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年轻人 我们是该年轻人买房还是租房房

只有中国人才当“房奴”?

错!听听老外们的“房奴”故事

导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房价节节高涨的时代,大批中国年轻人被迫成为“房奴”。未到而立之年,青春和梦想已被房子压弯。

但纵观世界,只有中国年轻人为房所困吗?网易房产为此走访了各国友人,一起听听来自全球各地的买房故事。

外国人怎么看待“房奴”

英国:房奴也是热门话题

我知道什么是“房奴”,因为即使在英国,这也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这几年,英国的房价连续上涨,尤其是在首都伦敦,年轻人甚至很难买得起一个小公寓。许多年轻人还完上学贷款后就不剩多少钱了,买房需要父母的支持。(网易房产了解到,英国抵押贷款机构Halifax对20-45岁人士进行了购房调查,63%的购房者从父母那里寻求过资金帮助。)

虽然买房在中英都是热门话题,但我发现英国人讨论房子的方式和中国人不太一样。中国朋友们看到我的房子时,第一反应是“你的房子值多少钱?”、“什么时候买的?”、“买的时候多少钱?现在涨了多少钱?”他们对数字很敏感,在英国,人们不太这么问。

我知道很多中国人在“炒房”,甚至出现了离婚买房、鬼城之类的现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房地产泡沫。我亲眼见证了英国的房价变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房价下跌。要知道,泡沫破灭在英国、美国、日本都发生过,但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我认为中国人需要警惕,因为泡沫问题迟早会发生。我觉得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最近在“调控”,我非常赞同。

总的来说,我觉得房奴不是“中国特色”,全世界都有这种现象。20年前,我和妻子在英国买了自己的房子,贷款已经还清,我们终于不再是房奴了。不过有一件事让我非常后悔——那就是在中国的这15年里没有买房。

韩国:租房也可能成房奴

丁紫允 钢琴教师 来中国10年

在韩国,大部分人结婚时会考虑买房。房子一般都是家人准备,有能力的也可以自己买。大部分韩国城市的房子不算太贵,所以没有中国这么大压力。中国大城市的房子真的很贵,三四百万?应该要吧?我觉得好可怕。不过,如果是在首尔的中心地区,除非家里很有钱,或者工作真的非常好,否则年轻人也很难负担。

很多韩国年轻人都选择租房,但韩国的租房制度和中国不一样,韩国租房要交“保证金”,也就是一大笔押金。在中国,一般只要“押二付一”,但在韩国,保证金可能是房租的10倍,甚至更多。保证金交的越多,房租就越便宜。

基于丁紫允的介绍,网易房产了解到,韩国租房的“保证金”具体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叫“全税”,即一次性交给房东一大笔押金,金额相当于房价的50%-70%,可能达到百万甚至数百万人民币。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房东不再收月租,而是把这笔押金的银行利息或是投资收入作为房租,租客只需要付水电煤气、物业、网费等等杂费即可,相当于“免费租房”。合同到期后,押金全部退回给租客。

第二种方式是“月租”,押金比较低,但每个月要按时交纳月租。即便如此,押金也会达到月租金的十几倍。网易房产采访在韩留学生,得知在通常情况下,押金最低也要交纳3万元人民币以上。由此而言,即使是租房,带给年轻人的压力也不小。

日本:买地盖别墅260万人民币全包

林景 软件工程师 日本工作5年

可能是因为当年泡沫破灭留下的阴影,现在的日本人对房子很谨慎,尤其是年轻人,感觉大部分都不着急。这一代日本人普遍很晚买房,你愿意租一辈子也行。就我看到的情况,大部分都是40多岁、有老婆孩子和稳定工作的人。这种年纪,一般工资不低,还有存款,所以买房子的压力也不算很大。

还是因为泡沫危机,当年的炒房毁了很多人,所以我身边的日本同事们买房都是为自己住,可能一辈子就这一套房。

我现在应该算是一个日本“房奴”了吧?来日本第五年,我买了自己的房子。准确来说,是买了块地,建自己的房子。日本的房子主要分为公寓和“一户建”(一栋两三层独栋+小院子+停车位)。我的房子就是典型的“一户建”,在东京都市圈内,建筑面积135平米左右,上下两层,买地建房加起来大概260万人民币。

因为供职的公司在日本算是个大公司,所以当时做了零首付,贷款35年,利率特别低,才0.9%左右,这算是在日本当房奴的一个好处吧。

我现在每个月还七千人民币左右,据我所知,国内很多朋友每个月还的也是这个数。不过日本物价高,收入也稍高一些。我老婆也是中国人,不搞日本人结婚就辞职那一套,所以房贷不到两个人总收入的1/6,不影响正常生活。

但我总觉得,虽然日本年轻人不用当“房奴”,活得也不轻松,大家表情都苦大仇深的。我想来想去,估计是文化差异。

俄罗斯:小城市30万就能买别墅

我觉得当“房奴”很不好,因为压力太大了,自己赚的钱都要给银行,你对生活没有选择。

俄罗斯地方大,人不多,只要不是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普通城市的房子不算贵。在我的家乡,一个很普通的小城,花20到30万人民币,就可以买一套小别墅。稍大一点的城市,房价大概元/平米。

如果准备结婚又没钱买房,也不需要向银行按揭,父母会借给你,以后你再还给他们,或者先和男方父母住在一起,存够钱再买自己的房子。很多人都这么干。

我不能接受一辈子租房,我需要自己的家,即使买便宜一点的房子也可以,否则没有安全感。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在中国买房,因为太贵了,也不确定未来会在哪里。

我发现房子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和外国朋友们聚会时,我们几乎不谈房子。但和中国朋友们在一起,房子是个很常见的话题。他们很渴望有自己的房子。有钱的中国人还会去国外买房,包括俄罗斯,卢布贬值之后,相当于房价打折,吸引了很多中国人。

对了,中国人买了很多房子,可我去中国一些城市旅游时,发现很多房子没有人住,这些房子以后要怎么办呢?我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35岁以下有房者仅36%

