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贝佐斯 中国女儿马云差多少

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基本上都是按分钟来计算富豪的身家,但是有一个人的身家很稳定。那就是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

亚马逊创始人兼CEO、当今世界首富杰夫·贝索斯的身价与日俱增,2017年就暴涨了351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名普通的亚马逊员工,要连续干上123万年,才能赚到这么多年。

根据亚马逊给出的数据, 2017年亚马逊员工的收入中位数是28446美元。贝索斯也成功挤下比尔盖茨,成为新一任的全球首富。

盖茨的个人财富达到了9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数额相当于美国GDP的0.5%,超越了世界上162个国家及地区的GDP。

而近些年比尔盖茨与巴菲特都提倡慈善。故而比尔盖茨的身家确实是缩水不少!但这并不影响比尔盖茨在行业里的地位。

后面说到的是巴菲特,巴菲特最近大量增持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经常表示,他喜欢投资高效的公司,运营越简单越好。苹果符合该投资理念。苹果赚钱的途径再明显不过:iPhone、iPad、Mac和苹果服务。“不管他们的收入是多少(600亿美元),你都可以把他们所有的产品同时放在一张餐桌上,”巴菲特对CNBC说。

而在这榜单中,我们发现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则位列第五,看来此前不就的隐私事件虽然对他和公司的声誉造成了重创,但对他个人的财富似乎没有产生伤筋动骨的影响。此外,34岁的扎克伯格应该是这份富豪榜上排名前十中最年轻的成员了。

而国内的马化腾与马云则没有进入榜单前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马云的蚂蚁金服上市。马云身家大幅上涨,还是有机会进入榜单前十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在中国,马云早已是家喻户晓。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个和马云同龄的人已将其甩在身后。

他们同一时期创业,而且选择了相同的方向。如今,马云已经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而他,距离世界首富仅有一步之遥。

他就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凭借亚马逊股价在美股的一路上扬,贝索斯的个人财富已接近860亿美元。这距离现任世界首富比尔盖茨900亿美元左右的财富,只差40亿美元。

贝索斯有望成为自2010年以来首位超越比尔盖茨,登顶全球首富的人。

在普通人来看,他那天文数字般的财富是如此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回顾贝索斯的成长过程,会发现与常人并无太大差异。

1964年,贝索斯出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他的母亲生下他时只有15岁。当时,贝索斯的姓还是约根森(Jorgensen),他4岁的时候,母亲改嫁给一个名为米格尔·贝索斯(Miguel Bezos)的古巴移民,他才改叫做杰夫·贝索斯。

贝索斯的祖父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一名区域主任,他退休后经营着一家农场。贝索斯的暑期几乎都是在这个农场度过。

受祖父影响,贝索斯自小就对科学产生了热爱。他还是《星际迷航》的狂热粉丝,这个影视作品对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后面他很多产品的灵感都来自《星际迷航》,比如Echo的创造就是根据电影中飞船上的“隐形电脑”。

他甚至还亲自出演过《星际迷航3:超越边界》,尽管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配角,但他依然兴奋了很久。这足以看出他对《星际迷航》的热爱。

后来,贝索斯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并于1986年毕业,获得了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专业平均成绩是4.2分,这是一个很多学生难以拿到的高分。

毕业后,贝索斯本有机会进入英特尔或者贝尔实验室这样的大机构,但是他选择成为Fitel这家创业型技术公司的第11名雇员。这家公司由几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创办,具体业务是用基于当时的网络环境处理跨境证券交易。

两年后,贝索斯来到华尔街,进入了美国信孚银行。他在信孚涉足了达2500亿美元规模的资产管理。没过多久,他便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裁。

1990年,贝索斯跳槽到对冲基金公司D.E.Shaw,负责运营旗下复杂的运用定量分析的对冲基金。四年后,贝索斯又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

贝索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1994年。在工作中,他发现互联网的使用量以每年2300%的速度增长,这令他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想法。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妻子MacKenzie的支持。尽管他们都知道大部分的创业公司都会失败,但MacKenzie告诉贝索斯应该放手一搏,因为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最终,贝索斯选择创建一个涵盖数百万书籍的网上书店——Amazon。那一年,贝索斯刚刚30岁,结婚刚满一年。

现在来看,我们会觉得贝索斯当时的选择是多么明智。但实际上,这对于30岁的贝索斯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据他后来回忆,当时是觉得尝试后的失败可能不会让自己遗憾,而有所决定但不付诸行动会一直煎熬着他的内心。

