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和无人自助自动无人咖啡机加盟是一种东西吗?咖啡之翼所谓的智能自动无人咖啡机加盟算新零售吗?

您所在的位置:
新零售究竟是一颗救命药还是一场骗局?
1789年七月的一个清晨,路易十六于日记上写下“今日无事”,随后便接到了大臣的告急。“造反了吗?”路易十六问道,“不,是革命,陛下!”于是,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很戏剧性的情境,让人觉得好笑。但这种情境并不少见,尤其在商圈里,革新和斗争从来就没停止过。一些企业在受到打击前也会麻痹,感叹“今日无事”,直到颠覆者出现,已是追悔莫及。久远的不说,我们浅谈一下近15年内零售行业的变革。
15年前正好电子商务在中国萌芽,传统零售行业对此是不屑一顾的,人们不相信一个网络普及率只有大约5%的国家,电子商务能有什么发展,更别说威胁了。彼时,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不到50亿。
传统零售行业的轻视给予了电子商务茁壮成长的机会,当然我们也不认为传统零售能阻止这个趋势,只是没能利用好这个风向是传统零售的失策。进入2012年后,电商的攻击变得更强了,传统零售才感到了慌乱,但已有些有心无力。我们仿佛能看到传统零售问了一句“要造反了吗?”,而电子商务则回了一句“不,是革命!”
关店潮到来,只是因为电商的冲击?
2012年以来,中国各地频频出现了关店的现象,沃尔玛中国区2012年关闭5家门店,此后两年内又关掉了31家。人人乐2012年、2014年分别关闭了8家、18家门店。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业内,2015年以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联华超市2015年净关408家门店,2016年净关店265家,2017年净关店197家。达芙妮在年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净关店1562家,百丽集团曾在两个月内(2016年)在内地关闭了276家门店……关店潮席卷整个传统零售行业。
有人把这看成是电商的冲击导致的,这看起来像是把法兰西波旁王朝的覆灭归结于革命军的造反一样。难道不是吗?不,这只是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自身体制的腐朽,这是不能忽略的。
同样,把传统零售的衰退完全归结于电商的冲击是自欺欺人的,这只是外因,内因是传统零售固步自封的态度和作为,这同样也是不能掩饰的。
首先,电商的冲击确实给了传统零售当头一棒。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12年到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从2.42亿人增长至4.67亿人,增长将近一倍。电子商务交易额从8.1万亿元增长至26.1万亿元,年均增长34%。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从1.31万亿元增长至5.16万亿元,年均增长40%。电商已经迅速成长,并严重地威胁了传统零售的地位。
纵观电商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互联网为电商提供了基础,智能手机让电商成长,移动支付让其如虎添翼。所以,电商对传统零售的冲击,本质上是一次科技创新对传统的冲击。但是科技的发明并不意味着传统就一定会被淘汰,好比飞机的发明并没能淘汰轮船和汽车一样。选择哪种工具或者哪种渠道是一道多选题而非单选题。
其次,传统零售不思进取也是禁锢自己的一个原因。业态、渠道的陈旧,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这些才是传统零售缺乏竞争力的根本所在。玛莎败走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就不改其傲慢的姿态,不屑于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从店面设计、产品结构到营销模式都一一对标英国。同时,应对电商的速度也过于缓慢,电商渠道甚至出现送错货的情况。终于,日,玛莎百货宣布关闭中国内地所有商铺,黯然退场。
所谓固步自封,不仅仅在于错过电商这列快车,更在于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守旧,以及对消费者消费观念和喜好转变的疏忽和轻视。错就错在想让消费者习惯你而不是你去迎合、引导消费者。
在电商如日中天时,不少传统零售商也试图开通线上渠道,却收效甚微,不了了之,茫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新零售的出现。
新零售成传统零售的救命稻草?