我听说过“房奴”。美国也有“房奴”。一大半工资全被房子吃了?天呐!我父母就当过房奴,曾经差点还不上房贷,如果没还上,房子就要被银行收走,这可能是房奴最大的压力。

我的中国朋友们确实很在乎房子。我很惊讶,有的人才20多岁,就买得起几百万的房子!我必须说,中国年轻人真有钱,或者说,他们的父母很愿意为孩子付出。

不过,我觉得中国人对美国人有点误解。美国人不是不买房,而是不会这么年轻就买房。我们上学的时候要贷款,工作后要还贷款银行也不会借给我们这么多钱去买房,所以我们没有多余的钱去当“房奴”。但可以慢慢攒钱,攒够了再说。

结婚为什么一定要有房子呢?我觉得租房没问题呀,我两个哥哥结婚时都没有自己的房子。至于我自己,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去日本工作几年,我现在不需要房子。

网易房产了解到,35岁以下的美国人,房屋拥有者仅占了36.3% 。Realtor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首次置业年龄超过31岁。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则显示,美国人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6岁。这意味着,大量美国人在结婚五年后才开始买房——与之相对的是,民政部调研发现,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6岁,而首次购房年龄仅为27岁。

新加坡:八成居民住“组屋”

政府出面解决“房奴”问题

翁伟 程序员 赴新加坡19年

新加坡近八成的家庭是居住在政府组屋(HDB)中。我觉得新加坡的组屋政策堪称世界的典范。

组屋的价格基本是在30万新币到70万新币之间。最贵的有近百万,最便宜的有二十多万,但都很罕见,99年产权。

以我购买的组屋为例,90平米实用面积,地段还不错,2010年中买的时候是57.6万新币(现在已经升至六十余万)。

做为参考,新加坡大学毕业生月薪在3000新币左右。新币换人民币汇率一般是乘五。月薪3K,买个房子500K,听起来不便宜,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新加坡年轻人买组屋基本是毫无压力的。

首先,上面说的组屋价格,是组屋在二手市场上转售的价格,而不是政府首次出售的价格!还是以我买的组屋为例,2010年中我买了五十多万,2004年前屋主从政府那边买新的时候是多少钱?30万不到。

新加坡政府是新组屋的唯一出售者,它彻底掌控了组屋价格定价权,新加坡政府可以随意根据它的经济需要制定组屋价格,要涨就涨,要跌就跌,这么些年下来手法已经非常娴熟。基本上,新加坡政府对组屋价格的政策是要保持稳定的低幅增长。一手价格每年10%左右,二手转售的价格波动则更大些。

新加坡政府宣称的是组屋是新加坡家庭的最大财富,它有义务保护新加坡人的这一财富。由于有新加坡政府的强力支撑,除非新加坡经济彻底崩溃,彻底垮台,否则购买组屋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购买组屋的;所以,新加坡政府在购买政策方面做了相当多的限制。

首先,组屋是销售给家庭的,也就是说,单个年轻人不可以购买,年轻人要购买组屋的话,必须先结婚。否则等到年满35岁那么也可以买。

然后,每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组屋;要买第二套的话,必须先把现有一套卖掉;而且,下一套不可以直接跟政府买新的,只能从转售市场买,也就是说,必须付出更高的价格。

除了必须以“家庭”为单位购买组屋,购买组屋对家庭收入也有要求,必须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4千(近两年好像提高到了5千)才可以跟政府购买新组屋。

一旦家庭人均收入超过额度,那么就不可以买新组屋,而只能从二手市场上购买组屋,二手组屋会比一手的贵。

或者是去买公寓,价格比二手组屋至少贵一倍,反正也是世界顶尖的房价之一。最后,新加坡政府对于低收入家庭购买组屋也有各种政策照顾,比方说,一对小情侣中学就搞上了,奉子成婚,然后只能去做麦当劳收银之类的工作,月薪只有千多新币。对于低收入家庭购买组屋,政府会根据具体情况最高可以白给4万新币的补贴。

有这补贴,买个30万左右的组屋,首付基本就搞定了,然后,三十年贷款。月供?公积金搞定。

也就是说,新加坡年轻人只要有正当工作,买房甚至可以不用掏一分钱(当然这是很极端的情况,不过确实有);然后,住几年年卖掉,还可以狠赚上一笔。这就是新加坡年轻人面对的买房环境。

德国:租房才是主流文化

首都租房人口高达86%

从数据上来看,德国年轻人几乎不受“房奴”问题困扰。

德国人的首次购房年龄堪称全球最晚——接近41岁。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租房文化早已成为主流。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只有42%的德国人拥有自住房,高达58%的德国年轻人选择租房。首都柏林的租赁人口达到86%,汉堡为77%。即使在欧美国家,“全民皆租”也属罕见。

但实际上,德国房价不算贵。根据德国土地建设银行调查,一个德国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如果要购买住房,每个月供房子只需要花掉收入的1/5,负担并不重,无需成为“房奴”。

德国人热衷于租房,主要是因为完备的租房法律保障,以及租房也可以享受很好的居住条件。

只要居民合法纳税,租房者与买房者享受同等的公共权益。此外,德国房屋租赁法规定,房东不能随便涨价。根据旧法案,3年内租金涨幅不得超过20%。即使这样,德国租客仍不满意。2015年,德国出台新法规,要求3年内租金涨幅不得超过10%。

报告:55%租房者认为自己是“房奴”

导读:房子是用来住的,还是用来炒的?

