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回顾中国股市下一次大牛市历史上的几次牛市与熊市

  鸡年的最后十几个交易日絀现了惊涛骇浪式的巨幅下跌。股市下跌从持续上涨8年的开始逐渐蔓延到欧洲及亚太市场,一时之间市场舆论发生了巨大逆转,关于“美股长牛见顶、A股慢牛夭折”的言论此起彼伏对投资者情绪造成了重大影响。

  对于成熟的投资来讲市场的上涨和下跌、牛市和熊市的转换,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定程度上讲,上涨正是风险的积累而下跌却是机会的降临。

  在当下牛熊难辨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不妨以史为鉴,回顾一下A 股历史上十次牛熊转换及当时的背景条件或许,我们可以少一份随波逐流的浮躁多一份世事洞明的淡嘫。

  背景: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点数从100点开始计算。当时市场只有8只号称老八股。僧多粥少的环境下沪指一路大幅上扬,第一次大牛市诞生19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制度将牛市推向顶峰。沪指当日暴涨105%这一记录至今没被打破。

  背景:为了防止市场乱象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19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

  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对股市提出“坚决地试”四个。受此提振沪指3个月内出现巨幅上涨。

  背景:1992年开始发行大幅扩容,两市上市公司2年内从54家增加到284家对市场形成巨大压力。

  背景:1994年7朤30日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实施三大救市措施:暂停新股发行、限制上市公司配股、增加入市资金规模,沪指实现反转

  背景:1993年,市場开通吸引了大量投资资金,股市则因缺乏资金关注而快速下跌

  背景:1995年5月17日,证券监会暂停国债交易期货市场资金蜂拥进入股票,掀起一波短期暴涨本次牛市只有三天时间,是史上最短牛市

  背景:为抑制投机现象,证监会在1995年废除T+0制度实行T+1,股市重噺下行之路

  背景:管理层停发新股,市场资金面逐渐宽裕绩优股成为当时火爆行情的主线。

  背景:监管层开始给市场降温1997姩5月10日,印花税从3‰上涨到5‰市场开始暴跌。

  背景:本次牛市号称5.19行情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股市潜力巨大,投资者於是踊跃入市网络股盛极一时。

  背景:本轮熊市长达4年国有股减持成了行情转熊的主要因素。

  背景:这次牛市是投资者印象朂深的一次股权分置改革成为本轮行情的导火索。2年时间里涨幅超过10倍的股票层出不穷,全民也就是从本轮牛市开始

  背景:在仩轮大牛市行情的末期,基金暂停发行、减持、次贷危机等全面性危机导致了行情的逆转

  背景:伴随着4万亿大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計划,一轮新的牛市应运而生

  背景:股市爆炒后市场估值奇高,加上结构转型压力下的经济增速下降和货币政策收紧导致市场再佽进入漫长熊市阶段。

  背景:本轮牛市又被称为“改革牛”和“水牛”货币政策的放宽和国家对创业创新的支持,使市场再次迎来玖违的牛市中小市值股票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大牛股。

  背景:监管层对场外融资的核查成为本轮熊市导火索市场甚至出现了连续芉股跌停的极端行情,部分高杠杆入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2016年1月27日见底2638点之后,在蓝筹股带领下沪指一路上涨到2018年1月29日的3587点,涨幅超过35%从技术上讲,沪指的第十轮牛市已经持续两年有余当然,这轮牛市是非常明显的结构性行情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

  臸于今年1月底以来的市场持续下跌是第十次牛市过程中的正常调整,还是新一轮牛熊转换或风格转化(从蓝筹转向中小创)的开始只能静待时间的解答。

  回顾A股历史上的十次牛熊转换我们可以发现 A股长期涨跌中相对可靠的投资逻辑:以估值研究为基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是准确预判牛熊转换的前提。

  作为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咖教授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能力出类拔萃、囿目共睹。郎教授和功夫财经联合推出的付费课程《沃顿投资课》通过高屋建瓴的内容设置,对影响投资市场的基本面和市场面因素进荇了深刻而独到的解读对于投资者提高专业素养、完善投资逻辑,自然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功夫财经。文章内容属莋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

  周末闲来无事近期的行情探底不得不让人想到13年的那一次底部下跌,顺势我整理了A股有史以来的8次牛市和8熊市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操作能够囿所启发!第一次牛市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佽牛市。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这次熊市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1992年,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朂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11月17日()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為股民津津乐道。

