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玩久了屏幕上下震动,且男朋友聊天说去洗澡的频率越来越高高到最后很快,关机休息一会儿后打开可以正常玩四五个小时然后又这

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用”的智能手表---Garmin vívoactive 3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用”的智能手表---Garmin vívoactive 3
前言很幸运再一次中测,感谢张大妈,感谢佳明给我们带来了一款这么棒的!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小小值知道的),此次提交的时间比较晚。在这里对大家说:对不起&&&接触智能穿戴设备已经好几年了,用过Jawbone UP24、Fitbit blaze、Fitbit surge、华米手表青春版、小米1心率版、Bong 2S、Bong XX 从百元级到千元级都有,以下均是个人真实使用感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用”的智能手表---Garmin vívoactive 3》&早年的UP24虽然没有心率测量,而且睡眠监测还要手动开始,待机时间短等等这些缺点,值得称道就是他的检测结果,可以做到比较准确,无论是运动还是睡眠记录。(均需手动开启)可能有人怀疑这么一个不智能的东东,怎么可能准确呢,你又怎么知道他准?这个和本人的体质有关系。&这里不得不提到 @17哥 ,话说有一天我们聚会聊天时,聊到梦境的事情。相信大家应该都有这种体会,就是在睡觉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正在做梦,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梦境,当你睡醒的霎那,可以清晰的回想起整个梦境的经历的一切,有点像《黑客帝国》或《盗梦空间》的那种感觉,这种梦境可以称为“清明梦”。17哥 说梦境分为五层,咳咳,偏题了!所以,睡眠大致分为:快速眼动(俗称REM)、浅层和深度睡眠和清醒阶段,所以大致是能估算出来的,再对比记录的时间,就知道这款设备到底准不准了。睡眠记录这块,在遇到佳明&Garmin vívoactive 3之前,只有UP24记录是比较准确的,不愧是当年媳妇瞒着我在水果店挑的生日礼物&为啥其他牌子的不行,别的先不说,明明我都伸手关了好几回闹钟了,结果看记录还显示在深度睡眠中,有时甚至都刷完牙洗完脸,才告诉我你醒了。。。。好了,先到此为止,后面有会测评,在进入佳明 Garmin vívoactive 3&的开箱之前,我们先来看段短片吧&开箱篇大家喜闻乐见的开箱,有点可惜没有张大妈专属的封箱胶布加成buff,但下午才确认参测,当天就通过顺丰寄出了,要给加班加点的小小值加个鸡腿&而且手表内置电池不能走空运,陆运三天就从北京寄到广州,这速度真的是蛮快的。被发泡膜层层包裹的智能手表,看着就觉得放心,而且小小值还很贴心的做了价保,赞!本次参测的佳明&Garmin vívoactive 3智能手表,一共有象牙白、炫酷黑和遂空黑(PVD镀膜)三种颜色随机发货,我收到的是炫酷黑,和遂空黑的区别在于银白色的金属没有做PVD镀膜。盒体的两侧是智能手表的功能介绍,两侧很贴心的分别使用简体和繁体印刷。通过盒体的介绍,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到这款智能手表的一些特性。特别是支持NFC支付功能,可以说这是佳明的一大突破,这是他们首款支持Garmin Pay的手表,通过和中国银联合作,明年年初通过推送升级支持非接触式支持。盒子背部印刷着配件和厂家信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游泳的过程中,不要去按动唯一的实体按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95%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表盘触摸完成哦&整个开箱的过程,开箱体验一直只服苹果和小米,现在要增加一个佳明了。盒子设计的摩擦系数刚刚好,盒体整个滑出过程很流畅,既没有过慢也没有过快,一切都来得恰到好处。开箱后第一眼,感觉蛮不错的,银白色的表圈透露出浓烈的金属质感,表盘贴着一层贴膜防止刮花。换个角度会发现,金属表圈做了同心圆的磨砂抛光,既不会在强光的条件下刺眼,也可以抵御日常佩戴上的剐蹭,在使用一个多星期以来,没有出现刮花的痕迹。表圈除了磨砂处理以外,还很贴心的把刻度也做了上去。唯一的实体按键,按压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明显的两段落键程,实际使用按到底就对了。刚开始还误以为是在表圈上滑动控制&后面才发现是侧边的这圈感应区,通过摩擦产生震动来进行感应控制,实际使用过程发现过于灵敏,需要适应一下这种新式的操作方式,建议后期可以通过APP来控制灵敏度。表带的材质使用柔软的TPU制作,佩戴起来亲肤质感不错,适合长期佩戴使用,如果不是现在天气凉用热水洗澡,我甚至都不想脱下来了&目测表扣的材质和表圈一致,也是做了磨砂抛光的处理,表扣还准备了一个三角形的标识,告诉你佩戴的方向,在实际使用上,这种贴心的无处不在的(后面我会逐一介绍),可见佳明开发的这款产品,看得出来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柔软的TPU表带,无惧各种凹造型,开箱后的第二个惊喜来了,原来表带作用了限位处理,这样表带就不会出现滑动,甚至出现意外脱扣的情况。第三个惊喜来自手表的底部,也就是我们说的心电光学感应区,用过好多带心率的穿戴设备,感应区不管是一灯还是二灯三灯,都是凸起厚厚的一块,这款佳明 Garmin vívoactive 3只是凸起不显眼一点点,真的是出乎意料呀,特别是整个表壳相对一款主动运动的智能手表来说,真的相当纤薄!换个角度就能看清楚了,底部金属部分做了二次的打磨,除了同心圆的类拉丝工艺,还做了放射性的抛光,在灯光下闪耀夺目,心电光学感应区的上部就是充电接口,开始在想为什么不做成磁吸充电座,后面想起这是一款内置NFC芯片的设备,磁吸应该会造成干扰,而且这种按压式的接口非常牢固,也不会出现意外触碰导致充电失败的情况发生。全家福佳明 Garmin vívoactive 3&智能手表 × 1巨详细的说明书&× 1充电线&× 1撕掉那层膜手表处于未开机的状态,那纯粹的黑,息屏的美感扑面而来&后面又拍了几组,挑了一些分享给大家&背面完全没有激凸,再也不用担心把手压出印子了。产地:TAIWAN表身整体做工挺不错的,挑不出毛病表带具备快拆功能,自己也可以很方便的更换表带&各种有趣的功能,这个是佳明自己出的摄像头,由于手上没有相关设备,不知道操控体验怎样的很多数据都能通过手表直接查询&一周卡路里消耗一周骑行概况查询天气上方的数值是当前步数,下方在设定的目标值(根据近期活动自动调整)佳明人性化到什么地步?就连“我的一天”也有两种样式,一种黑底白字,左右滑动查看信息一种白底黑字,上下滑动来查看。好了,剧透完毕&开机篇说一千道一万,除了外观,性能是否能达到要求,到底好不好用呢?我们来开机瞧瞧,通过长按唯一的按钮,手表的启动非常快,出现欢迎词滚动循环,这个应该是学水果的,当初还担心过分辨率的问题,现在看来一切还好。字体可以看出锯齿感,这个和分辨率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个人感觉还好,智能手表都是买来用的,要看分辨率还不如看手机对吧&随意触碰表盘任意地方,进入语言选择菜单,目前只有三种语言选择:英语、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可以说够用了,毕竟这三种语言占据绝大多数的使用人群,而且增加语言对字库要求也高了,成本什么肯定也要涨上来,现在这样挺好的。屏幕的色彩看起来不够绚丽,但这个也是半反射屏幕的特性之一,可以保持屏幕常亮,任何时候都能看到运动数据,这点Fitbit blaze就做不到。(但他的色彩真得不错,与之相比非常很耗电)半反射还有一个牛掰的地方,就是无惧强光,哪怕你是夏天正午的烈日,他都完全不在意,下面这张照片我通过强制闪光拍摄。这款智能手表的屏幕还做了特殊处理,有类似栅格状的涂层,哪怕闪光灯已经把手表过曝了,也不会产生眩光反射,在强光下字体也是清晰可辨。那如何关机呢?同样的长按唯一的按钮,就会出现关机确认提示,防止误操作导致手表关机。点击 X 取消关机,返回选择语言菜单,选取“简体中文”点击完成初始化,其实在这个界面就可以用侧边滑动进行选择哦。开机完毕,手表进入工作状态,这个时候三颗灯都会亮起,如果检测不到心率,就会关闭心率功能待机,直到你下次拿起手表。接下来就是安装APP并对手表进行配对了。APP篇打开说明数就能看到硕大的APP二维码,这个苹果iOS和安卓系统都是通用的。扫描说明书上的二维码,跳转到下载页面在手机上运行安装包。页面会自动跳转到手机商店,点击“允许”。点击“获取”进行下载。打开下载好的APP,如果有帐号直接登录即可,由于我是第一次使用佳明的产品,点击“创建帐户”。需要多说一句的是,第一次启动APP时,会出现是否允许推送消息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选择好自己的国家,勾选许可协议、已满16岁的后,才会激活“下一步”按钮,填写“名称”其实就是昵称(和好友PK成绩的),用来验证帐号的,当然忘记密码时,也能通过他们取回了,所以需要如实填写。PS:密码强制要求使用强度较高的密码,短信发送很及时,可以做到秒推送,整个注册过程感觉很流畅。注册完成后,接下来就开始和智能手表进行配对。配对篇这部分体验我觉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用过这么多智能穿戴设备,老实说都多多少少都会发生配对失败,配对后传输数据失败,连接失败等等各种各样的状况,极其影响佩戴者的心情,降低效率和你运动的热情,这玩意可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嗯嗯,并不是我懒的原因。&因为是新设备的缘故,首页并没有找到我们的手表,点击“浏览所有兼容设备”。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新款手表,点击你要配对的手表型号。点击后进入配对模式,手表就提示是否与手机配对。因为在一边拍摄的缘故,配对的过程我没有管,发现佳明很贴心的通过动画的形式告诉你,如何通过手表发起配对请求。还是那句话,手表无惧强光,我的水果机在灯棚的威力下,已经惨不忍睹了。换个角度,嗯,好点了,但6s屏幕弱弱的看不清,手机亮度已经调到最大了,与旁边的手表一比,没得比呀&点击“?”确认配对,手表会自动生成6位数字,在手机上输入这串数字就可以完成配对了。点击“配对”按钮,进入配对通讯,两者尽量靠近,让信号少走两步路&配对成功后,手机会通过APP向智能手表进行第一次同步。配对成功!配置篇配对成功后,开始设置各种个性参数,这些会在后台通过算法提升准确性。比如左手还是右手佩戴,这个一般的智能手表都有。不可思议的是还能定义按钮的方向,做到完全个性化的定制,这点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期间程序会提示是否允许把数据写入苹果健康,其实很多程序都会调用苹果健康的数据,比如微信、QQ、支付宝这些程序里面会调用你的运动数据。还可以设定一些目标,完成当天目标后,智能手表会有震动和动画激励你。步数选择自动后,每天步数可以由APP分析你的运动量来定义,当你连续达标他就会增加难度,反之如果没有达成目标,他就会降低每天的步数,减少你达标的难度,达到正向的激励作用,这点其他家的智能手表并不具备。设置完成后,还会很贴心演示手表的操作方式。最后会进行一次同步,至此整个配置就完成了。功能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正式开始测试前,我会系统了解一款产品,那么佳明&Garmin vívoactive 3&到底有什么绝活呢?除了前面介绍的功能外,还支持全天压力分数,会根据心率和运动状态得出数据,系统告诉你今天的压力分数,当前压力过大还会建议你通过运动/休息减压。