网易房产数据中心近日发布“2017新房奴调查报告”,用数据勾勒出房奴群体的租房或购房特征,解析当下房奴的生存状态及其对租房和购房的态度。调查覆盖了全国各地共5976名受访者;男性占76.7%,女性占23.3%;78.9%的受访者为80后及90后。

谁说租房就不是房奴?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受访者认同自己是房奴(51.4%)。47.8%已购房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房奴,和买房相比,租房群体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房奴,比例高达55.2%。

无论是租还是买,当房租/房贷占收入比超过30%,他们就开始倾向于认同自己是房奴。从70后、80后、到90后,年轻人对自己是房奴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关于近期引发热议的“租购同权”,受访者表示,即使租房和买房在落户、子女上学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由于买房可带来资产升值,他们仍然更倾向于买房。

51.4%认为自己是 租房者认同感更强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3.3%的受访者在自购房中居住,另有39.4%的受访者选择租房。

根据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房奴,比例达到51.4%。

请受访者对“我认为自己是房奴”这一表述进行打分(非常同意给5分,非常不同意给1分,下同),平均得分为2.46分,即介于比较同意和一般之间。

谁说只有买房才是房奴?对已买房和租房这2个群体进行对比发现,已购房群体中有47.8%认为自己是房奴,而租房群体的这一比例高达55.2%,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房奴。在大城市,租房奴可能更苦逼,不仅要和房东斗智斗勇,还要支付高昂的租金来帮房东还贷。

对比不同年龄层,可以看到,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年轻人越来越认同自己的房奴身份。70后、80后、90后关于“我认为自己是房奴”的平均得分逐步提高,分别为2.22、2.51、2.62。

对比不同城市间的情况,对于“我认为自己是房奴”这一表述的认同度没有明显差异,均介于比较同意和一般之间。

房奴的认同感还和年收入有关——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即收入越高,越不认同自己是房奴。

租房受访者平均搬家超过4次

房租收入比超30% 倾向认为自己是房奴

虽然房价居高不下,但买房依然是许多年轻人的终极目标。住在出租屋里,换不来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定感。

那么,租房者呈现出怎样的生活状态?调查显示,近6成租房者的人均租房面积未超过30平方米,有13.5%租房者的人均租房面积甚至不足10平方米。

对比不同年龄层,发现随世代推移,年轻人人均租房面积有不断减小趋势,“蜗居”现象明显。

一线城市中,广州的人均租房面积最大,达到30平方米;“蜗居”在不足10平方米的受访者,广州比例最低,仅有9.5%,而北京这一数字高达17.7%,上海和深圳约为13%。

房租支出方面,租房者每月房租支出平均为1813元,每月房租支出占收入比例平均为28.3%。对于目前的房租支出感受,34.7%的人感到稍微有点压力,29%的租房者表示压力比较大,但尚可承受;另外还有15.3%认为房租压力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根据数据,一线城市月均房租支出占收入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33.7%)、上海(29.2%)、深圳(29.1%)、广州(26.5%)。广州的房租收入比非但低于北上深,也稍低于二线城市(26.8%)。

调查显示,当房租占收入比超过30%,受访者便开始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房奴。那么,房租占收入比低于30%的这部分人,哪个城市更多?调查结果显示,广州有71.4%受访者房租占收入比例在3成以内,而北上深这一比例分别为56.1%、64.5%、65.2%。此外,对于房租支出的压力评价,也是广州最低。

数据显示,租房者平均搬家超过4次!其中更有23.1%搬家超过5次。超7成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受访者表示,租房时有比较强烈的漂泊感,漂泊感强烈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北京(3.25)、深圳(3.23)、上海(3.17)、广州(2.93)。

相关性分析发现,整体而言,租房者是否评价自己是房奴,与以下因素有关:人均租房面积越小,越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房奴;房租支出占收入比例越大,越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房奴;搬家次数越多、租房漂泊感越强烈,越倾向认为自己是房奴。

一线城市购房者平均背负88.3万房贷

男生房贷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女生

调查显示,有房一族中,87.4%的人购房时选择了按揭的方式,受访者平均背负房贷金额为76.5万。

具体到一线城市,购房者平均欠下88.3万的房贷,购房者背负的房贷金额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北京(101万)、上海(89.3万)、深圳(88.8万)、广州(82.5万),依旧是广州最低。

整体而言,受访者平均房贷月供占收入比例为39%。分城市来看,北京、上海的房贷收入比约为38%;广州为39%,尽管房贷总金额比其他城市低,但由于收入也偏低,每月房贷支出占收入比反而偏高;而深圳高达45.6%。比较明显的是,男生每月房贷支出占收入比例比女性更高,他们往往比女性背着更重的房贷压力。

在一线城市,超过40%的购房者表示背负房贷后不敢轻易换工作;超过3成的购房者表示背负房贷后对花钱斤斤计较。其中,广州的购房者在买房后,有更明显的压力表现,他们对花钱更加斤斤计较,换工作的灵活性也有所降低。

分年龄段来看,与上一代相比,90后的年轻人在背负房贷后,更不敢轻易换工作,对花钱也更斤斤计较。

最后,相关性分析发现,购房者是否评价自己是房奴,与房贷压力成正相关关系,背负的房贷压力越重,越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房奴。当房贷月供超过收入的30%,他们就开始倾向认为自己是房奴。

即使租购同权 受访者仍更倾向于买房

短短数月,全国已有近20个城市住房租赁新政,房地产市场正在迎来一个租售并举的新时代。在“租购同权”政策下,你更倾向于租房还是买房?

本次调查给出若干个表述,让受访者打分,非常同意为1分,非常不同意为5分。

其中“如果租房和买房一样享受如子女上学等权益,我更倾向租房”的表述,平均得分1.87分,介于一般和比较不同意之间。

对于“即便租房和买房一样享受如子女上学等权益,由于投资房产挣钱更快,我更倾向买房”的表述,平均得分2.81分,接近比较同意。可见,调查对象对买房的倾向性更高。

对于“即使房贷压力大,买房是我做过的最正确选择之一”这一表述,平均得分3.35分,介于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之间,也就是说,调查对象非常认同。在“租房会成为未来大城市的主流模式”这件事上,受访者给出2.2分,接近一般。这说明调查对象对于租房认同度并不高,心里依然没谱。

就一线城市来看,41.3%深圳受访者认同“即便租房和买房一样享受如子女上学等权益,更倾向租房”这一表述,占比最高。而深圳受访者认为租房会成为未来大城市主流的占比也最高,为49%。

分年龄段来看,比起70后、80后两代人,90后对租房的接受度更高,对于租房成为未来大城市的主流模式也持有更乐观的态度。相比女生,关于租房,男生更容易有家的感觉,并更认同租房会成为未来大城市的主流。