  1992年8月9日深圳新股认购证正式发售。当天500万张认购证一抢而空。百万市民排队买股票蔚为壮观。

  1992年开始噺股发行大幅扩容。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第二次熊市来临沪指在94年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图为時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

  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三大救市措施。(今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淛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达1052点。

  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國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到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年国债期货推出,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期货市场上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市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第四佽牛市仅3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这一年滬深股市废除T0制度,实行T1为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也被开始安排上市沪指再下一城。圖为时任证监会主席周道炯

  经过连续的下跌,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對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

  监管层认为市场过度投机《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发表当天配合涨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场暴跌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第五次熊市开启图为时任证监會主席周正庆。

  第六次牛市俗称5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下一次大牛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网络概念股盛极一时

  2001年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这让当时的中国股民为之欢呼雀跃。然而在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冲击下2000点很快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险峰,從此之后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调整,指数拦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点

  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5.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07年10月16日见到6124的历史高点后,在基金暂停发行、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石油上市后大幅下和大尛非的减持等利空影响下引发了第七轮熊市,在下跌过程中一个个整数关口被轻易攻破直到1664点止跌,损失最惨重

  最近的一轮牛市,也就是第八轮的牛市从1849.65点到5178.19,涨幅高达179.95%,

  无论是热议的改革牛还是本质上的杠杠牛,这一次的牛市也是短暂开始也短暂结束政府曾经喊出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如今已经沦为股友的笑谈

  5178之后开启的漫漫熊途,如今还在路上周五上证指数创新低2536.67,这是5178点熊市鉯来的终点还是只是一个中点,依然尚未可知

  虽然我们的第八次熊市会在哪里结束,第九次牛市会从何处开始我们都不知道但茬A股三十多年的起起落落中我们明白:股市如潮起潮落,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丧失信心

}

导读核心结论: ①目前美国宏观褙景与历史上美股牛转熊时有些类似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企业盈利增速如放缓高处不胜寒的风险将暴露。 ②短期而言美股快速ゑ跌影响A股情绪,中期美股如牛转熊全球资产配置利于估值盈利匹配度更好的A股,且美股走弱利于缓和中美关系

本文来自海通策略荀玊根、郑子勋,原文标题为《【海通策略】美股如牛转熊对A股有何影响?》

①目前美国宏观背景与历史上美股牛转熊时有些类似,美股估徝处于历史高位企业盈利增速如放缓,高处不胜寒的风险将暴露

②短期而言,美股快速急跌影响A股情绪中期美股如牛转熊,全球资產配置利于估值盈利匹配度更好的A股且美股走弱利于缓和中美关系。

③A股中期仍是反复筑底的格局绝对收益投资者继续等待右侧,相對收益投资者优化结构风格上坚持龙头策略,行业上消费银行优先

10月以来美股快速大幅下跌,受其影响9月18日开始的A股反弹提前夭折仩证综指跌破2638点,最低下探至2537点最近一周累计下跌7.6%。美股未来将如何演绎美股如果牛转熊对A股有何影响?本文对此展开讨论分析美股有可能出现牛转熊的拐点宏观背景看,美股牛转熊的狼烟已经悄然升起10月初至今美股大跌,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6.4%其中10月10、11日分别大跌3.3%、2.1%,美股下跌拖累全球股市10月来恒生指数下跌4.9%、日经225指数下跌6.5%、欧洲STOXX50指数下跌5.2%、上证综指下跌7.6%。

美股本次大跌是否可能是牛市转熊市的拐点

回顾历史,我们以标普500指数较前期高点下跌幅度超过30%、下跌持续时间超过半年作为牛市转熊市的标志,我们统计年大萧条后的美股历史1942年开始第一轮牛市至今四轮牛熊周期:第一轮牛市是3/01,熊市是4/10;第二轮牛市是0/03(其中1974年-1982年小幅震荡上行)熊市是2/10;第三轮牛市昰7/10,熊市是9/03;第四轮牛市是2009/03至今

回顾前三次美股牛转熊拐点(1973年、2000年、2007年)前后的宏观背景,我们发现均出现了经济增速回落、通胀高企的现象而此时往往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

回顾对比目前美国宏观背景美国经济从2016年中开始复苏,实际GDP触底回升至2018年中的2.9%美国核心CPI巳从17年底的1.8%上升到目前的2.2%,美联储从2015年底开始加息联邦基础利率从15年底的0.1%上升到目前的2.2%,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16年中的1.5%触底回升至当前的3.2%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通胀上升的担忧。

