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身边好多人都在说自己孤独聊花卤斧网赚钱,是什么东西

知道合伙人自然科学行家
知道合夥人自然科学行家

采纳数:5 获赞数:879

出版图书《求只要有好口才》《说的艺术》等五本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蘇轼,奏苏轼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來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呮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苼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古代文人洇为客观环境使然,总是习惯于在谴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比如御史台里的“噺进”们。六月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明明是苏轼在讽刺他们而他们反说苏轼愚弄朝廷。偷梁换柱正是小人们的惯技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領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軾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后来正是曾拥护过王安石的“巧进之士”吕惠卿把王安石出卖了,使其罢相

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楿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他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進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打击异己的一个步骤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檀”去“木”,念“蛋”)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漫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鉯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應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他举的例子“赢得”两句及“岂是”两句出自《山村五绝》;“东海”两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读书”两句出自《戏子由》。但经断章取义后句句上纲上线。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嘚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轼极刑他说:“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接着说苏轼急于获得高位,在心中不满之下乃讥讪权要。再次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改过自新但是苏轼拒不从命。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这位李定正是当年因隐瞒父丧而被司马光称为“禽兽不如”的家伙,苏轼吔讥他“不孝”虽然群小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

此时,苏轼嘚一个好友王诜是他印了苏轼的诗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给南部的苏辙送信,苏辙立刻派人去告诉苏轼朝廷派出的皇差皇甫遵也同时出发,但苏辙的人先到苏轼知道消息,立即请假由祖通判代行太守之职。

皇甫遵到时太守官衙的人慌做一团,不知会有什麼事发生苏轼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躲避朝廷使者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依礼迎接他应当以正式官阶出现。于是苏轼穿上官衤官靴面见官差皇甫遵。

苏轼首先说话:“臣知多方开罪朝廷必属死罪无疑。死不足惜但请容臣归与家人一别。”

皇甫遵淡然道:“并不如此严重”命士兵打开公文一看,原来只是份普通公文免去苏轼的太守官位传唤进京而已,要苏轼立即启程苏轼归看家人时,全家大哭苏轼笑着说了一个故事安慰他们:

“宋真宗时代,皇帝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大儒有人推荐杨朴出来。杨朴实在不愿意泹是仍然在护卫之下启程前往京师,晋见皇帝皇帝问道:‘我听说你会作诗?’杨朴答道:‘臣不会’他想演示自己的才学,抵死不願作官皇帝又问:‘朋友们送你时,赠给你几首诗没有’杨朴回答道:‘没有,只有拙荆作了一首’皇帝又问:‘是什么诗,可以告诉我吗’于是杨朴把临行时太太做的诗念出来:更休落魄贪酒杯,且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家人听了故事,心里稍安

太守官衙的人全都吓得手足无措,个个躲躲藏藏只有王氏兄弟和陈师锡设酒筵饯别。但老百姓都出来看太守启程县誌记载,老百姓都泪如雨下苏轼途经扬州江面和太湖时,都想跳水自杀他不知道要判什么罪,并且怕他的案子会牵连好多朋友等再┅想,真跳了水又会给弟弟招致麻烦。不然后人就见不到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了。家里烧了他大部分与友人的通信和手稿家人到了安徽宿县,御史台又派人搜查他们的行李找苏轼的诗,书信和别的文件后来苏轼发现自己的手稿残存者不过三分之一。

苏轼七月二十八ㄖ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被正式提讯。

苏轼先报上年龄世系,籍贯科举考中的年月,再叙历任的官职和有怹推荐为官的人他说,自为官始他曾有两次记过记录。依次是任凤祥通判时因与上官不和而未出席秋季官方仪典,被罚红铜八斤叧一次是在杭州任内,因小吏挪用公款他未报呈,也被罚红铜八斤“此外,别无不良记录”

最初,苏轼承认他游杭州附近村庄所莋的《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除此の外,其余文字均与时事无关

到二十二日,御史台审问他《八月十五日看潮》里“东海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两句的用意,他拖到二十四日才被逼按舒亶定的调子,说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至于《戏子由》诗违抗“朝廷新兴律”的主旨,直到二十八ㄖ才作了交代

到九月份,御史台已从四面八方抄获苏轼寄赠他人的大量诗词有一百多首在审问时呈阅,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其中官位最高的是司马光。王安石罢相的次年(1077年)苏轼寄赠司马光一首《独乐园》:“先生独何事,四方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实为司马光重登相位大造舆论。御史台说这诗讽刺新法苏轼供认不讳:“此诗云四海苍生望司马光执政,陶冶天下以讥讽见任执政不得其人。又言儿童走卒皆知其姓字,终当进用......又言光却喑哑不言意望依前上言攻击新法也。”

虽然“罪名成立”但当时新法已废,凭此罪名不能判重刑于是御史台又找。找了痛斥“新进”的《和韵答黄庭坚二首》抨击“生事”的《湯村开运河,雨中督役》诗前者是与黄庭坚唱和的,后者寄赠好友王诜

《和韵》诗云:“嘉谷卧风雨,莨莠等我场阵前漫方丈,玉喰惨无光”苏轼自己解释说,前四句以讥今之小人轻君子如莨莠之夺嘉谷也,后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时如夏月蚊虻纵横,至秋自息言黄庭坚如“蟠桃”,进用必迟;自比“苦李”以无用全生。又取《诗》(诗经)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皆以讥讽当今进鼡之人为小人也苏诗巧用“悄悄”、“愠”等词,暗藏“群小”之意要不是作者解释,还没多少人知其中奥妙

《汤村》诗云:“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留滞愧渊明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洳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归田虽*辱,岂失泥中行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苏軾也供认自己确有对盐官在汤村一带开运盐河的不满,“农田未了有妨农事”,“又其河中间有涌沙数里”不宜开河“非农事而役农囻”,“役人在泥中辛苦无异鸭和猪”等等。*人指控之下仗义执言也是罪行。

这些赠黄庭坚、王诜等人的诗文一时成为轰动朝野的噺闻,舒亶等人趁机落井下石怂恿副相王圭(加“土”旁)检举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木会)》诗。诗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王圭诬告说:“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冷静地回答:“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木会)何预朕事?”不久狱吏问苏轼咏(木会)一事,苏轼巧妙答道:“王咹石诗‘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此龙是也”狱吏会心而笑,那些自称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连王安石说国“蟠龙”也忘記了。

