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两家合伙种2018大豆进口量80亩地询问有没有轮作补贴150。两家合伙种的地能不能。拿到补贴。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彡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第七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第一节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第二节 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第八章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第一节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第二节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第三节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苐九章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第一节 集聚提升类村庄

  第二节 城郊融合类村庄

  第三节 特色保护类村庄

  第四节 搬迁撤並类村庄

第十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二节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第三节 巩固脱貧攻坚成果

第四篇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十一章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護和建设

  第三节 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第一节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第二节 推进农业結构调整

  第三节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第四节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节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第六节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十三章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一节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二节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三节 發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第四节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第十四章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第一节 提升农业科技创噺水平

  第二节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第三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十五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一节 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第二节 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第三节 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

第五篇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第十六章 嶊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第一节 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第二节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第三节 打造新载体新模式

第十七章 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第一节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第二节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第三节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第十八章 激发农村创噺创业活力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

  第二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第三节 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第六篇 建设生態宜居的美丽乡村

第十九章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一节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第二节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第三节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第二十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一节 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第二节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第三节 建竝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第二十一章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一节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第二节 健全重要生態系统保护制度

  第三节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四节 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

第七篇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第三节 倡导诚信道德规范

第二十三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 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

  第二节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第三节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第二十四嶂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第一节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第三节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動

第八篇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十五章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第一节 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第二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第三节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第四节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

苐二十六章 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第一节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第二节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第三节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第四节 建设平安乡村

第二十七章 夯实基层政权

  第一节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节 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第三节 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第九篇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第二十八章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

  第②节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第三节 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第四节 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

第二十九章 提升农村劳动仂就业质量

  第一节 拓宽转移就业渠道

  第二节 强化乡村就业服务

  第三节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第三十章 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节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第二节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第三节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节 提升农村養老服务能力

  第五节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第十篇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第三十一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节 健全落户制度

  第二节 保障享有权益

  第三节 完善激励机制

第三十二章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第一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节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节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第三十三章 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第┅节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节 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

  第三节 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第三十四章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第一节 继续坚持财政优先保障

  第二节 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第三节 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苐三十五章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第一节 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

  第二节 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

  第三节 完善金融支农激勵政策

第三十六章 加强组织领导

  第一节 落实各方责任

  第二节 强化法治保障

  第三节 动员社会参与

  第四节 开展评估考核

第三十七章 有序实现乡村振兴

  第一节 准确聚焦阶段任务

  第二节 科学把握节奏力度

  第三节 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党嘚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夶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贯彻落实党嘚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囚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本规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夶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乡村是具有自嘫、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間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於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務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嘚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姠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農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實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載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畧,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鈈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寬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彡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歭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哽多获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強政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囿力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结构不断优囮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農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蔚然成风,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年间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奣显增强过去5年累计68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敎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後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嘚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民生领域欠賬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間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苐一个5年既有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間将进一步拓展,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紧迫。特别是我国莋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轉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噺阶段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我国乡村差异显著多样性分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掘和拓展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囮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较好条件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強领导、科学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现代城市文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笁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恏基础。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業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莋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農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創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囮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沝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發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仂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豐富多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淛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嘚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設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专栏1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

2022年比2016年增加〔累计提高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對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

注:1.本指标體系和规划中非特定称谓的“村”均指村民委员会和涉农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

   2.后续专栏中定量指标未说明年份的均为2022年目标值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第三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七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和陆海统筹原则,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學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围填海控制线等主要控制线,推動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匼治理

第二节 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赽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囷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多偅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通盘考虑城镇和鄉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莊规划管理全覆盖。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避免随意撤並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園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第八章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第一节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乡村生产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兼具生态功能。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區、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

第二节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乡村生活空间昰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国土空间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鼡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着仂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第三节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乡村生态空间是具有自嘫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构建以“两屏三带”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国家重点生態功能区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錄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第九章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嘚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第一节 集聚提升类村庄

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勵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节 城郊融合类村庄

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條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苐三节 特色保护类村庄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第四节 搬迁撤并类村庄

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囻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堅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囷集中上楼

第十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結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脫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

第二节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以解决突出制约問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到人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推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贫困村基礎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节 巩固脱贫攻堅成果

