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了,七月的雷军小米不上市有多少钱

小米7月9日上市,雷军身价超过网易丁磊,但距离马化腾和马云还远小米7月9日上市,雷军身价超过网易丁磊,但距离马化腾和马云还远野火财经百家号【野火财经】6月26日讯,小米集团将在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21.80亿股,每股发售股份最高价为22港元。这意味着,小米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凭借小米集团股票,身价就达到了184亿美元。小米集团全球发售完成后,雷军将持有小米集团42.95亿A类股和22.83亿B类股,占发行后股本约29.40%,同时因为AB股投票权不同,雷军总投票权约54.74%,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牢牢掌控小米公司未来。小米集团也是港交所将迎来同股不同权制度的第一股,将在7月9日正式登陆港交所。此前,港交所因为制度设计,而错失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在港交所上市。按照小米集团每股22港元发行价计算,雷军持股小米股票总数量为65.78亿股,市值达到1447亿港元,即约184亿美元。雷军仅仅凭借持有小米股票市值184亿美元,就已经轻松超过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身价。网易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从348美元下滑到上一个交易日的248美元,整整下跌100美元,跌幅近30%。在上一个交易日,网易大跌4.3%,当前市值为326亿美元,丁磊持有网易公司股票比例为44.3%,市值为144亿美元。雷军因为小米市值就轻松超越丁磊。实际上作为著名投资人,雷军还通过顺为资本持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创业公司股份,这部分股票市值也不菲。尽管身价大涨,但是雷军仅凭小米股票,距离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还有不少距离。比如马化腾当前持有腾讯股票不足9%,上一个交易日,腾讯股价收于389港元,总市值为36950亿港元,即4661亿美元,马化腾当前持有腾讯股票价值约419亿美元。而马云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票约7%,阿里巴巴上一个交易日也大跌5.3%,收于191美元,市值跌破5000亿美元,为4900亿美元。马云因为阿里巴巴集团股票市值,身价超过300亿美元,这并没有把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计算在内。但是,小米集团在今年4月2日董事会上授予雷军15亿美元股票,如小米总裁林斌所言,是“雷总不知情,是董事会背着雷总做出的决定”而引起网友热议。不过野火君以为,账面财富到这个时候,对他们只是数字罢了。朋友们以为呢?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野火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聚焦财经科技,数据即逻辑,坚持原创新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雷军这么有钱小米为什么要上市_百度知道
雷军这么有钱小米为什么要上市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电子数码类芝麻团
采纳数:32353
获赞数:22669
参与团队:
你这个就不懂了。只有上市了才是算国际品牌子公司了。你以为上市就是为了赚钱吗?你难道从来没有上市公司吗?哈哈哈哈!
来自电子数码类芝麻团
难道还有人嫌弃钱多的吗?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米公司要上市,雷军每年的利润有多高,股票值得买?
五百多页招股说明书,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就像饥饿了很久的人,吃到面包和牛排,感觉非常爽。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阅读这类招股书最愉悦的一次。它比一般的研究报告精彩太多了,对各种业务的披露与分析,都非常劲道有料,当然也让我加深了对小米业务的理解。
今天主要还是讨论利润的问题。关于小米利润的调整,先从我一哥们儿的遭遇聊起。
研发支出黑匣子与股份支付迷局
我朋友,去小米很早,用财富角度准确地衡量,小米上市后兑现股份期权,可买帝都三环豪宅一套,在今早我恭贺他“喜提二环豪宅一套”后,被他否认(差点钱,咱就换三环吧)——
“我要换工作,待不下去,待遇太差了,去XX 无人驾驶公司,怎么样?”
“小米挺好的,换个屁。你一个月多少钱啊,五万一月?”
“做梦。”
“三万一月?”
“做梦。”
“你忽悠谁啊,你好歹也是中层啊,加奖金年入五十万?”