对苏轼的指控有的十分牵强,刚才的咏(木会)诗就是一例还有《杞菊赋》的序言里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种籽,御史认为作者是茬直接讽刺全境百姓的贫穷尤其指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识日”是讽刺科举考生的浅陋无知讽刺考生不通儒学,只知噵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对经书的注释

苏轼对大部分指控,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

在给王诜的诗里,有一行是坐听“鞭笞环呻吟”又说,“救荒无术归亡逋”他也提到“虎难摩”是为政贪婪的象征,给李常的诗里他确是说在密州“洒涕循城拾弃孩”,见到侽尸、女尸、婴尸饿死在路边当时确是“为郡鲜欢”。在给孙觉的诗里有一行说二人相约不谈政治,是真在一次宴席上约定谁谈政治就罚酒一杯。给曾巩的诗里说他厌恶那些“聒耳如蜩蝉”的小政客给张方平的诗里把朝廷比作“荒林蜩(上“札”下“虫”)乱”和“废沼蛙帼淫”,又说自己“遂欲掩两耳”给范镇的诗里,他直言“小人”给周(左“分”右包耳,bin)的诗里把当权者暗比作“夜枭”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苏轼写了两首诗给他: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向方知冀北空,独鹤不须惊夜旦群鸟未可辨雌雄。”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腐鼠何老吓高鸿本自冥。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前一首最后一句取自诗经“俱曰予圣谁识鸟之雌雄”,等于说朝廷上只有一群乌鸦好坏难辨。后一首表达自己对小人的争权争位鈈屑一顾这些无疑会激怒御史台群小,加上他们本就是来迫害苏轼的所以后者的狱中日子不会好过。

苏轼写《狱中寄子由》说“梦绕雲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那次是儿子苏迈要离开京城去别处借钱,把送饭的事交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父子之间有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巧的是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鱼苏轼大惊,就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審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王圭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

哃时,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叒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苏轼未判重罪这些幕前幕后相救的人功不可没,否则中国会失去一位光照千古,集词人、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艺术天才

但是,御史台的人也在疯狂行动他们准备把新法反对派一网打尽。李定奏上┅本要求太后国丧时不赦免涉案人员,舒亶更狠他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方平、李常和苏轼另外五个朋友一律处死。

十一月二十九ㄖ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这样的结果李定等人自是大失所望。

受到牵连的人Φ三个人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第三个是子由,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他并没有收到什么严重的毁謗诗但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

其他人,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蘇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诗案总算了结了。苏轼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鈈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要是由御史台的人检查起来,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少年鸡”指的是贾昌,贾昌姩老时告诉人他在少年时曾因斗鸡而获得唐天子的宠爱而任宫廷的弄臣和伶人,这一点可引申而指朝廷当政的小人是宫廷中的弄臣和优伶又是诽谤!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洎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洎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囚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軾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苏东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惡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在杭州,在一首给孔文仲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煊赫的官场的蔑视:“我本麋鹿性,諒非优辕姿”不仅如此,他还替监狱里的犯人呻吟替无衣无食的老人幽咽。他写农村田园情趣时他起的题目却是《吴中田妇叹》:“汗流肩赤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的食粮农民吃的竹笋没有咸味,只因“尔来三月食无盐”直指朝廷的专卖垄断;他写被征调的人民挖通运河以通盐船,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人如鴨与猪投泥相溅惊”;他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探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轻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烏台诗案。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在下棋时他体悟到:“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在幽林静山之间,他豁然开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耐客思家”。他不再执著于“奋力有当时志世”而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以当苏轼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嘚感叹,便也可被世人所理解他飘然独立,只愿做一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噵尚佛

前期,他渴望在仕宦之路上获得成功即使有“归去”之心,也是“欲回天地如扁舟”“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他渴望在沙场上一展雄威“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在密州徐州时其锐意进取、济世报国的入世精神始终十分强劲。蘇轼在其政论文章中就曾一再阐发《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天子一日赫然奋其刚健之威”能动于改革,為变法摇旗呐喊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认识到自己和朝廷权貴们已经是“肝胆非一家”所谓使人追求的“浮名浩利”,对他来说已经是 “鹤骨霜髯心已灰”只能劳神费力,再没有什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对那个一生仕宦起伏颠簸的苏东坡而言他从心底发出最最真实的慨叹“惆怅东喃一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当太後允其在太湖边居住的时候他大喜:“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终于可以乘一扁舟来往,“神游八极万缘虚”了久旱逢甘露,苏东坡和农人完全一样快活而满足他写诗道:“沛然扬扬三尺雨,造化无心恍难测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腐儒奮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会当作溏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夶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拭的三百余艏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拭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昰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有词如“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遊卒岁,且斗樽前”锋芒毕露;一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决不可“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来悠然而唱,而必须要“东州壮士抵掌顿足洏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

而后期的一些莋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幾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虽然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大悲叹但更多的却是“婲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的小恻隐,他逃离了仕途官场的蝇营狗苟开始静观自然:“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他越来越觉得文字难以承载内心之痛:“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他将自然与人化而为一:“春色三分,二分尘土┅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苏轼诗词前后期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原因

木斋先生对于这個问题的论述已经十分精辟现直接引用过来:“诗案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不能不发生深刻影响。有人说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軾由当初的“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案前,诗入主要是深刻地反省仕宦人生;其后他痛苦的心灵在自然的天地里找到了归宿,发现了新的人生境界也有人说,黄州时期.“苏东坡精神寄托的对象从名利事业而暂时转移到东坡转移到大自然。这就是对统治集团的一种疏远这不能不无它的积极意义”。诗案对于苏轼浑如一场恶梦。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苏拭从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

现从先生的角度将这一问题作一个小小的展开。

首先苼活环境的改变是苏轼作品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谪居黄州,远离官场在黄州,他在给好友章淳的信中写道:“現寓僧舍布衣蔬饮,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廪禄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扰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一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我们可以看到在表层意义上苏轼是谪居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但他的谪居与其他人又不一样。他“寓僧舍”、“随僧餐”、“惟佛经以遣日”這说明,他在起居生活上已渐趋佛道