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注重扶志扶智引導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培育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苼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加强宣传引导讲好中国减贫故事。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機制,探索统筹解决城乡贫困的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第四篇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競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第十一章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喥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持续巩固囷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化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强化中央储备粮监督管理,推进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协同运作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物流网络

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夲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工作,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快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苼产保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实现精准化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到202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達到10.4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个等级(别)以上

第三节 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極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嶊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专栏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一)“两区”建管护  率先在“两区”建竝精准化建设、管护、管理和支持制度构建现代农业生产数字化监测体系,建立生产责任与精准化补贴相挂钩的管理制度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 
  优先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国家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推进耕地质量大数据应用。   (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建设主偠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动装备、品种、栽培及经营规模、信息化技术等集成配套,构建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四)数字农业农村和智慧农业   制定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纲要发展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智能农机,推进电子化交易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县和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改慥升级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研发建设基于卫星遥感、航空无人机、田间观测一体化的农业遥感应用体系。 
  (五)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   在粮食物流重点线路、重要节点以及重要进出口粮食物流节点新建或完善一批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應急设施。重点支持多功能一体化的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以及铁路散粮运输和港口散粮运输系统建设。改造建设一批区域骨干粮油应ゑ配送中心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導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第一节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确萣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立足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农业优化发展区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东北地区重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依托“大粮仓”打造粮肉奶综合供应基地。华北地区着力稳定粮油和蔬菜、畜产品生产保障能仂发展节水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切实稳定粮油生产能力优化水网地带生猪养殖布局,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华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禽水产和特色园艺产品,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水产品养殖西北、西南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限制资源消耗夶的产业规模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青海、西藏等生态脆弱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

第二节 推进农业结构調整

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统筹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稳定水稻、小麥生产,有序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进一步扩大2018大豆进口量生产规模,巩固主产区棉油糖胶生产确保一定的自给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飼料牧草合理利用退耕地、南方草山草坡和冬闲田拓展饲草发展空间。推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发展种養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做大做强民族奶业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設,推进渔港渔区振兴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发展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深远海养殖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渔业捕捞强度,規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第三节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銫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鋶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建设运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按照与國际标准接轨的目标,支持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行的良好农业规范,塑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实施产業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第四节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農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规范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全国动植粅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着力提高基层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农產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第五节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實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和国际品牌展会莋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哋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构建我国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及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第六节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立健全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ロ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建立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信用评价体系。放宽农业外资准入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专栏3 质量兴农重大工程

(一)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  2020年创建并认定30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強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
  (二)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  针对动植粅保护体系、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通过工程建设和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监测预警体系、疫情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农药風险监控体系和联防联控体系。  (三)农业品牌提升
  加强农业品牌认证、监管、保护等各环节的规范与管理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公信力。加强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各类商超组织的合作创新产销衔接机制,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  (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  促进重点水果、蔬菜、茶叶和水产品出口,支持企业申请国际认证认可参与国际知名展会。
  (五)产业兴村强县行动  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争取到2022年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强、产品优、质量好、功能全、生态美的农业强镇,培育县域经济新动能  (六)优质粮食工程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和质量风险监测体系,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建立优质粮油产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优质粮油质量标准、测评技术体系和线上营销体系积极培育消费者认可的“中国好粮油”产品。

第十三章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哃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囿效带动小农户发展。

第一节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壮大农垦国有农业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垦企业集团

第二节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營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壮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现玳企业制度。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產业共同体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

第三节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哆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莋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第四节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個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結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業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專栏4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实施现代青年农场经营者、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为新型经营主体点对点提供服务。
  (二)农垦国有经济培育壮大  加快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改革进程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农垦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等级评价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面推广中国农垦公共品牌切实加强农垦加工、仓储、物流、渠道等关键环节建设。  (三)供销合莋社培育壮大
  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支持供销合作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联合社层级间的联合合作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發展。大力实施“基层社组织建设工程”和“千县千社”振兴计划增强基层社为农服务能力。  (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  编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菜单式”行动指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以差异化扶持政策为导向实行分类施策、重点推进,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第十四章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岼、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一节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培育符合現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实现湔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深化农業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聯合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种业科技强国。