想法确定以后,贝索斯找他的父亲借了一辆汽车,然后带着妻子从纽约开车前往西雅图。在这段横跨美国的漫长旅途中,贝索斯盘算着未来,并确定了公司的商业模式。

来到西雅图后,贝索斯在车库里开始了他的创业。最初,亚马逊的仓库里只有40本书,但网站上却上线了超过150万种书籍。每当有顾客下单以后,亚马逊的员工才去找出版商采购。

网上书店这种的模式没有库存压力并且砍掉了中间商的利润,消费者在这里可选择的图书类目更多而且价格更便宜。所以上线没多久,贝索斯的网上书店就吸引来一大批用户。

起初,贝索斯还在办公室里摆放了一个大钟,每当有人下单时,这个钟就会响一声,然后所有员工都会跑过来看他们是否认识这个顾客。可是不到几周的时间,这个钟就开始响个不停,贝索斯不得不赶紧撤走了这个大钟。

就这样,贝索斯创办的亚马逊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三年之后,1997年5月15日,亚马逊在美国上市。1999年,贝索斯登上当年的《时代》杂志封面。

贝索斯登上《时代》杂志

贝佐斯的“逆向工作法”

贝佐斯在选择创业时,老板多方挽留。他也不确定自己创业是否能成功,在他作出决定之前,他做了一个最小化后悔表,“假设自己80岁高龄时,对20岁时没有创业会不会后悔?”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成为更高阶的职业经理人而后悔,但是如果没有创业他一定会后悔。贝佐斯后来还将这种逻辑应用到他的个人生活中,每当他不得不做出重大决策时,他常常会以这种方式来思考问题。

这就是“逆向工作法”,其最关键的就是找到你一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最初目的,然后根据这个目的去工作。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技能导向法”则主张“我们擅长做什么”、“通过做什么,还能再做什么?”尽管不少时候,技能导向法是一种有用并且一定程度上奏效的商业模式。但如果沉浸于此,就会丧失创新的动力。

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采取的常常是“技能导向法”,苹果公司的创新往往是技术的变革以及乔布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结合的产物。在这个方法下,企业更倾向于领导客户,改变消费观念,让顾客接受它的产品和理念。

而贝佐斯认为,亚马逊网站设计的总体哲学是对客户友好,应该将注意力放在顾客身上,而不是网站上。他的目标不仅是让浏览书籍变得更容易,而且要让这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

正是在这种哲学之下,亚马逊发明了“一键下单”功能以方便顾客购买;还有“书内阅读”、“书内搜索”功能,获得了广大顾客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和追捧。

正是这种为顾客着想的态度赢得了顾客的好感,亚马逊的书评区更像一个社交平台,人们在这里畅所欲言,也正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顾客群体和良好口碑,亚马逊的图书销量不断提升。

不要等到技术成熟了再去打造产品,而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适时推出新产品,并在推行新产品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技术,如此才能让产品得到用户的喜欢,也使企业在竞争中先人一步。这也是贝佐斯“逆向工作法”的智慧。

从“逆向工作法”延伸至公司战略

贝佐斯1995年7月16日创立亚马逊。21年后的今天,亚马逊市值已达3400亿美元,成了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商,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Google。

现在,世界顶级公司都在角逐云计算市场,而正是因为贝佐斯坚持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使AWS在云计算领域攻城略地,微软Azure、谷歌GCE、IBM Softlayer和阿里云四家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也不及一个AWS(Amazon Web Services)!

贝佐斯领导的亚马逊,抓住了时代的机会窗,顺势而为,成了新的经典。哈佛商业评论如此评价他:“他创造了一种商业运营的新哲学。”

在一刹那接一刹那的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者该如何制定自己的战略?贝佐斯说:“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不是贝佐斯心血来潮,这是他深思熟虑的逻辑:“我们把精力放到这些不变的事物上,我们知道现在在上面投入的精力,会在10年里和10年后持续不断让我们获益。当你发现了一个对的事情,甚至10年后依然如一,那么它就值得你将大量的精力倾注于此。”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有不变的事物吗?

贝佐斯当然知道客户需求在变化,当然知道客户对性价比的追求是无限的。在商业上,这个不变的事物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客户对性价比的无限追求,就是分分钟要最大的价值与最低的费用。

贝佐斯读懂了商业上这个不变的事物“一”,读懂了这个商业上的万物一体之道,于是他的亚马逊战略20年非常清晰:

亚马逊20年,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同时提供无限的选择、顶级的购物体验和最低的价格。

客户追求更好的性价比是无限的,客户永远追求的是价值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客户不变的追求,就是商业的大道。

20年来,贝佐斯抱元守一,恪守商业上的“一”,以不变应万变。无论对手怎么变化,无论是零售行业还是高科技的云计算,他始终抱定这个很傻、很笨、很朴素的战略,一条路走到底!

