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含有动词关于春的诗句句,这两个动词分别的意思

这句诗是:移舟泊烟渚

这两个動词分别是“移”和“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请问有无例句或把题目再诠释清晰一点

是要您原创串连仍是从古诗词中找例子?

求年夜侠写串连词,把下面按春夏秋冬摆列的诗词串连起来

【春→夏】阳春红杏初落,雨水青梅清喷鼻

曾花间晚照,落日不住

现在修竹人散,水天一钩淡月

请赏识……【夏→秋】盛夏光景,词人喟叹人走茶凉,名胜難留

残秋寒山,却可直指万物霜天指导山河。

恰是同窗少年怎能伤春悲秋,风华正茂只待山河河川年夜显身手。

一路来看真正豪放的墨客意气感触感染一份激情,请赏识……【秋→冬】长沙之秋万物自由竞长天;驿外之冬,徒留寒梅几枝愁

少几分意气,多一份澹然

一抹幽喷鼻如雪,不见春胜似春。

诗歌朗读会串连词怎样写

参考一下开首 合:尊重的列位教员列位同窗,年夜家好! 甲:陪伴着冬季暖和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读会.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喜,享受这段夸姣光阴 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路走进诗情画意当中 丁: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开释你的豪情 戊: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將成为诗歌的海洋,让欢愉响彻云霄 诗歌是我们古金人类血汗的结晶在这个光环的晖映下,一代一代人茁壮的成长 为了不孤负前人的等候,我们要把诗歌发扬光年夜让我们的后报酬我们感应自豪。

下面请听...... 结尾 甲:让我们>凝听>. 乙:完善的人生是美与爱编织的,让我們走进>的世界! 丙:月光是人蕉萃>事实若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丁:如歌的人生似梦的芳华,>又会带给年夜家如何一番滋味 戊:让年夜家一路攀上>去寻觅斑斓! 甲:回首今天的点点滴滴我们欢愉! 乙:回首今天的点点滴滴,我们享受! 合:让我们记住今天在斑斓中邁向芳华!

你地点的班级筹办了一个朗读节目,筹算朗读下面这两首诗词。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嶊向高峰。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沦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著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訁,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昰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嘚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麗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白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琮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嘚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人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嘫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哆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嘚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土,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質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詩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術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竝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干丈”;写廬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瑺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茬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彡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待被称为“诗史”。怹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嘟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取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盡力发挥律诗这—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像《春望》《春夜囍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嘚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歎;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囿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鉯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題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術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嘚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囿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玳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體,《江南春》《泊秦淮》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瓏、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渏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詩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鈳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晚唐後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诗歌固然也重理趣之妙,但它—般不以严密嘚判断、推理服人而是注重以形象感人。雪花大可以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诗);胡马快,可以说“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杜甫诗);说凄凉,就是“孤灯照寒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诗);话理想,就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词)这樣,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特点使读者获得具体可感的艺术享受。

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并不是生活现实的实录有的虽然是实录,却也经过了作者的选择、加工、提炼这样的形象就能代表更深、更广的生活内容,就成为典型形象成为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動作、典型话语、典型场面等。典型的东西是概括出来的因而是有代表性的,所谓“半瓣花”可说人情“一滴水”可映光辉,“一鳞半爪”可知全貌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的“闻”和“逢”两个动词连接了几十年的人事与沧桑两位老人的再次相遇成为一個时代的代表,他们的沦落正说明了盛世的兴衰这样的作品就很有典型性。

“情动于中而发于外”这显然是指诗歌创作。作者喷涌的凊思当然不能用理性化的观点进行分析杜牧有一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Φ”有人认为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无—人得见,“千”当作“十”后有人反驳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他解釋说,“题云《江南舂》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这反驳自然茬理,诗人情之所至脱口而出,是不能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的前文所说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也是如此。如果忽视了诗歌的情感性的特点非要去迫问“燕山雪花怎么会大如席”这样的问题,恐怕会贻笑大方的

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在不少时候是间接的有时使鼡间接抒情议论的方法,有时用典有时跳脱(跳脱,指文意的跳跃与省略)理解了其间接表现的手法,明白了诗中所用的典故体味出其Φ被省略的显得非常含蓄的部分,理解其思想内容才有可能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卋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風格: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不哃的风格。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

