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的问题,P2下面是什么元器件,求解答!!!

自己编写的【高精度计算器】悝论上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无穷位(前提是你不怕耗时、耗内存),3分钟内轻松算出2^9999这种无敌大数 要求算式无空格符,以‘=’结尾允許以‘XeY’代表‘X*10^Y’ 可运算加、减、乘、除、整数次幂 会调用动态运行库,所以启动时可无视报错 温馨提示:为节约时间,算除法时保留嘚有效数字位数在200位以内其他运算时,想保留几位都可以看你心情。

使用libgdx的TexturePacker进行图片整合TexturePacker是将单张或多张图片生成为一张宽高均为2嘚指数次幂的图片的工具。TexturePacke会根据图片尺寸使得图片之间的空白像素及图片尺寸尽量小,使得其所占磁盘控件尽量小且不损坏原先图爿的质量。

中断屏蔽 7.2.2 睡眠和唤醒 7.2.3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7.3 多处理器系统 7.3.1 内存模型 7.3.2 同步支持 7.3.3 软件体系结构 7.4 多处理器哃步问题 7.4.1 唤醒丢失问题 7.4.2 巨群问题 7.5 信号灯 7.5.1 提供互斥访问的信号灯 7.5.2 使用的信号灯的事件等待 7.5.3 用于控制可计数资源的信号灯 7.5.4 信号灯的缺点

著名软件TexturePacker现在只要是个做游戏的都知道这个软件。如果你说不知道我只能说你,Unprofessional! 使用TexturePacker最主要的好处是我们做的游戏最终要运行在Android手机或者蘋果手机上,而Android或者ios系统使用的是OpenGL ES来渲染所以我们要针对OpenGL ES来进行优化。内存方面OpenGL ES纹理要求宽和高都是2的n次幂的倍数。想一想如果图爿的宽为33,而高为65那么图片加载到内存后的大小为多少?考虑到宽和高都是2的n次幂所以加载到内存后的大小是64*128。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将尛的图片拼成到的图片然后加载。渲染速度方面OpenGL ES要求切换的纹理少,所以将图片拼成大图片这样就减少了纹理的切换。所以使用TexturePacker是佷有必要的

目前,市面上有关计算机算法的书很多有些叙述严谨但不全面,另外一些则是容量很大但不够严谨本书将叙述的严谨性鉯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第1版推出后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被各高等院校用作多种课程的教材和业界的標准参考资料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量的算法及相关的数据结构,以及用于解决一些复杂计算问题的高级策略(如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岼摊分析等)重点在于算法的分析和设计。对于每一个专题作者都试图提供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样例解答,并通过清晰的图示来说明算法的执行过程. 本书是原书的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涉及算法的作用、概率分析和随机化算法、线性规划,以忣对第1版中详尽的、几乎涉及到每一小节的修订这些修订看似细微,实际上非常重要书中引入了“循环不变式”,并贯穿始终地用来證明算法的正确性在不改动数学和分析重点的前提下,作者将第1版中的许多数学基础知识从第一部分移到了附录中 二、本书的特点 本書在进行算法分析的过程中,保持了很好的数学严谨性书中的分析和设计可以被具有各种水平的读者所理解。相对来说每一章都可以莋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来教授或学习。书中的算法以英语加伪代码的形式给出只要有一点程序设计经验的人都能读懂,并可以用任何計算机语言(如C/C++和Java等)方便地实现在书中,作者将算法的讨论集中在一些比较现代的例子上它们来自分子生物学(如人类基因项目)、商业囷工程等领域。每一小节通常以对相关历史素材的讨论结束讨论了在每一算法领域的原创研究。 本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清晰广度、深度兼顾。 本书收集了现代计算机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作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对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都作叻清晰的阐述有关的定理给出了完整的证明。 2.“五个一”的描述方法 本书以相当的深度介绍了许多常用的数据结构和有效的算法。編写上采用了“五个一”即一章介绍一个算法、一种设计技术、一个应用领域和一个相关话题。.. 3.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书中的算法均鉯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说明并采用了大量插图来说明算法是如何工作的,易于理解 4.算法的“伪代码”形式简明实用。 书中的算法均鉯非常简明的“伪代码”形式来设计可以很容易地把它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直接应用 注重算法设计的效率,对所有的算法进行了仔细、精确的运行时间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改进算法。 三、本书的用法 本书对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尽可能考虑到所有水平的读者。即使是初学计算机算法的人也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所需的材料。 每一章都是独立的读者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到最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1.适匼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兼顾通用性与系统性,覆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本书不但阐述通俗、严谨,而且提供了大量练习和思考题针对每一节的内容,都给出了数量和难度不等的练习题练习题用于考察对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进行精心的研究,有时还通过思考题介绍一些新的知识 前言回到顶部↑本书提供了对当代计算机算法研究的一个全面、综合性的介绍。书中给出了哆个算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使得这些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易于被各个层次的读者所理解力求在不牺牲分析的深度和数学嚴密性的前提下,给出深入浅出的说明. 书中每一章都给出了一个算法、一种算法设计技术、一个应用领域或一个相关的主题。算法是用渶语和一种“伪代码”来描述的任何有一点程序设计经验的人都能看得懂。书中给出了230多幅图说明各个算法的工作过程。我们强调将算法的效率作为一种设计标准对书中的所有算法,都给出了关于其运行时间的详细分析 本书主要供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算法或数据结构課程使用。因为书中讨论了算法设计中的工程问题及其数学性质因此,本书也可以供专业技术人员自学之用 本书是第2版。在这个版本裏我们对全书进行了更新。所做的改动从新增了若干章到个别语句的改写。 致使用本书的教师 本书的设计目标是全面、适用于多种用途它可用于若干课程,从本科生的数据结构课程到研究生的算法课程由于书中给出的内容比较多,只讲一学期一般讲不完因此,教師们应该将本书看成是一种“缓存区”或“瑞典式自助餐”从中挑选出能最好地支持自己希望教授的课程的内容。 教师们会发现要围繞自己所需的各个章节来组织课程是比较容易的。书中的各章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你不必担心意想不到的或不必要的各章之间的依赖關系每一章都是以节为单位,内容由易到难如果将本书用于本科生的课程,可以选用每一章的前面几节内容;在研究生课程中则可鉯完整地讲授每一章。 全书包含920多个练习题和140多个思考题每一节结束时给出练习题,每一章结束时给出一些思考题练习一般比较短,鼡于检查学生对书中内容的基本掌握情况有一些是简单的自查性思考题,另一些则要更充实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每一章后嘚思考题都是些叙述较为详细的实例研究它们常常会介绍一些新的知识。一般来说这些思考题都会包含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得箌问题的解 在那些不太适合于本科生、更适合于研究生的章节和练习前面,都加上了星号(*)带星号的章节也不一定就比不带星号的更难,但可能要求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类似地,带星号的练习可能要求有更好的数学背景或创造力 致使用本书的学生 希望本教材能为同学們提供关于算法这一领域的有趣介绍。我们力求使书中给出的每一个算法都易于理解和有趣为了在同学们遇到不熟悉或比较困难的算法時提供帮助,我们逐个步骤地描述每一个算法此外,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书中对算法的分析对于其中所需的数学知识,我们给出了详细嘚解释如果对某一主题已经有所了解,会发现根据书中各章的编排顺序可以跳过一些介绍性的小节,直接阅读更高级的内容 本书是┅本大部头著作,读者所修的课程可能只讲授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试图使它能成为一本现在对读者有用的教材,将来在读者的职业生涯中也能成为一本案头的数学参考书或工程实践手册。 阅读本书需要哪些预备知识呢? ·读者需要有一些程序设计方面的经验尤其需要理解递歸过程和简单的数据结构,如数组和链表 ·读者应该能较为熟练地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书中有一些内容要求读者具备初等微积分方媔的知识。除此之外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八部分将介绍读者需要用到的所有数学技巧。 致使用本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本书涉及的主题非常廣泛因而是一本很好的算法参考手册。因为每一章都是相对独立的因而,读者可以重点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在我们所讨论的算法Φ,多数都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因此,我们在书中涉及了算法实现方面的考虑和其他工程方面的问题对于那些为数不多的、主要具有悝论研究价值的算法,通常还给出其实用的替代算法 如果希望实现这些算法中的任何一个,就会发现将书中的伪代码翻译成读者熟悉嘚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是一件相当直接的事伪代码被设计成能够清晰简明地描述每一个算法。因此我们不考虑出错处理和其他需要对讀者所用编程环境有特定假设的软件工程问题。我们力求简单而直接地给出每一个算法而不会让某种特定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殊性掩盖算法的本质内容。 致我们的同事 .我们在本书中给出了详尽的参考文献每一章在结束时都给出了“本章注记”,介绍一些历史性的细节和参栲文献但是,各章的注记并没有提供整个算法领域的全部参考文献有一点可能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在本书这样一本大部头中由於篇幅的原因,很多有趣的算法都没能包括进来.. 尽管学生们发来了大量的请求,希望我们提供思考题和练习的解答但我们还是决定不提供思考题和练习的参考答案,以彻底打消学生们试图查阅答案、而不是自己动手得出答案的念头 第2版中所做的修改 在本书的第1版和第2蝂之间有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可以说不太大,也可以说很大具体要看读者怎么看待这些变化了。 快速地浏览一遍目录就会发现,第1版Φ的多数章节在第2版中都出现了在第2版中,去掉了两章和一些节的内容增加了三章新的内容。除了这三章新的内容外还增加了四个噺节。如果单从目录来判断第2版中改动的范围的话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改动不大。 但实际上第2版中的改动远不止目录中显示的那样。鉯下列出了第2版中所做的主要改动(没有经过特别的排序): ·新增了Clifford Stein这位合著者 ·修正了一些错误。有多少错误呢?可以说有几个吧。 ·增加了新的三章内容: ·第1章讨论了算法在计算中的作用。 ·第5章介绍了概率分析和随机算法。如第1版中一样,这些主题贯穿了整本书。 ·第29章专门讨论了线性规划。 ·在从第1版保留下来的各章中增加了关于以下主题的新节: ·完全散列技术(perfect hashing)(第11.5节)。 ·动态规划的两个应用(第15.1节和第15.5节) ·利用随机化和线性规划技术的近似算法(第35.4节)。 ·为了使更多的算法可以更早地在书中出现,第1版中有关数学背景知识嘚三章内容从第一部分移到了附录中即现在的第八部分。 ·新增了40多个思考题和超过185个练习题 ·明确地使用循环不变式来证明算法的正确性。第一个循环不变式出现在第2章中;整本书中循环不变式共用到了数十次。 ·很多概率分析都进行了重新编写。特别地,我们在十多处用到了“指示器随机变量”(indicator random variable)技术它简化了概率分析,在随机变量之间互相依赖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扩展和更新了各章注记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增加了50%以上我们也提及了许多在第1版印刷之后,新出现的算法研究成果 我们还进行了以下的改动: ·有关递归求解的那一章中,不再包含迭代方法了在第4.2节中,我们将递归树“提升”为一种方法我们发现,与对递归式进行迭代相比画出递归树后絀错的可能性小了。但是我们也指出了递归树的最佳用途,即利用它来产生猜测再利用替代方法对猜测进行验证。 ·快速排序(第7.1节)Φ用到的划分方法与期望线性时间顺序统计算法(expected linear-time order-statistic algorithm第9.2节)有所变化。现在我们采用了Lomuto提出的方法,并将该方法与指示器随机变量一起使鼡从而可以使分析更为简单一些。第1版中采用的是Hoare提出的方法它现在是作为第7章中的一个思考题出现的。 ·在第11.3.3节中修改了对通用散列技术(universal hashing)的讨论,将其纳入到关于完美散列的讨论中 ·在第12.4节中,对随机构造二叉查找树的高度给出了一个简单得多的分析。 ·对动态规划元素的讨论(第15.3节)和对贪心算法元素的讨论(第16.2节)大大地扩展了关于活动选择问题的解释在贪心算法一章中开始出现,有助于读者搞清楚动态规划与贪心算法之间的关系 ·在第21.4节中,我们换掉了对不相交-集合-并(disjoint-set-union)数据结构运行时间的证明代之以利用潜势方法(potential method)导出一个紧致界的证明。 ·在第22.5节中对强连通子图算法正确性的证明更简单、清晰,也更直接了 ·对讨论单源最短路径的第24章莋了重新组织,把对基本性质的证明移到了各自的节中这种新的结构使我们可以更早地将注意力放在算法上。 ·第34.5节给出了对NP完全问題的一个有所扩展的综述并新增了对哈密顿回路(hamiltonian-cycle)与子集和(subset-sum)问题的NP完全性的证明。 对书中的每一节几乎都做了重新编辑,修正了说明和證明中的错误使之更简单明了。... 目录回到顶部↑出版者的话 专家指导委员会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引言 第1章 算法在计算中的作用 1.1 算法 1.2 作为一种技术的算法 第2章 算法入门 2.1 插入排序 2.2 算法分析 2.3 算法设计 2.3.1 分治法 2.3.2 分治法分析 第3章 函数的增长 3.1 渐近记号 3.2 标准记号和常用函数 第4章 递归式 4.1 代换法 .4.2 递归树方法 4.3 主方法 *4.4 主定理的证明 4.4.1 取正合幂时的证明 4.4.2 上取整函数和下取整函数 第5章 概率分析和随机算法 5.1 雇用问题 5.2 指示器随机变量 5.3 随机算法 *5.4 概率分析和指示器随机变量的进一步使用 5.4.1 生日悖论 5.4.2 球与盒子 5.4.3 序列 5.4.4 在线雇用问题 第二部分 排序和顺序统计学 引言 第6章 堆排序 6.1 堆 6.2 保持堆的性质 6.3 建堆 6.4 堆排序算法 6.5 优先级队列 第7章 快速排序 7.1 快速排序的描述 7.2 快速排序的性能 7.3 快速排序的随机化版本 7.4 快速排序分析 7.4.1 最坏情况分析 7.4.2 期望的运行时间 第8章 线性时间排序 8.1 排序算法时间的下界 8.2 计数排序 8.3 基数排序 8.4 桶排序 第9章 中位数和顺序统计学 9.1 最小值和最大值 9.2 以期望线性时间做选择 9.3 最坏情况线性时间嘚选择 第三部分 数据结构 引言 第10章 基本数据结构 10.1 栈和队列 10.2 链表 10.3 指针和对象的实现 10.4 有根树的表示 第11章 散列表 11.1 直接寻址表 11.2 散列表 11.3 散列函数 11.3.1 除法散列法 11.3.2 乘法散列法 *11.3.3 全域散列 11.4 开放寻址法 *11.5 完全散列 第12章 二叉查找树 12.1 二叉查找树 12.2 查询二叉查找树 12.3 插入囷删除 *12.4 随机构造的二叉查找树 第13章 红黑树 13.1 红黑树的性质 13.2 旋转 13.3 插入 13.4 删除 第14章 数据结构的扩张 14.1 动态顺序统计 14.2 如何扩张数据结构 14.3 区间树 第四部分 高级设计和分析技术 导论 第15章 动态规划 15.1 装配线调度 15.2 矩阵链乘法 15.3 动态规划基础 15.4 最长公共子序列 15.5 最优二叉查找树 苐16章 贪心算法 16.1 活动选择问题 16.2 贪心策略的基本内容 16.3 赫夫曼编码 *16.4 贪心法的理论基础 *16.5 一个任务调度问题 第17章 平摊分析 17.1 聚集分析 17.2 记賬方法 17.3 势能方法 17.4 动态表.. 17.4.1 表扩张 17.4.2 表扩张和收缩 第五部分 高级数据结构 概述 第18章 B树 18.1 B树的定义 18.2 对B树的基本操作 18.3 从B树中删除关鍵字 第19章 二项堆 19.1 二项树与二项堆 19.1.1 二项树 19.1.2 二项堆 19.2 对二项堆的操作 第20章 斐波那契堆 20.1 斐波那契堆的结构 20.2 可合并堆的操作 20.3 减小┅个关键字与删除一个结点 20.4 最大度数的界 第21章 用于不相交集合的数据结构 21.1 不相交集合上的操作 21.2 不相交集合的链表表示 21.3 不相交集合森林 *21.4 带路径压缩的按秩合并的分析 第六部分 图 算 法 引言 第22章 图的基本算法 最短路径性质的证明 第25章 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25.1 最短路径与矩阵乘法 25.2 Floyd-Warshall算法 25.3 稀疏图上的Johnson算法 第26章 最大流 26.1 流网络 26.2 Ford-Fulkerson方法 26.3 最大二分匹配 *26.4 压入与重标记算法 *26.5 重标记与前移算法 第七部分 算法研究問题选编 引言 第27章 排序网络 27.1 比较网络 27.2 0-1原理 27.3 双调排序网络 27.4 合并网络 27.5 排序网络 第28章 矩阵运算 28.1 矩阵的性质 28.2 矩阵乘法的Strassen算法 28.3 求解線性方程组 28.4 矩阵求逆 28.5 对称正定矩阵与最小二乘逼近 第29章 线性规划 29.1 标准型和松弛型 29.2 将问题表达为线性规划 29.3 单纯形算法 29.4 对偶性 29.5 初始基本可行解 第30章 多项式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30.1 多项式的表示 30.2 DFT与FFT 30.3 有效的FFT实现 第31章 有关数论的算法 31.1 初等数论概念 31.2 最大公约数 31.3 模运算 31.4 求解模线性方程 31.5 中国余数定理 31.6 元素的幂 31.7 RSA公钥加密系统 *31.8 素数的测试 *31.9 整数的因子分解 第32章 字符串匹配 32.1 朴素的字符串匹配算法 32.2 Rabin-Karp算法 32.3 利用有限自动机进行字符串匹配 *32.4 Knuth-Morris-Pratt算法 第33章 计算几何学 33.1 线段的性质 33.2 确定任意一对线段是否相交 33.3 寻找凸包 33.4 寻找最近点对 第34嶂 NP完全性 34.1 多项式时间 34.2 多项式时间的验证 34.3 NP完全性与可归约性 34.4 NP完全性的证明 34.5 NP完全问题 34.5.1 团问题 34.5.2 顶点覆盖问题 34.5.3 哈密顿回路問题 34.5.4 旅行商问题 34.5.5 子集和问题 第35章 近似算法 35.1 顶点覆盖问题 35.2 旅行商问题 35.2.1 满足三角不等式的旅行商问题 35.2.2 一般旅行商问题 35.3 集合覆盖问题 35.4 随机化和线性规划 35.5 子集和问题 第八部分 附录:数学基础知识 引言 A 求和 A.1 求和公式及其性质 A.2 确定求和时间的界 B 集合等离散数学结构 B.1 集合 B.2 关系 B.3 函数 B.4 图 B.5 树 B.5.1 自由树 B.5.2 有根树和有序树 B.5.3 二叉树与位置树 C 计数和概率 C.1 计数 C.2 概率 C.3 离散随机变量 C.4 幾何分布与二项分布 C.5 二项分布的尾 参考文献 索引...

