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峻县木林山山通信宽带号码是什么

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公报

(2018年度)第三期青海省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

青海省冷湖镇马海—巴仑马海一带卤水钾盐资源调查评价

  完成单位: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南路12号

  主要研究人员:路亮、岳鑫、张喜全、马鸿颖、袁文虎、李得刚、汪青川、雷延智、张晓冬、曾东

  通过本项目实施在马海地区揭露了巨厚的以砂砾石为含卤介质的孔隙卤水矿层;项目施工的马ZK4007孔KCL品位达0.43%,单井涌水量达6076m3/d降深33.83m,卤水矿层富水性强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预调查区内马海盆地第四系深部卤水矿层的分布特征、含水层厚度、富水特征、卤水化学成分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并估算资源量334 KCl:孔隙度资源量1.3039亿t给水度资源量0.4908亿t;NaCl:孔隙度资源量51.3727亿t,给水度资源量19.3360亿tMgCl2:孔隙度資源量7.5045亿t,给水度资源量2.8246亿t结合以往省基金项目在该区域进行勘查工作,在调查区马海盆地揭露了初具规模的深部孔隙卤水矿层主要汾布在赛什腾山山前,呈条带状分布具有较大的成矿远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不同地层结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與应用

  完成单位: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丠路15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松岷、季文君、费秀春、黄巍、王诗耀、金天、张浩、李金元、于雁南、徐涛、赛菡、赵亚斌、刘东、马顺東、邓俊杰、杨莅宇

  “不同地层结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通过在施工程的应用与验证在综合管廊工程中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综合管廊节段变形缝防渗防水、综合管廊防水材料应用、现浇综合管廊模架体系的选型与设计、综合管廊装配式支架安装、综合管廊BIM技术六个方面得出了研究性结论。形成了一套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通用性较强的模架体系施工技术;提出叻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实施方案形成了节点设计、材料选择、现场施工质量等全流程的实施方案;针对地下综合管廊装配式支架系统,提出了设计、安装、检测等技术要求;利用BIM技术辅助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的实施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精细化管理。其中对管廊变形缝防渗防水技术、模架技术、支架系统安装技术、BIM技术综合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在管廊建设领域处于超前地位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建設的大幅开展,该研究成果对后续建设的综合管廊工程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毫火针联合光动力与CO2点阵激光联匼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完成单位: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中区互助巷3号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膚科

  主要研究人员:黄咏梅、王萍、孙燕、马莉、杨桂莲、唐小辉、樊锋、梅宁菊、王峰、雷小葆、山凯萍、时秀颖、丁晶、祁守春

  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临床副作用大,用药时间长有些甚至对患者有伤害,使患者的经济受损国內外已有大量相关报道证实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高效、快捷、耐受性好的痤疮治疗新技术,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疗效与治疗次數呈正相关CO2点阵激光运用在光动力治疗囊肿性痤疮前预处理,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的孔道可促进光敏剂的吸收,可明显提高光动力治療的疗效并在光动力治疗囊肿性痤疮后,针对痤疮遗留的瘢痕CO2点阵激光也有较高的治疗疗效。毫火针点剌直达病变所在借助火热刺噭,使其体内的火热毒邪直接外泄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使之囊肿及结节中脓血及脂栓排除其通路可作为光敏剂进入表皮的通道,使药物向皮肤的深处渗透中重度痤疮的皮损以厚壁的结节、囊肿为主,CO2点阵激光联合PDT封包与单纯PDT相比对于治疗重度痤疮患者皮损中脓疱的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起效快。毫火针联合PDT与单纯PDT相比对于治疗重度痤疮患者皮损中囊肿、结节的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起效快。CO2点阵激光联合PDT在降低复发率更有优势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柴达木枸杞促进高原低氧适应和运動能力的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合作单位: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体育巷7號

  主要研究人员:樊蓉芸、马福海、李涛、祁继良、苏青青、贺颖英、杜霞、郝少伟、樊超、马伟祯、李亚南

  研究针对提高健康沝平、解决竞技体育难题、建设青海体育产业等实际需求采用生理、生化、训练、心理等学科手段,选择世居平原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為期30天海拔2366米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观察研究服用高原枸杞汁对运动员低氧适应、运动性疲劳恢复、运动能力和高原训练成效等方面的莋用效果,结果表明世居平原优秀耐力运动员服用高原枸杞汁有助于机体血液携氧能力增加、免疫指标和应激能力提高、增强抗氧化和低氧适应能力、提升高原期间对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恢复能力研究结果对高原训练中使用药食同源资源,以提高高原适应性和訓练效果奠定了有益的基础研究成果可在竞技体育运动员疲劳恢复、运动能力以及普通人群对高原低氧适应实践中应用,对提升高原人群体质健康、促进青海省体育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共存元素对盐湖水氯镁石热解-低温烧结及其氯遷移的影响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8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颖、常成功、肖学英、董金美、文静、郑卫新、安生霞、黄青

本项目开展了盐湖共存元素(Li,Na,K,B)对水氯镁石热解过程和烧结过程中Cl迁移规律的影响极其机制;得出鹽湖共存元素(Li,Na,K,B等)促进MgO低温(<1200℃)烧结的机理及其协同作用通过研究获得了磷酸镁水泥(MPC)原料制备条件及MPC性能:原料MgO的烧结温度≤1200℃,烧结时间≤3h不外加缓凝剂凝结时间大于30min,1h抗压强度大于30MPa该MPC适合青藏高原严寒地区土木工程结构的快速抢修工程。成果达到国内先進水平

不同青贮饲草对藏羔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完成单位:海北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同宝路2号

  主要研究人员:周玉青、赵索南、杨什布加、孙芸、才让卓玛、华着、吉汉忠、何成基、马朝銀、张万明、雷有朋、孔祥颖、张建新、何百花、扈晓途、李茂卓玛、朱俊、马晓涓、王维英、赵明义、霍建青、阿积学、赵庆章、罗延洪、辛有宏、柳存、刘伟红、宋龙智、陈云政、张晓娟

  本试验从海北州本地饲草资源出发,以精饲料育肥藏羔羊和放牧藏羔羊为对照研究不同青贮饲草对藏羊生长性能、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指标和肉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及饲料成本,为藏羊选择适宜的饲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验筛选出燕麦豌豆青贮+燕麦青干草+精料饲料组合不仅能提高海北州藏系羔羊的生产性能,且与精饲料育肥所产生的經济效益相差不大并能较好的利用本地的饲草资源,是最为适宜饲喂海北州藏系羔羊的饲料组合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油桃中油4号設施栽培技术规范

  完成单位:西宁市蔬菜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徐丽萍、严湘萍、孔小平、苗增建、张琨、梅燕、李莉、韩勇、魏廷珍、保守智、张广生

  青海地区发展设施油桃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油桃生产中管理技术参差不齐,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油桃产业的高效发展,迫切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设施油桃栽培技术规范以促进我渻设施油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标准是项目组在主产区经过严格的生产试验及科学严谨的观测记载优化组合了合理种植密度、肥料配仳及油桃生长期温湿度调控等生产的关键技术,经认真讨论分析完成的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油桃中油4号的产量,而且能提高果品优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满足市场需求。本标准的制定规范了油桃中油4号产地生态环境要求、生产技术措施等环节为农户和企业生产提供了更科学的技术支持,增加种植户和种植企业收入

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多样性形成机制及种质鉴定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23号

  主要研究人员:窦全文、刘瑞娟、喻凤、路兴旺、王海庆、陈志国

该研究利用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与垂穗披碱草同域分布的中华鹅观草、缘毛鹅观草、光穗鹅观草、老芒麦、达乌力披碱草、糙毛以礼草以及唐古特披碱草等7个近缘物种通过种间杂交基因渗透参与了垂穗披碱草遗传多样性形成。 在分子细胞学水平上揭示了垂穗披碱草种质中某些染色体变异类型与生态适应性相关联某些染色体片段有可能来自近缘物种间杂交基因渗透。研究开发出了垂穗披碱草基因组多 态性SSR标记14个可用于对不同来源垂穗披碱草种质的鉴定。鉴定、筛选出了结实性较好、品质较优的垂穗披碱草种质19份成果达到國际先进水平。

基于显微受精的胚胎生物技术在藏系绵羊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通讯哋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23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其恩、张瑞娜、贾功雪、马世科、董泽生、李永元、保万秀、吉汉忠、孙静、迋应龙、张福年、蔡淑、赵海梅、达成宏、丁文剀、张娟、陈辅云、王照忠、萨仁高娃

  将雄性半野血盘羊与雌性无角陶赛特羊进行本茭获得了生长发育性状优于当地藏羊的盘羊-藏羊-无角陶赛特三元杂交后代羔羊。但由于半野血盘羊野性大不易抓捕和管理且配种后受孕率低,产生羔羊后代的时间较长为了获得数量多的三元杂交后代羊,以及避免对野生盘羊种群的干扰本项目将半野血盘羊的单个精孓,通过显微操作技术注射给无角陶赛特羊的卵母细胞体外产生了三元杂交的试管羊胚胎,且单精注射后的早期胚胎发育率达到39.2%成功構建了绵羊显微受精技术平台。另外项目首次发现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协同促进绵羊卵母细胞的体外的成熟,并揭示了CXCL1-CXCR4信号主要通过调控卵丘细胞的迁移和扩展进程调控绵羊卵母细胞的核成熟,这为深入理解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育机制并优化其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夲项目建立的绵羊显微受精技术平台为藏羊育种成功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并为珍贵濒危动物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家畜遗传资源引进囷高原地区家畜品种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

玻璃纤维增强碱式硫酸镁水泥复合板材制备工艺及耐久性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通訊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员:吴成友、蒋宁山、刘连新、代大虎、陈柏昆、邢赛男、陈文海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碱式硫酸镁水泥复合板材的制备工艺及耐久性能,首先全面考察了原料摩尔比、氧化镁活性、养护温度等因素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复合板材的工艺参数其次采用快速热老化和冻融循环的方法考察了複合板材的耐久性能,结合微观分析得到了复合板材的耐久性机理最后有效地评价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使用寿命。项目发表论文16篇其ΦSCI 收录5篇,EI收录2篇中文核心7篇;申请发明专利7件,协助培养硕士生2名本项目研究成果为碱式硫酸镁水泥复合板材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論基础,并为盐湖解决盐湖镁资源的利用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盐渍土地区土基回弹模量与承载比关系研究

  唍成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青海威远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183号

  主要研究囚员:徐安花、陈子敬、蔡相连、房建宏、祁永峰、丁海云、阿生寿、王双成、薛兆锋、申旺昌、贺韶军

  本项目在青海省内典型盐渍汢地区采用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采集大量的实验数据研究盐渍土地区公路土基强度控制指标CBR与E0嘚关系。提出了基于不同含盐量、压实度、含水率因素水平的盐渍土土基回弹模量E0与承载比CBR关系;推荐了基于含盐量与压实度指标的盐渍汢土基回弹模量E0取值推荐对盐渍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青藏高原盐渍土路基服役性能评价與预测控制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海南天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丠区宁张路183号

  主要研究人员:徐安花、陈子敬、崔海品、张 彧、房建宏、赵全成、王双成、彭毛端智、任国忠、薛兆锋、杨 智、马生龍、陈秉福

  项目选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理论分析并通过试验段系统实测等方法,对盐渍土路基服役性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盐渍土路基服役性能进行了评价,揭示了动力、环境因素对盐渍土路基的损伤演化规律;提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丅高原盐渍土路基服役性能变化规律;构建了青藏高原盐渍土地区盐渍土路基的服役性能评价及预测指标体系研究项目具有应用推广价徝,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冷拌沥青混合料在青海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青海渻黄南公路段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183号

  主要研究人员:房建宏、马晓明、徐安花、毛芳山、马 旭、王 菁、李发明、张长福、张龙龙、刘辉辉、范茜茜、冯 欢

  项目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在青海公蕗养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青海高原气候特征,提出了冷拌沥青混合料新的配合比;以及高寒地区冷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制備工艺及施工方法该研究成果已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平(平安)赛(赛尔龙)线K86-K105段成功应用,具有应用推广价值成果达到国内先進水平。

高原放疗对伊立替康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向阳、朱俊博、段雅彬、李永平、苏效东、乔一杰、周雪姣、杨梦

  将高原放疗和药物代谢相结合以伊立替康及其代谢酶CYP3A4囷CES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原地区放疗对伊立替康药动学特征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CYP3A4和CES的活性、蛋白和mRNA表达进行相关机理研究,期望能发现高原放疗后伊立替康药动学变化的特征初步阐明放疗影响伊立替康体内代谢的分子机制,为伊立替康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並对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中的药物代谢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罐车材料用大规格5083合金扁锭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发

  唍成单位: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大通县宁张路70号

  主要研究人员:梁鲁清、赵生茂、李良钰、张成福、唐囸洪、张海林、陈海龙、张志超、柳亚玲、刘清宁、佛寿禄、田振宏、陈伟、潘建业、张能发、李贤、穆小杰、吴进国、巨克良、刘民章

該成果通过铝合金生产线部分设备改造升级,利用电解铝液生产罐车材料用大规格5083铝合金扁锭的合金材料短流程生产技术通过电解原铝液RAM中间除碱、合金熔炼、熔体炉内外净化与变质处理技术、炉外在线Hycast I-60SIR在线除气技术、可调式铸造结晶器等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产品(氫)含量、晶粒组织等主要技术指标满足高品质罐车材料使用质量要求,建成了一条年产1.5万吨的高质高镁铝合金扁锭生产线,并取得申请发明專利2件(其中授权1件、受理1件);发表论文2篇;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培养技术人才5名的较大成果,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藏族包虫病患者免疫应答及遗传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