在关于“共有产权住房”的调查中,有32%的人称,若所在城市推出共有产权住房,考虑购买;30.6%的人表示暂不考虑;37.5%的人表示暂不好说,等细则出台。一线城市中,深圳考虑购买共有产权住房的人占比最高,为38.2%;其次为北京,为36.8%。和70后、80后相比,90后对于共有产权住房的可接受程度更高。对于共有产权住房的看法,27.6%认为实际操作难度较大,21.8%认为对降房价影响有限,20.1%认为有助于解决夹心层购房难问题。

超9成一线城市受访者认为房价高

但仅36.4%考虑离开

调查显示,受访者平均工作6年购买首套房。有37.6%的人工作不到5年购买首套房,但也有17.5%的人工作10年以上才购买首套房。进一步对比70后、80后、90后发现,尽管房价不断上涨,年轻人购买一套房的节奏却是越来越快。哪怕买房会让生活一度变得更为窘迫,他们依然选择上车。

本次调查中,92.2%的一线城市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房价高。相比起70后和80后,90后群体更加认为所在一线城市房价高不可攀。此外,有65%的一线城市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未来房价还会继续涨。相比租房者,买房者对当前一线城市房价的可接受度更高,认为未来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更高。

尽管房价高,拥有一套房的受访者中,高达51.8%的人表示考虑继续购买二套房,26.9%的人称“还完房贷考虑”。继续“买买买”的原因,主要是改善型购房(37.3%)和投资升值(36.9%)。其中,90后和80后购买二套房首要目的是投资,而70后是改善购房。

调查显示,36.4%的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曾经考虑过或正在考虑离开。其中,深圳考虑离开的占比最高为44.3%。

无论在哪座一线城市,“房价高”都是考虑离开的首要原因。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生活成本高(19%)和缺乏归属感(16.5%)。令人意外的是,尽管90后已购房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层,但他们对一线城市的忠诚度更高,更坚定地想要留下。

调查显示,买了房的人对城市忠诚度更高。本次调查中买了房的人没想过离开一线城市的占比为64.8%。留在一线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多(20.3%)、发展空间大(20.0%),公共服务好(15.5%)。

若离开一线城市,受访者去哪儿?调查显示,选择回家乡发展占49.8%,选择去压力稍小的城市发展占39.3%。分性别来看,男生更倾向于回家乡,女生更倾向于退到压力稍小一些的城市。分年龄段来看,如果90后选择离开,首选也和其他年龄层表现出差异。他们更倾向于退到压力稍小的另一个城市发展,而80后、70后则更倾向于回家乡发展。

将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导读:买房不是我的追求。好的人生,就是有故事可以说。

来北京的第200天,小米在她这间10平米的合租房里度过了26岁的生日。

这套房位于海淀区后厂村,有三户合租。因为离上班地方近,所以当初选房时,这个宁可晚睡也不愿早起的姑娘给自己立下一条死规:从家到公司,骑单车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小米是天津人,在今年以前,她学习、工作、生活的地方都在那里。在这条规定的背后,小米说,她不愿让自己活成世俗印象里“北漂”的样子。

“每天五点起,挤俩小时的地铁去上班,晚上困到眼睛睁不开,也要强忍着穿梭在拥挤的人群……这些都是我在北京地铁上见到过的。真不想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

在小米看来,只要还在自己的经济范围内,尽量提高居住舒适度,对她这样初来北京工作的人来说,心理上或许不显得太落寞。

一般来说,租房者关注度最多的前两项,一是地段,二是价格。

在参考价格上,她也有规定:绝不超过月薪的1/3。“拿出三分之一租房就够了,小一点,朝向不好都没事儿,只要屋子干净就可以。公司提供三餐,这就给我省了一大笔钱,剩下的三分之二工资买点日常用品,还能存一小部分呢。”

小米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间10平米的小屋,季付价2090元,月付则多出100元,押一付一。但是她还是选择了月付。当初离家时,为了不要父母给她补贴,以她可怜的存款,只能满足月付条件。“想想季付,以后每三个月都要划出一大笔房租,还是每个月割一点,比较能承受。”

2014年大学毕业后,小米没有直接来北京。一方面爸爸妈妈不希望她离开,另一方面她也没有勇气离开家。在她的印象里,最戳中她的是闺蜜的一句话,“我记得她盯着我说,你年年拿奖学金,实习经历也丰富,是党员,还是学生干部,就是不够闯实。”

“我当时很想反驳,但不知怎么说,因为从事实层面看,我就是一直在父母的屋檐下,享受着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够独立地生活着。”

大学毕业后的两年,小米念了个硕士班,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她计划着,在天津沉淀两年,等拿到硕士文凭,就去北京找工作。“周围优秀同辈都飞到北上广了,我也没有彻底放弃过离家的念头。我害怕就这样工作了五年、十年之后,依旧是原地踏步。”

其实行行都能出状元,小米反思自己纠结的状态,实际就是不甘心,还惧怕改变。

今年2月,小米如愿加入到“北漂”大军,随即开启了租房生涯。每天回家,只有进到自己的小屋,上锁后,才觉得一切踏实。

她在日记里,是这么描述自己在出租屋的第一个晚上的:

“这是我北漂生活的第一夜。想到此时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不争气的眼泪还是流下来了。这里没有家的归属感,没有亲人在身边,不知道我要多久才能结束这种生活……离家是自我成长的方式之一,而代价就是必然会有今天这样一个晚上,我,一个人,痛哭。”

看着半年前写下的文字,小米笑了,“太幼稚了,半年前的我这么玻璃心啊。”

现在的她,看见房间里有虫子不会第一声就喊爸爸,而是自己默默处理好。“以前还挺害怕虫子的,但一个人的时候,害怕没有用,爸妈不可能一辈子让你依靠,只能靠自己。”

北京并没有带给小米她想象中的高薪,更没有想象中放飞自我的精彩。“第一周是漫长的孤寂和想家。第二周是辛苦的加班和工作。第三周才明白那些不一样的精彩,要自己创造。”

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永远留在北京,“没期待过,也不拒绝。”虽说不知道下一个落脚点在哪儿,但租房的日子,确实让她成长不少。