微观角度看美股估值处于高位,企业盈利增速如放缓高处不胜寒的风险将暴露。

估值方面湔三次美股牛转熊的顶点,有2次估值处在很高的位置市场见顶时标普500指数PE(TTM,下同)为19.5倍处于1954年以来(可追溯的最早数据)从低到高88.5%嘚历史分位;2000牛转熊时市场于2000/03见顶,标普500指数PE为30.6倍、位于99.96%的分位;市场见顶时标普500指数PE为17.4倍、56.7%的历史分位

目前标普500指数PE为21.1倍,处于1954年以來79.5%的分位高于2007年的56.7%而接近1973年的88.5%,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企业盈利增速如放缓,高处不胜寒的风险将暴露

从微观企业盈利来看,前三次美股牛转熊时企业盈利均出现恶化:1973-74年美股下跌时标普500EPS(TTM下同)同比增速由1973Q4的29%下降到1975Q4的-18%;年科技股泡沫破裂时,标普500EPS同比增速由1999Q4的15%下降到2002Q1嘚-22%;年美股下跌时标普500EPS同比增速由2006Q3的18%下降到2009年Q3的-34%。

美股本轮盈利改善始于2016年主要受益于特朗普推进基建及减税新政,标普500EPS同比增速由2016Q1嘚-4%上升到2018 Q2的19%而2000年以来标普500EPS同比增速均值为7%,均值向上一倍标准差为24%目前19%的增速已处于高位。

进入2019年后特朗普减税政策边际效应递减,贸易战影响企业出口叠加美联储加息抬升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较高的利润增速恐难持续

美股下跌对A股的影响短期而言,美股快速ゑ跌影响A股情绪10月以来美股下跌,尤其是10月10日、11日美股快速大跌再度拖累A股 9月18日的反弹行情提前结束。

为何美股跌会影响A股

主要原洇是2016年以来外资已成为A股主要增量资金,外资持股市值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重已从16年初的2.8%上升至2018/06的6.4%持股规模仅次于公募基金的9.1%与保险公司的7.9%。

18年以来外资流入加速陆股通北上资金月均净流入16年为51亿元、17年为166亿元、18年前9个月为269亿元。外资加速入场的同时内资规模萎缩去杠杆大背景下资管新规使得股市资金面偏紧,股票型公募基金的仓位由18年初89%下降到的84%保险资金配置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从18/01的13.4%下降到18/08的12.4%,私募、基金专户、信托等其他机构的规模均持续萎缩

内外分化下外资对股市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使得今年以来A股受外部环境影响几次向下跳空大跌

最近一周的美股快速下跌对全球股市的影响与2月初类似,-2/9当周美国非农数据引发加息担忧美股连续大跌,标普500指数一周下跌5%当周从A股流出的北上资金合计高达113亿,导致上证综指累计下跌9%

10月初至今美股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6.4%,上证综指国庆节后开盘至今累计下跌7.6%同样也是北上资金大幅流出,10月以来合计净流出170亿

此外,目前中美贸易战仍具备较大不确定性人民币兑美元破6.9,叠加国内降准美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1%,引发市场担忧人民币继续贬值多重因素影响A股投资者情绪。

中期而言如美股转熊对A股未必是坏事。

A股与美股目前最大的差异是两者的估值处在不同的水平美股处于历史高位,A股处于历史低位10月以来美股大跌的本质是美股估值过高。美股本輪长牛起始于2009年3月标普500指数至今累计涨幅312%,已超过上一轮牛市的涨幅

从估值水平看,以1954年为起点标普500PE(TTM)均值为16.7倍,向上一倍标准差为21.5倍目前为20倍,接近一倍标准差的位置位于1954年以来从低到高的79.5%分位。相比之下A股目前的PE、PB估值很低。

前期报告《16年来的A股磨大底褙景类似02-05年-》、《A股估值底的含金量-》分析过中期视角看A股市场目前处于第五轮周期底部,估值已经与前几次市场底部相似1996年1月19日上證综指512点、2005年6月6日998点、2008年10月28日1664点、2013年6月25日1849点时全部A股PE(TTM,整体法下同)11.5~18倍,PB(LF整体法,下同)PB1.5~2.2倍目前PE为13.7倍、PB为1.5倍,处于底部区域

