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play点小米5x霍尔感应器测试,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04-28 V粉问答】vivo手机的通病,系统空间不足_vivo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04-28 V粉问答】vivo手机的通病,系统空间不足收藏
楼主的vivo手机只装了QQ微信 天天酷跑,龙珠直播,在装别的软件就提示系统空间不足10%,型号y22iL,看见室友的小米 魅族什么的装了几十款软件也没事,我总共就这4款软件加上手机自带的浏览器就空间不足了,别和我提SD卡,楼主32G的SD卡,跟摆设一样,软件根本装不到SD卡上,全在系统空间里面,你说转移到SD卡中?楼主试了N次,全是移动失败。什么恢复出厂,双清,全都试过很多次了,结果都是系统空间不足,有没有什么根本解决的方法,只能装4个软件你觉得对得起这个价格?
实话说,这手机其他功能还行,也不卡,就是系统空间不足,
提示系统空间不足时,经常自动重启,然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手机异常重启,加入改进计划什么的。
亮点盘点。5.2寸屏幕5.4寸机身,2g内存,无802.11ac,无霍尔感应,无红外,无nfc,无全网通,无otg,5v1a充电头,视频播放11.5小时不及魅蓝note3三分之二,充电时间3小时40分钟,无相位对焦。
酷跑上10万米了吗
你的运行内存不会只有1G吧
我的没有啊,你根据什么说是通病?你是用过很多款vivo然后都这样吗?
我并不是想黑这个牌子,我只想要解决方法,如何解决系统空间不足的问题,如何才能多装几款软件。毕竟手感反映速度外观什么的还是很不错的。
11楼这官方的说法几年前就这么说,没看见我说的移动SD卡失败吗????????????双清,恢复出厂不能从根本解决,用一段时间又是系统空间不足,
很正常啊 你的内存才4G 可用内存更少
我们的运行内存是1G的,所以不够用。现在一搬的都是2G的,最高才4G。所以,我准备换手机了。
没招,配置太低。趁五一换吧,贵点的机子配置高一些。一分钱一分货不是没道理,你这机子只是日常轻度使用合适
你的手机是安卓4.4,有系统空间,安卓5.0以上就没有了!你的手机ram只有1gb,可用也就四五百,目前来说一个qq,一个微信,一个酷跑基本上就满了!所以你还是换手机吧,像我的xplay3s装的软件还没有我同学的红米note2装的多,原因在于系统,我的是万年的4.4.2,而他的是安卓5.0
没法,这类手机都这样
---贴吧极速版 For UWP
x6plusd表示系统空间还有50g
data分区太小没办法,自己分区风险大,如果实在没钱换手机,推荐分区SD卡,用link2sd把腾讯游戏移动到内存卡,这样一下子可以省出200m左右的空间
我告诉你,vivo手机用久了都是这个套路,开始是提示内存不足,然后开始各种卡屏,自启。。。身边朋友买过vivo的都这样
我现在手机就QQ微信微博 然后支付宝和淘宝一般都是清除缓存的
女生看不了综艺 电视机电影 追不了韩剧
就连逛个淘宝都要把QQ微信清除缓存才可以
内存可以改
安个8g内存卡,一切都解决!
现在已经不区分系统空间和手机u盘了
我的x5还行,16g的,装了2
还好吧 装了好多 乱七八糟的 但也没提醒不足
楼主,我表示我用的是y22l,一G运存。当然不够啊。而且我的还会重启,不过我都用了两年了。五一打算换x6p
唉,同样的问题,以后再也不用vivo了
登录百度帐号&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b2ae9cd48b8f3c128b8770_b.jpg&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b2ae9cd48b8f3c128b8770_r.jpg&&&/figure&&blockquote&哇,这是内置了骁龙芯片的 Win10 本吗?我想看看~&/blockquote&&p&或许是手机芯片用在 PC 上有点新鲜,几乎所有知道我在用骁龙本的同事,都这样向我询问道。&/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331ab7bfd643a777c619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331ab7bfd643a777c6199_r.jpg&&&/figure&&p&不过,有的人可能不知道,这并不是新鲜事儿,更早之前,微软就推出 Surface RT,配备了一颗应用在 HTC One X、LG Optimus 4X HD 等智能手机上的英伟达 Tegra 3 芯片。&/p&&p&而骁龙应用在 Windows PC 上也有一段时间了,在 2016 年底,高通就宣布与微软合作,打算在 Windows 10 的笔记本上塞进一颗骁龙芯片,只是这个整整喊了一年多的项目等到今年 6 月,才终于在国内迎来首批发售的产品。&/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fb8cffb558a02d37edf3a2e1d9efff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fb8cffb558a02d37edf3a2e1d9efff0_r.jpg&&&/figure&&p&华硕畅 370 便是这批骁龙本的成员之一,它凭借骁龙 835 芯片提供的低功耗以及与智能手机相仿的实时网络通讯,成为了高通口中的首批「始终在线的 PC」(The Always Connected PC)。&/p&&p&到底手机芯片在 Windows 10 系统下的体验怎样?相比传统的笔记本,它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接下来就跟着我们体验,一探究竟。&/p&&h2&装着手机芯的是一副传统的皮囊&/h2&&p&虽然华硕畅 370 是一款搭载高通骁龙 835 芯片的 Windows 笔记本,但它的产品形态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316 x 221.6 x 15.5mm 的三围和 1.39kg 的重量,也并没有让它在一众轻薄本中显得格外出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b2b89d41a747dc8bbc4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b2b89d41a747dc8bbc48_r.jpg&&&/figure&&p&与大多数 Windows 笔记本相比,华硕畅 370 骁龙本在外观上显得较为保守,它仍采用着 84 键孤岛式巧克力键盘、带指纹识别凹槽的触摸板以及传统笔记本充电接口。A 面采用了磨砂质感的深灰色金属外壳,Logo 有着华硕标志性的同心圆发丝纹路。&/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9ef26f0daf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9ef26f0daf3_r.jpg&&&/figure&&p&若不是笔记本 C 面取代了英特尔酷睿标识的高通贴纸道明了身份,这样一台骁龙本放在一众华硕 Windows 笔记本中,可能你也认不出来。&/p&&p&尽管外观较为保守,但它还是有着传统笔记本所不具备的地方。比如说它具备变形能力,配合左右两侧 360° 的多齿轮转轴,笔记本可以随意变形为电脑模式、平板模式、帐篷模式以及分享模式。&/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b2ae9cd48b8f3c128b877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b2ae9cd48b8f3c128b8770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5fa14f7cdce4ffd6ec5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5fa14f7cdce4ffd6ec52_r.jpg&&&/figure&&p&除此之外,它的机身内部没有散热风扇,并且加入了一个与或卡槽,支持插入用于拓展的 micro SD 卡以及用于上网的 SIM 卡。&/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dddc2fdb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dddc2fdbe_r.jpg&&&/figure&&p&屏幕方面,华硕畅 370 骁龙本的配置达到了主流水准,它配备了一块 13 英寸分辨率为 1920 x 1080 的 IPS 屏幕,且屏幕支持多点触控,整个笔记本的 B 面也采用了窄边框的设计,B 面的屏占比达到 78%,整体的观感尚可。&/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a457d1de345872dffff28e910c9ded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a457d1de345872dffff28e910c9ded0_r.jpg&&&/figure&&p&而在拓展性方面,畅 370 配备了两个 USB 3.0 接口、一个二合一音频接口、一个 HDMI 接口以及一个充电接口,此外,机身右侧还多了三个实体按键,分别是电源键和音量加 / 减键。&/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dac8cccbe97f80cf7e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dac8cccbe97f80cf7e8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344f23bdea1ce482feaf1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344f23bdea1ce482feaf11_r.jpg&&&/figure&&p&一眼望去,肉眼可见的情况就是这些了。&/p&&h2&手机芯片用在 Windows 10 上,兼容性怎么样?&/h2&&p&比起性能,兼容性恐怕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或许是自从 Surface RT 特制的 Windows RT 操作系统无法安装常规的 exe 程序开始,很多人谈到 ARM+Windows,就会想到兼容性的问题。&/p&&p&好在,高通和微软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p&&blockquote&骁龙本可以安装 Windows 常规的 exe 程序,此外,部分厂商的骁龙本还支持从 Windows 10 S 免费升级至 Windows 10 Pro。&/blockquote&&p&基本上 Windows 10 Pro 自带应用都能正常使用,而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了第三方应用的兼容性上。我们找了几款常用的 Windows 应用来测试它的兼容性,包括一些办公、上网以及娱乐方面。&/p&&p&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华硕畅 370 骁龙本的系统中提示的是 64 位 Windows 10 Pro,但它却无法安装 64 位软件,只能安装 32 位,以下这些软件的兼容性测试均属 32 位 exe 程序。