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规避财务分险理财险中的误区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家庭理财4大误区,过度购买保险竟排第4
作者:嘉丰瑞德&&&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大多都已具有了投资的观念,其中居民存款比率下降,转为配置其他的投资便是一个证明。尽管居民已开始青睐于投资,但在投资观念上却仍有不足和不成熟之处。对此,国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理财师认为,理财上的一些误区,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缺乏长期理财规划
  很多家庭,缺乏长远的规划,认为理财就是投资,甚至就是简化为买股票。其实不然,家庭的长期理财规划包括投资和保障等,而家庭的资产,也应该区分为养老、保险、权益类投资等。权益类投资可以是股票等比较进取的投资。而养老、保险类投资,则包括了社保、长期的商业养老投资保险、长期的房产投资等。
  2、储蓄类资产的比例依旧过高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储蓄的比例有的占据了总资产的60%以上,这个比例是比较偏高的。目前,银行活期储蓄的收益率是0.35%,而一年期定存也仅为2.5%,显然,过高的银行储蓄对于家庭资产增值在正面效应并不明显。比如10万元1年期定存,第一年银行的储蓄本息收益是10.25万,且用最大的“利滚利”方式存款的话,到第10年,本息也才12.80万;到第20年才是16.39万,增值的速度非常有限。因此,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应逐步降低储蓄的比例。
  3、风险过于集中于某类投资
  股票投资,众所周知是属于高风险一类投资。但是并非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股票,比如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退休老年人群体等。一方面,老年人的信息接收、知识储备比不上年轻人,很容易跟风炒股,一旦选股失误,则很可能损失惨重。对此,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这部分投资者不妨更多点谨慎。其实如果不投资高风险的股市,考虑一些固定收益类的投资,其收益也是不差的年收益也不输股市很多,且还比较有保障。因此,不同的人群,多一个角度去投资和配置,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保险过度缴费
  家庭理财,讲究各种类型的投资理财方式的科学搭配和配置。对于过度投资,比较常见的误区是在购置了过多的保险。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保险并非不重要,保险大多用于防范风险,但如果缴费过多,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如在健康险方面,目前国家已逐步开始全覆盖“大病医保”,这部分的保险保障应该说国家提供了部分的满足,故应适当的减少“重大疾病险”险种的资金投入比例。建议生命、疾病类保险的缴费比例可维持在收入的5%-7%左右即可,目前多数人认为缴费在10%的比例,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已有点偏高。当然,具体还应根据不同家庭的具体需求和财务状况,以及抗风险的能力来定。投资前,不妨在财富管理机构进行一些财富体检,得到对应于个人或家庭的财富规划管理建议。
  总体来看,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目前的国民的理财观念已有所改变,但在某些理财意识上,恐怕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并且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投资和理财。
责任编辑:cnfol001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微信扫描二维码,体验微行情服务,速查股票、利率、贵金属行情还在购买理财类保险 这些误区你知道吗?还在购买理财类保险 这些误区你知道吗?财经宅急送百家号随着投资理财的兴起,现在各种理财产品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比如保险、股票、基金、房地产、信托等等,各有优势,而作为理财类保险作为其中的一种也悄悄崛起。但千万不要被理财类保险骗了。理财型保险,顾名思义,是一种理财兼顾保险作用的产品。保障功能相对较弱,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会按照条款约定得到某种收益,比如年金,即几年返一次,或者一年返一次,在被保险人身故后只会退还保费;缴费年限通常比较短,常见三年缴,五年缴,甚至趸交。主打都是理财,收益,避税,避债等等看似与传统的保障型保险不同的功能,通常保费较高。误区一: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收益有保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由投保人全部承担。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一般分设多个账户,由于投资渠道不同,每个账户的风险、收益不尽相同,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账户。由于保险费并不是全部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而是要扣除风险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用,投保人还应详细了解各项费用扣除情况。误区二:分红保险=银行存款分红保险可分配的红利可能高于或低于预期,没有固定的比率,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大家不要将分红保险产品与其他保险产品或金融产品(如国债、基金、银行存款等)作片面比较。误区二、三:万能保险的保费均用于投资万能险产品通常由“主险账户”与“万能账户”构成。不同的是,万能险设立的投资账户,除了可以做债券投资外,还可以做股票投资,但其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比例不能超过80%。总的来说,理财类保险注重的是理财,而非保障,如果是想要获得保障的投资者,还是购买传统的保障型保险更加靠谱。本文来源:欧元圈(http://www.ouyuanquan.com/news/fenxi/.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更多理财相关知识,关注欧元圈即可获取。今日(5月5日)国内各大品牌黄金首饰多少钱一克?今日(5月5日)中国银行在售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5月4日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排行榜 今日余额宝收益是多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财经宅急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快速投递采集观察和亮点呈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给孩子买保险,千万别陷入这4个误区!
一些父母疼爱孩子,恨不得把所有能给的都给孩子,在购买保险时也是如此。其他事儿上,如此感情用事可能没啥大碍,不过给孩子买保险还是要讲究策略,否则会投入巨大却可能花了“冤枉钱”。
在这里,保险君举出4种家长给孩子买保险常见的误区,大家请千万注意,别陷进去了。
误区1:孩子是家里的宝,要买保险就得先给孩子买!
