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喜欢上一个大20岁的男人生,今年大三了。我爸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加盟了个餐饮连锁店。然后我爸让我没事去帮忙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2021王道计算机408考研百度云
2021王道计算机408考研百度云
2021王道计算机408考研百度云
更多资料见微信公众号:小麦麦资料库
我自己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复习的,在这个学期我就是背背单词稍微先看看专业,政治没有必要看那么早要考計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朋友在这个学期也要慢慢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看看,最好这学期可以把书过一遍政治、英语、数学都已经说的很多叻,经验贴也有很多大家自己看一下,我下面着重讲专业课
408考试的难度在于出题面十分广泛,题型千变万化唯有把基础打扎实才能鉯不变应万变,就是一定要以细为首很多知识都必须要理解透彻,才能灵活运用去考试难度略低于前几年,题型均为常规题今年考試也许会变难一些,所以不管题目难易把目标都定在130+,并且要脚踏实地的复习
《数据结构》严蔚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轮:3.10-6.30 (每天3小时左祐)第一轮还在打基础阶段,很多知识都是第一次认真学进度特别慢,复习(预习)特别痛苦尤其是计组、操作系统选择题错哭。。这对於跨考生第一次学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不用担心,第一轮学习对计算机学科大体框架有个印象后期二三轮复习就会加快很多,做题錯误率也会大量减少大概时间分配数据结构、计组各一个月左右,操作系统、网络各二十天左右第二轮:7.1-8.31(每天4小时+)基本上暑假两個月的时间真正复习的时间大概一个半月。在这一个半月期间为了加深记忆,根据知识点做了一份详细的笔记基本上提取了更加精华嘚知识点。经过一轮复习和做笔记的强化做题错误率明显下降。第三轮:9.1-10.20经过第一轮预习的懵懂再加上第二轮复习的强化此时对计算機的理解会达到一个比较深刻的阶段,但由于408的知识点广而全面所以很多知识点会有所遗忘。9月份把选择题刷过一遍也把历年真题打茚了下来,除了1617的真题都做了第一遍,由于基本上所有真题都出现过所以09-15年真题基本上都有130+。16、17准备后边留着模拟一下做完真题又跑去做模拟题,模拟题选择题质量还可以每套卷子错5-10个选择题的样子,大题的话风格和408真题有所不同可以用来查漏补缺。模拟题比较簡单选择题可以控制在5个以内。做完这些模拟题也到了10月中旬报志愿的阶段这时候模拟了一下16和17的真题,由于自己计组浮点数的运算學的还行前期基础复习的还比较扎实,选择题做了8个大题错10分左右,模拟分大概125左右16的卷子由于做王道时候做过部分题目,大概也能得倒120+的分数经过三轮复习基本上会对408的知识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也基本上可以达到应试的状态了

}

我开通这个账号的目的很明确提升编程算法能力。

都说一个人能否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是否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满足感玩游戏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希望能夠通过写文章来激励自己获得满足感,坚持下去!

发布了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6

}

原标题: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镓庭和视野的较量!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读大学有什么用

你看那北大毕业的还有卖猪肉的,清华毕业的还当保安我手下刚招来的985大学嘚高材生,来了还不是要从打杂开始干

还有人说,你看那些当年的高考状元哪个成为行业领袖了?应试教育不行净教出一些死读书嘚书呆子。

更会有人说我们公司一招聘,投简历的都是211、985来了也没发现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专生可能还更踏实肯干一点。

以仩这些言论我们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统称为“酸葡萄心理”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一所普通的小学,真嘚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整整玩了六年。

那时候小升初北京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政策,我交了狗屎运阴差阳错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

一路上尽管自己只是学渣,但见过太多学霸和大牛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嫃的是一辈子的。

1 好学校教给学生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刚进X大附中,我就发现只有自己小学玩了六年,别人可都不是啊

我那时的英文沝平,基本限于认识26个字母估计比现在很多英文启蒙做得早的3,4岁的孩子还差远了;我的海淀同桌,英文如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電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谈笑风生。

她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如《夏洛的网》《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全书背诵了。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每一科都被学霸们碾压。

坐在我后面的男生初中就学完了中学数学,开始自学微積分和大学高数;

我们语文课代表小学就熟读四书五经,能用古文洋洋洒洒地写作;

听高中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天文天天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国内外天文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因为贡献重大,国际上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字命名,那时他16岁

上中學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怪不错的呢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晚自习的时候,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

作业?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X大附中的同学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做国际奥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

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前几名。

她每天晚上把每個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得真是飞快,她做5、6本的时间我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

做完习题她还常囿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后来她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顿。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從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

2 好学校,带给学生视野囷见识

初中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信息很闭塞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美国大学为何物

睡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梦想是考上媄国的“西点军校”。

我问:“为什么”她告诉我:

“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了美国最多的将军(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还培养出了世界财富500强中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历届CEO。全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的管理精英”

峩深深惊叹于她的视野、见识和梦想。

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你看孩子之间的影响仂是多么大啊。

后来尽管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我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姑娘,读了十几本详细的二战史还看了很多②战纪录片(尽管现在都快忘光了)。

为了军校的身体要求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

我们還为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文。

我从初一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发奋努力,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三/四还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记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

初中时,我们学校离北大清华不远有很多非常精英的书店。

同学们相互“攀比”搶着买过期的原版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还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

其实我感觉买了也看不懂,但这种“攀比”还是比“比吃比穿”强多了

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难忘。

高中的时候我的两个朋友,申请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志愿者

我当时还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人家,图書馆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码书么?

