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末考试奖励方案考的非常好,你会怎么奖励她

如果孩子期末考试考砸了你会怎样?|孩子|期末考试|标签_新浪网
如果孩子期末考试考砸了你会怎样?
如果孩子期末考试考砸了你会怎样?
马上又面临着孩子期末考试的时期了,家长做好面临孩子期末考试的准备了吗?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所有的亲戚都会问“孩子你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啊?”“这次考试排名第几啊?”等等一系列关于成绩的问题,假如考的好,妈妈就会觉得还行,假如考的不好,妈妈就会说“笨的,没考好”等等。成人总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面对孩子的低分数,很多家长表现得都很生气,甚至有的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连个学习都学不好,你还能做什么?”训完了孩子以后,疯狂的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只为成绩尽快提高成绩,而去忽略了这些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一个孩子的成长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父母不停地说孩子是笨孩子时,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这方面失去信心,即使孩子很有天赋,但是他也会被自己内心的不自信否决掉,不会展现出来。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所以家长给孩子贴“笨”“胆小”等等标签时,你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成为“聪明”“胆大”的样子,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孩子的期末成绩出来,你要怎么对待?
临近期末考试,爸爸妈妈们也紧张起来,孩子会拿回一张怎样的成绩单?
朋友圈里刷屏的是这样一段话:“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要注意了,再过几天,孩子拿着试卷回家时,不管成绩怎样,请搂着孩子稚嫩的肩,对孩子说:宝贝,你辛苦了!不管成绩怎样,请给孩子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祝贺宝贝战胜了复习的艰难。学习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一时跌倒了,没关系,爬起来再跑,来得及!不要让‘考试’抹杀了孩子阳光般的心和笑容……”
话很阳光,可是家长真的能不在乎孩子的成绩吗?
虽说不能一概以成绩为论,可成绩也能代表、能检验孩子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据说真正不在乎学生成绩的家长,那是因为人家里有学霸孩子。
咱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要靠学习来增长知识,成就未来,那一张成绩单便成为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证明。家长的期望值不同,孩子的表现不一样,拿到孩子成绩单时的爸爸妈妈们,其表现可谓五花八门。
成绩优异,大肆奖励
隔壁家的小俊妈这回可扬眉吐气了,儿子三门主科成绩均达到了95分。她一高兴,给儿子买了一部学习机,满足儿子的心愿。
像小俊妈这样的家长很多,事先与孩子谈条件,考好了,有奖励,考不好,结果不必说了。
期望太高,失望也大
香儿上次考试之后很久都没到小区玩,原因很简单,她原来考试总是打满分,这一回,有两科打了98分。拿到成绩单的那天,小丫头嘟着嘴,一脸不高兴,得,事先说好的假期游玩计划泡汤了。香儿妈为此没少叹气,又出去给女儿买来几套试卷,做题,满分的孩子不能落下。
这种完美型家长不在少数。只要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管原因是什么,也不论究竟差在哪,一心一意就是要给孩子补回来。
成绩太差,打骂不休
那天出门坐公交车,旁边坐着一个小男孩,一脸不高兴,很不屑的样子。她妈妈一直唠叨着:“你怎么这么笨,回回考六七十分,就不能好好学学?照这样下去,你将来能干啥?等着出苦大力吧。看回家你爸爸揍你不。”
那男孩突然说了一句:“揍呗,又不是没揍过。”这回把他妈妈气得没话说了。
这种家长绝不在少数。平时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一到考试结束,便忙着问成绩,唠叨,训斥,甚至打骂。
这三种家长的做法属于最常见的类型。好在,更多的家长加入到理性教育行列当中,不以一次成绩论英雄,反而以鼓励为主,帮助孩子不断进步。
成绩差了找原因
媛媛现在北京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提起她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她说妈妈是老师,总顾着自己的学生,没时间管她,她学习并不那么太好。但每次考完试,她妈妈都会问她考得不太好的原因在哪里。是身体不适,还是心里原因,还是没学明白,一一帮她分析,再让她自己梳理,逐一克服。她一点点学会了自我完善,自学能力越来越强,虽说大学本科只读了个不是特有名气的大学,但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从个案上来看,这种方式很有效果。
哪里不会补哪里
贝儿姑娘不属于智商特高、一学就会那样的孩子,小学时代的成绩也并不理想,在班里只能算中下等水平。她妈妈从不打击她。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和她一起分析试卷上的题目。凡是错题,不但要改过来,还要记到“错题本”上,反复多做几次,过一阶段再做相同类型的题目,检验一下是否真正掌握解题思路。她的成绩一点点攀升,后来考进了重点大学,甩出她那些小学同学好几条街去。
调动主观能动性
有一个小留学生,15岁那年因学习压力太大,也想学别的孩子退学。他爸爸没打没骂没劝,只让他打工一个假期。那一个假期,这个小留学生在一个小镇餐馆,饱尝老板的苛刻待遇,什么洗碗,拖地,剁菜,搬饮料,炒饭,倒垃圾,通厕所之类的杂活儿都要干。
这一回,他知道了什么叫挣血汗钱。而他爸爸意味深长地告诉他,不是每个人都能顺风顺水地一路上学到大学毕业再参加工作。如果一开始选择轻松的不用费脑筋的就业路,那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只能是粗活苦活累活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叫李良的小留学生发奋读书,再不以学习为苦,终有所成。长大后,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还要把这种切身体验应用他未来的孩子身上。