“呵呵,不走没盼头了,现在到手一万多,工资几年没涨了。”
前两年,一块吃饭就知道他大概薪水,几年过去了,毫无变化。去年和他一起去见另一朋友,他也是吐槽老板画饼:“公司现在不涨工资,削减薪资费用,你们的期权马上可以兑现了。”这让他免为其难地接受了。
我朋友的情况,实际上显示了很多经营信息。
从财会角度来说,就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利润调节问题:为了冲上市业绩,长期(两三年)不给研发人员加工资,并削减研发费用。采用股份支付的方式,支付实际薪酬,进而达到来粉饰利润的目标。
通过招股说明书,我找到两处资料,对比反应薪酬变化。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在年之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从15亿元增加到21亿元,增幅为39.2%;而对应的研究人员从2292人增加到3441人,增幅50.1%。因此,实际员工平均薪水是下降的。
在年之间,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研发费用支出增加49.8%,而人员扩张数量52.5%。
这是财务层面的数据情况。
在经营层面上,与此相对应的即是核心员工的巨额期权池,也即是我朋友那种情况,小米上市后,将获得大量经济补偿,喜提帝都三环豪宅一套。
从经济业务的实质角度来讲:就是当期发生的员工薪水支出费用,推迟到上市后分批或一次性确认,进行了“利润大洗澡”处理。
当然,这种策略是“蓄意而为”还是“一不留神”,暂不下主观性结论,但这种方式本质上扭曲了经营业绩和公司实际情况。
站在股东的角度讲,最终的薪酬费用都是由股东承担,但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误以为公司利润很好。
正如巴菲特对此做过论述:“如果期权不是报酬的一种形式,那它是什么?如果报酬不是一种费用,那它又是什么?如果费用不列入收益的计算中,那它到底怎么处理?”
当下小米的做法容易造成的问题是,让人错误判断小米真实的利润情况。如果你担心我的分析有问题,咱们来交叉验证一下。
第一个,看看有多少人收到期权激励:
整个公司,5500名员工拿到期权激励。其中研发人员高达5515名员工,剔除部分刚入职的,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有期权的,加上其他部分核心人员。也就说,比较高质量的员工(收入高的群体)是拿到了大量以股权支付作为报酬的薪水收入。
而其中比例高达三分之一的人,拿薪水远低于市价,财报上降低了总体人工费用负担。这个比例之高、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恕我孤陋寡闻,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公司。
事出反常必有妖。
小米作为高新企业,人力资本和成本是决定企业经营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个黑匣子让人看不到真实利润情况。
我们也可以看看小米自己的说法:
小米公司自己披露称,根据财会计价支付的薪水,这三年已经高达6.21亿元、8.14亿元、8.08亿元了,而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如果你经历过公司激励,一定明白,这些期权远不止这个价格。
我们再看看具体的期权特征情况:
这是激励成本(也即是你买入公司股份价格)和激励锁定期限的信息;而这些授予股份的公允价值,远不止这这些:
因此,这批5500位获得股份激励的员工,实际上是以零头价格买入价值不菲的股票。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送给这些核心高质量人才的,不过有一个期限,还挺长的,戴个金手铐吧。
很明显研发支付和非研部分核心员工薪水的情况,就是一个黑匣子。
对于投资人而言,自然需要分析利润究竟多少是真实的。尤其是大规模股份支付的薪水费用,究竟该如何调整,是一个重大难题。
上面小米公布的每年8亿左右的股份薪水支付,是自己坐实了的。说实话,在这样罕见的薪水支付情况下,利润究竟有多靠谱,大家自己判断吧。给小米的利润多大折扣,投资人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此外,这也涉及另一问题,大家不清楚研发实际投入情况。对于这类高新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判断,又恰恰是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判断小米究竟在创新领域投入多少(苹果大概研发费用占营收大概在5%左右)、后期分析护城河究竟强度有多大等。这带来了巨大难题。
还有一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从人均研发消耗和工资,也是失真的。