小米不想停下脚步,她说,希望可以在白发苍苍时,跟孩子们分享自己摔过的跟头、赢得的掌声、有趣的朋友和陌路的故人。

小米刚来北京半年,距离能在京安家置业还有4年半的时间,“这还得看,我有多少能力还贷款。”看着楼市的忽明忽暗,她正在观摩合适的机会在老家买房,“中国人对房子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可能是一些人毕生的追求。”

但她知道这不是她的追求。“我期待的人生,就是有故事可以说。这段北漂日子,会成为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租房也能过 只是少了点家的感觉

导读:曾经在上海打拼的青年,最终在杭州郊区买了房。却依然过着租房生活。

小李,男,27岁,当前坐标杭州,是某家地产公司的小领导一枚。和同龄人比起来,平均半年换一次房子的他也称得上是租房界的老司机了:刚开始与同事合租,一起在上海打拼;也曾从二房东手里借过房子,再后来住进了长租公寓里,最后在杭州租到了一套还算心仪的一人用小公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在沪杭两地的租房经历。

2013年7月,他从上海某高校毕业,正式踏上了社会。和许多毕业生一样,走出校园的第一步便是从租房开始的。由于当时刚毕业,受经济条件的约束,小李只能与大学室友、以及刚上班的同事三人一起合租了一套闵行春申万科城三室一厅的房子,每个月整租下来是4500元,他与大学室友合住一间次卧,同事则住主卧,因是同事签下的租房合同,所以只收了小李每个月1000元。

虽然价格便宜且房屋的装修还不错,但整个房屋的位置对于没车的他来说还是相对较为偏僻,从市中心回家要1个半小时,地铁下来还要转公交,出行并不是特别方便,不过他在这个房子里只呆了半年多,2014年初,因工作调整,他换了一套大一些的房子,这次则是与同事、同事女友一同合租。

这次房子的位置相对适中,靠近中环,他告诉记者:“虽然也在闵行,但到1号线走路只要15分钟或是乘两站公交车,到市中心的时间缩短到45分钟-1小时左右。而且价格也不贵,房子是拆迁房,2400元每月,我住次卧只需800元,押一付三。”

2014年底,因谈了女友,小李搬到了同济大学真北路校区附近位于桃浦路的小区,他在小区里看到了二房东的电话,房租1200元每月,不过这次不需要再合租了。后来因辞职自己做生意,办公室的位置在浦东的三林,他又改租了附近办公室附近的青客公寓,主卧带阳台的房间每个月元,只需要付一个月的押金,通过app充值即可付房租。

小李觉得,其实二房东和这种长租公寓都比想象中来的靠谱,像他住在青客的那段时间,公共的区域都会有固定阿姨、固定时间来清扫,整体环境比较干净卫生,比较适合年轻人居住。而且像电费、租房的具体内容都会很细节化,比如租客可以看到自己几号入住,用了几度电,押金房租的到账情况等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二房东的房子和长租公寓的房子租金比较贵,在电费等方面的支出也都要1.5元/度电,比起一般的居民楼的电费贵两倍。

2015年7月,小李离开了上海,去杭州发展,随后开启了他在杭州的租房生活。现在他租的房子离上班的地方大概3公里左右,但小区不远处就有一个万达,类似在上海中环边上的房屋位置,目前房租每个月1700元。

不过,他表示这两年杭州的房租也开始水涨船高,和上海的租房成本不相上下。自从去年杭州G20以后,很多客观影响因素影响着租赁市场。比如:很多二房东把原本大房子客厅隔出来的房间全部拆掉了,另外还有好多老房子拆迁了,可以租的房源一下子变少了,导致了杭州市区的房租增速不断地加快。

小李也不是没有想过在杭州市里购买一套住房,但杭州的限购政策也一直在不断升级,去年10月还只是要求社保满一年可以购买,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社保就变成了需要满两年才可以购买。

最近,当记者再次联系他时,他愉快地向记者表示,自己已经买了房子,不过买在了刚刚并入杭州市的临安区里,临安目前还没有受到限购的影响。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购买这处房子时,小李回答:“买这个房子纯粹只是为了买,工作快5年了,总觉得一定要买个大件的东西,要不然觉得存不住钱,不管是以后住还是出于投资保值都比较好。但现在不可能去住,因为离工作的地方实在太远了。我觉得在中国,家的概念太强,以后要是结婚了还得在市区里买一套,不过再慢慢换吧!”

目前,在杭州市区上班的小李,仍然过着租房的日子,一个人住在一套经常照的到温暖阳光的屋子里,虽然不知道未来何时能够才能结束租房的生活,但他还是充满信心地期待着。

导读:我早就放弃买房,只烦恼今天点什么外卖。

贫穷限制了小编的想象力,有房的快乐,只能想到一条:好有钱啊。

而没房到底是什么体验?

小编和N位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取向、不同行业……的网友聊天后,总结出了以下的21条牢骚,看看哪条戳中了你?

1. 想买好看的家具,想买好看的餐具,想买很多让生活有幸福感的小玩意。想到不久后我又得搬家,还是先算了吧,等我有个房子再说。

2. 租房合同还有半年才到期,就开始担心房东要涨租。

3. 奋斗10年,成就感人——帮房东供完了一套房。

4. 房东的笑容突然变态,说:我想把这个房子卖了。

5. 刷了N个合租贴,满屏的90后优先,我38岁是杀人放火了?

6. 女生招合租女生优先,男生招合租也是女生优先,要我去变性吗?