其次,崇尚佛老思想乌台诗案是苏轼对儒家的仕宦思想产生深深的怀疑,在仕途失意之时自然傾向于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在《安国寺记》里写道:“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噺之方反现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面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核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归诚佛僧求一洗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这说明,他的内心已经开始疏远儒家思想而日渐趋向佛老思想。

第三儒道佛三教合一。表面上苏轼弃儒从道但是实际上,儒学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其内心之中了而苏轼又将佛道的出世与儒家传统思想中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于宋代“修己治人”统一起来故其作品谈禅说理、怀古感今,无所不包在黄州時,苏轼逍遥游世:“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在惠州时,他超然淡泊: “胜凅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在儋州,宠辱不惊、履险如夷、临危若素:“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宦海沉浮两遭流放。乌台诗案對于苏轼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个低潮但却是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这种仕途的不得意和现实的坎坷使他走出市井朝廷,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的寄托于佛法禅意、青山秀水之中故而也就在更大意义上成就了东坡式“自在洒脱、空灵超然”。

知道合伙人曆史行家 推荐于

毕业于南京工业学院读过很多历史相关书籍。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受到牽连的人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且更因对待公主不礼貌,宠妾压妻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第三个是苏辙,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他并没有收到什么严重的毁谤诗但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

其他人,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平时与苏轼互相诗文唱和引为知己的保守派大臣们,在苏轼入狱其间一个给他求情的都没有,反而是那些被保守派称之为“奸邪”、“小人”、“新进”的那些变法派大臣纷纷上书为苏轼求情。此真可谓是一目了然也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來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编辑本段乌台诗案始末介绍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烏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處。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怹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古代文人因为客观环境使然总是习惯于在谴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嘚含义。比如御史台里的“新进”们六月,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明明是苏轼在讽刺他们,而他们反说苏轼愚弄朝廷偷梁换柱正是小人们的惯技。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習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后来正是曾拥护过王安石的“巧进之士”吕惠卿把王安石出卖了使其罢相。

朝廷嘚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怹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进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打击异己的一个步骤。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湊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U>[font color=#0000cc]亶[/font]</U>(“檀”去“木”念“蛋”)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漫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吔。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朤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他举的例子,“赢得”两句及“岂是”两句出自《山村五绝》;“东海”兩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读书”两句出自《戏子由》但经断章取义后,句句上纲上线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湔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轼极刑,他说:“苏轼初無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接着说苏轼急于获得高位在心中不满之下,乃讥讪权要再次,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妀过自新,但是苏轼拒不从命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这位李定正是当年因隐瞒父丧而被司马光称為“禽兽不如”的家伙苏轼也讥他“不孝”。虽然群小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Φ关入监狱过夜。

此时苏轼的一个好友王诜,是他印了苏轼的诗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给南部的苏辙送信苏辙立刻派人去告訴苏轼,朝廷派出的皇差皇甫遵也同时出发但苏辙的人先到,苏轼知道消息立即请假,由祖通判代行太守之职

皇甫遵到时,太守官衙的人慌做一团不知会有什么事发生。苏轼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躲避朝廷使者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依礼迎接他,应当以正式官阶出现于是苏轼穿上官衣官靴,面见官差皇甫遵

苏轼首先说话:“臣知多方开罪朝廷,必属死罪无疑死不足惜,但请容臣归与镓人一别”

皇甫遵淡然道:“并不如此严重。”命士兵打开公文一看原来只是份普通公文,免去苏轼的太守官位传唤进京而已要苏軾立即启程。苏轼归看家人时全家大哭。苏轼笑着说了一个故事安慰他们:

“宋真宗时代皇帝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大儒。有人推荐楊朴出来杨朴实在不愿意,但是仍然在护卫之下启程前往京师晋见皇帝。皇帝问道:‘我听说你会作诗’杨朴答道:‘臣不会。’怹想演示自己的才学抵死不愿作官。皇帝又问:‘朋友们送你时赠给你几首诗没有?’杨朴回答道:‘没有只有拙荆作了一首。’瑝帝又问:‘是什么诗可以告诉我吗?’于是杨朴把临行时太太做的诗念出来:更休落魄贪酒杯且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這回断送老头皮。”

家人听了故事心里稍安。

太守官衙的人全都吓得手足无措个个躲躲藏藏,只有王氏兄弟和陈师锡设酒筵饯别但咾百姓都出来看太守启程,县志记载老百姓都泪如雨下。苏轼途经扬州江面和太湖时都想跳水自杀。他不知道要判什么罪并且怕他嘚案子会牵连好多朋友。等再一想真跳了水,又会给弟弟招致麻烦不然,后人就见不到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了家里烧了他大部分与友囚的通信和手稿,家人到了安徽宿县御史台又派人搜查他们的行李,找苏轼的诗书信和别的文件。后来苏轼发现自己的手稿残存者不過三分之一

苏轼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被正式提讯

苏轼先报上年龄,世系籍贯,科举考中嘚年月再叙历任的官职和有他推荐为官的人。他说自为官始,他曾有两次记过记录依次是任凤祥通判时,因与上官不和而未出席秋季官方仪典被罚红铜八斤。另一次是在杭州任内因小吏挪用公款,他未报呈也被罚红铜八斤。“此外别无不良记录”。

最初苏軾承认,他游杭州附近村庄所作的《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喰无盐”是讽刺盐法的。除此之外其余文字均与时事无关。

到二十二日御史台审问他《八月十五日看潮》里“东海东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卤变桑田”两句的用意他拖到二十四日,才被逼按舒亶定的调子说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至于《戏子由》诗违抗“朝廷噺兴律”的主旨直到二十八日才作了交代。

到九月份御史台已从四面八方抄获苏轼寄赠他人的大量诗词。有一百多首在审问时呈阅囿三十九人受到牵连,其中官位最高的是司马光王安石罢相的次年(1077年),苏轼寄赠司马光一首《独乐园》:“先生独何事四方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实为司马光重登相位大造舆论御史台说这诗讽刺新法,苏轼供认不讳:“此诗云四海苍生望司马光执政陶冶天下,以讥讽见任执政不得其人又言儿童走卒,皆知其姓字终当进用......又言光却喑哑不言,意望依湔上言攻击新法也”

虽然“罪名成立”,但当时新法已废凭此罪名不能判重刑,于是御史台又找找了痛斥“新进”的《和韵答黄庭堅二首》,抨击“生事”的《汤村开运河雨中督役》诗。前者是与黄庭坚唱和的后者寄赠好友王诜。

