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读金融博士读几年,你们有什么想问的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彪悍学姐Fiona

今天,“山竹”大驾光临,香港已经挂起8号风球,感觉整个城都安静下来。刮台风也好,泡一壶清茶,可以静静坐着,有一个空间让我们静心思考。

最近写公众号,遇到的难题是,干货类的文章写再多,感觉也只是授之以鱼。

在添加了超过500位前来咨询的粉丝们之后,我发现,大多数朋友,对未来很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擅长金融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想跟风,但又怕能力跟不上。不清楚细分领域以及自身优势。例如,在金融领域,也分front office 和 back office, 简单来讲,就是对接客户,和后台技术研究类。而每个大类细分下来,还有自己独特的模块。

所以,你究竟想处于什么样的position,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天赋?

最近看到知乎热门的问题,20岁做什么,可在5年后受益匪浅?我想,以此回忆一下自己的20-25岁,也许我的流水日程,会对你有所启发。

来香港已经半年多了,逐渐适应了这边紧张的生活。

刚开始,一周内要交3000字的英文论文,我紧张得晚晚失眠!后来被吓的多了,才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哪怕还剩三天,也可以在校园内的星巴克,喝咖啡聊聊天。

还可以从早连续学习,直到凌晨2点,第二天早上继续爬起来上学。

这些经历的次数越多,能力也不断提升,直到习以为常。不逼一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这么强大。

我想,之前那些痛苦的日日夜夜,锻炼成了今天的游刃有余。

大一暑假,通过AIESEC社团,我一个人背起背包,去了印度尼西亚的BADUNG市,做了一个月的义工。

在去之前,我就很想探索一下巴厘岛的印度教文化,了解当地的农业和女性平等教育等情况,同时体验一下异域风情。

到了寄宿家庭,我才发现,当地洗澡都是用冷水的!上厕所也不用纸巾。不是因为条件差,而是风俗就是这样。当时culture shock了一把,后来渐渐习以为常。冷水也就哗啦啦地洗习惯了。

入住的第二天早上凌晨,我被小镇一起念经的声音给吵醒。起床一问,原来印度尼西亚是第二大伊斯兰教国家,一天需要做5次礼拜,第一次就在凌晨5点钟。很多时候,我们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可是到了时间点,他们也要停在加油站,做完礼拜,才继续赶路。

而在印尼,我和几位来自欧洲的小伙伴一起,对当地农业和教育进行研究,在和不同国家的朋友们相处后,才发现,多元文化,让我知道,存在即合理,也更能从对方角度思考。

我当时入住的志愿者家庭,是当地非常富有的家庭,项目组织者是家里的长女,在大学期间,每天都是开车去上学。而当地,连个像样的公交站都没有。全是坐的TUK TUK车。让我深深感受到当地的贫富差距是多么地巨大。

(当地公交车,在热带国家里,N个人挤在狭小的空间内,感受你懂的!)

这段志愿者经历,让我明白,不同的宗教和生活习惯差异竟然这么大,我们要尊重不同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经历都是由他自身的背景所决定的。

当我们感觉非常痛苦时,正是出于上坡期。等到不断地锻炼,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习惯成自然。已经不是当初弱弱的自己。多去探索,只要有兴趣的点,就先去尝试,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你还年轻,nothing to lose.

大学的大二大三,时间过得飞快。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而离找工作感觉又比较遥远。

校园里飞梭着各种实习的讲座,也有各式各样的活动。

从大一开始,我就选修了人文类的课程,一直坚持到大四。直到工作后,我才发现,人文类的课程,才是真正教育的核心。

我的学位是风险管理专业。本来上好我的金融和统计,就非常好了。

可是耐不住数学和金融的世界太单一(过于工具型),就选修了很多其他学院的课程,例如艺术史,和历史,心理学等课程。

(在美国,本科大一大二的专业还未定,大家可以随意修读感兴趣的课程, 然后按照科目收费,多修学分学费就越贵。香港大学也一样,但是我们额外选修是不用额外收费。)

大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就好像去了一个很高级的自由市场,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

我们通常都有2周的自由选课时间,在这两周,大家可随意去听感兴趣的课程,如果听了几堂课,觉得不感兴趣,就drop掉该课程。

最终确定的,都会是自己喜欢和有兴趣的。

在大学时代,最好的教育,就是有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们,以朋友的方式,跟你探讨学术。而且,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像在听一个个故事一样,轻松和有趣。

在大学时期,我们的课程分为Lecture 和 tutorial, 基本上教授只会带大课,小的15人一班的研讨课,全部是由博士讲作业。

我修读了几门历史学。里面有一位教授,给了我终身的影响!绝对不夸张,他就是Peter Cunich,港大的历史学教授。

每个学期末学生都会为每门课的教授打分)

当时,他的的一句话让我们非常感动,他说,这是你们历史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为了训练你们成为未来的历史学家,每一门课我都要亲自上。

当他带着仪式感,说出历史学家时,顿时,我感觉大家由一位大二懵懂的学生,变成一位有使命感的历史学家。

他不仅仅教我们历史,还叫我们如何写论文,由论文格式,到如何引用文献,如何避免抄袭,如何总结,事无巨细。

除了写作,在阅读历史文献时,他也会同时推荐我们就某个历史问题相关的几本书籍。他说,没有一个人写出来的书是完全客观的,你需要总结不同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论点。感觉批判性思维都是在此获得的!