&/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fb5d05b353e77feb6e2fd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96& data-rawheight=&11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9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fb5d05b353e77feb6e2fdd_r.jpg&&&/figure&&p&从上述爱范儿整理的列表里,可以看到像 QQ、微信、网易云音乐,甚至是 Office 365、Photoshop CC 2018,大多数常用的 Windows 应用在安装、使用以及稳定性方面都没有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b3ed5f2d7bf53fd378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b3ed5f2d7bf53fd378d_r.jpg&&&/figure&&p&不过这当中也有个例,比如说 Google Chrome 浏览器,虽然能正常启动,也能使用,不过稳定性欠佳,时常会遇到标签页崩溃的情况,因此,在体验过程中,我不得不将浏览器换回自带 Microsoft Edge 以确保正常使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be3fbf32cb0f8013e55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be3fbf32cb0f8013e55d_r.jpg&&&/figure&&p&而像一些大型 3D 游戏,比如《英雄联盟》,能够正常安装,却无法正常启动。&/p&&p&尽管骁龙本的兼容性没有达到传统笔记本那般优秀,但大部分常用的办公、娱乐软件基本都能正常使用,而且… 你也不指望一台搭载骁龙 835 芯片的 Windows 10 笔记本还能玩个 LOL、绝地求生吧?&/p&&p&既然这是一款定位轻办公,并搭载手机芯片的 Windows 笔记本,测性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不过我们还是测试了闪存的读写速度,毕竟这会影响到 Windows 电脑的基础体验。&/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e98edd2cff364e147c0f99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e98edd2cff364e147c0f99e_r.jpg&&&/figure&&p&由于骁龙 835 芯片的缘故,畅 370 骁龙本搭载的是手机上 UFS 2.1 的闪存,而非传统的 SSD 或机械硬盘,4K 读写自然不比普通 SSD 快,性能大概介于机械硬盘和常规 SSD 之间。&/p&&p&从日常的使用来看,骁龙本并没有因为 USF 2.1 闪存而出现明显的启动速度蛮以及流畅性的问题,不过在使用 Photoshop,Office 这类大型应用时,它启动速度和响应速度仍旧比一般装有 SSD 的 Windows 笔记本要稍慢些。&/p&&h2&像智能手机一样,插上卡就能上网&/h2&&p&在一款 Windows 10 的笔记本中塞入一颗手机芯片,意图很明显,一方面是利用手机芯片的低发热量(省去散热风扇)和小体积的芯片模组为笔记本的内部空间节省空间,这部分节省空间可以让笔记本变得轻薄,或者塞入更大容量的电池配合低功耗的手机芯片以提供更强大续航。&/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3d160e241ea3a20043db2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3d160e241ea3a20043db2c_r.jpg&&&/figure&&p&另一方面,也是高通较为重视的一点——为了让笔记本电脑具备与智能手机一样的实时联网能力。&/p&&p&与小米笔记本 Air 在产品内部加入 4G 上网模块的方式不同,在华硕畅 370 笔记本中所搭载的骁龙 835 芯片本身已经具备了 4G 上网的条件。&/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57afa191db8ead04127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57afa191db8ead04127d_r.jpg&&&/figure&&p&毕竟「网速如刀,关键在猫」,骁龙 835 芯片中自然已经集成了支持千兆级 LTE 网络传输,最高带宽可达 1Gbps 的 X16 Modem。并且,华硕还与中国电信合作,随畅 370 售出时附赠一张价值 1200 元的无限流量上网卡,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用户可自行决定是否继续续费。&/p&&p&但是,跟大多数国内无限流量套餐一样,这张附赠的上网卡也有降速限制。在每个月流量累计使用超过 15GB 之后就会降速至 3G 速率,超过 100GB 则降至 2G 速率。&/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9aed1bec8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9aed1bec8b_r.jpg&&&/figure&&p&考虑到 4G 网络不像宽带一样无限量、不限速,在 Windows 10 系统内也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优化,比如说当你有可连接的 Wi-Fi 时,笔记本会自动切回 Wi-Fi,当 Wi-Fi 信号不好或不可用时,会自动切回 4G。&/p&&p&又比如,在 Windows 10 的设置中,你还可以针对自己的每月流量,管理电脑中应用的 4G 联网权限,从而限制流量的使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ac1d6dc6fc38bfa8cfe9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ac1d6dc6fc38bfa8cfe9c_r.jpg&&&/figure&&p&而由于国内运营商的问题,畅 370 骁龙本在实际使用 4G 网络时并不能达到 1Gbps 的速率,在实测的过程中,它的网速大概在 48 Mbps(大约相当于 6 MB/s 左右,不同地区不同信号覆盖会有所不同,仅供参考),虽然未必比企业内专线网络快,但也基本能满足极大部分人的网络需求。&/p&&p&当然,若是放在机场或公共场所等场景中,这样的网速表现已经能够为你提供相对免费 Wi-Fi 更流畅的上网体验,同时还免去你掏出手机开启热点的繁琐步骤。&/p&&h2&不插电,也可以长时间办公&/h2&&p&前面说到,在 Windows 10 笔记本中塞入一颗手机芯片,可以利用芯片的低发热量(省去散热风扇)和芯片模组的小体积为笔记本节省内部空间,但在华硕畅 370 身上,这部分与生俱来的优势并没有让其变得极致轻薄,那么这只就剩另一种可能——塞入更大容量的电池。&/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5e195c84b2f384c04547febaf096eb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5e195c84b2f384c04547febaf096ebc_r.jpg&&&/figure&&p&的确,在畅 370 的内部,电池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空间。它内置了一块 4 芯 52Wh 的锂电池,配合功耗远低于传统 X86 处理器的骁龙 835 芯片,能够实现较长时间的续航。&/p&&p&经过我们的测试,华硕畅 370 的实际续航表现超过了我们的预期。&/p&&p&在电脑满电的状态下我们连接了 Wi-Fi 使用,期间使用 Office 365 办公 ,用 Win10 自带的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查资料,电脑挂微信,连蓝牙耳机播放网易云音乐,偶尔使用 Photoshop 修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c27c1e3efc8c7ea8529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c27c1e3efc8c7ea85291_r.jpg&&&/figure&&p&第一天大约 8 小时的轻度办公下,华硕畅 370 的电量还有 66%,第二天继续重复同样强度的办公,两天大约 16 小时的使用时间下,电脑剩余电脑为 27%。&/p&&p&这样的续航表现已经比起大部分轻薄本要强不少,就算临时外出忘记带电源适配器,也不必为笔记本续航问题而担忧。&/p&&h2&写在最后&/h2&&p&可以这么说,以华硕畅 370 为代表的骁龙本凭借着超长的续航和始终连接的属性,让笔记本市场中出现了新的差异点,把智能手机所具备(始终连接)以及不具备(长续航)的优势带到笔记本产品上。&/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c0fc7dfb92ddec61279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c0fc7dfb92ddec61279c_r.jpg&&&/figure&&p&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p&&p&然而,作为 ARM+Windows 的首批产物,高通骁龙 835 芯片的骁龙本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性能,兼容性问题以及定价有点昂贵(以华硕畅 370 骁龙本为例,售价高达 6599 元,就算除去附赠的 1200 元上网卡,产品的价格达到了 5399 元)等等,这些问题限制的不仅仅只是用户的使用场景,还有用户对骁龙本这些新形态产品的信心和尝鲜的勇气,这关乎着 ARM+Windows 这类产品的前景。&/p&&p&要我说,从目前来看,始终在线的 PC 只是「轻办公」的设备,能给予需要长时处理各种信息和资料的用户,一个持续性的办公体验。&/p&&p&但如果你想要更高的性能,不妨等一等专为这类产品打造的骁龙 850 芯片,也许那样的产品会更成熟,也更适合你。&/p&