新零售的概念仍然是由电商巨头提出的,旨在联通线上线下,解决线下管理落后、物流缺失,线上流量有限、体验差等特点。虽然也有人怀疑这是电商巨头为转战线下而找的借口,但是接受这种模式的人不在少数。
银泰和阿里合开了场景化营销的生活选集、大润发与阿里打造了盒小马、永辉超市与京东打造了超级物种、王府井百货开起了主题百货,从百货、餐饮到服装、文娱,大家都在打造自己的新零售,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切实来讲,新零售模式符合消费升级的社会现状,带动了线下市场的新消费。据悉,今年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呈现稳步加快增长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到,线下消费持续回暖态势。今年一季度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4.4%、6.3%和7.2%,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8、0.6、0.5和0.4个百分点。这与实体零售企业的积极转型升级、传统商业体调整商品结构和业态结构,开展供应链、渠道和服务方式创新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对于新零售取得的成绩,或许我们可以举出几个例子,盒马鲜生短时间内就实现盈利,坪效达到普通超市的3到5倍;小米之家坪效做到27万/平米;五芳斋的无人智慧餐厅营业额提升了40%。这些消息更直观地说明了新零售可以拯救传统零售。
这些喜讯重新燃起传统零售的希望,2016年提出新零售,不到两年时间,中国大地已是无商不谈新零售,新零售仿佛成了传统零售的救命稻草。但实际上又是如何呢?
炒作概念者甚众
新零售更像一场骗局?
新零售成功落地的几个例子确实吸人眼球,但是当前众多企业所谓的新零售,多为伪概念炒作。雷声大雨点小,不要说盈利,亏损、倒闭的更不在少数。新零售给人感觉更多的像是一场骗局,无人超市和无人货架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2016年8月第一个无人超市缤果盒子落地广东,而后亚马逊推出了AmazonGo,去年7月8日,阿里也推出了无人超市“淘咖啡”。很快,全国范围内便投入五十个无人超市试验点。无人超市看似大有可为,最终也是不堪造就。
无人超市意在降低运营成本,实际上并没能达到这个目的:虽然省去了收银员和服务员的投入,其余工作还须人来完成,比如补货、整理货架、清洁等。除此之外,技术成本也不低。同时,由于技术不过关,商品维护不善,又难以防止盗窃,使得损失更大。另外,操作繁琐、频出故障、提示不足、商品稀少等问题也让顾客无奈不已。新零售标榜下是技术欠缺、模式不成熟的窘境,无人超市最终未能飞起来。
去年又有人认为“无人货架背后切入的是一亿多白领8小时的吃喝市场。倘若布点达到10000个,那日流水很快可以达到50万,且30%以上的毛利率也可以让其在三四个月迅速回本。”在这种逻辑下,无人货架又成了人们纷纷追逐的对象。短短时间内便有超过50家创业公司涌入其中,十几家头部玩家的融资总额就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不乏巨头的参和。
然而今年以来无人货架领域就频频传出裁员、倒闭、转型等消息,让人咂舌不已。年初,仅运营了4个月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传出停运消息,同时“GOGO无人超市”也暂停运营。除此以外,易果生鲜与哈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猩便利收购51零食、便利蜂收购领蛙、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等消息也不绝于耳。
无人货架一飞冲天,如今又纷纷被打入凡尘,很多平台都还没听说过,它们已成过客。而这些投机者的失败让新零售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人们不禁质疑,新零售是对是错?