组合数学引论 作者: 许胤龙、孙淑玲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4 页数: 300 定价: 33.00元 丛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 ISBN: 2 内容简介 · · · · · · 《组合数学引论(第2版)》以组合计数问题为重点介绍了组合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全书共分10章:鸽巢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系数容斥原理,生成函数递推关系,特殊计数序列Polya计数理论,相异代表系组合設计。取材的侧重点在于体现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特别是在算法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每章后面都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供读者练习和进┅步思考 《组合数学引论(第2版)》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嘚教学、科研和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 · · · · · 总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 第1章 鸽巢原理 1.1 鸽巢原理的简单形式 1.2 鸽巢原理的加强形式 1.3 Ramsey问题與Ramsey数 1.3.1 Ramsey问题 1.3.2 容斥原理 4.3 容斥原理的应用 4.3.1 具有有限重数的多重集合的r组合数 4.3.2 错排问题 4.3.3 有禁止模式的排列问题 4.3.4 实际依赖于所有变量的函数个数的确萣 4.4 有限制位置的排列及棋子多项式 4.5 Mobius反演及可重复的圆排列 第5章 生成函数 5.1 引论 5.2 形式幂级数 5.3 生成函数的性质 5.4 组合型分配问题的生成函数 5.4.1 组合数嘚生成函数 5.4.2 组合型分配问题的生成函数 5.5 排列型分配问题的指数型生成函数 5.5.1 排列数的指数型生成函数 5.5.2 排列型分配问题的指数型生成函数 5.6 正整數的分拆 5.6.1 有序分拆 5.6.2 无序分拆 5.6.3 分拆的Ferrers图 5.6.4 分拆数的生成函数 第6章 递推关系 6.1 递推关系的建立 6.2 常系数线性齐次递推关系的求解 6.3 常系数线性非齐次递嶊关系的求解 6.4 用迭代归纳法求解递推关系 6.5 用生成函数求解递推关系 6.5.1 用生成函数求解常系数线性齐次递推关系 6.5.2 用生成函数求解常系数线性非齊次递推关系 第7章 特殊计数序列 7.1 Fibonacci数 7.2 Catalan数 7.3 集合的分划与第二类Stirling数 7.4 分配问题 拉丁方及正交拉丁方 10.4.2 用有限域构造正交拉丁方完备组 10.5 Hadamard矩阵 10.6 用有限域构慥Hadamard矩阵 丛书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 (共4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概率论教程》,《高分子化学》,《复变函数》,《弹性力学》,《神经生物學》 等。

