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期货交易趋势日线:如何识别趋势和反转

通常情况下,短期出现大幅上涨的股票,都属于股性较强的股票。换而言之,股性的相对强弱,可以直接反映股票的涨跌。

如何判断股性的相对强弱。方法多种多样,前面视频课程我们也讲过,这里我们讲一种创新方式。

即:趋势轨道的五色判断股票股性相对强弱。如下图所示:


趋势轨道由于设置原理的局限性。只适合中小流通盘股,不适合大盘股。也不适合大盘指数,同时,也只能在日线走势图上运用,其他周期不适用。因为,我们要想短期大幅获利,短线操作,肯定是寻找中小流通盘的股票,因此,趋势轨道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情况。

趋势轨道由四条轨道线 + 五种颜色柱体组成 ,有点类似 布林线(BOLL)。


紫色:股性属于超强势 

黄色:股性属于强势 

灰色:股性一般(震荡) 

绿色:股性处于下跌状态 

蓝色:股性处于超跌状态 

对于这,五种股性强弱划分,很明显,想大幅获利,就必须介入强势与超强势类型的。这也是最直接筛选股性强势个股的方式。

如下图所示:盘龙药业(002864)日线图

下图为:超频三(300647)日线走势图

总结,对于喜欢短线的投资者来说,股性的强弱相对重要,而对于中线投资者来说,三区划分基本可以搞定。

因人而异,主要看个人的操作风格与喜欢,股性强弱的判断不局限于这种方法,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我们只是简单的抛砖引玉。总之,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

}

公众号作者:狼老大,擅长顺势而为,精通技术、量化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擅长做翻倍中线牛股。2005年在新浪开通博客,曾成功预测上证指数上涨到6000点,2006年获得新浪财经博客评比铜奖。历史成绩:完整经历3次熊市2次牛市,2次牛市成功逃顶,3次熊市抄底。2016年开通本公众号至今,准确判断2016年2月慢牛起点和2017年6月慢牛二次再起。

若文章不错,请及时分享朋友,这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感恩、感谢。

缠论的核心就是几个结合律。当走势到达一定程度,这些结合律使得一个走势可能完成的情况“极端的明确与狭小”。所以学好结合律,才可以在走势的判断上有硬功夫。

缠论的精髓在于“走势终完美”。走势终完美在理论上解决了所有公开的自由经济的金融证券市场,所有走势都是可以精确定位的。

与缠论有关的结合律有三种:

1、包含K线分型结合律:包含K线分型结合律,走捷径的按照缠师的简单包含K线处理已经足够。

2、笔结合律:笔结合律是最基础的。不搞清楚笔结合律,缠论就无从谈起。

3、走势结合律:以上两个结合律是走势定义的第一部分起始函数A0=f1(B)。而走势结合律则是走势定义的第二部分递归函数An=f2(An-1)。对于走势必读和必谈的当然就是走势结合律f2。这也是缠论最精彩、最数学、最具艺术性的地方

二、缠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缠师说:操作的节奏是最重要的。操作,归根结底就是买点买、卖点卖。而节奏来源自对级别的清楚认识,没有级别,任何的买卖点都是白搭,更别谈什么节奏了。缠师说:抓住中枢这个中心,走势类型与级别两个基本点,其他都是辅助

因此缠论的三大分析技术“中枢、走势类型、级别”,通过辅助判断“背驰”以及“均线趋势力度、量价关系进出”的几个指标,从而确认第一二三买卖点,这就是组成缠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严格的公式可以这样表示: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也就是3个低点中的最高点和3个高点中的最低点这个区间构成中枢部分。而实际上用目测就可以,不用这么复杂。

例如:一个5分钟中枢,只要3个1分钟走势类型有重合就可以。

关于走势中枢的类型分为:(1)中枢形成;(2)中枢延伸(震荡);(3)中枢新生;(4)中枢扩展。

1、中枢形成: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3个走势中的低点取最高点和3个高点中取最低点形成的区间就是中枢部分。

