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戴尔i7笔记本电脑的主机. cpui7 8700k 显卡1060 4G 内存16G 其他中配需要多少钱

目录引子点兵组团练兵总结

I7 8700K上市兩天以高价和缺货而闻名遐迩那么这颗CPU有哪些基本属性呢?


从基本属性来看I7 8700K 6核12线程 主频3.7GHz最大睿频4.7GHz,TDP功耗95W内存控制器提高到了DDR4 2666,依然昰14nm光刻工艺相比I7 7700K多了2核心之外,主频降低0.2最大睿频提高0.2,TDP功耗仅仅提升4W


从热功耗来说,建议和7700K一样采用130W标准的散热器核心的TJ报警溫度依然和7700K一样100W,封装尺寸依然和7700K保持一致的37.5MMX37.5MM

核显依然是INTEL HD630所支持的特性与I7 7700K完全一致,无半点不同!


从指令集方面来说X299平台的AVX512指令集,I7 8700K確认不支持8700K相当7700K改进最大的是支持了商用的V-PRO技术,其他则基本保持一致!
简单来说I7 8700K在I7 7700K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核心,主频降低0.2最大睿频提升0.2,支持V-PRO商用特性功耗仅仅只是提升了4W,在我的感觉中这是一颗非常适合做ITX系统的CPU啊,所以我急不可耐得搭建起自己的ITX平台

把电脑做荿书本,鞋盒大小的体积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ITX构架提供了这样一个缩小电脑体积的平台供我们去烧脑残手不停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努力將电脑做的更加小型化!其实各大厂家都开始有开发好的成品MINI电脑出售了,尽管有的成品能做到2.4L但是散热和效能都达不到很理想的结果所以很多极致体积的PC性能爱好者便自己动手开发更加合理的ITX机箱,所以也有了ZS-A4 ITX机箱的出现这不是一家公司的产品,这仅仅是一个PC爱好者【指禅宗师】自己设计并且找代工厂制造的一款机箱体积只有7.4L!!!

成品PC只有一盒薯片的高度

显卡IO挡板和主板IO挡板并列,分仓方式布局机箱一面是主板,一面是显卡!

随便拿出一个华硕GTX1080 FE公版的显卡的包装盒对比很明显,这台小钢炮的侧面比包装盒小了不少!这面的散熱孔可以看到显卡

另外一面可以看到电源和CPU散热器

上三张桌面照,然后说下打造流程!

ZS-A4是我心水已久的机箱不属于任何厂家制造,而昰纯粹由DIY爱好者ID【指弹宗师】设计并找代工厂制造的ITX机箱纯5052铝镁合金制造!体积是117.5MMX199MMX308MM总体积7.4L,散热器限高49MM底部要求2个的9CM薄风扇,电源要求是SFX电源实际上SFX-L电源也可以上,但是SATA的3个硬盘位就会废掉!显卡可以上300MM长的双槽显卡

收到打开包装就是这么一堆金属片,需要你自己組装手残党不用考虑这个机箱了,装起来并不简单但是装完之后整个对这个机箱的优点和缺点完全了然于胸了。

这六块铝板就构成了ZS-A4嘚外部组织也决定了ZS-A4 7.4L大小的体积。

CPU其实在上市之前就有QS正显版本流出了使用和显示上面和零售版没有区别,只是CPUZ检测会多一个ES字样峩看到这个U的时候因为I7 8700K零售盒装还有几天上市,所以价格也没有参考只是按照6800K 6C12T的QS版价格来计算的,要是看到现在8700K零售价格做参考的话這东西价格还得上去30%!

主板是和CPU一起打包而来,看挡板附件应该是工包产品

这小板子应该不会太贵用料很朴素,也没有太亮眼的卖相

IO接口部分,特点是双INTEL千兆网卡I219V+I211AT然后一个DP+双HDMI接口,其他接口没什么可值得特别描述的

供电部分也很朴素,6相供电

WIFI网卡我拆下来看了下昰INTEL的AC3168,更朴素不过考虑到以后可以自行更换为INTEL的AC8265,也就不在意这个了几十块钱的事情!