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让你对自己的日常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智能通知:应该说应用最频繁的,之前在张大妈设置了待购买的产品推送,每当优惠活动出现的时候,手表就会震动并显示该条优惠信息。使用的情况下,都能感觉到手表的震动,但在路上或运动的情况下,多数就感知不到了,希望后续可以通过升级固件解决。当然这是和续航息息相关,有得就有失。经过多次测试,手机收到推送信息后,手表可以在0.1-0.3秒内提醒(见充电测试视频),基本做到没有延迟,这一点非常牛掰,他意味着手表和手机保持着紧密的连接,一天下来推送不下100条消息,都没有出现遗漏的情况。手表本身可存储25条消息,自动循环覆盖旧消息,可以满足日常使用。日常活动监测:可通过在手表设置,自动感知你当前的运动模式,为避免误判都是开始运动几分钟后,开始自动记录运动状态。跑步这种剧烈运动最低可设置1分钟,并且室外的运动都可以设置是否开启/关闭/GPS/GPS+GLONASS,计圈的公里数,是否开启自动暂停,设置心率区间异常提醒等等。而最让人意外的是,以上功能统统都可以针对每个运动方式单独设置,这个功能可以说非常贴心,给到用户极大的自由。默认自带15种运动模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如果这还没有你想要的运动,你可以新建或通过APP到平台下载别人的运动模式。Connect IQ:也就是刚才说的应用平台,你可以通过他下载表盘、应用(目前一共有19页,多达几百种,总有一款是你的菜),你还能新建室外运动路线,或直接套用别人的。而表盘上的参数还能自定义,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可供调整的参数非常多,可以通过侧滑控制,也可以滑动屏幕选择。做了一个GIF动图非常简单就把久坐提醒切换成日期显示&甚至你还可以下载高尔夫球场图&看来我离高尔夫就差一把球杆了&常用的功能先介绍到这里,接下来就是运动的测评了。骑行篇由于是下午到货的,测试一下夜骑先,由于Blaze没有自带GPS,所以要记录运动轨迹的话,需要先连上手机,再调用手机的GPS定位数据来记录骑行轨迹,所以某些时候连不上手机的话就歇菜了。佳明这款智能手表,在空旷的地方连接GPS非常快,可以做到10秒内完成搜星,如果附近比较多高楼建筑遮挡,会增加搜星的时间延长到2分钟左右。测试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问题,默认速度的单位是英里,需要在APP中调整回公里,建议如果选择简体中文的话,默认单位直接就给到公里,无需用户进行设置。27号晚上测试记录的信息非常丰富,后面是使用图形表达,看起来非常直观。还可以把速度和心率、高度叠加显示。刚开始查看佳明记录的GPS地图时,发现怎么记录的线路和马路对不上号,后来发现右下角有个按钮,默认地图匹配未开启,点击打开就能匹配上了,不知道为何不默认启动。&(很神奇的一个功能,一秒都不用轨迹就自动对准了)29号晚上测试在夜间骑行的时候,只要在有街灯的地方,无需启动背光,就能看得一清二楚。那如果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呢?看清楚是完全没有压力的,而且我们还有背光呢&启用自动暂停功能这个功能很实用,可以识别到你的操作,如果你在骑行模式时,原地摔手也是不会触发启动的。个人比较喜欢夜骑,在江边一路过来,车比较少骑行起来很舒服在心率测试这块,两款手表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由于这款智能手表支持运动暂停计时,而fitbit不支持,所以在走走停停的测试中,两款手表的运动计时出现相差蛮大的原因。夜间单手骑行拍摄,有一定的危险性,切勿模仿!!!手表测出来的速度与GPS码表速度非常接近。&至于小米单车的行车电脑就忽略他吧,他只有一个功能查看电量。。。因为他跑出来的数值不准,之前做过大量测试得出的结果。&夜晚手表背光开启效果当骑行完毕,按动实体按键结束运动后,会提示你是否保存此次运动结果。点击“存储”后,手表会把结果同步到手机的APP上。与其他骑行软件对比下结果。可以看到其他各项数值都很贴近,除了海拔爬升的数据,不知道是直接调用手表中的高度计数据,还是调用GPS的参数,曾经在哪里看过有一项调节,后面一直没有找出来&不过这个也不影响使用,毕竟我一不登山二不攀岩(绝对不是恐高的原因&)把其中的地图放大,与GPS码表的轨迹对比了下,看不出来有明显的差异,比得上上千块的专业骑行码表,某米的可是跑到江里去了&在不断的测试中,还发现了一个很6的功能,当你的手表正在记录运动的过程中没电的话。&其他家的智能手表/手环,没有一个能做到这份上,简直是逆天呀!!!佳明居然可以。。。断电后。。。恢复运动记录&逆天&当时在骑行测试,随着手表一阵抖动,屏幕熄灭了,当时心里拔凉拔凉的,感觉今天白忙了。回家充电重启后,发现运动又回来了,状态还停留在断电的前一刻,之前的运动数据还保留着666666这样的话,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停下来充电10分钟,又能再次投入运动了&就算条件不允许当场充电,起码我还有前面一段的数据,不会丢失所有数据,这个功能棒!测试一下室内搜星,居然也没有问题&当遇到堵车的情况,就可以一骑绝尘&竞走篇不得不说一下,佳明的APP做得很人性化,比方说你订了每天8000步的目标,如果当天没有达成,他是会自动向下浮动,如果还没达成继续向下浮动。直到浮动到你达成后,这个目标值就会自动向上浮动。这样做得好处是避免你订了一个过高的值,如果一直不能达标,你会对运动产生一种挫败感。佳明这样做的话,可以极大的提升成就感,让你可以保持运动的热情,这个设计在其他智能手表上没看到过。fitbit屏幕反光的问题,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尤为突出&早上在小区遛狗,搜星速度杠杠的。那几天fitbit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连接手机失败,因为佳明很快就定位成功开始计时,所以佳明的计时要长一点。而且时常换手牵着狗绳,所以步数差异较多。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哦,后续我把两个表绑在一个手上再进行一次测试。同步完成后,APP就会置顶显示最新一次运动信息,点击可以打开详情了解具体运动信息。从小图可以看到GPS轨迹比较杂乱,看来四周的房子还是对手表的定位产生了干扰,由于fitbit连接不上手机,所以无法获取GPS轨迹进行比较。抬腕计步:作为一名奶爸日常推车是经常的事了,别想歪(推BB车)&一天下来想知道自己的运动量,在之前基本靠蒙,因为用过其他牌子的手表,要么多计步,要么干脆不计。。。而佳明这款手表惊人的准确,吓到我了&果然是一分钱一分货!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偶尔步行频率较高,超过手表的采样速度,手表就不在+1显示步数,而是直接显示实际步数。视频里面一共走了27步,291+27=318 ,佳明的计步算法牛13&&日常推车的奶爸睡眠篇和运动的情况一样,测试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左右手的误差,实际睡觉的时候侧躺也会影响结果,所以后续会对这块重新做测试。由于两个APP对睡眠这块定义不一样,所以我主要是看入睡、醒来以及总睡眠时间。佳明: 3:00入睡,8:12醒来fitbit:2:58入睡,8:14醒来但两者的总体睡眠时间却差异较大,这是由于佳明把中间醒来的时候也算上了,而fitbit则会剔除掉。两款智能手表对入睡和醒来的时间判断准确,当时周末只是起来关个闹钟,又躺下睡了一会,所以佳明的记录要靠谱很多。而且佳明图表显示相对直观些,还多了一个动作识别,可以让我们具体了解到昨晚睡眠的质量如何。fitbit睡眠记录:佳明睡眠周报:作为一枚奶爸,凌晨2、3点睡觉真的是家常便饭,更别提半夜起来哄娃、换片、洗奶瓶,只有在周末的时候,可以晚起一点点(开心)投资有风险,生娃需谨慎!所以嘛,压力指数就蹭蹭的上来了,有了佳明智能手表,可以获得很详细的数据作为参考,用来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为此我也改变了生活习惯,之前我是从来不睡午觉,现在睡不着也会强迫自己闭眼休息20分钟。同步篇因为同步是一个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功能,不好用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体验,所以我把他拿出来单独说说。前期是通过iPhone 6S使用的,后面主力的机型就换X了,但由于懒目前软件还未全部移动过去,所以就被我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事情,那就是主动同步,vívoactive 3会定时自动把记录同步到iPhone 6S上,而6S和X都有wifi的情况下,6S的数据会自动同步到X上。在用过这么多智能穿戴设备,所有设备与APP同步都依赖着你手动同步,意思就是:你需要启动APP让设备靠近手机,等待个2-3分钟不等的同步时间,期间你还不能退出APP哦&第一次体验这么智能的同步方式,如果你是手动同步,他不像其他智能设备的同步方式(走进度条),必须同步完才能显示信息。vívoactive 3在你同步后,除了可以看到进度条,他还会同步什么就显示什么,一步步把你的最新数据呈现在你的面前,不至于让你盯着屏幕发呆没事干&而且除了每个项目的周报,还会把最近7天的活动形成一份周报,让用户可以直观了解到最近的动态,这点可以说非常好,不用各种数据来回切换查看。顺便说下,佳明的APP兼容性做得不错,更换手机没有发生点什么,X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日常篇来电提醒:可以接听/拒绝,因为没有和扩音器,所以选择接听后,实际还是需要你拿出手机来的,是不是很惊喜,是不是很意外&但作为来电的补充提醒,还是很称职的。快拆(视频)快装(视频)滑动控制(视频)生活防水测试:浸泡30分钟 PASS这里本来有几个慢动作视频,但手机传到云相册再导出就变成1秒长度的普通视频&后面发现的时候,已经换成“粪 X”视频找不回来了&在水里也不会被上方的射灯折射,屏幕显示非常清晰。在水里触摸灵敏,官方不建议按压实体键,实际上绝大部分操作,都可以使用触摸完成。并且在水里可以正常接收到信息,一般来说在室内游泳的话,有了Garmin vívoactive 3就再也不怕漏接重要来电和消息啦&捞起来观察了一下,没有任何进水痕迹,各功能使用正常。充电篇Garmin vívoactive 3&日常使用按每天推送50条消息,如果不开GPS记录行走轨迹,满足一周7天的使用绰绰有余。如果每天记录半小时的话,大概可以用5天左右。不得不提一下的是,Garmin vívoactive 3&的充电效率真是让人诧异,所以为了更好的给大家呈现测试结果,我录了一段小视频。桌面的线有点多,忽略它吧&总体充电速度很可观,基本可以达到1分钟充2%的速度,日常外出发现没电了,进行紧急充电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天的使用。第46分钟充到75%后,开始进入涓流充电状态,通过下图可以看到整个充电过程。从2%充到100%,耗时1小时27分,比官方标称的数据还要快一些,相比其他智能手表也是最快的。总结此次还有些项目未能测试,比如ANT功能,可以直连到我的自行车码表读取心率数据,尝试几次都没成功,还有Garmin Pay这个功能,据说年初就能通过升级支持,想想都非常期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后续我会抽时间开一篇来写哦!优点:1、不管是手表还是APP,都体现了各种人性化的设计,这点真是做得非常好;2、电池尚可,充电超级快;3、定位快,而且可以自定义开启双星定位;4、运动识别、睡眠检测准确;5、防水级别支持游泳,日常洗澡都不用脱了,省时省心。缺点:1、机身自带表盘选择小,需要连APP下载同步,建议出厂时加载几款热门的;(虽然APP上面有几百款,但对刚入手的新人就要摸索一番了)2、功能设置极为详细,但周报月报这块还是不够,希望可以像fitbit就会每周生成周报推送邮件,通过自定义报表参数,通过邮件或微信公众号推送周报月报信息给用户;3、震幅小,在运动下基本无感;(希望可以在调节强度的同时,增加调节震动的功能)4、侧边滑动控制过于灵敏;(希望后期可控)5、楼层计算不准,这点fitbit做得比较快,大部分的情况下都准。最后想说的是,春天啦,跑起来,在路上发现最美的风景!beat&yesterday. 挑战昨天的你