我们不仅仅有普通的大课,和15人的小班研讨课。他同时额外开设了写作课和每学期2次的实践旅行。

每周五早上,我们还有早餐研讨会,会探讨一下最近课堂的历史问题,抒发一下自己的意见。一学期2次的Field trip, 他亲自带我们去澳门和广东,考察历史课程中的某个议题……

要知道,这所有的所有,全部是他一个人亲自带我们进行,从来不会假手于博士生。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是在学科上给了你启发,他那种无私的精神,批改论文的小细节和反馈,非常感染我们每一个人!直到工作后,遇到同样喜欢他,听过他课的朋友们,我们都会一见如故,觉得彼此心心相惜。

其实,在学校里面,教授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教书,而是科研项目和写书。可是,他却花了大量精力去培养一位位历史学家。

好多同学们都为了他,而改成了历史专业。

理论上,大学阶段你需要做的是参加实习,考取高分,可是人生路那么长,真正到后来,拼的全是软实力,你的性格,你的才华,而不是你的成绩。(但这不代表你可以不参加实习或者学习成绩很差,只是那些是基本而已)

多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多去修读一些人文方面的课程,也多去旁听在大学内口碑非常好的教授,他上的课程会对你终身受到启发。

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我和另一位好朋友,策划了一个长达40天的欧洲旅行。之所以选择欧洲,是因为它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很想去好好探索。

而在每年的大学暑假,我都去了海外和内地不同的高校参加暑期课程,就是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教学和人文风情。

于是,我去了北京大学暑期学校

去了剑桥大学参加领导力暑期课程

还去参加了伦敦艺术大学的平面设计暑期课程

在伦敦最传统的老区,西区住了一个多月。天天可以踱步去听歌剧。最喜欢的还是《歌剧魅影》。

几乎每个暑假,我都排得很满,不会让自己有空档。

很多时候,我们的体验需要亲身去经历,才有真正的感悟。而这每一步的经历,我想未来,都对你人生的方向和轨迹有很大的启发。

当初的我,在大四下学期,每个人都在焦虑地找工作。只有我,没有去寻找,而是想要按一下暂停键,去看看这个世界,找寻一下真正的自己。

事实证明,工作以后,我们再也无法有这样纯粹的旅行时间,而旅行,也可以让我们真正认识到真实的自己,究竟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生活适合我。抽离出原有的朋友圈,你就不会被人家的节奏给带跑。

放弃求职季去旅行,也是源于我在伦敦艺术大学的导师,他曾经是意大利Prada 和范思哲的设计总监,他说,we are leading, not following. (我们是领导者,不是模仿者),所以你会很孤独,因为周围的人跟你都不一样。

唯有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和适合什么,你才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发光发亮。活得越来越有满足感。

放空一步,再去规划求职路线,你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你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多去不同国家旅行,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人文情怀。

最后,送给大家最近喜欢的quote:

你永远不能逃过你的内心,所以最好听从内心的声音。

以上,皆为我的个人经历。希望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或者更多地了解我。

更多分享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彪悍学姐

号主毕业于香港大学风险管理专业,业余不定时分享留学干货和留学资讯。

}

我想考复旦大学 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的博士 请问陈学彬和汤善健两位老师怎么样? 并跪求两位老师的联系方式 以及需要看的书籍

}
我学金融的,今年也大四了。

周围朋友该找工作的也找工作了,也都看到了。

根本不是lz你想的那样。

上面说在银行工作一个月13k的,年终6-8w的,无非都是销售或者跑业务就是拉存款。不知道lz是学生还是工作的,如果是工作的,肯定知道销售是什么了,这种工作不需要文凭学历,只要能吃苦,交际能力强,人脉强,不干金融,干什么行业都能赚大钱,关键就是不稳定,累得要死,还没面子。

而且现在一般招聘工作的,都是销售,类似卖保险,拉存款这样,有句话: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你就知道这种工作情况了,不要只看到高薪的一面。

但是一般而言,很多想进银行找的工作就是柜员,然后转后台,这种要求学历,研究生以上比较好,本科要坐很久柜员,甚至一辈子,而柜员工作枯燥无味,工资也不高,并且现在新执政领袖上台改革动作大家都看得到,利率市场化和反腐都导致这种国家企业日子难过,银行现在招聘也是越来越少,工资也都是降了。

其他干证券的,牛市的时候能赚钱,但是证券市场,一弄好多年熊市,熊市的时候只有工资,而工资根本没有多少。

其他干投资的什么的,对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可能要你博士,还要你各种牛逼的工作履历,倘若你有这种能力,干什么行业没个30w 40w?

总之,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还是很落后的,也是我选择金融专业的原因。

但是跟lz你想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我说的够详细了吧,还有什么想问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博士读几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