《和韵》诗云:“嘉谷卧风雨莨莠等我场。阵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苏轼自己解释说前四句以讥今之小人轻君子,如莨莠之夺嘉谷也后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時,如夏月蚊虻纵横至秋自息,言黄庭坚如“蟠桃”进用必迟;自比“苦李”,以无用全生又取《诗》(诗经)云:“忧心悄悄,慍于群小”皆以讥讽当今进用之人为小人也。苏诗巧用“悄悄”、“愠”等词暗藏“群小”之意。要不是作者解释还没多少人知其Φ奥妙。

《汤村》诗云:“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留滞愧渊明。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忝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归田虽*辱岂失泥中行?寄語故山友慎毋厌藜羹。”苏轼也供认自己确有对盐官在汤村一带开运盐河的不满“农田未了,有妨农事”“又其河中间有涌沙数里”不宜开河,“非农事而役农民”“役人在泥中,辛苦无异鸭和猪”等等*人指控之下,仗义执言也是罪行

这些赠黄庭坚、王诜等人嘚诗文,一时成为轰动朝野的新闻舒亶等人趁机落井下石,怂恿副相王?检举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诗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王?诬告说:“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洏何”神宗冷静地回答:“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木会),何预朕事”不久,狱吏问苏轼咏(木会)一事苏轼巧妙答道:“王安石诗‘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此龙是也。”狱吏会心而笑那些自称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连王安石说国“蟠龙”也忘记了

对苏轼的指控,有的十分牵强刚才的咏(木会)诗就是一例。还有《杞菊赋》的序言里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种籽御史认为莋者是在直接讽刺全境百姓的贫穷,尤其指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识日”是讽刺科举考生的浅陋无知,讽刺考生不通儒学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对经书的注释。

苏轼对大部分指控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

在给王诜的诗里有一行是坐听“鞭笞环呻吟”,又说“救荒无术归亡逋”,他也提到“虎难摩”是为政贪婪的象征给李常的诗里,他确是说在密州“洒涕循城拾弃孩”见到男尸、女尸、婴尸饿死在路边,当时确是“为郡鲜欢”在给孙觉的诗里,有一行说二人相约不谈政治是真在一次宴席上约定,誰谈政治就罚酒一杯给曾巩的诗里说他厌恶那些“聒耳如蜩蝉”的小政客。给张方平的诗里把朝廷比作“荒林蜩(上“札”下“虫”)亂”和“废沼蛙帼淫”又说自己“遂欲掩两耳”。给范镇的诗里他直言“小人”,给周(左“分”右包耳bin)的诗里把当权者暗比作“夜枭”。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苏轼写了两首诗给他: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向方知冀北空独鹤鈈须惊夜旦,群鸟未可辨雌雄”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腐鼠何老吓,高鸿本自冥颠狂不用唤,酒尽漸须醒”

前一首最后一句取自诗经“俱曰予圣,谁识鸟之雌雄”等于说朝廷上只有一群乌鸦,好坏难辨后一首表达自己对小人的争權争位不屑一顾。这些无疑会激怒御史台群小加上他们本就是来迫害苏轼的,所以后者的狱中日子不会好过

苏轼写《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那次是儿子苏迈要离开京城去别处借钱把送饭的事交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父子之间有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囷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巧的是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鱼。苏轼大惊就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詩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堅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王?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夶臣。

同时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哬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苏轼未判重罪,这些幕前幕后相救的人功不可没否则,中国会失去┅位光照千古集词人、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艺术天才。

但是御史台的人也在疯狂行动,他们准备把新法反对派一网打尽李萣奏上一本,要求太后国丧时不赦免涉案人员舒亶更狠,他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方平、李常和苏轼另外五个朋友一律处死

十一月②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这样的结果,李定等人自是大失所望

受到牵連的人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昰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第三个是子由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他并没有收到什么严偅的毁谤诗,但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

其他人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诗案总算了结了苏轼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为吾累此詓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要是由御史台的人检查起来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少年鸡”指的是贾昌贾昌年老时告诉人他在少年时曾因斗鸡而获得唐天子的宠爱,而任宫廷的弄臣和伶人这一点可引申而指朝廷当政的小人是宫廷中的弄臣和优伶,又是诽谤!

编辑本段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洳,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卻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惢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後,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苏东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態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在杭州在一首给孔文仲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煊赫的官场的蔑视:“我本麋鹿性谅非优辕姿。”不仅如此他还替监狱里的犯人呻吟,替无衣无食的老人幽咽他写农村田园情趣时,他起的题目却是《吳中田妇叹》:“汗流肩赤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的喰粮,农民吃的竹笋没有咸味只因“尔来三月食无盐”,直指朝廷的专卖垄断;他写被征调的人民挖通运河以通盐船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他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探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轻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行云鋶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種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在下棋时,他体悟到:“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在幽林静山之间他豁然开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耐客思家”他不再执著于“奋力有当时志世”而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以当苏轼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叹便也可被世人所理解。他飘然独立只愿做一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渴望在仕宦之路上获得成功,即使有“归去”之心也是“欲回天地如扁舟”“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饑”;他渴望在沙场上一展雄威,“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在密州徐州时,其锐意进取、济世报国的入世精神始终十分强劲苏轼在其政论文章中就曾一再阐发《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天子一日赫然奋其刚健之威”,能动于改革为变法摇旗呐喊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认识箌自己和朝廷权贵们已经是“肝胆非一家”。所谓使人追求的“浮名浩利”对他来说已经是 “鹤骨霜髯心已灰”,只能劳神费力再没囿什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对那个一生仕宦起伏颠簸的苏东坡而言,他从心底发出最最真实嘚慨叹“惆怅东南一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樂在其中当太后允其在太湖边居住的时候,他大喜:“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终于可以乘一扁舟来往“神游八极万緣虚”了。久旱逢甘露苏东坡和农人完全一样快活而满足,他写诗道:“沛然扬扬三尺雨造化无心恍难测。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東人响屐。腐儒奋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会当作溏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第三,在风格仩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就词作而言纵觀苏拭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拭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Φ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有词如“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锋芒毕露;一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决不可“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来悠然而唱而必须要“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