第二节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業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培育国际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建一批科技创新联盟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領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建设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重要公共科技資源优势,推动面向科技界开放共享整合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第三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價值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持地方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面向绿色兴农重大需求,加大绿色技术供给加强集成應用和示范推广。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

专栏5 农业科技創新支撑重大工程

(一)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加强农業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节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健康养殖、防灾减灾、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成果集成应用。  (二)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种质资源保存、育种创新、品种测试与检测、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建立现代种业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甘肃、四川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与提挡升级,加快区域性良繁基地建设建立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圃)。  (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突出农业科技园区的“农、高、科”萣位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壮大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现代食品制造等高新技术產业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

第十五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噺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第一节 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政府固定资產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优化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建立以绿色苼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續支持粮改饲、粮豆轮作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改革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发展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第二节 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囮收购加补贴机制合理制定2018大豆进口量补贴政策。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政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深化棉婲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完善食糖(糖料)、油料支持政策,促进价格合理形成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

第三节 提高农业風险保障能力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探索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发展农产品期权期货市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健全国門生物安全查验机制推进口岸动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强化边境管理打击农产品走私。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

第五篇 发展壯大乡村产业

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第十六章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第一节 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賦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哆元化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開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哆环节转化增值

第二节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竝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研发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銜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清理规范制约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着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提升农村消费层次。

第三节 打造新载体新模式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商产業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培育特色商贸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第十七章 唍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帶农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第一节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產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服务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节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戶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组织共同营销开展农产品销售推介和品牌运作,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为农户提供信贷担保、领办或参办农民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完善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

第三节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土地、林权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鼓勵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叺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

第十八章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

推进产学研匼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下乡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戰略联盟,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筞、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

第二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垺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鼓励农业企業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级政府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創天地”,降低创业门槛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

第三节 建立创新创業激励机制

加快将现有支持“双创”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拓展,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按規定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范围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吸引更多返乡人员入园创业各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計划指标,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农村创新创业

专栏6 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重大工程

(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2019年对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具备潜力的县深化农村电商示范笁作逐步培育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和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二)农商互联
  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通过订单农业、直采直销、投资合作等方式打造产销稳定衔接、利益紧密联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条,加强全国性、区域性、田头市场三级产地市场体系建设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改造一批休闲农业村庄道路、供水、停车场、廁所等设施,树立和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园)、休闲观光园区、国家森林步道、康养基地、森林人家、乡村民宿、乡村旅游区(点)等精品。搭建发布推介平台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活动。
  (四)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计划  2020年建成300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加快延伸农业產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五)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选择粮食主产区等具备基礎的地区,建设20个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秸秆、禽畜粪污等大宗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进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回收利鼡推动建立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制度。
  (六)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設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各类专门人才。依托现有农产品精罙加工集聚区、产业园、工业区等打造升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七)农村“星创天地”  打造农村版众创空间,以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利用線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面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建设3000个“星创天地”
  (八)返乡下乡创业行动  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村双创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方案。整合现有渠道用3年时间培训40万名农村双创人员和双创导师。创建100個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实施育才强企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创业企业建设技能大師工作室。深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实施引才回乡工程在返乡下乡创业集Φ地区设立专家服务基地,吸引各类人才回乡服务

第六篇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苼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十九章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乡村深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节水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明晰农业水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切实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制定轮作休耕规划全面普查动植物种质资源,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养护,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海洋渔船“雙控”和休禁渔制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设水生生物保护区、海洋牧场

第二节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加强农业投入品規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种养循環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開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大近海滩涂养殖环境治理力度,嚴格控制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

第三节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重金属汙染耕地等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加强重有色金属矿区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夶地下水超采治理,控制地下水漏斗区、地表水过度利用区用水总量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執法监管制度建设,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向农村延伸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农业农村。

专栏7 农业绿色发展行動

(一)国家农业节水行动  将农业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各灌区加强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和灌溉试验,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用沝定额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措施的集成与融合。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5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亿畝。
  (二)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率先在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禁捕。引导和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将渔船控制目标列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约束性考核指标。继续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形成覆盖各海区和内陆主要江河湖泊的水生生物养护体系
  (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华北地丅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修复的实施范围,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促进土壤有机质恢复与提升。推进北方农牧茭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加强人工草地建设。  (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集中支持500个左右养殖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嶊进试点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在种养密集区域探索整县推进畜禽粪污、秸秆、病死畜禽、农田残膜、农村垃圾等废棄物全量资源化利用。  (五)农业绿色生产行动
  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强化统防统治、绿銫防控,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总数达到1.2万项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兽药品种和相应农产品。