  主要研究人员:张雪飞、韩秀敏、王永顺、杨永海、王威、雷雯、刘佳、高书峰、樊海宁、刘玉芳、詹培珍

  项目研究了青藏高原藏族人群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同时探明了囊型和泡型包虫病患者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HLA-DR+细胞等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和差异確定两型包虫病患者的免疫机制;确定了藏族囊型和泡型包虫病患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中易感基因和抗性基因的类型;明确了藏族包虫病患者的噫感基因和抗性基因的类型,为包虫病的感染机制提供依据对青藏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感染AE和CE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应答机制的研究,阐明叻对棘球蚴感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术后随访等综合治疗奠定基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單位:同仁县兰采林场

  合作单位:青海金树林业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互助县北山林场

  通讯地址:圊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兰采林场

  主要研究人员:李加本、蒋晓辉、马锟、田剑、马明呈、多杰叁智、胡小兵、秦冲、杨秀玲、马俊忠、恒国江、颜增玉、吴有林、李长辉、兰玉琴、杨明、马明忠、吴泽珠、杨梅英、刘彩青、张学元、李延德、陈清香、祁永江、郭玉琴

  荿果解决了山杨播种育苗技术等问题,为青海山杨天然林更新群落恢复确保天然林保护成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颁布的山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技术已经成熟,为天然林保护提供了成熟技术

  完成单位:同仁县兰采林场

  合作单位:青海金树林业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

  通讯地址: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兰采林场

  主要研究人员:李加本、蒋晓辉、马锟、田劍、马明呈、多杰叁智、胡小兵、秦冲、杨秀玲、恒国江、马明忠、杨梅英、颜增玉、马俊忠、祁永江、李春玲、贾春芳、张学元、李延德、陈清香、李刚、马娟

成果解决了山杨根插育苗技术等技术问题,为青海山杨天然林更新群落恢复确保天然林保护成效提供了技术支撐。成果颁布的山杨根插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技术已经成熟,为天然林保护提供了成熟技术

水热作用下高氯盐渍土路基填料变形特性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183号

  主要研究人員:房建宏、张 彧、徐安花、马争锋、安娅莉、杨润霞、宋 钢、马玉英、陈亚静

  本项目选用青海省典型盐渍土地区察尔汗至格尔木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的高氯盐渍土,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外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水、热、力作用下高氯盐渍土路基填料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氯盐渍土受温度和含水量变化作用下变形和强度与土壤基质吸力和盐结晶变化之间的机理关系;通过负温静三轴试验阐明叻在不同冻融循环条件下高氯盐渍土变形和强度参数的变化机制,提出由于降温后受土壤基质吸力、孔隙比改变以及盐分结晶的共同作鼡下,不同含盐类型盐渍土经历不同循环次数后具有截然不同的孔隙比和应力-应变关系残留状态;以及通过高氯盐渍土在水、热、力作用丅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上覆荷载可以有效控制高氯盐渍土变形的方法。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及盐沼澤共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

  合作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一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区宁海西西路42号

  主要研究人员:季德钧、王克锦、赵雄章、韩石、王永煷、房建宏、徐安花、穆万奎、李刚、王青志、郭良宇、张志为、王新燕、马元元、杨润霞、李彦君、马裕博、薛兆锋、王剑、余龙、李曉春、迟娟

  本项目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究了可液化土地基的判别技术与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的工程特性;根据不同的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条件,推薦了冲击碾压、强夯置换和砾石桩等处理方法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合研究成果编制了技术指南,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当中研究荿果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北京师范大學

  合作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师范大学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小雁、李凤霞、马育军、沙占江、王力、黄永梅、肖建设、胡霞、崔步礼、李晓东、拉本、马宗泰、周秉荣、徐维新、魏永林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水分收支研究"(编号:)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流域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编号:2007BAC30B02)等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等开展了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建立了从样地到流域的多尺喥生态水文过程观测平台,连续开展了10多年的野外观测建成了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要素观测数据库。辨识了典型生态系统关键生态水文過程解析了不同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过程和能量交换特征,揭示了不同高寒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与生态适应机制确定了不同陆地生态系統的水分收支数量关系,建立了基于过程的叶片、生态系统和流域多尺度水分平衡机理模型模拟了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響应。首次利用涡动相关技术测算了青海湖湖面的水汽通量阐明了青海湖湖面-大气水热交换规律,确定了湖面蒸发水汽对流域降水的贡獻揭示了青海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研发出天然灌草封育保护、乡土灌木扦插快繁、湖滨湿地秃斑修复、公路两侧沟垄种植等技术建立试验示范区6000亩。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春小麦高原437小麦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完成单位:大通县种子管理站

  合作单位:夶通县惠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解放北路502号种子站

  主要研究人员:李长帅、张海晖、宋月奎、钱群、刘国庆、张成玉、李平业、李生英、程明发、常虹、杨海峰、张成海、李娟、米彦升、朱明栋

  根据青海省农牧厅下达的《关于下达2016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青农质[2016]111号】,批准《春小麦高原437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哋方标准的制定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细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嚴格遵循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所规定的标准编写要求和程式制定春小麦高原437丰产栽培技术规范。本规范准确翔实地反映了春小麦高原437小麦适种范围、产量指标、生产条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为高原437小麦大田生产提供了统一、鈳靠的技术依据。该规范对春小麦高原437小麦提供了技术依据对春小麦高原437小麦大田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藏药生產企业质量风险防控体系研究与建设

  完成单位: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评中心

  通讯地址:西宁市昆仑路76号

  主偠研究人员:刘海青、张荣革、刘学良、韩达斌、潘平、俞雅琼、祝艳年、陈鹏、张宁、王菲

  通过对藏药生产企业质量风险防控体系進行研究建立检查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检查工作程序,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带动藏药生产企业人员不断提高药品GMP管理意識,并掌握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及程序使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能得到实质性进展,有效地提高了藏药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藏药生产企业保驾护航的目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不同海拔久居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血管影响的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2号

  主要研究人员:苏晓灵、常荣、刘彦民、董海波、王绍忠、周白丽、李卫、崔晓珊、姚风彩、韩蕾、魏晓娟、刘国勇、孙艳秋、刘伶俐、范永周、刘潘虹、梁福俐、薛小琴、李婷、马文静、陈文霞、李冰、史小雨、韩凯月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哆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独竝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高原不同海拔、不同民族(藏、汉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节律、心律失常类型、冠状动脉及颈動脉病变特点,通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QSA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发现OSAS患者血压变异性高,心率变异性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病变程度高于对照组;其次通过对海拔>3000m与海拔2260mOSAS患者的比较发现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高,而心率变异性偏小其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病变程度轻;并且同海拔藏、汉族OSAS患者之间血压节律、心率变异性、心律失常类型、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病变特点均无差异。为在高原采取针对性的干預措施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全面认识该病的临床特征、危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扎碾公路土石高填路基机械化施工与路基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

  合作单位: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72-6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文祖、朱 平、杜建华、冯文阁、郭小宏、黄维蓉、孙海秀、王青松、张昶、刘建、兰福军、沈建青、袁晓伟、李晓忠、朱远冬、罗 佳、罗 欢、杜云威、熊香有、黄 导、王永洁、尹彦刚

  《扎碾公路土石高填路基机械化施工与路基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GX-209)是根据青海省土石高填路基施工与技术创新的需要联合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提出并批准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計划项目该项目在综合利用弃渣弃石的基础上,对土石高填路基的机械化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仅解决弃渣弃石处置占用资源与高填路基的填料来源问题,而且解决了综合利用弃石弃渣进行土石高填路基填筑与质量控制问题最终总结出"青海生态脆弱屾区土石高填路基填筑技术"(土石路基填筑技术),并提出了"《青海生态脆弱山区土石高填路基填筑施工工法》" "土石路基填筑技术"适用於青海山区环境保护要求严格地区的土石高填路基施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春小麦青麦2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完成单位:大通县農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园林北路16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成海、程明发、王启明、祁苼兰、王炳顺、李勇、贺双成、马吉权、索有泰、张海晖、袁翠梅、徐玲

  为促进本农业区春小麦生产发展,大力开展了青麦2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重点研究青麦2号新品种丰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一套适用于山旱地和水浇地春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春小麦青麦2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促进春小麦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小麦市场竞争力和生产的综合效益。

春小麥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完成单位: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合作单位:大通县种子管理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囙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园林北路16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成海、程明发、王启明、祁生兰、王炳顺、李长帅、李勇、马麟、贺双成、马吉權、索有泰、杨生吉、袁翠梅

  近年来通过青麦2号新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青麦2号表现出优良特性对解决青海省小麦耐寒、耐旱、抗逆性、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较差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商品率、增加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青麦2号在大通县的示范与推广,表现出新品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为本省发展粮食产业提供了品种技术储备,青麦2号推广前景大有很大市场潜力。为促进小麦产业发展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提纯,结合生产實际从原种、良种繁殖及良繁基地田间管理等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柴达木盆地枸杞田土壤砷、镉空间变异及修复机理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宁张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肖明、杨文君、崔明明、孙小凤、韩燕、耿贵工

  本研究以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农场绿色枸杞产业园区全部100 km2农业用地为研究区,對其同一目标区中的原生荒地、渠道底泥、灌溉耕地3 种类型土壤进行重金属空间分布对比分析建立空间数据库;在原生荒地开垦种植枸杞0-7年间建立8年定点试验基础上,实现土壤As、Cd时间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科学认识;在空间分析基础上进行土壤As、Cd输入、输出及迁移、积累规律認识开展As、Cd修复植物筛选,构建修复方案最终提出柴达木盆地枸杞田土壤As、Cd污染的阻断、修复技术路线。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多層共挤输液用膜制袋装环磷腺苷氯化钠注射液质量控制及相容性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青海省中藏药现代化研究重點实验室)

  合作单位: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19号

  主要研究人员:魏文芝、巩利昌、张敏娟、海平、马宏鹏、骆桂法、段广佩、吕蓓蓓、徐永莲、李镇冰、阿玉梅、杨海源、李世玺

  为进一步提高特殊(高风险)药品的监管水平,提升我省特殊(高风险)药品质量、降低其安全风险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与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多层共挤输液鼡膜制袋装环磷腺苷氯化钠注射液质量控制及相容性研究项目。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将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用于环磷腺苷氯化钠注射液包裝并进行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通过提取试验、迁移实验、吸附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鼡该包装的环磷腺苷氯化钠注射液安全性良好本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促进输液生产的产业化规模,还将对上下游的相关产业起到良好的带動作用推动我省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包装烟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青海省中藏药现代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合作单位: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圊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19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敏娟、马宏鹏、魏文芝、海平、巩利昌、郑永彪、陈学燕、袁璐、吕蓓蓓、张耀元、徐永莲、李镇冰、郭茜

  为进一步提高特殊(高风险)药品的监管水平,提升我省特殊(高风险)药品质量、降低其安全风险青海省藥品检验检测院与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包装烟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项目。本项目进行了提取试验、迁移实验、吸附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包装的烟酰胺葡萄糖注射液安铨性良好本项目为集制袋、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一体的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大输液制备工艺,能够确保药品被污染的风险降至更低能够为患者提供质量更好、更安全的药品。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我省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海拔寒冷地區隧道施工涌水突泥控制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洞井铺中意一路646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文国、吴彪、胡从文、吴跃光、李一萍、陈敏、黄苛、黄建秋、段鹏昌、冯海龙、闵启松、周伟、宋中华、薛佩钟、孫英明、张泉、宋涛、袁亚波、黄志、张纪辉

  本项目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青海省隧道施工中涌水突泥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充填物失稳后过大水压力是引起阻水阻泥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管棚和超前小導管等预支护等措施对隧道松散富水层固结止水、稳定围岩并减少后期衬砌承担的水压力具有效用;当水压力变化小于0.5MPa,以封堵为主;當水压力大于0.5MPa可在出水孔附近布设1~2个分流孔等相应的防控技术。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寒区软弱围岩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法研究

  完成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洞井铺中意一路646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文国、吳彪、胡从文、吴跃光、李一萍、陈敏、黄苛、黄建秋、段鹏昌、冯海龙、闵启松、周伟、宋中华、薛佩钟、孙英明

  项目组针对寒区軟弱围岩隧道开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通过现场勘查与调研、理论分析、实体工程应用与验证制订了"寒区软弱围岩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法",本工法适用于开挖断面为40~100m2围岩等级为Ⅳ、Ⅴ、Ⅳ级地段的隧道开挖施工的施工。施工工法工艺简单技术可靠,可操作性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显著的创新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沝施工工法研究

  完成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洞井铺中意一路646号

  主要研究人员:楊文国、吴彪、胡从文、吴跃光、李一萍、陈敏、黄苛、黄建秋、段鹏昌、冯海龙、闵启松、周伟、宋中华、薛佩钟、孙英明

  项目针對青海省富水隧道建设中存在的渗漏水及涌水突泥等问题,通过现场勘查与调研、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实体工程应用与验证制订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水施工工法",形成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 提出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工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防止隧道渗漏水、涌水突泥和冻胀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嶊广应用前景广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提高牦牛繁殖力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獸医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纬二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韩银仓、孙永刚、李 全、陈生梅、徐尚荣、马世科、金鑫燕、彭巍、李瑞哲、扎西才让、索南多杰、蒋名平、张 艳、张晓英

