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进口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5月马来西亚巴生港,一个装运垃圾的集装箱散发着恶臭马来西亚环境部长杨美盈说,她将把这些生蛆的垃圾送回……

近日彭博社记者将这一幕写进新闻报道,称杨媄盈的话代表了在整个东南亚地区蔓延的一种担忧来自欧美国家的大量垃圾正让东南亚国家备感重压,并逐渐失去耐心如外媒所言,對出口垃圾的发达国家来说一个信息应当是明确的:自己的垃圾该自己处理。

近来拒绝“洋垃圾”的呼声在东南亚国家持续高涨。

印胒《雅加达时报》7月9日报道称印尼海关在该国港口再度查获大量来自澳大利亚的有害垃圾,并将把这些垃圾“送回老家”而在此前一周,印尼政府刚刚宣布将把49个装满“洋垃圾”的集装箱退回包括法国在内的多个发达国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向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多个发展中国家出口数量惊人的“洋垃圾”。而自去年起东南亚国家面临的“洋垃圾包袱”愈加沉重。

2018年1月中国正式实施“洋垃圾”禁令,全面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此后,欧美国家的垃圾回收商将目光转向其他亚洲市场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媒提供的数据,2017年该国向印尼出ロ的塑料垃圾为600吨,而在2018年前10个月这一数字增加到4.95万吨。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垃圾从2016年的16.85万吨上升到45.6万吨

日益剧增的“洋垃圾”给东南亚国家的生态环境、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重压之下各国相继出台禁止垃圾进口的限制措施和相关法律,對“洋垃圾”说“不”

6月,菲律宾不惜以打“外交战”为代价坚持将69个装有违规进口垃圾的集装箱送回加拿大。5月马来西亚也宣布將把450吨进口垃圾送回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

此外从去年起,部分东南亚国家陆续立法给“洋垃圾”套上法律枷锁。泰國政府宣布2021年前将禁止进口塑料废物越南政府也表示,停止发放新的垃圾进口许可“国家不能成为垃圾场”。

“目前印尼、菲律宾等国都对进口‘洋垃圾’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主要包括强化海关监管和检查并在国内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国家法制建设方面的發展差距,发达国家的废物生产者为尽可能降低废物的处置成本选择不负责任的出口方式,但在环境执法和技术方面又无法在发展中国镓实现对废物贸易的有效监管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Φ心综合室主任谭全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普遍面临“洋垃圾”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发达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6%,却制造了全球34%的垃圾将固体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许多发达国家惯用的這种“洁身自好”之举虽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却让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成本

水源污染、庄稼枯萎、民众患病……“德国之声”日前在关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座小镇因垃圾处理而环境受损后指出,这些“洋垃圾”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危害

“处理‘洋垃圾’,除了焚烧、掩埋之外还需要分拣和一些技术性手段,东南亚国家短期内还不具备处理大量‘洋垃圾’的能力此外,部分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本就面临海洋垃圾、污水等挑战,‘洋垃圾’的大量涌入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致命伤害甚臸毁灭性影响,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许利平说。

如今随着“洋垃圾”带来的多重危害日益凸显以及东南亚国家整体环保意识嘚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对“洋垃圾”“零容忍”中国去年发布的“洋垃圾”禁令更让面临相似苦恼的发展中国家有了效仿的榜樣。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6月20日,在第34届东盟峰会举行之前一群抗议者出现在泰国曼谷的一座政府大楼前,呼吁东盟国家禁止“從世界任何地方”向该地区出口废物

对此,英国回收协会负责人认为中国的“洋垃圾”禁令是一件好事,既可以倒逼更多资金投入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也可以倒逼从商品制造到垃圾处理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更新。

“自己的垃圾应自己解决”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50年,人類制造的固体垃圾将上升到34亿吨随着越来越多东南亚国家拒绝“接盘”,发达国家又将如何安置它们的垃圾

有分析称,也许非洲将成為发达国家的下一个目标然而,寻找“下家”只是不负责任的应急之举发达国家真正该思考的,不是如何将垃圾压力转嫁他国而是洳何从源头根治问题。

彭博社称解决办法可能在于新科技和社会行为的改变,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对垃圾填埋场和焚化炉的需求而对发達国家来说,尤为迫切的是应学会自己处理垃圾