2、中枢延伸:围绕形成的中枢震荡,延伸不能超过9个次级别,否则就变成更大级别的;中枢震荡中的背离走势会形成背驰,这就是中枢背驰,也就是所谓的箱底买点或箱顶卖点。

3、中枢新生:即形成趋势;两个甚至是多个中枢向上(或向下)就形成走势趋势。

4、中枢扩展:围绕形成的中枢震荡超过9段就扩展成高一级别中枢。

1、要构成大级别的中枢,首先要有波动,没波动就不存在扩展、延伸的问题。

2、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这里有一个递归的问题,就是这次级别不能无限下去,在实际之中,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走势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定义,而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K线重叠部分。一般来说,对实际操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当然,也可以设定为1秒种线,但这都没有太大区别。

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盘整。

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注意,趋势中的走势中枢之间必须绝对不存在重叠。也就是形成走势趋势,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结论,毕竟对于中线持股的我们而言,形成向上的走势趋势是多么的重要。

1、分清“走势类型”是缠论分析技术的关键所在,也是分析的基础;

走势,在缠师的分笔分段规范下有了不同级别的分类,即“趋势与盘整”,(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盘整,不同于传统上的泛指而是有着严格定义的。至少二个“中枢”以上的走势才可能形成趋势;只有一个“中枢”则定义为盘整,只要每次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回到中枢,不管幅度多大均视为“盘整”走势,所以,盘整的涨跌幅不见得就比趋势小。这必须明白。

走势类型是有级别的,一般地,把软件中模本设定的1F5F30F日周季月年周期拟定为对应的上下级别关系,但实际未必如此。严格意义的对应级别关系是从“分笔成交”递归上来的,但这样很累也没有必要,还是用最简便地运用软件设定的周期。依照“本级别走势类型至少由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这个先决条件,我们可以把分笔分段公式给定的笔,段进行人工纠正,有时,5F与30F不一定上下对应,反而5F与15F对应,那么就用后一个。关键是15F30F那个更早更直观地结束前一走势类型,更有利于对当下走势的判断。

2、缠论的精髓是“走势终完美”有二方面的含义:

(1)无论是上涨下跌或盘整走势终究要走完

(2)上涨的结束必然是下跌的开始。所以上涨的结束位置就是第一卖点,这就有了很大的启发:当下跌的走势类型结束点也就是最佳的买入点,缠称之为“第一买点!”

关键的关键是如何判断前一下跌走势的结束?

缠师用标准化的公式引导我们分析:趋势a+A+b+B+c,盘整a+A+b。同向bc段的背驰力度与同向ab段的背驰力度是判断走势类型结束的惟一依据

因为有了AB中枢,才有了判断走势的方向。而“走势中枢”的定义为:由至少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有重叠的部分构成。

一般地,一笔日线总能在30F上走出三笔,若不能则可依黄白线是否穿O轴重新划出三笔。

缠论的精妙在于级别。级别在现实上解决了所有公开的自由经济的金融证券市场,都是可以进行完全分类操作的。即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级别来进行有利可图的交易,也可以游走于各个走势级别之间,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操作。

“级别”往往是初学习缠论的人很容易忽视的问题,许多对缠论有怀疑的人,其实就是忘了或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人,但这个问题却是最关键、最致命的问题。

因为所谓没有级别,没有方向,大级别(年线、周线、日线)就是大方向,小级别(60F、30F、15F、5F)就是局部、细节,是小的方向。大级别走好向上时,小级别的波动就可以用震荡、洗筹来处理,此时必然的选择是持股为主,如果技术可以,就用小级别的买卖点来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如果技术不行,就只能安心持股,否则用小级别的买卖点就有丢失筹码的风险,等待大级别卖点的到来。卖掉之后,耐心持币,不小级别的波动而心动,等待大级别的买点到来,如此循环,没有另外。