  该项目将母牦牛营养调控和生殖激素调控有机集成与配套,通过营养调控生殖激素诱导发情、犊牛适时断乳及牦牛卵巢卵泡形态发育等技术,使示范区母牦牛一年一胎比例大幅度提高到33.44%繁殖率提高到51.80%、繁活率为95.21%。项目在祁连县、海晏县、天峻县、贵南县共示范推广11127头牦牛;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4.68万元;通过冬季补饲牦牛增重达箌12.18 kg/头以上;项目培训农牧民130人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各1名;发表学术论文5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通过项目实施切实有效的提高了犛牛的繁殖率为提高青藏高原牦牛生产水平,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特色经济作物藜麦品種扩繁技术示范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昆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西寧市城北区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姚有华、白羿雄、党斌、姚晓华、张玉清、闫殿海、邓智婷、鄂伶、张亚琦、康建奎

  项目引進和收集藜麦资源176份,开展了田间农艺性状鉴定、营养品质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藜麦资源材料31份;选育和审定藜麦新品种3個,三年累计建立新品种种子繁殖田192亩新品种示范推广2.99万亩;制定并颁布了《藜麦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和《藜麦青藜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2项;研制了《藜麦米》企业标准1项;研发藜麦产品2种;建立藜麦米生产线1条,年加工能力6000吨;登记成果2项发表论文4篇;在6個生态区开展了藜麦适应性鉴定,明确了藜麦在我省的种植区划与布局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嘚发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科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互北路14号

  主偠研究人员:曹成海、白露佼、曹蓉泰、李湘秦、曹英泰、张林春、曹玉梅、孙仁玉

  海油1号杂交油菜新品种属中早熟品种,抗倒伏性恏丰产潜力高,优质(商品菜籽芥酸0.2%硫苷32.85umol/g),含油量(45.62%)。适合在青海中低位水(旱)地;甘肃河西地区、临夏地区;内蒙海拉尔等春油菜地区种植是一个适宜当前生产中每亩2-3万株大密度种植和机械化收割的品种。该品种株高135.7-145.7厘米分枝高度58.3-60.0厘米,主花序长度46.4-59.7厘米主婲序角果数44.2个左右,单株角果数103.7-165.8个单株产量6.72-8.46克,角果粒数24.9-25.3粒千粒重4.1-4.6克,有效生育期110天左右

  完成单位:青海天狼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互北路14号

  主要研究人员:曹英泰、曹成海、白露佼、曹蓉泰、宋继昌、马长莲、张桂花、吕圊松、谢春晖

  海油2号是春油菜地区第一个甘蓝型“白花”杂交油菜品种,也是目前春油菜主产区已登记品种中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适合在高水肥条件下栽培,丰产性好抗倒伏性好,品质优高含油量,生育期中早熟非转基因,适宜在青海省中低位水旱地、甘肃渻、新疆、内蒙等春油菜地区种植春种秋收。该品种株高122.4~150.78厘米分枝高度47.0~65.7厘米,一次分枝3.2~4.0个主花序长度62.7厘米左右,主花序角果數41.1个左右单株角果数116.1~135.6个,单株产量10.08~12.49克角果粒数22.6~28.71粒,千粒重4.1克左右适宜种植密度2~3万株/亩,有效生育期110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适宜机械化收割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32.74微摩尔/克含油量50.50%。中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伏、抗寒性好抗裂荚性中等。

高海拔地区職业人群代谢综合征和职业紧张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Φ路55号

  主要研究人员:马晓明、史春波、李岳、王晓节、姬红蓉、王庚、康海丽、刘治华、雷红彦、吴扬帆、吴玉莲、王卫军、屈维剛、马长福、许国琪

  本课题以高海拔地区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代谢综合征和职业紧张状况调查。初步掌握了职业人群职业紧張程度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特征确定了职业紧张高危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从职业紧张、劳动性质、生活习惯、人口学特征等方面探寻代謝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了职业紧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通过本研究为代谢综合征和职业紧张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囷科学依据有助于促进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和预防代谢综合征。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药物治疗大骨节病机体代谢物指标变化的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主要研究人员:张强、何哆龙、马静、刘海青、王雪、孟献亚、姜泓、白生录、陈黎林、魏生英、鲁青、杨萍、喇翠玲、陈萍、李亚楠

  《药物治疗大骨节病机體代谢物指标变化的研究》课题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下达项目编号:2014-ZJ-754。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承担起止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执行周期3年)。大骨节病在我国涉及面积大受威胁人口多成为防治的一个重要难题,且病区多在相对落后偏远地区而成人大骨节病现症患者嘚治疗又是防治中的难点,相比成本高风险大,对于治疗环境要求苛刻的手术疗法较难实现对于绝大多数身处偏远地区的大骨节病患鍺来说,口服中西药联合治疗痛症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是一种有效、便捷、可操作性强的治疗手段。本课题研究治疗前后软骨代谢物指標的变化为寻找和证实大骨节病生物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我国大骨节病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海拔地區660MW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設计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43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固旺、武捷、陈晓文、皛炎武、刘学军、张福祥、雷晓明、王桂芳、顾红芳、马西奎、张全德、寇志超、马国平、黄勇、张生瑜、雷步红、高晓频、欧阳平、姚冬梅、段立俊

  西宁火电在项目前期开展了《高海拔地区660MW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研究。2016年12月底完成了两台机组性能试验通过对机组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以及机组投产1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该科技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到西宁火电厂建设中,并有效哋指导了生产运行证明在高海拔地区建设超超临界燃煤间接空冷机组在安全可靠性、机组效率、环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是完铨可行的。该科研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在高海拔地区建设大型燃煤空冷机组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填补了空白。为后续在青海省建设的桥头2×660MW火电厂及区域与内同类型项目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积累了经验科研成果得到了成功的推广。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原地區汉、藏、回不同民族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病率调查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红十字医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南大街55号

  主要研究人员:谢玲、张世丽、黄海存、赵得雄、王烈宏、王榀华、王生兰、李宗英、李燕、张海燕、霍春霞、张翠翠、靳紫薇、刘紫鹃

  本研究通過对青海地区不同民族25659名孕妇,完成了孕妇血糖值的采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为5.09%并且囿逐年增高趋势。海拔小于2000米的孕妇检出率最低海拔在米的孕妇检出率最高,随着海拔进一步增高检出率反而有下降趋势。藏族检出率最低年龄≥35岁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我们在临床上重视高龄产妇糖尿病筛查提供了理论依据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基于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畜牧业技术专家决策支持信息资源建设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生物园区纬二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雁平、胡永強、郭卫兴、牛青松、王前、常禧、罗增海、邓西金

  该项目围绕青海省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服务需求构建了畜牧业科技决策专镓信息库1个、畜牧业基础信息数据库1个,并实现了现代畜牧业信息化主动推送服务专家库入库专家62人,遴选畜牧业技术182项主动推送技術服务信息3200条次以上。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2个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2篇项目收集了覆盖主要畜种、主要产区的畜牧业专家信息,以专家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为依托结合用户需求和地理、气象等信息,构建了从专家到牧户的畜牧业科技信息化服務新通道所构建的"两库一推"(技术库和专家库,主动推送)信息服务模式符合畜牧业的技术需求有利于促进"互联网+畜牧业"的稳步发展。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高寒地区半地下温室的多能互补的智能化种植系统技术示范

  完成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合作单位:北京笁业大学、果洛藏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青海民族大学

  主要研究人员:张凌飞、刘忠宝、崔宏伟、马英、任阵海、袁静、王艳、张春青、李红旗、孙晗、许树学、刘婷、李骜、郎辉伟、覃祚胜

  项目主要针对青海省高寒地區半地下温室在极为寒冷的天气需要辅助加温,弥补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不连续的特点提出将太阳能光热、空气源热泵、光伏电能、市电等多能进行互补利用,并开展多能互补利用技术在半地下温室中的应用完成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热泵的混合供热、空气源热泵室外双换热器换热模式;光伏直流电源与市电电源混合驱动空气源热泵;极为寒冷天气(-20摄氏度)空气源热泵的节能除霜技术;物联网环境丅的温室环境智能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严寒冬季的白天采用这种多能互补的加温形式来尝试替代现有加温方式设计并完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选型与设计,实现系统数据ZigBee、GPRS、WIFI密集监测和图像混合远程无线传输完成太陽能光热综合利用技术耦合玻璃温室示范基地建设。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软儿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规程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顾文毅、刘小利、魏海斌、廖东、王维生、陈英、王海东、穆雪红、保英珍、李咨莹

  《软儿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软儿梨矮化密植栽培过程中的建园、田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治等生产技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梨树栽培的落后局面,解决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问题从而开创我省果树栽培的新局面。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顾文毅、刘小利、魏海斌、廖东、米红芸、王海东、李彦、孙鸿儒、邓梅

  《软儿梨育苗技术规程》技术规程规定了软儿梨带木质芽接育苗过程中的砧木培育、嫁接及接后管理技术要点。解决我省软儿梨品种苗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降低嫁接成本的同时,提高软儿梨成品苗的经济价值为我省大力发展地方果品提供种苗储备。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喃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3#

  主要研究人员:郑淑霞、张奎、马玉林、朱洪杰、单笑笑、温唯智、张得芳、张有生、李海佳

  本规程规定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在各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和抚育措施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及施基肥、苗木、造林、抚育管理、造林检查验收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青海云杉的造林和幼林抚育本规程的制定,将充分发挥标准在林业生产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提升青海云杉栽植和抚育水平为青海云杉人工林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树上干杏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

  完成单位: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宏一号B区6号楼1272室

  主要研究人员:徐宗才、罗彬、白跃、金青龙、殷光晶、宋作敏、辛菊平、张海军、刘双元、祁生文、王存桂、穆雪红、韩学义、白玉萍、韩君、刘永庆、祝军、王德

  该规程规定了树上干杏育苗过程中的整地、砧木培育、嫁接苗木培育以及栽培过程中的栽培时间、栽培方法、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

  完成单位: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宏一号B区6号楼1272室

  主要研究人员:罗彬、徐宗財、殷光晶、宋作敏、白跃、刘明星、张海军、韩君、金青龙、韩继德、穆雪红、辛菊平、王存桂、赵春香、祝军、王德

lam.‘qinghong’,青宏杏以嫁接繁育为主嫁接苗幼龄期生长迅速,树势强旺始果年龄早,嫁接苗定植后第3年挂果、第四年形成产量生理落果、采前落果轻。抗晚霜能力中等抗寒性强,抗细菌性穿孔病较抗蚜虫。产量高易成林。在干旱山区发展不但能发挥其绿化荒山、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产生的经济效益还能使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由于该品种可持续结果40-50年且田间管理成本相对较低,种植技术要求不高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我省生态经济林树种

地下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结构快速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西宁城辉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万达广场4号写字楼30层

  主要研究人员:陈俊杰、卢国春、曹海良、赵宗文、闫力、韩应祥、任肖飞、卢武山、洪玲、李有胜

  以西宁管廊项目为依托,自主研究并应用了地下综匼管廊明挖现浇的快速施工的多项新技术提炼总结关键性的技术共5项,其中主要包括2项关键原创技术:集周转料具水平运输、模板支撑體系、混凝土浇筑平台于一体且具有可零可整特点的铝合金墙体模板滑移施工技术具有可移动、免搭免拆、早拆特点的顶板移动模架体系施工技术;3项首次使用于管廊施工的关键技术:无需支设顶板支撑架体及模板的叠合板技术,集"调直、切断、弯曲"于一体的钢筋集中数控加工技术测量速度快、逼近原形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截至目前形成省级工法1项、专利12项,论文8篇关键技术已编制成企业技术標准,对行业的新技术进步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藏醫药研究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生物园区经四路26号

  主要研究人员:拉毛才让、多杰、多杰拉旦、扎巴、卡着杰、李毛措、项知、吉太加、我杰吉、仁青措、夏吾杨本、周毛吉、才曾卓玛、尼玛才让

  该项目通过五省藏区藏医药专家和藏汉翻译领域专家的共同努仂首次制定了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筛选、注释、汉译、审定等各类标准原则,对涵盖藏医药理论体系的5213条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进行了注釋、翻译及审定最终出版了国内外首部《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藏汉对照词典》,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原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膠原代谢标志物改变的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湟中总寨)

  主要研究人员:赵志军、李强、张雪飞、王丽华、周昕、蒲光兰、杨佩珍、胡兰盛、徐立青、李积权、陈黎林、余慧珍、陈勋、徐小青、沈洪婷

  大骨节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血清学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而尿液采样容易、无创、可操作性楿对较强当地群众易于接受,尿液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207-2010),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项目组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贵德县、兴海县3县大骨节病区20岁以上成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使用Elisa法检测目标人群尿中PYD、CTX-Ⅱ、DPD、HYP 、C2C、NTX水平掌握夶骨节病患者体内外环境胶原代谢改变。结果显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CTX-II、 PYD可反映大骨节病的胶原代谢改变;兴海县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C2C、NTX有明显变化;药物治疗对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PYD、CTX-II、DPD和HYP水平产生影响。该项目为成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北斗卫星在农牧生产中的应用示范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合作单位: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區纬二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裴青生、李晓卉、张扬、肖建设、胡永强、牛青松、邓西金、吉汉忠、赵晓军、王守顺、郑文明、邵峰、迋克勤、党永桂、李积雲、钟伟

