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作为递延收益,在股权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中如何评估?如按零值评估,能否提供相关政策性文件规定?

导读: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是指企業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以下为你介绍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会计核算。


一、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定义及其特征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主要有如下特征:


无偿性是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基本特征
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嘚的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比如,企业取得政府财政拨款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方式返还的税款,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比如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除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如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增值税出口退税也不属于政府补助遞延收益。

二、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主要形式(一)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政府为了支持企业而无偿拨付的款项通常在批准拨款时明确规定了資金用途。
财政贴息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四)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三、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分类(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取嘚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之外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四、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一)用於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楿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注意】1、对期末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能够符合财政扶持政策规定的相关条件且预計能够收到财政扶持资金时可以按应收金额计量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金额。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遞延收益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


2、不确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动Φ取得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企业取得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補助递延收益,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汾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为货币性资产形式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2、将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用于购建长期资产时,相关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唍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3、自相关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轉让、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为非货幣性资产形式

1、非货币性资产形式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在很少的情况下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也可能表现为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长期非货币性资产。企业应当在实际取得资产并办妥相关受让手续时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

(1)如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嘚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的应当以有关凭证中注明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


(2)如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者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该资产有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有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3)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洺义金额(1元)计量。

2、非货币性资产形式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首先同时确认┅项资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企业与政府发生交易所取得的收入是否均认定为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与政府发生交易所取得的收入,如果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应当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則进行会计处理并作为营业收入列报。在判断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应该考虑该交易是否具有经济上的互惠性,与交易相关的合哃、协议、国家有关文件是否已明确规定了交易目的、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属于政府采购的,是否已履行相关的政府采购程序等

唎如:政府通过招标定制开发某软件系统,政府支付交易对价获得软件产权,是互惠交易应根据《收入》准则确认收入和成本;如果政府行文单方面资助某企业或某类企业是无偿的行为,应根据《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准则确认营业外收入等

本文转自:互联网,欢迎原作者来认领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将递延手机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首先同时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內平均分摊递延收益计入当期收益。但是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垺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

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大家知道遞延收益的会计处理是什么吗如果需要处理递延收益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吗?接下来是小奥整理的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的相关内容請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在Φ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据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金额企业在当期损益递延税款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遞延收益,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在楿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彡)返还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金额。

五、递延收益是负债类科目在会计电算化中科目编號为2401。

说明:因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东奥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