“级别”是由资金量,性格,系统风险所决定,缠师认为级别如几何的公理,是无须定义的。事实上,级别无处不在,级别的本质是规模大小,质量差异,100万与1万除了规模区分外,还在于介入的周期不同。1万可能在1F级别上自由出入,而100万肯定要考虑至少日线“底分型”成立,趋势明朗才可以介入。

走势类型有级别,背驰有级别,资金量有级别,操作有级别,买入与卖出也有级别区别

通俗地理解,级别应当是“分类后的再分类”,分类的思想贯穿缠论的整个过程,是缠论的灵魂所在。缠师曾说过,许多人迷恋于那种上帝式臆想的理论,却不知最简单的分类才是最大的真理。能够科学地完全地分类的理论肯定是完备的理论。

可以粗略在把1F5F30F日周季月年周期当成级别的升级,但前面说过,也应刻板的对应,其实有时15F60F是很好的辅助判断。缠师一再告诫炒股在杜绝“一根筋”思维。

(四)走势类型的辅助判断

缠师说:所有情况都逃不过高位背驰卖,低位背驰买,不预测。有股票的,在短线买点进入,短线卖点出来,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市场中,成本是最关键的,只要成本不断降低,你将战无不胜。

“背驰”是改变走势判断的惟一依据。三者的综合运用才是炒股的“患而不患”。三者是互为关联的,不是分割的。某一级别走势类型的结束必然由背驰导致,走势类型有级别区分,小级别背驰可能导致大级别的转折,不同的级别形成的第一二三买卖点有着不同的操作意义。

缠师没有对“背驰”定义,多是经验之谈,但说MACD对背驰的辅助判断有很高的准确率,足以应对一般的情况。自已也常发现MACD有时确实不能完全地反映出背驰。这也难怪,缠师说过,走势是诸多分力的合力,其中政策的分力有某一期间具有强有力的,这种分力的突发性造成的V型反转如“印花税”的调节,就不能仅仅凭一个指标所能涵盖的。但这种情况极少。

简单地把“股价新低而绿柱收宿或股价新高红柱收宿”就认为背驰出现了,由此许多人发出“背了又背,驰照样驰”的感叹。事实上,“背驰”有诸多前提的。

(1)首先必须确认走势是“趋势还是盘整”。对于盘整取ab段进行力度对比;对于趋势就复杂一些,bc段对比出现背驰并不意味着走势完美,因为还可能中枢下移而形成第三个、第四个中枢等。

(2)仅仅看MACD有红绿柱状况远远不够,还得看黄白线,特别是黄线的情况,一般地,段内相邻同向二笔出现黄白线背离才说明真正的背驰出现。

(3)缠师最初用“均线相交构成的面积”作为直观的背驰判断,现在看来依然有价值所在。

(4)一般地背驰出现有这些特征:在某一次级别上出现背驰段;背驰力度对比值较大;背驰段内红绿柱递减;黄白线向O轴靠拢可能穿破;各指标提示买卖点。

(5)最后由1F的笔分型确认。

缠论均线趋势力度由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构成,即相邻前后两段“均线相交构成的面积”大小比较而判断趋势和背驰。

(1)股票的可操作性只有三种:买,卖,持有,股票5日均线(女上位)10均线(男上位)构成买卖系统:

a、体位变化构成一个完全分类:女上位是牛,男上位是熊,互相缠绕。

b、互相缠绕后演变成两种结果:女上位或者说男上位,性质是:中继或转折。

c、对于多头来说女上位成功,男上位失败,对于空头来说女上位失败,男上位成功。

d、男上位的最后一次缠绕背驰构成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一买。

e、女上位的第一次缠绕回抽形成的低位是二买,此时风险最小。

f、两个买点性质:女上位缠绕后中继(继续女上位),男上位缠绕后转折(由男上位变成女上位),卖点反之。

(2)、互相缠绕后是中继还是转折的判别方法是从吻开始。

a、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突破短线均线(5日)却不能突破长线均线(10日)叫飞吻,没有反抗能力,走势很强。

b、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短线均线(5日)突破长线均线(10日),马上形成陷阱叫唇吻,反抗力一般,走势一般。

c、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出线反复缠绕叫湿吻,有足够的反抗力度,走势很弱,一切转折都从湿吻开始。