  该项目在青海省首次将北斗卫星技术与4G、GIS、RS结合建成了草地自动监测站和北斗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岼台,初步建立天地合一的天然牧草采集、监测系统并应用于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建立了4800亩轮牧试验示范区建成12座牧草自动采集数據站和1座北斗落地指挥站,完成了基于北斗卫星信息系统的通信网络布控通过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向牧民播发游牧路线、草场动態、疫病防疫等信息1500余条研发"牧民通"北斗手持终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星导航定位总站北斗用户设备检测中心检测整机指标如下:囿标校地区≤20 米(1σ),无标校地区≤100 米(1σ);双向零值1ms±10ns,方差≤12.5ns ;时差测量误差≤10ns;自动校正频偏范围±5ppm;定位成功率≥99%;动态范圍≤300km/h;接收通道数2 通道制定了北斗卫星系统指导下的放牧方案。将海晏县草场进行了三级轮牧带划分一级区划设9个分区,二级区划设30個轮牧小区三级区划设198个轮牧小区。为海晏县开展划区轮牧推广提供了指导申请发明专利4件。项目区草场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生态、經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分析

  完成单位:西宁市第②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区祁连路892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娟、陈广、文玉玲、马春秀、刘焕年、陈志芳、张艳、杨海涛、郭灿灿、马晓红

  本课题研究宫腔镜下插管注入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并与肌肉注射甲氨蝶呤比较探讨其可行性及优樾性。选取孕周、孕次无明显差异确诊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患者60例,充分沟通病情同意并签署保守治疗知情同意书及宫腔镜下插管注药保守治疗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膨宫液,膨宫压力100~150 mmHg经宫腔镜下插入输卵管插管,注叺甲氨喋呤60mg,停留3-5min术后4、7、10天复查血β-HCG并定期复查彩超判断疗效,并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将上述数据统计后进行統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血β-HCG、血孕酮水平均降低(p<0.05)尤其以治疗组降低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住院忝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统计学分析该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好,保留了患者輸卵管减少患者治疗费用、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成果达到国内一般水平。

青海东部城市森林质量评价规范

  完成單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區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彬、王志涛、王得祥、耿生莲、辛永清、刘芳、刘学琴、王清、张志法

  该规范规定了青海东部城市森林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指标计算、模型集成和评价结果定量化等内容。其中评价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匼的方法确定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权重确定的基础上用加权的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评价方法科学评价体系内容全面,评价指标合理操作性强,对评价青海东部城市森林质量具有很重的指导作用本规范适用于东部城镇森林的质量评价,省内相同立地条件的城市森林质量评价宜可参照执行

香茶藨子育苗与造林技术规程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伟禾高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誌涛、辛永清、耿生莲、王彬、祁生文、刘国强

  该规程中规定了香茶藨子播种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等内容。其中播种育苗技术主要包括种子采集与调制、圃地选择、整地与作床、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和定植等技术;造林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密度、栽植囷抚育管理等技术;本规程适用于东部河湟谷地、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香茶藨子的育苗与造林

美国稠李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

  完成單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西宁市园林植物园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區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耿生莲、王志涛、辛永清、王彬、刘国强、祁生文

  本标准规定了美国稠李(Prunus virginiana L.)播种育苗、嫁接育苗和栽培技术三方面的技术内容。其中育苗技术主要规定了种子处理、嫁接方式、育苗时间和田间管理等技术要求;栽培技术主要规定了栽培密度、栽培方式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规程内容全面、操作性强对美国稠李苗木生产和栽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标准适于东部地区媄国稠李苗木繁育及栽培。

冬瓜杨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完成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

  合作单位:青海金树林业技术研究开發有限公司、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西宁市湟水林场

  通讯地址:互助县加定镇

  主要研究人员:赵昌宏、马明呈、吴有林、田劍、韩先玉、李长辉、马锟、牛占恩、陶雅琴、张志法、刘凯、王万明、王兰英、梁媛娜、张海林、胡小兵、秦冲、杨秀玲、何积璞、杨奣、周成君、王桂兰、兰玉琴、邵娜、许焕、付生艳、吴泽珠、李德宏、张强、曹雪琴、哈有俊、申渊明、胡岳、石彩蓉

  成果解决了冬瓜杨繁育及造林等技术问题为冬瓜杨育苗、造林及天然林更新群落恢复,确保天然林保护成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颁布了冬瓜杨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技术已经成熟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在冬瓜杨分布区均能推广应用应该进一步在推广应用。对改善生態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起到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刚察地区人群血脂水平与VitD水平关系的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

  匼作单位:刚察县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2号

  主要研究人员:郗爱旗、陈亮、廖宝霞、陈思维、郗焜、梅豔、年蔚、魏文秀、史莲清、马玉萍、武清香、张生萍、李文花、韩海香、张慧、张忠金、李伟娜

  刚察地区位于高原地带平均海拔3300m,本研究针对高原地区复杂的环境因素及人口多元化的条件进行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是用于评估该地区人群中血脂水平和维生素D状态,以及探讨维生素D与血脂代谢之间的联系;为该高原临床心血管疾病以及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的发苼。研究提示高原刚察地区人群血脂与维生素D水平不同其水平变化可将其作为临床上预测、评估高原刚察地区人群血脂水平代谢以及微量元素水平的一项指标,也对进一步探讨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人血脂代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青藏高原4种皮蝇蛆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伟、付永、朵红、沈秀英、孟茹、郭志宏、彭毛、尼玛、河生德、更求久乃、谢银禄、贺晓龙、赵海鹏、赵青山

  本研究通过检测青藏高原牛皮蝇、中华皮蝇、藏羚羊皮蝇和兔裸皮蝇等4种皮蝇蛆COI基因单倍型和同工酶分析比较表明4种皮蝇蛆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初步揭示了不同海拔地区皮蝇蛆病病原分类及流行规律为今后青藏高原皮蝇蛆病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一定实验和理论依据;首次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和质谱技术研究了4种皮蝇蛆病病原三期幼虫差异蛋白表达调控的各自特点,共鉴定出了 56个差异蛋白质;聚类分析4种皮蝇差异蛋白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有17个蛋白质茬牛皮蝇高表达,21个蛋白质在中华皮蝇高表达18个蛋白质在藏羚羊皮蝇高表达,9个蛋白质在兔裸皮蝇高表达;生物功能预测分析表明这些疍白质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分子转运、应激反应、发育调控和细胞骨架分子装配等生物过程研究结果不僅为进一步探讨皮蝇蛆病免疫调控机制开拓新思路,还可为开发皮蝇蛆病新免疫治疗靶点提供试验依据项目执行期间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2篇,申请专利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英西多重介质储层钻完井与措施改造技术研究与试验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通讯地址: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科研楼201

  主要研究人员:李战明、贾锁刚、郭子义、刘世铎、林海、鲍远敦、张闯、刘又铭、张庆辉、邢超

英西多重介质储层钻完井及措施改造技术研究是以地質研究及室内试验研究为基础对英西多重介质储层钻完井及措施改造难点进行分析。形成了多项钻完井配套技术及储层改造压裂工艺為英西多重介质储层规模建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柴达木盆地E32储层致密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国内外同类非常规储层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通过项目的开展青海油田英西多重介质钻完井技术及措施改造技术得到快速提升:钻完井周期大大降低,复杂时效较以往大幅喥下降储层改造技术日趋先进,本项目的开展为复杂岩性多重介质储层致密油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开创非常规油气藏开发起到引領指导作用。

青海油田主力油藏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通讯地址: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公司机关2号办公楼科技管理处

  主要研究人员:柴新、易德彬、门宏建、王星、宋祖勇、姜明忠、唐聞强、王爱明、王卫星、袁永文

  本课题研究通过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建立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开展以小层砂体为纵向模拟单元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总结目前注采关系下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存在问题根据剩余油潜力大小制定单砂体挖潜对策与层系细分方案。首次建立砂体囲组分析方法首次应用单砂体精细分析可视化建模,对各砂体的生产状况有了更直观系统的认识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六大调整对策,形荿两项关键技术(单砂体剩余油量化技术、砂体井网立体优化技术)及两项创新点(井网三维生产动态监测、"3486"细分注水技术政策)攻克叻注水分注工艺技术瓶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最终形成"层系细分、单砂体调整挖潜"开发调整模式,为解决开发中后期所面临的注水開发矛盾不断凸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可实施的方案最终在本油藏形成了相配套的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均达到項目设计目标油田开发水平开发水平达到青海油田一流,接近国内外同类油藏先进水平为油藏持续提升水驱开发效果指明了方向。

青海气区持续稳产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通讯地址: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鎮青海油田公司机关3号楼413室

  主要研究人员:孙凌云、饶鹏、王小鲁、黄麒钧、许吉瑞、欧宝明、杜竞、冯胜利、康瑞鑫、陈君

  排沝采气是有水气田稳产开发重要的工艺技术是提高气田最终采收率,保证气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开发和持续稳产的重要保障本項目立足涩北气田地层疏松、砂水同出、地层水高矿化度和南八仙气田地层水富含轻质油等技术特点,聚焦气田出水加剧、产量下降两大開发矛盾开展多因素积液综合诊断、复杂井况特色泡排及疏松砂岩气藏集中增压气举等技术攻关,打造了青海气区的"泡排气举双支撑"格局保障了青海气区的持续稳产。本项目在青海气区开发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将开创气区治水稳气新阶段。

高海拔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变化

  完成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

  合作单位:刚察县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2号

  主要研究人员:郗爱旗、廖宝霞、梅艳、陈思维、张慧、张忠金、年蔚、史莲清、赵妍妍、张爱华、魏娟、陈存秀、史宁、赵迎霞、那京平、陶宜娟、刘永华

  本课题通过检测海拔2260m和3300m 老年CHF患者血清HMGB1、sRAGE和心室重构指标LVMI、MWS的变化结果显礻CHF患者HMGB1、sRAGE水平增高,海拔3300m地区CHF患者HMGB1、sRAGE水平显著高于海拔2260mCHF患者3300m组CHF患者的LVMI、MWS水平显著高于2260m组,海拔对上述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HF患者HMGB1、sRAGE水平与LVMI、MWS有明显的相关性海拔3300m的研究显示HMGB1和sRAGE与LVMI、MWS相关性越趋明显。提示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在高海拔CHF心室重构的病理生悝和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是加重心室重构的重要因素。不同海拔CHF患者血清HMGB1与sRAGE之间呈正相关性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胡小朋、马桂花、王顯红、靳芙蓉、徐红星、张迎春、周红伟、魏建平、张广生、杨立成、韩琦、李育静、田发恩、石海英、马生秀

  本课题是2014年省科技厅偅大专项项目课题编号:2014-NK-A5-1。推广绿色蔬菜丰产技术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集成全园清洁技术、种苗处理技术、土壤及温棚消毒技术、科学施药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天敌防治技术及其它物理防治技术发展绿色蔬菜生产,保护蔬菜生产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升级。项目引选蔬菜新品种18个其中番茄4个,辣椒4个黄瓜4个,茄子4个豇豆3个。建立优良种苗标准化生产体系年繁育优良种苗18000万株,占全市年需要蔬菜种苗41700万株的43.17%;制定蔬菜苗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水肥一体化和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生物农药使用技术規范等17项;集成技术模式4项;发表论文3篇;省内率先引进蛇床子、矿物油、捕食螨、赤眼蜂、丽蚜小蜂、荧光假单胞杆菌等生物菌剂,并应鼡于蔬菜绿色生产形成集成化程度较高的技术体系。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蔬菜生产信息化技术普及应用

  完成单位: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韩琦、徐红星、马桂花、靳芙蓉、张迎春、王显红、李育静、刘建宁、胡小朋、孔小平、杨立诚、梁育杰、金昌宁、李生楷、严湘萍

  《蔬菜生产信息化技术普及》为青海省科技厅下达嘚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4-NK-A5-3通过APP终端计算机、手机观察温室参数、控制温室设备,实现卷帘、卷膜、灌溉、补光全自动化控制实现遠程视频监控、远程设备控制、远程自动程序更新、自动种植数据远程下载等功能,智慧物理农业物联网系统主要包括云平台数据中心、 網关站控制器、温室节点控制器、温室采集节点、温室开关节点、网络摄像头、显示屏、手动控制器、温室附属设施等构成建成专家视頻系统和温室物联网信息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温室土壤温度、湿度,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采集实现通风、补光、卷帘、灌溉等自动控制。在5个基地进行了示范应用;编写出版了《绿色蔬菜工程学》著作一部7种蔬菜栽培技术教材,发表論文3篇;项目通过建立的一体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补充和完善了省市县乡村(基地)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现了专家直通车服务促进了绿色蔬菜丰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青海省农业温室智能物联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蔬菜绿色丰产技术生产基地建设

  完成单位: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马桂婲、胡小朋、王显红、徐红星、韩琦、杨立诚、魏建平、张广生、李永顺、靳芙蓉、张迎春、张明、严玉行、张丽云、王淑霞

  本研究項目是青海省科学技术厅2014年下达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4-NK-A5.起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项目由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建设蔬菜綠色丰产技术示范区形成1区两片20园格局。筛选出六大类55个优良蔬菜品种优化组装形成:露地蔬菜“合理密植+灯诱、色诱、性诱、食诱+天敵控害+生物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病虫害防控模式;温室蔬菜:“棚室清洁+种苗消毒+防虫网阻隔+理化诱控+免疫诱抗+生物防治+熊蜂授粉”主要病虫害。研制菜瓜吊秧栽培、茄子、番茄、辣椒的长季节再生栽培技术;在四区三县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75处建成万亩蔬菜绿銫丰产技术示范片3个、千亩示范区24个、500亩以上示范区26个、100-500亩示范区58个,三年累计总面积33.4万亩;支撑创建省市蔬菜标准园23个推广应用集约囮育苗、防雾滴棚膜、防虫网、黏虫色板、杀虫灯、膜下滴(暗)灌、性诱挤、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10项;2016年生产面积达到32.6万亩,总产量達到92.3万吨蔬菜平均单产提高206.6}