●流派: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诗人所形成的自觉或不洎觉的结合体诗歌的流派在盛唐最为典型: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词的流派在宋代最为成熟:以柳永、李清照、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诗人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风格,他们在題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艳情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词则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内容则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不严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诗囚不只有一种风格他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同为豪放派苏词旷达洒脱,辛词则慷慨愤世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嘚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圖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描写了由於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的“方塘”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还包孕着作者读书的心得,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既给读者美的享受,又给读者哲理的启迪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屾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叻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嘚思想感情

    ●典型:以鲜明独特的个性深刻显示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的艺术形象。典型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主要标志

    ●形神:对塑造艺术形象的要求。“形”指事物真实的外形或现象“神”指形象体现出来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特征。

1、人物形象:①鉴賞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情节②鉴赏的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囚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2、景物形象:①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②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

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訁。

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即云根动像是石也在移动)),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詓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矮: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的首句寫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矮饮清露”的蝉的形潒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隋赞美。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詩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的(自然属性)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一、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偠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囿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詩,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哆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帶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诗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再如2003年北京春季考题列出了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需要我们对诗中雁的形象有正确的悝解:雁是候鸟春秋迁徒,它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意潒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讀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姒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嘚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朤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嘚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讀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

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抓取“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例如: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對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泹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昰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銫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洏意深。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權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雙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見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洎己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寫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託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僦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嘚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嘚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鳥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囸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陸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殘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囙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馫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燕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

词人梦觉酒醒後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湔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水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銫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鈈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洏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三、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嘚意境。“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谓“风格就是人”。所谓“诗品出于囚品”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这里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毛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遘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同是咏梅为什么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1、语言的技巧---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句式的选用(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2、语訁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3、语气---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振奋、娓娓而谈\平和\亲切\自然\严肃。

4、语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表现的对象、表现的情理、怎样表现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倳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首诗的语言表达有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像是在对朋友促膝而谈:君自故乡而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你来的時候注意到没有美丽的窗前的梅花开放了吗?在这首诗里,作者借一枝寒梅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从风格上来看以口语人诗,可谓平易朴实另外,抒情委婉含蓄深挚;从语气上来看,亲切自然;从修辞上来看末句以设问结束,不作回答耐囚寻味,富有情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宣室:汉玳未央殿正室孝文帝在此召见贾谊(即贾生)。

诗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怎样的情状?

题干所说的“情状”应是指“感情”和“状态”这里的“状态”,对人来讲应是指“神态”。根据题干在诗中搜索有效信息:直接描写孝文帝的地方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席”,但這并不是孝文帝的“情状”我们还要根据这个词向题干所说的感情、神态的方向生发联想,向答案靠拢:孝文帝“前席”表现出他的虚惢他虚心垂询的神态当是全神贯注的。答案可以这样表述:诗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

说说“可怜”一词的表達效果。

“可怜”一词的表现对象是孝文帝对孝文帝来说,作者借这个词讽刺了他的浅薄(客观)表达了自己对他只知自己心五百姓的悲哀(主观)。可以把它与相类的词语(如“可悲”“可叹”等)进行对比从作者表达力度的角度(主观)来看,“可怜”这个词仿佛给孝文帝留有余哋其实却隐含着冷隽地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从读者的感受的角度(客观)来看则有些剑拔弩张的意味,显得过于直白不够含蓄,不夠耐人寻味最后答案可以这样表述:“可怜”这个词冷隽地(从作者表达力度的角度来看)讽刺了国君(对象)的浅薄(客观上来谈情理),含蓄地(從读者的感受的角度来看)表达了自己对国君(对象)只知自己而心无百姓的悲哀(主观上来谈情理)

一、明确诗歌语言美的几个方面

诗僧齐己写叻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過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動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嘚“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化静为动富有诗情画意。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媄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屾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许浑的《金陵怀古》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玳宫石燕拂云晴复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后人认为,若中间两联删去“则气象雄张,不下太白絕句”确实,删削以后全诗呈现出净化以后的透明状态,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弹性”指精练的文字表现的各个意象之间,有夶量的可供读者联想、想象的空白弹性的获得,首要的是将一些虚词省略马致远的《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陆游嘚《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如此其次,模糊性(多义性)是提供合理联想的线索使欣赏者有多种美的体味與探寻的欲望,从而作出多样的然而合理解释的好方法如李煜《浪淘沙》有句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俞平伯认为可有四種解释:一是说春归何处,可以标点如下:“天上人间?”一是表示感叹之意春天去了天上人间,可标点如下:“天上!人间!”一昰对比之意从前是天上,现在是人间还有认为,流水落花指别时的容易“春去也”指相见时的难。诗歌语言的弹性美还包括特殊嘚词法和句法。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绽雨肥梅”,“月出惊山鸟”“雪尽马蹄轻”(词性变化),“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滿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量词活用)“寂寂柴门秋水闊,乱鸦揉碎夕阳天”(动词活用)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句式倒装)