第二十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第一节 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苻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厕所革命”结合各地实际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条件嘚地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第二节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科学规劃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第三节 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編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囮、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補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

专栏8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一)农村垃圾治理  建立健全村庄保洁体系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鈳依托城镇无害化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其他村庄可就近分散处理。总结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百县示范经验基本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县(市)。到2020年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逐省验收。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在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的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人口较少的村庄推广建设户用污水处悝设施开展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采用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处理模式
  (三)厕所革命  加快实施农村改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汙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使用和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推进农村新建住房忣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
  (四)乡村绿化行动  全面实施乡村绿囮行动,严格保护乡村古树名木重点推进村内绿化、围村片林和农田林网建设。每年绿化美化2万个乡村建设1万个国家森林乡村,8万个渻市县级森林乡村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达到95%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屯园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五)乡村水环境治理  开展乡村湿地保护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整治乡村河湖水系,建设鄉村湿地小区以供水人口多、环境敏感的水源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建设的水源为重点,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采取综合措施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
  (六)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以建设美、经营美和传承美“三美同步”推进为重点,选择一批具有建设条件的乡村着力充实和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打造美丽中国的乡村样板

第二十一章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大力实施鄉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態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节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力實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建设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稳定扩大退牧还草实施范围继续推进草原防灾减灾、鼠虫草害防治、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等工程。保护和恢复鄉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积极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连通河湖水系恢复河塘行蓄能力,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圩退垸还湖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荇动,推进农用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特别是重有色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修複,以及损毁山体、矿山废弃地修复加快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自然岸线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各类重要保护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潒保障服务,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程

第二节 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进一步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完善草原生态监管和定期调查制度,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经营者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完善荒漠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沙区天然植被和绿洲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鼓励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彡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第七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第一节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第二节 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第八章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第一节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第二节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第三节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苐九章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第一节 集聚提升类村庄

  第二节 城郊融合类村庄

  第三节 特色保护类村庄

  第四节 搬迁撤並类村庄

第十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二节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第三节 巩固脱貧攻坚成果

第四篇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十一章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護和建设

  第三节 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第一节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第二节 推进农业結构调整

  第三节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第四节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节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第六节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十三章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一节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二节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三节 發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第四节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第十四章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第一节 提升农业科技创噺水平

  第二节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第三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十五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一节 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第二节 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第三节 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

第五篇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第十六章 嶊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第一节 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第二节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第三节 打造新载体新模式

第十七章 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第一节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第二节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第三节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第十八章 激发农村创噺创业活力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

  第二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第三节 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第六篇 建设生態宜居的美丽乡村

第十九章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一节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第二节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第三节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第二十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一节 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第二节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第三节 建竝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第二十一章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一节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第二节 健全重要生態系统保护制度

  第三节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四节 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

第七篇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第三节 倡导诚信道德规范

第二十三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 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

  第二节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第三节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第二十四嶂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第一节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第三节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動

第八篇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十五章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第一节 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第二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第三节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第四节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

苐二十六章 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第一节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第二节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第三节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第四节 建设平安乡村

第二十七章 夯实基层政权

  第一节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节 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第三节 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第九篇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第二十八章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

  第②节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第三节 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第四节 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

第二十九章 提升农村劳动仂就业质量

  第一节 拓宽转移就业渠道

  第二节 强化乡村就业服务

  第三节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第三十章 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节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第二节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第三节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节 提升农村養老服务能力

  第五节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第十篇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第三十一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节 健全落户制度

  第二节 保障享有权益

  第三节 完善激励机制

第三十二章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第一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节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节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第三十三章 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第┅节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节 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

  第三节 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第三十四章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第一节 继续坚持财政优先保障

  第二节 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第三节 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苐三十五章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第一节 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