他说:“最开始我们就是以客户为出发点,现今只是回到起点,为了服务好客户,我们学习所有需要的技巧、开发和建造所有需要的技术。”

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是在说一个天大的事。客户与你生命是一体的,他的痛就是你的痛。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客户心为心,就成为必然选项。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就是敬畏和肯定人的最高价值,就是把战略建立在万物一体的宇宙规律上。

贝佐斯在真实与幻象之间,选择了真实,选择了商业的本真,抱元守一。唯其战略立足在不变的事物上,立足在大地上,才可以抓住瞬间万变的机会窗。有了坚实的大地,才可以使贝佐斯真正驾驭机会。

贝佐斯发现,一件事做透了,一透一切透!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贝佐斯抱元守一,才可以抓住转瞬即逝的真实机会。因为,所有眼花缭乱的机会、机遇、机会窗,都产生于那个不动的“一”。

贝佐斯抱素守朴,抱元守一,也就打开了众妙之门。他是个不亚于比尔·盖茨的科学家。除了是全球最大电商网站的所有者,贝佐斯还是《华盛顿邮报》老板,还有一家私人航天技术公司——Blue Origin(全球首家成功发射和回收火箭的公司)。

逆向工作法,要求以终为始。以最终目标为靶子,一切都从那里出发。在这个方向性问题上,不能逐步来,渐渐走。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把这个思维贯彻到商业上来,就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最终客户的痛点、痒痒肉、服务体验,是所有一切的价值尺度。

在亚马逊获得快速发展的时期,贝索斯进行过一次颇为成功的投资。1998年,贝索斯成为了谷歌的早期投资者。他投资了25万美元,购入了谷歌大约330万股股票,等到谷歌于2004年上市的时候,这些股票的价值已高达2.8亿美元。谁也没想到,现在亚马逊和谷歌已经相互成为对方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亚马逊在贝索斯的带领下,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一步一步筑造完成如今的亚马逊帝国。

2004年,亚马逊设立实验室Lab126,专门研发各种硬件产品;2005 年,亚马逊推出Prime 会员业务;2006 年,亚马逊AWS云计算服务正式上线。

贝索斯在2016年的股东大会上,谈到了亚马逊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云服务、电商和Prime 会员。仔细对比就会发现,现在这些支柱产业正是上述他在十年前进行的业务布局。

近些年,亚马逊也都较早的在人工智能、物流、原创的影视节目等投入大量精力,并成为各领域的领导者。这种超前的战略眼光,也是贝索斯逐步逼近世界首富宝座的重要原因。

除了亚马逊以外,贝索斯还通过个人投资拥有《华盛顿邮报》和蓝色起源(Blue Origin)私人航空公司。

造火箭是他从小的梦想。这位《星际迷航》的死忠粉,对电影中的台词总是念念不忘,比如这句“宇宙是最终的边界(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所以,去抵达这个边界是贝索斯一直想要做的事情。2000年,贝索斯创办了蓝色起源。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贝索斯为了这个公司险些丧命。2003 年,贝索斯乘私人直升飞机在德克萨斯州西部的偏僻地区为蓝色起源公司选址,却不料遭遇飞行事故。

用生命在追寻这个梦想的同时,他也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财富。贝索斯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自己的全部财富都会用于太空探索事业,一分钱都不会剩下。所以现在,他每卖出一次亚马逊的股票,就会对蓝色起源进行一次注资。

与另外一个科技狂人马斯克希望人类从地球移民到火星不同,贝索斯的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的空间制造业,降低在地球的能源消耗。

蓝色起源也没有辜负贝索斯的厚望。2015 年,蓝色起源公司实现了火箭发射并回收,这降低了99%的发射成本。贝索斯还计划在2018 年能够实现付费太空旅行。

贝索斯被认为是最有远见的CEO。他曾告诉过别人,如果想建立一个成功、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不要总是去想未来十年,哪些变化会影响你的公司。而是去想未来十年哪些不会发生变化,然后将精力专注在这些事情上。

这或许就是贝索斯能够不断突破边界,带领公司持续增长的窍门。

}

原标题:刘兴亮|下一个全球首富,贝佐斯还是马云?