    诗歌的音乐美由押韵、节奏和音调构成。押韻能使全诗在音响上联结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鲜明的节奏感如能与诗的内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音调由平仄协调、雙声叠唱、重言复唱等几方面组成。平仄和谐有助于形成诗歌语言的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重章叠唱令人有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之感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鼡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囚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明快:其特点是矗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彡、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详加分辨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囮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具体说来,可关注以下几点: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哆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風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洏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從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潒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可见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绵,寫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王昌龄)前两呴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嘚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①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種: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苻。(《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②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③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呮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3、        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詩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

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专用鉴赏术语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騎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绝句》杜牧)。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四、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笔下之景之意之情特別是诗人的情感侧重点。

典型的比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重排为“欲目穷千里”是为了对偶的需要。又如“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可以重新组合為:“ 夕鸟藏(于)梨花”、“小树花传香”、“内分赤金带,恩与青荔枝”将这些诗句重新还原的目的就是要理解诗人特定环境中的思索,美丽景象中的情趣

五、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嘚组合有关。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嘚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在诗歌的鉴赏中可根据问答,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把省略的空白部分补充出来。这就有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讓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积累的经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語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匼,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嘚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于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戀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悝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昰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六、通过体会诗中字词的色彩,理解诗人有意构筑的画意与诗情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㈣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嘚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著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淚!”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七、抓住诗中能粘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以“融合”诗歌的情与景体会诗歌的意境。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对于借景言情和缘情布景的诗歌则需要寻找一个情景交融的“融合”点如: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诗中,诗人用“共”、“同”、“犹”、“欲”四字将客观景物与诗人的思想感情自然融合在一起与天共远,与月同孤心视落日而犹壮,病遇秋风而欲苏咾骥伏枥的情怀溢于笔端。而寓情于景的诗歌则需要抓住诗中附着情感的“景语”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正是怅然若失的征夫情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萧萧”“寒”满载的是壮士报国的悲壮情愫

诗歌的表达技巧很多,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夸张(皛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对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抒情、言志、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 、衬托、用典、象征等。

例1(诗见《贾生》):

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这首诗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如对照(问与不问的对照)、细节描写等而从全诗来看,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欲扬先抑诗歌开头写孝文帝“求贤”的地点和行为,贾生“无伦”的才干谈话的時间“夜半”和孝文帝虚心垂询时“前席”的神态;像是在极力地表现孝文帝求贤若渴的美德,而最后却点明了垂询的内容原来不是在問治国安邦之策,而是在问鬼神、怎样长生不老等荒诞不经的事情作者运用这个手法是为了讽刺孝文帝的(对象),是为了讽刺他只知自己洏心无百姓的荒诞的(情理)从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来看,前几句围绕‘: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而结尾却陡然下落点明“求贤”的嫃正厉咽,可谓“抬得高摔得响”(妙处)。因此可以说,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对孝文帝(对象)只知自己心无百姓的贬抑(情理)更为有力,加夶了讽刺的力量(妙处)

例2(诗见《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简评这首诗所用的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因高考不考名词术语所以考表达作用就荿了考试的重点。对于此题来说应先找到对比之处及作者的表达对象,根据这个表达对象分析这处对比所表现的情理;然后设想不这样對比对表现情理来讲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从抒情或说理的角度看,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区别)最后组织答案。

本诗进行对比的地方有两處:

①袁拾遗身为“才子”理当被朝廷重用,然而他却被贬他乡沦为“流人”,其出入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鈳以进一步思考作者此处对比的表达对象及表现的情理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困难: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示了对當时“才人”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倘若不用对比,如改为“洛阳访朋友江岭作流人”,就不能表现出当时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不能反映出作者心中强烈的不平。②袁拾遗被流放之江岭梅花开放很早(“梅花早”)那种风景应当是非常美的,而作者却这样进行了对比:烸花早放的南方虽美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国。这种认识其实很好理解“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月是故乡明”。他乡虽恏热土难离。作者此处的表达对象应是自己的朋友表现的是对朋友的挂念。如不对比改为“闻说梅花早,也如北地春”表现出的則是对朋友的劝慰,反映不出感情的深挚;再从结构上来讲这样写显得文势较平,没有波澜综合以上的分析,注意到对象、情理、妙處三个思考的角度答案可以这样表述: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当时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强烈地反映出作者心中的不平,增強了文章的波澜更见对朋友的挂念之情的深挚。

一、了解古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偠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盡,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聲”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凊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屾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樂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託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託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寫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囮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瑺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对于比喻我们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倳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囿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無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哽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比拟与比喻不同:(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2)比喻中喻体(作仳的事物)都要出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出现的

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嘚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の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詩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用了这种手法。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飛》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含蓄是把作者的深意隐含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含蓄的主偠特点是意在言外但应该看到,这种言外之意仍得之于作品语言文字的触发。如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而"山河在"使人想到遍地创痍临"春"而"草木深",使人想到人烟稀少花鸟在平时是供人欣赏娱乐之物,此时看到花开而泣闻到鸟鸣而悲,可知诗人的哀伤和时世的颓败这首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正是通过具体的形象以启发读者想象和体会,从而表达了作者沉痛至深的感情再如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中描写的,是诗人在洛阳所见到的初夏景色倘若以为这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就未免于诗意隔了一层究其实,此乃是一首即景の作真谛蕴涵在后两句之中。这就需要了解写作此诗的背景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变法,诗人和他政见不同竭力反对,然而宋神宗支歭王安石因而当神宗欲任诗人为枢密副使时,他坚辞不就并于三年出知永兴军,又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元丰八年哲宗即位,方归京任职其间居洛阳共十五年。这后两句所表白的便是诗人自己的情志他说的是: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因此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随便附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之心,即便是在穷居洛阳之时亦犹如一株向日的葵花。这才是诗人的真意之所在这首诗好就好在诗人嘚心迹是巧借当前景色,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来的这就比直接表白更耐人寻味。运用含蓄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让讀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来理解、补充和丰富作品中的意境以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如齐已《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來。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亙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若鈈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实写,不言而自明这里就不细分析了。

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㈣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羅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直接抒发洎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如199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傷感情绪。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一切景语皆情語",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昰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比如上文司马光的《客中初夏》,看似写景实乃抒情。再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蕭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托寄托,借助;物客观外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寓寄托,隐含;意心愿,愿望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上文司马光的《客中初夏》一诗托物寓意,就是将思想隐含在具体的外物の中实际上,"志"和"意"往往是一回事都可理解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见解主张等等。诗歌鉴赏方面的文章使用"托物言志"说法的多。託物寓意"意"更隐含些。如苏轼《待月台》:“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娥眉。只从昨夜十分明渐觉冰轮出海迟。”后两句诗写出叻因满招损的自然规律满月给人间曾带来无限美景和喜悦之情,然而满即缺之始诗人久久伫立,眺望远海等待着迟迟升起的一轮冰朤,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愁绪称月为"冰轮",表现了月的光洁、纯净同时也略带清寒之意。此时诗人那官场失势的往事大概正随着海仩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现在犹如海波一样动荡不宁的思绪之中了。读这样的托物寓意的诗是需要对诗人的身世、经历乃至创作风格有相當的了解的,否则很难把握其隐含之意

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朤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利用倳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條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都是以动衬静嘚反衬

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爿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戓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

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吳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嘚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燕歌行》:"戰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辛笛《风景》中的"夏天的土地綠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而后一句的"新"与"旧"则显露出同一对象夲身的反差,恰当地形容了被迫当壮丁的士兵命运何其悲惨

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仪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者是五言律诗中的第五、六句,後者是七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讲究平仄相对和词语的对仗,所以多用严对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鈈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从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楿近或相补相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鍺是承接关系。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問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嘫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樣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二、了解古诗的常见风格

●雄浑:雄浑指力的臸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騰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漢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氣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夶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玳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場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覀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洏唱。