哇,这是内置了骁龙芯片的 Win10 本吗?我想看看~或许是手机芯片用在 PC 上有点新鲜,几乎所有知道我在用骁龙本的同事,都这样向我询问道。不过,有的人可能不知道,这并不是新鲜事儿,更早之前,微软就推出 Surface RT,配备了一颗应用在 HTC One X、LG Op…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9f8202771def740363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9f8202771def740363e_r.jpg&&&/figure&&p&作为一般消费者,在京东上会看到各种M.2接口的固态硬盘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道选择什么好。尤其是有的SSD写得支持SATA协议,有的是支持NvME,到底选择哪种好呢?&/p&&p&NVMe作为新出现的技术,它当然比SATA的SSD硬盘要快,延迟要小。尤其现在SATA接口无疑构成了SSD速度的瓶颈,详情见:&/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86ba820bee0228dff3f7ac8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40& data-image-height=&485& class=&internal&&老狼:杂说闪存一:关公战秦琼之 UFS VS NVMe&/a&&p&今天我们就从技术的层面来了解一下为什么NVMe比SATA快,快多少。并对一般消费者如何选择做一个方向性的指导。&/p&&h2&&b&技术分析&/b&&/h2&&p&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对比:&/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a25a857d7c7e51021d0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a25a857d7c7e51021d06_r.jpg&&&/figure&&p&走SATA协议的M.2 SSD会被连接到南桥的SATA port上,在其上走传统的AHCI协议栈(SCSI的一个子集),漫长而延迟很高。AHCI只有1个命令队列,队列深度32,如果发生大量小文件操作,就会发生拥堵。&/p&&p&走NVMe的SSD,直接走PCIe通道,协议栈很浅。而NVMe可以有65535个队列,每个队列都可以深达65536个命令。NVMe也充分使用了MSI的2048个中断向量优势,延迟大大减小,尤其大量小文件时速度更是飞快。&/p&&p&从操作系统的协议栈本身来看:&/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3fe3ba95bf1c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3fe3ba95bf1c4_r.jpg&&&/figure&&p&AHCI还是基于传统的块传输。而NVMe使用了一种叫做“Doorbell”的机制来充分利用了极长的队列,大大减小了延迟。&/p&&h2&&b&数据&/b&&/h2&&p&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具体的数据。首先来看NVMe如何减小了协议栈本身的时间消耗,我们用&i&blktrace&/i&工具来分析一组传输在应用程序层、操作系统层、驱动层和硬件层消耗的时间和占比,来了解AHCI和NVMe协议的性能区别:&/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b37f236d5c754efabe17a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16&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b37f236d5c754efabe17aa_r.jpg&&&/figure&&p&硬盘HDD作为一个参考基准,它的时延是非常大的,达到14ms,而AHCI为125us,NVMe为111us。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NVMe相对AHCI,协议栈及之下所占用的时间比重明显减小,应用程序层面等待的时间占比很高,这是因为SSD物理硬盘速度不够快,导致应用空转。NVMe也为将来Optane硬盘这种低延迟介质的速度提高留下了广阔的空间。&/p&&p&在实际使用情况如何呢?我们以MySQL数据库来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66ddbf2bd87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66ddbf2bd873_r.jpg&&&/figure&&p&1)是一个SATA SSD硬盘,杂草丛生的绿色表面大量时间在等待。&/p&&p&2)是四个SATA SSD组成了RAID,等待时间减小了不少。&/p&&p&3)是一个NVMe的硬盘,几乎看不到绿色了,几乎不再等待。&/p&&p&4)是RAM disk,绿色完全没有了,用户态占比很高。&/p&&p&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NVMe相对SATA协议,在软件和硬件上做了巨大优化,大大减小了协议栈的无谓消耗(overhead),提高了响应度。&/p&&h2&&b&结语&/b&&/h2&&p&对性能十分敏感的服务器市场已经越来越多的使用NVMe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f13e045b716d2cb464d3d0d9ad5fcd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7&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f13e045b716d2cb464d3d0d9ad5fcda_r.jpg&&&/figure&&p&那么对于一般消费者呢?当然是尽量选择NVMe了,尤其是SATA的M.2价格相对并不便宜,存在仅仅是为了适用于老的主板。&/p&&p&有些主板做了特殊处理,BIOS根据插入的M.2硬盘不同,可以走PCH的SATA通道或者走PCIe通道支持NVMe,这时一定要买NVMe的SSD。这么做BIOS需要修改不少,有些主板厂商或主板厂商的BIOS承包商为了简单和一些安全考虑,出厂时限定了支持哪种,这时就需要阅读主板说明书,别买错了,就只能退货了。当然老的主板只支持SATA的接口,就无从选择了。&/p&&p&&b&其他闪存相关文章:&/b&&/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86ba820bee0228dff3f7ac8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40& data-image-height=&485& class=&internal&&老狼:杂说闪存一:关公战秦琼之 UFS VS NVMe&/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cf0e0c86c4e0baefaffd22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000& data-image-height=&615& class=&internal&&老狼:杂谈闪存二:NOR和NAND Flash&/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bb59ebbc16cf1ae15d4a7f4ff54dbba2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500& data-image-height=&306& class=&internal&&老狼:杂谈闪存三:FTL&/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b7a111eceeabx120.jpg& data-image-width=&479& data-image-height=&399& class=&internal&&老狼:杂说闪存四:闪存硬盘接口大比拼&/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acb97dafb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50& data-image-height=&300& class=&internal&&老狼:杂说闪存番外:SSD硬盘如何进行日常维护和Trim&/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5adece589a575d27d35462_ipico.jpg& data-image-width=&678& data-image-height=&584& class=&internal&&老狼:杂说闪存番外:傲腾Optane与NAND闪存&/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5b84f334b17dbcd889ce053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750& data-image-height=&231& class=&internal&&老狼:杂说闪存番外:我们的数据存在固态硬盘上安全吗?&/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cc296bfcafa3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587& data-image-height=&393& class=&internal&&老狼:杂说闪存番外:手机为什么越用越卡和闪存写放大&/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297b9a247cdcfebd054c2f4c9b35b101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20& data-image-height=&349& class=&internal&&老狼:128G的固态硬盘为什么有的标120G,有的标100G?固态硬盘容量背后的秘密&/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8ee931aec91cdd5bf5eeb9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200& data-image-height=&456& class=&internal&&老狼:手机闪存和固态硬盘为什么擦除多了会损坏?&/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f319d3aaf326ea00.jpg& data-image-width=&1280& data-image-height=&720& class=&internal&&老狼:如何安全快速的迁移你的系统到固态硬盘?&/a&&p&&b&硬盘相关文章:&/b&&/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78cc3d5138abf240a53cbc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670& data-image-height=&335& class=&internal&&老狼:硬盘忽然掉电会损坏硬盘和数据吗?&/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v2-f5c2344b3fcc3c1b.jpg& data-image-width=&3872& data-image-height=&2592& class=&internal&&老狼:机械硬盘里面是真空吗?&/a&&p&欢迎大家关注本专栏和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公众号&UEFIBlog&,在那里有最新的文章。同时欢迎大家给本专栏和公众号投稿!&/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21ecd3d4080deb1c557bf47dc00d24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1&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21ecd3d4080deb1c557bf47dc00d246_r.jpg&&&figcaption&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加入UEFIBlog公众号&/figcaption&&/figure&&p&&/p&&p&&/p&