招股书上显示,最近三年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2.3%、3.1%、2.7%,由此带来的利润估计难题,老实说以我的能力水平,没法做出准确估计。
这可能是投资中最难的事情吧。
对于股份支付带来的利润失真,从我朋友的聊天中(中层研发人员)显示出有问题。从附注研发支出的具体细节,分析出相关矛盾点,通过股份支付情况最终证实了这种策略,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从新闻中,大家一定看到什么《小米5500员工财务自由》《小米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等等。
以上的整个思路,是从实际个体情况、财务数据和广大媒体传播三个维度,多次交叉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可靠性与严谨性,因此整个分析应该不会出现大问题。
与利润相关的研发实际支出和带来的竞争力分析,是投资小米股票的基本面投资者不得不去核实调整的问题。
非经常项目对核心利润的影响
第二个是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先说结论:
第一,(上图)方形上面的利润不可持续,而且小米在上市前,做了大量安排和释放,因此利润失真;
第二,(上图)椭圆表面上看是亏损的,其实不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标的企业时寻求的一种保底条款(常见是8%年化)。
第一个方形,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华米科技最近两个月在美上市,带来公允价值上升,它通过一定资本运作(股份减持50%以下),改变了这笔投资的会计计量方法,并因此带来纸面利润。(这是财会准则的难点,非常不好解释,大家只需知道这块应该打上问号就行了。)
在A股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企业把拥有的一套北京学区房卖了,成功扭亏为盈,大概就是这么类似的操作。
这种操作带来的收益不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必须重新调整。因此,最近三年的小米核心经营利润大家自己做加减,用经营利润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第二个椭圆部分很好理解,比如你以100块买了我秋源俊二公众号的10% 的权益(也即是公号估值1000块)。由于你担心我拖更,偷懒不写文章,粉丝数太少。于是为了限制我,你就和我谈条件,以优先股形式入股。一年后,我的粉丝大幅减少,OK,那就算借款,支付8%的利息,两年后我支付给你116块。
但有一种可能,一年后,我的公众号粉丝数暴涨,值10000块,并在第二年维持这个粉丝数,估值保持不变。那么这时候,你的优先股就肯定愿意转换为普通股,但是在财务记账的时候,由于划分为负债,因此支付的利息有变化。(具体看优先股条款)
100 + 1000 x 10% x 8% + 10000 x 10% x 8% = 188元。
在对利润的影响方面,第一种的财务费用是每年8 块,第二种的财务费用第一年8块,第二是80块。但这只是账面财会的记录方式,实际并没有支付。
因为傻逼都知道,这时候肯定把优先股转成普通股,拿到10000 x 10%的股份啊,而不是拿利息。所以这个亏损是假的,实际上并没有影响。而且伴随着估值提升,亏损会越来越大。(具体情况取决于当时的协议安排)
小结:第二个调整,只需要把方形中的利润给扣掉,核算真实经营性业务获得的长期的、可持续的、稳定性高的利润。
“一定动机性”的削减费用成本,以提升利润
下面的费率变化是常见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动机性:
尤其是看看行政支出和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
小米最近三年营收规模分别为668亿元、684亿元、1146亿元。行政支出占比反而降低,这说明为了上市,小米对此有调整。反过来,销售费用的上升就是为了冲营收规模。
具体来说,“两费”降低,可能是刻意对财务报销等做了严格的约束。简单说,报销流程更麻烦,审核更严谨,不轻易给相关费用放行。
正常情况下,企业为了保持平稳发展,或者适度下降或者上升是正常的,但小米在其间尤其是2016年的这个波折转弯,基本就告诉大家,这是经过精心调整约束的。研发降低,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同样,在去年的时候,在小米的哥们也证实了这个规章制度的建立,财务审核更加麻烦。
总结:费用支出的调整,一方面提高利润,另一方面提升营收,当然,这是非常common的手段,没什么好异议的。
上面三个问题,尤其是研发与股份支付的黑匣子,必须好好分析。使用PE估值方法的朋友,需要睁大双眼看清利润,最好自己做调整核算一下。长期股票投资者们也需要好好分析,看看研发费用的投入究竟多少,才能更加有效的分析小米的实际竞争力。