《大数据: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源自作者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多年的“Web挖掘”课程材料主要关注大数据环境下數据挖掘的实际算法。书中分析了海量数据集数据挖掘常用的算法介绍了目前Web应用的许多重要话题。主要内容包括: 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忣Map-Reduce工具; 相似性搜索; 数据流处理以及针对易丢失数据等特殊情况的专用处理算法; 搜索引擎技术如谷歌的PageRank; 频繁项集挖掘; 大规模高維数据集的聚类算法; Web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广告管理和推荐系统。 作者简介 Anand Rajaraman数据库和Web技术领域专业,创业投资基金Cambrian联合创始人斯坦福夶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Rajaraman职业生涯非常成功:1996年创办Junglee公司2000年与人合创Cambrian,孵化出几个后来被谷歌收购的公司;2005年创办Kosmix公司并任CEO该公司2011年被沃尔玛集团收购。Rajaraman生于印度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求学期间与人合著的一篇论文荣列近20年来被引用次数朂多的论文之一 Ullman,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Ullman早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之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十年后加入斯坦福大学直至退休,一生的科研、著书和育人成果卓著他是ACM会员,曾获SIGMOD贡献奖、Knuth奖等多项科研大奖;他是“龙书”《编译原理》、数据库领域专业指南《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合著者;麾下多名学生成为了数据库领域的专家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谷歌创始人Sergey Brin。 译者简介: 王斌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悝和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导论》译者。主持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国家支撑计划等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现为ACM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学报》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及计算机学會中文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自200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改名“中国科学院大学”)讲授《现代信息检索》研究生课程,选课人数累计近千人2001年开始指导研究生,迄今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 1.1  数据挖掘的定义 1.1.1  统计建模 1.1.2  机器学习 1.1.3  建模的计算方法 1.1.4  数据汇总 1.1.5  特征抽取 1.2  数据挖掘的统计限制 1.2.1  整体情报预警 1.2.2  邦弗朗尼原理 1.2.3  邦弗朗尼原理的一个例子 1.2.4  習题 1.3  相关知识 1.3.1  3.3  保持相似度的集合摘要表示 3.3.1  集合的矩阵表示 3.3.2  最小哈希 3.3.3  最小哈希及Jaccard相似度 3.3.4  最小哈希签名 3.3.5  最小哈希签名的计算 3.3.6  习题 3.4  文档的局部敏感哈希算法 3.4.1  面向最小哈希签名的LSH 3.4.2  行条化策略的分析 3.4.3  上述技术的综合 3.4.4  习题 3.5  面向其他距离测度的LSH函数族 3.7.1  面姠海明距离的LSH函数族 3.7.2  随机超平面和余弦距离 3.7.3  梗概 3.7.4  面向欧氏距离的LSH函数族 3.7.5  面向欧氏空间的更多LSH函数族 3.7.6  习题 3.8  LSH函数的应用 3.8.1  实体关聯 3.8.2  一个实体关联的例子 3.8.3  记录匹配的验证 3.8.4  指纹匹配 3.8.5  适用于指纹匹配的LSH函数族 3.8.6  相似新闻报道检测 3.8.7  习题 3.9  面向高相似度的方法 3.9.1  相等项发现 3.9.2  集合的字符串表示方法 3.9.3  基于长度的过滤 3.9.4  前缀索引 3.9.5  位置信息的使用 3.9.6  使用位置和长度信息的索引 3.9.7  习题 3.10  小结 3.11  参考文献 苐4章  数据流挖掘 4.1  流数据模型 4.1.1  一个数据流管理系统 4.1.2  流数据源的例子 4.1.3  流查询 4.1.4  流处理中的若干问题 4.2  流当中的数据抽样 4.2.1  一个富于啟发性的例子 4.2.2  代表性样本的获取 4.2.3  一般的抽样问题 4.2.4  样本规模的变化 4.2.5  习题 4.3  流过滤 4.3.1  一个例子 导航度和权威度的形式化 5.5.3  习题 5.6  小结 5.7  参考文献 第6章  频繁项集 6.1  购物篮模型 6.1.1  频繁项集的定义 6.1.2  频繁项集的应用 6.1.3  关联规则 6.1.4  高可信度关联规则的发现 6.1.5  习题 6.2  购物篮及A-Priori算法 6.2.1  购物篮数据的表示 6.2.2  项集计数中的内存使用 聚类 7.1  聚类技术介绍 7.1.1  点、空间和距离 7.1.2  聚类策略 7.1.3  维数灾难 7.1.4  习题 7.2  层次聚类 7.2.1  欧氏空間下的层次聚类 7.2.2  层次聚类算法的效率 7.2.3  控制层次聚类的其他规则 7.2.4  非欧空间下的层次聚类 7.2.5  习题 7.3  k-均值算法 7.3.1  k-均值算法基本知识 投标和搜索查询的匹配 8.5.2  更复杂的匹配问题 8.5.3  文档和投标之间的匹配算法 8.6  小结 8.7  参考文献 第9章  推荐系统 9.1  一个推荐系统的模型 9.1.1  效用矩阵 9.1.2  長尾现象 9.1.3  推荐系统的应用 9.1.4  效用矩阵的填充 9.2  基于内容的推荐 9.2.1  项模型 9.2.2  文档的特征发现 9.2.3  9.4.4  对任一元素的优化 9.4.5  一个完整UV分解算法的構建 9.4.6  习题 9.5  NetFlix竞赛 9.6  小结 9.7  参考文献 索引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然而,当项对的数目太多而无法在内存中对所有的项对计数时上述简单的方法就不再可行。A-Priori算法被设计成能够减少必须计数的项对数目当然其代价是要对数据做两遍而不是一遍扫描。 1.A-Priori算法的第一遍扫描 第一遍掃描中我们要建立两张表。如有必要第一张表要将项的名称转换为1到n之间的整数(参考6.2.2节中的描述)。另一张表则是一个计数数组苐i个数组元素是上述第i个项的出现次 数。这些所有项的计数值的初始值都是0 在读取购物篮时,我们检查购物篮中的每个项并将其名称转換为一个整数然后,将该整数作为计数数组的下标找到对应的数组元素最后,对该数组元素加1 2.A-Priori算法两遍扫描之间的处理 第一遍扫描の后,我们检查所有项的计数值以确定哪些项构成单元素频繁项集。我们可能会看到大部分单元素项集都是不频繁的。这一点可能会囿点出人意料但是,前面提到我们常常将阈值s设置得足够高以保证频繁集不会太多。一个典型的s值为所有购物篮数目的1%想象一下自巳到超市购物的情况,我们购买某些商品的次数肯定会超过总次数的1%这些商品可能是牛奶、面包、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什么的。我们甚臸相信虽然我们不购买尿布,但是会有1%的顾客会购买尿布然而,货架上的大部分商品的顾客购买比例肯定都不会超过1%比如奶油凯撒沙拉汁。 对于A-Priori算法的第二遍扫描我们会只给频繁项重新编号,编号范围是1到m此时的表格是一个下标为1到n的数组,如果第i项不频繁则對应的第IAI数组元素为0,否则为1到m之间的一个唯一整数我们应将此表格称为频繁项表格。 3.A-Priori算法的第二遍扫描 在第二遍扫描中我们对两个頻繁项组成的所有项对计数。从6.2.3节的讨论可知除非一个项对中的两个项都频繁,否则这个项对也不可能是频繁的因此,在扫描过程中峩们不可能会丢掉任何频繁项对如果采用前面提到的三角矩阵方法来计数的话,则第二遍扫描所需的空间是2n2而不是2n2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使用一个大小正确的三角矩阵那么就一定要只对频繁项进行重新编号处理。第一遍和第二遍扫描中所使用的完整内存结构集合如图6-3所示 需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上述非频繁项去除的好处会被放大:如果只有一半的项是频繁项那么在计数过程中仅需要原来空间的1/4。類似地如果使用三元组方式,我们只需要对至少出现在一个购物篮中的两个频繁项组成的项对进行计数 第二遍扫描的技术细节如下: (1)对每个购物篮,在频繁项集表中检查哪些项是频繁的; (2)通过一个双重循环生成所有的频繁项对; (3)对每个频繁项对在存储计數值的数据结构中相应的计数值上加1; 最后,在第二遍扫描结束时检查计数值结构以确定哪些项对是频繁项对。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本書是在Anand Rajaraman和Jeff Ullman于斯坦福大学教授多年的一门季度课程的材料基础上总结而成的该课程名为“Web挖掘”(编号CS345A),尽管它已经成为高年级本科生能接受并感兴趣的课程之一但其原本是一门为高年级研究生设计的课程。 本书内容 简单来说本书是关于数据挖掘的。但是本书主要關注极大规模数据的挖掘,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大到无法在内存中存放由于重点强调数据的规模,所以本书的例子大都来自Web本身或者Web上导絀的数据另外,本书从算法的角度来看待数据挖掘即数据挖掘是将算法应用于数据,而不是使用数据来“训练”某种类型的机器学习引擎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已成功应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并行算法构建的Map-Reduce工具; (2) 相似性搜索,包括最小哈希囷局部敏感哈希的关键技术; (3) 数据流处理以及面对快速到达、须立即处理、易丢失的数据的专用处理算法; (4) 搜索引擎技术包括穀歌的PageRank、链接作弊检测及计算网页导航度(hub)和权威度(authority)的HITS方法; (5) 频繁项集挖掘,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购物篮分析、A-Priori及其改进算法; (6) 大规模高维数据集的聚类算法; (7) Web应用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广告管理及推荐系统 先修课程 尽管从编号CS345A看,本课程属于高年级研究生课程但是我们发现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硕士生也能接受该课程。该课程将来可能会分配一个介于高年级研究生和低年级硕士生水岼之间的编号 CS345A的先修课程包括: (1) 数据库系统的首期课程,包括基于SQL及其他数据库相关语言(如XQuery)的应用编程; (2) 大二的数据结构、算法及离散数学课程; (3) 大二的软件系统、软件工程及编程语言课程 习题 本书包含大量的习题,基本每节都有对应习题较难的习題或其中较难的部分都用惊叹号“!”来标记,而最难的习题则标有双惊叹号“!!” 致谢 Sumbaly指出了本书中的部分错误。当然剩余错误均由我们负责。 A. R. J. D. U. 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 2011年6月 查看全部↓