作为一般消费者,在京东上会看到各种M.2接口的固态硬盘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道选择什么好。尤其是有的SSD写得支持SATA协议,有的是支持NvME,到底选择哪种好呢?NVMe作为新出现的技术,它当然比SATA的SSD硬盘要快,延迟要小。尤其现在SATA接口无疑构成了SSD…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beffcc217090dfeb4a3595_b.jpg& data-rawwidth=&1282&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beffcc217090dfeb4a3595_r.jpg&&&/figure&&p&&b&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异常纠结的。&/b&自从华为发布GPU Turbo技术已经一月有余,也已经有数以千万级的华为手机已经全面推送了使用了GT技术的新版EMUI,其余麒麟970机型也都可以通过“尝鲜”提前试用GPU Turbo这项技术。&/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a988d3b6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905& data-rawheight=&11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0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a988d3b65_r.jpg&&&/figure&&p&从目前看,华为迭代GT的步骤是完全的按照路线路来的,不跳票,也完全是按照路线图来推进的。这就有趣了!华为每一款旗舰机的销量都是千万台级别,不仅涵盖了最新最强的970机型,也同样会给960和659存量机型更新,最终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可以吃到GT!&/p&&p&相比各大论坛里不断催促和交流华为存量机的GT推送问题,我们也都能看到,在这一个多月期间,网上有太多的不正常和不和谐的声音:&/p&&blockquote&· GT是假的!并没有证据表明GT能够提升性能和游戏体验!&br&· GT或许有些许提升作用,但和高通845还有巨大的差距,别上当了!&br&· GT只是去除了温控限制,是个庞氏骗局!&br&· 华为麒麟处理发热巨大,GT根本没用,温度远高于845!&br&· 别甩了!刺激战场花屏完全就是华为GT的锅!&br&……&/blockquote&&p&其实在很多平台,大量的数码kol是持以上这类观点的。在知乎社区,更是有不少手机和游戏版块的资深用户,他们对华为GPU Turbo技术很生气,尽管他们并不使用华为手机,但凡对GT的负面消息就奔走相告!&/p&&p&我觉得这事就有趣了!不是一直说屁股决定脑袋吗?现在已经数以千万级的华为最新旗舰手机可以吃到GT,作为用户或者是潜在用户,对于厂家发布能够显著提升游戏体验的技术,并且给存量机全面适配,不是应该开心才对吗?又是哪来的敌意呢?&/p&&p&所以说,我写这篇文章时候的心情是纠结的,是超乎寻常的纠结……&/p&&p&&b&鉴于还有那么多的“不和谐声音”,本文会再一次对比评测华为GT,也跟大家聊一聊整个测评圈里的种种套路,最后也详谈下最近几天被炒得火热的华为GT手机“刺激战场花屏”是谁的锅的问题!&/b&&/p&&p&&br&&/p&&h2&&b&第N次重新对比帧率评测&/b&&/h2&&p&关于GT的评测,大家势必也看过多遍!但很有趣,不同评测人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测结果?这到底是为什么?那么,&b&作为观众的你,是被套路了还是自己套路了自己?&/b&&/p&&p&其实从大量的讨论甚至骂战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最受关注的是三款游戏:&b&刺激战场、王者荣耀&/b&和&b&穿越火线!&/b&但非常明显地可以看到,对于GT质疑的评测者,显然对这三款游戏的看重程度是递减的。尽管评测结果大家可能已经知晓,但我还是要做一遍自己可控且知晓一切过程的评测。&/p&&p&因为这是一个华为GT技术的评测,也是一个和众多评测者交流的评测,对于一些结论性已经非常明确且一致的游戏(比如穿越火线),我也不做继续评测了,但对于一些观点还十分混乱、骂战也很严重的游戏,我会做着重且差异化的评测。&/p&&p&此次,我重点评测刺激战场和王者荣耀,选用的手机是搭载华为GT技术的Mate10、荣耀Play,以及某款主流骁龙835手机、845手机。&/p&&p&&br&&/p&&p&&b&刺激战场&/b&&/p&&p&众所周知,刺激战场是很吃GPU的游戏,也是目前主流评测者最常用的评测手机游戏性能的游戏。当然,除了测帧率,我也会测温度,只是我评测温度的方式有点不同。&/p&&p&帧率方面,主要是测搭载了GT的华为Mate10(配置6+128)和某骁龙845手机(配置8+256)。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使用GameBench这款软件。&/p&&p&按照国际惯例,评测不同手机的游戏能性能,那么必须把游戏参数设置一致!刺激战场的画面设置是:画面品质全部都是HDR高清,帧数设置是超高。当然,如果帧数设置是默认的高的话,最高帧数只是在30帧左右,是到不了大家经常看到的40帧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a90aece483fdbd91f9237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a90aece483fdbd91f9237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ccdeb9e675ef7dc024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592& data-rawheight=&1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ccdeb9e675ef7dc0245_r.jpg&&&/figure&&p&上图GameBench的测试截图中可以看出,总体是平均40帧。右图中可以看到,在主线40帧上下凸出的点,大部分都是41帧和39帧,但也要少数37帧和38帧。总体游戏体验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的流畅。&/p&&p&&br&&/p&&p&再测某款845手机,同样的配置,类似的游戏路径,屋内捡枪、室外奔跑、室外射击、开车移动等。帧率截图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e275e24de0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76& data-rawheight=&12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e275e24de01_r.jpg&&&/figure&&p&同样的,骁龙845手机表现一样出色,平均帧率同样是40,具体表现来说,绝大部分时刻都是39~41帧,极少数掉到39帧以下。&/p&&p&搭载了GT技术的Mate 10和某骁龙845手机,玩刺激战场的时候,大部分时刻,有着相同的帧率体现和比较一致的游戏体验。但有一点大家可以发现:Mate10的CPU使用率要比845手机明显来得高(15% vs 11%)。但整体而言,还是845手机略胜(胜在哪里,下文会详细说。再剧透一点:835机型表现最好!)。&/p&&p&&br&&/p&&p&&b&王者荣耀&/b&&/p&&p&其实大家都知道,王者荣耀对于2018年的旗舰机来说(华为Mate 10是2017年的机型),帧率自然都不是问题,问题仅仅是腾讯给你这款机子配备哪个版本。&/p&&p&好在五月份,腾讯给所有华为970机型适配了多线程版本,相比之前的单线程版本,体验有了本质的提升!六月份,华为发布了GPU Turbo,农药的体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p&&p&帧率图就不拉了,其实现在中端处理器都能满帧跑,不管是970还是845,平均帧率自然是妥妥的60。毕竟中端手机也能平均60帧了。&/p&&p&我本人每天都会玩几盘农药,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华为GT机型和845机型都有极高的、难以分辨孰胜孰败的体验,但比较明显的可以感受到要比835机型来得好一些(主要是在团战的时候会偶发明显掉帧)。&/p&&p&&br&&/p&&p&&b&穿越火线&/b&&/p&&p&这是在所有关于GT对比评测中至少会提到的游戏,或者将此一笔带过,或者详细评测之。但不管是一笔带过的,还是拿出来大说特说的,都是唯一且统一的结论:&/p&&p&GT手机的体验要非常明显的好于845手机!而且GT是大胜!&/p&&p&这里借用一下爱否的相关帧率截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ceefdb07daf06260bb3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74& data-rawheight=&7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ceefdb07daf06260bb3f_r.jpg&&&/figure&&p&上图不仅表明了970 GT在穿越火线的帧率表现要远远好于845机型(此处是小米8),同样说明了对比没有搭载GT的970机型(当时荣耀V10还未推送GT)有巨大的提升。那么,还在说GT无效、GT是庞氏骗局了吗?&/p&&p&其实很有趣,就我的评测和体验来说,麒麟970 with GT 和骁龙845相比,在不同游戏有着截然不同的胜负关系!这真的非常有趣!&/p&&p&&br&&/p&&h2&&b&重点说说温度&/b&&/h2&&p&温控表现有多重要?&/p&&p&这个不必多说!&/p&&p&哪怕有很好的帧率表现,但手里拿着个烫手宝,整体体验也是大降!此外,如果温度过高,尤其是处理器温度过高,一般手机都有温控程序,一旦达到某一温度之后,处理器频率会大降,或者会锁核,使得帧率顿时大降!&/p&&p&新款iPhone的游戏体验主要就是差在发热之后的触发温控限制,导致不管是刺激战场、穿越火线,甚至是王者荣耀,在连续玩多盘的情况下,最后都会出现严重的掉帧情况。&/p&&p&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在前两年,我个人的工作和LED照明相关,了解的朋友肯定会知道:散热对LED灯具实在太重要了!散热对LED灯具的亮度衰减和寿命有着绝对的相关作用(散热不好会导致LED灯具亮度衰减更快、寿命更短)。但是,在这个领域,老师傅们只要对开着的灯具摸一下就能知道优劣。&/p&&p&那么,这个摸一摸是怎么判断的呢?&/p&&p&答案是:手感更烫的更好!&/p&&p&什么?手越烫就越好?&/p&&p&没错!LED灯珠都会发热,而且很大部分电量都是通过发热消耗掉的,所以必须要散热!在这个领域主要是通过使用更大、更厚的铝基板或者铝杯来散热,同时这也是成本很高的一块。&b&手摸着烫手,是因为散热更好,是因为热都散出来了,而不是闷在里面!&/b&&/p&&p&那么,这事放在手机身上呢?&/p&&p&大家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的手机评测机构对于温度的测量都是通过温枪?