已有754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免费申请】Garmin vívoactive 3 GPS智能运动支付手表(颜色型号随机)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荣耀V10手机
申领:20积分
富士X-T100 微单相机
申领:20积分
360手机 N7 Pro
申领:20积分
锤子科技 坚果 Pro 2S
申领:1积分
Alavening 阿拉的神奇小闹闹无线声控闹钟音箱 (含青衣刺绣版保护套)
申领:20积分
Astrotec 阿思翠 S60 真无线楼氏全频动铁耳机
申领:10积分
爱沙尼亚 “建国百年” 精致体验之旅
申领:1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2.8K28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31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走出深渊,英雄归来!——泰国洞穴救援事件实录
这是第5276
文/董俊、宋明蔚、高彬 出处/户外探险outdoor
人们在登陆月球的时候,他们还可以依赖地图。但是在那些充满未知的洞穴中,没有人知道此路将通向何处,没有人知道在下一个转角处,将会发生什么。
——瑞克·斯坦顿
在几次尝试后,英国人认定洞内情况过于复杂,完全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他们坚定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突破进洞,“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瑞克和约翰在洞口处撂下了一句,“This is madness!”之后就直接走了。
英国人并不是在夸大其词。长约10公里的“睡美人”洞穴内有许多凹陷、狭窄的通道,蜿蜒曲折。
想要强行突破进洞,即使在摸清正确道路的前提下,还要冲破逆向而来的浑浊洪流,穿行于黑暗而尖锐的岩壁之间。现在洞内水流的能见度只有5厘米。水中锯齿状的钟乳石边缘十分锋利,随时可能刺透胶衣,划破他们的皮肤。水底也遍布碎片,电线、电缆、水泵、管道……各种未知的东西。
瑞克和约翰走入深渊 图片:Ben Reymenants
瑞克和约翰,是全欧洲最优秀的洞穴潜水员,也是洞潜救援界的“传奇”,众多潜水爱好者心中的大神。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如果这两位英国的洞潜大神都进不去,那么全世界就没有人可以做到了。
瑞克和约翰走了,不是回大本营,也不是回酒店,而是直接去了机场,准备返回英国。
“本”留在原地,不知所措。他成为了现场唯一一名具备洞潜能力的潜水员。
他看到营地间不时走动的泰国海豹突击队员,他们都还很年轻。从洞口伸出的几条管道,正在不停地往外排水。连日降雨,道路已经泥泞不堪。鞋子踩进去,必须要提一口气才能拔出来。
山上的植物被雨水洗刷过后愈发葱郁,显得裸露在地表的土黄色格外扎眼。泰国的雨季已经来临,雨越下越大,洞内的积水越来越深,仿佛要堵死最后进洞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进洞简直是自杀!” 在电话中,“本”对妻子说。
是的。这就是自杀。
但是他必须进洞,他没有任何选择。
十二名泰国足球队男孩和一名教练被困于深渊之中,众多国际救援联队上演“十八天世纪大救援”,最终十三人成功脱困。
这个故事充满了离奇、神秘、绝望和反转,甚至比电影还多了些奇迹。深渊中没有被拯救的“睡美人”,却有很多不知名的英雄。
你以为你知道的是整个故事,其实你知道的,只不过是结局。
6月23日,“野猪”足球队少年奈特(Night)十七岁了。这天是他的生日。他以为这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但绝没想到,会是如此特殊。
为了给奈特庆生,十二名足球少年凑了700泰铢,买了不少食物,准备去美塞镇国家公园的“睡美人山”郊游。这不是他们第一次骑车去郊游,这群最小才11岁、最大也就刚17岁的足球少年们,都有过沿泰缅边境长途骑行的经历。
美塞是泰国最北的小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六月中下旬,烈日当头时,雨季即将来临,气压降低,盛夏的闷热会压得人透不过气。此时,“睡美人山”就成了足球少年们的消暑胜地。
这天,37岁的足球队主教练诺帕拉恰好要去看比赛,25岁的助理教练阿克(Ekapol Chanthawong)负责临时照看十几个男孩。足球队一行十三人来到睡美人山山脚处的足球场训练。
训练结束后,教练阿克骑着摩托车,孩子们骑上自行车,穿过公路、山林、小溪,一路奔向足球场附近的 “睡美人洞”。“野猪”们对这个清凉舒爽的洞穴并不陌生,今年他们就来过四次了。这是泰国第四长的洞穴。长达10316米的洞穴内部沟壑纵横,蜿蜒曲折。
在美塞当地的传说中,“睡美人山”是三百年前因与平民相恋遭到家族反对,为爱殉情的公主化身而成。横看睡美人山,与侧卧的女性轮廓十分贴合相似,常有探险者冒险前往,偶尔也会发生探险者被困洞中的事故。查无根据的传说,冒险者们离奇的经历都阻止不了人们的好奇心,反而增加了洞穴的神秘性,吸引着当地人前往。
“这是我们的洞穴,美塞的洞穴,我们需要探索它,”美塞镇普拉西艺术学校的校长卡内特(Kanet pongsuwan)说。在当地,探索洞穴是一件神圣的事。四次探索游玩中,足球少年们曾在里面逗留过6个小时,最远的一次大概走了3公里。
这一天,足球少年们来到洞口,阿克教练停放好摩托车,孩子们也把自行车停靠在洞口的栏杆边锁好。有些人脱掉鞋子放在洞外。
足球少年们的自行车还停在洞口 图片:AAP
阿克教练计划用一个小时探洞。奈特也想在下午五点前就赶回家,他不想错过父母给他准备的庆生晚宴。他们只带了食物、水和一盏探照灯。装备简陋的“野猪队”探洞之旅就开始了。
每次入洞前,教练都会交代注意事项。和旱季时一样,洞口完全显露出来。但从洞口往里看,深渊处却只有一团黑暗。打开探照灯,教练会引领着少年们往前探索。路上如果想到什么,孩子们会停下来,在洞壁上随意涂画。洞内干燥,路线清晰可见,进洞非常轻松。
等他们深入洞穴时,洞外却已经是另外一个世界,雨季即将来临,泰国丛林中的暴雨说下就下,洞口水位暴涨,洞穴里的通道不断被雨水吞没。
等到孩子们返回时,来时干燥的隧道已经被暴雨堵住,原本清晰可见的路线,在惊惧犹疑的作用下变得模糊。他们确信自己并没有走错方向——唯一的出口已经被封住。他们被困住了。
父母们发现孩子都没有回家,纷纷给主教练诺帕拉发信息询问情况。诺帕拉也没有及时回复。父母们很慌张。等到晚上看比赛回来,诺帕拉一开机,20多条未读信息纷纷涌进来。诺帕拉慌了。他开始疯狂拨打助理教练阿克和队员们的电话,都没有打通。诺帕拉13岁的侄子当天没有骑车去郊游,他告诉了诺帕拉足球队的去向,“他们去了睡美人山洞”。
这场持续的暴雨预告着泰国丛林雨季正式到来。山上的雨水往低洼处流淌,冲刷着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被,再汇集到洞里。主教练冲到洞穴入口,发现只有1辆摩托车、11辆自行车停在洞穴前。
他很熟悉这些自行车,不停地朝着黑暗的洞口大喊助手阿克的名字,“阿克!阿克!阿克!”没有回应,再喊男孩们的名字,还是没有回应。他从家出发匆忙时,忘记带上手电筒。临近半夜,周遭的一切和洞内的深渊融为一体,黑暗而充满绝望。“那个时候我浑身发冷,”诺帕拉回忆道。
这时一束光从洞里透出来。不是他的孩子们,而是一群公园员工。
公园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是看到门口的自行车才进洞查看的。暴雨导致水位不断上升,倒灌进山洞里,洞穴通道被堵住,洞里的路也变得泥泞难走,他们进洞后又不得不退出来。
帕诺拉意识到,这件事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足球教练不得不把坏消息告诉队员们的家人。
此时,暴雨已汇成洪流,水位不退反增,逼退了所有尝试走入洞穴的人。美塞国家公园开始向搜救队寻求协助。6月25日,首批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成员抵达后,也意识到这次洞穴搜索行动似乎并没想象中那么容易。
年轻的海豹突击队员们没有任何洞潜经验,如果是在开阔水域,海豹突击队尚可以迅速强行实施救援行动。但是“睡美人洞”就是一个迷宫,岔路奇多,每个狭窄通道都有可能通向死路。
山洞里水位不断上涨,遭遇狭窄通道,突击队员束手束脚,无法施展任何军事技能。仅仅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每一步向前挺进都是未知的深度,随之面临着落水窒息死亡的风险。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指挥官终于意识到面对当前恶劣的天气和激流,所有的尝试不过是一场徒劳。
进不去就索性把水硬抽出来。野蛮的“抽水计划”随即开始。越来越多的水泵从全国各地运过来。人们却发现,抽水成效不大,洞内的水位并没有太多变化,在降雨持续的时候,排出来的水反而还冲毁了清莱府的几万平方公里的农田。“抽水计划”也随之宣告失败。
足球少年被困的消息经过媒体的发酵传播,被越来越多的泰国人得知。志愿者们聚集在洞口附近搭锅起灶,为救援队和祈福等待的家属们送上食物。潮湿的空气中,混杂着肉和香料的香气。
63岁的英国探险爱好者弗农·昂沃思(Vernon Unsworth),是当中为数不多了解洞潜的人。他说,今年的洪水比去年提前了三到四周。只是这些孩子不走运,在错误的时间去了错误的地点。
得知消息后,他给当地州长写了一封信,列出了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三名英国洞穴潜水员,希望泰方尽快通过英国大使馆与他们联系。
三名潜水员都是英国洞潜协会顶尖的潜水专家,也是全球洞穴潜水界的传奇人物。罗伯特(Robert Haper),瑞克(Rick Stanton),以及约翰(John Volanthen)。
泰国政府批准弗农的这项提议,向英国洞潜协会发出了国际援助请求。然而暴雨依旧不停,水位还在持续上涨。洞内的“野猪”足球队没有食物。每多耗一分钟,就意味着多一分钟的危险。
没人清楚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自杀式任务
比利时潜水员“本”(Ben Reymenants)是一名潜水教练,在泰国普吉岛开了家潜水学校。他看到足球队被困的消息时,正在菲律宾度假,给妻子过生日。
其实早在几天前,“本”就已经得到足球队被困的消息,后来又看到新闻说几位英国顶级潜水员都已经被请去协助救援,才知道事情比自己想象得更严重。
6月27日晚上,“本”接到朋友鲁安瑞特(Ruengrit)的电话。鲁安瑞特跟泰国海军关系处得不错,他非常了解泰国海豹突击队员们的洞潜经验——几乎为零。鲁安瑞特代泰国海军转达了他们的救援协助请求,“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潜水应急救援包常年打包待命,简单收拾下,“本”就带着85公斤的潜水装备飞赴泰国。
在“本”携带的85公斤行李中,除了常规的胶衣,两套水肺之外,还有一套专业级别的CCR(密闭式循环呼吸器)。CCR是专业潜水员必备的水下呼吸器,虽然动辄造价高达数万,但是高效而又轻便。
“为什么找我?”虽然有媒体把“本”当作是泰国当地排名第一的洞潜者,但“本”自己却并不这么认同。“我很有可能比所有洞潜指导员的经验都丰富,潜水的深度也更深,但这就说明我是最厉害的嘛?也不一定吧,不过我倒可能是最疯狂的那个?”