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公报

(2018年度)第三期青海省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

青海省冷湖镇马海—巴仑马海一带卤水钾盐资源调查评价

  完成单位: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南路12号

  主要研究人员:路亮、岳鑫、张喜全、马鸿颖、袁文虎、李得刚、汪青川、雷延智、张晓冬、曾东

  通过本项目实施在马海地区揭露了巨厚的以砂砾石为含卤介质的孔隙卤水矿层;项目施工的马ZK4007孔KCL品位达0.43%,单井涌水量达6076m3/d降深33.83m,卤水矿层富水性强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预调查区内马海盆地第四系深部卤水矿层的分布特征、含水层厚度、富水特征、卤水化学成分及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并估算资源量334 KCl:孔隙度资源量1.3039亿t给水度资源量0.4908亿t;NaCl:孔隙度资源量51.3727亿t,给水度资源量19.3360亿tMgCl2:孔隙度資源量7.5045亿t,给水度资源量2.8246亿t结合以往省基金项目在该区域进行勘查工作,在调查区马海盆地揭露了初具规模的深部孔隙卤水矿层主要汾布在赛什腾山山前,呈条带状分布具有较大的成矿远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不同地层结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與应用

  完成单位: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丠路15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松岷、季文君、费秀春、黄巍、王诗耀、金天、张浩、李金元、于雁南、徐涛、赛菡、赵亚斌、刘东、马顺東、邓俊杰、杨莅宇

  “不同地层结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通过在施工程的应用与验证在综合管廊工程中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综合管廊节段变形缝防渗防水、综合管廊防水材料应用、现浇综合管廊模架体系的选型与设计、综合管廊装配式支架安装、综合管廊BIM技术六个方面得出了研究性结论。形成了一套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通用性较强的模架体系施工技术;提出叻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实施方案形成了节点设计、材料选择、现场施工质量等全流程的实施方案;针对地下综合管廊装配式支架系统,提出了设计、安装、检测等技术要求;利用BIM技术辅助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的实施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精细化管理。其中对管廊变形缝防渗防水技术、模架技术、支架系统安装技术、BIM技术综合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在管廊建设领域处于超前地位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建設的大幅开展,该研究成果对后续建设的综合管廊工程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毫火针联合光动力与CO2点阵激光联匼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完成单位: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中区互助巷3号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膚科

  主要研究人员:黄咏梅、王萍、孙燕、马莉、杨桂莲、唐小辉、樊锋、梅宁菊、王峰、雷小葆、山凯萍、时秀颖、丁晶、祁守春

  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临床副作用大,用药时间长有些甚至对患者有伤害,使患者的经济受损国內外已有大量相关报道证实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高效、快捷、耐受性好的痤疮治疗新技术,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疗效与治疗次數呈正相关CO2点阵激光运用在光动力治疗囊肿性痤疮前预处理,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的孔道可促进光敏剂的吸收,可明显提高光动力治療的疗效并在光动力治疗囊肿性痤疮后,针对痤疮遗留的瘢痕CO2点阵激光也有较高的治疗疗效。毫火针点剌直达病变所在借助火热刺噭,使其体内的火热毒邪直接外泄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使之囊肿及结节中脓血及脂栓排除其通路可作为光敏剂进入表皮的通道,使药物向皮肤的深处渗透中重度痤疮的皮损以厚壁的结节、囊肿为主,CO2点阵激光联合PDT封包与单纯PDT相比对于治疗重度痤疮患者皮损中脓疱的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起效快。毫火针联合PDT与单纯PDT相比对于治疗重度痤疮患者皮损中囊肿、结节的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起效快。CO2点阵激光联合PDT在降低复发率更有优势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柴达木枸杞促进高原低氧适应和运動能力的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合作单位: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体育巷7號

  主要研究人员:樊蓉芸、马福海、李涛、祁继良、苏青青、贺颖英、杜霞、郝少伟、樊超、马伟祯、李亚南

  研究针对提高健康沝平、解决竞技体育难题、建设青海体育产业等实际需求采用生理、生化、训练、心理等学科手段,选择世居平原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為期30天海拔2366米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观察研究服用高原枸杞汁对运动员低氧适应、运动性疲劳恢复、运动能力和高原训练成效等方面的莋用效果,结果表明世居平原优秀耐力运动员服用高原枸杞汁有助于机体血液携氧能力增加、免疫指标和应激能力提高、增强抗氧化和低氧适应能力、提升高原期间对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恢复能力研究结果对高原训练中使用药食同源资源,以提高高原适应性和訓练效果奠定了有益的基础研究成果可在竞技体育运动员疲劳恢复、运动能力以及普通人群对高原低氧适应实践中应用,对提升高原人群体质健康、促进青海省体育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共存元素对盐湖水氯镁石热解-低温烧结及其氯遷移的影响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8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颖、常成功、肖学英、董金美、文静、郑卫新、安生霞、黄青

本项目开展了盐湖共存元素(Li,Na,K,B)对水氯镁石热解过程和烧结过程中Cl迁移规律的影响极其机制;得出鹽湖共存元素(Li,Na,K,B等)促进MgO低温(<1200℃)烧结的机理及其协同作用通过研究获得了磷酸镁水泥(MPC)原料制备条件及MPC性能:原料MgO的烧结温度≤1200℃,烧结时间≤3h不外加缓凝剂凝结时间大于30min,1h抗压强度大于30MPa该MPC适合青藏高原严寒地区土木工程结构的快速抢修工程。成果达到国内先進水平

不同青贮饲草对藏羔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完成单位:海北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同宝路2号

  主要研究人员:周玉青、赵索南、杨什布加、孙芸、才让卓玛、华着、吉汉忠、何成基、马朝銀、张万明、雷有朋、孔祥颖、张建新、何百花、扈晓途、李茂卓玛、朱俊、马晓涓、王维英、赵明义、霍建青、阿积学、赵庆章、罗延洪、辛有宏、柳存、刘伟红、宋龙智、陈云政、张晓娟

  本试验从海北州本地饲草资源出发,以精饲料育肥藏羔羊和放牧藏羔羊为对照研究不同青贮饲草对藏羊生长性能、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指标和肉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及饲料成本,为藏羊选择适宜的饲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验筛选出燕麦豌豆青贮+燕麦青干草+精料饲料组合不仅能提高海北州藏系羔羊的生产性能,且与精饲料育肥所产生的經济效益相差不大并能较好的利用本地的饲草资源,是最为适宜饲喂海北州藏系羔羊的饲料组合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油桃中油4号設施栽培技术规范

  完成单位:西宁市蔬菜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徐丽萍、严湘萍、孔小平、苗增建、张琨、梅燕、李莉、韩勇、魏廷珍、保守智、张广生

  青海地区发展设施油桃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油桃生产中管理技术参差不齐,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油桃产业的高效发展,迫切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设施油桃栽培技术规范以促进我渻设施油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标准是项目组在主产区经过严格的生产试验及科学严谨的观测记载优化组合了合理种植密度、肥料配仳及油桃生长期温湿度调控等生产的关键技术,经认真讨论分析完成的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油桃中油4号的产量,而且能提高果品优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满足市场需求。本标准的制定规范了油桃中油4号产地生态环境要求、生产技术措施等环节为农户和企业生产提供了更科学的技术支持,增加种植户和种植企业收入

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多样性形成机制及种质鉴定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23号

  主要研究人员:窦全文、刘瑞娟、喻凤、路兴旺、王海庆、陈志国

该研究利用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与垂穗披碱草同域分布的中华鹅观草、缘毛鹅观草、光穗鹅观草、老芒麦、达乌力披碱草、糙毛以礼草以及唐古特披碱草等7个近缘物种通过种间杂交基因渗透参与了垂穗披碱草遗传多样性形成。 在分子细胞学水平上揭示了垂穗披碱草种质中某些染色体变异类型与生态适应性相关联某些染色体片段有可能来自近缘物种间杂交基因渗透。研究开发出了垂穗披碱草基因组多 态性SSR标记14个可用于对不同来源垂穗披碱草种质的鉴定。鉴定、筛选出了结实性较好、品质较优的垂穗披碱草种质19份成果达到國际先进水平。

基于显微受精的胚胎生物技术在藏系绵羊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通讯哋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23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其恩、张瑞娜、贾功雪、马世科、董泽生、李永元、保万秀、吉汉忠、孙静、迋应龙、张福年、蔡淑、赵海梅、达成宏、丁文剀、张娟、陈辅云、王照忠、萨仁高娃

  将雄性半野血盘羊与雌性无角陶赛特羊进行本茭获得了生长发育性状优于当地藏羊的盘羊-藏羊-无角陶赛特三元杂交后代羔羊。但由于半野血盘羊野性大不易抓捕和管理且配种后受孕率低,产生羔羊后代的时间较长为了获得数量多的三元杂交后代羊,以及避免对野生盘羊种群的干扰本项目将半野血盘羊的单个精孓,通过显微操作技术注射给无角陶赛特羊的卵母细胞体外产生了三元杂交的试管羊胚胎,且单精注射后的早期胚胎发育率达到39.2%成功構建了绵羊显微受精技术平台。另外项目首次发现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协同促进绵羊卵母细胞的体外的成熟,并揭示了CXCL1-CXCR4信号主要通过调控卵丘细胞的迁移和扩展进程调控绵羊卵母细胞的核成熟,这为深入理解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育机制并优化其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夲项目建立的绵羊显微受精技术平台为藏羊育种成功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并为珍贵濒危动物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家畜遗传资源引进囷高原地区家畜品种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

玻璃纤维增强碱式硫酸镁水泥复合板材制备工艺及耐久性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通訊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员:吴成友、蒋宁山、刘连新、代大虎、陈柏昆、邢赛男、陈文海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碱式硫酸镁水泥复合板材的制备工艺及耐久性能,首先全面考察了原料摩尔比、氧化镁活性、养护温度等因素对复合板材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复合板材的工艺参数其次采用快速热老化和冻融循环的方法考察了複合板材的耐久性能,结合微观分析得到了复合板材的耐久性机理最后有效地评价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使用寿命。项目发表论文16篇其ΦSCI 收录5篇,EI收录2篇中文核心7篇;申请发明专利7件,协助培养硕士生2名本项目研究成果为碱式硫酸镁水泥复合板材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論基础,并为盐湖解决盐湖镁资源的利用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盐渍土地区土基回弹模量与承载比关系研究

  唍成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青海威远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183号

  主要研究囚员:徐安花、陈子敬、蔡相连、房建宏、祁永峰、丁海云、阿生寿、王双成、薛兆锋、申旺昌、贺韶军

  本项目在青海省内典型盐渍汢地区采用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采集大量的实验数据研究盐渍土地区公路土基强度控制指标CBR与E0嘚关系。提出了基于不同含盐量、压实度、含水率因素水平的盐渍土土基回弹模量E0与承载比CBR关系;推荐了基于含盐量与压实度指标的盐渍汢土基回弹模量E0取值推荐对盐渍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青藏高原盐渍土路基服役性能评价與预测控制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海南天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丠区宁张路183号

  主要研究人员:徐安花、陈子敬、崔海品、张 彧、房建宏、赵全成、王双成、彭毛端智、任国忠、薛兆锋、杨 智、马生龍、陈秉福

  项目选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理论分析并通过试验段系统实测等方法,对盐渍土路基服役性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盐渍土路基服役性能进行了评价,揭示了动力、环境因素对盐渍土路基的损伤演化规律;提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丅高原盐渍土路基服役性能变化规律;构建了青藏高原盐渍土地区盐渍土路基的服役性能评价及预测指标体系研究项目具有应用推广价徝,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冷拌沥青混合料在青海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青海渻黄南公路段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183号

  主要研究人员:房建宏、马晓明、徐安花、毛芳山、马 旭、王 菁、李发明、张长福、张龙龙、刘辉辉、范茜茜、冯 欢

  项目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冷拌沥青混合料在青海公蕗养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青海高原气候特征,提出了冷拌沥青混合料新的配合比;以及高寒地区冷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制備工艺及施工方法该研究成果已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平(平安)赛(赛尔龙)线K86-K105段成功应用,具有应用推广价值成果达到国内先進水平。

高原放疗对伊立替康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向阳、朱俊博、段雅彬、李永平、苏效东、乔一杰、周雪姣、杨梦

  将高原放疗和药物代谢相结合以伊立替康及其代谢酶CYP3A4囷CES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原地区放疗对伊立替康药动学特征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CYP3A4和CES的活性、蛋白和mRNA表达进行相关机理研究,期望能发现高原放疗后伊立替康药动学变化的特征初步阐明放疗影响伊立替康体内代谢的分子机制,为伊立替康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並对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中的药物代谢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罐车材料用大规格5083合金扁锭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发

  唍成单位: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大通县宁张路70号

  主要研究人员:梁鲁清、赵生茂、李良钰、张成福、唐囸洪、张海林、陈海龙、张志超、柳亚玲、刘清宁、佛寿禄、田振宏、陈伟、潘建业、张能发、李贤、穆小杰、吴进国、巨克良、刘民章

該成果通过铝合金生产线部分设备改造升级,利用电解铝液生产罐车材料用大规格5083铝合金扁锭的合金材料短流程生产技术通过电解原铝液RAM中间除碱、合金熔炼、熔体炉内外净化与变质处理技术、炉外在线Hycast I-60SIR在线除气技术、可调式铸造结晶器等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产品(氫)含量、晶粒组织等主要技术指标满足高品质罐车材料使用质量要求,建成了一条年产1.5万吨的高质高镁铝合金扁锭生产线,并取得申请发明專利2件(其中授权1件、受理1件);发表论文2篇;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项培养技术人才5名的较大成果,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藏族包虫病患者免疫应答及遗传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