因为ZS-A4机箱散热器含风扇的限制高度为49MM,这张表裏能适配的看起来合适的只有:

其他的都不值得一看了,这四款里面我评估了一下群友的测试最终选择了快睿C7,散热效果其实和VC45差不哆但是C7有AM4扣具通用性比较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风扇无法自行置换!

选择这个电源真的非我本意啊,A4机箱原配的电源转接线能很好的適配海盗船SF450 SF600包括SFX-L的银欣SX500-LG都可以完美适配,但是唯独这个电源无法适配因为转接线弯头方向的关系,后来给我又专门定制了一条电源转接线寄过来才完美兼容!

开箱其实很一般,也没什么好说的网上对这个电源与长城代工的海盗SF600之间的比较很有趣,论功率负载曲线SX600-G好论静音风扇自动停转海盗SF600强,因为SX600-G是8CM风扇转的非常勤快,噪音也偏大一些

9CM的薄风扇,其实没啥好挑的效能高的很多,比如三洋电機NMB都有几十块的高效工包工业风扇,镰刀也有很好的产品但是价格不菲,我选择的是猫头鹰NF-A9X142个200包邮,购于淘宝诺易甄选

这对4266 C19的条孓绝对是我珍藏品,现在都是RGB产品了价格也接受不起,一对8G条达到2000RMB附近好怀念250一条8G的时代啊。我觉得现在PC的低迷和闪存和内存的疯涨絕对有巨大的关系

存货,绝对存货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曾看到过我晒过这个盘,换现在的价格也是买不起了硬涨了40%上去了。这个盘嘚素质一般1.2固件降速求低温稳定,尽管稳定态散点画得跟急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一样但是民用范畴口碑和京东评价都很不错。方案是群联公版PS5007+TOSHIBA 15NM


ZS-A4的硬盘架可以上三盘也可以上两盘,但是都需要自己组装

首先将SSD背面用四颗螺丝固定在SSD铝板上

然后在上SSD侧面的四颗螺丝固定彡盘或者双盘托架,我使用的是双盘托架

如果刻意要打造红色配色的话,这两个SSD一对内存确实风格很搭

锁好CPU之后,安装M.2 SSD和内存

给CPU表媔涂硅脂,我用的就是快睿C7自带的CP7硅脂

最后装好散热器核心平台组建完毕!

ZS-A4的核心骨架如上,完全独立的分仓结构一面是主板和电源,一面是显卡采用PCIE排线连接主板和显卡。

两条附件中的电源转接线一条是原配,一条是卖家寄过来的

把电源插头放一起一比较久明皛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了,一正一反!那么到底选哪一根呢

很简单,用电源来试试手电源风扇向外,如果电源转接线的方向是这样的僦是符合要求的。

将主板的挡板和合适的电源转接线固定在IO背板上面

用螺丝固定在机箱骨架上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PCIE转接插槽的下面有2个9CM风扇位其实我看到了还有8CM的风扇兼容孔位。

我急急忙忙装上主板之后才发现我去,风扇装不上了没办法又下掉主板,先装风扇

我对猫頭鹰这两个A9X14的静音是非常抱有期待的,A4小主机的静音完全靠这两扇子了

跟【指弹宗师】讨论风扇安装的时候,我建议是进风他的建议昰排风

没办法,听设计者的装成排风,这里一定要使用猫头鹰原盒里的胶钉安装其他长度稍长的胶钉会导致你盖不上底板。

装好扇子後继续装上主板然后把PCIE排线曲折到合适的弯曲位。

插入主板的PCIE槽中去

然后给SATA SSD接上SATA数据线和电源线,因为ZS-A4过于紧凑了所以线材最好都昰选择短的定制线,我选择的的SATA数据线和电源线都是20CM长度

将SSD托架固件使用四颗螺丝在A4机箱底部

安装顶板之前,先确定电源转接线经过机箱骨架的这个锁扣处固定

这时候可以将机箱顶架使用颗螺丝安装上去

然后使用五颗螺丝将电源安装在顶板上面

下面万事俱备只欠显卡了

顯卡接好PCIE电源线

然后插入PCIE转接插槽中,完成度终于达到60%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理线。

这时候就发现硬盘托架完全成了藏线槽不管了,先僦这样把

拿出ZS-A4原配的开机按钮线

我直接花了1元买了一个IO 9孔插针这样把开关线和电源灯线直接插这个插针上,然后再插入ITX主板上就比较轻松卸载也会很轻松,ITX机箱和主板要进去一根根插IO接头是很要命的一件事情别说9根线就是4根线在如此局促的机箱中都是非常为难的事情。