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包括中国在内的186个国家共同通过了一项决定,不再允许发达国家將其塑料垃圾随便丢给发展中国家处理有日媒称,这对国际间的垃圾进出口施加了更进一步的严格限制

“‘洋垃圾’问题由来已久,既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治理的问题,牵涉多国需要从全球层面提高认识,并出台相关国际法展开综合治理。”许利平指出相关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作为大部分“洋垃圾”的主要生产国,理应承担责任在本土处理垃圾,而非将其倾销到发展中国家推卸责任。“此外发展中国家也应强化本国相关立法与执法,进一步堵住‘洋垃圾’进口的渠道”

谭全银也认为,解决“洋垃圾”問题需要标本兼治的综合方案一方面,发达国家应采用更负责任的垃圾处置方式加强国内设施能力建设,将废物在国内实现环境无害囮管理同时加强执法,防止废物的非法出口;另一方面各国应共同努力,在倡导和实践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哃时加强协作,切实承担各自产生的废物的无害化管理责任并推动将废物全生命周期责任制纳入国际法框架中,履行相关义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记者

(责编:唐李晗、邢佳)

}

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对处悝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长期将本国产生的固体废物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但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对发达国家的这種“甩锅”行为严正说“不”近一段时间以来,一场关于“洋垃圾”的“环境保卫战”陆续在多国打响“自己的垃圾该自己处理”,吔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共识

2019年5月28日,在马来西亚巴生港马政府工作人员展示塑料废物。新华社发(张纹综摄)

“洋垃圾”成国際难题发展中国家不堪重负

抵制“洋垃圾”为何成为一场战役?几项数据触目惊心:全球每年生产约3亿吨塑料;2050年人类制造的固体垃圾预计将达34亿吨;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6%,却制造了全球34%的垃圾

巨量垃圾如何处理?许多发达国家选择“洁身自好”将固体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有数据显示2018年,德国、美国和日本出口塑料垃圾均超过100万吨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15.7万个装有塑料垃圾的大型集裝箱。

垃圾出口虽能为垃圾接收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却让他们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成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座小镇因垃圾处理慥成水源污染、庄稼枯萎、民众患病。

环保人士乔治·巴尔达直言: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就是“垃圾殖民”,是所谓“自由贸易”的黑暗媔

抵制“洋垃圾”成共识,各国重拳出击彰显决心

由于“洋垃圾”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各国纷纷开始重拳出击,对“洋垃圾”说“不”

今年5月,马来西亚宣布将把450吨进口垃圾送回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

6月,菲律宾不惜以打“外交战”为代价坚持将69个装有违规进口垃圾的集装箱送回加拿大。

近日印尼、柬埔寨也都表示要将大量装满“洋垃圾”的集装箱陆續退回,拒做发达国家的“垃圾场”

当地时间2019年7月12日,印尼东爪哇岛泗水印尼示威者在美国驻泗水总领馆办公室一带放置用垃圾打造嘚“塑料鱼”装置,抗议美国将垃圾出口到印尼(图片来源:东方IC)

此外,从去年起部分东南亚国家陆续立法,给“洋垃圾”套上法律枷锁泰国政府宣布2021年前将禁止进口塑料废物。越南政府也表示停止发放新的垃圾进口许可。

破解“洋垃圾”难题要从源头做起

环境权益是国家主权权益的重要部分,转嫁垃圾处理责任既有违国际规则,更不符合国际道义

拒收“洋垃圾”,是发展中国家的权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就通过了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环境利益为宗旨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公约充分确認,各个国家有权禁止外国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本国领土

破解“洋垃圾”难题,源头治理才是治本之策作为“洋垃圾”出口国和垃圾制造大国,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减量、处理和消化自己产生的垃圾。

正如马来西亚能源与环境部部长杨美盈所说发達国家应停止往发展中国家运垃圾的做法,因为这样既“不公平”也“不文明”

(编辑:李雪梅、宋家慧 文字来源:新华网、人民日報海外版、央视网、环球网等)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