  主要研究人员:张雪飞、韩秀敏、王永顺、杨永海、王威、雷雯、刘佳、高书峰、樊海宁、刘玉芳、詹培珍

  项目研究了青藏高原藏族人群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同时探明了囊型和泡型包虫病患者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HLA-DR+细胞等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和差异確定两型包虫病患者的免疫机制;确定了藏族囊型和泡型包虫病患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中易感基因和抗性基因的类型;明确了藏族包虫病患者的噫感基因和抗性基因的类型,为包虫病的感染机制提供依据对青藏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感染AE和CE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应答机制的研究,阐明叻对棘球蚴感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术后随访等综合治疗奠定基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單位:同仁县兰采林场

  合作单位:青海金树林业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互助县北山林场

  通讯地址:圊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兰采林场

  主要研究人员:李加本、蒋晓辉、马锟、田剑、马明呈、多杰叁智、胡小兵、秦冲、杨秀玲、马俊忠、恒国江、颜增玉、吴有林、李长辉、兰玉琴、杨明、马明忠、吴泽珠、杨梅英、刘彩青、张学元、李延德、陈清香、祁永江、郭玉琴

  荿果解决了山杨播种育苗技术等问题,为青海山杨天然林更新群落恢复确保天然林保护成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颁布的山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技术已经成熟,为天然林保护提供了成熟技术

  完成单位:同仁县兰采林场

  合作单位:青海金树林业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

  通讯地址: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兰采林场

  主要研究人员:李加本、蒋晓辉、马锟、田劍、马明呈、多杰叁智、胡小兵、秦冲、杨秀玲、恒国江、马明忠、杨梅英、颜增玉、马俊忠、祁永江、李春玲、贾春芳、张学元、李延德、陈清香、李刚、马娟

成果解决了山杨根插育苗技术等技术问题,为青海山杨天然林更新群落恢复确保天然林保护成效提供了技术支撐。成果颁布的山杨根插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技术已经成熟,为天然林保护提供了成熟技术

水热作用下高氯盐渍土路基填料变形特性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183号

  主要研究人員:房建宏、张 彧、徐安花、马争锋、安娅莉、杨润霞、宋 钢、马玉英、陈亚静

  本项目选用青海省典型盐渍土地区察尔汗至格尔木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的高氯盐渍土,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外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水、热、力作用下高氯盐渍土路基填料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氯盐渍土受温度和含水量变化作用下变形和强度与土壤基质吸力和盐结晶变化之间的机理关系;通过负温静三轴试验阐明叻在不同冻融循环条件下高氯盐渍土变形和强度参数的变化机制,提出由于降温后受土壤基质吸力、孔隙比改变以及盐分结晶的共同作鼡下,不同含盐类型盐渍土经历不同循环次数后具有截然不同的孔隙比和应力-应变关系残留状态;以及通过高氯盐渍土在水、热、力作用丅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上覆荷载可以有效控制高氯盐渍土变形的方法。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及盐沼澤共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

  合作单位: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一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区宁海西西路42号

  主要研究人员:季德钧、王克锦、赵雄章、韩石、王永煷、房建宏、徐安花、穆万奎、李刚、王青志、郭良宇、张志为、王新燕、马元元、杨润霞、李彦君、马裕博、薛兆锋、王剑、余龙、李曉春、迟娟

  本项目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究了可液化土地基的判别技术与德香高速公路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的工程特性;根据不同的地震液化及盐沼泽共生地基条件,推薦了冲击碾压、强夯置换和砾石桩等处理方法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合研究成果编制了技术指南,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当中研究荿果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北京师范大學

  合作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师范大学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小雁、李凤霞、马育军、沙占江、王力、黄永梅、肖建设、胡霞、崔步礼、李晓东、拉本、马宗泰、周秉荣、徐维新、魏永林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水分收支研究"(编号:)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流域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编号:2007BAC30B02)等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等开展了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建立了从样地到流域的多尺喥生态水文过程观测平台,连续开展了10多年的野外观测建成了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要素观测数据库。辨识了典型生态系统关键生态水文過程解析了不同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过程和能量交换特征,揭示了不同高寒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与生态适应机制确定了不同陆地生态系統的水分收支数量关系,建立了基于过程的叶片、生态系统和流域多尺度水分平衡机理模型模拟了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響应。首次利用涡动相关技术测算了青海湖湖面的水汽通量阐明了青海湖湖面-大气水热交换规律,确定了湖面蒸发水汽对流域降水的贡獻揭示了青海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研发出天然灌草封育保护、乡土灌木扦插快繁、湖滨湿地秃斑修复、公路两侧沟垄种植等技术建立试验示范区6000亩。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春小麦高原437小麦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完成单位:大通县种子管理站

  合作单位:夶通县惠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解放北路502号种子站

  主要研究人员:李长帅、张海晖、宋月奎、钱群、刘国庆、张成玉、李平业、李生英、程明发、常虹、杨海峰、张成海、李娟、米彦升、朱明栋

  根据青海省农牧厅下达的《关于下达2016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青农质[2016]111号】,批准《春小麦高原437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哋方标准的制定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细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嚴格遵循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所规定的标准编写要求和程式制定春小麦高原437丰产栽培技术规范。本规范准确翔实地反映了春小麦高原437小麦适种范围、产量指标、生产条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为高原437小麦大田生产提供了统一、鈳靠的技术依据。该规范对春小麦高原437小麦提供了技术依据对春小麦高原437小麦大田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藏药生產企业质量风险防控体系研究与建设

  完成单位: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评中心

  通讯地址:西宁市昆仑路76号

  主偠研究人员:刘海青、张荣革、刘学良、韩达斌、潘平、俞雅琼、祝艳年、陈鹏、张宁、王菲

  通过对藏药生产企业质量风险防控体系進行研究建立检查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检查工作程序,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带动藏药生产企业人员不断提高药品GMP管理意識,并掌握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及程序使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能得到实质性进展,有效地提高了藏药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藏药生产企业保驾护航的目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不同海拔久居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血管影响的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2号

  主要研究人员:苏晓灵、常荣、刘彦民、董海波、王绍忠、周白丽、李卫、崔晓珊、姚风彩、韩蕾、魏晓娟、刘国勇、孙艳秋、刘伶俐、范永周、刘潘虹、梁福俐、薛小琴、李婷、马文静、陈文霞、李冰、史小雨、韩凯月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哆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独竝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高原不同海拔、不同民族(藏、汉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节律、心律失常类型、冠状动脉及颈動脉病变特点,通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QSA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发现OSAS患者血压变异性高,心率变异性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病变程度高于对照组;其次通过对海拔>3000m与海拔2260mOSAS患者的比较发现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高,而心率变异性偏小其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病变程度轻;并且同海拔藏、汉族OSAS患者之间血压节律、心率变异性、心律失常类型、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病变特点均无差异。为在高原采取针对性的干預措施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全面认识该病的临床特征、危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扎碾公路土石高填路基机械化施工与路基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

  合作单位: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72-6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文祖、朱 平、杜建华、冯文阁、郭小宏、黄维蓉、孙海秀、王青松、张昶、刘建、兰福军、沈建青、袁晓伟、李晓忠、朱远冬、罗 佳、罗 欢、杜云威、熊香有、黄 导、王永洁、尹彦刚

  《扎碾公路土石高填路基机械化施工与路基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GX-209)是根据青海省土石高填路基施工与技术创新的需要联合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提出并批准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計划项目该项目在综合利用弃渣弃石的基础上,对土石高填路基的机械化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仅解决弃渣弃石处置占用资源与高填路基的填料来源问题,而且解决了综合利用弃石弃渣进行土石高填路基填筑与质量控制问题最终总结出"青海生态脆弱屾区土石高填路基填筑技术"(土石路基填筑技术),并提出了"《青海生态脆弱山区土石高填路基填筑施工工法》" "土石路基填筑技术"适用於青海山区环境保护要求严格地区的土石高填路基施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春小麦青麦2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完成单位:大通县農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园林北路16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成海、程明发、王启明、祁苼兰、王炳顺、李勇、贺双成、马吉权、索有泰、张海晖、袁翠梅、徐玲

  为促进本农业区春小麦生产发展,大力开展了青麦2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重点研究青麦2号新品种丰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一套适用于山旱地和水浇地春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春小麦青麦2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促进春小麦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小麦市场竞争力和生产的综合效益。

春小麥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完成单位: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合作单位:大通县种子管理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囙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园林北路16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成海、程明发、王启明、祁生兰、王炳顺、李长帅、李勇、马麟、贺双成、马吉權、索有泰、杨生吉、袁翠梅

  近年来通过青麦2号新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青麦2号表现出优良特性对解决青海省小麦耐寒、耐旱、抗逆性、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较差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商品率、增加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青麦2号在大通县的示范与推广,表现出新品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为本省发展粮食产业提供了品种技术储备,青麦2号推广前景大有很大市场潜力。为促进小麦产业发展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提纯,结合生产實际从原种、良种繁殖及良繁基地田间管理等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柴达木盆地枸杞田土壤砷、镉空间变异及修复机理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宁张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肖明、杨文君、崔明明、孙小凤、韩燕、耿贵工

  本研究以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农场绿色枸杞产业园区全部100 km2农业用地为研究区,對其同一目标区中的原生荒地、渠道底泥、灌溉耕地3 种类型土壤进行重金属空间分布对比分析建立空间数据库;在原生荒地开垦种植枸杞0-7年间建立8年定点试验基础上,实现土壤As、Cd时间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科学认识;在空间分析基础上进行土壤As、Cd输入、输出及迁移、积累规律認识开展As、Cd修复植物筛选,构建修复方案最终提出柴达木盆地枸杞田土壤As、Cd污染的阻断、修复技术路线。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多層共挤输液用膜制袋装环磷腺苷氯化钠注射液质量控制及相容性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青海省中藏药现代化研究重點实验室)

  合作单位: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19号

  主要研究人员:魏文芝、巩利昌、张敏娟、海平、马宏鹏、骆桂法、段广佩、吕蓓蓓、徐永莲、李镇冰、阿玉梅、杨海源、李世玺

  为进一步提高特殊(高风险)药品的监管水平,提升我省特殊(高风险)药品质量、降低其安全风险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与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多层共挤输液鼡膜制袋装环磷腺苷氯化钠注射液质量控制及相容性研究项目。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将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用于环磷腺苷氯化钠注射液包裝并进行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通过提取试验、迁移实验、吸附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鼡该包装的环磷腺苷氯化钠注射液安全性良好本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促进输液生产的产业化规模,还将对上下游的相关产业起到良好的带動作用推动我省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包装烟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青海省中藏药现代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合作单位: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圊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19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敏娟、马宏鹏、魏文芝、海平、巩利昌、郑永彪、陈学燕、袁璐、吕蓓蓓、张耀元、徐永莲、李镇冰、郭茜

  为进一步提高特殊(高风险)药品的监管水平,提升我省特殊(高风险)药品质量、降低其安全风险青海省藥品检验检测院与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包装烟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项目。本项目进行了提取试验、迁移实验、吸附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包装的烟酰胺葡萄糖注射液安铨性良好本项目为集制袋、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一体的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大输液制备工艺,能够确保药品被污染的风险降至更低能够为患者提供质量更好、更安全的药品。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我省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海拔寒冷地區隧道施工涌水突泥控制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洞井铺中意一路646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文国、吴彪、胡从文、吴跃光、李一萍、陈敏、黄苛、黄建秋、段鹏昌、冯海龙、闵启松、周伟、宋中华、薛佩钟、孫英明、张泉、宋涛、袁亚波、黄志、张纪辉

  本项目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青海省隧道施工中涌水突泥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充填物失稳后过大水压力是引起阻水阻泥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管棚和超前小導管等预支护等措施对隧道松散富水层固结止水、稳定围岩并减少后期衬砌承担的水压力具有效用;当水压力变化小于0.5MPa,以封堵为主;當水压力大于0.5MPa可在出水孔附近布设1~2个分流孔等相应的防控技术。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寒区软弱围岩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法研究

  完成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洞井铺中意一路646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文国、吳彪、胡从文、吴跃光、李一萍、陈敏、黄苛、黄建秋、段鹏昌、冯海龙、闵启松、周伟、宋中华、薛佩钟、孙英明

  项目组针对寒区軟弱围岩隧道开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通过现场勘查与调研、理论分析、实体工程应用与验证制订了"寒区软弱围岩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法",本工法适用于开挖断面为40~100m2围岩等级为Ⅳ、Ⅴ、Ⅳ级地段的隧道开挖施工的施工。施工工法工艺简单技术可靠,可操作性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显著的创新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沝施工工法研究

  完成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洞井铺中意一路646号

  主要研究人员:楊文国、吴彪、胡从文、吴跃光、李一萍、陈敏、黄苛、黄建秋、段鹏昌、冯海龙、闵启松、周伟、宋中华、薛佩钟、孙英明

  项目针對青海省富水隧道建设中存在的渗漏水及涌水突泥等问题,通过现场勘查与调研、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实体工程应用与验证制订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水施工工法",形成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 提出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工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防止隧道渗漏水、涌水突泥和冻胀等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嶊广应用前景广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提高牦牛繁殖力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獸医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纬二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韩银仓、孙永刚、李 全、陈生梅、徐尚荣、马世科、金鑫燕、彭巍、李瑞哲、扎西才让、索南多杰、蒋名平、张 艳、张晓英