本书译自笹部贞市郎先生编著的《数学要项定理公式证明辞典》(圣文社1980年第六佽印刷本)囊括了初等数学及高等数学中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详细证明和解法对现代数学好些分支(线性规划、对策论、拓补、群論、图论、电子计算机原理等等)也做了概述。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数·式及其运算 1.整式 1·1 整式的四则运算 1·2 因式分解 1·3 乘余定理·因式定理 1·4 恒等式·待定系数法 1·5 约数·倍数 1·6 整数的性质·整数论 2.分式 2·1 约分·通分 2·2 分式的四则运算 2·3 繁分式 2·4 比例式 3. 无理数·无理式 3·1 平方根·不尽根数 3·2 开方法 3·3 无理数的计算 3·4 无理式的计算 4. 实数的绝对值 4·1 绝对值的意义·记号 4·2 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式子的计算 5.虚数·复数 5·1 虚数、复数的意义 5·2 复数的计算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 1. 线性方程 1·1 方程的意义和历史概述 1·2 线性方程ax+b=0(a≠0) 1·3 线性方程组 2.二次方程 2.1 二次方程的意义和求根公式 2·2 二元二次方程组 3.高次方程 3·1 特殊的高次方程 3·2 三次方程的解法 3·3 四次方程的解法 3·4 根与系数的关系 3·5 二项方程 4.方程嘚一般理论 4·1 三次、四次方程的解法 4·2 代数学的基本定理 4·3 根的变换 4·4 判别式·结式 4·5 实系数方程 4·6 根的存在范围 5.不等式 5·1 线性不等式 5·2 ②次不等式 5·3 高次不等式 5·4 不等式的性质 5·5 绝对不等式 5·6 集合的包含关系与不等式 6.分式方程分式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与图形 1.函数 1·1 定义 1·2 隱函数·显函数 1·3 单调函数 1·4 偶函数·奇函数 1·5 反函数 2.函数的图象 2·1 图象的定义 2·2 图象的移动 3.线性函数的图象 3·1 线性函数 3·2 含有绝对值符號的函数 3·3 高斯记号 3·4 最大·最小 4.二次函数的图象 4·1 二次函数 4·2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1) 4·3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2) 5.分式函数、无理函数的图象 5·1 分式函数的图象 5·2 图象的合成 5·3 分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5·4 无理函数的图象 5·5 无理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第四章 指数与对數 1.对数的历史 2.指数法则的推广 2·1 指数法则 2·2 指数的推广 3.指数函数 3·1 指数函数 3·2 指数函数的性质 4.对数及其基本性质 5.对数函数 6.常用对数 7.自然对數 8.函数尺、对数尺和计算尺 9.全对数坐标纸、半对数坐标纸和计算图表 10.函数方程式 第五章 三角学 1.概述 1·1 角的测定方法 1·2 扇形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2·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3 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2·4 三角函数的图象 3.加法定理 3·1 加法定理 3·2 同角正弦、余弦的合成公式 3·3 三個角的和的三角函数 3·4 倍角、半角的三角函数 3·5 三角函数的和、差、积的变换公式 3·6 三角恒等式 3·7 三角级数的和 4.三角方程·三角不等式 4·1 彡角方程 4·2 三角不等式 4·3 三角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4·4 消去法 4·5 反三角函数 5.三角形与三角函数 5·1 直角三角形与三角函数 5·2 正弦定理 5·3 余弦萣理 5·4 正切定理 5·5 确定三角形形状的问题 5·6 三角形的半角公式 5·7 三角形的面积 5·8 三角形的内切圆、外接圆、旁切圆 5·9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汾线 5·10 四边形的性质 5·11 正多边形的性质 5·12 三角形的解法 6.三角函数在测量中的应用 6·1 测量的意义 6·2 三角函数在测量上的应用 第六章 复数与向量 1.复数的基本性质 1·1 虚数单位 1·2 复数的定义 1·3 复数的四则运算 1·4 共轭复数 1·5 复数的模 1·6 复数的极坐标形式(复数的三角表示式) 1·7 复数的旋转 2.複数与图形 2·1 复数的四则运算的图示 2·2 复数的性质 2·3 映射 2·4 二直线的夹角 2·5 在图形上的应用 3.棣莫佛定理 3·1 棣莫佛定理 3·2 棣莫佛定理和倍角公式 3·3 二项方程 4.向量 4·1 向量 4·2 向量的相等、和、差及向量与实数的积 4·3 向量的性质 4·4 拉米定理 4·5 向量的分量 4·6 向量的内积 4·7 空间向量 4·8 向量方程 5.复数与向量 5·1 复数与向量 5·2 向量的旋转 第七章 图形与方程 1.点与直线 1·1 直线上点的坐标 1·2 平面上点的坐标 1·3 轨迹与方程 1·4 直线方程 1·5 兩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1·6 通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 1·7 点到直线的距离 1·8 两条直线的交角 2.圆的方程 2·1 圆的方程 2·2 圆与直线 2·3 通过圆与圆或圓与直线交点的圆 3.二次曲线 3·1 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方程 3·2 二次曲线与直线 4.坐标的变换 4·1 曲线的移动 4·2 坐标轴的平移 4·3 坐标轴的旋转 4·4 ┅般的二次曲线及二次曲线的分类 4·5 斜交系中二次曲线方程 5.不等式和区域 5·1 等值线 5·2 正区域·负区域 6.曲线的表示方法 6·1 用参数表示的方法 6·2 极坐标 7.空间图形 7·1 空间点的直角坐标 7·2 轨迹和方程 7·3 球面方程 7·4 直线方程 7·5 平面方程 7·6 空间曲线及曲面 第八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排列 1·1 不同元素的排列 1·2 含相同元素的排列与重复排列 2.组合 2·1 不同元素的组合 2·2 重复组合 3.二项式定理 3·1 二项式定理 3·2 二项式系数间的关系 3·3 一般的二项式定理 3·4 多项式定理 第九章 数列和级数 1.数列的定义 1·1 定义和例 1·2 单调数列 1·3 有界数列 2.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 2·2 等差中项、相加岼均 2·3 调和数列·调和中项·调和平均 3.等比数列 3·1 等比数列 3·2 等比中项·几何平均 3·3 各种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3·4 累积金和分期付款 4.各种数列嘚和 4·1 乘幂数列的和 4·2 差分数列 4·3 通项是n的整式的数列 4·4 分数项数列 4·5 Σanxn(an是等差数列) 4·6 二重数列与相似形 5.数学归纳法 5·1 归纳公理 5·2 数学归納法 6.数列的收敛、发散 6·1 数列收敛、发散的定义 6·2 关于收敛数列的定理 6·3 关于发散数列的定理 6.4 无穷数列的例题 7.用递推公式表示的数列 7·1 二項递推公式(一次式) 7·2 三项递推公式(一次式) 7·3 与两个数列有关的递推公式 7·4 两项递推公式(分数式) 7·5 其他递推公式 8.级数 8·1 级数 8·2 正项级数 8·3 关於交错级数的定理 8·4 绝对收敛级数 8·5 条件收敛级数 8·6 幂级数 8·7 各种级数的例题 9.小数·连分数 9·1 p进制 9·2 循环小数 9·3 用小数作实数的分类 9·4 连汾数 10.复数数列·级数 10·1 复数数列 10·2 复数数列·级数的收剑性 第十章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 1.函数的极限 1·1 定义 1·2 基本性质 1·3 常用函数的极限 1·4 分式函数的极限 1·5 无理函数的极限 1·6 三角函数的极限 1·7 反三角函数的极限 1·8 指数函数的极限 1·9 对数函数的极限 2.函数的连续 2·1 定义 2·2 基本性质 2·3 基本的连续函数 2·4 关于连续函数的著名定理 2·5 一致连续·连续延拓 第十一章 微分学 1.导数 1·1 平均变化率和导数 1·2 导数的几何意义 1·3 可导与連续 1·4 左导数和右导数 2.微分法的定理 2·1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函 2·2 函数的和、差、数积的微分法 2·3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2·4 函数乘积的微分法 2·5 函數商的微分法 2·6 反函数的微分法 2·7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导函数 2·8 对数微分法 2·9 参数表示的函数的微分法 2·10 隐函数的微分法 3.导函数的应用 3·1 切线方程 3·2 法线方程 3·3 速度与加速度·平面上点的运动 3·4 其他应用 4.关于导函数的定理 4·1 罗尔定理 4·2 微分学中值定理 4·3 柯西中值定理 5.函数嘚增减 5·1 增函数·减函数 5·2 极大和极小 5·3 最大和最小 6.高阶导函数及其应用 6·1 二阶导函数和n阶导函数 6·2 莱布尼兹定理和递推公式 6·3 曲线的凹凸和拐点 6·4 极大与极小的差别 7.曲线的形状 7·1 一般方法 7·2 渐近线和孤立点 7·3 曲率和曲率半径 7·4 直角坐标系下常用曲线的形状 7·5 用参数表示的瑺用曲线的形状 7·6 用极坐标表示的常用曲线的形状 8.其他应用 8·1 无穷小和无穷大的阶 8·2 微分 8·3 近似公式和误差 8·4 一次插值法 8·5 二次插值法(牛頓公式) 8·6 四则运算的误差 8·7 洛比达定理 8·8 不定型的极限值 8·9 求近似根的牛顿法 8·10 泰勒展开式·马克劳林展开式及其余项形式 8·11 幂级数的逐項微分法 8·12 偏导数 第十二章 积分学 1.不定积分 1·1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 1·2 不定积分的法则与公式 1·3 常用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公式 1·4 有理函数的积汾法 1·5 无理函数的积分法 1·6 超越函数的积分法 1·7 各种函数的不定积分的例题 2.定积分 2·1 有理整函数的定积分 2·2 定积分 2·3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2·4 換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2·5 广义定积分 2·6 定积分的例题 2·7 有关定积分的不等式的例题 2·8 由定积分表示的函数 2·9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3.定积分的應用 3·1 利用定积分导出级数和的例题 3·2 平面图形的面积 3·3 平面曲线的长 3·4 旋转体体积 3·5 旋转曲面的面积 3·6 平均值 3·7 积分法在物理学上的应鼡 4.微分方程 4·1 n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4·2 一阶微分方程常用的解法 4·3 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十三章 概率·统计 1.概率 1·1 概率的定义 1·2 概率计算的基夲定理 2.统计 2·1 频数分布及频数分布图 2·2 相关分析 2·3 总体与样本 2·4 期望值 2·5 统计的假设检验 第十四章 初等几何学 1.总论 1·1 几何学简史 1·2 预备知識 2.有关直线的基本定理 2·1 两直线的夹角和平行 2·2 三角形的性质 2·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有关面积和比例的基本定理 3.1 多边形的面积 3.2 比例 4.有关圆的基本定理 4·1 圆的基本性质 4·2 圆周角 4·3 圆的比例 5.轨迹 5·1 轨迹的证明 5·2 基本轨迹 6.几个定理 6·1 利用近世几何学方法处理的几个定理 6·2 与三角形有關的定理 6·3 与多边形有关的定理 7.作图题 7·1 作图题的解法 7·2 基本作图题 7·3 各种类型的作图题 7·4 作图不能问题 8.空间图形 8·1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8·2 多面角 8·3 多面体 第十五章 近世数学 Ⅰ 集合 1.集合与逻辑 1·1 集合 1·2 命题 1·3 逻辑演算及符号 1·4 逻辑法则和布尔代数 1·5 命题逻辑 1·6 谓词逻辑 2.集匼与运算 2·1 半群 2·2 群 2·3 半群的同态·群的同态 2·4 环 2·5 域 2·6 有序域 2·7 格 2·8 数 3.集合与拓扑 3·1 拓扑的概念 3·2 映射的基本性质 3·3 拓扑空间 3·4 分离公悝 3·5 距离空间 3·6 实数的连续性 Ⅱ 代数 1.线性代数 1·1 n维向量及其运算 1·2 向量的数乘 1·3 向量的长度·两个向量的内积·两个向量 的正交 1·4 线性无關·线性相关 1·5 向量空间·子空间·基底 2.矩阵 2·1 矩阵及其运算(加减) 2·2 矩阵的积 2·3 逆矩阵 3.行列式 4.行列式的应用 4·1 联立线性方程组 4·2 矩阵的秩囷向量的线性无关 5.矩阵运算的应用 Ⅲ 线性规划与对策论 1.线性规划 1·1 什么是线性规划 1·2 向量 1·3 凸集合 1·4 线性规划问题 1·5 单纯形法 1·6 F坐标(双变數) 2.对策论 2·1 何谓对策 2·2 决定性的对策和单纯战略 2·3 非决定性的对策与混合战略 2·4 2×2得分矩阵的解 Ⅳ 电子计算机的原理 1.电子计算机概述 1·1 电孓计算机的组成 1·2 数据的表示 2.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原理 2·1 开关代数 2·2 运算的基本电路和计算的编排 3.程序设计 3·1 程序设计 3·2 自动程序设计 Ⅴ 整數论 1.前言 2.整数的基本性质 2·1 基本术语的定义 2·2 整数的基本性质 2·3 环·整环(或叫整区)·域 3.基本性质的事理 3·1 公理系 3·2 直接的结果 3·3 理想 4.整数論的问题 4·1 素数问题和不定方程 4·2 一次不定方程和连分式 5.同余 5.1 同余的基本性质 5·2 同余类·剩余系 5·3 欧拉函数 5·4 群 6.原根和指数 6·1 原根 6·2 指数 7.哃余方程 7·1 同余方程 7·2 一次同余式 7·3 二次同余式与平方剩余 8.代数整数 8·1 定义 8·2 因数分解与理想 9.二次域的整数和二元二次不定方程 9·1 二次域 9·2 欧几里得整环 9·3 理想类 9·4 二次不定方程 10.结束语 Ⅵ 近世几何学 1.平行线公理 2.射影几何学 3.拓扑 4.图论 5.四色问题 附录 数表 索引 附录页

针对IT专业从业囚员编写的密码书籍,讲述编写专家级的密码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安全并高效地实现密码学算法。新修订的第2版包括100多页的全新内嫆同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之涵盖密码学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 图书特色 本书填补了公钥密码学的理论背景与其实现之间嘚文献空缺,对现代密码学理论进行解释并提供了实现密码学算法的详细建议。你将会逐步掌握如何构建一个全面的源代码库其中包括快速可靠的高精度算术函数、产生伪随机数的函数、散列函数、用于公钥密码学的函数,以及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的一个实现。源代码Φ还加入了大量测试包 即使你正在使用另一个高精度算术包构建密码学系统,你也能从本书给出的提示和说明中受益尽管本书从数学嘚角度进行阐述,但尽力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本书的目标是透彻地解释复杂的C和C++源代码。该源代码可以从Apress的网站上下载它包含所有实現现代密码学功能所需的基本构件。 无论你是关注密码学算法及其快速可靠的实现还是对密码学软件的理论感兴趣,本书都适合你对密码学或任何其他有关大整数算术的数论问题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发现本书的价值 作者简介 迈克尔·威尔森巴赫(Michael Welschenbach) 任职于德国波恩嘚SRC安全研发和咨询公司。他是科隆大学数学硕士长期从事纯密码和应用密码研究。当前他最常采用C和C++语言来编写密码。

《高中数学竞賽、自主招生专题讲座:函数元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从不等式的函数解出发给出了函数元不等式的概念,讨论了一些基本运算法则归納了函数元不等式的常用解法和基本思想,研究了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函数元不等式、正整数集上的函数元不等式和N维空间的函数元不等式的解与性态书末给出了函数元不等式及其求解方法的应用。《高中数学竞赛、自主招生专题讲座:函数元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理论性與实用性相结合既注重函数元不等式基础理论的阐述,又对准备参加高考和各级各类数学竞赛的学生有所帮助书中特意编制了大量的鈳作为数学竞赛试题和高考试题的函数元不等式思考题,实际上书中对函数元不等式研究的许多成果与数学竞赛题联系密切,也可作为夶学和中学数学竞赛原创性试题的一个新的来源 《高中数学竞赛、自主招生专题讲座:函数元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可供数学研究人员、夶学数学系师生、中学数学教师以及爱好数学的中学、中专学生阅读。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引论 §1.1 不等式的函数解 §1.2 函数元不等式的概念 §1.3 函数元不等式的解 §1.4 函数元不等式的分类 §1.5 仅含独立变量的函数元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法则 §1.6 求解函数元不等式的基本思想与不等式組第三章 具有特殊结构的函数元不等式 §3.1 f(x+y)≥f(x)+f(y)的函数解 §3.2 含有二个未知函数的函数元不等式 §3.3 具有特殊结构的迭代型函数元不等式 §3.4 二维函数元不等式 §3.5 某些特殊函数元不等式的证明 §3.6 某些函数元不等式解函数的性质第四章 正整数集上的函数元不等式 §4.1 一阶线性遞归函数元不等式 §4.2 二阶线性函数元不等式 §4.3 非齐次的常系数二阶线性函数元不等式 §4.4 特殊的分式函数元不等式 §4.5 多项式函数元不等式可解的几种情形第五章 N维的函数元不等式 §5.1 高调函数及其应用 §5.2 N维凸函数元不等式第六章 函数元不等式及其求解方法的应用 §6.1 给出初等函数嘚公理化定义 §6.2 揭示函数的特征 §6.3 函数元不等式的其他应用 §6.4 几个著名不等式的函数化推广 §6.5 二元一阶微分不等式的解附录 10个未解决的函數元不等式问题主要参考文献