此时,救援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在泰国皇家海军的努力尝试下,已经在距离洞内一处名为“芭堤雅海滩”800米远的地方,设置好了无线电通信和灯光。但在持续降雨中,水位突然以每小时30厘米的速度迅速飙升,泰国海军不得不撤退到距离此处约1.5公里的“三号营地”。
救援现场手绘的洞穴图 图片:谭晓龙
三号营地——众多国际救援队口中的“Chamber Three”——在之后的十多天中,就成为了救援的分水岭。普通救援人员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才能抵达“三号营地”,而这里,却是国际洞潜专家实施救援的起点。
6月28号下午三点,“本”和朋友鲁安瑞特来到“睡美人洞”,在洞口查看险情。正碰上英国洞潜专家瑞克和约翰刚从洞里出来。“这里面太疯狂了!”两人感叹着激流太猛,能见度太差,看起来十分疲惫。
瑞克和约翰在前一天抵达,并已经开始尝试救援。虽然二人是人类洞潜技术巅峰一样的存在,但也只能勉强挺进“三号营地”。他们遇到了强劲的水流。悬浮的沉积物降低了水流的能见度,在其中潜行,“就像你的车头灯在浓雾中驾驶”。
一个所有救援人员公认的事实是,如果这两位洞潜大神都不行,那全世界就没有人可以做到了。
6月29号,“本”和泰国海军开始尝试洞潜救援。双方约定。泰国海军负责运输,“本”负责从三号营地潜往洞穴更深处。
泰国海豹队员们扛着绳索,运送大量的气罐挺进到三号营地,“本”紧随海豹队员之后。在部分泥泞难走的路段,必须要背着沉重的潜水装备爬上去,“本”调侃道,“那感觉像是在爬珠穆朗玛峰”。
当泰军和“本”最终到达三号营地时,水流能见度只有5厘米,几乎没办法读清仪器。“本”的CCR装备虽然更轻便,但是如果水下能见度过低,无法读取仪器,同样会引发致命的危险。从三号营地开始,泰国海豹队员原地待命,“本”戴上呼吸器开始进行洞潜。
“本”用绳轴布线150米 图片:Ben Reymenants
“本”拉着自己带来的绳轴,一路往狭窄的洞里潜进,大概布了150米长的路线。“在很多狭窄闭塞的地方多次被卡住,还陷入了急流漩涡。我开始返回。在返回途中,也就是过了二号营地的某个狭窄处,我碰见了约翰和瑞克,他们正往洞里进,而我正往洞外走。”
“本”告诉两位英国潜水员,能见度太差,水流太急,“感觉像是激流把我往外拉扯一般”。瑞克和约翰也觉得这个情况过于危险,几人掉头出洞,跟泰国海豹突击队总指挥官汇报洞里的险情。
“本”的首次进洞就以失败告终。然而吊诡的是,代表着国际顶级洞潜技术的英国大神们,在几次尝试后认定洞内情况过于复杂,超出自己能力,径自打道回府,直接去了机场准备回国。
睡美人,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温柔娴静的名字,为什么洞内情况却如此复杂,让众多国际潜水顶尖技术的高手们纷纷败北?
“睡美人洞”,是位于泰国和缅甸边境山脉睡美人山脉之下的岩溶洞穴群。法国洞穴探测队早在1986年和1987年首次对睡美人的主要洞穴进行了调查。而在2014年和2015年,英国洞穴探险者弗农,以及此次参与救援的罗伯特就对睡美人再次探查。就在那次,洞潜成员,英国潜水员家马丁(Martin Ellis )绘制了“睡美人洞”的初步图纸。
长约10公里的洞穴内有许多凹陷、狭窄的通道,蜿蜒曲折。虽然在旱季时,人们可以轻松地徒步进洞。但每逢雨季,洞内却险象环生。
在雨季,睡美人的洞口会被淹没,洪流不断喷出。入口处张贴了建议不要在雨季(7月至11月)进入洞穴的标识。想要突破进洞的洞潜专家,即使在摸清正确道路的前提下,还要冲破逆向而来的浑浊洪流,穿行于黑暗而尖锐陡峭的岩壁之间。锯齿状的钟乳石边缘十分锋利,随时可能刺透胶衣,划破他们的皮肤。进洞会变得异常艰难。
谈到洞内的情况,英国洞潜专家约翰形容它是被水淹没的黑暗深渊,水下可见度很低。最早进洞尝试时,水下有很多碎片,电线、电缆、泵、管道……各种各样的东西。
“本”对英国人的离去感到莫名其妙。虽然此前英国人表示过,在这种情况下的救援非常危险,甚至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救援事故。救援应该取消,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况且,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否活着。”
但“本”不理解的是,在尝试失败后,英国专家为什么不在原地驻守,研究下一步救援对策?“我看过那部纪录片《潜入不可知之地》,电影里的瑞克和约翰遇到困难时,也没有立即离开啊!为什么这次却直接飞走了?”本十分不解。
在“本”的印象中,英国专家几乎不怎么跟他讲话。他曾上前问英国人借路绳,也被“粗鲁”地拒绝了,“你不能跟我们借绳子,你只能买。”
有人给“本”的朋友发了一张英国人在机场准备登机的照片,看来英国人确定要飞走了。
此时,在没有英国洞潜专家的协助下,孤身探洞简直就是去自杀。“本”还记得第一次他看到洞内磅礴洪水时的情景——“就像科罗拉多的河水一样,伸手不见五指”。
泰国海豹突击队的总指挥官却依然坚持,继续派突击队尝试救援。“本”和泰国海军指挥官再次强调洞内的险情,里面太危险了。
海豹突击队总指挥官了解情况后,感谢了“本”作出的努力,以及他无畏的勇气。
“本”却看见泰国海豹突击队员们还在正在做洞潜的准备。“本”不解地问总指挥官,你们这是要做什么啊?
总指挥官说,还是准备要尝试下,如果就这么放弃十二个孩子,不做出任何努力,泰国皇家海军海豹突击队,将永远无颜面对泰国人民。
“本”有些动容。他看着这些年轻的海豹队员们,他们大多是十九、二十岁的年纪,没有什么洞潜经验。“本”今年四十五岁,膝下无子,都可以做他们的父亲了,而他却有丰富的洞潜经验。
“本”给妻子打了一通电话。“这简直就是自杀! ”本说。
是的。这就是自杀。但他必须进洞。
在“本”的菲律宾美好假期被打断之前,他正给妻子过生日。妻子知道丈夫的洞潜水平,她也知道在洞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自己的丈夫更应该去救孩子。
6月30日,“本”第二次走入深渊。这次,只有他一个人。
中国队来了
中国救援队的行动,始于一个微信群。
从事件开始,中国洞穴救援联盟的微信群里,就开始陆续收到钱治和田明义的整合资讯。不管是泰国最新救援进展的新闻,还是全球最专业的洞穴研究历史资料,钱治看到后,会不断地翻译、搜集、整合。
钱治是国内最早得知“野猪”足球队被困的中国人之一。他是中国贵州省洞穴协会秘书长,常年与亚洲洞潜联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钱治说,早在6月23号晚上10点左右,泰国洞穴协会的主席第一时间给他发了邮件。内容大致是孩子们被困,水很大。第二天下午,泰国洞穴协会的会长去现场查看了情况。
就在足球少年们被困洞穴的时候,华南农业大学的田明义教授正和法国同事路易斯博士在双河洞考察。路易斯博士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的一个考察报告说,自己曾经去过那个洞里考察,洞里很复杂,部分洞段很容易涨水。“小猪们”很危险,救援不易。田教授也把路易斯博士的救援图发到了中国洞穴专委会的微信群里。
此次中方救援队员之一、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的周亚辉说,最开始国内没有找到信息渠道,他们看了群里不断地转过来的翻译文章,才了解最新的救援进展。后来参与搜救的中国救援志愿者多是从这里获知很多信息。
平澜的另一名队员李硕,也在这个微信群里。李硕从24号开始就密切关注泰国救援事件的报道。李硕擅长探洞的绳索技术,但没有类似的洞潜救援经历。27号凌晨,平澜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王英颉告诉李硕,要做好可能去泰国救援的准备。
根据当时李硕的了解,当时英国洞潜专家已经在搜救当中,现场也已经有将近上千人了。比自己厉害的高手都在那儿,去那儿的意义究竟大不大?连妻子都问,你们能去的成么?他怀疑这次会跟以往一样,行动临时因为各种原因取消。
他没有多想,还是准备好了绳索装备,又拿上了可能用到的潜水胶衣、脚蹼、面镜等潜水装备,以防涉水救援。
6月28号,平澜赴泰救援的微信讨论群成立,负责人王珂紧急招募成员。首批成员既要相互熟悉,又要有过山地合作救援的经历。救援涉及到洞潜,王珂请来了十年前教他潜水的教练谭晓龙。
晚上九点多,谭晓龙接到电话。王珂说,事发地是在泰国北部,洞穴的雨水涨了,堵住了孩子们来时的路。谭晓龙没去过那个山洞,也没有相关资料,但凭经验就能预判到,孩子们存活的几率比较高,搜救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6月29号上午9点50分,平澜公益基金会首批4名成员王英颉(ID:碎叫)、周亚辉(ID:黑吉斯)、李硕(ID:雇佣兵)、谭晓龙登上从北京飞往清迈的MU2569航班,下午3点抵达泰国清迈。另外两名湖南队员龚晖(ID:泡泡)、谭章(ID:青蛙王子)也迅速赶到当地支援。救援后期,7月6号,张广瑞(ID:枯云邀月)和王珂(ID:一支冰镐)又加入到平澜的救援行动当中。
从清迈开车到救援现场,路况并不好。汽车驶进森林已经是傍晚。路没有修完,再加上雨季时连绵的降水,不断冲刷着山体。有些地方,还能看到裸露的土地和山体。
连日降雨,大本营遍地烂泥 图片:Ben Reymenants