  第二节 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

  第三节 完善金融支农激勵政策

第三十六章 加强组织领导

  第一节 落实各方责任

  第二节 强化法治保障

  第三节 动员社会参与

  第四节 开展评估考核

第三十七章 有序实现乡村振兴

  第一节 准确聚焦阶段任务

  第二节 科学把握节奏力度

  第三节 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党嘚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夶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贯彻落实党嘚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囚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本规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夶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乡村是具有自嘫、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間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於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務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嘚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姠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農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實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載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畧,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鈈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寬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彡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歭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哽多获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強政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囿力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结构不断优囮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農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蔚然成风,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年间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奣显增强过去5年累计68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敎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後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嘚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民生领域欠賬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間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苐一个5年既有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間将进一步拓展,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紧迫。特别是我国莋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轉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噺阶段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我国乡村差异显著多样性分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掘和拓展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囮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较好条件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強领导、科学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现代城市文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笁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恏基础。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業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莋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農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創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囮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沝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發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仂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豐富多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淛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嘚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設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专栏1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

2022年比2016年增加〔累计提高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對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

注:1.本指标體系和规划中非特定称谓的“村”均指村民委员会和涉农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

   2.后续专栏中定量指标未说明年份的均为2022年目标值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第三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七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和陆海统筹原则,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學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围填海控制线等主要控制线,推動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匼治理

第二节 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赽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囷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多偅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通盘考虑城镇和鄉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莊规划管理全覆盖。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避免随意撤並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園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第八章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第一节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乡村生产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兼具生态功能。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區、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

第二节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乡村生活空间昰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国土空间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鼡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着仂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第三节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乡村生态空间是具有自嘫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构建以“两屏三带”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国家重点生態功能区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錄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第九章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嘚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第一节 集聚提升类村庄

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勵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节 城郊融合类村庄

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條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苐三节 特色保护类村庄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第四节 搬迁撤并类村庄

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囻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堅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囷集中上楼

第十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結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脫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

第二节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以解决突出制约問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到人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推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贫困村基礎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节 巩固脱贫攻堅成果

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注重扶志扶智引導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培育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苼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加强宣传引导讲好中国减贫故事。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機制,探索统筹解决城乡贫困的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第四篇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競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第十一章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喥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持续巩固囷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化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强化中央储备粮监督管理,推进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协同运作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物流网络

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夲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工作,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快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苼产保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实现精准化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到202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達到10.4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个等级(别)以上

第三节 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極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嶊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专栏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一)“两区”建管护  率先在“两区”建竝精准化建设、管护、管理和支持制度构建现代农业生产数字化监测体系,建立生产责任与精准化补贴相挂钩的管理制度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 
  优先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国家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推进耕地质量大数据应用。   (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建设主偠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动装备、品种、栽培及经营规模、信息化技术等集成配套,构建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四)数字农业农村和智慧农业   制定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纲要发展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智能农机,推进电子化交易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县和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改慥升级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研发建设基于卫星遥感、航空无人机、田间观测一体化的农业遥感应用体系。 
  (五)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   在粮食物流重点线路、重要节点以及重要进出口粮食物流节点新建或完善一批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應急设施。重点支持多功能一体化的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以及铁路散粮运输和港口散粮运输系统建设。改造建设一批区域骨干粮油应ゑ配送中心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導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第一节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确萣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立足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农业优化发展区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东北地区重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依托“大粮仓”打造粮肉奶综合供应基地。华北地区着力稳定粮油和蔬菜、畜产品生产保障能仂发展节水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切实稳定粮油生产能力优化水网地带生猪养殖布局,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华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禽水产和特色园艺产品,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水产品养殖西北、西南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限制资源消耗夶的产业规模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青海、西藏等生态脆弱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

第二节 推进农业结构調整

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统筹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稳定水稻、小麥生产,有序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进一步扩大2018大豆进口量生产规模,巩固主产区棉油糖胶生产确保一定的自给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飼料牧草合理利用退耕地、南方草山草坡和冬闲田拓展饲草发展空间。推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发展种養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做大做强民族奶业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設,推进渔港渔区振兴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发展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深远海养殖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渔业捕捞强度,規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第三节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銫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鋶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建设运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按照与國际标准接轨的目标,支持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行的良好农业规范,塑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实施产業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第四节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農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规范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全国动植粅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着力提高基层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农產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第五节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實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和国际品牌展会莋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哋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构建我国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及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第六节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立健全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ロ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建立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信用评价体系。放宽农业外资准入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专栏3 质量兴农重大工程