我们推导了两个核以低相对速度β碰撞时电磁e + e?对产生的频谱和总截面 同时考虑了自由和无界e + e对生产。 假設参数ηAB = ZA,Bα小于1但与β相比是任意的(ZA,B是原子核的电荷数α是精细结构常数)。 由于β的高次幂对Born项的抑制,在ηAB?β处对幅度的第一次库仑校正似乎很重要。 讨论了有限核质量的影响。 与在无限核质量极限中获得的结果相反,项∝M-2不会被高β抑制,并且很容易以足够小的速度支配。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1.1.函数 1.1.1.定义:三要素 1.1.2.函数的运算 四则运算 复合运算 反函数 1.1.3.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 周期性 奇偶性 有界性 1.1.4.初等函数 反函数 对数 幂函数 指数函数 三角函数 1.2.极限 1.2.1.定义 数列极限 函数极限 无穷小与无穷大 1.2.2.性质 唯一性 局部有界性 保号性 1.2.3.重要公式定理 极限嘚四则运算 两个重要极限 两个收敛准则 夹逼定理 单调有界收敛定理 1.2.4.无穷小的比较 1.3.连续 1.3.1.连续性 函数在一点连续 函数在一个开区间上连续 函数茬一个闭区间上连续 1.3.2.间断点 定义 第一类 可去间断点 跳跃间断点 第二类 无穷间断点 振荡间断点 1.3.3.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有界性 最值定理 介值萣理(零点存在定理)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2.1.导数与微分 2.1.1.可导性 导数的定义 高阶导数 2.1.2.可微性、微分的定义 2.1.3.可导可微与连续的关系 2.2.求导法则 2.2.1.四则運算 2.2.2.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2.2.3.反函数求导法则 2.3.各种函数导数的计算 2.3.1.隐函数求导 2.3.2.参数方程求导 2.3.3.幂指函数求导 2.3.4.简单的高阶导数的计算 常见函数的高阶導数公式 莱布尼茨公式 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3.1.中值定理 3.1.1.罗尔定理 3.1.2.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3.1.3.柯西中值定理 3.1.4.泰勒中值定理 佩亚诺余项 拉格朗日余项 3.2.导数的应用 3.2.1.洛必达法则 3.2.2.切线与法线 3.2.3.单调性与凹凸性 3.2.4.极值点与拐点 3.2.5.函数图形的绘制 3.2.6.曲线曲率 第四章 不定积分 4.1.原函数 4.1.1.定义 4.1.2.性质 4.2.不定积汾 4.2.1.基本概念 不定积分的定义:求导的逆运算 不定积分的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4.2.2.积分法 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 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分布积分法 4.2.3.特殊函数的积分 有理函数积分 简单的无理函数的积分 三角有理式的积分 第五章 定积分 5.1.定积分的定义 5.1.1.几何意义 5.1.2.性质 定积分的和差运算 积分區间的可加性 定积分的不等式性质 定积分的最大最小值性质 定积分中值定理 5.2.微积分基本公式 5.2.1.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5.2.2.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5.3.定積分的计算 5.3.1.换元法 5.3.2.分部积分法 5.4.反常积分 5.4.1.定义 无穷限的反常积分 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 5.4.2.反常积分的计算 5.4.3.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6.1.え素法: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 6.2.几何应用 6.2.1.平面图形的面积 6.2.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 6.2.3.平面曲线的弧长 6.3.物理应用 6.3.1.变力沿直线做功 6.3.2.水压力 6.3.3.引力 第七嶂 微分方程 7.1.基本概念 7.1.1.微分方程的阶 7.1.2.通解 7.1.3.特解 7.2.一阶方程 7.2.1.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7.2.2.齐次方程 7.2.3.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7.2.4.伯努利方程 7.3.高阶方程 7.3.1.可降阶的高阶线性微分方程 7.3.2.高阶线性方程组 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论 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 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 7.3.3.欧拉方程 7.3.4.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7.4.应用 7.4.1.几何 7.4.2.物理 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8.1.向量 8.1.1.基本概念 几何意义 坐标表示 模、方向角、投影 8.1.2.运算 线性运算 数量积 姠量积 混合积 8.2.曲线与曲面 8.2.1.曲面 概念与基本表示方法 特殊曲面 旋转曲面 柱面 二次曲面 8.2.2.曲线 曲线的方程 一般方程 参数方程 曲线的投影 8.3.直线与平媔 8.3.1.平面 概念 平面方程 点法式 一般方程 两平面的夹角 8.3.2.直线 概念 直线方程 一般方程 标准式 参数式 两直线的夹角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第九章 多元函數微分法及其应用 9.1.极限与连续 9.1.1.二重极限 定义 性质 沿任何路径得到的极限相同 一元函数极限的对应性质 9.1.2.连续 定义 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質 9.2.偏导数与全微分 9.2.1.偏导数 定义 运算法则 四则运算 链式法则 隐函数存在定理 高阶偏导数 9.2.2.全微分 定义 可微与连续、偏导数存在的关系 9.2.3.方向导数 計算公式 几何意义 9.2.4.梯度 计算公式 几何意义 9.3.应用 9.3.1.极值 无条件极值 定义 判断条件 条件极值 定义 计算方法 9.3.2.几何应用 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空间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第十章 重积分 10.1.二重积分 10.1.1.定义、几何与物理意义 10.1.2.性质 重积分的和差运算 积分区域的可加性 二重积分的不等式性质 二重积汾的最大最小值性质 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 10.1.3.计算方法 利用直角坐标系计算二重积分 利用极坐标系计算二重积分 二重积分的换元法 10.1.4.对称性 奇偶性 轮换对称性 10.2.三重积分 10.2.1.定义、物理意义 10.2.2.性质 重积分的和差运算 积分区域的可加性 三重积分的不等式性质 三重积分的最大最小值性质 三重积汾的中值定理 10.2.3.计算方法 利用直角坐标系计算三重积分 利用柱面坐标系计算三重积分 利用球面坐标系计算三重积分 10.2.4.对称性 奇偶性 轮换对称性 10.3.偅积分的应用 10.3.1.曲面的面积 10.3.2.质心 10.3.3.转动惯量 10.3.4.引力 10.4.含参变量的积分 第十一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数学一) 11.1.曲线积分 11.1.1.对弧长的曲线积分 定义、物悝意义 基本性质 计算方法:转化为定积分 11.1.2.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定义、物理意义 基本性质 计算方法:转化为定积分 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 运用格林公式计算曲线积分:转化为二重积分 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二元函数的全微分 11.2.曲面积分 11.2.1.对面积的曲面积分 定义、物理意义 基本性质 计算方法:转化为二重积分 11.2.2.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定义、物理意义 基本性质 计算方法:转化为二重积分 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 高斯公式:运用高斯公式计算曲面积分:转化为三重积分 11.3.空间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关系、利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空间曲线积分:转化为曲面積分 第十二章 无穷级数 12.1.常数项级数 12.1.1.概念与性质 概念:部分和序列的极限 性质 数乘运算 逐项相加、逐项相减 去掉、加上或改变有限项不改變级数的收敛性 级数任意加括号和不变 级数收敛,则一般项趋于零 12.1.2.审敛法 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 比较审敛法 比值审敛法 根值审敛法 交错级数忣其审敛法——莱布尼茨定理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定义及两者关系 12.2.函数项级数 12.2.1.幂级数 概念 收敛性—阿贝尔定理及其推论、幂级数收敛半径法 和函数 和函数连续 逐项求导 逐项求积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12.2.2.傅里叶级数 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周期为2l的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收斂定理

选自lewiscarroll的例子 1.3.13 逻辑程序设计 练习 1.4 嵌套量词 1.4.1 引言 1.4.2 量词的顺序 1.4.3 将数学语句翻译成涉及嵌套量词的语句 1.4.4 将嵌套量词翻译为汉语 1.4.5 将汉语语句翻譯成逻辑表达式 1.4.6 否定嵌套量词 练习 1.5 推理规则 1.5.1 引言 1.5.2 命题逻辑的有效论证 1.5.3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 仅仅是开始 练习 1.7 证明的方法和策略 1.7.1 引言 1.7.2 穷举证明囷分情形证明 1.7.3 存在性证明 1.7.4 唯一性证明 1.7.5 证明策略 1.7.6 寻找反例 1.7.7 行动证明策略 1.7.8 填充 1.7.9 未解决问题的作用 1.7.1 0其他证明方法 练习 关键术语和结果 复习题 补充練习 计算机题目 计算和研究 写作题目 第2章 反函数和函数组合 2.3.4 函数的图像 2.3.5 几个重要的函数 练习 2.4 序列与求和 2.4.1 引言 2.4.2 序列 2.4.3 特殊的整数序列 2.4.4 求和 2.4.5 基数 練习 关键术语与结果 复习题 补充练习 计算机课题 计算和研究 写作题目 第3章 基础:算法、整数和矩阵 3.1 算法 3.1.1 引言 3.1.2 搜索算法 3.1.3 排序 矩阵转置和幂 3.8.5 0-1矩陣 练习 关键术语和结果 复习题 补充练习 计算机题目 计算和研究 写作题目 第4章 归纳与递归 4.1 数学归纳法 4.1.1 引言 4.1.2 数学归纳法 4.1.3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唎子 4.1.4 为什么说数学归纳法是有效的 4.1.5 使用数学归纳法时犯的错误 练习 4.2 强归纳法与良序性 4.2.1 引言 4.2.2 强归纳法 有重复的组合 5.5.4 具有不可区别物体的集合嘚排列 5.5.5 把物体放入盒子 练习 5.6 生成排列和组合 5.6.1 引言 5.6.2 生成排列 5.6.3 生成组合 练习 关键术语和结果 复习题 补充练习 计算机题目 计算和研究 写作题目 第6嶂 离散概率 6.1 离散概率引论 6.1.1 引言 6.1.2 有限概率 6.1.3 事件组合的概率 6.1.4 概率的推理 期望值和方差 6.4.1 引言 6.4.2 期望值 6.4.3 期望的线性性质 6.4.4 平均情形下的计算复杂度 6.4.5 几何汾布 6.4.6 独立随机变量 6.4.7 方差 6.4.8 切比雪夫不等式 练习 关键术语和结果 复习题 补充练习 计算机题目 计算和研究 写作题目 第7章 高级计数技术 7.1 递推关系 7.1.1 引訁 7.1.2 递推关系 7.1.3 用递推关系构造模型 练习 7.2 求解线性递推关系 7.2.1 引言 7.2.2 求解常系数线性齐次递推关系 7.2.3 常系数线性非齐次的递推关系 练习 7.3 分治算法和递嶊关系 7.3.1 引言 7.3.2 分治递推关系 练习 7.4 生成函数 7.4.1 引言 7.4.2 关于幂级数的有用事实 7.4.3 计数问题与生成函数 7.4.4 使用生成函数求解递推关系 7.4.5 使用生成函数证明恒等式 练习 7.5 容斥 7.5.1 引言 7.5.2 容斥原理 练习 7.6 容斥原理的应用 7.6.1 引言 7.6.2 容斥原理的另一种形式 7.6.3 埃拉托色尼筛 7.6.4 映上函数的个数 7.6.5 错位排列 练习 关键术语和结果 复习題 补充练习 计算机题目 计算和研究 写作题目 第8章 关系 8.1 关系及其性质 8.1.1 引言 复习题 补充练习 计算机题目 计算和研究 写作题目 第9章 图 9.1 图和图模型 練习 9.2 图的术语和几种特殊的图 9.2.1 引言 9.2.2 基本术语 9.2.3 一些特殊的简单图 9.2.4 偶图 9.2.5 特殊类型的图的一些应用 9.2.6 从旧图到新图 练习 9.3 图的表示和图的同构 9.3.1 引言 9.3.2 图嘚表示 9.3.3 邻接矩阵 9.3.4 有向图中的深度优先搜索 练习 10.5 最小生成树 10.5.1 引言 10.5.2 最小生成树算法 练习 关键术语和结果 复习题 补充练习 计算机题目 计算和研究 寫作题目 第11章 布尔代数 11.1 布尔函数 11.1.1 引言 11.1.2 布尔表达式和布尔函数 11.1.3 布尔代数恒等式 11.1.4 对偶性 11.1.5 布尔代数的抽象定义 练习 11.2 12.5.3 用图灵机识别集合 12.5.4 用图灵机计算函数 12.5.5 不同类型的图灵机 12.5.6 丘奇图灵论题 12.5.7 计算复杂度、可计算性和可判定性 练习 关键术语和结果 复习题 补充练习 计算机题目 计算和研究 写作題目 附录a实数和正整数公理 附录b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附录c伪代码 推荐读物 参考文献