具体是温枪对准手机后盖来测!&/p&&p&但大家有没有发现:此前关于GT对比测试的机型中,GT机型都是金属后盖,而845机型都是玻璃(也包括陶瓷)后盖?&/p&&p&那么,有什么不同呢?&/p&&p&中学物理教科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b&金属是热的良导体,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b&&/p&&p&金属相比玻璃,更利于散热,如果同样的手机处理器热源,金属后盖的温度是要明显高于玻璃后盖的!对于玻璃后盖的手机来说,最(更)烫手的永远是其金属边框!但没人去测边框,测的都是后盖!&/p&&p&所以,如此评测,测量不同材质的手机后盖温度,来以此说明处理器的发热情况,这是极其不科学的!&/p&&p&正好把金属后盖的荣耀Play、荣耀V10,和一大票玻璃(也包括陶瓷)后盖的845手机做对比评测,不是说有意为之吧,但评测手段肯定是不公允的,用本身就有问题的的论证所得出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p&&p&温度肯定是要测的,但没有可成像的温枪(这东西很贵),那怎么测呢?&/p&&p&很简单!大家都应该知道处理器内部本身就有温度传感器的!且精度和灵敏度都非常之高!使用工程模式或者第三方APP就能够调出处理器的实时温度!&/p&&p&所以,我准备找那么一款APP,能够通过悬浮窗实时显示当前处理器温度,也最好能够记录特定一段时间内的温度曲线,以此来对比处理器的发热情况。&/p&&p&一款叫做“CPU温度”的APP能够很少的胜任这个工作。为此,我特意在多款相关手机上记录了不同游戏(王者荣耀和刺激战场)不同场景的处理器温度。为此,我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都是在房间内开相同温度的空调情况下,都不戴手机套的情况下,测得了以下数据:&/p&&p&以下两张图是Mate 10玩农药的闲时(非团战)和团战时候的处理器温度情况,分别是43℃和48℃。&/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2cdb62f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2cdb62f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28caf99af2fe4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28caf99af2fe4c_r.jpg&&&/figure&&p&&br&&/p&&p&王者荣耀的卡顿主要发生在团战的时候,处理器高发热也是在这个时刻产生。类似的,刺激战场游戏中的高发热时刻是开车的时候,由于开车时候的行进速度明显更快,周边的环境变化更快,这就需要GPU渲染更多的场景。Mate10 玩刺激战场的处理器温度记录为:室外非开车时候为43℃,开车时候为48℃。&/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6d2f72ec241cefcf511e7b3f01ef62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6d2f72ec241cefcf511e7b3f01ef62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49687aebdb746a41ce8a3fdd106264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49687aebdb746a41ce8a3fdd106264e_r.jpg&&&/figure&&p&&br&&/p&&p&以下是同等情况下,某845手机在玩王者荣耀和刺激战场时候的处理器温度记录(由于CPU温度这款APP在845手机上出现闪退情况,此时使用的是类似功能的“CPU监控器”APP),非团战时候为47℃,团战时候升到51℃。&/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b97ba0f0ee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31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b97ba0f0ee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37d269b5ca7bbe406a935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31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37d269b5ca7bbe406a9354_r.jpg&&&/figure&&p&&br&&/p&&p&845手机在玩刺激战场时候的情况,非开车情况是49℃,开车时候是50℃。845手机玩刺激战场的时候,自然行走和开车的时候温度差异不大,开车时候发热提升不明显,流畅度体验要比970GT手机更好一些。&/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ae25bc2bf18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31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ae25bc2bf18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3329fada429b05450e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316&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3329fada429b05450ea_r.jpg&&&/figure&&p&&br&&/p&&p&&b&是不是很刺激?Mate 10和这款845手机都是玻璃后盖,但内部处理器的温度居然是845手机的温度都明显高于具备GT技术的Mate 10!&/b&&/p&&p&看了那么多指责海思处理器火麒麟的,指责GT就是删温控的,看到实测结果,我是极度震惊的,接下来真的就是眼泪掉下来啊!&/p&&p&类似的,我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了荣耀Play和一款835手机,用实测数据制作了以下表格:&/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c903a2bfd5bf2832b8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46&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c903a2bfd5bf2832b8b_r.jpg&&&/figure&&p&&br&&/p&&p&结果非常明显,就温控而言,骁龙835绝对是最好的,两款重点游戏的温度都是最低的,问题是王者荣耀在团战时候已经明显的能够感受到流畅度不如970GT和845,但在刺激战场,835不仅温控出色,流畅度也是和后两者是一致的。&/p&&p&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b&970GT的处理器温度居然要明显的比845要来得低!&/b&其实高通GPU的温控优势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明显,也必须看是哪一款SoC,845在玩这两款游戏的时候温度表现很糟糕,完全比不了970GT。&/p&&p&我的游戏实际体验和评测的结果和网上大部分正常评测是一致的:&/p&&p&刺激战场:835好于845好于970GT&/p&&p&王者荣耀:970GT=845好于835,但970GT温控明显更好&/p&&p&穿越火线:970GT好于845好于835&/p&&p&&b&所以评测结果并不是970GT和845有巨大差距,也不是970GT横扫845,而是970GT和845一样,都是目前玩手游的顶级芯片,都有极高极好的手游综合体验。并且在不同游戏和不同场景中是互有胜负的。&/b&&/p&&p&&br&&/p&&h2&&b&评测中的另一些“套路”&/b&&/h2&&p&正所谓人生路漫漫,套路最难走。在手机评测界,除了上文所说测温度的小把戏,其实套路还多得是!&/p&&p&这些天以来,爱否和大米评测的GT评测内容在知乎“闹得最凶”,很明显的,太多的知乎网友已经入戏太深,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出支持和质疑华为GT的两个阵营。&/p&&p&很多人在讨论爱否、大米评测和中关村在线的GT对比评测,倾向太明显、太软!其实我认为更大的问题是部分极端参与网友已经陷入了自我实现的偏执主义。是粉是黑都赤膊上阵大干一场,而往往忘了自己静下心来亲自试一试。&/p&&p&不管是文章还是视频,其实倾向明显并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反而是没有观点。以上三个机构(或博主)的内容的确可以看出明显的站位和倾向,但本质上都不是一粉或者一黑到底的无脑粉和黑。其实,除了选择性的挑选游戏,除了在游戏中比较有意的表现出“对立面产品”的劣势,其实最大手法还是出在相对内容篇幅上。&/p&&p&就网上可见的评测,以及我自己的亲自测试,关于970GT和845的游戏性能评判,其实是明显的因游戏而异的。&b&845在刺激战场表现更好,970GT在穿越火线表现更好,而两者在王者荣耀的直接体验都是几乎一致的极致好。&/b&&/p&&p&如果把更大的篇幅放在评测刺激战场,那么不管你方法多么公平一致,结果多么的现实公证,也是掩饰不了更加偏向845的站位的。&/p&&p&同样,如果把更多的时间和文字放在穿越火线,以及例如QQ飞车等970GT表现更好的游戏上,那么同样掖藏不了站向970GT的倾向。&/p&&p&华为通过GT技术进入一线游戏体验,对既有格局来讲,本质上GT是个搅局者,短期内出现有太多的明显有敌意的“不和谐声音”,其实也是正常的。&/p&&p&所以,大家会看到一些表面上多么公证的视频直播,然而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刺激战场的对比上,甚至把华为GT机型更多的体验开车,因为开车能够令华为GT手机立马有更大的发热以及更大可能的出现掉帧。对于华为GT有优势的游戏,不是不测,也有在测试中篇幅极短,甚至连一个画面都不给(仔细看看目前几个热门评测直播,还真是)。&/p&&p&甚至一篇被广泛评论的公众号文,我把文章拷贝放入Word,去掉环境陈述和最后结论和评论部分,留下中间的对比评测部分,同样测试了这三款游戏,总共1800多字,但仅仅描述刺激战场部分就有1100多字。尽管你的环境公平,结论也看似公证,但要我还能说什么呢?&/p&&p&我并不是在特指谁,而是在商业化已经很明显的手机评测界,以上的操作都是家常便饭!&/p&&p&当然,这类评测某种程度上就是“给你结论,你去论证”,很多人为了完成Mission Impossible,放冰箱不是笑话,其实只要在后台跑一个大软件,就能降低这台手机的测得指标。那么,明显看到对比评测之前都清后台的就公平了吗?其实手段还有很多,比如你要降低评测帧率,只要路由器后台给你突然降速或者断网,帧率也会断崖式下跌。其实真的防不胜防!小把戏还很多!&/p&&p&&b&其实有一点是明确的:想做坏评测的结果很简单,但要做高就几乎不可能!&/b&所以大家不要一看到某人某个评测结果很低,就偏执的认为这就是事实了,就奔走相告了……&/p&&p&&br&&/p&&h2&&b&吃鸡花屏,到底是谁的锅?