美国知名金融资讯网站TheStreet周一发文称,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的净资产在过去五年增长了123%,仅在去年,亚马逊股价上涨了50%,贝佐斯的身家就增加了102亿美元,与当前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仅有104亿美元的差距,按照此增速,贝佐斯有望很快超过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仅上周三一天,贝佐斯的财富就增加了15亿美元。当天亚马逊宣布同意收购中东电商企业Souq.com,随后亚马逊股价大涨18.32美元。根据FactSet的数据,贝佐斯持有8100万股亚马逊股票,约占亚马逊全部股份的17%。

按照其净资产在去年的增长速度,贝佐斯很快就能赶上当前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盖茨的身家目前为860亿美元,领先贝佐斯104亿美元。

自1995年起,盖茨断断续续地占据全球首富的宝座,甚至一度连续13年成为全球首富。

亚马逊股价周二收盘上涨近2%,最高点达908.54美元,突破了900美元大关,这让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成为全球第二富有的人。

盖茨目前身价是860亿美元。假设微软股价不变,只要亚马逊股价突破1000美元,贝佐斯的身价就将超过860亿美元,这将让他超越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也就是说,贝佐斯离世界首富只差了这「100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差的这「100美元」,能涨上去吗?多久能涨上去?

上图右下角部分,是亚马逊5年来的股价走势。可以看出,亚马逊股价的飙升,主要发生在最近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

从200多美金飙升到今天的900美金大关,惊了整个世界。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1000美金指日可待了。

对于每一个巨头来说,过去的「大」都已是历史。

要想在商业的战场上,坚持下去,要想「大」而不倒,光「大」还不够,还要快和新,并且能够找到Next Big Thing。

眼前的「大」,眼前利润的主要来源,注定是要衰落的,在大的同时,能够找到Next Big Thing,就能够续命一段时期。如果找不到,你就是下一个雅虎。

没人想到雅虎会有那样伟大的开始,更没人料到它会是这样悲惨的结局。更令人唏嘘的是,从不可一世到几乎一文不值,这出互联网惊天惨剧,它只用16年,就唱完了。

雅虎曾经可谓非常非常的「大」,大到令所有人仰望的地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雅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对互联网的影响力甚至高于现在的谷歌、现在的亚马逊。

大是历史,互联网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大。互联网的信仰是快、新,快鱼吃慢鱼,创新吃大户。互联网就是快,数字化网络化可以快速发展快速复制;互联网就是新,创新的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因此雅虎,无论曾经如何,失去了快和新,就只能退出历史,雅虎不冤。

再温故知新下这个段子:

百度干了央视广告的事,

阿里巴巴干了批发市场的事,

「不是外行干掉内行,是趋势干掉规模!」

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不管你多有「大」。

几天前在深圳举办的IT领袖峰会上,李彦宏说:「如果互联网是前菜的话,人工智能将是主菜。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一部分,不是互联网第三个阶段,它是堪比工业革命的一个新的技术革命。」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很直观说明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关系,说明了未来的趋势。

换成我的话,我会这样说:如果互联网是前戏的话,人工智能才是高潮。

可能我的格局比李彦宏低一些,但我的说法更准备一些。

「前菜」是可吃可不吃的,但「前戏」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你我这样讲情趣之人。

在2008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互联网领域的盖茨与三国袁绍有一拼》,说的是微软在互联网时代的「慢半拍」。那时候的盖茨,其实已经退出微软了。

微软,近年来也一直在努力。三年前,微软提出「移动为先、云为先」,虽然依旧是「慢半拍」,但无疑是正确的。

微软正成为市场上第二重要的云计算公司。微软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微软正在对亚马逊在云计算市场的领先地位发起有力挑战。

微软「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至69亿美元。占到了总营收的四分之一还多。

微软预测,在2018年6月财年结束后,公司云计算业务的年度收入可以达到200亿美元。

「移动为先、云为先」的微软,如今只成功了云计算这一半,而在移动端这另一半,虽然也有收购LinkedIn这样的大手笔,但无疑是不成功的。

不知何故,现在的贝佐斯让我联想到了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华府里的那位教书先生,以及教书先生的那段经典对白:

「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套用下,我给贝佐斯设计了这样的台词:「左AWS,右Echo,物流在腰间,新零售在胸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亚马逊则正春风得意。贝佐斯已经找到了Next Big Thing,把握住了时代大趋势。

亚马逊会股价会升到1000美金的驱动力来自于「三驾马车」:AWS+Echo+物流。

十年前云计算还只是是一种为初创企业提供网站运行的一种方式,如今已转变为各种规模的公司接入服务器以求以更稳定更快速运行的热门方法。很多处于强势地位的大型科技公司都热衷于提供这一服务,因为他们往往拥有巨大的数据中心进行支持。

「十年生死两茫茫」。过去十年,亚马逊最成功的新业务,就是云计算业务,就是AWS。

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的AWS可谓是一骑绝尘,它的营收超过了后面的微软、谷歌、IBM、Oracle、Digital Ocean等等所有选手的总和。