此外,作为彩蛋方法,我也分析一下利润对应的经营现金流情况,以便更好的核实利润情况:
当然,利润并不等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而且非常不准确。尤其是在企业大规模扩张的时候,因为会伴随存货等相关东西的扩张,很多利润投入到备货当中。
根据现金流分析利润质量,只是分析利润的其中一个角度。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就说过:“我们不喜欢那些每年挣了钱,给我一堆设备的企业,尤其是工程行业,扩张到最后,发现挣的钱全变成一堆机器设备。我们喜欢自由现金流。”
还有一点,在现金流情况这块,小米披露的信息(仅仅是我个人想法),还不如大陆的企业财会准则,有点小小遗憾的。当然,小米并非登陆A股,并不需要遵守A股的准则。至于小米CDR怎么披露,看政策吧。
彩蛋方法二:我们也可以通过所得税情况来看利润:
税法的考量维度,也是一个核实利润实际情况的非常好的角度。小米2017年缴纳所得税21亿元。但由于小米经营地区广泛,各地区税法不同,所以也是大致估算一下。具体税率如下介绍:
具体多少,大家自行判断。
郑重申明:本人长期看好小米,短期不确定。对于小米利润的分析,包括利润粉饰情况的讨论,只是个人理解。在IFRS、GAAP等会计准则中,这块是有一定自由裁量权的。因此上面的分析,并不能成为判断小米公司财会政策不合理的论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长沙性价比高的会计培训机构:首先育德会计培训。
取消了会计证,还有哪些证书可以考
今日搜狐热点小米7月9日港交所挂牌上市
雷军: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小米港交所挂牌上市!雷军敲锣身价上涨145亿美元
7月9日上午9点半,小米集团(01810,HK)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这也是香港上市新政颁布后首支同股不同权的新股。但是盘前已破发,现报16.6港元/股,跌幅超2%,IPO定价17港元/股。同日小米股份将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名单,小米期货和期权也将于今天推出。小米集团CEO雷军在上市前致辞表示,最近正是中美贸易战、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时候,感谢十多万投资者在此刻真金白银的投入表达了对小米的认可和支持,包括李嘉诚、马云和马化腾等,尽管大势不好,但好公司依然会脱颖而出。7月6日,小米公布IPO配售结果,小米公告称发售价定在发行价区间(17-22港元/股)的下限——17港元/股,而上市估值可达到540亿美元;此次IPO预计募集款项净额为239.75亿港元;另外在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最终数目约为1.09亿股,相当于超额认购约9.5倍;国际发售初步提呈的发售股份获轻微超额认购,分配给国际发售承配人的最终数目约23.98亿股,相当于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总数的110%。整体来看,小米此次全球发售共获34.33亿股认购,相当于发售量的1.57倍;对比之下,独角兽阅文集团、平安好医生在香港IPO时获得了超过600倍的认购。上市前夕雷军致全员公开信称,上市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有十几万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上市仅仅是小米新的开始,奋斗不是为了上市,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未来,小米要力争保证持续的高速成长,力争尽快冲入世界三强;其次,小米会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品类拓展;第三,2018年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6%,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就在今日一早,有媒体爆料雷军发布朋友圈称,今天第二次来到港交所,见证小米集团挂牌上市。雷军在朋友圈表示,“十一年前,第一次到港交所去敲锣。日,金山(3888.hk)在香港主板上市。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到港交所,集团(1810.hk)挂牌上市!”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灏忕背涓婂競锛岄浄鍐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上市雷军身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