许多家长在为孩子购买保险的时候却忽视了自身的保障,让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成为“财务裸体”。事实上,对孩子而言,父母才是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伞,只有先保护好这把伞,才能在风险来临时给孩子以庇护,保障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受影响。
保险是种特殊的商品,给自己购买,受益的却不一定是自己。比如给自己购买意外险、寿险等险种,保障的是自己遭遇不测后,家庭不至于陷入困境,用保险金延续对家庭的关爱。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需要依赖父母。以家庭为单位投保时,最先考虑的,应当是在这个家庭中经济责任最重的人,正确的投保观念应该是:先保大人、再保小孩。要综合家庭收入结构(是否是稳定持续收入)、负债情况(有无房贷、车贷等)、单位福利等综合情况,以意外险、重疾险作为最先考虑的产品。
误区2:孩子是家里的宝,保险给TA买的越多越好!
一些家长听说这个保险对孩子好就买,听说另一个保险对孩子好也买,总以为买的保险越多,孩子就越有保障。但在实际理赔过程中,保险并非多多益善。
由于未成年人群的自我保护能力非常薄弱,若允许他人(包括父母)投保以儿童死亡为给付要件的人寿保险,尤其是高额保险,容易引发道德危险,因此世界各国对儿童保险的保额都设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说,根据我国保监会为了防止道德逆选择规定,对于被保险人不满10周岁的,赔付保额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对于被保险人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赔付保额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即使家长购买了超过限额的高保额产品,依旧只能获得规定范围内的赔付。
所以,给孩子买保险时一定要注意,切勿重复购买。重复投保或过度投保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误区3:孩子是家里的宝,买寿险也得保终身!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爱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恨不得为孩子安排好一生的大小事宜,为孩子买寿险时也追求“终身保障”。其实从经济角度上看,寿险、养老金等终身保险通常要到年老或身故才发挥作用,除非孩子是童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否则为孩子购买终身寿险并不是太有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几十年后寿险保费的购买力会较大程度地缩水,对孩子的帮助也不是很大。
所以,经济条件有限的家长,一般没必要太早为孩子预先做一辈子的寿险规划。
误区4:孩子是家里的宝,却只为TA买教育金险!
有些家长可能不愿意触及孩子受伤、重疾等话题,也就不太愿意为孩子购买意外伤害险、重疾险等。然而,随着社会节奏加快、意外事故频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重大疾病发病年龄逐渐偏低,生活中的意外和健康风险也在加大。除了储备教育金,为孩子配置意外和重疾保障也是家长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之一。
为孩子购买保险时可参考的顺序可以是:意外险、医疗险、少儿重大疾病保险,在这些保险都齐全的基础之上,再按需考虑购买教育金保险。在教育金保险的具体选择上,建议提早储备,同时建议选择具有保费豁免功能的教育金保险,如此即使家长不幸因意外丧失缴费能力,保险计划也不受影响,孩子的教育也依旧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干货:购买基金需要避开这些风险误区
  基金一直以来都以稳健、门槛低、风险小等优势被所青睐,不过基金理财虽然风险低但并非没有风险,并且在选购基金的过程中投资者还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基金理财中常见的误区。  新基金比买老基金更划算
  这只是大家一种心理上的错觉,也是很错误的一种认知。为什么这么说?部分投资者认为新基金只有1元钱,而老基金由于已经运作一定时间,已经超过了1块钱。事实上,对基金而言,其净值取决于所投资标的的价格涨跌。新基金成立后还有一个建仓的过程,这其中包括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早已建仓的老基金已经开始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因此购买优质的老基金比购买新基金更划算。
  分红次数多的一定是最好的基金
  有的基金为了迎合投资人快速赚钱的心理,封闭期一过马上分红,这种做法就是把投资者左兜的钱掏出来放到了右兜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其这样把精力放在迎合投资者上,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市场研究和基金管理上。所以投资者在进行基金选择时,一定要看净值增长率而不是分红多少。
  选择价格便宜的基金
  有很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会去选择价格较低的基金,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例如A基金和B基金同时成立并运作一年以后,A基金单位净值达到了2元/份,而B基金单位净值却只有1.22元/份,按此收益率,再过一年A基金单位净值将达到4元/份,可B基金单位净值只能是1.44元/份。如果你在第一年时贪便宜买了B基金,收益就会比购买A基金少很多,所以在购买基金时一定要看基金的收益率而不是看价格的高低。
  选择基金只关注短期业绩
  对于基金来讲,历史业绩优异的未必现在业绩依旧良好,更何况只关注短期业绩表现。不少投资者可能看到哪些基金整体业绩好,就蜂拥投资这些基金。我们要知道,基金适合长期投资,所以选择基金的时候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长期表现良好的基金,也能反映出较好的管理能力。投资者要选择中长期业绩排名在前
1/3-1/4 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  来源:银率网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12/11 08:2012/11 07:3512/10 10:3811/17 15:3511/16 07:4311/05 08:35
理财精品推荐
特色栏目: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规避社交媒体营销的误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