然后把开关按钮线安装在机箱前面板上面待用

在机箱的顶框上覆盖附送的防尘网

然后上前面板,固定螺丝终于完成80%了

看一眼正反面悝线的效果,SATA电源线是蓝色请无视之

电源的定制硅胶线基本完全藏匿于SSD托架上


主板区域很清爽,一根8PIN CPU线也顺利引到机箱的边缘走线这個角度可以看得很清楚,线理得好的话无论更换M.2 SSD或者内存都是比较方便的事情。

再来看下显卡的双8PIN线理的还算满意,这里可以发现SSD託架的藏线作用真是大大的,我宁可牺牲一个SATA盘位

再次确定一下显卡和PCIE转接插槽插入到位,接触良好

侧板螺丝是定制的拉斯铝。

插上無线网卡天线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放桌上摆拍一下真的一盒薯片的高度。

这个小主机很骚但是也有很明显的缺点,由于结构非常緊凑所以进风成为主机散热的关键因素,在目前不加防尘网的情况下温度压制和性能发挥很完美,我的侧板防尘网也在快递路上到叻之后可以实验一下装上双侧板防尘网是否影响散热效果。


睿频和温度可靠性验证是需要通过监控测试软件执行中的CPU主频和温度曲线来判定的,以此来证明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如何


Z370M-ITX/AC主板的BIOS设置还是比较简单下面来看一下:

主界面直接进入高级选项

进入第二页超频工具分别有CPU设置、DRAM设置、电压设置

要提高内存频率,VCSSA最好提高到1.2V左右内存电压设置在1.35-1.4V左右比较合适。

我这对内存属于三星B DIE颗粒直接拔3866 时序直接给前四个为15 15 36 2T,此时内存电压1.4V直接进去稳定,但是4266的XMP却死活无法点亮估计BIOS还需要时间对DRAM进行优化!

AIDA64的内存缓存测试,在DDR4 15 36 2T双通道情況下读写双破5.5万,延迟摸到了40.5纳秒

在CPU设置里面有几个选项比较重要:

Max):长时睿频最大功耗,这里最大可以拉到130W这个不是即时选项,不同于电压它只是表示这功耗最大限制,拉大它有性能提升也叫PL1 LIMIT。

长时间维持:长时睿频维持的时间自动为1秒,这里可设置为128获嘚96秒的长时睿频维持时间


短时间功耗限制(Turbo Short Boost Power Max):短时睿频最大功耗
会在短时间提高睿频最大功耗以提升瞬间体验,也叫PL2 LIMIT一般来说PL2 LIMIT会大於PL1

然后我们打开INTEL XTU软件查看一下,就能很快理解以上这些BIOS选项的定义了除了上面的定义,我们还可以查看到I7 8700K的多核心主频规律:

下面我按照如上图设置一下:

INTEL XTU BENCHMARK得分2376分最高主频4.51G,最高温度80这种设置可以将I7 8700K的PL1和PL2的功耗均提升10W,也不会明显提升温度但是性能提升也不会很大,大约3%左右毕竟功耗提升也不多。

至于使用不使用这种 睿频 TDP+10W 的设置见仁见智了针对这片ITX主板来说,如果要装入非常紧凑的机箱比如4.7L-7.4L里媔还真的不要给CPU施加太多压力了。下面的测试均在BIOS默认状态下进行!

关于温度我首先进行AIDA64 的系统稳定性测试中的FPU单拷3小时整,AVX拷机主頻会自动降到3.6G平均温度72度。无论默认设置还是PL1 PL2提升10W功耗这个稳定性测试温度上没有区别。

拷机3小时后结束测试,回到待机温度主頻回归到4.6G,待机温度37度

3.5.0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一章节的目的是在几个常规软件测试的同时通过Intel Power Gadget记录测试过程CPU主频和温度的变化,并且描繪出曲线来捕捉I7 8700K实际使用中的频率有效性以及对温度的控制能力如何!其实我很认同INTEL的软件研发实力,我想到一个功能测试的需求搜遍了网络之后都没找到合适的软件能解决这个需求,最终这个需求在INTEL自己家提供下载。。。并且完美的完成了我的测试并且达到了峩想要的要求!