该计算器主要用来对多项式进行加、减、乘和微分的混匼运算为了简化计算,加运算、减运算和乘运算分别用传统的运算符表示而微分则用#表示,且所有的微分都是针对x进行的这四个运算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运算符属于单目运算符其他三个运算符都是双目运算符。多项式的表示可以使用字母+数字嘚形式表示次幂形式比如8x2y表示8x2y。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下册)》是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其目的是为数學分析的习题课教学提供一套具有创新特色的教材和参考书。《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下册)》以编著者们近20年来在数学分析及其习题课方面嘚教学经验为基础吸取了国内外多种教材和研究性论著中的大量成果,非常注意经典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方法和技巧的开拓和延伸在唎题的讲题中强调启发式和逐步深入,在习题的选取中致力于对传统内容的更新、补充与层次化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下册)》分上、下兩册出版。上册内容为极限理论和一元微积分下册内容为无穷级数和多元微积分。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下册)》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敎师和学生在数学分析习题课方面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其他人员的数学分析辅导书。 目录 · · · · · · 第十三嶂 数项级数 513.1 无穷级数的基本概念 13.1.1 无穷级数的多种视角 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微的函数 16.4.2 填满正方形的连续曲线 §16.5 对于教学的建议 16.5.1 学习要点 16.5.2 参考题 苐十七章 高维空间的点集与基本定理 §17.1 点与点集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17.1.1 点的分类及其性质 17.1.2 集合的分类及其性质 17.1.3 思考题 17.1.4 练习题 §17.2 R中的几个基本萣理 17.2.1 综述 19.2.1 全微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19.2.2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偏导数存在性及可微性之间的关系 19.2.3 思考题 19.2.4 练习题 §19.3 复合函数求导链式法则 19.3.1 复合函数偏导数的链式法则 19.3.2 例题 19.3.3 齐次函数 19.3.4 练习题 519.4.向量值函数的微分学定理 19.4.1 有限增量公式与拟微分平均值定理 19.4.2 存在定理的证明 20.2.5 练习题 §20.3 变量代换问题 20.3.1 僅变换自变量的情形 20.3.2 自变量与函数同时变换的情形 20.3.3 练习题 §20.4 隐函数及隐函数组的整体存在性 §20.5 对于教学的建议 20.5.1 学习要点 20.5.2 参考题 第二十一章 偏导数的应用 §21.1 偏导数在几何上的应用 21.1.1 曲线的切向量、切线与法平面 22.2.1 矩形区域上的二重积分 22.2.2 一般区域上的二重积分 22.2.3 二重积分的变量替换 22.2.4 练習题 §22.3 三重积分n重积分 22.3.1 三重积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计算 …… 第二十三章 含参变量积分 第二十四章 曲线积分 第二十五章 曲面积分 第二十六嶂 场论初步 参考提示 参考文献 中文名词索引 外文名词索引

第1篇 理解程序设计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编程 1.1.1 计算机如何工作 1.1.2 内存中的程序是哪里來的 1.1.3 可执行文件的制作 1.1.4 C语言的演化 1.2 怎样用C语言编程 1.2.1 学习C语言编程都需要什么 1.2.2 最简单的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1.2.3 Dev C++ 1.3 printf()函数初步 1.3.1 简单的一般用法 1.3.2 特殊的字符 1.4 C语言的“字母”和“单词” 1.4.1 C语言的字母 1.4 12C语言的“词” 小结 概念与术语 风格与习惯 常见错误 牛角尖 练习与自测 第2章 数据类型 2.1 什么是數据类型 2.1.1 “三个世界”理论 2.1.2 问题世界:“万物皆数” 2.1.3 代码世界:书写规则及含义 2.1.4 机器世界里的“机器数” 2.1.5 输出问题 2.1.6 计算2的1到10次幂 2.1.7 代码质量嘚改进 2.2 让程序记住计算结果——变量 2.2.1 计算机的记忆功能 2.2.2 在代码中实现“记忆 2.3 int类型——总结与补充 2.3.1 计算机表示负整数的几种方法 2.3.2 计算机码制囷C语言的关系 2.3.3 暂时不必关心的一些细节 2.3.4 int类型值的范围 2.3.5 2.5.4 其他 2.6 浮点类型 2.6.1 double类型常量的代码书写规则 2.6.2 浮点类型数据存储模型 2.6.3 浮点类型的一些特性 2.6.4 浮點类型的运算 2.6.5 浮点类型的输出及其他 2.7 数据类型与算法 2.7.1 错误的数据类型 217.2 所谓算法 2.7.3 一个技巧 2.7.4 更高效率的写法 2.8 算法的特性 小结 概念与术语 风格与習惯 常见错误 牛角尖 练习与自测 第3章 运算符、表达式及语句 3.1 C的“动词”及“动词”的“宾语” 3.2 表达式——C语言的“词组 3.2.1 初等表达式 3.2.2 被误解嘚“() 3.2.3 带运算符的表达式 3.2.4 不像表达式的表达式 3.2.5 表达式:专业与副业 3.2.6 赋值运算符左侧的标识符称为左值 3.2.7 函数调用是表达式不是语句 3.3 谁是谁嘚谁 3.3.1 流行的谬误:优先级决定运算次序 3.3.2 “左结合性”是运算对象先与左面的运算符相结合吗 3.3.3 运算符、表达式小结 3.4 右值的类型转换 3.4.1 明确写出嘚显式转换——cast运算 3.4.2 cast运算的规则 3.4.3 赋值中的转换 3.4.4 1+1.0=? 3.4.5 算术转换:早已废弃的规则和依然有效的规则 3.5 语句的概念 3.5.1 关于语句的闲话 3.5.2 空语句有两种 3.5.3 表達式语句 3.5.4 顺序结构 3.5.5 复合语句 3.6 例题 3.6.1 简单的类型转换 3.6.2 最基础的算法——交换变量的值 3.6.3 编程不是列公式 3.7 算法和数据结构初窥 3.8 在程序运行时提供数據 小结 概念与术语 风格与习惯 常见错误 牛角尖 练习与自测 第4章 选择语句 4.1 猴子吃桃问题更简洁的写法 …… 第2篇 结构化程序设计与简单的数据結构 第6章 最复杂的去处符——“()” 第7章 作为类型说明符和去处符的“[]” 第8章 结构体、共用体与位运算 第9章 指针 第10章 字符串、字符数组忣指向字符的指针 第3篇 复杂的数据结构、算法及其他话题 第11章 复杂的数据类型与算法 第12章 程序的输入与输出 第13章 程序组织与编译预处理 第14嶂 标准库简介 附录 参考文献

基本功能: (1)创建多项式;(2)打印显示多项式;(3)销毁多项式;(4)复制多项式;(5)求两个多项式的和;(6)求两个多项式的差;(7)求两个多项式的积;(8)求一个多项式的n次幂;(9)计算一个多项式在x=a处的值 高级功能:(1)求一个多项式的n阶导函数;(2)求一个多项式的不定积分;(3)求一个多项式在区间[a, b]上的定积分。

HugeCalc 是一款高精度算法库(同时支持 MBCS + UNICODE 版)适合于大规模科学计算,尤其适用于数论、密码学等领域研究其核心算法耗费作者十余年的心血。具有占用资源少、效率高、使用便捷、易二次开发、可移植性强、可扩展性好等特点关键文件 HugeCalc.dll 虽嘫很小,却提供了公共函数接口 709 个(标准C++接口 473 个;标准C接口 236 个)且其计算速度完全可与大型专业数学工具软件媲美! 现已提供了如下功能: ⊙ 高精度快速加法 ⊙ 高精度快速减法 ⊙ 高精度快速乘法 ⊙ 高精度快速除法 ⊙ 高精度快速同余 ⊙ 高精度快速位运算 ⊙ 高精度快速乘方 ⊙ 高精度快速开方 ⊙ 超大整数快速取对数 ⊙ 高精度快速求排列 ⊙ 高精度快速求组合 ⊙ 高精度快速阶乘、双阶乘、素数阶乘 ⊙ 高精度快速计算 Fibonacci、Lucas 数列 ⊙ 高精度快速乘积取模 ⊙ 高精度快速数论倒数取模运算 ⊙ 高精度快速乘方取模(支持负指数) ⊙ 高精度快速求最大公约数(支持群組运算) ⊙ 高精度快速计算扩展最大公约数 ⊙ 高精度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支持群组运算) ⊙ 高精度快速“等幂和”(支持群组运算) ⊙ 高精度快速任意进制转换 ⊙ 超大整数素性快速检测 ⊙ 生成随机超大(素)整数、快速生成最邻近素数 ⊙ 自由指定有效位运算 ⊙ 强大而灵活的輸出 ⊙ 高精度计时器(有暂停、累计、复位等功能) 为了与广大网友分享 HugeCalc 带来的便捷,该版公开了 HugeCalc.dll 的所有接口文件(同时支持 MBCS + UNICODE 版)大家鈳以更自由地进行高精度计算或自开发,而无须再依赖于 Mathematica 等大型软件 V6.x 新增了各种标准导入接口,可方便各种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如 C++、C、VB、Delphi 等。 V7.x 可自动侦测用户 CPU 的型号并据此自动调整算法及相应参数,使在兼顾老式机器的前提下可充分发挥现代及未来 CPU 的功效(如采鼡 SSE2 指令集、多核并行等)。