负责翻译的志愿者魏齐磊望着漆黑的山林,跟另外两名泰籍志愿者说,咱们待会是不是要在山上住帐篷啊,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三个轮流睡觉,得有一个好好看着。
车开了大概三个多小时,直到夜里10点多,才到达“睡美人洞”洞口旁边临时搭建的救援指挥现场附近。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指挥部灯火通明。
此时,另一批中国救援队也已经出发。
北京绿舟救援队队长王林一开始也没觉得这事有多大,贵州地区很多喀斯特地貌的洞穴也发生过走失。但这次是十三个人,又加上泰国连日降雨,直到听说国际救援队伍进驻了,依然没有任何进展,这才觉得不妙。“23号一直到28号,没想到会有这么长时间。”绿舟救援队辗转对接泰方的基金会,申请立即加入到救援。
绿舟和平澜,虽然是两拨人马,但早期都是国内民间公益救援队的成员,彼此之间都很熟悉。绿舟救援队孟志刚擅长探洞,曾探索过北京地区目前已知最深的洞穴。
28号晚,绿舟救援队决定派出第一梯队前往泰国救援。王林、孟志刚、王旭东、杜连洋等5名队员于6月29日21点30分乘飞机赶往清迈。
绿舟到了营地后,跟平澜的几位志愿者有过短暂的见面交谈,但是这两支中国救援队很快就转向不同的救援方向。绿舟负责“山地救援”,平澜负责“洞穴救援”。
中国救援队并不孤单。就在泰方的国际救援发出之后。6月28日,美国军队第353特种作战小组和第31救援中队的飞行员们,也飞抵达泰国。
全球救援力量都在注入进泰国这处偏僻而陌生的丛林。
英国“队长”
这是“本”一生中最危险的下潜。
有人说,“本”就是一个浪子。普通的技术潜水员在潜了20多年后,往往会坐在办公桌前,走上行政岗位,即使偶尔来了兴致,一年也只下水两次。而“本”每年有300天都在潜水。
9岁时看了一部007的电影《最高机密》而迷上那片神秘的海域,23岁时就拿到了探险级别的“氦氮氧混合气(Trimix)潜水员”资格。
在埃及的一家潜水公司打工时,年轻气盛的“本”遭到顾客诬陷,一起之下愤而离职,开始辗转全世界各地潜水。巴厘岛、大堡礁、斐济、斯里兰卡、加那利群岛……他在一个又一个的潜水胜地放逐自我,探索水下的极乐世界,也顺便掌握了丹麦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多种语言。
在一次潜水事故中,“本”在水下100米的深度因压缩空气耗竭而一度昏厥,幸好队友及时发现,“本”才被抢救及时,捡回来一条命。这是他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从那以后,“本”不仅追求这片神秘海域给他带来的快意,也拿到了洞潜救援的身份,以志愿者的身份在世界各地救人。在过去十年中,“本”已经参与了300多起救援案例。
执行这次“自杀式”任务,“本”明白这几乎是用生命在救人,否则他绝不会走这么远的路。洞内最窄的通道宽度只有肩宽,他必须匍匐前进,脱下自己的装备,推着装备钻过去,一直推过通道。
从三号营地出发,整个洞穴搜索最困难的部分,就是通过洞穴的T字岔路口,那是洞穴的一处狭窄部分,有一个急转弯。更难的是在岔道中找到准确的路,“这里有很多死胡同,是一个大型的迷宫。” 多亏了一张30年前的法国探险家绘制的地图,“本”才能准确定位。
事实上,几天后“本”差点在T字岔路口这里一去不返。当时“本”和搭档马克西姆(Maksym Polejaka)两人一起进洞,“本”在T字岔路口走错了路,他以为自己可能“这次交代在这里了,再也出不去了。”幸好马克西姆把他拉回了50米,他才得以出洞。
“本”和搭档进洞布线 图片:Ben Reymenants
在一处低点,“本”找到了一处走廊通道,“开始以245度的角度开始布线,这个路线方向和地图上指示的方向一样。”本说。他往里又布了200米的路线绳,找到了连接主隧道和通往芭堤雅海滩的正确通道。绳索用完后“本”就出来了。
当他返回到3号营地的时候,泰国海军非常兴奋——“本”竟然一个人突破了英国技潜专家们都没有通过的难点。“本”又花了近2小时才从三号营地走出洞。刚返回洞口不远处的军帐,他就碰见了刚从机场赶回来的英国人。
泰国海军早就已经把“本”的突破性进展迅速传到大本营。英国技潜专家们得知难点被攻克后,马上取消了航班,打了出租车又回来了。
泰国海豹突击队总指挥官希望,“本”能和英国专家团队强强联手,一起合作。“这个洞穴很长,我们加起来只有5个人具备探洞能力,我们必须一起合作。”本说。
“好吧,我们可以一起合作,但你不能和我们一起进去!你潜水的时候我们就走,我们潜水的时候你必须走!”英国专家们说。“本”觉得有些不可理喻,他对几位英国专家们说,你们想占据主导权吗?无所谓,我不在意谁主导。
泰方也开始加入作业,轮换铺线。一个团队正睡觉时,另一个团队继续,布线工作开始快速往前推进。合作救援加快了铺路设线的进程。但是长达8小时的潜水工作依然非常熬人。
中国救援队员谭晓龙说,在洞穴潜水中,布置绳索非常重要。在“睡美人洞”的水下很难辨识方向,只能闭着眼前进,连东南西北很难辨别清楚。潜水员们没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浪费,他们不能无休无止地找出口,尤其是在搜索的阶段。风险非常大。
他说,最早布线的人可以称得上是无名英雄。
唯一的希望
6月29号,谭晓龙、周亚辉、李硕等人到了临时搭建的泰方指挥中心,已是夜里。离指挥中心还有一公里,只能下车步行前往。路上都是烂泥,随时都会滑倒。
平澜的队员们跟当地府尹的对接很不顺畅。当天晚上,他们没有拿到大使馆的公函。没有官方文件,他们只能去志愿者团队报道,也无法分派到任务。
6月30号,他们拿着大使馆出具的公函,直接找到了泰国海军的对接人报到。谭晓龙在营地想找泰方要地图。一个泰国军官坐在简陋的营地一动不动,他看着翻译和谭晓龙说,没有地图。
遭遇冷遇后,谭晓龙让妻子发来他的潜水教练资质证明图片。他想要尽快加入救援,不得不拿出能证明自己可以参加救援的证据。
他们很快被分派到洞穴救援。泰国海军派人带领着队员周亚辉,进洞了解情况。进了洞口,走过一号营地,到了不得不潜水的地方,周亚辉才觉得“情况很复杂”。
“洞很大,往里走一百米左右就要开始蹚水,水淹没膝盖,最深能到大腿。走到最远端的高地就是要潜水的点,潜水点附近的抽水机正不停往外抽着水,能见度低,”周亚辉说。他们需要顶着水流潜水,而且当时不知道潜水的距离是多少,难度很大。周围很噪杂,呼吸不顺畅,水下的深浅也不知道。他意识到,自己“没干过这种事”。只能暂时原地待命。
狭窄的通道,有时要脱掉装备才能钻过去 图片:Ben Reymenants
当天营地还没有其他国家的国际潜水员,只有比利时人“本”和一些泰国潜水员在。刚开始,李硕还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英国技潜大神,一问才知道是比利时人。
谭晓龙告诉“本”,自己是潜水教练。
“本”很腼腆,说话声音不大,看到眼前的这个中国人拿出的潜水教练资质证书图片,很惊讶,说救援队就缺他这样的人,现在只有他们五个人在往前突进。
可是救援不是探险,谭晓龙没有潜伴,救援风险太大。“本”说,他有个朋友是一个人来,等人到了,紧急情况下可以考虑给谭晓龙临时作为潜伴。
“本”热情地跟他们分享洞里的情况:洞里能走多远,要潜多远,多深,哪个地方有什么危险,什么地方特别窄,什么地方水流特别强。
“本”还说,他去得早,那时候洞里水流最强的地方不能回头。一不小心,头盔会飞,面镜可能会飞。他的装备是前挂式的密闭循环呼吸器,是更轻更小的CCR,即便如此,通过洞里最窄的地方,穿着装备依然过不去。潜水的时候要脱掉装备,塞过去,人再挤过去,再穿上装备。就是这么难。
周亚辉隐隐觉得,眼前的这名比利时人干了很多工作,而且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依然坚持着往前探索。从此“本”就成为了周亚辉口中的“那哥们儿”。
前一天还很混乱的临时救援指挥中心,第二天已经变得分区合理,车辆秩序井然。洞穴入口处建立了一个后勤营地,场地区域分明: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的禁区,其他军事人员和平民救援人员区,亲属休息区,以及媒体和民众区。
来自中国的另一支救援力量,绿舟救援队,在出发之前就定好了山地为主的搜索方向。在出发前,他们拿到了一个疑似支洞口的坐标点。有可能孩子们就被困在这个支洞口里。找到这个坐标点,是他们此行的最大目标。
6月30号,绿舟救援队把自己的诉求传达给泰方,希望7月1号去这里搜索。泰方同意了,并派了泰方人员和当地志愿者跟随。
导入坐标,在谷歌地图上查看,绿舟的队员们开始评估从哪进方便,大概距离是多少。评估出来以后,已经是深夜了。收拾好装备,准备明早出发。理想情况下,绿舟救援队顺利找到坐标点,进洞后就能找到受困的足球队。
如果洞穴救援队始终无法攻克睡美人洞的主要隧道,这似乎是找到孩子的唯一希望。
“有人在敲击”
泰国人给中国救援队开了小灶,给他们准备了全素食。
“其实我们想吃肉啊!”绿舟救援队有些无奈。
6月30号下午4点半,绿舟救援抵达指挥中心报道。和平澜救援队成员见了面,简单互相交换了救援信息之后,绿舟就去了山地救援住的营地。
山地救援营地其实是一座寺庙,但是设施齐全,供应饮食,可以上厕所、冲冷水澡。他们搭了帐篷住在两间肃穆庙堂的空地上,正对着帐篷的桌子上摆着肃穆的金身佛像。
绿舟救援队的队员杜连洋信佛,他每天跪拜,吃素食。附近的居民知道后,以为整个绿舟救援队都吃素,不断送素食给绿舟队员。几天后,连洞穴救援的平澜小组成员也受到“特殊照顾”,中国的救援队员们不好拒绝当地人的热情,很无奈,只能告诉他们,“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吃素,我们需要肉,需要能量啊!”