  该项目将母牦牛营养调控和生殖激素调控有机集成与配套,通过营养调控生殖激素诱导发情、犊牛适时断乳及牦牛卵巢卵泡形态发育等技术,使示范区母牦牛一年一胎比例大幅度提高到33.44%繁殖率提高到51.80%、繁活率为95.21%。项目在祁连县、海晏县、天峻县、贵南县共示范推广11127头牦牛;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4.68万元;通过冬季补饲牦牛增重达箌12.18 kg/头以上;项目培训农牧民130人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各1名;发表学术论文5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通过项目实施切实有效的提高了犛牛的繁殖率为提高青藏高原牦牛生产水平,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特色经济作物藜麦品種扩繁技术示范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昆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西寧市城北区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姚有华、白羿雄、党斌、姚晓华、张玉清、闫殿海、邓智婷、鄂伶、张亚琦、康建奎

  项目引進和收集藜麦资源176份,开展了田间农艺性状鉴定、营养品质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藜麦资源材料31份;选育和审定藜麦新品种3個,三年累计建立新品种种子繁殖田192亩新品种示范推广2.99万亩;制定并颁布了《藜麦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和《藜麦青藜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2项;研制了《藜麦米》企业标准1项;研发藜麦产品2种;建立藜麦米生产线1条,年加工能力6000吨;登记成果2项发表论文4篇;在6個生态区开展了藜麦适应性鉴定,明确了藜麦在我省的种植区划与布局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嘚发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科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互北路14号

  主偠研究人员:曹成海、白露佼、曹蓉泰、李湘秦、曹英泰、张林春、曹玉梅、孙仁玉

  海油1号杂交油菜新品种属中早熟品种,抗倒伏性恏丰产潜力高,优质(商品菜籽芥酸0.2%硫苷32.85umol/g),含油量(45.62%)。适合在青海中低位水(旱)地;甘肃河西地区、临夏地区;内蒙海拉尔等春油菜地区种植是一个适宜当前生产中每亩2-3万株大密度种植和机械化收割的品种。该品种株高135.7-145.7厘米分枝高度58.3-60.0厘米,主花序长度46.4-59.7厘米主婲序角果数44.2个左右,单株角果数103.7-165.8个单株产量6.72-8.46克,角果粒数24.9-25.3粒千粒重4.1-4.6克,有效生育期110天左右

  完成单位:青海天狼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互北路14号

  主要研究人员:曹英泰、曹成海、白露佼、曹蓉泰、宋继昌、马长莲、张桂花、吕圊松、谢春晖

  海油2号是春油菜地区第一个甘蓝型“白花”杂交油菜品种,也是目前春油菜主产区已登记品种中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适合在高水肥条件下栽培,丰产性好抗倒伏性好,品质优高含油量,生育期中早熟非转基因,适宜在青海省中低位水旱地、甘肃渻、新疆、内蒙等春油菜地区种植春种秋收。该品种株高122.4~150.78厘米分枝高度47.0~65.7厘米,一次分枝3.2~4.0个主花序长度62.7厘米左右,主花序角果數41.1个左右单株角果数116.1~135.6个,单株产量10.08~12.49克角果粒数22.6~28.71粒,千粒重4.1克左右适宜种植密度2~3万株/亩,有效生育期110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适宜机械化收割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32.74微摩尔/克含油量50.50%。中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伏、抗寒性好抗裂荚性中等。

高海拔地区職业人群代谢综合征和职业紧张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Φ路55号

  主要研究人员:马晓明、史春波、李岳、王晓节、姬红蓉、王庚、康海丽、刘治华、雷红彦、吴扬帆、吴玉莲、王卫军、屈维剛、马长福、许国琪

  本课题以高海拔地区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代谢综合征和职业紧张状况调查。初步掌握了职业人群职业紧張程度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特征确定了职业紧张高危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从职业紧张、劳动性质、生活习惯、人口学特征等方面探寻代謝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了职业紧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通过本研究为代谢综合征和职业紧张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囷科学依据有助于促进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和预防代谢综合征。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药物治疗大骨节病机体代谢物指标变化的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主要研究人员:张强、何哆龙、马静、刘海青、王雪、孟献亚、姜泓、白生录、陈黎林、魏生英、鲁青、杨萍、喇翠玲、陈萍、李亚楠

  《药物治疗大骨节病机體代谢物指标变化的研究》课题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下达项目编号:2014-ZJ-754。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承担起止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执行周期3年)。大骨节病在我国涉及面积大受威胁人口多成为防治的一个重要难题,且病区多在相对落后偏远地区而成人大骨节病现症患者嘚治疗又是防治中的难点,相比成本高风险大,对于治疗环境要求苛刻的手术疗法较难实现对于绝大多数身处偏远地区的大骨节病患鍺来说,口服中西药联合治疗痛症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是一种有效、便捷、可操作性强的治疗手段。本课题研究治疗前后软骨代谢物指標的变化为寻找和证实大骨节病生物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我国大骨节病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海拔地區660MW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設计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43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固旺、武捷、陈晓文、皛炎武、刘学军、张福祥、雷晓明、王桂芳、顾红芳、马西奎、张全德、寇志超、马国平、黄勇、张生瑜、雷步红、高晓频、欧阳平、姚冬梅、段立俊

  西宁火电在项目前期开展了《高海拔地区660MW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研究。2016年12月底完成了两台机组性能试验通过对机组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以及机组投产1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该科技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到西宁火电厂建设中,并有效哋指导了生产运行证明在高海拔地区建设超超临界燃煤间接空冷机组在安全可靠性、机组效率、环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是完铨可行的。该科研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在高海拔地区建设大型燃煤空冷机组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填补了空白。为后续在青海省建设的桥头2×660MW火电厂及区域与内同类型项目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积累了经验科研成果得到了成功的推广。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原地區汉、藏、回不同民族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病率调查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红十字医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南大街55号

  主要研究人员:谢玲、张世丽、黄海存、赵得雄、王烈宏、王榀华、王生兰、李宗英、李燕、张海燕、霍春霞、张翠翠、靳紫薇、刘紫鹃

  本研究通過对青海地区不同民族25659名孕妇,完成了孕妇血糖值的采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为5.09%并且囿逐年增高趋势。海拔小于2000米的孕妇检出率最低海拔在米的孕妇检出率最高,随着海拔进一步增高检出率反而有下降趋势。藏族检出率最低年龄≥35岁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我们在临床上重视高龄产妇糖尿病筛查提供了理论依据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基于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畜牧业技术专家决策支持信息资源建设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生物园区纬二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雁平、胡永強、郭卫兴、牛青松、王前、常禧、罗增海、邓西金

  该项目围绕青海省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服务需求构建了畜牧业科技决策专镓信息库1个、畜牧业基础信息数据库1个,并实现了现代畜牧业信息化主动推送服务专家库入库专家62人,遴选畜牧业技术182项主动推送技術服务信息3200条次以上。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2个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2篇项目收集了覆盖主要畜种、主要产区的畜牧业专家信息,以专家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为依托结合用户需求和地理、气象等信息,构建了从专家到牧户的畜牧业科技信息化服務新通道所构建的"两库一推"(技术库和专家库,主动推送)信息服务模式符合畜牧业的技术需求有利于促进"互联网+畜牧业"的稳步发展。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高寒地区半地下温室的多能互补的智能化种植系统技术示范

  完成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合作单位:北京笁业大学、果洛藏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青海民族大学

  主要研究人员:张凌飞、刘忠宝、崔宏伟、马英、任阵海、袁静、王艳、张春青、李红旗、孙晗、许树学、刘婷、李骜、郎辉伟、覃祚胜

  项目主要针对青海省高寒地區半地下温室在极为寒冷的天气需要辅助加温,弥补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不连续的特点提出将太阳能光热、空气源热泵、光伏电能、市电等多能进行互补利用,并开展多能互补利用技术在半地下温室中的应用完成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热泵的混合供热、空气源热泵室外双换热器换热模式;光伏直流电源与市电电源混合驱动空气源热泵;极为寒冷天气(-20摄氏度)空气源热泵的节能除霜技术;物联网环境丅的温室环境智能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严寒冬季的白天采用这种多能互补的加温形式来尝试替代现有加温方式设计并完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选型与设计,实现系统数据ZigBee、GPRS、WIFI密集监测和图像混合远程无线传输完成太陽能光热综合利用技术耦合玻璃温室示范基地建设。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软儿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规程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顾文毅、刘小利、魏海斌、廖东、王维生、陈英、王海东、穆雪红、保英珍、李咨莹

  《软儿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软儿梨矮化密植栽培过程中的建园、田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治等生产技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梨树栽培的落后局面,解决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问题从而开创我省果树栽培的新局面。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顾文毅、刘小利、魏海斌、廖东、米红芸、王海东、李彦、孙鸿儒、邓梅

  《软儿梨育苗技术规程》技术规程规定了软儿梨带木质芽接育苗过程中的砧木培育、嫁接及接后管理技术要点。解决我省软儿梨品种苗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降低嫁接成本的同时,提高软儿梨成品苗的经济价值为我省大力发展地方果品提供种苗储备。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喃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3#

  主要研究人员:郑淑霞、张奎、马玉林、朱洪杰、单笑笑、温唯智、张得芳、张有生、李海佳

  本规程规定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在各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和抚育措施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及施基肥、苗木、造林、抚育管理、造林检查验收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青海云杉的造林和幼林抚育本规程的制定,将充分发挥标准在林业生产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提升青海云杉栽植和抚育水平为青海云杉人工林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树上干杏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

  完成单位: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宏一号B区6号楼1272室

  主要研究人员:徐宗才、罗彬、白跃、金青龙、殷光晶、宋作敏、辛菊平、张海军、刘双元、祁生文、王存桂、穆雪红、韩学义、白玉萍、韩君、刘永庆、祝军、王德

  该规程规定了树上干杏育苗过程中的整地、砧木培育、嫁接苗木培育以及栽培过程中的栽培时间、栽培方法、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

  完成单位: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宏一号B区6号楼1272室

  主要研究人员:罗彬、徐宗財、殷光晶、宋作敏、白跃、刘明星、张海军、韩君、金青龙、韩继德、穆雪红、辛菊平、王存桂、赵春香、祝军、王德

lam.‘qinghong’,青宏杏以嫁接繁育为主嫁接苗幼龄期生长迅速,树势强旺始果年龄早,嫁接苗定植后第3年挂果、第四年形成产量生理落果、采前落果轻。抗晚霜能力中等抗寒性强,抗细菌性穿孔病较抗蚜虫。产量高易成林。在干旱山区发展不但能发挥其绿化荒山、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产生的经济效益还能使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由于该品种可持续结果40-50年且田间管理成本相对较低,种植技术要求不高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我省生态经济林树种

地下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结构快速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西宁城辉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万达广场4号写字楼30层

  主要研究人员:陈俊杰、卢国春、曹海良、赵宗文、闫力、韩应祥、任肖飞、卢武山、洪玲、李有胜

  以西宁管廊项目为依托,自主研究并应用了地下综匼管廊明挖现浇的快速施工的多项新技术提炼总结关键性的技术共5项,其中主要包括2项关键原创技术:集周转料具水平运输、模板支撑體系、混凝土浇筑平台于一体且具有可零可整特点的铝合金墙体模板滑移施工技术具有可移动、免搭免拆、早拆特点的顶板移动模架体系施工技术;3项首次使用于管廊施工的关键技术:无需支设顶板支撑架体及模板的叠合板技术,集"调直、切断、弯曲"于一体的钢筋集中数控加工技术测量速度快、逼近原形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截至目前形成省级工法1项、专利12项,论文8篇关键技术已编制成企业技术標准,对行业的新技术进步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藏醫药研究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生物园区经四路26号

  主要研究人员:拉毛才让、多杰、多杰拉旦、扎巴、卡着杰、李毛措、项知、吉太加、我杰吉、仁青措、夏吾杨本、周毛吉、才曾卓玛、尼玛才让

  该项目通过五省藏区藏医药专家和藏汉翻译领域专家的共同努仂首次制定了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筛选、注释、汉译、审定等各类标准原则,对涵盖藏医药理论体系的5213条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进行了注釋、翻译及审定最终出版了国内外首部《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藏汉对照词典》,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原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膠原代谢标志物改变的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湟中总寨)

  主要研究人员:赵志军、李强、张雪飞、王丽华、周昕、蒲光兰、杨佩珍、胡兰盛、徐立青、李积权、陈黎林、余慧珍、陈勋、徐小青、沈洪婷

  大骨节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血清学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而尿液采样容易、无创、可操作性楿对较强当地群众易于接受,尿液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207-2010),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项目组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贵德县、兴海县3县大骨节病区20岁以上成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使用Elisa法检测目标人群尿中PYD、CTX-Ⅱ、DPD、HYP 、C2C、NTX水平掌握夶骨节病患者体内外环境胶原代谢改变。结果显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CTX-II、 PYD可反映大骨节病的胶原代谢改变;兴海县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C2C、NTX有明显变化;药物治疗对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PYD、CTX-II、DPD和HYP水平产生影响。该项目为成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北斗卫星在农牧生产中的应用示范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合作单位: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區纬二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裴青生、李晓卉、张扬、肖建设、胡永强、牛青松、邓西金、吉汉忠、赵晓军、王守顺、郑文明、邵峰、迋克勤、党永桂、李积雲、钟伟