新零售并没有错
错的是自以为是的投机者和炒作者
新零售提供了一个方向,却有人鼓吹成了风口,妄图借助风口,迅速飞起来,最后却摔了个狗啃泥。
无人超市自以为有了科技感的装饰便是新零售,可连技术都不过关;无人货架以为场景的渗透就是新零售,本质上却是做着共享经济的美梦,披上新零售的外衣,妄想着韭菜丰收的场面。事实证明,这都是在自欺欺人。两者的惨败不是新零售的失败,而是伪装者的败露。
如若这还不是新零售,何为新零售?简单来讲,新零售就是以新科技为依托,服务至上的零售。如果说电商的革命是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商品,那么新零售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其想要的服务。可以说,新零售是一次服务的革命。
新科技以何科技为依托?互联网自不必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才是这次革命的主角。首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洞察力和决策力的保证,是高效运营的动力。传统零售之所以在电商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首要的劣势便是效率低下。其次,零售“货场人”的重构少不得科技的元素。
“货”之重构尤为关键,以往,传统零售竞争力低下,不无产品同质化和供需不匹配的原因,玛莎的败走就是如此。相对于“有用就好”,消费者更愿意为喜欢的商品买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按需匹配,推顾客之所想,售顾客之所爱,是新零售对“货”的重构。传统零售难以实现,新科技却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场”之重构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场”的陈旧才是导致传统零售关店潮的决定因素。新零售下的“场”应是全渠道的融合、智能系统为其“装修”,效率应更高,体验应更好。无人智慧餐厅的场虽然不尽完美,却在效率上实现了大跃升。需要注意的是,“新零售”不等于“无人”,技术应附能于服务而不是解放服务。
“人”之重新定义即用户画像,使数字化消费者与现实中的消费者结合在一起。人即为新零售的核心,以人为中心,才能有货和场相应的重构。这是传统零售的缺陷,也因此导致其在货和场的优化上反应缓慢。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科技的作用程度有多大,多“货场人”进行何种重构,都是围绕服务的革新。虽然都对“场”进行了创新,但无人超市背离了人的体验,无人货架则对服务存在侥幸心理。虽然高呼自己为新零售实践者,却坐享其成,终究是一场空。
新零售究竟是一场骗局,还是真能成为传统零售的救命药?始终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任务,不断优化零售模式,新零售就是救命稻草。盲目跟从,投机取巧,终将自欺欺人,所谓的新零售将是致命毒药。
& 本文来源:
刘旷(ID:liukuang110)
责任编辑:sinomanager-li
原创文章版权归经理人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邮箱:zhongdongquan@jlrw.onaliyun.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当月热门文章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咖啡之翼推自由翼强势切入新零售
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新零售”立刻变得炙手可热,引起热议。其实早在马云提出“新零售”之前,咖啡之翼旗下的“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就已经立项,这是一次富有远见卓识的提前卡位。咖啡之翼正在开拓一片互联网巨头们尚未染指的市场,待到巨头进入、市场规模与竞争烈度水涨船高之时,咖啡之翼早已占据有利身位,届时可最大限度地收割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红利。“神仙姐姐”尹峰的眼光不可谓不独到。咖啡之翼旗下的“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占地不足2平方米,用户在触摸屏上点单,可以自由调节各种原料的比例,使用手机扫码支付即可完成购买。每杯饮品的制作时间不到1分钟,效率远超咖啡店内的现磨咖啡,但口感并不逊色。除了咖啡,用户还可以选择种类丰富的其他饮品。一杯咖啡9.9元起,单价至少比星巴克低40%。全程自动化,“无人值守”名副其实。“自由翼”智能咖啡机近乎完美地实现了高品质、个性化与便利性三者的平衡,这正是“消费升级”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由翼”选择进口自哥伦比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作原料,以保证饮品的口感。咖啡机70%的元器件自欧洲进口,高品质元器件确保颗粒精细与香氛保留的均衡,同时使设备的故障率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在严控品质的同时,“自由翼”使千篇一律的咖啡更加个性化,看似简单的功能充分体现了智能系统的强大。由于占地不足2平方米,“自由翼”可以全面入驻学校、写字楼、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成为“你身边的咖啡馆”。亮眼财报背后 咖啡之翼“开挂”玩转新零售
来源:浙江在线