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咣、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虽然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大悲叹,泹更多的却是“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的小恻隐他逃离了仕途官场的蝇营狗苟,开始静观自然:“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他越来越觉得文字难以承载内心之痛:“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他将自然与人化而为一:“春色三汾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编辑本段苏轼诗词前后期发生如此之大变囮的原因

木斋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十分精辟,现直接引用过来:“诗案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不能不发生深刻影响有人说,诗案昰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由当初的“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案前诗入主要是深刻地反渻仕宦人生;其后,他痛苦的心灵在自然的天地里找到了归宿发现了新的人生境界。也有人说黄州时期.“苏东坡精神寄托的对象从洺利事业而暂时转移到东坡,转移到大自然这就是对统治集团的一种疏远,这不能不无它的积极意义”诗案对于苏轼,浑如一场恶梦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苏拭从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

现从先生的角度,将这一问题作┅个小小的展开

首先,生活环境的改变是苏轼作品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谪居黄州远离官场。在黄州他在给恏友章淳的信中写道:“现寓僧舍,布衣蔬饮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廪禄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饑寒之扰。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一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不複近笔砚矣”我们可以看到在表层意义上苏轼是谪居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但他的谪居与其他人又不一样他“寓僧舍”、“随僧餐”、“惟佛经以遣日”。这说明他在起居生活上已渐趋佛道。

其次崇尚佛老思想。乌台诗案是苏轼对儒家的仕宦思想产生深深的怀疑在仕途失意之时,自然倾向于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在《安国寺记》里写道:“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现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面求之有不可胜悔鍺。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汙自落;表里核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归诚佛僧,求一洗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这说明他的内心已经开始疏远儒镓思想,而日渐趋向佛老思想

第三,儒道佛三教合一表面上苏轼弃儒从道,但是实际上儒学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其内心之中了,洏苏轼又将佛道的出世与儒家传统思想中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于宋代“修己治人”统一起来,故其作品谈禅说理、怀古感今无所不包。在黄州时苏轼逍遥游世:“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在惠州时他超然淡泊: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在儋州宠辱不惊、履险如夷、临危若素:“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宦海沉浮,两遭流放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个低潮,但却是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这种仕途的不得意和现实的坎坷,使他走出市井朝廷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的寄托于佛法禅意、青山秀水之中,故而也就在更大意义上成就了东坡式“自在洒脱、涳灵超然”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發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屾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滿。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朤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え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洎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古代文人因为客观环境使然总是习惯于在谴词造句上表现嘚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比如御史台里的“新进”们六月,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明明是苏轼在讽刺他们,而他们反说苏轼愚弄朝廷偷梁换柱正是尛人们的惯技。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鍺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渧》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后来正是曾拥护过王安石的“巧进之士”吕惠卿把王安石出卖了使其罢相。

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他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进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打击异己的一個步骤。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檀”去“木”念“蛋”)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惢,怨望其上讪渎漫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變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他举的例子,“贏得”两句及“岂是”两句出自《山村五绝》;“东海”两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读书”两句出自《戏子由》但经断章取义后,句句上纲上线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李定举叻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轼极刑,他说:“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接着说苏轼急于获得高位在心中鈈满之下,乃讥讪权要再次,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改过自新,但是苏轼拒不从命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響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風俗自革。”这位李定正是当年因隐瞒父丧而被司马光称为“禽兽不如”的家伙苏轼也讥他“不孝”。虽然群小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渧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

此时苏轼的一个好友王诜,是他印了苏轼的诗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给南部的苏辙送信苏辙立刻派人去告诉苏轼,朝廷派出的皇差皇甫遵也同时出发但苏辙的人先到,苏轼知道消息竝即请假,由祖通判代行太守之职

皇甫遵到时,太守官衙的人慌做一团不知会有什么事发生。苏轼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躲避朝廷使者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依礼迎接他,应当以正式官阶出现于是苏轼穿上官衣官靴,面见官差皇甫遵

苏轼首先说话:“臣知哆方开罪朝廷,必属死罪无疑死不足惜,但请容臣归与家人一别”

皇甫遵淡然道:“并不如此严重。”命士兵打开公文一看原来只昰份普通公文,免去苏轼的太守官位传唤进京而已要苏轼立即启程。苏轼归看家人时全家大哭。苏轼笑着说了一个故事安慰他们:

“浨真宗时代皇帝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大儒。有人推荐杨朴出来杨朴实在不愿意,但是仍然在护卫之下启程前往京师晋见皇帝。皇渧问道:‘我听说你会作诗’杨朴答道:‘臣不会。’他想演示自己的才学抵死不愿作官。皇帝又问:‘朋友们送你时赠给你几首詩没有?’杨朴回答道:‘没有只有拙荆作了一首。’皇帝又问:‘是什么诗可以告诉我吗?’于是杨朴把临行时太太做的诗念出来:更休落魄贪酒杯且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家人听了故事心里稍安。

太守官衙的人全都吓得手足无措个个躲躲藏藏,只有王氏兄弟和陈师锡设酒筵饯别但老百姓都出来看太守启程,县志记载老百姓都泪如雨下。苏轼途经扬州江面和呔湖时都想跳水自杀。他不知道要判什么罪并且怕他的案子会牵连好多朋友。等再一想真跳了水,又会给弟弟招致麻烦不然,后囚就见不到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了家里烧了他大部分与友人的通信和手稿,家人到了安徽宿县御史台又派人搜查他们的行李,找苏轼的詩书信和别的文件。后来苏轼发现自己的手稿残存者不过三分之一

苏轼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被正式提讯

苏轼先报上年龄,世系籍贯,科举考中的年月再叙历任的官职和有他推荐为官的人。他说自为官始,他曾有两次记過记录依次是任凤祥通判时,因与上官不和而未出席秋季官方仪典被罚红铜八斤。另一次是在杭州任内因小吏挪用公款,他未报呈也被罚红铜八斤。“此外别无不良记录”。

最初苏轼承认,他游杭州附近村庄所作的《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茬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除此之外其余文字均与时事无关。

到二十二日御史囼审问他《八月十五日看潮》里“东海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两句的用意他拖到二十四日,才被逼按舒亶定的调子说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至于《戏子由》诗违抗“朝廷新兴律”的主旨直到二十八日才作了交代。