7月1号。绿舟一行十几人跳上几辆黑色皮卡,奔往坐标点。距离坐标点还很远,皮卡就已经无法行进,所有人不得不下车步行。路非常难走,最前面的泰国军方拿开山刀开路,每个人的负重都在20公斤以上,再加上逐渐变大的雨势,山上全是泥,特别滑。走一步,退两步。
山地搜救需要用砍山刀开路 图片:王林
绿舟的原计划,锁定到洞穴后,孟志刚先下洞,王旭东第二个下洞,如果再需要支援,王林再下洞。
让所有人都泄气的是,历尽磨难才抵达坐标点所在的支洞洞口时,发现已经有人提前赶到了。当时,同样在山上搜索的,还有日本队和俄罗斯队。最早赶到的泰方拉起了警戒线,把后来赶到的几支救援队都挡在了外面。
更让人泄气的是。经过证实,这个支洞口没有什么用。
情势却比想象得变化还快。晚上八点半,绿舟救援队接到了紧急搜索指令,又出现了新情况。指挥中心接到消息,有人在另外一个洞内听到了石头敲击的声音。
绿舟的队长王林十分兴奋,顾不上通知志愿者翻译樊文豪,绿舟救援队十分钟内,迅速出发。
这条路比昨天的路更加难走,但绿舟救援队队员们是兴奋的。漆黑的夜里,穿过低矮的菠萝地、爬上小断崖和陡坡,顾不上身上的伤,一路前往目的地。一走一脚泥,一踩一脚水,队员们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他们抓着藤蔓,继续往前爬。
打头的泰国向导穿过一个洼地以后,突然开始高举着手走,并示意队员说话小点声,“这里面都是坏人”。跟在后面的队员很奇怪。后来打开GPS才发现,那里离泰缅边境只有300米。只顾救援,却忘记这里就是最著名的“金三角”地带。他们夜里走的正是危险的泰缅边境线。
又找了一小时,还是没有找到敲击声的来源。绿舟队的成员觉得坐标有误,赶紧设法联系指挥中心,对方回复说,指派给你们的点位置有误,可能偏移了十几公里。
绿舟的队员只能放弃搜索,回到营地。这已经是7月2日凌晨两三点。
后来英国技潜专家团队成员迈克(Mike Clayton)才解释,“敲击声”是泰国海豹突击队的队员听错了,其实那只是水纹回声,而不是孩子的求救。
绿舟救援队回到营地倒头就睡,睡了几个小时后再次出发。
按照泰方规划的山地搜索战略。一开始,美军、中国等几个国家的救援力量集中在山地,孩子失踪的主路口是明确的,他们想找到连通出口的其他支洞口。
寻找支洞口,成了国际搜索队的主要目标。 图片:王林
山洞复杂,但是搜索队伍仍希望从山顶上找到,真正能联通主通道的支洞口。除了钻井队,山上所有人都在找洞。
7月2号,绿舟的队员发现了一个60米深的竖井,竖井不大,也没有凉气。做好绳索保护后,队员孟志刚率先下洞,里面确实有个支洞。走了一遍,发现是个死洞。
“山地救援计划”再次宣告失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无所获的绿舟队员们开始往回撤。他们准备回指挥部,讨论第二天的搜索计划。
天又开始下雨,他们不知道负责洞穴救援的平澜进展如何,那帮哥们儿的救援是否也是如此坎坷。
国际救援联队
6月30号,“野猪”失踪第七天。
美军牵头制定了运输救援计划。计划由泰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为主的国际救援联队,源源不断地往洞内运输气瓶和物资,打算在三号营地建立一个气瓶供应储存区,为英国洞潜协会为主的几位潜水员供给气瓶。
7月1日下午,运输计划终于开始。平澜的队员们收到指令,迅速穿戴装备,准备进入洞穴行动。从洞穴入口到三号营地之间,规定每人负责一段传递范围,手递手地接力传递。结果一开始就脱离了原计划。
原计划两小时一轮换,刚进去二十多分钟,周亚辉看到李硕也进洞了,问,你怎么过来了,不是俩小时轮换吗?李硕说,人家说了,美军觉得人手不够,把我们全派进来了,这就是临时改变的,觉得速度有点慢,所有人就上来了。
泰、美、澳、中组成的国际救援联队,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目的只有一个,尽全力保障国际技潜专家团队的体能,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所有的设备物资。
源源不绝的气瓶被运到救援现场 图片:Ben Reymenants
从三号营地开始,只有技潜专家团队才能潜进。国际救援联队虽然汇集了各国的救援力量,但并不十分精通洞潜作业。据周亚辉说,澳方没有准备合适的头盔就进了洞,一名澳大利亚特警刚进洞,就直接撞到了脑袋。
平澜的队员李硕更是懵的。李硕刚进洞没多久,还没开始适应洞内的复杂环境,美军指挥官就像好莱坞大片中一样大喊“Go!Go!Go!”塞给他气瓶催他赶紧下潜。而潜水经验较少的队员龚晖,出于安全因素,索性直接放弃进洞。
周亚辉被塞到一个气瓶,潜了下去,闭上眼睛,摸着绳索往前走。水里并不是只有绳索。岩石锐利的尖角可能会划破皮肤,有的地方要侧着身体才能走,同时还要保持气瓶的稳定。遇到电线,他还想办法绕过去。
潜了一段距离后,慢慢上升,脑袋露出浑浊水面。迎面而来是一张美军士兵的脸。Are you OK?
周亚辉通过了,原地等待后面的队友谭章。他盯着水面,看到一束头灯的光芒从水里出来,越来越亮,以为谭章马上要浮出水面的时候,这束光又没了……
没了?他赶紧潜回去,想知道发生什么事。出去一看,谭章正在跟美军比划,原来是谭章没有带配重块,浮力太大,沉不下去。
泰国海豹突击队员在黑暗中搬运气瓶 图片:Ben Reymenants
出发前,他们特意咨询了一名泰国技术潜水最好的专家,是否需要带配重块。得到明确的回复是“不需要”。谭章信了。周亚辉却建议他背着,以防万一。谭章没听,带那么沉干吗?背进去再背出来,原本颇为复杂的路况加上配重块只会消耗更多的体能。
结果谭章真被卡住了。周亚辉说,其实沉不下去,人也能勉强过来,但是浮在水中,装备可能会卡在电线或者石头上,这就很危险了。一个经典的潜水员死亡原因就是被卡住。
谭章被卡住之后,没有慌,冷静地退回去了。美军没有现成的配重块,只能找体积更大更沉的两个大铅沙袋吊在身上,才勉强顺利地通过了第一段潜水。
洞穴内部不像防空洞一样平整。在大型岩溶洞穴中,有山峰、峡谷、孔洞、裂缝等复杂地貌。再加上能见度极低的激流,即使还没到三号营地,就已经危险重重。
搬运作业结束后,李硕正准备要潜水出洞。拴在一侧的密封装备桶却因为有空气浮起来了。人虽然潜下去了,绳子却卡在钟乳石的缝里,不能动弹。李硕用力挣脱,却发现面镜也进水了。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洞内的激流本身就很浑浊,即使面镜进水,对视距的影响也不大——反正也是一样看不清。
李硕拉不出卡住的装备罐,一手抓着的导引绳也不敢松。他在水里挣扎了一会。跟在后面的周亚辉看到这个情况,立刻把李硕的装备桶被摁下去,危机才得以解除。
一天下来,每名队员都磕碰了好多次,浑身是伤,脚底被水泡得起皱发白。
7月1号这天,泰、美、澳、中组成的国际救援联队运输了190个气瓶,2号又运了100多个气瓶。“运到后来,专业气瓶完全不够用了,我们发现很多压缩空气瓶很多都是渔民用的,泰国从全国征集的旧瓶。”周亚辉说。
将近三百个气瓶运输到位,万事俱备,下面就开始国际技潜专家们的上场了。孩子们至今生死未卜,所有的一切,都在此一搏。
“Hooyah”
“山地救援”行动失败。“国际技潜专家”能否成功未知。
大雨连绵不绝。距离“野猪”足球队失踪,已经过去九天。在过去的一周里,救援一直在进行,但各国救援队原本高涨的信心,在连绵的降雨中浸泡,被不断的失望击垮。
第一次风险评估后,泰国海豹突击队指挥官不得不对外承认:“我们找到男孩们的希望渺茫。”几位参与一线救援的队员事后一致表示,那是最黑暗的时刻。
救援行动坠入深渊。
只有父母们彻夜不眠,死守在洞穴入口。人们在最脆弱的时候,往往会把宗教当作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在信奉佛教的泰国,烧香拜佛似乎就成了人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泰国政府请来了一位女巫师作法。女巫师告诉家长,他们会拿着九头蛇的佛像去洞口请罪,请求神灵原谅,不超过一个星期一定能找到孩子。
一名居住在美国的泰国女子在脸书发文,说梦见一位公主告诉她“别再浪费时间搜寻这十三人,若没见到高僧Kruba Boonmee绝不放人。”消息快速传遍了整个泰国。6月29日,缅甸高僧专程前往泰国,深入洞穴为失踪的孩子们做法事。
高僧做法后,连续三天都没有下雨。雨慢慢停了,水位开始下降,洞里能见度提高,水流也没有那么强劲了。一切似乎都在好转。
7月2号,约翰、瑞克、“本”、两名泰国海豹突击队医疗官等人组成了突击小分队,开始从三号营地挺进。从三号营地到“芭堤雅海滩”长2.5公里,他们要找到“本”布置好的路绳,再突破到芭堤雅沙滩,那里是最有可能发现孩子们的地方。
澳州队员在洞中 图片:谭晓龙
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在距离芭堤雅沙滩200米远处,英国人让“本”和泰国医疗官原地待命。约翰和瑞克继续突击。
过了芭堤雅沙滩,继续往前潜行。约翰再从水面浮出时,终于发现了那些200多个小时没有看到阳光的眼睛。
少年们和阿克教练还活着,他们在斜坡上紧凑地坐着。
“你们有多少人?”约翰问。
“十三人。”
“太棒了!”约翰向他们保证,明天会有更多人来救他们。
“本”就在芭堤雅沙滩不远处等候,知道找了孩子们,觉得太不可思议。
12名足球少年,其中6人没有吃任何食物。是阿克教练让孩子们在高地逗留,保存能量,通过饮用岩壁流水赖以生存。阿克教练教他们冥想,让他们保持冷静。孩子也曾经试图寻找出口,轮流挖掘洞穴墙壁,并且“节俭”地使用手电筒。
得知足球队被找到,并且全员幸存,整个大本营沸腾了。
约翰与孩子们对话的视频被传到网络上,迅速蔓延开。泰国海豹突击队也兴奋地在脸书上用泰文宣布,“12只野猪和教练走出洞穴。每个人都安全。”最后,不忘补上美国海军那句激励的口号:“Hooyah!”