按照以上对缠论的理解即设定出这样的操作程序:低级图上用中枢、走势类型。高级图上用分型,线段,等于有两套有用的工具去分析同一走势,这是天大的好事。比如可以在周K甚至是月K级别上用分型和线段来做判断,而是日级别,以及分钟级别用中枢和走势类型来判断,就相当的科学。

(1)如买入30F,卖出就是次级别5F。日线走势向下笔结束点介入,即判断5F走势类型向下的背驰段后,在其1F走势类型再判断背驰段,找出第一买点。若错过第一买点则在第二买点再介入。在现在这样弱市中,1F的第三买点有巨大的系统风险,不宜操作,而5F的第三买点几乎看不到。若出现往往都是出现第二卖点从而形成中枢的级别扩展。

(2)几个边界条件的设定:

a、30F是介于日线与5F之间,要特别关注其红绿柱及黄白线变化,做为5F,1F走势类型的框架。

b、30F至少要出现三笔,若出现第一个中枢则必然有五笔。第二笔可减仓,第二买点补回。

c、30F笔力度可以在5F或15F上读出。

d、如果1F5F走势类型看不懂,则直接由30F红绿柱与黄白线决定。

e、各指标在同一价位发出买卖信号称为“共震点”,非常有效,也意味着有较大的涨跌幅。再运用区间套找到最佳买点更有效。

f、弱市里,涨幅达30%主力都有可能随时出货,别信机构投机们的“价值投资”鬼话。

g、关注均衡线AB的色彩变化以及与均线的相交相离。30F均线与均衡线粘合后形成金叉为最佳最安全介入点;而5F均线下穿均衡线要卖出。均衡线有支撑与压力作用。当然这些判断是建立在走势类型的判之上。

(六)对缠论分型操作的总结

相邻三根K线组成,中间一根K线在顶分型时高点与低点都最高、低分型时其高点与底点都最低。

(1)旁边两根K线需要与除中间那K线外的周围K线进行包含关系处理,直到满足标准形状。

(2)相邻两个分型,底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不能高于顶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同样顶分型中间K线低点不能低于底分型中间K线低点。

3、分型的关键点位(自己的定义):

(1)支撑位置:分型两边K线中,底分型为最高点,顶分型为最低点。

(2)分型位置:分型中间K线,底分型为最低点,顶分型为最高点。

(3)有日分型则以日分型为主,日分型没有形成则以60分钟分型为主,如此类推。

(4)推广用法:用5F分型来辅助判断1F线段的结束,用30F与60F分型辅助操作5F线段的结束。

(1)一个分型产生后,无论是否形成新笔,都紧接产生另一个相反分型,即底分型后必有顶分型,顶分型后必有底分型。

(2)一个分型产生后,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是否产生新笔?

a、产生新笔:该分型与下一分型之间有无共用的K线。

b、不产生新笔:该分型与下一分型之间共用K线。

a、中继型分型:不产生新笔。

b、标准型分型:产生新笔。

(1)分型的产生都是由某小级别走势的第一、二类买卖点形成的。

(2)分型调整的力度区别:小级别走势第二类买卖点后是否出现盘整背驰。

a、若有,调整力度不大,往往生成中继型分型。

b、若无,调整力度大、时间长,基本延伸出新笔。

a、条件:教材以5日、5周线举例;应可推广到60和30分钟级别。暂以该级别5日均线。

b、判断关键:小级别走势在第二类买卖点后是否出现盘整背驰。

若有,一般不会有效跌破5日线。

若无,基本上会有效跌破5日线,即或不跌破5日线也要以时间换空间长期折腾。

a、对底分型而言,确认有效站住支撑位置之上(即向上突破支撑位置之后,出现回抽后结束点位低于支撑位置的K线,紧接着的K线必须收于该位置之上)。

b、对顶分型而言,确认有效跌破支撑位置之下(即向下跌破支撑位置之后,出现回抽后结束点位高于支撑位置的K线,紧接着的K线必须收于该位置之下)。

B、是否不形成新笔,延续原来笔的方向?