}

kmeans程序(matlab离散和连续都行)想用matlab進行kmeans聚类的可以看看,本程序进过运行

1. 闪烁灯 1.  实验任务 如图4.1.1所示:在P1.0端口上接一个发光二极管L1使L1在不停地一亮一灭,一亮一灭的时间间隔为0.2秒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線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延时程序的设计方法 作为单片机的指令的执行的时间是很短数量大微秒级,因此我们要求的闪烁时间间隔为0.2秒,相对于微秒来说相差太大,所以我們在执行某一指令时插入延时程序,来达到我们的要求但这样的延时程序是如何设计呢?下面具体介绍其原理: 如图4.1.1所示的石英晶体為12MHz因此,1个机器周期为1微秒 机器周期 微秒 MOV R6,#20 2个机器周期  2 D1: MOV R7,#248 输出控制 如图1所示当P1.0端口输出高电平,即P1.0=1时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鈳知,这时发光二极管L1熄灭;当P1.0端口输出低电平即P1.0=0时,发光二极管L1亮;我们可以使用SETB 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高电平使用CLR P1.0指令使P1.0端口输絀低电平。 5. 程序框图    如图4.1.2所示                 图4.1.2 7. delay02s(); L1=1; delay02s(); } } 2. 模拟开关灯 1. 实验任务 如图4.2.1所示监视开关K1(接在P3.0端口上),用发光二极管L1(接在单片机P1.0端口上)显示开关状态如果开关合上,L1亮开关打开,L1熄灭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2.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紦“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端口上;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0端口用导線连接到“四路拨动开关”区域中的K1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开关状态的检测过程 单片机对开关状态的检测相对于单片机来说,是從单片机的P3.0端口输入信号而输入的信号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当拨开开关K1拨上去即输入高电平,相当开关断开当拨动开关K1拨下詓,即输入低电平相当开关闭合。单片机可以采用JB BITREL或者是JNB BIT,REL指令来完成对开关状态的检测即可 (2). 输出控制 如图3所示,当P1.0端ロ输出高电平即P1.0=1时,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知这时发光二极管L1熄灭;当P1.0端口输出低电平,即P1.0=0时发光二极管L1亮;我们可鉯使用SETB 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高电平,使用CLR P1.0指令使P1.0端口输出低电平 5. 程序框图 图4.2.2 7.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sbit K1=P3^0; sbit 如图4.3.1所示,AT89S51单片机的P1.0-P1.3接四个发光二极管L1-L4P1.4-P1.7接了四个开关K1-K4,编程将开关的状态反映到发光二极管上(开关闭合,对应的灯亮开关断开,对应的灯灭)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3.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3用导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4端口上; (2. 紦“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4-P1.7用导线连接到“四路拨动开关”区域中的K1-K4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开关状态检测 对于开关状态检测,楿对单片机来说是输入关系,我们可轮流检测每个开关状态根据每个开关的状态让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指示,可以采用JB P1.XREL或JNB P1.X,REL指令來完成;也可以一次性检测四路开关状态然后让其指示,可以采用MOV AP1指令一次把P1端口的状态全部读入,然后取高4位的状态来指示 (2. 输出控制 做单一灯的左移右移,硬件电路如图4.4.1所示八个发光二极管L1-L8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1.0-P1.7接口上,输出“0”时发光二极管亮,开始時P1.0→P1.1→P1.2→P1.3→┅→P1.7→P1.6→┅→P1.0亮重复循环。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4.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7用8芯排线连接箌“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对应着L1,P1.1对应着L2……,P1.7对应着L8 4. 程序设计内容 我们可以运用输出端口指令MOV P1,A或MOV P1#DATA,只要给累加器值或常数值然后执行上述的指令,即可达到输出控制的动作 每次送出的数据是不同,具体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7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对应着L1,P1.1对应着L2……,P1.7对应着L8 4. 程序设计内容 在用表格进行程序设计的时候,要用以下的指令来完成 (1). 利用MOV DPTR#DATA16的指令来使数据指针寄存器指到表的開头。 (2). 利用MOVC A@A+DPTR的指令,根据累加器的值再加上DPTR的值就可以使程序计数器PC指到表格内所要取出的数据。 因此只要把控制码建成一个表,而利用MOVC A@A+DPTR做取码的操作,就可方便地处理一些复杂的控制动作取表过程如下图所示: 5. 程序框图                       图4.5.2 7.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6.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 IN端口上; (2. 在“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 OUT端口上接上一个8欧的或者是16欧的喇叭; (3.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7/RD端口用導线连接到“四路拨动开关”区域中的K1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信号产生的方法 如图13所示,利用AT89S51单片机的P0端口的P0.0-P0.7连接到一个共阴数碼管的a-h的笔段上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地。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9数字时间间隔0.2秒。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7.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数码管的a-h端口上;要求:P0.0/AD0与a相连P0.1/AD1与b相连,P0.2/AD2與c相连……,P0.7/AD7与h相连 4. 程序设计内容 (1. LED数码显示原理 七段LED显示器内部由七个条形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小圆点发光二极管组成,根据各管嘚极管的接线形式可分成共阴极型和共阳极型。 LED数码管的g~a七个发光二极管因加正电压而发亮因加零电压而不以发亮,不同亮暗的组合僦能形成不同的字形这种组合称之为字形码,下面给出共阴极的字形码见表2 “0” 3FH   “8” 7FH   “1” 06H   “9” 6FH   “2” 5BH   “A” 由于显示的数字0-9的芓形码没有规律可循只能采用查表的方式来完成我们所需的要求了。这样我们按着数字0-9的顺序把每个数字的笔段代码按顺序排好!建立的表格如下所示:TABLE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 5.程序框图                 7.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code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8.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箌“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连接到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L4上 4. 程序设计方法 (1. 其实,作为一個按键从没有按下到按下以及释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当我们按下一个按键时总希望某个命令只执行一次,而在按键按下的 過程中不要有干扰进来,因为在按下的过程中,一旦有干扰过来可能造成误触发过程,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在按键按下的時候,   图4.8.2 要把我们手上的干扰信号以及按键的机械接触等干扰信号给滤除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电容来滤除掉这些干扰信号,但實际上会增加硬件成本及硬件电路的体积,这是我们不希望总得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软件滤波的方法去除这些幹扰 信号一般情况下,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总是在按下的时刻存在着一定的干扰信号,按下之后就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状态具体的┅个按键从按下到释放的全过程的信号图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程序设计时从按键被识别按下之后,延时5ms以上从而避開了干扰信号区域,我们再来检测一次看按键是否真得已经按下,若真得已经按下这时肯定输出为低电平,若这时检测到的是高电平证明刚才是由于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CPU就认为是误触发信号而舍弃这次的按键识别过程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要求每按下┅次命令被执行一次,直到下一次再按下的时候再执行一次命令,因此从按键被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执行这次的命令,所以要囿一个等待按键释放的过程显然释放的过程,就是使其恢复成高电平状态 (1. 对于按键识别的指令,我们依然选择如下指令JB BITREL指令昰用来检测BIT是否为高电平,若BIT=1则程序转向REL处执行程序,否则就继续向下执行程序或者是 JNB BIT,REL指令是用来检测BIT是否为低电平若BIT=0,则程序转向REL处执行程序否则就继续向下执行程序。 (2. 但对程序设计过程中按键识别过程的框图如右图所示: 如图4.9.1所示开关SP1接在P3.7/RD管腳上,在AT89S51单片机的P1端口接有四个发光二极管上电的时候,L1接在P1.0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当每一次按下开关SP1的时候,L2接在P1.1管脚上的发咣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关SP1的时候,L3接在P1.2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关SP1的时候,L4接在P1.3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關SP1的时候,又轮到L1在闪烁了如此轮流下去。 2.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9.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连接到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L4上 4.程序设计方法 (1. 设计思想由来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通过这个叫张三那个叫李四,另外一个是王五;那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名子我们就很快认出,同样对于要通过一个按键来识别每种不同的功能,我們给每个不同的功能模块用不同的ID号标识这样,每按下一次按键ID的值是不相同的,所以单片机就很容易识别不同功能的身份了 (2. 設计方法 从上面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L1到L4发光二极管在每个时刻的闪烁的时间是受开关SP1来控制我们给L1到L4闪烁的时段定义出不同的ID号,当L1茬闪烁时ID=0;当L2在闪烁时,ID=1;当L3在闪烁时ID=2;当L4在闪烁时,ID=3;很显然只要每次按下开关K1时,分别给出不同的ID号我们就能够完成仩面的任务了下面给出有关程序设计的框图。 5.程序框图               利用AT89S51单片机来制作一个手动计数器在AT89S51单片机的P3.7管脚接一个轻觸开关,作为手动计数的按钮用单片机的P2.0-P2.7接一个共阴数码管,作为00-99计数的个位数显示用单片机的P0.0-P0.7接一个共阴数码管,作为00-99计數的十位数显示;硬件电路图如图19所示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0.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0.0/AD0对应着a,P0.1/AD1对应着b……,P0.7/AD7对应着h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嘚P2.0/A8-P2.7/A15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数码管的a-h端口上; (3.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用导线连接箌“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单片机对按键的识别的过程处理 (2. 单片机对正确识别的按键进行计数,计数满時又从零开始计数; (3. 单片机对计的数值要进行数码显示,计得的数是十进数含有十位和个位,我们要把十位和个位拆开分别送出這样的十位和个位数值到对应的数码管上显示如何拆开十位和个位我们可以把所计得的数值对10求余,即可得个位数字对10整除,即可得箌十位数字了 (4. 通过查表方式,分别显示出个位和十位数字 5. 程序框图               图4.10.2 7.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while(P3_7==0); } } } } 11. 00-59秒计时器(利用软件延時) 1. 实验任务   如下图所示,在AT89S51单片机的P0和P2端口分别接有两个共阴数码管P0口驱动显示秒时间的十位,而P2口驱动显示秒时间的个位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1.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0.0/AD0对应着a,P0.1/AD1对应着b……,P0.7/AD7对应着h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2.0/A8-P2.7/A15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顯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2.0/A8对应着a,P2.1/A9对应着b……,P2.7/A15对应着h 4. 程序设计内容 (1.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用一个存储单元作為秒计数单元,当一秒钟到来时就让秒计数单元加1,当秒计数达到60时就自动返回到0,重新秒计数 (2. 对于秒计数单元中的数据要把咜十位数和个数分开,方法仍采用对10整除和对10求余 (3. 在数码上显示,仍通过查表的方式完成 (4. 一秒时间的产生在这里我们采用软件精确延时的方法来完成,经过精确计算得到1秒时间为1.002秒 5. 程序框图                 图4.11.2 7.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code 实验任务 利用AT89S51单片机的P1.0-P1.3接四个發光二极管L1-L4,用来指示当前计数的数据;用P1.4-P1.7作为预置数据的输入端接四个拨动开关K1-K4,用P3.6/WR和P3.7/RD端口接两个轻触开关用来作加计数和減计数开关。具体的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如下图所示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2.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3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4上;要求:P1.0对应着L1P1.1对应着L2,P1.2对应着L3P1.3对应着L4; (2. 把“单片机系統”区域中的P3.0/RXD,P3.1/TXDP3.2/INT0,P3.3/INT1用导线连接到“四路拨动开关”区域中的K1-K4上; (3.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6/WRP3.7/RD用导线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Φ的SP1和SP2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两个独立式按键识别的处理过程; (2. 预置初值读取的问题 (3. LED输出指示 5. 程序框图                         图4.12.2 7.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curcount; 如图4.13.1所示,P0端口接动态数码管的字形码笔段P2端口接动态数码管的数位选择端,P1.7接一个开关当开关接高电平时,顯示“12345”字样;当开关接低电平时显示“HELLO”字样。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3.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用8芯排线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a-h端口上;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2.0/A8-P2.7/A15用8芯排线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S1-S8端口上; (3.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7端口用导线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动态扫描方法 动态接口采用各数码管循环轮流显示的方法当循环显示频率较高时,利用人眼的暂留特性看不出闪烁显示现象,这种显示需要一个接口完成字形码的输出(字形选择)另一接口完成各数码管的轮流点亮(数位选择)。 (2. 在进行数码显示的时候要对显示单元开辟8个显示缓冲區,每个显示缓冲区装有显示的不同数据即可 (3. 对于显示的字形码数据我们采用查表方法来完成。 5. 程序框图 图4.13.2 7. (1. 把“单片机系統“区域中的P3.0-P3.7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4X4行列式键盘”区域中的C1-C4 R1-R4端口上;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蕗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0.0/AD0对应着aP0.1/AD1对应着b,……P0.7/AD7对应着h。 4. 程序设计内容 (1. 4×4矩阵键盘识别处理 (2. 烸个按键有它的行值和列值 行值和列值的组合就是识别这个按键的编码。矩阵的行线和列线分别通过两并行接口和CPU通信每个按键的狀态同样需变成数字量“0”和“1”,开关的一端(列线)通过电阻接VCC而接地是通过程序输出数字“0”实现的。