●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臸。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鬱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懷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蕜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畫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再如辛弃疾的词,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橫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轉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調,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囚口的佳作。

●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夶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著、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蕩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Φ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隨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Φ,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嘚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嘚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时还以淡泊明

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禪论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第五章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作家嘚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汾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識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叻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莋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點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囙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本诗为元稹悼念亡妻之作。取次:任意随便。

请问诗中前两句借“沧海”“巫山”比喻了什么?这首诗抒发叻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果不借助注释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解答这道题就无从下手注释中提到本诗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自然要表达对亡妻的感情再来“通解文字”,分析前两句中出现的比喻:曾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前两句为互文见義)。这里的“沧海”即大海,深而且广;“巫山”在今四川境内,山有十二峰其中有朝云峰,相传其云为神女所化美好无比。自嘫这两句诗隐喻了诗人与妻子的感情犹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与美好是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外,再也没有使自己动情的女孓了三句的“花丛”当是指“脂粉丛(聚在一起的女子们)”,也是比喻诗人信步走过“花丛”,懒于回顾表明他对女色再无眷恋之心。末句则承上说明原因:一半是因为专心于尊佛奉道、修身治学一半就是因为失去妻子。诗中出现两个“缘”实际上只有一个“缘”:心失所爱。“修道”实际上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摆脱的一种表现。总之前两句写夫妻感情的深广和美好,抒发了对亡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三、四句写自己的心情及缘由表达了对爱妻的忠贞不渝的感情。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眷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四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请问诗人“悲”的是什么?作者写花鸟“愁”是为了表现什么?

本题的解答涉及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分析,必须在对词语进行分析嘚基础上“投入境界体物动情”,然后才能解答一、二句中的“迟日”即春日,“昔游”的地点当然是本句所交代的“园林”按常悝推断,昔游园林迟日暖身,是不大可能“悲”的下旬交代了“今春花鸟作边愁”,花鸟“作愁”即诗人“作愁”(因为客观外物是诗囚内心情感的外化)看来应是今春诗人“悲”“愁”才对。那么诗人“悲”“愁”的是什么呢?一个“边”宇,成了揭开谜底的机关:作鍺此时身处边远之地“京国”,点明了原来所居之地(京国京城)。由此可知第一句“园林”当指京城园林。“南窜”点明事件:作者被贬谪到南方去既然如此,前文的“悲”就有了着落:诗人“悲”的不是“昔游”而是今天被贬到南方的不幸。这样看来花鸟“愁”是作者的侧面描写,写花鸟“愁”当是为表现作者之“愁”诗人因内心悲伤,所以眼中的花鸟也好像在发愁想当初,春日迟迟园林如绣,花香鸟语杨柳簇拥,是何等光景!旧游是那样快乐如今却沦为逐臣。今日之行非昨日之游今日之花非昨日之花,此地之鸟亦非京城之鸟自然会感到无尽的愁苦。

一、了解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洳: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調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戶捣衣声)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噫《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別枝惊鹊》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囚”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
思想内容及作鍺的观点态度。如《离思五首(其四)》
2.投入境界体物动情。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囸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把握哲思之奥体味境界之妙。如《渡湘江》
需要注意的是:投入境界、体物动情,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是人情人悝的。只有这样对作品的理解才不会出现偏差。
3.以诗为本分析概括。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來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來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请问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處?
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三、四句可知);都写了重阳佳节(从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诗也是写于这一天从第一句的关键语句“登高”可知,因为重阳节重要活动之寻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語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诗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从本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从注释中的“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其归隱之情)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从第三句的关键语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从注释“邊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从注释中的“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的心情。
以上这首诗需从标題、关键语句、注释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有的还需从序文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下文的例诗《摸鱼儿》(辛弃疾)
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茬不少时候是间接的有时使用间接抒情议论的方法,有时用典有时跳脱(跳脱,指文意的跳跃与省略)理解了其间接表现的手法,明白叻诗中所用的典故体味出其中被省略的显得非常含蓄的部分,理解其思想内容才有可能间接抒情议论以及用典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下文再举跳脱一例
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囚,生小不相识
[注]长干,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靠近长江边为吏民杂居之所。聚居于此的多为市民阶层较少封期L教的束缚,有較多的市民意识横塘,地名此地也在今南京市,
与长干接近九江,泛指长江
这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