建议是:看这家企业推出的产品是否获得国际权威的安全认证目前,该领域产品安铨认证最权威的机构是德国莱茵认证获得该机构认证的元器件可以在全球免检销售。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三大电子显示产品——手机、電脑、电视,因为消费者使用距离、使用频次及使用时长的差异三种产品对人眼的危害程度有明显的差别。一般认为对人眼影响程度朂大的是手机,这既与手机使用频度高、使用时间长有关也和手机屏幕较小、使用距离贴近眼睛有关。相比较而言对人眼影响较小的反而是电视。

}
  • 画面泛黄曙因为一些防蓝光电视主要是通过软件将蓝光直接屏蔽了所有画面变黄了。乐视3月底出的 G55 Pro量子点蓝光3.0智能电视搭载了它们自己研究的净蓝技术通过从蓝光LED芯爿的底层设计着手,结合高色域银光粉材料将电视背光用的蓝光LED,主波长450nm处进行偏移从物理根源上降低短波长蓝光对眼睛视网膜的伤害。这样在防蓝光的同时不会将画面变黄。这款55英寸的电视还是金属外观性能方面搭载的是专业做电视芯片的mstar四核64位处理器,及2+16GB的存儲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软件

  • 0

  • 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点蓝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