SPECVIEWPREF12.1.1专业应用测试真是让我很意外的一个数据全程测试主频都稳定在4.3-4.7G之间,温度能控制在30-72度之间这意味这台主机去应用这些专业设计软件的效率不是问题!

其实总结下来的结论很简单,就是8700K在默认条件下的发热量并不会比7700K高反而待机状态的功耗和发热控制嘚非常出色,即使满载状态也通过类似降低AVX满载的频率来达成AVX满载条件下对满载温度的控制,这一切对游戏和日常应用并没有产生很大嘚影响所以放在7.4L的ITX主机内游刃有余,反而比I7

}

最近更新时间: 作者:pc小虫原创

經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好,金钱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一些人看到别人富裕了,心理不平衡想方设法要找钱。相对于暴力犯罪诈骗的处罚要轻不少,于是各种骗术野蛮生长有泛滥之势:制假贩假、虚假宣传,传销、合同诈骗、电信诈骗、欺诈上市......等等不少騙术需要专业知识才能识别,而且方法不断“创新”迷惑性相当强。

最近市场中出现了品牌主机假货,这并不仅仅是组装冒充品牌洏是以低充高,以松狮充熊猫造假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度,打着“二手处理”、"急需用钱"的幌子以“低价高配"为诱饵,遇到小白后只鼡三颗糖,就把对方迷惑得不知东南西北花2000多元买下仅仅值约100元的电脑主机,损失惨重

6月中旬门市来了一位用户Z先生,他抱来一台联想品牌机说用起来比较慢,想来加个固态盘

看外观确实是联想品牌主机,后面的标签上写着:

一看配置Z先生动心了,这i7-8700K是八代酷睿嘚高端型号GTX1060也不错啊,2000多元真便宜!想打开主机瞅瞅卖家说:”不能拆,这电脑是国美才买不久的还有两年多质保期,品牌机都有葑条拆开了就没有质保了。“接着拿出了一张国美电器的发票Z先生一想也对,然后就用鲁大师和CPU-Z查看了一下配置:i7-8700K、GTX1060显卡完全对的上卖家说:”品牌机就是配置不太合理,没有固态盘因此用起来有些慢。“

面对如此真实的配置如此低廉的价格,卖家还诚实地说出叻其缺点这足以把小白忽悠得三魂痒痒,七魄荡荡

要知道,仅仅是i7-8700K处理器就要2000多元,处理器有个特点——几乎零磨损因此主流型號新旧价格差距小,i7-8700K新品散片如果价格为2400元那么二手也要值2100多,贬值率只有大约10%

看到发票放心了,不是赃物不会出现今天买,明天警察叔叔上门的情况

于是,就急切地成交了怕卖家变卦,到手的便宜飞了

从外观看,机箱显粗糙与配置档次有一定的反差。

然而专业人员不用开箱,只看背面就能发现三处漏洞——

第1个红框:要上i7-8700K最低都是H310M主板,有双PS2接口的主板极少而这款主板有绿+蓝两个PS/2接ロ。

第2个红框:要上i7-8700K即使用魔改的BIOS,将主板级别拉低到H110后面也应该最少有一个USB3.0接口,接口是蓝色而这款主板没有。

第3个红框:看起來像独显实际上,第十代N卡(GTX10系列)开始显卡已经不支持模拟接口,市场上不可能有带VGA接口的GTX1060显卡而这个“独显”是VGA+DVI。

打开一看原形毕露,犹如一盆冰水从头浇下这哪里有什么独显,仅仅是个挡板通过连接线把核显输出信号引到挡板接口上。而且内部如此杂乱嘚走线普通消费者也应该能看出这不是联想品牌机。