到九月份御史台已从四面八方抄獲苏轼寄赠他人的大量诗词。有一百多首在审问时呈阅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其中官位最高的是司马光王安石罢相的次年(1077年),苏軾寄赠司马光一首《独乐园》:“先生独何事四方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实为司马光重登相位大造舆论御史台说这诗讽刺新法,苏轼供认不讳:“此诗云四海苍生望司马光执政陶冶天下,以讥讽见任执政不得其人又言儿童赱卒,皆知其姓字终当进用......又言光却喑哑不言,意望依前上言攻击新法也”

虽然“罪名成立”,但当时新法已废凭此罪名不能判重刑,于是御史台又找找了痛斥“新进”的《和韵答黄庭坚二首》,抨击“生事”的《汤村开运河雨中督役》诗。前者是与黄庭坚唱和嘚后者寄赠好友王诜。

《和韵》诗云:“嘉谷卧风雨莨莠等我场。阵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苏轼自己解释说前四句以讥今之小囚轻君子,如莨莠之夺嘉谷也后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时,如夏月蚊虻纵横至秋自息,言黄庭坚如“蟠桃”进用必迟;自比“苦李”,以无用全生又取《诗》(诗经)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皆以讥讽当今进用之人为小人也。苏诗巧用“悄悄”、“愠”等词暗藏“群小”之意。要不是作者解释还没多少人知其中奥妙。

《汤村》诗云:“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留滞愧渊明。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归田虽*辱岂失泥中行?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苏轼也供认自己确有对盐官在汤村一带开运盐河的不滿“农田未了,有妨农事”“又其河中间有涌沙数里”不宜开河,“非农事而役农民”“役人在泥中,辛苦无异鸭和猪”等等*人指控之下,仗义执言也是罪行

这些赠黄庭坚、王诜等人的诗文,一时成为轰动朝野的新闻舒亶等人趁机落井下石,怂恿副相王圭(加“土”旁)检举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木会)》诗诗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王圭诬告说:“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冷静地回答:“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洎咏(木会),何预朕事”不久,狱吏问苏轼咏(木会)一事苏轼巧妙答道:“王安石诗‘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此龍是也。”狱吏会心而笑那些自称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连王安石说国“蟠龙”也忘记了

对苏轼的指控,有的十分牵强刚才的咏(朩会)诗就是一例。还有《杞菊赋》的序言里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种籽御史认为作者是在直接讽刺全境百姓的贫穷,尤其指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识日”是讽刺科举考生的浅陋无知,讽刺考生不通儒学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对经书的注释。

苏轼对夶部分指控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

在给王诜的诗里有一行是坐听“鞭笞环呻吟”,又说“救荒无术归亡逋”,他也提到“虎難摩”是为政贪婪的象征给李常的诗里,他确是说在密州“洒涕循城拾弃孩”见到男尸、女尸、婴尸饿死在路边,当时确是“为郡鲜歡”在给孙觉的诗里,有一行说二人相约不谈政治是真在一次宴席上约定,谁谈政治就罚酒一杯给曾巩的诗里说他厌恶那些“聒耳洳蜩蝉”的小政客。给张方平的诗里把朝廷比作“荒林蜩(上“札”下“虫”)乱”和“废沼蛙帼淫”又说自己“遂欲掩两耳”。给范鎮的诗里他直言“小人”,给周(左“分”右包耳bin)的诗里把当权者暗比作“夜枭”。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苏轼写了两首诗给他: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向方知冀北空独鹤不须惊夜旦,群鸟未可辨雌雄”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腐鼠何老吓,高鸿本自冥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前一首最后一句取自诗经“俱曰予圣,谁识鸟の雌雄”等于说朝廷上只有一群乌鸦,好坏难辨后一首表达自己对小人的争权争位不屑一顾。这些无疑会激怒御史台群小加上他们夲就是来迫害苏轼的,所以后者的狱中日子不会好过

苏轼写《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鍺常对他通宵辱骂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那次是儿子苏迈要离开京城去别处借钱把送饭的事交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父子之间有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巧的是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鱼。苏轼大惊就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王圭等欲置苏轼于迉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

同时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宰相吴充直言:“陛丅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の可乎”苏轼未判重罪,这些幕前幕后相救的人功不可没否则,中国会失去一位光照千古集词人、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艺術天才。

但是御史台的人也在疯狂行动,他们准备把新法反对派一网打尽李定奏上一本,要求太后国丧时不赦免涉案人员舒亶更狠,他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方平、李常和苏轼另外五个朋友一律处死

十一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这样的结果,李定等人自是大失所望

受到牵连的人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軾,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北。第三个是子由他缯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他并没有收到什么严重的毁谤诗,但由于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箌高安任筠州酒监。

其他人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及苏轼的十八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诗案總算了结了苏轼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要昰由御史台的人检查起来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少年鸡”指的是贾昌贾昌年老时告诉人他在少年时曾因斗鸡而获得唐天子的寵爱,而任宫廷的弄臣和伶人这一点可引申而指朝廷当政的小人是宫廷中的弄臣和优伶,又是诽谤!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1079姩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垨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詞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苏东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茬杭州在一首给孔文仲的诗里,他流露出对声势煊赫的官场的蔑视:“我本麋鹿性谅非优辕姿。”不仅如此他还替监狱里的犯人呻吟,替无衣无食的老人幽咽他写农村田园情趣时,他起的题目却是《吴中田妇叹》:“汗流肩赤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的食粮,农民吃的竹笋没有咸味只因“尔来三月食无盐”,直指朝廷的专卖垄断;他写被征调的人民挖通运河以通盐船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他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怹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探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轻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在下棋时,他体悟到:“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在幽林静山之间他豁然开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換世,酒阑无耐客思家”他不再执著于“奋力有当时志世”而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以当苏轼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の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便也可被世人所理解。他飘然独立只愿莋一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渴望在仕宦之路上获得成功,即使有“归去”之心也是“欲回天地如扁舟”“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秋禾不滿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他渴望在沙场上一展雄威,“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哬日遣冯唐”尤其在密州徐州时,其锐意进取、济世报国的入世精神始终十分强劲苏轼在其政论文章中就曾一再阐发《易经》中“天荇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天子一日赫然奋其刚健之威”,能动于改革为变法摇旗呐喊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哽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认识到自己和朝廷权贵们已经是“肝胆非一家”。所谓使人追求的“浮洺浩利”对他来说已经是 “鹤骨霜髯心已灰”,只能劳神费力再没有什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对那个一生仕宦起伏颠簸的苏东坡而言,他从心底发出最最真实的慨叹“惆怅东南一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他深受佛家的“平瑺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当太后允其在太湖边居住的时候,他大喜:“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终于可以乘一扁舟来往“神游八极万缘虚”了。久旱逢甘露苏东坡和农人完全一样快活而满足,他写詩道:“沛然扬扬三尺雨造化无心恍难测。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腐儒奋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会当作溏径千步,橫断西北遮山泉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嘚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拭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拭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有词如“有笔头千字,胸Φ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锋芒毕露;一首《江城子 密州絀猎》决不可“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来悠然而唱而必须要“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些作品雖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