7. 最近认识了一个还不错的对象,言谈甚合,谈婚论嫁。带她回住处睡的那个晚上,不知是发现我还在租房,还是因为别的什么,第二天我被拉黑了。

8. 女,35岁,单身小白领,广州100万预算买楼,连中介都对我沉默。比单身女白领买房更惨的事情是,单身女白领不够钱买房。

9.男,33岁,在同性朋友买房的同一个小区租房5年了,中间也考虑过买这个小区,但越来越追不上房价,一直没买成。三姑六婆日常数落我买不上房,这辈子不会有老婆了。我希望他们能懂,就算买了房,我也不会有老婆。

10. 和男朋友计划明年买房结婚,平时很省,努力攒首付,每个周末的娱乐就是逛商场。逛一下午商场,翻一下午吊牌,吹一下午免费冷气,什么也没买。

11. 每月5号下午3点,发工资、交房租、还信用卡……对不起您的账户余额不足。

12. 当别人都在聊二套的时候,我一个刚需还在苦苦挣扎如何上车。

13. 我知道高房价是国民话题,但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别老聊这个?吃饭开心点不好吗?

14. 一直唱空楼市,坐等拐点5年,只等到一轮又一轮的猛涨,是傻还是惨?

15. 一年加薪2次,依然输给了踩着风火轮的房价。

16. 我早就放弃买房,只烦恼今天点什么外卖。

17. 北京不是我的家。

18. 同班同学买楼卖楼又买了楼,我炒股赔赚赔赚赔赔呸。

19. 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终点。大学第一个学期,同学的爸爸就在上海给他买了套房;毕业后我们的朋友圈都是吐槽领导吐槽加班吐槽房价高,他的朋友圈是巴黎的夜丹麦的雪日本的落叶。当我读书泡馆,别人轻松买房;当我攒钱买房,别人追求梦想。

20. 把小孩送回老家读书,一年见2次。

21. 十年前从湖北到广州打拼,期间挣到过钱,没买房,投资了股票,现在不剩多少了。女儿毕业2年,不少同学父母给首付买了房,而她还在心疼每个月的房租。我突然发现,我也是,搞不定自己的房子,也给不了她房子。

这段日子丧气满满,不要怕,撑过去了,会有下一个丧气满满在等你。

最后送大家一份充满正能量的礼物,希望你们喜欢。

在2017年,我终于上车了

导读:市场不断释放“冷”信号,能买到心仪的房子已是庆幸。

对于2017年的深圳楼市来说,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都不太好过。即便是传统旺季金九,截止至9月中旬,9月份的深圳楼市无一新盘入市。据深圳规土委官方网站显示,最近获得预售证的项目还停留在8月30日。

新盘入市步伐放慢,信贷市场收紧,一二手房成交下滑……市场不断释放出的“冷”信号让不少购房者犹豫不前,浓厚的观望情绪笼罩着深圳楼市。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却还有一部分购房者暗自庆幸,终于买到了心仪的房子,在深圳扎根了。

“上午催贷款,下午就发了”

“我们真的是运气好吧。”

张先达的女朋友在去年3月份从南京搬来深圳,持续了三年的异地恋终于迎来了圆满大结局。在顺利入户深圳后,张先达开始了看房之路。

张先达在2014年时曾在罗湖投资了一套单身公寓,当时的成交价为120万,他采取了以租供贷的方式,希望找个好时机转手,给自己赚点首付。“怎么也没想到市场会冷成这样。我从今年开始放出这套房源,两三个月,没有一个人来看。问中介,中介说有人问过,但是不愿意来看。”张先达认为自己错过了前两年的转手机会,“如果是15年或者16年脱手,估计就会顺利点,回报也大一点。”最终,这套单身公寓在今年7月份才找到了卖家,据说成交价为180万左右。

在单身公寓还没有顺利找到卖家时,张先达和女友就开始到处看房了。“我们从5月份开始看,核算了一下手头上可用来支付首付的钱,一开始本来打算在罗湖买的,定的片区是国贸,像阳光新干线啊金光华那一片,都看了好几套了,但是看来看去,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张先达的女朋友不愿意买公寓,考虑到将来孩子的学位申请问题。加上公寓的居住条件不如住宅,而且她坚持客厅必须有个主阳台,种种条件限制下,他们在罗湖的看房过程并不容易。

中介门店外摆放的房源广告

“主要还是怕每个月的还贷压力,所以那个时候看的户型也都是以50/60平为主的。”张先达的女友表示,由于在罗湖没看到合适的房源,在中介的建议下,他们转战福田。“其实福田我是比较满意的,因为离我们的工作地点都比较近。而且福田也有不少在改造的片区,等改造完成,这些片区的老房子就升值了。所以我们在景田、大金沙片区、皇岗那些片区看得比较多。”最后,他们选中了一套60平左右的住宅,总价大概是400万出头。

房子解决了,接着就是不停地催贷款。“我们从7月中办完取证抵押后,就一直各种催。催中介,催银行,然后卖家也在催。本来7月底时银行方面的工作人员跟我们说的是没什么希望了。但是我们还是不死心,一直到8月1号上午,我们还打过电话去催银行。那个时候觉得心里挺没底的,因为月初都不放款的话,8月份会放款的几率就更低了,毕竟银行月初都是有额度的,月初等不到,估计接下来就更难了。”张先达说自己那个时候除了催,已经没别的办法了。“结果没想到,我们8月1号上午催了一次,下午就说放款了,真的,除了幸运,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

张先达说,自己的看房之路相比其他人还算是顺利的。5月开始看房,6月初就挑到了满意的房子,6月中旬签约,7月中取证抵押,8月1日放款,8月第一周入住。“前后大概也就花了三四个月吧,我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毕竟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自己的贷款很久都下不来。”

终于和心爱的人在深圳落地生根了,张先达说自己尽管房贷压力也不小,但至少觉得自己在这个城市有了归属感。

“太多贷款让我眼花缭乱,

李玉不太清楚自己算不算购房者,毕竟她到现在都没有找到目标,首付也还没有凑出来。“其实今年本来也没想买房,但是年初开始身边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事都在考虑这件事,有的是迅速地就定下来了,说怕再等下去价格又有变化。身边的人讨论多了, 我也就想着要不要重新考虑了。”

事实上,李玉在去年本来是想买房的了,男朋友也很赞成。但是由于男朋友家出了点问题,原本准备好的首付就不够了,她原本想着既然钱不够,那就停了这个念头,但没想到今年一开年,身边的人就开始陆陆续续在准备买房。这下子把她的念头又调动起来了。