&/b&&/h2&&p&这个话题最近也很火,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是腾讯更新了刺激战场的大版本,最后搭载了GT技术的华为终端手机出现了花屏现象。&/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8f416a72a39e30bdf517ed161eaecf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8f416a72a39e30bdf517ed161eaecff_r.jpg&&&/figure&&p&其实,&b&本质上这是一次APP和手机的适配事故&/b&,但最后讨论早已跑偏,把重头都放在了到底是华为还是腾讯的锅的问题。&/p&&p&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下“&b&两面墙的知识&/b&”:&/p&&p&大型APP厂家有一面墙,墙上有数百数千台手机,肯定是覆盖了所有主流品牌的主流手机,甚至对小众的手机也都不会落下。有什么用呢?其实就是新开发的APP,或者现有APP版本迭代之前给手机测试,去发现有没有兼容性问题,以及优化APP体验。&/p&&p&另一面墙在手机厂家,同样是几百几千台,不同的则是都是自己公司的手机,已经发布了的和即将发布的,目的是测试自己的新手机和新系统,对市面上流行APP的适配和调优,避免闪退等兼容性问题,避免耗电异常等问题。&/p&&p&腾讯是国内第一大游戏厂家,华为是国内第一手机厂家。很显然,各自都把对方放在了自己的“墙上”,不管是腾讯的软件更新,还是华为的新机开发和系统迭代,都不可能不重点相互测试的!&/p&&p&&b&其实结论很简单:谁更新,出了问题就是谁的锅!&/b&&/p&&p&但我看到太多的人说了:你华为迅速打了补丁,你能解决,说明就是你的锅!&/p&&p&问题是,腾讯自己也很快出了改进版本来杜绝花屏这个问题。那到底是谁的锅呢?是每人半个锅吗?&/p&&p&这问题本质上是适配的问题。我打个比方,你家自来水漏水的问题。如果是你家翻修,动了自来水管后发生的漏水,就是你家的责任;如果是自来水公司修了水管,和你家的对接处漏水了,那就是自来水公司的责任。&/p&&p&现在不管是华为自己的补丁,还是腾讯的更新,本质上都是修好了对接水管而已。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推动力:给共同的用户减少损失、给共同用户更好的服务。&/p&&p&如果换一个思路,如果某手机厂家迭代了系统版本,微信全部闪退了,那么这是谁的锅?难道不怪手机厂家怪腾讯吗?&/p&&p&&b&本质上还是谁更新谁负责的问题。&/b&&/p&&p&&br&&/p&&h2&&b&一些题外话&/b&&/h2&&p&自从华为发布GT技术之后,在全网和知乎社区有太多的杂音,不少人对能够提升用户游戏体验的GT技术非常生气,并且不断自我加戏,不断的否定GT。&/p&&p&另一个层面,现在除了荣耀Play从出生就是GT,也已经有Mate10系列(存量千万+级别)和荣耀V10(存量千万-级别)已经全面推送含有GT技术的新版本EMUI,已经有两千万级别的用户可以吃上GT了,&b&如果GT是假货,能封得了这两千万人的嘴吗?&/b&&/p&&p&相反,已经用上GT的用户早已喜滋滋,手头手机还没迭代GT的用户不断的东问西问,同样想迫不及待的喜滋滋。这时候闹出这么多并不用华为手机的人却很生气,我觉得真的很难交流了。&/p&&p&GT味道好不好,目前已经有两千万人可以吃到GT了,本身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835和845用户的总和了。并且例如华为P20系列等970的用户,也都能通过“尝鲜”提前用上GT了。你真相要体验一下GT真的太容易了!况且,还有960和659的手机和平板都在路上了,这是数以亿计的规模!所以我比较认同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18b9ce1991d94efbd305a1ba& data-hash=&18b9ce1991d94efbd305a1ba& data-hovercard=&p$b$18b9ce1991d94efbd305a1ba&&@学写作的丧失&/a& 说这华为研发的普惠意义。毕竟你已经买了个手机,还能突降一个彩蛋,这要是不加分,还能减分吗?&/p&&p&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就这么试一试,结果真的吓我一跳,焕然大悟知乎上这么多杂音原来都是假的。评测有套路不重要,重要的不能自己套路自己。&/p&&p&其实真的很有趣,华为一个GT技术就能让数千万用户用上业界最顶级的游戏体验(960出货量五六千万,由于最新爆料的nova3也是970,那么970出货量至少六七千万)。在顶级手机游戏界,已经形成了苹果、高通和华为的三足鼎立局面。&/p&&p&&b&我们是消费者,更激烈的竞争,更有利于我们!&/b&&/p&&p&&br&&/p&&p&&br&&/p&&p&&b&【End】&/b&&/p&&p&&/p&&p&&/p&&p&&/p&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异常纠结的。自从华为发布GPU Turbo技术已经一月有余,也已经有数以千万级的华为手机已经全面推送了使用了GT技术的新版EMUI,其余麒麟970机型也都可以通过“尝鲜”提前试用GPU Turbo这项技术。从目前看,华为迭代GT的步骤是完全的按…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87bd3cd5f0ea086c70e8e0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87bd3cd5f0ea086c70e8e0e_r.jpg&&&/figure&&p&&b&vivo的NEX,意义可能不在于终结刘海屏,不在于超越苹果重新定义全面屏,而是终结当下这个基于高通SoC,按参数堆料搞研发的“高端山寨机”时代。&/b&&/p&&p&
这是我的核心观点。我从2003年开始研究手机行业,一直到2010年iPhone4发布之后,感觉这个行业已经“死了”。从外观看,只有iPhone和iPhone Like;从体验看,高通能给什么性能,索尼能给什么Sensor,舜宇光学能做什么镜头,决定了大家能做什么产品,这种感觉非常无聊。&/p&&p&
我依稀记得,十多年前,Motorola请媒体到北京郊区,给我们拿出MPX的时候,我们一半人内心是惊喜,一半人内心是崩溃的。惊喜的原因是在当时全部HTC Like的WindowsMobile风潮下,MPX是一个旋转异类;崩溃的是:这玩意有什么卵用?如同我们今天去看锤科的TNT,果然,MPX顺利扑街了。&/p&&p&
在我心里,有两类手机可以定义为“高端寨机”:一类是根据供应链提供的相对成熟的东西,结合成熟外观和生产工艺,缺乏自己思考的产品。这类东西目前大行其道,恐怕一个毕业生都可以做产品经理,不就是1500块的高性价比手机:骁龙660、4+64、后置指纹、IMX386或者更便宜的摄像头、双面玻璃或者金属一体化小蛮腰、天马屏切割刘海。做这种产品需要思考么?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和ODM伙伴花时间把产品搞得可靠一点罢了。另外一类是为了市场噱头和品牌形象打造的没有什么卵用的高端货,把供应链上还没有准备好,还需要花大力气调整和做产能改造的东西拿出来发布,产能极低,品控也不太稳定。消费者买了之后发现可用性并不高。不过厂商无所谓,反正赚了口碑就行了。&/p&&p&&b&
目前市场上95%的产品都是中高端寨机,这是产业成熟的优势,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相对十几年前那个你争我抢的创新时代,目前这个手机行业有点过于无聊。&/b&&/p&&p&&b&NEX:终结高端寨机时代的有益尝试&/b&&/p&&p&
我并不同意当下大部分媒体和KOL对NEX的吹捧,甚至个别言论已经把NEX吹捧到了终结苹果的程度,这不现实。作为经过大哥大、数字机、功能机、3G智能机和4G智能机这几个时代的我,拿到NEX真机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东西可能并不会颠覆苹果创造的全面屏时代,但它至少可以吹响颠覆当前高通高端平台山寨机时代的冲锋号。&/p&&p&我的判断标准有几个:&/p&&p&1. 有没有体系化的,可传承的思考,设计本身是否单纯炫技还是解决了大部分当前用户的槽点。&/p&&p&2. 量产能力和成本优势如何,裱在框里供人瞻仰的艺术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大规模量产才能真正评估产品的普适性和可发展潜力。这对厂商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NEX身上的这些所谓黑科技,放实验室里很多公司也都能尝试做,但是大规模量产并且把成本降到能大规模销售的程度,行业内也没几家能做到。&/p&&p&3. 技术本身成熟度和应用面如何。在手机行业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拿激进技术出来搏一把然后扑街的东西了。在苹果没上指纹识别之前,至少有十几家厂商都在手机上做过指纹识别,结果全部扑街。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指纹识别在手机上可以干什么;第二是指纹识别能做到多漂亮。泛泰当年直接把笔记本用的指纹模块放到手机上,面积大概有1平方厘米,外观愚蠢,作用有限,这种没什么卵用的东西做出来了,注定也只能成为手机历史上供人怀念的一页史记而已。&/p&&p&4. 成本和价格怎么样。曲高和寡会成为怀念的对象,手机本身是个消费品,做不到大规模铺货的黑科技,是没有用的。&/p&&p&
这四点是我用来判断一个产品是属于炫技没卵用的艺术品,还是实打实的拿出来在市场上和苹果三星掰掰手腕,表达一下自己观点的优秀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打响头炮的是华为的P20 Pro,第二炮就是NEX。NEX会成为终结懒惰的攒机派产品经理混日子的开始。&/p&&p&&b&那些能量产的”黑科技”详细解析&/b&&/p&&p&
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很多,但是科技转化为产品,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这篇文章我不会写NEX的评测和体验,我给读者详细讲述这些科技转化成果真正的内涵。&/p&&p&&b&1)&/b& &b&第三代屏下指纹识别技术&/b&&/p&&p&
从X20 Plus开始,vivo已经做了三代屏下指纹,在此期间华为和小米都尝试做过屏下指纹。但目前为止,能实现大规模屏下指纹商用(vivo的屏下指纹终端累计出货已经超过100万台)的只有vivo,具备海量样本评估经验和调整经验的厂商,也只有vivo。6月20日,vivo向部分灰度用户推送了专门优化屏下指纹性能的1.13.5版本,升级完了之后识别速度几乎和iPhone7差不多了。&/p&&p&
NEX配备的全新一代屏幕指纹解锁技术,位于屏下的摄像头需要透过严密的屏幕网格和线路遮挡,利用微弱的透光环境,近距离拍摄清晰的指纹图片,经过聚光处理和芯片感应分析识别,实现解锁功能。这是实现屏幕指纹解锁的最大难点,也是使用体验提升的最大阻碍。&/p&&p&