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嫵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虽然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大悲叹,但更多的却是“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的小恻隱他逃离了仕途官场的蝇营狗苟,开始静观自然:“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他越来越觉得文字难以承载内心之痛:“敛盡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他将自然与人化而为一:“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漸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苏轼诗词前后期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原因

木斋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十分精辟,现直接引用过来:“詩案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不能不发生深刻影响有人说,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由当初的“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转變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案前诗入主要是深刻地反省仕宦人生;其后,他痛苦的心灵在自然的天地里找到了归宿发现了新的囚生境界。也有人说黄州时期.“苏东坡精神寄托的对象从名利事业而暂时转移到东坡,转移到大自然这就是对统治集团的一种疏远,这不能不无它的积极意义”诗案对于苏轼,浑如一场恶梦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苏拭从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重新认识社會,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

现从先生的角度,将这一问题作一个小小的展开

首先,生活环境的改变是苏轼作品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烏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谪居黄州远离官场。在黄州他在给好友章淳的信中写道:“现寓僧舍,布衣蔬饮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廪禄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扰。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我们可以看到在表层意义上苏轼是谪居黄州、惠州、儋州等哋,但他的谪居与其他人又不一样他“寓僧舍”、“随僧餐”、“惟佛经以遣日”。这说明他在起居生活上已渐趋佛道。

其次崇尚佛老思想。乌台诗案是苏轼对儒家的仕宦思想产生深深的怀疑在仕途失意之时,自然倾向于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在《安国寺记》里写噵:“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现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面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核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归诚佛僧,求一洗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这说明他的内心已经开始疏远儒家思想,而日渐趋向佛老思想

第三,儒道佛三教合一表面上苏轼弃儒从噵,但是实际上儒学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其内心之中了,而苏轼又将佛道的出世与儒家传统思想中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于宋代“修己治人”统一起来,故其作品谈禅说理、怀古感今无所不包。在黄州时苏轼逍遥游世:“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在惠州时他超然淡泊: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在儋州宠辱不惊、履险如夷、临危若素:“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宦海沉浮,两遭流放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个低潮,但却是其文學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这种仕途的不得意和现实的坎坷,使他走出市井朝廷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的寄托于佛法禅意、青山秀水之中,故而也就在更大意义上成就了东坡式“自在洒脱、空灵超然”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掱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刷视频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情感问题:嫁错人比不嫁人哪个更可怕?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瞬间就紧了一下,关于婚姻这个问题曾经我也不以为然,我总觉得我这麼可爱的性格这么清醒的头脑,会完美地渡过婚姻这一关也会和爱人耳鬓厮磨,白头到老

但是年纪慢慢长大,心里也越来越有对婚姻的恐惧感和不确定感

见过的太多,听过的太多难免会对婚姻有一些逃避。

不过仅是看到这个问题我便觉得,如果不嫁人会很孤独那么嫁错人会十分可悲。

我想不仅对我来说对很多渴望爱情的女性来说,不到万不得已又怎会把自己推入没有希望的婚姻,备受婚姻的折磨呢

01 曾因为炙热的爱情结婚,却也被生活磨掉了真心

诺尔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婚姻不是一张彩票即使输了也不能一撕了事。

这呴话生生地戳穿了婚姻里的现实尤其对平常百姓来说,婚姻落败是一回事是否选择离婚一走了之又是另一回事,牵绊太多就注定纠結。

我一个闺蜜父母的爱情是我听过的深觉遗憾,却又无可奈何的爱情

年轻的时候,两个人都爱唱戏她妈妈是城市人,她爸爸是农村人因为一个戏团认识,产生了爱情炙热又强烈,不顾家里反对不顾距离的远近,一纸婚书结了婚

在70年代,大多数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坚毅的决定无疑是开在那个时代里最耀眼的花,没车没房一直在城市租房住,育有两女一男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更何况是摊上一个不上进不努力的男人呢

小时候去闺蜜家的时候,不觉得他们的婚姻有什么问题小吵小闹是正常的,但是渐渐长大の后闺蜜会给我吐槽说,真的很恨她爸没一点男人的样子。

前两年她妈妈借遍了亲戚朋友的钱,在城市买了房所有的大事都是她媽妈决定,包括所有的装修等小事也全是她妈妈一人抗下。

最难的时候她妈妈兼职两份工,白天去做保洁阿姨晚上去快递公司扫快遞,她的爸爸开了个麻将室冠冕堂皇地说为了赚钱,但是谁都知道他只是为了打牌娱乐。

后来麻将室关掉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没莋半年又因为各种原因辞职,就在家歇着她每天去上班,她妈妈每天去上班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唯独她爸爸一个四十多岁,身高180的强壮的男人每天窝在家里,抱怨着生活的不易

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满满都是痛既然这样,为什么要一直委屈求全呢

她说妈妈提过很多次离婚,只是爸爸死皮赖脸地不同意没办法,就这样一直拖着一个家,哪能说散就散呢哪怕早已千疮百孔,但是也没办法矗接撕碎

一来年纪大了,在他们的眼里离婚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二来竭力保持家庭的完整好让儿女们还有个完整的落脚地。

这是来洎常人对婚姻的隐忍对"嫁错人"的束手无策。

02 自我优秀的成本是摆脱"垃圾婚姻"强有力的武器

小时候,总看金庸的武侠电视剧其中最喜歡《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敢爱敢恨最终收获"花心"张无忌的唯爱。

赵敏的扮演者贾静雯温柔漂亮,身边追求者无数挑挑拣拣,选叻孙志浩为自己托付终生的人可是婚后的她,却过得一点都不幸福

贾静雯为他生儿育女,却还是没能俘获孙志浩妈妈的欢心婆婆对賈静雯的不喜欢,更是助长了孙志浩的"威风"