a、对底分型而言,不能有效站住支撑位置,产生一个顶分型,并最终突破分型的最低点。

b、对顶分型而言,不能有效跌破支撑位置,产生一个底分型,并最终突破分型的最高点。

(2)分型辅助判断方法

a、第二类买卖点后有背驰一般为中继型分型。

b、第二类买卖点后无背驰一般为标准型分型。

a、有效跌破则往往是标准型分型。

b、不有效跌破则一般是中继型分型。

C、说明:上述这两种方法必须结合使用。

D、第三类买卖点:分型(日线)包含的小级别走势:1F或5F走势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则基本肯定形成标准型分型,将生成新笔。

(3)不同级别分型的结合判断法

A、生成一个日线底分型后,以该分型支撑位置为关键点位

a、突破支撑点位后,看次级别分型,当生成60分钟相反分型即顶分型后,

b、当突破该60分钟分型支撑位置后,不能回抽站回日线分型支撑位置,则日线分型将成为中枢型分型

c、而60分钟顶分型将生成新笔

d、而那回抽不能站回日线分型支撑位置的60分钟K线冲高时就是卖出时机

(1)日、周线的分型操作

A、买卖在分型成立的当天,而不是完全形成后

a、针对前一天高点(一般为第一类买卖点),当天冲高不成时卖出(一般为第二类买卖点)。

b、等待分型完全成立,观察小级别走势是否出现盘整背驰,是否跌破5日线。

c、若有盘整背驰,且没有有效跌破5日线,坚决回补。

d、若没有盘整背驰,则待跌落5日线后出现盘整背驰,再回补。

e、如果顶分型包含小级别走势产生第三类卖点,则一定生成新笔,则等待底分型出现时再回补。

说明:底分型操作反之。

(2)分型形成后的操作应用

a、有顶分型形成后,是否能够转化为中继型分型?

b、底分型形成后,是否能够确认为标准型分型。

a、底分型出现后,寻找该底分型的支撑位置。

b、确认分型延伸出笔成立:分型后的K线突破支撑位置后收于该支撑位置之上,后面的K线跌破该位置后紧接着的K线又收于该支撑位之上(即无有效跌破)。

c、有效跌破该支撑位置,就要退出,因为分型基本上是中继型分型,走势将继续寻底。

(a)、与小级别走势相结合来判断有效站住的问题,如果发生顶背驰,此时所在高级别K线又不能回到支撑位置,则择高出局。

(b)、5日线:看该级别5日线,不能有效站住,也应择高出局。

a、顶分型出现后,寻找该顶分型的支撑位置。

b、确认分型不能生出新笔:分型后的K线不能有效跌破支撑位置之下。

c、如果有效跌破该支撑位置就要退出,因为这样顶分型基本上会延伸出新的向下笔。

(a)、小级别走势的第二类卖后出现盘整底背驰,则该顶分型为中继型分型的可能较大

(b)、5日线:不能有效跌破该级别5日线,不能生出新向下笔的可能较大

D、高低级别分型结合操作

a、一个日线级底分型成立后,以该分型的支撑位置为准

b、观察是否出现60分钟顶分型,若无,坚持持有

c、若出现,看走势是否有效跌破该60分钟顶分型支撑位置时,且回抽站住日线支撑位置之上无望时,坚决出局,因为该日线底分型基本上是中继型分型

(七)走势多重结构的表里关系与应用

3、级别应用:可以采取多重级别,如三重:周线、日线、30分钟

(1)描述走势的普通状态可以两重结构:周线、日线

(2)普通短线操作可采用三重结构:如5分钟、30分钟、日线

4、一个下跌走势的操作风险评级(日线与周线的二重结构)

-号越多操作风险越大,最恶劣的技术高手不操作也罢

5、一个上升走势的操作风险评级(日线与周线的二重结构)