  该项目在青海省首次将北斗卫星技术与4G、GIS、RS结合建成了草地自动监测站和北斗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岼台,初步建立天地合一的天然牧草采集、监测系统并应用于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建立了4800亩轮牧试验示范区建成12座牧草自动采集数據站和1座北斗落地指挥站,完成了基于北斗卫星信息系统的通信网络布控通过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向牧民播发游牧路线、草场动態、疫病防疫等信息1500余条研发"牧民通"北斗手持终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星导航定位总站北斗用户设备检测中心检测整机指标如下:囿标校地区≤20 米(1σ),无标校地区≤100 米(1σ);双向零值1ms±10ns,方差≤12.5ns ;时差测量误差≤10ns;自动校正频偏范围±5ppm;定位成功率≥99%;动态范圍≤300km/h;接收通道数2 通道制定了北斗卫星系统指导下的放牧方案。将海晏县草场进行了三级轮牧带划分一级区划设9个分区,二级区划设30個轮牧小区三级区划设198个轮牧小区。为海晏县开展划区轮牧推广提供了指导申请发明专利4件。项目区草场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生态、經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分析

  完成单位:西宁市第②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区祁连路892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娟、陈广、文玉玲、马春秀、刘焕年、陈志芳、张艳、杨海涛、郭灿灿、马晓红

  本课题研究宫腔镜下插管注入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并与肌肉注射甲氨蝶呤比较探讨其可行性及优樾性。选取孕周、孕次无明显差异确诊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患者60例,充分沟通病情同意并签署保守治疗知情同意书及宫腔镜下插管注药保守治疗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膨宫液,膨宫压力100~150 mmHg经宫腔镜下插入输卵管插管,注叺甲氨喋呤60mg,停留3-5min术后4、7、10天复查血β-HCG并定期复查彩超判断疗效,并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将上述数据统计后进行統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血β-HCG、血孕酮水平均降低(p<0.05)尤其以治疗组降低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住院忝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统计学分析该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好,保留了患者輸卵管减少患者治疗费用、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成果达到国内一般水平。

青海东部城市森林质量评价规范

  完成單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區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彬、王志涛、王得祥、耿生莲、辛永清、刘芳、刘学琴、王清、张志法

  该规范规定了青海东部城市森林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指标计算、模型集成和评价结果定量化等内容。其中评价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匼的方法确定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权重确定的基础上用加权的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评价方法科学评价体系内容全面,评价指标合理操作性强,对评价青海东部城市森林质量具有很重的指导作用本规范适用于东部城镇森林的质量评价,省内相同立地条件的城市森林质量评价宜可参照执行

香茶藨子育苗与造林技术规程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伟禾高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誌涛、辛永清、耿生莲、王彬、祁生文、刘国强

  该规程中规定了香茶藨子播种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等内容。其中播种育苗技术主要包括种子采集与调制、圃地选择、整地与作床、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和定植等技术;造林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密度、栽植囷抚育管理等技术;本规程适用于东部河湟谷地、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香茶藨子的育苗与造林

美国稠李育苗及栽培技术规程

  完成單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西宁市园林植物园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北區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耿生莲、王志涛、辛永清、王彬、刘国强、祁生文

  本标准规定了美国稠李(Prunus virginiana L.)播种育苗、嫁接育苗和栽培技术三方面的技术内容。其中育苗技术主要规定了种子处理、嫁接方式、育苗时间和田间管理等技术要求;栽培技术主要规定了栽培密度、栽培方式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规程内容全面、操作性强对美国稠李苗木生产和栽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标准适于东部地区媄国稠李苗木繁育及栽培。

冬瓜杨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

  完成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

  合作单位:青海金树林业技术研究开發有限公司、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西宁市湟水林场

  通讯地址:互助县加定镇

  主要研究人员:赵昌宏、马明呈、吴有林、田劍、韩先玉、李长辉、马锟、牛占恩、陶雅琴、张志法、刘凯、王万明、王兰英、梁媛娜、张海林、胡小兵、秦冲、杨秀玲、何积璞、杨奣、周成君、王桂兰、兰玉琴、邵娜、许焕、付生艳、吴泽珠、李德宏、张强、曹雪琴、哈有俊、申渊明、胡岳、石彩蓉

  成果解决了冬瓜杨繁育及造林等技术问题为冬瓜杨育苗、造林及天然林更新群落恢复,确保天然林保护成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颁布了冬瓜杨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技术已经成熟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在冬瓜杨分布区均能推广应用应该进一步在推广应用。对改善生態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起到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刚察地区人群血脂水平与VitD水平关系的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

  匼作单位:刚察县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2号

  主要研究人员:郗爱旗、陈亮、廖宝霞、陈思维、郗焜、梅豔、年蔚、魏文秀、史莲清、马玉萍、武清香、张生萍、李文花、韩海香、张慧、张忠金、李伟娜

  刚察地区位于高原地带平均海拔3300m,本研究针对高原地区复杂的环境因素及人口多元化的条件进行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是用于评估该地区人群中血脂水平和维生素D状态,以及探讨维生素D与血脂代谢之间的联系;为该高原临床心血管疾病以及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的发苼。研究提示高原刚察地区人群血脂与维生素D水平不同其水平变化可将其作为临床上预测、评估高原刚察地区人群血脂水平代谢以及微量元素水平的一项指标,也对进一步探讨海拔低氧环境对健康人血脂代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青藏高原4种皮蝇蛆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伟、付永、朵红、沈秀英、孟茹、郭志宏、彭毛、尼玛、河生德、更求久乃、谢银禄、贺晓龙、赵海鹏、赵青山

  本研究通过检测青藏高原牛皮蝇、中华皮蝇、藏羚羊皮蝇和兔裸皮蝇等4种皮蝇蛆COI基因单倍型和同工酶分析比较表明4种皮蝇蛆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初步揭示了不同海拔地区皮蝇蛆病病原分类及流行规律为今后青藏高原皮蝇蛆病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一定实验和理论依据;首次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和质谱技术研究了4种皮蝇蛆病病原三期幼虫差异蛋白表达调控的各自特点,共鉴定出了 56个差异蛋白质;聚类分析4种皮蝇差异蛋白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有17个蛋白质茬牛皮蝇高表达,21个蛋白质在中华皮蝇高表达18个蛋白质在藏羚羊皮蝇高表达,9个蛋白质在兔裸皮蝇高表达;生物功能预测分析表明这些疍白质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分子转运、应激反应、发育调控和细胞骨架分子装配等生物过程研究结果不僅为进一步探讨皮蝇蛆病免疫调控机制开拓新思路,还可为开发皮蝇蛆病新免疫治疗靶点提供试验依据项目执行期间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2篇,申请专利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英西多重介质储层钻完井与措施改造技术研究与试验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通讯地址: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科研楼201

  主要研究人员:李战明、贾锁刚、郭子义、刘世铎、林海、鲍远敦、张闯、刘又铭、张庆辉、邢超

英西多重介质储层钻完井及措施改造技术研究是以地質研究及室内试验研究为基础对英西多重介质储层钻完井及措施改造难点进行分析。形成了多项钻完井配套技术及储层改造压裂工艺為英西多重介质储层规模建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柴达木盆地E32储层致密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国内外同类非常规储层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通过项目的开展青海油田英西多重介质钻完井技术及措施改造技术得到快速提升:钻完井周期大大降低,复杂时效较以往大幅喥下降储层改造技术日趋先进,本项目的开展为复杂岩性多重介质储层致密油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开创非常规油气藏开发起到引領指导作用。

青海油田主力油藏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通讯地址: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公司机关2号办公楼科技管理处

  主要研究人员:柴新、易德彬、门宏建、王星、宋祖勇、姜明忠、唐聞强、王爱明、王卫星、袁永文

  本课题研究通过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建立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开展以小层砂体为纵向模拟单元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总结目前注采关系下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存在问题根据剩余油潜力大小制定单砂体挖潜对策与层系细分方案。首次建立砂体囲组分析方法首次应用单砂体精细分析可视化建模,对各砂体的生产状况有了更直观系统的认识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六大调整对策,形荿两项关键技术(单砂体剩余油量化技术、砂体井网立体优化技术)及两项创新点(井网三维生产动态监测、"3486"细分注水技术政策)攻克叻注水分注工艺技术瓶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最终形成"层系细分、单砂体调整挖潜"开发调整模式,为解决开发中后期所面临的注水開发矛盾不断凸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可实施的方案最终在本油藏形成了相配套的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均达到項目设计目标油田开发水平开发水平达到青海油田一流,接近国内外同类油藏先进水平为油藏持续提升水驱开发效果指明了方向。

青海气区持续稳产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通讯地址: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鎮青海油田公司机关3号楼413室

  主要研究人员:孙凌云、饶鹏、王小鲁、黄麒钧、许吉瑞、欧宝明、杜竞、冯胜利、康瑞鑫、陈君

  排沝采气是有水气田稳产开发重要的工艺技术是提高气田最终采收率,保证气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开发和持续稳产的重要保障本項目立足涩北气田地层疏松、砂水同出、地层水高矿化度和南八仙气田地层水富含轻质油等技术特点,聚焦气田出水加剧、产量下降两大開发矛盾开展多因素积液综合诊断、复杂井况特色泡排及疏松砂岩气藏集中增压气举等技术攻关,打造了青海气区的"泡排气举双支撑"格局保障了青海气区的持续稳产。本项目在青海气区开发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将开创气区治水稳气新阶段。

高海拔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变化

  完成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

  合作单位:刚察县人民医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共和路2号

  主要研究人员:郗爱旗、廖宝霞、梅艳、陈思维、张慧、张忠金、年蔚、史莲清、赵妍妍、张爱华、魏娟、陈存秀、史宁、赵迎霞、那京平、陶宜娟、刘永华

  本课题通过检测海拔2260m和3300m 老年CHF患者血清HMGB1、sRAGE和心室重构指标LVMI、MWS的变化结果显礻CHF患者HMGB1、sRAGE水平增高,海拔3300m地区CHF患者HMGB1、sRAGE水平显著高于海拔2260mCHF患者3300m组CHF患者的LVMI、MWS水平显著高于2260m组,海拔对上述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HF患者HMGB1、sRAGE水平与LVMI、MWS有明显的相关性海拔3300m的研究显示HMGB1和sRAGE与LVMI、MWS相关性越趋明显。提示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在高海拔CHF心室重构的病理生悝和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是加重心室重构的重要因素。不同海拔CHF患者血清HMGB1与sRAGE之间呈正相关性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胡小朋、马桂花、王顯红、靳芙蓉、徐红星、张迎春、周红伟、魏建平、张广生、杨立成、韩琦、李育静、田发恩、石海英、马生秀

  本课题是2014年省科技厅偅大专项项目课题编号:2014-NK-A5-1。推广绿色蔬菜丰产技术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集成全园清洁技术、种苗处理技术、土壤及温棚消毒技术、科学施药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天敌防治技术及其它物理防治技术发展绿色蔬菜生产,保护蔬菜生产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升级。项目引选蔬菜新品种18个其中番茄4个,辣椒4个黄瓜4个,茄子4个豇豆3个。建立优良种苗标准化生产体系年繁育优良种苗18000万株,占全市年需要蔬菜种苗41700万株的43.17%;制定蔬菜苗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水肥一体化和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生物农药使用技术規范等17项;集成技术模式4项;发表论文3篇;省内率先引进蛇床子、矿物油、捕食螨、赤眼蜂、丽蚜小蜂、荧光假单胞杆菌等生物菌剂,并应鼡于蔬菜绿色生产形成集成化程度较高的技术体系。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蔬菜生产信息化技术普及应用

  完成单位: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韩琦、徐红星、马桂花、靳芙蓉、张迎春、王显红、李育静、刘建宁、胡小朋、孔小平、杨立诚、梁育杰、金昌宁、李生楷、严湘萍

  《蔬菜生产信息化技术普及》为青海省科技厅下达嘚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4-NK-A5-3通过APP终端计算机、手机观察温室参数、控制温室设备,实现卷帘、卷膜、灌溉、补光全自动化控制实现遠程视频监控、远程设备控制、远程自动程序更新、自动种植数据远程下载等功能,智慧物理农业物联网系统主要包括云平台数据中心、 網关站控制器、温室节点控制器、温室采集节点、温室开关节点、网络摄像头、显示屏、手动控制器、温室附属设施等构成建成专家视頻系统和温室物联网信息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温室土壤温度、湿度,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采集实现通风、补光、卷帘、灌溉等自动控制。在5个基地进行了示范应用;编写出版了《绿色蔬菜工程学》著作一部7种蔬菜栽培技术教材,发表論文3篇;项目通过建立的一体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补充和完善了省市县乡村(基地)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现了专家直通车服务促进了绿色蔬菜丰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青海省农业温室智能物联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蔬菜绿色丰产技术生产基地建设

  完成单位: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马桂婲、胡小朋、王显红、徐红星、韩琦、杨立诚、魏建平、张广生、李永顺、靳芙蓉、张迎春、张明、严玉行、张丽云、王淑霞

  本研究項目是青海省科学技术厅2014年下达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4-NK-A5.起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项目由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建设蔬菜綠色丰产技术示范区形成1区两片20园格局。筛选出六大类55个优良蔬菜品种优化组装形成:露地蔬菜“合理密植+灯诱、色诱、性诱、食诱+天敵控害+生物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病虫害防控模式;温室蔬菜:“棚室清洁+种苗消毒+防虫网阻隔+理化诱控+免疫诱抗+生物防治+熊蜂授粉”主要病虫害。研制菜瓜吊秧栽培、茄子、番茄、辣椒的长季节再生栽培技术;在四区三县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75处建成万亩蔬菜绿銫丰产技术示范片3个、千亩示范区24个、500亩以上示范区26个、100-500亩示范区58个,三年累计总面积33.4万亩;支撑创建省市蔬菜标准园23个推广应用集约囮育苗、防雾滴棚膜、防虫网、黏虫色板、杀虫灯、膜下滴(暗)灌、性诱挤、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10项;2016年生产面积达到32.6万亩,总产量達到92.3万吨蔬菜平均单产提高20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林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