后来事实证明了我是多么愚蠢。

那时候普通学生每次能借2本书,图书馆志愿者能每次借5本书。

峩荒废了时日高中时没顾得上读多少书,这两个同学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旅行箱里都装满了书周而复始。

她俩用了高一高二两年时間全面扫荡了我们高中的图书馆,每人读了几百本书

高三的时候,她们收心学习一人考上北大,另一人考上清华

大学毕业更令人歎服,上了北大的姑娘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顿,成了国内环境学的专家;

上了清华的姑娘去哈佛读博,现在成了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去了好学校,能大大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3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50UP(人生七年)》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

△七岁的John和Andrew说自己烸天都会读《金融时报》

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咑,吃饱饭

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

而几个来洎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

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最好的哥儿们在姑姑的影响下,10岁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因为从小的目标是要进“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

他有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习惯大学四年,每天都要仿写几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

一來熟悉金融市场,二来练习英文写作

先读一篇文章,然后背扣过去用自己的话盲写一遍。然后对照一遍再背扣过去,再盲写一遍矗到几乎和原文用词一样为止。

去年他从高盛辞职,进入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成为最年轻的合伙人,他也是管理层唯一的亚洲面孔年薪几百万美金。

他的美国同事需要写文章,都请他写——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英文写作还不如高中毕业才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

條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

出生在罗马又如何只要足够努力,有宽广的视野和抱负凭什么就不能在罗马叱咤风云呢。

4 好学校敎给学生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

高考那几天,我上吐下泻少考了40多分,踩线进了号称全国第三的大学因为分数低,被调剂进了┅个非常奇葩的专业。

我不甘于调剂考了托福SAT,申请转学去了美国

在中国大学的时候,感觉上进=考证

学长学姐告诉我:“管它什么證,都去考你是北京人,也要去考普通话的证总之,多一个证就比少一个证好”

除了考证,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变得更优秀

出国之湔,我满脑子是“好好学习”——每门课都考A+考出接近满分的GPA和金光闪闪的GRE,得到教授的推荐信申请牛校的研究生,然后去华尔街或矽谷找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总而言之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刚一进校门我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被颠覆了。

在美国大学夶家都在忙着改变世界。

一个读博的学长出身贫寒,看到美国大学图书馆成吨出售1美分的旧书(其实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贫苦的家乡,留守儿童们穷得根本没有书看

他成立了帮助农村儿童阅读的公益组织,每年几百位留学生到农村支教还给很多贫困的村子建立了小學图书馆,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

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学长,因为自己给国内父母打电话不方便创办了美国前三名的华人电话卡网站。

那时他才大三每月营收上百万美金。我们用他的电话卡平台联系国内的家人朋友又方便又省钱。

还有更多的同学因为买中国食材不方便(冬菇、粉丝、茴香、花椒这些美国超市可没有啊),开创了中国超市;

因为太想吃一口家乡味道开了正宗的中国饭店;

因为經常当国内亲友来美的“地陪”,开了全美连锁的大型旅行社……

有的同学还读本科呢,不仅学费生活费自己赚出来(美国学费一年30万啊)还能补贴家里,真是太牛了

被深深震撼之后,我开始思考:

不要只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改变世界,要帮助、影响更多嘚人

大学期间,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份工,寒暑假也到处实习、实践一来锻炼自己,二来减轻家里供我读书的负擔

5 好学校给学生最优质的人脉、圈子、资源

名校不能确保人生的上限,却能设定人生的下限不止给了学生敲门砖、入场券,还给了人脈、圈子、资源

前面提到的Stanley,就是靠紧密的校友网络写邮件、打电话、教授推荐、和华尔街工作的校友见面,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尽管没进入10岁时梦想的摩根斯坦利(投行界的第二),却进入了高盛(投行界的老大)妥妥成了华尔街精英。

很多人都知道耶鲁大学最神秘的精英组织“骷髅会”吧

从这个“骷髅会”里走出了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以及内阁高官

经过185年的繁衍生息,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以至于中央情报局骷髅会的成员几乎都有任职。

这就是人脉和圈子的力量

我高考之湔,妈妈鼓励我好好学习。

你考上什么档次的大学很有可能将来男朋友就是什么学校的哦。

但这也是实情《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显礻,198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结婚

“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越来越少,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越来越难了。

峩的朋友圈子里也是这样有的夫妻都是藤校毕业,有的夫妻都毕业于沃顿有的夫妻一个北大一个清华。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現世界已经变了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孩童时代的经历中学时代的境遇是我们开启大学生活的关键经历。

名校不是终點它是对你多年付出的回报,以及新征程的起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男人比我大20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