看不懂泰文的外国网友不知道这条脸书的主要内容,但能看懂最后一个英文单词,Hooyah。这句美国海军特有的战斗口号,此时依旧振奋人心。
平澜公益基金会的翻译魏齐磊当时正在看世界杯,巴西刚刚进了一个球。住在隔壁的泰国同事突然敲门进来,催着他看电视上的新闻。直播新闻的标题是“找到了”。魏齐磊马上拍照发了朋友圈。很快,他又接到平澜队长王英颉的通知:马上开车去指挥中心,赶紧找到司机。
李硕和周亚辉接到消息时,刚从洞里出来回到酒店。二人四目相对,半信半疑,“真的假的?”队长王英颉说赶紧下楼,咱们到现场。只有谭晓龙并不感到十分意外,但没有想到会比设想的提前了两天。他刚洗完衣服,朋友圈发了一半,就听到了找到的消息。
几个人在路口等车来的时候,只见新闻车、救援车,疯了一样往指挥部方向开。
专车司机已经睡了,只有一辆小皮卡开过来,他们直接跳上车,催促司机出发。数以百计的志愿者和军事人员堵塞了通往洞穴的山路,奔赴营地。
指挥中心的所有人都在欢呼庆祝。这里灯火通明,几乎所有人都在微笑、庆祝、拥抱、拍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有的人还来不及吹干头发,赶到指挥中心时头发还是湿的。指挥中心外,上百个媒体记者拿着相机,被拦在线外。
泰军总指挥官比往常更加开心。他和英国洞潜专家围坐在第一排,坐在简陋的指挥桌前正式公布了消息,说话时嘴角禁不住上扬。人群一片欢呼。
发现孩子当晚,英国技潜专家分享当时的救援情况 图片:谭晓龙
“本”并没有和英国洞潜专家们坐在第一排。谭晓龙看到他安静地坐在后面角落里。在“本”的印象中,海豹突击队的总指挥官是个严肃的人。这位向来不苟言笑的军人,后来却走过来紧紧地抱住了他。
并不是所有人都这般激动。最先发现足球队的英国专家,约翰和瑞克心情十分复杂。“他们找到孩子时,虽然松了口气,但内心并没有真正放松下来,”同在英国专业技潜团队的迈克说。
那一晚,在所有人都开派对疯狂庆祝的时候,刚从九号营地潜回三号营地的技潜专家团队很清楚,人是找到了,但要把他们全部活着带出来,这个基本不可能。
发现孩子之后,英国人当场就把“本”踢出了技潜专家队伍。
当约翰发现孩子后,潜回芭堤雅沙滩与原地待命的“本”和泰国军医汇合时,“本”提议,应该立即把孩子从洞里救出来,“我们有足够多的氧气全面罩,为什么不直接营救呢”。
约翰朝“本”喊道:“本,你给我闭嘴,给我滚!(Ben,shut up and go away!)”本很愤怒,但更伤心,他不想在这种情况与英国专家们吵架,索性直接出洞,离开泰国,回菲律宾继续度假。
离开之前,“本”把自己带来的救援装备,全部留给了泰国海豹突击队。
7月3日,“野猪”足球队被困第十天。“泰国洞穴救援”的性质从“搜救”,变成了“营救”。
全球最顶级的救援专家们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方救援队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洞内的孩子们也被安排了泰国医生及时治疗。为了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大量的食物也运送进来。
为什么不直接让孩子们潜水出洞?
从受困者位置到三号营地的潜水距离是1500米,连潜水员进出都需要消耗近5个小时。专业潜水员在能见度极低的激流中,尚且还能摸索前行,但这些孩子没有人会游泳潜水。
睡美人洞内布局图 图片:Rafa Estrada
“本”后来也觉得,让孩子游泳出来太困难了,而且在能见度太低的情况下,孩子会极度恐慌。特别是在下雨的时候,水流太强,而孩子太弱,被困多天,有些人肌肉萎缩,甚至站不起来。
一些洞穴救援专家认为,最保守的方案就是等待洪水消退。但是泰国的雨季通常持续到10月,营救需要拖数月时间。食物供给还可以保证,但是洞内越来越多的救援队会消耗更多的氧气。事实上,在接近洞口附近的位置,人们就已经感觉到呼吸不畅。
救援专家建议,当时洞内测量的氧气浓度是17%,还可以再等一等。一旦洞内氧气浓度低于13.5%——相当于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含氧量时,足球队们会感到呼吸极度困难——必须要立即展开行动,否则孩子们危险很大。
Boring公司和Spac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隆· 马斯克(Elon Musk)发推文说,他们正在制造一种“逃生舱”。他们已经派工程师协助这项工作。但没有救援人员在现场看到马斯克的工程师,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美军特种部队和澳洲警察忍不住嘲笑说,“要拯救世界的马斯克来了!”英国专家的表达则更加直接,“他们就是为了博得更多的媒体曝光量而已!”迈克说。
也有一些声音较弱的救援方案。在洞穴上方打钻井,直接钻进洞穴,男孩们就可以通过新的通道爬出来。泰国政府派出了车辆和人手论证合适的洞口位置。
大量抽水。直到把洞内的积水抽干,直到男孩们可以自己走出来。但洞内的积水与降水量远远超出抽水的效率,尽管如此,几台大型抽水机还是在昼夜不停地运作,只为提高一点点救援的成功率。
负责山地搜救方面的中国绿舟救援队,没有再被分派到任务,先行撤离回国。侧重洞穴救援的平澜基金救援小组也调整了任务。
他们前几天运输了物资和气瓶,此刻正在营地待命。后来他们主动要求进洞修路,搬了一些石头垫地面,拿铲子平整路面,调整溜索系统。三号营地附近的小山很难通过,就在小山的沿线上架铺路绳,救援人员可以抓着走,保证安全。
洞内沟壑纵横 图片:Ben Reymenants
孩子们还在洞内,营救方案迟迟悬而未决。这时,沙曼·库南(Saman Kunan)的死又把救援行动拖向深渊。
38岁的沙曼是前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部队成员。7月5号晚上8点37分,沙曼将三个氧气罐从三号营地送到足球队受困的所在地——九号营地。在回程中,沙曼却在最难走的三号营地和四号营地之间失去了意识。他的潜水搭档当即尝试进行心肺复苏,但还是没能救活他,把他带回了三号营地。7月6号凌晨1点,沙曼死亡。
泰国海豹突击队总指挥很快调整了洞内的供氧策略,除了潜水员自己使用的氧气罐之外,他们尝试将氧气通过排气管排入洞内,不再使用人力搬运氧气罐。
沙曼的牺牲,让原本沉闷的营地救援气氛更加沉闷。
早在发现孩子当晚,泰方就已经开始讨论营救方案了。洞潜救援人员提出,希望国际联队能推进到七号营地,至少也要到六号营地。泰方指挥问谭晓龙,你能进到什么地方?他说,九号营地,如果您批准的话。
当时谭晓龙已经在和美军部队加紧演练。他想要去救人,而他的专业技能可以弥补美军的不足。
演练准备就绪的时候,沙曼的死讯传来,各国救援队一切行动也全部终止。泰国军方下令,美澳中国际联队都不得越过三号营地。
6号早上,谭晓龙到了营地,所有人都在等待。翻译张梦娜告诉他,这是来自更高指挥的命令。他心情沉重极了。如果不是死亡事件的发生,可能美军已经开始突击作业了。本以为终于有机会能去做一些减轻洞穴潜水员的压力,减少孩子风险的事情,一切却都止步于此。
一个高大的美国空军被调遣离开,他过来跟谭晓龙拥抱道别。他说,他马上就要走了,有一个任务他需要马上离开,很遗憾,不能再在一起继续做这件事了。
他们俩找人拍了张合影。照片里美国军人和他搭着肩膀,谭晓龙满脸酸楚,几乎快要哭出来。
他们都想救人,不过这可能是他往前突进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坏消息不断传来。一辆来自加拉信府救援队的车辆不慎滑落20余米山崖,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上山寻找洞顶通气孔,寻找途中因为不熟悉山路,导致1人重伤4人轻伤。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两天之内将会有大的降雨,洞内水位无法控制。男孩和教练的健康状况也不乐观。救援不得不快速执行。
“快”意味着更大的风险。美国任务指挥官查尔斯·霍奇斯少校告诉泰国总督,他预计只有“60%或70%的几率”把孩子们活着带出来,“也许三、四个,也可能五个会死掉。”
最先发现“野猪”足球队的,是两位传奇潜水员,约翰和瑞克。
瑞克是英国前消防队员,2011年获得过“英国中部地区”年度消防员的称号。“消防员”是他的主业,潜水是他的副业。瑞克已经年近花甲,但却有三十多年的潜水经验,是公认的全欧洲最优秀洞穴潜水员。
作为英国洞穴援救委员会(The British Cave Rescue Council)的核心成员,瑞克和约翰都曾参加过多次著名的国际救援任务。
在经典的洞潜救援纪录片《潜往不可知之地 Diving into the Unknown》中,瑞克和约翰就是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尝试在挪威的深海中,打捞遇难者的遗体。“本”也对这部影片印象深刻。
洞穴救援永远充满了未知。瑞克曾说过,当人们在登陆月球的时候,他们还可以依赖地图。但是在那些充满未知的洞穴中,没有人知道此路将通向何处,没有人知道在下一个转角处,将会发生什么。
2010年,瑞克耗时50个小时潜行8.8公里,刷新了人类最长距离的洞潜记录。
同样是在2010年,瑞克和约翰两人前往法国营救另一位著名的洞潜专家,艾瑞克(Eric Establie)。这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营救行动。400多名志愿者的大规模营救,期间洞内多次崩塌,最终还是没有救出艾瑞克。但瑞克和约翰在这次行动中的英勇表现,还是被授予了代表着人类勇气至高荣耀的英国“皇家学会”勋章。
在瑞克和约翰的洞潜救援生涯中,最著名的案例还属2004年的墨西哥洞穴救援。
2004年,六名英国士兵被洪水困在墨西哥察奎兰附近的一处洞穴。受困近八天,英国国防部排除各种外交困难后,亲自邀请了瑞克和约翰两位顶级潜水员实施营救。六名英国士兵中,两名都没有任何潜水经验,还有一位惧水。最终瑞克和约翰还是把六位士兵带了出来。
或许是2004年的这次救援经历启发了他们:为什么不在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引领下,让孩子们戴上氧气面罩,沿途一路护送,一直引导他们穿过洞穴,回到洞外呢?
这个计划看似完美,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恰恰就是足球少年们。受困于深渊之下已经十多天了,让这些体能几近耗竭的孩子们,在能见度极低的激流中潜水,他们是否会感到恐惧?在极端情况下,恐惧引发的无措行为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斯坦福大学急诊医学教授保罗·奥尔巴赫也分析道:“要想让孩子们潜水出洞,必须确保这些孩子体能上没问题,而且在心理上也能够克服恐惧”。
唯一的办法,就是先让孩子们先保持相对“安静”。同在英国专家团队的迈克说,瑞克和约翰当时提出,这个救援方案要想成功,还需要征集一位既懂潜水,又会麻醉的医师。
“潜水麻醉医师“,一时间成为了整个营救行动中的关键所在。
浪子归来,“本”带来了帮手 图片:Ben Reymena
回到菲律宾后,“本”继续和妻子过着甜蜜的假期,他试图忘了泰国洞穴内的足球少年们,但又时时关注着救援的进展。
“那几天我晚上睡不着觉,也吃不好饭,我想说服自己,放下自己的自尊心(重新回归救援),但内心一直在挣扎。”本说。
“本”终于收到泰国海军托朋友带来的协助救援请求,泰方不能让孩子在洞里呆上三个月再实施救援,时间太久了。
7月4号。“本”出现在了泰国机场。刚下飞机,“本”就被人们认出来了——他,不就是那个最早深入洞穴的比利时人吗。一旁的泰国人说,很高兴终于看到你又回来了。
当地警察从机场开始沿路护送,直达救援现场。等到了大本营,泰国海豹突击队总指挥官,以及救援现场的很多人朝“本”敬礼。
因为这次“本”从菲律宾回来的时候,还叫了两位帮手。其中一位,就是“本”的老朋友,从澳洲赶来的“潜水麻醉医师”,有着三十多年潜水经验的理查德(Richard Harris)。
“潜水麻醉医师”来了,“本”却不能再进洞了。
英国专家团队认为,“本”没有什么洞潜经验,泰军听从了英国人的建议。
甚至一度有外媒传言说,泰国海军还在洞口立了个牌子,上面用泰文写着禁止这名比利时人再次入洞。但事后证明这些都是谣言,牌子上泰文的意思恰恰相反:感谢比利时人“本”在这次洞潜救援中,做出的突破性进展。
在洞外的时候,“本”的手机每隔五分钟就响一次。他不敢贸然关机,不知道哪一通就是重要电话。
有一次,“本”接到了一通来电:“您好,我们是从埃隆·马斯克办公室打来的。”
“好的,我还是奥巴马呢”。本有点不耐烦。
对方急道:“我们真是埃隆·马斯克的人,我们是从SpaceX办公室打来的!不信你查下邮件。”
“本”将信将疑查看了下邮件,貌似……还真是SpaceX办公室打来的?