+号越多操作风险越小,最恶劣的退出观望也罢

观察日线和周线处于哪种状态,如果日线是

(1)[-1,1],不参与,等待出现[-1,0]

(3)[-1,0],可参与

(4)[1,1],可参与

三、缠论核心技术中的级别

所谓的最低级别,就如量子力学的量子概念,物理世界不是想当然地无限连续的,而市场的交易同样如此。最严格去定义,每笔的交易是最低级别的,连续三笔相同价位的交易,就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有一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有两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趋势走势类型,如果第二个中枢比第一个高,那就是上涨走势类型,反之就是下跌走势类型。

一般来说,假设依次存在着N(N>=2)个中枢,只要依次保持着第N个中枢比N-1个高的状态,那么就是上涨走势类型的延续;依次保持着第N个中枢比N-1个低的状态,就是下跌走势类型的延续。显然,根据上面的定义,在最低级别的上涨里,只要也只有出现依次第N个中枢不再高于、即等于或低于第N-1个的状态,才可说这最低级别的上涨结束。最低级别下跌的情况与此相反。

上面就用最低级别的中枢把走势在最低级别上进行了完全分类,而三个连续的最低级别走势类型之间,如果发生重叠关系,也就是三个最低级别走势类型所分别经过的价格区间有交集,那么就形成了高一级别的缠中说禅中枢。有了该中枢定义,依照在最低级别上的分类方法,同样在高级别上可以把走势进行完全的分类,而这个过程可以逐级上推,然后就可以严格定义各级别的中枢与走势类型而不涉及任何循环定义的问题。但如果按严格定义操作,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逐步确认其级别,太麻烦也没多大意义,所以才有了后面1、5、15、30、60分钟,日、周、月、季、年的级别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大严格地说,三个连续1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构成5分钟的中枢,三个连续5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构成15或30分钟的中枢等话。在实际操作上,这种不大严格的说法不会产生任何原则性的问题,而且很方便,所以就用了,对此,必须再次明确。

显然,站在任意一个固定级别里,走势类型是可以被严格划分的。例如,说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显然不可能包含一个30分钟的中枢,因为按定义,一个单独的5分钟走势类型无论如何延续,也不可能出现一个30分钟的中枢。要形成一个30分钟的中枢,显然只能是3个以上5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才可能。走势类型与走势类型的连接,这两个概念不可能有任何含糊的地方。5分钟走势类型,必须包含也最多包含5分钟级别中枢,至于是1个还是5个,都不影响是5分钟走势类型,只不过可被分类成是5分钟级别的盘整类型还是趋势类型而已。

显然,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低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但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例如,a+B+b,B是30分钟中枢,由3个5分钟走势类型构成,a、b是1分钟走势类型,那么a+B+b这个30分钟走势类型就能分解成2个1分钟走势类型和3个5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但我们还可以通过拆散重分,使得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由于中枢里至少有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所以就有了“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例如,还是上面a+B+b的例子,估计很多人怎么都看不出为什么这分解定理一定成立。其实,不妨假设B中有三段5分钟走势类型,分别表示为B1、B2、B3,那么a+B+b=a+B1+B2+B3+b=(a+B1)+B2+(B3+b),显然(a+B1)、B2、(B3+b)都是5分钟走势类型,这就是该分解定理所说的东西。学过一点抽象代数的都容易理解上面的话,用抽象的话说,就是走势类型连接这种运算是符合结合律的。但走势类型的连接运算不符合交换率,这就是该运算的特别之处。只要明白了走势类型连接运算的结合性,那就不难同时明白“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其实,就像量子力学有多种数学的处理形式,本ID的理论,同样可以用抽象代数的方法来处理,只是那样的话,就更少人能看懂了。而抽象的方法,不仅简洁,而且更能暴露其实质。这些以后再说了,现在还是用比较简单的、类似几何的方法去理解吧。