屏下指纹的原理并不难,汇顶已经提供了现成的解决方案,但绝不是罗永浩说的那样:各家都是集成商,没什么了不起的。实现屏幕指纹解锁的完美使用体验,除了要保持极高的安全标准,还要提升解锁速度和识别率。基于前两代的实施经验,对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优缺点评估,以及海量用户实测数据分析,NEX为此进行了性能升级和大规模测试,相比上一代技术,新一代屏幕指纹解锁技术识别速度提升了30%。NEX对于屏下指纹是有极高要求的,因为这台手机只能用指纹解锁,这需要屏下指纹的速度和识别率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可用性,这也是我拿到手机之前最担心的事情,毕竟像X21平时解锁是不用指纹的。实测结果还是相当令人满意,虽然和目前电容指纹的主流安卓机在速度上还差一些,但和iPhone7比已经没什么差异了。屏下指纹在设计上的意义就是减少一个开孔,至少保持后背设计的一体性。实话说,NEX的普通版真的比旗舰版颜值差不少。&/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417664&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3.zhimg.com/80/v2-89202becd14cdccb5f039db6_b.jpg& data-lens-id=&417664&&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3.zhimg.com/80/v2-89202becd14cdccb5f039db6_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417664&/span&
&p&&b&2)&/b& &b&全面屏的视觉突破&/b&&/p&&p&
我原来没觉得把手机屏占比搞很高会有什么视觉上的差异,甚至长期使用18:9的手机我也没觉得比我的iPhone6SP视觉上有什么太大的冲击,直到NEX把眉头去掉,下巴尽可能缩小,我才发现确实有点意思。使用NEX一周之后再回来看16:9的5.5英寸手机,会发现屏幕无比的小(NEX和iPhone的持握是一样的),再看18:9,也觉得视觉有所限制。&/p&&p&
我想了一下,这里面的核心原因还是一体化和无开孔,这种感觉在OPPO发布FindX之后更强烈。从NEX和FindX的视觉表现,基本可以认为手机外观的最佳体验,是正反都无开孔,屏幕的视觉最佳体验,是正面无开孔。如果说NEX开创了全面屏的新时代这有点言过其实,那么NEX为下一代手机的视觉体验(外观体验和屏幕体验)进行了先发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馈,这是可以的。NEX大概是目前使用COF封装下巴最小的手机,比这个下巴还小的只有COP封装的FindX和iPhoneX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6a03a97cd5092bfb53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6a03a97cd5092bfb534_r.jpg&&&figcaption&NEX虽然没有说自己能防水,但还是做了淋雨测试的&/figcaption&&/figure&&p&
开创一个时代并不容易,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努力,但是验证一个方向并不难,只是需要量产机和合理的价格去获取足够多的用户样本。&/p&&p&
这次vivo给NEX配备的是6.59英寸的1080P+,不少云评测者总觉得388的PPI可能会导致颗粒感,但实际观感还是可以的,比过去6.4寸的16:9 A屏还是要精细不少,对比500多PPI的XPlay6,NEX的观感还不错,超过10cm距离并无太大区别。&/p&&p&&b&3)&/b& &b&非凡一升”的机械前置摄像头&/b&&/p&&p&
这是整机上最大的设计亮点,尽管它的性能参数只是一个800万像素相对平庸的模组。但是,这东西的意义在于消灭眉头和正面开孔,实现前屏的一体化。相对于NEX给用户带来的视觉冲击,这个设计方案是很现实也很先锋的做法。&/p&&p&
目前网上很红的小视频,揭示了NEX的前置摄像头的工作状况。这颗升降式摄像头通过微型步进马达、独立驱动IC、精密控制算法的配合,精准控制升降行程。其中,负责机械传动的硬件装置由步进马达、减速箱和传动丝杆三部分组成。每一次升降,都依靠步进马达的扭转产生力量,通过精密减速箱放大扭矩,带动丝杆转动,提供足够的传动力量,带动前置摄像头完成数万次升起和降落回收的动作。&/p&&p&
看上去这个并不复杂,很多实验室也都实现了类似的方案,但是想大规模量产到主流价位的手机上,还得保持手机的轻薄和重量,就显得非常困难。NEX即便把机身放大到6.59英寸了,也只能容下5毫米直径的步进马达,这个装置在普通工业场景下只能产生10克左右的推力。然而,NEX要实现累计5万次以上的升降寿命,并保持流畅的使用体验,传动装置又必须配备至少500克的推力。这玩意从2017年5月开始评估,期间被无数供应商判定为不可能实现量产。最终,vivo还是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在自家工厂实现了升降模组的可用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bf434bc67fba44ef1d3f1dcb6a26c9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bf434bc67fba44ef1d3f1dcb6a26c97_r.jpg&&&figcaption&NEX的前置摄像头的强壮性经历了非常严酷的测试&/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f3f5cebb6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f3f5cebb6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5d80aa360a323ce7c7dca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5d80aa360a323ce7c7dca4_r.jpg&&&/figure&&p&
但是,就像大家看到的网红小视频揭示的那样,一个镜头模组占了快三分之一的内部空间,作为旗舰机还得安置旗舰级的CMOS(IMX363)和自家传统的HIFI系统,这对主板设计团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团队重新设计切割PCB线路板,使其变成细条状以更好地覆盖内部结构的边缘部位。同时,为了保证PCB依旧拥有足够的强度,NEX还额外增加了贴片补强。拆机之后方知NEX设计的不容易,用日常二分之一大小的位置放置主板,天线,HIFI系统,留出净空区。多说一句,当前很多基于高通660的刘海屏的手机为了净空区不得不去掉了一根WIFI天线,导致本来能2*2,最高支持到866Mbps的5G无线变成了433mbps,而NEX在经历过这么多折腾之后,依然成功的保住了866mbps的2*2无线模块,当然还有基于高通X20基带的4*4 LTE网络模块。&/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04b65d842b35ae9f63aba60ddaa319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04b65d842b35ae9f63aba60ddaa3197_r.jpg&&&figcaption&爱玩客的拆机视频,这是NEX的主板&/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e1a4f1781cbf54af01b42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87& data-rawheight=&7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e1a4f1781cbf54af01b420_r.jpg&&&/figure&&p&
关于这个摄像头的强壮性,已经有不少媒体报道过了,在-20-55℃的工作温度测试、45KG的垂直压力测试中,NEX都没问题。在极限拉力测试中,它的表现甚至超出了实验室拉力测试仪的上限。而目前媒体还没有报道过的是,NEX为前置摄像头增加了外力收缩功能,不仅加装了一个外力缓冲保护机构,确保摄像头在受外力冲击的瞬间得到一定的缓冲保护,降低前置摄像头组件损坏的概率。NEX还将霍尔开关放到摄像头模组中,当身处的前置摄像头受到明显的外力阻挡时会通过霍尔感应启动升降装置,收起摄像头,降低前置摄像头组件损坏的概率。&/p&&p&&b&4)&/b& &b&全屏幕震动发声,全屏设计的激进探索&/b&&/p&&p&
说原理之前先说一下效果。NEX的全屏幕震动发声不会引起噪音污染,语音很清晰,和之前的压电陶瓷模式有天壤之别。从技术上来说,NEX通过内置微震动单元驱动屏幕发声,即把线圈固定,通电产生力带动磁钢震动,用金属壳体将磁钢和线圈等元器件全部严密封装,大幅度提高可靠性和可装配性。听感相比于前几代的全面屏听筒方案,音质确实有保障。相对于采用导管开孔的方案,NEX的外观不受开孔破坏,保持了一致性。&/p&&p&
当然,没有体验过NEX的用户对之前MIX的漏音还是比较怕。在这个问题上,vivo的测试标准为:假定人的平均单向肩宽为15厘米,两个相邻人的耳朵距离大致在30厘米,&br&NEX在开启最大音量的情况下,距离手机30厘米监测到的声压级为43dB,而采用传统听筒的iPhone7 Plus的数据为48dB左右,vivo前两代产品数据也在43dB左右,经过我对比NEX、iPhone6SP和一加5T,确实达到了vivo的这个测试水平,盲听没有什么区别,一加5T的电平略大导致听筒声音还略大一点点。&/p&&p&&b&5)&/b& &b&屏下传感器,为下一代屏下3D感应探路&/b&&/p&&p&
对于任何一个研发上有传承性的公司来说,每做出一个看上去激进的设计,都是在为未来两代产品做验证。而未来的新技术应用,也都有目前验证技术的功劳。NEX在屏下传感器的设计和安置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p&&p&
早在APEX的验证时期,红外距离传感器就被放在了屏下,经过1000多台样机的测试,NEX认为这是可行的方案,这次,红外距离感应器件被隐藏在屏幕顶端与边框的连接处,形成微缝红外距离感应技术(如果用手电照射屏幕顶端,是可以看到这个传感器的),利用一半隐藏在屏下和一半在隐藏微缝中的IC加以控制,从极窄的缝隙中吸收光源,达到了既满足距离侦测又释放屏幕上边缘空间的目的。&/p&&p&
而光线感应器被安置在了屏幕下方,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IC监测可见光,由于位置改变,屏幕的自发光和透光率会对光线感应器产生较大的干扰,IC对可见光波段的检测范围与屏显光线波段有重叠,造成IC监测错误。这部分的工作难度主要是纠错,&/p&&p&
因此vivo自己开发了光线亮度侦测和纠错算法,尽管我的测试,在极强烈阳光直射下,NEX的可视性能比一加5T甚至还略好一点。而自动亮度模式在黑暗光线中,也能准确的调整到人眼比较舒适的位置,偶尔会出现亮度过低的情况。好在这些算法后期都能调整,相信过些日子会越来越准确。&/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480f8ebb7d80442add38c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13& data-rawheight=&5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3&&&figcaption&vivo会在最近的MWC上公布TOF屏下结构光方案&/figcaption&&/figure&&p&&b&6)&/b& &b&高功率天线与“死亡之握”&/b&&/p&&p&
在我们反复Diss各大厂商为什么不把下巴和眉头同时去掉的时候,很少有人想一个问题:天线怎么设计?净空区怎么设计?要知道现在部分刘海屏的为了净空区的实现,竟然阉掉了一条WIFI天线。而iPhone4的天线设计不尽合理导致了传说中的“死亡之握”。面对越来越大的屏占比和越来越窄的边框和下巴,怎么实现合理的天线设计与合格性能,才是全面屏时代最严峻的挑战。&/p&&p&