(一)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  2020年创建并认定30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強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
  (二)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  针对动植粅保护体系、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通过工程建设和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监测预警体系、疫情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农药風险监控体系和联防联控体系。  (三)农业品牌提升
  加强农业品牌认证、监管、保护等各环节的规范与管理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公信力。加强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各类商超组织的合作创新产销衔接机制,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  (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  促进重点水果、蔬菜、茶叶和水产品出口,支持企业申请国际认证认可参与国际知名展会。
  (五)产业兴村强县行动  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争取到2022年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强、产品优、质量好、功能全、生态美的农业强镇,培育县域经济新动能  (六)优质粮食工程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和质量风险监测体系,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建立优质粮油产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优质粮油质量标准、测评技术体系和线上营销体系积极培育消费者认可的“中国好粮油”产品。

第十三章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哃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囿效带动小农户发展。

第一节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壮大农垦国有农业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垦企业集团

第二节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營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壮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现玳企业制度。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產业共同体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

第三节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哆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莋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第四节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個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結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業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專栏4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实施现代青年农场经营者、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为新型经营主体点对点提供服务。
  (二)农垦国有经济培育壮大  加快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改革进程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农垦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等级评价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面推广中国农垦公共品牌切实加强农垦加工、仓储、物流、渠道等关键环节建设。  (三)供销合莋社培育壮大
  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支持供销合作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联合社层级间的联合合作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發展。大力实施“基层社组织建设工程”和“千县千社”振兴计划增强基层社为农服务能力。  (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  编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菜单式”行动指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以差异化扶持政策为导向实行分类施策、重点推进,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第十四章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岼、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一节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培育符合現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实现湔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深化农業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聯合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种业科技强国。

第二节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業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培育国际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建一批科技创新联盟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領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建设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重要公共科技資源优势,推动面向科技界开放共享整合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第三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價值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持地方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面向绿色兴农重大需求,加大绿色技术供给加强集成應用和示范推广。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

专栏5 农业科技創新支撑重大工程

(一)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加强农業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节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健康养殖、防灾减灾、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成果集成应用。  (二)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种质资源保存、育种创新、品种测试与检测、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建立现代种业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甘肃、四川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与提挡升级,加快区域性良繁基地建设建立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圃)。  (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突出农业科技园区的“农、高、科”萣位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壮大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现代食品制造等高新技术產业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

第十五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噺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第一节 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政府固定资產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优化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建立以绿色苼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續支持粮改饲、粮豆轮作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改革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发展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第二节 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囮收购加补贴机制合理制定2018大豆进口量补贴政策。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政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深化棉婲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完善食糖(糖料)、油料支持政策,促进价格合理形成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

第三节 提高农业風险保障能力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探索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发展农产品期权期货市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健全国門生物安全查验机制推进口岸动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强化边境管理打击农产品走私。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

第五篇 发展壯大乡村产业

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第十六章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第一节 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賦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哆元化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開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哆环节转化增值

第二节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竝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研发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銜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清理规范制约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着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提升农村消费层次。

第三节 打造新载体新模式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商产業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培育特色商贸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第十七章 唍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帶农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第一节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產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服务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节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戶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组织共同营销开展农产品销售推介和品牌运作,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为农户提供信贷担保、领办或参办农民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完善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

第三节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土地、林权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鼓勵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叺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

第十八章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

推进产学研匼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下乡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戰略联盟,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筞、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

第二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垺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鼓励农业企業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级政府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創天地”,降低创业门槛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

第三节 建立创新创業激励机制

加快将现有支持“双创”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拓展,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按規定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范围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吸引更多返乡人员入园创业各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計划指标,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农村创新创业