注意,走势是客观的,而用什么级别去分析这走势却是主观的。根据“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那么就意味着,按某种级别去操作,就等于永远只处理三种同一级别的走势类型及其连接。还是上面a+B+b的例子,站在5分钟级别的角度,这里有三个走势类型的连接,站在30分钟级别的角度,就只有一个走势类型。那么,前面反复说的,确定自己操作的级别,就是确定自己究竟是按什么级别来分析、操作。例如,5分钟级别上下上三段,意味着在5分钟级别上有2个底背驰、2个顶背驰,按买点买、卖点卖的原则,就有2次的完整操作;而按30分钟级别看,这里就没有买卖点,所以就无须操作。

从纯理论的角度,操作级别越低,相应的效率越高,但实际操作级别是不可能随意低的,而究竟按什么级别来分析、操作,和你的资金等具体条件相关。例如,T+1的情况下,按1分钟以下级别的操作,就面临着不能顺利兑现的风险,而系统的操作,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其中,因此完全按1分钟以下级别的操作是不可能的,除非是T+0。此外,级别越小,平均的买卖点间波幅也越小,因此,那些太小的级别,不足以让交易成本、交易误差等相对买卖点间波幅足够小,这样的操作,从长期的角度看,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交易误差,可以包括很多,例如你看见买点到你实际操作完成,必然有一个时间差,因此也就有了价位上的差别,这对于大级别无所谓,但对特小级别,那就需要特别精确,而这是不可能长期达到的。

因此,根据各种情况,你就可以相应定好自己的操作级别,这样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级别分析、操作。也就是说,一旦该级别出现买卖点,你必须进入或退出。也就是说,在你的操作级别上,你是不参与任何调整或下跌走势类型的。有人曾问本ID为什么2001年后四年都不看股票,那很简单,就因为在本ID的操作级别上出现卖点,所以就全部退出,等有相应买点再说。制定了相应级别,是否按照次级别以下进行部分操作,那是操作风格问题,而实际上是应该安排这种操作的,特别当进入一个你的操作级别的次级别盘整或下跌,这是你可以忍受的最大级别非上涨走势,当然要操作一下来降低自己的成本。如果你的操作级别很大,那么其次级别的次级别,也可以用来部分操作的。这样,整个操作就有一定的立体性,从而更降低其风险,也就是能进行把成本降低这唯一能降低风险的活动,只有当成本为0时,才算真正脱离风险。

根据“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很容易就证明“缠中说禅买卖点级别定理”:大级别的买卖点必然是次级别以下某一级别的买卖点。

这个证明很简单,具体就不写了,还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a+B+b=a+B1+B2+B3+b=(a+B1)+B2+(B3+b),最后的(B3+b)形成30分钟的买卖点,那么自然其极限点在b上,对b进行分解,如果该极限点不是b的买卖点,那么就意味着b还没完成,还要延伸下去,那么这极限点自然也不会是(B3+b)的极限点,这就矛盾了。但注意,大级别的买卖点不一定就是次级别的买卖点,在这个例子里,b可以是1分钟级别的,就不是30分钟级别的次级别了。所以只能说是次级别以下某一级别的买卖点。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有时候一个1分钟的背驰就会引发大级别下跌的原因。在最规范的走势中,该大级别的买卖点刚好是下面所有级别的买卖点。

鸣谢:以上总结归纳来之天涯论坛叫suye9904的缠论爱好者总结,本人做了重新排版本和适当的补充修订。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MACD背驰比较的是同趋势的MACD的面积和高度, 中间的黄白两根线回抽0轴,所以比较的是这两部分MACD。 

为什么就是12,13日,是要看15分钟图,然后5分钟,1分钟图,我没仔细看,但肯定是背驰了。禅师的话你还怀疑啊。

缠论只是大概描述了一下理论性的东西,而没有具体讲怎么样就能这样样,这个不是死的规律,而特别是对于买卖点,通常都是情况出现以后才会后知后觉的,这个也是一个延时性问题.经过了,才能看清,不过根据判断,背驰是有的,你自己再自己找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缠论期货交易趋势日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