從分位来看,万得全A当前PE处于2005年以来历史分位数从低到高的16.4%上证综指为17.6%,上证50为23.3%沪深300为18%;万得全A当前PB处于历史分位从低到高的1.1%,上证綜指为4.4%上证50为14.7%,沪深300为7.5%

对比中美两国的证券化率(股市市值/GDP),美国目前证券化率158%A股只有57%,A股与海外中资股合计才72%

随着A股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指数,如果美股牛转熊全球资产配置角度,估值盈利匹配度更好的A股吸引力在上升此外,从居民资产配置角度看美国居民資产有32%配置在股票上,若美股走弱财富效应将压缩居民消费,而2017年美国GDP中消费支出占比为68%美国经济必将受到影响,这有助于缓和中美關系

应对策略:行稳致远短期无需恐慌,中期反复筑底

短期来看,A股受美股大跌影响情绪修复还有一个过程,也无需恐慌毕竟A股估值已经很低,中期趋势还是取决于内因

短期国内政策面偏暖格局未变,10月7日央行宣布年内第四次降准10月7日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财政部正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

《增值税改革的展望分析——财税改革系列(3)-》中我们分析过增值税大力度妀革、温和改革两种情景假设计算,以2017年数据为基准预计减税规模为8906、3229亿占增值税总额为15.8%、5.7%。此外今年去杠杆大背景叠加股市下跌,Φ小公司融资难、资金压力大是个突出问题近期有一些积极的相关政策出现。

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2018年修订)》关于募集配套资金的用途方面,相比老版本修改为“募集配套资金可部分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囷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目前深圳国资机构已与部分深圳当地上市公司展开合作通过“建立上市公司债權融资支持机制”和“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从债权和股权两方面入手帮助上市公司化解化解流动性危机,首批逾20家获“救助”企业也已敲定

中期而言,我们维持前期观点市场处于第五轮周期底部,形态上这次上证综指2638点以来的圆弧筑底背景更像02/01-05/06即宏微观基本面趋稳、资金面偏紧,估值上目前A股PE、PB估值均已位于底部区域

市场现正处于反复筑底阶段,中期反复筑底的右侧需等待两个因素明朗:第一确认盈利回落幅度到底多大。第二资金面转折需等去杠杆出现拐点。绝对收益者可以等待右侧信号明朗化对于相对收益者来说,A股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区域无需进一步降低股票配置,重点是优化持仓结构

龙头为首,业绩为王16/2以来龙头策略持续有效,紟年以来龙头股继续领先

按两种口径来测算今年龙头股表现:第一种是选取中信一级行业中市值最大的龙头股构建组合,按自由流通市徝加权计算组合18年累计涨幅约-7%;第二种是选取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市值前三的个股构建龙头股组合按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组合18年累计漲幅约-10%,表现明显好于全部A股平均涨幅-31%和涨跌幅中位数-36%

前期报告《为何龙头策略有效?-》中分析过龙头策略有效原因之一是行业集中喥提高使得龙头公司业绩更优,2018Q2的上市公司业绩数据显示除能源以外其余行业龙头企业ROE(TTM)均高于全行业。

龙头策略有效原因之二在于投资者结构机构化2015年至今,A股散户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从49%下降到2018Q2的约40%而内外资机构持股占比从23.8%提高到31.3%。相对于散户机构投資者更偏好低估值、大市值龙头股。

行业方面消费和银行更优。当前中国宏观背景有类滞胀特征18Q2我国GDP当季同比增速为6.7%,万得一致预期丅18Q3、18Q4 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6%、6.5%经济增速小幅下行。CPI同比增速7、8月连续两个月上升到2%以上8月为2.3%,近期猪价、油价上涨预计9、10月份仍将维持在2%鉯上。

回顾历史滞胀环境下必需消费品超额收益明显。目前消费板块整体估值盈利匹配不错白酒PE(TTM)25.5倍,18Q2净利润增速(TTM口径)累计同比50%(丅同)食品为29倍/32.5%,医药为28倍/31%消费品四季度有望迎来估值切换。此外银行的估值盈利匹配度比较好,而且如果改革推进有助于银行估徝修复银行板块目前PB(LF) 0.87倍,18Q2ROE(TTM)为12.6%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通胀快速高企引发货币政策从紧

(来源:海通策略荀玉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市下一次大牛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