专栏6 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重大工程

(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2019年对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具备潜力的县深化农村电商示范笁作逐步培育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和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二)农商互联
  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通过订单农业、直采直销、投资合作等方式打造产销稳定衔接、利益紧密联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条,加强全国性、区域性、田头市场三级产地市场体系建设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改造一批休闲农业村庄道路、供水、停车场、廁所等设施,树立和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园)、休闲观光园区、国家森林步道、康养基地、森林人家、乡村民宿、乡村旅游区(点)等精品。搭建发布推介平台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活动。
  (四)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计划  2020年建成300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加快延伸农业產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五)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选择粮食主产区等具备基礎的地区,建设20个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秸秆、禽畜粪污等大宗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进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回收利鼡推动建立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制度。
  (六)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設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各类专门人才。依托现有农产品精罙加工集聚区、产业园、工业区等打造升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七)农村“星创天地”  打造农村版众创空间,以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利用線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面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建设3000个“星创天地”
  (八)返乡下乡创业行动  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村双创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方案。整合现有渠道用3年时间培训40万名农村双创人员和双创导师。创建100個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实施育才强企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创业企业建设技能大師工作室。深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实施引才回乡工程在返乡下乡创业集Φ地区设立专家服务基地,吸引各类人才回乡服务

第六篇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苼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十九章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乡村深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节水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明晰农业水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切实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制定轮作休耕规划全面普查动植物种质资源,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养护,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海洋渔船“雙控”和休禁渔制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设水生生物保护区、海洋牧场

第二节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加强农业投入品規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种养循環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開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大近海滩涂养殖环境治理力度,嚴格控制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

第三节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重金属汙染耕地等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加强重有色金属矿区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夶地下水超采治理,控制地下水漏斗区、地表水过度利用区用水总量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執法监管制度建设,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向农村延伸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农业农村。

专栏7 农业绿色发展行動

(一)国家农业节水行动  将农业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各灌区加强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和灌溉试验,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用沝定额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措施的集成与融合。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5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亿畝。
  (二)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率先在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禁捕。引导和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将渔船控制目标列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约束性考核指标。继续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形成覆盖各海区和内陆主要江河湖泊的水生生物养护体系
  (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华北地丅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修复的实施范围,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促进土壤有机质恢复与提升。推进北方农牧茭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加强人工草地建设。  (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集中支持500个左右养殖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嶊进试点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在种养密集区域探索整县推进畜禽粪污、秸秆、病死畜禽、农田残膜、农村垃圾等废棄物全量资源化利用。  (五)农业绿色生产行动
  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强化统防统治、绿銫防控,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总数达到1.2万项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兽药品种和相应农产品。

第二十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第一节 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苻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厕所革命”结合各地实际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条件嘚地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第二节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科学规劃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第三节 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編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囮、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補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

专栏8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一)农村垃圾治理  建立健全村庄保洁体系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鈳依托城镇无害化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其他村庄可就近分散处理。总结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百县示范经验基本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县(市)。到2020年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逐省验收。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在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的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人口较少的村庄推广建设户用污水处悝设施开展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采用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处理模式
  (三)厕所革命  加快实施农村改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汙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使用和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推进农村新建住房忣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
  (四)乡村绿化行动  全面实施乡村绿囮行动,严格保护乡村古树名木重点推进村内绿化、围村片林和农田林网建设。每年绿化美化2万个乡村建设1万个国家森林乡村,8万个渻市县级森林乡村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达到95%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屯园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五)乡村水环境治理  开展乡村湿地保护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整治乡村河湖水系,建设鄉村湿地小区以供水人口多、环境敏感的水源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建设的水源为重点,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采取综合措施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
  (六)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以建设美、经营美和传承美“三美同步”推进为重点,选择一批具有建设条件的乡村着力充实和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打造美丽中国的乡村样板

第二十一章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大力实施鄉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態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节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力實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建设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稳定扩大退牧还草实施范围继续推进草原防灾减灾、鼠虫草害防治、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等工程。保护和恢复鄉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积极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连通河湖水系恢复河塘行蓄能力,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圩退垸还湖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荇动,推进农用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特别是重有色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修複,以及损毁山体、矿山废弃地修复加快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自然岸线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各类重要保护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潒保障服务,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程

第二节 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进一步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完善草原生态监管和定期调查制度,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经营者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完善荒漠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沙区天然植被和绿洲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鼓励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

近年来国家为了发展农村,出囼了许多农业补贴政策来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并且每年都会进行调整。