“本”马上回了电话,表达了歉意,“实在不好意思啊!”
对方说:“我们现在有五名工程师,我们急需和在现场的人通个电话,很多人都不接我们的电话。”他们做了一个可以载人的罐子,但是具体的数据要精确到厘米,需要知道洞穴中最窄的宽度是多少,才好具体调整。
在通话中,“本”才了解到,马斯克团队的救援行动在被媒体曝光前,早就已经到了清莱开始准备实验了。只不过他们选择了低调。
这通电话持续了四五十分钟。他们认真听了“本”的意见,咨询了很多问题,研究出了好几套方案。“本”感觉到,或许他们是真的想帮忙,但遗憾的是,现场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们。
同样在洞外,救援迫在眉睫,雨季已经来了。泰方迟迟不做决定。救援人员开始向泰方施压。
一位身穿蓝色衣服、背着双肩包、宽大短裤脚踏人字拖的年轻男孩来到了营地。别人告诉谭晓龙,“他是管水的。” 整个营地,只有这名男孩可以自由进出泰国政府的指挥营地。
男孩叫他内(Thanet Ntisri),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开一家泰餐馆,同时也是水利专家。他负责监查维护洞穴内的水位——将水从洞穴中抽出来,并指挥勘探队预防排出的积水通过下水道再次回流进洞穴。这也是后来救援时,水位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
美方和澳方的长官都上前向男孩说明了目前救援进展。下午,“管水的”男孩他内用电脑与泰国政府内阁直接沟通。晚上,泰国王室代表就来到了指挥营地。
由美方、英国专家、澳洲医生、男孩与泰国王室组成的决策会议在帐篷里召开。救援专家拿矿泉水瓶模拟气瓶,把方案像打沙盘一样演示了一遍。
美军少校霍奇斯告诉泰国官员,如果过了窗口期再不展开营救,所有人都会死。英国洞潜专家说,如果再不定救援方案,他们就没有留下的必要,准备走了。
坐在一旁的澳大利亚麻醉医生理查德说,方案,只有这一种。理查德重复了几遍。他没有理会其他人的讨论,又补充了句,我已经连续几天没休息好了,我要去睡觉。说完,理查德转身就离开了。
王室最终同意了。“Buddy”(伙伴)潜水救援计划获得允许。
洞内。抽水机一直在抽水,早期需要潜水才能通过的路段,有些路段已经可以游泳进去了。等到营救的这天,救援队已经可以徒步走进洞穴。
“野猪”足球队告诉救援队,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7月8号,营救日。
十三名国际潜水员,一名麻醉医生,五名泰国海军潜水员进行首次救援行动。中国救援队等大批国际救援联队,都守在三号营地外辅助救援。
进洞之前,各方召开最终方案部署会。中方负责把孩子和教练从三号营地运送到二号营地,通过二号营地以后,再把他们直接交给泰方医务人员,泰方医务人员再次检查,确认生命体征后,交由泰方运送孩子直到洞穴出口。
方案部署会上,美国指挥军官说,中国有五个人参与救援。
美军指挥官走下来对谭晓龙说,你跟我们一起到三号营地。就把谭晓龙和其他几个美国人分在一组。
各方救援队进洞到达指定位置之后,马上开始做彩排预演。辅助演练的是一名美国女兵,身高、体重都跟孩子差不多。谭晓龙和美军在一组,负责掌灯,并提供出口相应的潜水方面的安全保障。
周亚辉、李硕、张广瑞、谭章、龚晖,按照已经搭建好的传送系统,从澳方接过来女兵,再传给泰军,确认绳索和运输担架的承载能力都没有问题。
美国女兵模拟孩子救援预演 图片:周亚辉
第一个孩子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屏气凝神。
志愿者王志天也进洞协助翻译。他说,在孩子到来前,前方会有人把孩子的大致位置信息传递到三号营地,让救援队提前做好准备。从准备到达平澜负责的运输点,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段路是一个小山坡,当中的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边很多突出的岩石。队员要把孩子从那个通道上拉上来,再传递给下一个环节的救援人员,继续往洞外护送。
第一个孩子送到的时候,担架上的人穿着海军黑色的潜水服,戴着是成人的全面罩和装备,很安静,不说话,昏睡状态。周亚辉吓坏了,难道是海军出事了?
第二个,第三个,都是这种状态。周亚辉心想,坏了坏了,行动失败了,这太沉重了。
他看到医生拆开担架,检查测量血压,更换气瓶。专门有一名泰国人唱歌,你快醒醒吧,你快到家吧。全面罩揭开,周亚辉这才发现,里面躺的原来不是海军救援队员。是孩子,而且还活着。
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被运送过来。刚开始的时候,通知等待救援的孩子“最多6个”,后来变成了“最多4个”。直到消息说,“当天没有孩子了”,平澜的队员们都很兴奋,跟着担架一起往上走。
周亚辉终于有机会观察到心里一直惦记着的孩子。没错,是活着的,眼睛还可以微微地睁着。
为了防止孩子使用的气瓶中途没气,每到一个救援点都要换气瓶。即使周亚辉压着全面罩,气瓶也一直在大量地跑气,消耗很快。最后他拿着气瓶一看,度数显示就快没气了,又赶快拿水擦洗,擦完了马上再换上。
所有的“小猪们”都经过队员们的手,直到救援队员们目送着他们被顺利运出洞穴。
当第一批孩子们被送出洞口的时候,孩子们还在面罩内沉睡,出洞后被直接送到救护车。第二天救援时,孩子们也一样戴着全面罩,但已经能听到面罩里呼吸器的声音。第三天阿克教练是第一个被送出来的,救出后很快被运带上直升机,运往医院。
救出孩子的时候,泰军把所有人都驱走了,场地规模也大大缩小,并禁止媒体进入。洞口只有零星的几个人。有人听到了远处媒体区的欢呼,还有人注意到家属的低泣。“本”也守在洞外。
和等待的人们一样,“本”微笑地望向逐一出洞的孩子和英雄们,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众人一片欢腾,却没有人再注意到“本”。
孩子送到的时候很安静 图片:周亚辉
然而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目送孩子们被送出洞外后,最后驻守在第三营地的美军小组和泰国海豹突击队的成员却遭遇险境。
洞潜专家回到三号营地,他们在通道中间拍照合影,守在三号营地入口位置的谭晓龙很想加入合影,但是四名泰国海豹突击队还没到。
就在这个时候,洞内的水泵突然爆裂,抽出去的水迅速倒灌回洞穴中。谭晓龙迅速把灯上的标尺插在水里,马上用另外一个灯照了一下标尺,洞内水位一点点上涨。
他盯着水下的绳索,没有半点动静。很长时间后,谭晓龙才感觉到绳子上的信号。他摸一下绳子,意识到海豹突击队员抓绳的力度没有节奏,水平远远不如潜水专家。
等到海豹突击队员出现的时候,水位已经涨到快把人淹没的位置。几位海豹突击队员们依次浮出水面,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三个停顿了一下,谭晓龙心里咯噔一下,等了一会,第四个才冒出来。等到把四个人都拽出水面,谭晓龙才看到他们身上穿的并不是适合洞潜的潜水设备。
在水位继续暴涨之前,谭晓龙拉上四名海豹突击队员,几个人赶紧出洞。
洞内的危机还没有结束。
最后一位出洞的泰方协调人员,辅助中国队员把滑索系统拆除。在通过一段需要拉着路绳前进的深水区时,绳子突然断裂,泰方协调人员马上沉入水中,张广瑞一把抓住他,泰方协调人员才顺利脱险。用中文惊慌失措地大喊,我不会游泳!如果当时这名泰方协调人员穿着全套的救援装备,整个人极有可能被装备压进水底。
中国救援队是最后一批从洞内走出来的队伍。救援的路绳却没有拆除,就那么留在了洞里,纪念这次意义非凡的世纪大救援。他们朝着洞外走去。这天我们在洞里待了十一个小时,周亚辉想,这真是漫长的一天啊。
洞外的光线越来越耀眼,甚至有些不适应感。洞口处,泰国皇家海军总指挥官迎了上来,各国救援队鼓掌庆祝,欢呼喝彩。只有最后一批队伍安全走出来,才标志着整个救援行动顺利结束。
7月10号。洞穴救援十八天后,他们终于走出了这处深渊。
后记· 英雄人生
泰国洞穴救援结束后,每个人都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可故事并没有真正结束。
英雄的人生,永远都在继续。
山地搜救任务结束后,绿舟救援队先行撤离救援现场。在清迈机场,绿舟救援队队员曹彩宏和孟志刚正在等候回京的飞机,全套的救援装备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显得十分醒目。二人不断被路人们认出。虽然语言不通,但仍阻挡不了泰国群众源源不绝的道谢。
一位路过的女子赠水之后,对二人说了几句泰语,曹彩宏和孟志刚没有听懂,女子见状转身离去。大概十分钟,她又回来了,递过手机,屏幕上翻译软件写着几行字:“谢谢你们!祝你们一路平安!”
另外两名绿舟队员,王旭东和杜连洋,则被派去普吉岛学习潜水,以增强潜水救援能力。
二人刚刚到达普吉岛,第二天普吉岛海域突遇特大暴风雨,两艘游船在返航途中出现翻船事故。船上138名游客遇险,其中包括127名中国人。
王旭东和杜连洋在继泰国洞穴救援之后,又立即加入到普吉岛救援。他们组织当地有能力的人员协助救援,并帮助他们建立指挥通讯体系。随后,二人又协助组织由皮皮岛潜水店教练组成的2支搜救小组,携带大量救生物资开船出海搜救……
绿舟救援队队员后排左起:王林、杜连洋、王旭东、孟志刚、曹彩虹(左八)、泰籍华裔志愿者樊文豪(前排左三)
英雄的人生似乎不需要过多解释。
平澜的队员们从北京出发时,带了大量的绳索装备。在洞内经过长时间浸泡后,如果绳索没有及时晾干的话,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在救援期间,苦于没地方晾晒,李硕只好在房间内把绳索铺在地毯上晾干,却不小心弄脏了地毯。
这个外号叫做“大兵”的汉子,深感过意不去,在纸条上写了“Sorry for dirty.(对不起,我们把房间弄脏了)”,之后就顺手把纸条留在了床头柜上。
第二天,从洞穴救援出来后的李硕,又回到酒店房间休息,扫了一眼床头柜,发现收到了“回信”——
“Im OK. Welcome to our hotel, my hero!(没事的,欢迎下榻酒店,我的英雄)”。
平澜公益基金会部分队员(从左到右): 谭晓龙 龚晖 张广瑞 王珂 谭章 王英颉 黄媛(翻译)
还有些英雄,获得了更高的荣耀。
最先发现孩子的两名英国潜水员,瑞克和约翰,再次成为了国民英雄。英国保守党前副主席发了一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血透频率越来越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