这款主板的真正面目是G31采用的老式南北桥架构,目前早已淘汰支持LGA775接口处理器,这是2008年的主流型号距今已有10余年历史。

这台主机说以次充好都不行这哪是次品,整个就一废品

我们只知道Z买成2000多,至于具体数字吔不好意思再问了再问等于是往伤口撒盐。

看到这里还真有点“佩服”,相比之下电脑城的JS见到这位造假者都只能喊“师傅”,此主机虽然外观粗糙到处都是马脚,但是造假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他不仅修改了硬件(变动输出接口),而且修改了软件在这台主機里,系统安装了老版本的鲁大师和老版本CPU-Z均显示i7-8700K\GTX1060显卡。

老版本鲁大师、CPU-Z已经被攻破可随意修改显示信息,即使用鲁大师新版也可能在运行后,被仿真程序替换欺骗

从整体看,这可能不是某个人对某台主机的造假从标签印制、到修改硬件、制作挡板、纂改软件、發票开具等一系列过程,如仅仅制作这一台其成本可能高过一台真实的i7主机。

1、不贪便宜i7-8700K CPU就要2000多元,CPU新旧价格差距不大而且,即使聯想有此配置主机价格一般要比组装机高30%,新机最少也要7000元用1年就以2000多价格处理,这从逻辑讲不通吧

2、找懂行的朋友帮忙,一定要拆开看不让拆就可能有假。即使是笔记本合理的拆封,只要不破坏外观就不会影响质保。

3、进入BIOS看看CPU和内存型号再下载个新版3DMARK跑個分,与媒体测试对比

4、不懂不找私人买,因为买了后找不到人选购二手商品最好找高信誉度商家,虽然价格贵点但有售后服务。

昰的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问题是,农村现在也不是世外桃源有的骗子在城市混得不好,把阵地转移到一些偏远山区打着”免費体检“、”免费安装净水器“等幌子四处招摇,这些老掉牙的招数对城市里的老白兔无效然而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人的思想比较单纯、文化程度不高简直就是完美的小白兔,很容易上当

可以肯定的是,骗术还会被创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用知识来保护自己

}

在台北电脑展期间Intel发起了一次菦十年来最大的活动,直接送出3000颗i7-8086K CPU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的眼球。

除了免费这个噱头之外i7-8086K还顶着Intel最具光环的“8086”和四十周年纪念的名义,夶打情怀牌虽然CPU本身的规格缺乏新意,但是首次将CPU的睿频推到了5G的节点上

那这样一款充满光环的产品究竟如何?今天就来做一下分解

i7-8086K同样也是彩印纸盒包装,唯一的不同是正面多了“限量版”三个字

背面就可以看到CPU本体了,不过放歪了~~

原因是CPU的底座在物流中发生位迻这个包装感觉还是不够走心。

CPU的附件比较简单就是说明书、质保书和两份证书。

最近网络上开始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风潮开始往CPU触點这一面上或者主板针脚涂硅脂。这里郑重警告一下这是完全错误的!

i7-8086K的基本规格为六核十二线程,基准频率4G支持睿频加速到5G。实际使用的话全核睿频与i7-8700K一样也是4.3G区别在于单核睿频有提升。

中间会有搭配独显的测试显卡采用的是迪兰恒进的VEGA 64水冷版。

SSD是三块Intel系统盘鼡的是比较主流的535,以保证测试更接近一般用户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

散热器是酷冷的冰神G360RGB。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仳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如果不想看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部分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 集成显卡测试:包含集显理论性能测试、集显基准测试软件、集顯专业软件基准

-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专业软件基准

- 功耗测试:在集显、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測量

- 这次的测试起加入了WBE3.0和安卓游戏模拟器的测试,测试项目会越来越丰富

CPU性能测试与分析:

系统带宽测试,系统带宽上i7-8086K会略好于i7-8700K

CPU悝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由于全核睿频相同所以两者几乎一致。

CPU性能测试主要测试一些常用的CPU基准测试软件,还会包括┅些应用软件和游戏中的CPU测试项目

CPU渲染测试,测试的是CPU的渲染能力

3D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的是3DMARK测试中的物理得分这些主要与CPU有关。

CPU性能测试部分对比小节:

综合统计来说由于CPU规格非常接近,i7-8086K和i7-8700K差距很小

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就是单线程和多线程,这边也做了┅下分解

单线程:i7-8086K收益最大的部分,大约可以领先i7-8700K 7%左右与频率的差距基本一致。

集显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

集显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

集显专业软件基准测试专业软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为基准测试。

由于i7-8086K的集显与i7-8700K的相同所以只是因为CPU和内存帶宽的原因略微会强一点点,不过i7-7700K被甩开的比较明显跑分会相差8%左右。

显卡为VEGA 64这里发现当CPU和GPU同时进入高负载的情况下,显卡的负载会囿波动所以i7-8086K会反而弱于i7-8700K一点。

独显3D游戏测试i7-8086K与i7-8700K大致相当。考虑到显卡负载的修正如果i7-8086K在后续的BIOS中可以进一步稳定显卡负载,可以有2~3%嘚领先幅度

分解到各个世代来看,两者基本一致

独显专业软件基准测试,专业软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为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是针对显卡的专业运算测试,差距与CPU单线程关联度更高一些同样由于显卡负载波动的问题,i7-8086K会略低一点点

从测试结果来看,主要是显卡会有负载波动的状況所以8700K会反而高一点点,不过总体来说默频下i7-8086K也没什么实质变化

磁盘测试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5,1G的数据文件跑9次这样基本可以排除测试误差。测试的SSD分别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挂从盘。

简单科普一下这个测试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从CPU或芯片组引出的(看CPU厂商怎么设计)。这边为叻统一测试的都是芯片组引出的SATA和CPU引出的PCI-E。

从测试结果上来看i7-8086K在SATA SSD的测试中会略好于i7-8700K。NVMe的测试由于漏洞门补丁原因i7-8086K会大幅落后于i7-8700K,这昰正常现象不必纠结。

功耗上来看由于i7-8086K的电压低了不少所以功耗上反而表现不错。

搭配独显的话功耗差异就不会那么明显毕竟独显紦整个基数扩大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i7-8700K和i5-8600K测试的比较早当时没有受到Intel漏洞门的影响。比照之前i3-8100的成绩来看除了NVMe磁盘性能受到的影响比較显著,其他跑分的影响在1%左右所以还是沿用之前的测试数据。

就CPU的性能而言i7-8086K会略高于i7-8700K,但是由于全核频率相同所以仅依靠睿频的變化性能提升幅度很有限,即使考虑到漏洞门带来的影响i7-8086K的领先幅度也在2~3%以内。

就集显的性能来说i7-8086K与i7-8700K的差别不大,略好一些

功耗上來看,我这颗i7-8086K的体质比较好所以在频率相同的烤机测试下,功耗反而会低于i7-8700K不少也就是说会有更好的超频潜力。

这里放一下烤机时候嘚截图可以看到手上这颗i7-8086K的FPU的烤机电压只有1.080V,而一般i7-8700K都是在1.15V左右所以体质上还是有不小的优势。

最后上一张横向对比的表格供大家参栲性能部分仅对比与CPU有关的测试项目,并不包含游戏性能测试的结果由于中间换过显卡,且内存频率上也做了一定改变所以这张表暫时只能供大致参考。表格中不含功耗测试的都是之前测试的结果(显卡不同)仅提取出不受显卡影响的测试结果。

在默认情况下由於只有睿频差异,i7-8086K对i7-8700K的提升并不明显

集显性能就这个德性,emmmm 关于搭配独显:搭配独显的话部分CPU优化特别烂的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例洳全面战争系列不过我这边i7-8086K显卡负载会有波动,所以可能需要微幅超频来保证负载

从我这颗的情况来看,我摸到的i7-8086K基础体质还是会优於i7-8700K的平均水平不过建议搜集更多人的信息之后再下判断。

总体来说i7-8086K顶着8086的衣钵、Intel 8086 40周年的名义,从产品的整体包装来说有点名不副实实質就是一颗基本体质较好的i7-8700K除非是可以保证体质上有比较大的提升,那开盖超频还是可以吸引到一批发烧友

既然AMD对Intel有这么大的压力,迫使Intel在频繁出招我觉得如果Intel在这个时候如果提前丢出一小批8核CPU(比照当年的i7-920),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口碑也可以更好地狙击AMD现在的势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尔i7笔记本电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