若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把持好自己的心态,一次考试成绩不代表什么,掌握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才是重要的。
若孩子的学习心思不够强烈,不妨让孩子“吃一点苦”,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从内心里将学习看成是轻松的、有趣的事,激发出他原本的学习动力,这样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届时,家长们真的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了。
内容转自互联网,感谢作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期末将至,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家长都在用怎样的奖励方法
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许多家长是不是经常会对你的孩子这样说1、“抓紧好好复习,等期末考好了就奖励你。”2、“如果你这次考了前三名,寒假就带你出去耍……”3、你是不是又开始用这些话来督促孩子复习了?家长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总是费劲了心思,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今天想好好和家长们聊一聊:同样是奖励孩子,为何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却截然不同。我们根据以下四种原则来分析家长的奖励行为会给孩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究竟会不会起到真正的奖励效果:
1、奖励并不是贿赂,奖责分明才能让奖励收到最佳效果:
有些家长担心,奖励可能降低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然而在诸多研究之后,研究者发现:如果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给奖励,奖励就会削弱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奖励与表现好坏有关的话,会让孩子更加喜欢这个任务,因此奖励是可以提高孩子内在的兴趣的。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不少家长把“贿赂”当成了“奖励”来使用。
都是父母给孩子某些东西,以改变或修正孩子的行为,贿赂和奖励似乎难以区分。但本质上贿赂和奖励绝不相同。什么是贿赂?往往是被折磨得“彷佛身体被掏空”的父母许诺孩子,如果他们好好表现就答应他们的要求。“绝望”的父母用贿赂换取对孩子的掌控。这会让年幼的孩子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时候,却会得到某个奖励。
而“奖励”针对的是孩子的正面行为,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惊喜。“奖励”或者“正向强化”是教导孩子表现得体的最好策略。奖励孩子的正确行为,比惩罚他们的不当行为更可取。贿赂针对的是孩子的消极行为,而奖励却是用来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
2、奖励是一门学问,对是方法、对的措施、对的方式才能收效更好
如果一定要给“奖励对孩子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一个答案,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通过不断的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也就是说,正向强化或奖励是在动物或人类身上获得期望行为的最优手段。
最关键的是,你通过怎样的方式给孩子奖励。用什么激励是后话,关键在于“马上就给”
所以很多家长常常现在就开始对孩子说:“等你这次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寒假我们就去旅游”“如果你表现好,明年生日我就给你买游戏机”……可是这些较为长远的承诺对孩子却没有太大作用。换句话说,只有把奖励放在孩子面前,提高当前学习的诱因,孩子才会优先选择当下努力。
3、奖励形式要多样化,不局限于高分
给大家介绍一个哈佛大学弗莱尔教授曾做过的实验:把来自250所小学二年级到中学三年级的大约36000名学生分为两组,做对比研究。第一组的孩子,获得了“产出奖励”,比如考高分、比赛获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奖励,另一组孩子,获得了“投入奖励”,比如读完一本书、按时上学、认真做题,就能得到奖励。
虽然孩子们都愿意为之努力,但是读书给于奖励的孩子在成绩上会有显著的提升。而考高分才给奖励的学生,成绩却完全没有提高。
其中的关键在于,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行动是非常明确的,只要你看书,只要你做题你就能获得奖励,相反,考高分给奖励,却没有告诉孩子怎么样做的方法。虽然孩子也充满干劲,但他不知道怎样做,无从下手。弗莱尔教授在实验后进行调查问卷,采访了“考高分得奖励”小组的学生,发现几乎所有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都变成了“我要仔细读题”“我要认真检查”等围绕着考试技巧来进行的反思,而没有“思考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提问”“上课要认真听讲”“多阅读”等提升成绩的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对孩子说“期末考高分就给你奖励”还不如说“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这也意味着,奖励孩子学习后的结果,不如奖励他们的投入。另外,奖励的目标参考应该是越具体越好。
4、奖励要给孩子参与感,让孩子参与其中
对于孩子们来说,奖励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奖励的东西是否能满足他们。所以,父母在设立奖励计划时,不如多让孩子参与进奖励计划的制定中。到底能不能用金钱奖励孩子?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疑惑的问题。首先想说的是,奖励的形式有很多种:玩游戏的时间、一次旅行、带朋友来家里吃饭……其实都可以作为奖励的形式。
但是对于初中、高中以上的孩子来说,金钱的效果可能更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专注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教育和家长咨询的专业化知识平台。
好前程翻转课堂官方微博,每天给你别样的资讯和思想。
今日搜狐热点孩子平时学得不错,考试却考不出成绩怎么办?