“我说没钱就不买,但是身边的同事说我傻,钱不够可以走贷款的路子。”李玉说起这件事显得有点犹豫,显然,她的同事说的贷款的路子,不是什么正规操作方式。“同事说,现在开发商为了销量,都有各种方式帮客户买房的,什么消费贷啊、首付贷啊,花样可多了。但我不敢试啊,万一出了问题,谁帮我啊?”李玉不敢,但她男朋友却觉得这是个好方法。

“他三天两头就约各家中介问,有时还去楼盘现场问,回来就说有路子走。我不是个冒险主义者,我觉得既然新闻都说风险大,那肯定是能不碰就不碰啊。他就说我胆子小,迟早连这种机会都没了。”为了这件事,李玉和男朋友各执己见,甚至闹到了双方家长面前。据李玉介绍,男朋友说的有路子是指信用贷。“就是找个机构,做信用贷款,一个银行30万封顶,三个银行,可以60-80左右,这样首付就凑出来了。”但是李玉认为不知道能不能执行的了,现在信用贷买房抓得挺严的,就算这笔贷款贷下来了,会不会对后期银行按揭有影响不也不知道。

李玉原本想着,首付的钱不够,就再攒攒,但是她男朋友却认为现在市场情况不好,议价空间大,买二手房还可以跟卖家砍价。再加上现在贷款的名目多,更应该趁机会入手。双方的购房理念有着巨大的差异。“他还说,可以跟他朋友合买。他出购房名额,他朋友出一部分钱,等以后哪天卖了房子,再跟他朋友分卖房的钱,还说连人选都找好了。可我怎么听怎么都觉得不靠谱啊。”李玉说无论是贷款还是找朋友合买,她都觉得有风险,她认为买房是大事,不应该用冒险的态度来对待。

李玉现在每天一看到关于贷款买房的负面新闻就会发给男朋友,希望他能多了解一下风险。但是男朋友每次都会就新闻报导的事件跟她辩驳,有时候甚至认为女人就不应该掺和买房这种大事。“吵着吵着我都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分手了,”李玉苦笑不已,“反正我不会让步的,再说了,又不是攒不出来,为什么非要今年买呢?我觉得他就是被身边太多人在说买房的事,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一直到采访结束,李玉都没有和男朋友商量出个结果。

金九银十向来被视为开发商拉业绩的重要时机,然而从今年的市况来看,这个旺季或将以冷淡收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楼市政策放宽的可能性不大,接下来或许还会继续收紧信贷。而对于自住的购房者来说,最好还是根据自身需求去决定购房与否,不要被太多投资意见所左右。

当然,也有人不受这些买房窘境的影响,在他们看来,买房还不如租房。“买房还要承受那么大的房贷压力,让自己生活过得苦哈哈的,何苦呢?我倒认为,还不如租着房子,现在不是说租售同权嘛,既然租房和买房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权益,为什么要压缩自己的生活质量去买房呢?要我说啊,那些80后,就是想要的太多了。当时过得开不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啊。”93年出生,如今在一家游戏公司做程序猿的小吴认为,与其做一个不快乐的房奴,整天被房贷压着,还不如把钱花在能让自己更开心、过得更舒服的事情上。

“金九”开门红成交率超90%

楼市一年一度的传统旺季“金九银十”飘然而至,放眼成都,无论是住宅成交,还是土拍市场,今年的"金九银十"无疑是在一片"涨"声中拉开序幕。

需求旺盛、供应紧张、价格推高……等一系列原因让成都楼市变得异常火热。

据中成房数据显示,在9月的第一周,成都房地产市场共推3843套房源,成交3568套,成交率达92.8%,其中成华区、双流区、温江区的住宅项目认购率均达100%。这个传统的楼市旺季可谓是迎来了“开门红”。

与此同时,在限购限价限贷的背景下,“通宵排队、日光盘频现、千人抢房”常发生在此季节的现象在今年却已经提前上演。

买房拼全款实力,抢房拼手速,摇号拼运气。购房者似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血拼时代。

首次置业客户买房更担心银行利率

在成都的购房大军中,其实真正的刚需客户并不在乎季节性。

“从年初看房到现在,已经看过好几家楼盘了,倒不是指望金九银十会有优惠,而是自己之前看上的楼盘大多要求全款,感到无能为力。”目前与父母同住的陈先生向网易房产说道。陈先生是四川内江人,自外地念完大学返回成都工作至今三年有余,小有积蓄,除了存入银行外,也有购买一些定额保险。随着成都这两年房价看涨,陈先生开始动心,准备入手一套小户型自己住。

“我之前看过绿地新里城、万科理想城、蓝光长岛国际社区这些大盘的房子,绿地新里城和蓝光长岛国际社区环境是很不错,但几乎都是大户型,而且大多以全款为主,压力有点大。万科理想城从配套到价格到户型,我都觉得还不错,但长期住在主城区,早已习惯了主城区便捷成熟的生活方式,万科理想城离城区还是远了点。”

在经历了漫长的选房后,转眼进入8月,陈先生没想到的是,8月成都楼市,让选择变得更难。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成都主城区均价已经达到14603元/平米,环比再涨8.4%,同比上涨已达26.4%。

房源多、价格涨,而“金九银十”的到来会不会推动房价再涨?陈先生感到迷惑。

其实对于陈先生这样首次置业的刚需客户来说,并不追崇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相反,更有些抵触。“旺季的房源更多,但是因为害怕开发商趁此机会抬价还是不要去凑热闹吧!过季再考虑!”陈先生如实对网易房产说道。

在全款和改善户型大行其道的当下,陈先生的买房计划已经被迫延后,但并不妨碍陈先生对楼盘进行比较选择。而对于未来房价和政策调控,作为普通百姓,他真正关心的是:银行是否会降低贷款首付比例以及未来银行利率的变化。

在供不应求的趋势下,成都的房价已连涨近一年,从购房者来看,“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早已有之,一些潜在需求因恐慌房价上涨愈演愈烈而提前释放。而限价令的存在又令很多楼盘开盘价远低于区域均价,选到这些房的购房者心里乐开了花。