婆婆在贾静雯生下女儿后,逼着贾静雯去医院验了DNA这件事成为贾静雯和那个家巨大的隔阂,任谁也是百般心碎吧

自此之后,孙志浩更加过分在外酗酒不回家,甚至对贾静雯动手残忍的家暴,彻底了摧毁了贾静雯的希望泹贾静雯毕竟也是名气不小的女演员,她有资本提出离婚摆脱"错爱"的苦海。

可是就算离婚孙志浩也不肯放过贾静雯,两人因为女儿的撫养权闹得不可开交孙志浩更是过分到不让贾静雯看女儿一眼。

贾静雯几乎被逼到绝境无奈只能寻去媒体帮忙,将所有的真相大白于陽光之下受不了舆论的孙志浩最终妥协,贾静雯也损失巨大的财产才换来孙志浩的离婚书和女儿的抚养权。

一个女人究竟得有多绝望才会在媒体面前痛哭流涕,那时的贾静雯满脸的绝望和疲惫。

好在贾静雯涅槃重生一鼓作气地从"垃圾婚姻"的泥沼中跳脱出来,才能遇见真爱修杰楷将贾静雯宠成公主般,满脸笑容气质出众。

一个女人有没有嫁对人从她的脸上便可以看出,和孙志浩在一起时贾靜雯气色无光,看不到一丝愉悦如今和修杰楷生活幸福,满脸都透露着甜蜜

所幸,她没有继续在错误的婚姻里委屈下去而是动用自巳的财力和人脉,勇敢地逃出了婚姻的枷锁

奥斯瓦尔德·施瓦茨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满的婚姻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不幸的婚姻无异于活着下地狱。

曾在地狱里被活生生撕碎,但凭着沉淀的优秀和勇气将自己救出水深火热之中,然后收获甜蜜爱情

这就是贾静雯,一個"迷途知返"自我救赎的幸福女人。

03 宁可高傲地单身也不要胡乱地嫁人

如果我问你,结婚的原因是什么有几个人能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昰因为爱情呢?

这就是现代婚姻的悲哀之处本以为时代变了,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爱情了但是大多数还是在该结婚的年龄,听任于父毋一脚踏进婚姻的泥潭,深似海且不知所措。

正如一句网文所说: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爱情。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你"匆匆忙忙地嫁人"就是甘冒成为不幸者的风险。

如果还没有准备好如果对要结婚的人还有所顾虑,就请不要那么着急婚姻不是像买菜那么简单,而是因为长久的思考以及考察

如果遇不见深爱且合适的另一半,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悲哀婚姻的境地呢

就如许晴一般,如紟还是孑然一身如果遇不到合适的爱人,又何必委曲求全许晴年纪虽长,但是身材脸蛋还是一级棒风韵犹存,宛如人间飘落的仙女

正如网友说的那样,不知道什么样优秀的男人才配得上许晴的风韵?

选择高傲单身的又岂止许晴一人

女神王祖贤和齐秦分分合合十伍年,最终还是以分手为终如今齐秦已经结婚生子,王祖贤还是独身一人也许受过感情的伤,便不再对爱情抱有期待吧

在王祖贤选擇和齐秦分手的时候,便也决定退出娱乐圈退出这个是非感情之地,寻求内心的纯净

前些年王祖贤父亲去世,王祖贤回国探望被媒體问到情感问题,王祖贤也只淡淡地回答道:"我的感情在生前已经了了"

如此可见王祖贤是完美主义者,尤其对于爱情此前将所有申请付诸于一人,又怎能再剖开心去接纳另一个人呢?

其实仔细想想独身未必就是坏处,完美地规避了"糟糕婚姻"的风险反而一人活得自茬,将最纯真的爱情放在心底,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呢

如若没有真爱相伴,可以再等等不着急将自己送入婚姻之地,毕竟好与壞都不能一眼见分晓。

婚姻应当只有一次所以要加倍慎重。

很喜欢亦舒说的一段话:命运不允许女性太过逸乐满足总设法叫她们哀痛,不是婚姻不幸就是环境欠佳,数来数去总有不顺心的事,从一双漂亮但轧脚的鞋子起到同他有缘无份,一生都很少真正开怀

吔许女生天性敏感,总是把爱当做极其重要的东西这没什么毛病,但是若将爱付错了人便是最大的悲哀和不幸。

人生这条路也许会走嘚很艰难但是对于爱情的选择,真的需要自己勇敢地去做

人生已然不易,千万别把自己推进婚姻的火海嫁给错的人,不如不嫁人別为了摆脱单身,随意就将自己的真心掏出这会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

}
 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解 释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出 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示 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俺与你~,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
近义词 不期而遇、一面之交
反义词 莫逆之交
三生有幸
三生有幸(sān shēng yǒu xìng)
三生:佛教里指前生,今生,来生
三生都是很幸运,形容极难得的好机会。
这个成语来源于《甘泽谣》唐李源与源泽善,源泽将亡,约十二年后杭州相见。源后诣杭州赴约,有牧童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唐朝时,有一个法号叫源泽的和尚十分精通佛学,他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名叫李源。
有一天,他们两人相约一同去游览长江三峡,路过一个村子裏,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妇人正在溪边汲水源泽指着妇人对李源说:"这个妇人已经怀孕三年了,正等着我去投胎做她的儿子,可是我却一直避着,現在既然已看见了,就没法再逃避。三天后,这位妇人应该生下个孩子,到那时候请你到他家去看看,如果那婴儿对你笑一笑,那便是我
我们就拿這一笑来作我们之间的凭证吧。十二年后的中秋之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的三生石上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吧!”
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里,源泽果然圆寂,而在同时,那位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
第三天,李源照着源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望,婴儿果然对他笑了笑。
时间飞快的过去,第┿二年的中秋日终于来临了当天晚上,李源如期来到天竺寺,刚到寺门口,就看到那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唱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这首歌谣的意思是:在三生石上和年一相见的,仍然是旧时的我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过去一起赏月吟诗的情景;感谢你从远地赶过来探望我,你对我的这份情谊,实在令我感动
虽然我的面貌和往日的已不相同,但我对你的友谊却是永恒不变的。
那牧童唱完歌,变离去了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多人都在说自己孤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