2006年,AWS的横空出世在开发者中引起了轰动,而时至今日初创公司和行业菜鸟们依然成群结队的投入AWS的怀抱来满足他们在云上的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AWS让人们放弃了“亚马逊不是一家赚钱机器”的看法。

恐怖的是,即使已经是这么大的体量,AWS依旧保持了50%以上的年增长。

Echo,是贝佐斯把握住大趋势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

可不夸张的说,有了Echo,亚马逊就找到了自己通向智能时代的千里马。

智能家居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亚马逊的 Echo 智能音箱已经在美国成为了智能家居的入口,人们通过 Echo 可以用语音控制家电、购买商品、查询资讯。

可以说,Echo已经成为智能家庭的一个现象级应用。三星电子、苹果、谷歌等公司都在模仿亚马逊推出类似的产品,日前,英特尔也加入了这一潮流,宣布将开发基于亚马逊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连英特尔都来凑热闹了,这个领域的火爆可见一斑。

由于Echo尚没有中文版,所以我们没有体会到它的热度,然而在美国,已经成为“一款现象级的革命性产品”。从 2014年 11 月正式发布到现在,亚马逊的 Echo 智能音箱超过两岁多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它从一开始随时可能夭折的“新生儿”,发展成如今市场上最为火热的智能家居产品之一。

更为关键的是,Echo是一个“操作系统+超级APP”的理念。这里面,Alexa就是一个操作系统,APP就是一个个的软硬件产品。我们通常理解APP就是软件,Alexa体系里的APP,则有很多硬件,那些能够被Alexa支配的周边硬件都是一个个的APP,比如Wemo开关、Nest控温器等。当然Alexa体系里的APP也有软件服务,比如购物、Uber打车等。

Alexa 打造的这个类似苹果的APP系统,叫Skills。值得一提的是,包括福特汽车和LG冰箱都有Alexa Skill,都可以用Echo控制。

有了Alexa这个操作系统,有了这些超级APP,慢慢的,用户明白了,Echo不仅仅是一个音箱,而且是一个机器人。

几年前,我曾经根据UI(人机交互)这个维度,来划分了几个时代:第一个时代:Click时代(点击时代);第二个时代:Touch时代(触摸时代);第三个时代:Voice时代(声音时代)。

到了Voice时代,有了Echo这样的产品,最大的意义在于,人类第一次真正做到了解放双手。解放了双手之后,人类与世界的交互,才第一次实现了随时随地,随心所欲。

科技让生活更智能,语音让交互更便捷。

所以我预测, 智能音箱成为智能时代巨头们的标配,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家都做手机一样。不出一年,就会有苹果音箱、小米音箱、阿里音箱、乐视音箱、360音箱……

亚马逊的物流,可能是下一个UPS量级的业务,这也是一个价值4000亿美元的商机。

据悉,亚马逊正在按照发展AWS业务的相同方式来打造其自主物流网络业务。

亚马逊打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AWS服务,此服务也能够很好地支持亚马逊自己的业务运营。按照同样的方式,亚马逊还能够打造物流网络,从而扫除公司自身在送货方面的障碍,而且最终还可能向其它公司提供物流相关的服务。

上个月,亚马逊官方宣称将为中国卖家提供航空货运服务,此举意在扩大其作为货代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这也将让亚马逊与其竞争对手UPS和DHL等直接展开竞争。

亚马逊还给这个业务起了个很中国的名字——龙舟计划。

贝佐斯的身家正在像他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火箭一样迅速蹿升。

这20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看着盖茨坐在那个宝座上。当然,期间他也坐累过,短暂让别人感受了下。

「左AWS,右Echo,物流在腰间,新零售在胸口」的贝佐斯很快就要坐上那个宝座了。

这个时间很短很短了,估计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和这些年短暂坐上去的那些人不同,贝佐斯一旦坐上去,估计就要霸占一段时间了。

从盖茨到贝佐斯,这个交替,有时代意义。

贝佐斯登上全球首富的宝座,是指日可待了。他有竞争者吗?

话说,马云登上了最新一期的美国《财富》杂志封面!

就在这期杂志中,《财富》评选出2017年度全球领袖人物榜单,马云名列榜单第二位。

贝佐斯、盖茨,都排在马云之后。《财富》杂志称这些领导者,「改变了世界,并鼓励他人做同样的事情。」

JACK MA,正是未来和贝佐斯争夺世界首富宝座的那个人。

这两个家伙,脚下踩的都是新零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杰夫贝佐斯 中国女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