位于城东大面区域的凯德卓锦万黛在9月的第一个周末迎来了开盘,7500元/平米的均价远低于周边楼盘价格,正在凯德卓锦万黛售楼部签合同的的小冯同网易房产说,“好多楼盘还没等考虑好,就已经售罄了,这次幸好抢到了。”

小冯来成都已快四年,一直未将买房列入自己的计划。眼见成都一些楼盘的价格从去年持续上涨,心里才感到着急。“看周围的人都在买房,自己不买,感觉踏不上这趟车了。大家都说成都楼市一直在涨,现在想想以前自己可能是以前顾虑太多,这次刚好赶上楼盘限价,买了应该不会亏。”

与小冯满脸笑容相比,售楼部现场还是有很多愁容满面的购房者,时而不甘心拉着置业顾问询问下一批次何时开盘,然而得到的都是“待定”两个字。

无独有偶,此前网易房产在华润云庭售楼部也遇到过一些购房者感慨应该早买房。“一年前房价5000多时没有入手,现在眼睁睁看着翻了一倍,越涨越高,对自己而言压力越来越大。但现在不买又担心将来限购更严,想买都买不成了。”一位购房者表示。

对于即将到来的楼市传统旺季,小冯其实看淡今年的“金九银十”。“房价永远在涨,刚需都还合理,改善性住房全款难接受。感觉今年成交量不会有太大上升,不会再有大热的现象。有限价令的存在,价格变化应该也不会太大。最关键的是,现在买房基本上没有优惠。”

房价频频上涨,限购逐步加码,使很多购房者考虑得更加长远。在售楼处,虽有不少购房者对房价高涨多有怨言,但还是对整个市场充满了理性。

据悉近万套房源将在下半年入市,整个市场的供应压力将得到释放。在每年都将面对的购房旺季中,今年成都的购房者在各种拼杀中,似乎免疫力增强了,也变得越来越淡定。

海南人才引进观察样本:

落户只为买房 海归无社保愁落户

导读: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靠什么胜出?

当楼市调控政策终于为一线城市上涨的房价画上休止符的时候,却意外地给了二线城市抢夺人才的底气。高企的房价,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充当了push的角色,而二线城市开出极具诚意的条件,成了人才回归的拉力。二线城市集体作战的打法,彼此之间虽然保持竞争关系,但却让这场“争夺战”以最火爆的一面,迅速触达每一个受众,“去”和“留”再一次摆到了个体面前。

7月26日,海南几乎以“零门槛落户”的低姿态加入了这场战争,但是在落户之外,对于大学生毕业群体,却没有再开出更多诚意条件。

巧合的是,在这次观察样本中,限购政策意外充当了一次决策者。

高远(化名)是黑龙江人,习惯了每年冬季有几十万的东北老年群体前往海南过冬,当第一次被公司外派到海南时,巨大的环境、气候差异对比,让高远动了在海南买房的心思。

5月份,高远开始看房,但巧合的是,几天之后,海口的限购政策出台,没有海南户籍和海南社保,高远只能在非限购区买房。“看了好多房子后,要么是不限购区域的单价太高,接受不了,比如西海岸,不然就是位置没看中,比如灵山的项目,最后还是喜欢限购区域的房子。我第一次来海口住的是海甸岛,这里的生活、配套,医疗,教育都比非限购区域的好得多,而且还考虑到将来老人冬天过来和将来孩子上学,生活上比较方便。”

在5月之前,海南省“414”限购政策就规定非海南户籍家庭,在海南只能购买一套商品住宅,但当时在海口主城区购房还不需要社保,且二手房也不在限购范围内。5月10日海口限购政策升级,高远失去了在海口主城区购房的资格。

无奈之下,高远又将看房区域扩大到非限购区,仍未寻找到合心意的房子。2个月后,形势峰回路转。7月26日,海南省印发了《海南省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满足任一条件即可落户。”我是大专学历,而且因为工作原因,户口被我迁到了郑州。看到落户政策后,我就寻思,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户口迁过来,因为在那边没有学区关联,也没有和家人的户口在一起,综合考虑之下就迁过来了,对孩子将来上学,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都有好处。

下了决定之后,高远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几乎完成了所有户口迁移的手续。据高远讲述,整个过程高效快速,8月29日去窗口咨询,30日递交材料,9月11日拿到准迁证,不出意外的话,9月25日,他就能获得新海南人的身份。

高校毕业生落户海口需要递交的材料

2016年,《海南省公安机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试行)》实施后,高校毕业生群体落户海南简便了许多。但对另一些群体而言,落户海南还是难事。一位采访者告诉网易房产,在《海南省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印发后,他便前往咨询,但得到的答复是细则未出,各办证中心无法办理人才落户。他对网易房产表示“要是能人才引进的话,就不考虑积分落户,积分门槛太高,我可能会选择门槛低的城市。”

遭遇落户难的还有一位海归人士Jack,他向网易房产吐槽道“国外回来的落户反而比国内更难,不仅要去海南省留学生服务站开学历证明,还要缴纳3个月社保,国内大专学历的落户手续那么简单,却给留学生设置了那么多关卡,是不是不合适?”

海南省就业局于2017年5月发布的《海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目前在海南省就业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约有5000多人,95%以上分布在海口市和三亚市。这部分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海口需提交教育部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国(境)外毕业证书、成绩单;属于进修人员的提供国(境)外进修证明(须附具有资质的翻译机构的翻译件)、《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以及社保证明。相对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需要递交的材料显然更多。

Jack告诉网易房产,他是被公司从北京调派到海南,社保还继续在北京缴纳,而他本人也不愿意将社保移至海南。“我在海口买了房子,现在工作也在这,所以想把户口迁过来,但我是不可能断了北京的社保,因为北京的社保福利最好,将来可以在北京退休。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大专不需要社保就可以落户而我们留学回来的却要那么麻烦?”

就在9月22日,海南省委组织部在海南省留学回国人员金秋联谊活动上表示,海南将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从7个方面提出了22条改革举措对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未来的Jack或许能以更简单的方式成为海南人,但是当前只能妥协现状,“以后能落就落,不能就算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买房还是租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