2017年,咖啡之翼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新的消费人群和消费模式的兴起,餐饮O2O 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互联网餐饮外卖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作为轻餐饮代表的咖啡行业也不例外,咖啡外卖每年呈高速度增长,已经成为线下咖啡馆的最大竞争对手。 & & &据《中国咖啡馆生存状况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咖啡馆全年呈负增长,净闭店率高达13.5%,2017年整个咖啡行业转型趋势更加明显,实体咖啡店高房租、低客单价,让不少咖啡从业者连连退却。 & & &在整个咖啡实体行业走下坡路的趋势下,咖啡之翼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勇敢地进行战略转型,开拓新的产品线与业务线,紧跟新零售发展趋势,凭借“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和供应链新业务,在2017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据咖啡之翼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咖啡之翼在2017年业绩大幅增长,营收净利双增长。 & / 01 /
& 战略转型升级,以&自由翼&智能咖啡机业务为战略重点2017年,咖啡之翼根据市场状况调整了业务结构,整体进行了战略转型升级,将原有的两条业务线增加为四条,新增了两项新业务:“自由翼”智能咖啡机业务和供应链业务。这两项业务于2017年5月投入市场,但效果显著。据咖啡之翼公布的2017年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仅智能咖啡机业务收入就高达4101.20万元,占总营收的39.15%,供应链业务也贡献了7.11%的收入。 & & &由于两项新业务的顺利开展,咖啡之翼2017年整体经营状况良好,财务数字也相当漂亮:2017年总营收1.05亿元,净利润941.3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5.22%和272.24%,总资产增幅95.61%。 & & 咖啡之翼创始人兼董事长尹峰在接受读懂君采访的时候表示,2017年咖啡之翼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业绩,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整个战略转型升级,在业务结构上新增了两条新的业务线:
& &“自由翼”智能咖啡机业务和供应链业务。由原有的两条业务线升级为四条业务线,并驾齐驱,共同发力; & & &另一方面是对公司团队进行了绩效考核等多方面调整,使整体团队始终保持着高昂士气,迎难而上。 & & &尹峰表示,2018年咖啡之翼将会继续在“自由翼”智能咖啡机业务上加大推广力度。 & & &除了与各大零售商进行合作,在医院、商场等不同的零售场景投放智能咖啡机外,咖啡之翼将会锁定几个重要城市,建设新零售样板城市,重点投放“自由翼”智能咖啡机。据了解,咖啡之翼2018年经营规划中,“自由翼”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全年智能咖啡机的投放量将达到5000台,是2017年度的3倍之多。 / 02 / & &熟悉中国市场,做中国特色自主咖啡第一品牌咖啡在我国是一个远未爆发的行业,据专业分析,世界人均年咖啡消费量在240 杯左右,中国为5 杯,远低于日本、韩国年人均约300 杯的水平。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90后、00后逐渐崛起,并成为咖啡消费主要力量,咖啡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咖啡行业前景依旧广阔。 & & &有数据表示,我国咖啡行业潜力巨大,咖啡市场近几年每年以25%的速度在增长,2020年将达到3000亿市场,整个咖啡用户需求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中国咖啡行业可谓是迎来了“春天”,不少国内外咖啡连锁品牌纷纷开始“跑马圈地”。 & & &尽管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依靠其品牌形象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在国内咖啡厅行业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 & &但正如尹峰所说,与星巴克等外来品牌相比,咖啡之翼最大的区别就是更了解中国用户特色。18年市场探索和实践发展经验,使得这位美女总裁对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及中国消费人群有着充分的认知与敏感度。 & & &现在,咖啡之翼清楚地感受到了中国新一代咖啡消费群体的改变及其喜好,致力于做中国特色自主咖啡第一品牌。
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疑问请来函与本网联系:.cn。
中国经营报
经营成就价值
近日,银狐财富正式获得浙江省投融资协会理事单位证书。接下来,银狐财富将会与协会一起,加强行业的自律与创新,共同推动行业..
日,多大清华首届人工智能创新论坛(AI Squared Forum)在多伦多大学Bahen Center成功举办,包括清华和多大校友在内的300多位AI...
日,遵义市大健康生态产业园暨红瑞温泉度假城、红瑞养生谷开工仪式在贵州遵义绥阳隆重举行,全国工...