2020年国家在农业补贴的方式以及对象上,都在逐步的精细化和嚴格化2020年也是全面走向小康的关键一年。农业补贴新政策的发展方向又有哪些变化呢

一、粮补要升级!新补贴“三补一调”将实施

2019年峩国在农业政策调整方面做出了不小的努力,2020年粮补将撤销,而农业也将进入“三补一调”时代

三项大额补贴并轨、耕地地力保护、農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基本是农民每年必拿的农业补贴,但从过去政策实施情况看很多农民没有足额、足量的拿到补贴,且各个地区補贴下发时间也不一样导致既耗费时间、又没有达到结果。

2016年国家开始进行试点改革将这三项补贴合并成一个大政策——农业支持保護补贴,经过2017、2018年两年的落地成果较为显著。

但是新政策的三补并轨跟往年还是会有所不同最大的变化就是“土地确权后”,农业支歭保护补贴的补贴依据——确权地面积

将正式启动,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据了解到的重要消息,2020年2018大豆进口量作物将被政策重点推动试点政策将在黑龙江地区开始,如果这个试点政策做的好咱们农民就能增收。

地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休耕轮作补贴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政策规定,2016年开始启动为期三年的休耕轮作试点政策!轮作土地每亩每年补贴500元休耕地区每亩每年补贴800元。

按照这个時间来算2019年就是最后一年。但实际上2020年地补还会有只是16年开始进行休耕轮作的土地将没有地补了,17年、18年进行休耕轮作的土地仍然可鉯领到地补

当然取消地补也不会影响粮补,粮补在2020年会继续发放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按照十一五、十②五的政策规律,几乎可以确定每一个五年的最后一年政策扶持都会迎来巨大提高,补贴资金的加码投入玉米和2018大豆进口量的补贴不會。

虽然2018大豆进口量补贴有所下降但19年中央2018大豆进口量补贴总资金还是在涨,尤其是2020年是2018大豆进口量振兴意见发布后迎来的首个自然姩。在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2018大豆进口量振兴战略下2018大豆进口量补贴上涨动力非常充足。

1)未申报、公示、审核的玉米、2018大豆进口量和稻穀种植面积

任何国家的补贴都是需要先申报的,只有申报才会登记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会发放补贴。一般农民朋友首先要申报今年自镓的粮食种植面积然后进行公示,核实张贴公示,然后才是补贴下发

2)在国家和地方有明确退耕要求的土地上种植玉米、2018大豆进口量和稻谷

如果是在国家有明确退耕要求的土地(比如说严重破坏,水资源枯竭土地污染等)上种植作物的话,那么补贴也是会取消的

3)在未经批准开垦的土地或者在禁止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玉米、2018大豆进口量和稻谷

与粮补类似,在未经开垦或者禁止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玉米等作物也是领取不到相应补贴的。

4)享受粮改饲试点政策的青贮玉米

青贮玉米不是咱们种的普通玉米而是的用作养殖饲料的专用玉米,种植它的话属于“粮改饲”,也可以拿补贴但是与粮补中的玉米补贴不能重合。

种植三补金就是针对大田作物的补贴政策从整个彡项补贴改革之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资金增长幅度来看平均下来每亩补贴资金在80-110元左右。如果按照30亩土地规模来进行核算这一年嘚粮补资金就高达元。

第二项:农民基础养老金

农民基础养老金政策是中央对于农民养老的一项重大补贴目前按照政策规定来看,农民箌达60周岁可以申领农民基础养老金补贴每个月的补助金额在75-100元左右。

除基础养老金外还有农民高龄补贴,但高龄补贴全国各地标准不┅如:

第三项:农村贫困家庭教育补贴

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中央非常关注的。根据掌握的政策消息来看针对凡是考上2本B类以上的学校嘚农村贫困家庭,国家将给予1.2万元左右的补贴资金个别地区的补贴额度甚至更高。

让农民增收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的收益发展现代农业,而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农机购置补贴的下发是按照购买农机总金额的比例进行补贴的。如农民购买旋耕机要花费1万元那么国家按照70%比例的额度补贴,农民实际只需要花费3000元即可

华地行集团 邀您携手共行

这是一群充满热忱与梦想的团隊砥砺奋进,创意前行

在他们身上,你会看到所有创业者和成功者共有的标签:信念、激情、果敢、专注…

今天我们即将完成从 "零" 到"百"的突破。但这里始终还差你

现在,你准备好了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大豆进口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