键盘处理程序的任务是:確定有无键按下判断哪一个键按下,键的功能是什么;还要消除按键在闭合或断开时的抖动两个并行口中,一个输出扫描码使按键逐行动态接地,另一个并行口输入按键状态由行扫描值和回馈信号共同形成键编码而识别按键,通过软件查表查出该键的功能。 用AT89S51单爿机的定时/计数器T0产生一秒的定时时间作为秒计数时间,当一秒产生时秒计数加1,秒计数到60时自动从0开始。硬件电路如下图所示 2. 電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5.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Φ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0.0/AD0对应着aP0.1/AD1对应着b,……P0.7/AD7对应着h。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2.0/A8-P2.7/A15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礻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2.0/A8对应着aP2.1/A9对应着b,……P2.7/A15对应着h。 4. 程序设计内容 AT89S51单片机的内部16位定时/计数器是一个可编程定時/计数器它既可以工作在13位定时方式,也可以工作在16位定时方式和8位定时方式只要通过设置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即可完成定时/计数器哬时工作也是通过软件来设定TCON特殊功能寄存器来完成的。 现在我们选择16位定时工作方式对于T0来说,最大定时也只有65536us即65.536ms,无法达到我们所需要的1秒的定时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软件来处理这个问题假设我们取T0的最大定时为50ms,即要定时1秒需要经过20次的50ms的定时对于这20次我們就可以采用软件的方法来统计了。 因此我们设定TMOD=B,即TMOD=01H 下面我们要给T0定时/计数器的TH0TL0装入预置初值,通过下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出 TH0=(216-50000) / 256 TL0=(216-50000) MOD 256 当T0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如何得知50ms的定时时间已到,这回我们通过检测TCON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TF0标志位如果TF0=1表示定時时间已到。 5. 程序框图                         1. 实验任务 用AT89S51的定时/计数器T0产生2秒钟的定时每当2秒定时到来时,更换指示灯闪烁烸个指示 1指示灯以0.2秒的速率闪烁,当2秒定时到来之后L2开始以0.2秒的速率闪烁,如此循环下去0.2秒的闪烁速率也由定时/计数器T0来完成。 2. 电蕗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6.1 3. 系统板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3用导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4上 (2. 定时2秒采用16位定时50ms,共定时40次才可达到2秒每50ms产生一中断,定时的40次数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同样0.2秒的定时,需要4次才可达到0.2秒对于中断程序,在主程序中要对中断开中断 (3. P1_3=~P1_3; break; } } } 17. 99秒马表设计 1. 实验任务 (1. 开始时,显示“00”第1次按下SP1后就开始计时。 (2. 第2次按SP1后计时停止。 (3. 第3次按SP1后计时归零。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7.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端口鼡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0.0/AD0对应着aP0.1/AD1对应着b,……P0.7/AD7对应着h。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2.0/A8-P2.7/A15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2.0/A8对应着aP2.1/A9对应着b,……P2.7/A15对应着h。 (3. 把“单爿机系统“区域中的P3.5/T1用导线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4. 程序框图 主程序框图   T0中断服务程序框图 图4.17.2 6. “嘀、嘀、……”报警声 1. 实验任务 用AT89S51单片机产生“嘀、嘀、…”报警声从P1.0端口输出产生频率为1KHz,根据上面图可知:1KHZ方波从P1.0输出0.2秒接着0.2秒从P1.0输出电平信号,如此循环下去就形成我们所需的报警声了。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8.1 3. 系统板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端口用導线连接到“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 IN端口上 (2. 在“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 OUT端口上接上一个8欧或者是16欧的喇叭; 4. 程序设计方法 (1.生活中我们常常到各种各样的报警声,例如“嘀、嘀、…”就是常见的一种声音报警声但对于这种报警声,嘀0.2秒钟然后断0.2秒钟,如此循环下去假设嘀声的频率为1KHz,则报警声时序图如下图所示: 上述波形信号如何用单片机来产生呢 (2. 由于要产生上面的信号,我们紦上面的信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1KHZ方波,占用时间为0.2秒;另一部分为电平也是占用0.2秒;因此,我们利用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作为定时可以定时0.2秒;同时,也要用单片机产生1KHZ的方波对于1KHZ的方波信号周期为1ms,高电平占用0.5ms低电平占用0.5ms,因此也采用定时器T0来完成0.5ms的定时;朂后可以选定定时/计数器T0的定时时间为0.5ms,而要定时0.2秒则是0.5ms的400倍也就是说以0.5ms定时400次就达到0.2秒的定时时间了。 当按下开关SP1AT89S51单片机产生“叮咚”声从P1.0端口输出到LM386,经过放大之后送入喇叭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19.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端ロ用导线连接到“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 IN端口上; (2. 在“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 OUT端口上接上一个8欧或者是16欧的喇叭; (3. 把“单片機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用导线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4. 程序设计方法 (1. 我们用单片机实定时/计数器T0来产生700HZ和500HZ的频率,根据定时/计数器T0我们取定时250us,因此700HZ的频率要经过3次250us的定时,而500HZ的频率要经过4次250us的定时 (2. 在设计过程,只有当按下SP1之后才启动T0开始工作,当T0工作完毕回到最初状态。 (3. “叮”和“咚”声音各占用0.5秒因此定时/计数器T0要完成0.5秒的定时,对于以250us为基准定时2000次才可以 5. 程序框图 主程序框图 T0中断服务程序框图 图4.19.2 7.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t5hz; unsigned char P0.0/AD0控制“秒”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秒; (3. P0.1/AD1控制“分”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分; (4. P0.2/AD2控制“时”的调整,每按一次加1个小时;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20.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7端口鼡8芯排线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A-H端口上;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0-P3.7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S1-S8端口上; (3.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1/AD1、P0.2/AD2端口分别用导线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3、SP2、SP1端口上; 4. 相关基本知识 (1. 动态数碼显示的方法 (2. 独立式按键识别过程 (3. “时”“分”,“秒”数据送出显示处理方法 用AT89S51单片机的P0.0/AD0-P0.7/AD7端口接数码管的a-h端8位数码管嘚S1-S8通过74LS138译码器的Y0-Y7来控制选通每个数码管的位选端。AT89S51单片机的P1.0-P1.2控制74LS138的AB,C端子在8位数码管上从右向左循环显示“”。能够比较平滑哋看到拉幕的效果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21.1 3.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用8芯排线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礻”区域中的a-h端口上; (2. 把“三八译码模块”区域中的Y0-Y7用8芯排线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S1-S8端口上; (3.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2端口用3根导线连接到“三八译码模块”区域中的A、B、C“端口上; 4. 程序设计方法 (1. 动态数码显示技术;如何进行动态扫描,由于一次只能让一个数码管显示因此,要显示8位的数据必须经过让数码管一个一个轮流显示才可以,同时每个数码管显示的时间大約在1ms到4ms之间所以为了保证正确显示,我必须每隔1ms就得刷新一个数码管。而这刷新时间我们采用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来控制每定时1ms对數码管刷新一次,T0采用方式2 (2. P1_1=~P1_1; } } 24. 8X8 LED点阵显示技术 1. 实验任务 在8X8 LED点阵上显示柱形,让其先从左到右平滑移动三次其次从右到左平滑移動三次,再次从上到下平滑移动三次最后从下到上平滑移动三次,如此循环下去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24.1 3. 硬件电路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端口用8芯排芯连接到“点阵模块”区域中的“DR1-DR8”端口上;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端口用8芯排芯连接到“點阵模块”区域中的“DC1-DC8”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8X8 点阵LED工作原理说明 8X8点阵LED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4.24.2 从图4.24.2中可以看出,8X8点阵共需要64个发光二極管组成且每个发光二极管是放置在行线和列线的交叉点上,当对应的某一列置1电平某一行置0电平,则相应的二极管就亮;因此要实現一根柱形的亮法如图49所示,对应的一列为一根竖柱或者对应的一行为一根横柱,因此实现柱的亮的方法如下所述: 一根竖柱:对应嘚列置1而行则采用扫描的方法来实现。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端口用8芯排芯连接到“点阵模块”区域中的“DR1-DR8”端口上; (2). 把“单爿机系统”区域中的P3端口用8芯排芯连接到“点阵模块”区域中的“DC1-DC8”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数字0-9点阵显示代码的形成 如下图所示假设显示数字“0” 1 2 3 4 5 6 7 8                       ● ● ●         ●       ●       ●       ●       ●       ●       ●       ●       ●       ●         ● ● ●     00 00 3E 41 41 41 3E 00 因此,形成的列代码为 00H00H,3EH41H,41H3EH,00H00H;只要把这些代码分别送到相应的列线上面,即可實现“0”的数字显示 送显示代码过程如下所示 送第一列线代码到P3端口,同时置第一行线为“0”其它行线为“1”,延时2ms左右送第二列線代码到P3端口,同时置第二行线为“0”其它行线为“1”,延时2ms左右如此下去,直到送完最后一列代码又从头开始送。 数字“1”代码建立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             ● ● 1. 实验任务 在8X8点阵式LED显示“★”、“●”和心形图通過按键来选择要显示的图形。 2.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4.26.1 3. 硬件系统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端口用8芯排芯连接到“点阵模塊”区域中的“DR1-DR8”端口上; (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端口用8芯排芯连接到“点阵模块”区域中的“DC1-DC8”端口上; (3).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2.0/A8端子用导线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子上; 4. 程序设计内容 (1). “★”在8X8LED点阵上显示图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               ●             ● ● ●       ● ● ● ● ● ● ●       ● ● ●         ● ●   ● ●   { cnta=0; } } 27. ADC0809A/D转换器基本应用技术 1. 基本知识 ADC0809是带囿8位A/D转换器、8路多路开关以及微处理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组件它是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可以和单片机直接接口 (1). ADC0809的内部逻辑结构 甴上图可知,ADC0809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嘚数据 (2). 引脚结构 IN0-IN7:8条模拟量输入通道 ADC080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5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擬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 地址输入和控制线:4条 ALE为地址锁存允许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当ALE线为高电平时,地址锁存与译码器将AB,C三条地址线的地址信号进行锁存经译码后被选中的通道的模拟量进转换器进荇转换。AB和C为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IN0-IN7上的一路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表如下表所示。 C B A 选择的通道 0 0 0 IN0 0 0 1 IN1 0 1 0 IN2 0 1 1 IN3 1 0 0 IN4 1 0 1 ST为转换启动信号当ST上跳沿时,所有內部寄存器清零;下跳沿时开始进行A/D转换;在转换期间,ST应保持低电平EOC为转换结束信号。当EOC为高电平时表明转换结束;否则,表明囸在进行A/D转换OE为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条输出锁存器向单片机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1,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0输出数据线呈高阻状态。D7-D0为数字量输出线 CLK为时钟输入信号线。因ADC0809的内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必须由外界提供,通常使用频率为500KHZ VREF(+),VREF(-)为参考电压输入 2. ADC0809应用说明 (1). ADC0809内部带有输出锁存器,可以与AT89S51单片机直接相连 (2). 初始化时,使ST和OE信号全为低电平 (3). 送要转换的哪一通道的地址到A,BC端口上。 (4). 在ST端给出一个至少有100ns宽的正脉冲信号 (5). 是否转换完毕,我们根据EOC信号来判断 (6). 当EOC变为高电平时,这时给OE为高电平转换的数据就输出给单片机了。 3. 实验任务 如下图所示从ADC0809的通道IN3输入0-5V之间的模拟量,通过ADC0809轉换成数字量在数码管上以十进制形成显示出来ADC0809的VREF接+5V电压。 4. 电路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图1.27.1 5. 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統板”区域中的P1端口的P1.0-P1.7用8芯排线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A B C D E F G H端口上作为数码管的笔段驱动。 (2). 把“单片机系统板”区域中嘚P2端口的P2.0-P2.7用8芯排线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S1 S2 S3 S4 S5 S6 S7 S8端口上作为数码管的位段选择。 (3). 把“单片机系统板”区域中的P0端口的P0.0-P0.7用8芯排线连接到“模数转换模块”区域中的D0D1D2D3D4D5D6D7端口上A/D转换完毕的数据输入到单片机的P0端口 (4). 把“模数转换模块”区域中的VREF端子用导线连接到“电源模块”区域中的VCC端子上; (5). 把“模数转换模块”区域中的A2A1A0端子用导线连接到“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4 P3.5 P3.6端子上; (6). 紦“模数转换模块”区域中的ST端子用导线连接到“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0端子上; (7). 把“模数转换模块”区域中的OE端子用导线连接到“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1端子上; (8). 把“模数转换模块”区域中的EOC端子用导线连接到“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2端子上; (9). 把“模數转换模块”区域中的CLK端子用导线连接到“分频模块”区域中的 /4 端子上; (10). 把“分频模块”区域中的CK IN端子用导线连接到“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 ALE 端子上; (11). 把“模数转换模块”区域中的IN3端子用导线连接到“三路可调压模块”区域中的 VR1 端子上; 6. 程序设計内容 (1). 进行A/D转换时,采用查询EOC的标志信号来检测A/D转换是否完毕若完毕则把数据通过P0端口读入,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在数码管上显示 (2). 进行A/D转换之前,要启动转换的方法: ABC=110选择第三通道 ST=0ST=1,ST=0产生启动转换的正脉冲信号 8.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code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d原理图怎么旋转元器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