Copyright (C) 中国经营网 - 中国经营报社 | 京ICP备号-3 | 公安备案编号:02 | 本单位常年法律顾问所: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Your system folder path does not appear to be set correctly. Please open the following file and correct this: index.php咖啡之翼推自由翼强势切入新零售
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新零售”立刻变得炙手可热,引起热议。其实早在马云提出“新零售”之前,咖啡之翼旗下的“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就已经立项,这是一次富有远见卓识的提前卡位。“新零售”诞生后,中国咖啡行业似乎出现了最有可能颠覆星巴克的新物种——无人值守的智能咖啡机。传统咖啡馆最大的威胁将来自“新零售”的降维打击,咖啡巨头星巴克震荡的股价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担忧,因为它获取新用户的速度正在放缓,新兴的智能咖啡机与星巴克即将展开新一轮竞争。
作为“新零售”概念的首创者,拥有盒马鲜生这一全新物种的阿里巴巴在咖啡行业并没有塑造出一个有号召力的新品牌,旗下“淘咖啡”依然由咖啡师现场制作,所谓的“新”仅限于付款环节。这意味着,咖啡之翼正在开拓一片互联网巨头们尚未染指的市场,待到巨头进入、市场规模与竞争烈度水涨船高之时,咖啡之翼早已占据有利身位,届时可最大限度地收割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红利。“神仙姐姐”尹峰的眼光不可谓不独到。
咖啡之翼旗下的“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占地不足2平方米,用户在触摸屏上点单,可以自由调节各种原料的比例,使用手机扫码支付即可完成购买。每杯饮品的制作时间不到1分钟,效率远超咖啡店内的现磨咖啡,但口感并不逊色。除了咖啡,用户还可以选择种类丰富的其他饮品。一杯咖啡9.9元起,单价至少比星巴克低40%。全程自动化,“无人值守”名副其实。
“自由翼”智能咖啡机近乎完美地实现了高品质、个性化与便利性三者的平衡,这正是“消费升级”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由翼”选择进口自哥伦比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作原料,以保证饮品的口感。咖啡机70%的元器件自欧洲进口,高品质元器件确保颗粒精细与香氛保留的均衡,同时使设备的故障率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在严控品质的同时,“自由翼”使千篇一律的咖啡更加个性化,看似简单的功能充分体现了智能系统的强大。由于占地不足2平方米,“自由翼”可以全面入驻学校、写字楼、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成为“你身边的咖啡馆”。
相比“新零售”领域的初创公司,咖啡之翼多年的品牌管理经验显得弥足珍贵,这使得“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快速落地成为可能。经过2017年的试水,咖啡之翼将在2018年全面推进“自由翼”的铺开,全年目标是投放5000台。在大力推进的同时,咖啡之翼将通过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与SaaS系统管理使“自由翼”高度智能化、自动化,大幅降低“自由翼”的运营成本,提高其运营效率。不仅如此,“自由翼”本身仍在持续迭代中,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愈加频繁剧烈的变化。
无人值守的智能咖啡机之所以能在“新零售”风暴中异军突起,不仅因为它们可以广泛地分布在各个场所,更因为它们可以创造足够多的附加价值,例如触摸屏的闲时广告与大量的消费数据。尹峰率领咖啡之翼以智能咖啡机为突破口切入零售领域,这一动作无疑是高瞻远瞩的。智能咖啡机单机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约53%,远高于20%的咖啡行业平均值,这是个全线飙红的蓝海。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便利性与成本控制。当下的消费主体已经变成80后与90后,这群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迥然不同,他们更愿意为便利性买单。对运营方而言,最大的优势无疑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无人值守的智能咖啡机无需店员,将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占用的场地很小,节省大量的租金成本。而这些节约的成本,最终会让利给用户,即使用户支付了少量便利性溢价,依然享受到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眼下“新零售”的大戏才开场不久,无人值守的智能咖啡机即将成为“新零售”的风口,咖啡之翼显然已经凭借“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占据有利身位,正全力向着“中国特色自主咖啡第一品牌”的目标迈进,前景一片光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售咖啡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