基于骁龙845平台,NEX支持了4*4的MIMO天线,NEX 的 4x4 方案支持高阶相位调制分集——HORxD,在手握情况下,能实现多天线接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解释一下:中国移动在2017年末规定1500元以上的LTE终端必须支持64QAM的HORxD,上行载波聚合+64QAM高阶调制技术,高通的基带处理器一直在这方面走在业界的前列,骁龙X16基带处理器支持双载波聚合和1Gbps的Cat16下行速度,150Mbps的Cat13上行速度;而骁龙845的X20基带处理器支持双载波聚合1.2Gbps的Cat18下行速度,五个20MHz载波聚合,频宽100MHz,同时支持4x4(3CA) MIMO,最多12个空间流,还支持256QAM高阶调制)。今天我刚好去了一趟高通中国总部,相关的同事对NEX的天线设计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NEX在如此高屏占比的情况下对LTE信号调优的能力表示非常认可。&/p&&p&
在骁龙平台提供的调制性能之外,面对高屏占比带来的死亡之握,vivo重新处理了天线设计。他们针对游戏,视频等用户的握持姿势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天线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与传统的 X 型方案不同,NEX 的天线布局能够有效回避玩家的握持区域,无论从左边框角度还是从有边框角度进行横握,都能让更多天线有效工作,大概率避免了人手遮挡导致的信号下降,信号更强、更稳定。另外,NEX 在行业内首次搭载了 High Power UE —— 高功率终端。HPUE 能够显著增强信号的穿透力,增大信号覆盖面,在地下停车场、密集楼宇等场景下,更容易搜索到 4G 信号,相较于传统方案,信号上行速度平均提升 30%。&/p&&p&&b&结语:量产方知艰难,差异成就未来&/b&&/p&&p&
关于NEX的评测全网已经很多了,我个人的评价是:这是我今年用过综合实力最好的安卓机之一,虽然系统比较简单,但适合普通人长期使用。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揭示NEX这种尝试在今天高通平台大批标准化机型爆街的时候,有自己明确的思考。&/p&&p&&i&&b&这里有一个长达18分钟的拆机视频,感受一下NEX的装配难度(视频和图片来自爱玩客的拆机评测截图,感谢。):&/b&&/i&&/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bilibili.com/video/av&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dd5a1eac1ea752f1a72d0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728& data-image-height=&108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爱·拆」vivo NEX顶配版拆解:结构复杂拆装困难/大量使用定制部件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a&&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97ba26e8b7bf531a94a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57& data-rawheight=&7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97ba26e8b7bf531a94a9_r.jpg&&&figcaption&NEX采用了大量的非标准件,装配难度超过以往产品&/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e8a59c7c1ee3bfa34abb0ba7fb386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e8a59c7c1ee3bfa34abb0ba7fb386f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1aa486a4bff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1aa486a4bff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ee6cc8a8d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11& data-rawheight=&7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ee6cc8a8d4_r.jpg&&&figcaption&NEX使用了子母螺丝,以满足堆叠组件的需求&/figcaption&&/figure&&p&
从实验室里搞个样机这不难,各种黑科技的堆叠对于不计成本的验证机来说,并不难。但是要满足验证、打样、试产、量产这一整套流程,要克服的困难会很多。NEX的意义在于,用一整套能大规模量产,且价格不贵的方案,去探索真全面屏该有的模样。我们不用抬高NEX到颠覆苹果,引领新时代这个高度,我们只要知道vivo克服了这么多困难,把一堆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东西做成熟,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并且把价格做到合理之后,给产业和消费者带来的新的思路。&/p&&p&
量产比颠覆更不容易,无论是手机,还是驱逐舰。过去三星,苹果,现在vivo,oppo,华为都在践行量产即真理的道理,只有经得起用户评价的量产黑科技,才能推动行业实质性的进步。&/p&&p&&/p&&p&&/p&&p&&/p&&p&&/p&&p&&/p&&p&&/p&
vivo的NEX,意义可能不在于终结刘海屏,不在于超越苹果重新定义全面屏,而是终结当下这个基于高通SoC,按参数堆料搞研发的“高端山寨机”时代。 这是我的核心观点。我从2003年开始研究手机行业,一直到2010年iPhone4发布之后,感觉这个行业已经“死了”。从…
&p&结论先放出来&/p&&p&&b&2699的小米8,放眼整个安卓机市场,从上到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b&&/p&&p&&b&真的是一个都没有!&/b&&/p&&p&回答前,先请局座镇楼~~~&/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7c29fd7c99a23c561e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7&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a1e721da720a489ef7ab2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7c29fd7c99a23c561e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8cd29d6fe9ab513da1d5a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50/v2-868a921abbc8b922bb25d8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8cd29d6fe9ab513da1d5a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8cae54d836a6c561fb6a2a4ce6feab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bca33ecc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58cae54d836a6c561fb6a2a4ce6feab0_r.jpg&&&/figure&&p&视频在这里&/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bilibili.com/video/avFt%3D462&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596dfef87c6f73c83a8bc190d0ba22c1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600& data-image-height=&10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召忠说106:中国芯:如何攻坚克难?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a&&p&小米8能有这个成绩,在我预料之中。&/p&&p&作为果粉,只不过从今年4月份开始研究安卓机,看了许许多视频,看了许许多文字,直到小米8发布,我才基本确定了这个结论:&/p&&p&&b&2699的小米8,放眼整个安卓机市场,从上到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b&&/p&&p&&b&真的是一个都没有!&/b&&/p&&p&这么说吧,只要小米配货足够多,放开了卖,小米8基本是无敌的存在。&/p&&p&光说一个相机,手机拍照已成为手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我转向安卓机的重要原因。这几年,无论去哪里旅游,早就摒弃了单反,手机拍照成为了常态。&/p&&p&放一张DXO官网的首页排名图,2699的小米8是不是在这一众机器里显得格外突兀?除了自家的mix2s卖3299,华为p20卖3788,其余价格都在4K+以上。当然你可以质疑DXO榜的权威性,但是我之前看到消息,愿意花钱的VIVO都没有能把NEX送过去测或是测了不敢公布成绩。&/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42a51bea21c94eb158f3ef9c2fa3bc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554&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5b2cc8e274e26d222c5dc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figure&&p&S9+,安卓机里旗舰机,你看相关问题里的用户,几乎是全都是说S9+好的。问题在于你卖6k+,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我可以买2台小米8,其中1台还是探索版。三星这几年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从20%的降到不足1%,这不是光中韩关系恶化所能解释通的。我觉得绝大多数人,看到这个价格的第一反应是,都有这个预算了,我干嘛不去买iphone?&/p&&p&P20P,三摄大底,拍照无敌的存在,旗舰机里,长版很长,也是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霍尔感应器有什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