学而思网校徐杰
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学而思网校自称“巨帅无比”的徐杰老师!今天我们聊一聊很多家长都在群里都问过我的一个问题——孩子平时在学校学的不错,但是一考试就不出成绩!这是什么情况?一个孩子,考出一个学霸级的成绩!得分三步!第一步:知识学懂了。第二步:各类题型都会做了。第三步:考试考出好成绩。很多家长都会把这三步混淆,以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实际上,这一步都是一个脚印呀!想完成每一步都需要付出不同的努力,怎么可能真的像很多人想的那样:知识会了,就会做题了,考试肯定考的好!这其实是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弄了个高中概念。其实意思就是能反推,但是不能正推。现在我就和大家说一说这三步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做到!第一步,把知识学懂!这个得孩子来听课,老师讲的明白了,孩子听懂了。当然,很多家长觉得这就完事儿了!其实不对,孩子听懂老师说的意思,不代表真的理解了。如果孩子还能给别人讲明白,那就说明他(她)真的懂了。所以我经常鼓励孩子们给家长或者同学讲知识点,或者讲题。给别人讲题,讲的人一定比听的人收获的更多!所以我真的希望咱们家长能帮助孩子们想明白这一点。第二步,题型会做。知识彻底懂了,但是题还不是会做,或者题目稍微变型了一丢丢,就不会了。相信很多孩子都遇到过的痛苦。这个时候很多孩子和家长就认为那就只有一条活路了,就是狂做题,题海!其实真不用题海,题是要做的,要把基本题型做全,然后要做的最核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总结题型,总结模型!以及总结题型和模型常见的变化。如果用我们网校的课程来对应我现在说的这两步,那我们的暑假、寒假的预习课程就是在讲知识点,秋季、春季的课程就是在帮助孩子做够基本题型,并且总结。而我每周给孩子进行的直播辅导,就是第一:检验孩子们掌没掌握我们课程里的总结,第二:在额外拓展一些难度稍微高于课内的题目。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明确网校的课程都是对应地解决什么问题的。第三步,就是我们我们现在的课程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就是孩子学的挺好的了,但是没有考出自己现有水平的最好成绩,就是传说中的“不会考试”,这个怎么破?前两步,是真的得付出时间、精力,下苦工拿下的,所以在此强调,一定好好好学习网校的课程!按时参加直播!而这第三步,其实并不是很难解决。孩子没考试自己现有水平的最好成绩,是因为孩子不适应考试时的那种状态和氛围。平时做题的时候比较放松,考试的时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这些所有的题目,太紧张!这个时候的成绩=水平+发挥,所以为啥水平够,求考的不够好呀!因为发挥不出来,也就是不会考试。当然,我相信很多家长也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不会考试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其实我每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之前,都会组织这样的活动——“学霸练成记”。其实本质上就是再做一件事情——刷真题卷子,适宜考试状态。孩子考前,自己做3次左右的“刷卷子”的行为,卡时间!这点非常重要!做之前定一个2个小时的闹铃。然后完全像考试的状态做一遍卷子。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模拟考一次试!考完对照详细解析,批改!完全参照考试的状态,相当于是为考试热身了!注意:孩子考试没有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热身。如果考前不做这样的训练,那我们的孩子都相当于是拿真正考试的时候的前30分钟热身了!所以考试前30分钟的做题准确率和心理状态就可想而知了。填空选择错的惨不忍睹,原因也就在于此。今天的讲座就先到这里,有希望得到今天及以往讲座完整稿、或者有其他问题的家长可以私聊我。我不常泡在群里宣传自己,大多时间都在自己的学员群里给我的亲学生答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judyca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期末考试孩子没考好,你打算怎么说跟孩子交流??
如想获取更多期末考试相关资讯,欢迎大家关注北京中考微信公众号“(BJ_zkao)”或 者加入2016中考交流群:
这两天,作为家长的我们都陆陆续续参加家长会了,看到身边的家长,考的好的笑靥如花,考的不好的垂头丧气,心里面埋怨自己孩子为啥老是没有好成绩。其实,无论结果好坏,我们首先都要肯定自己孩子的努力,哪怕就是最后一两天努力地抱抱佛脚,最起码也说明他有紧张的意识了,知道孰轻孰重了。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比孩子看得宽,学会去引导孩子看到糟糕成绩之外的东西。
知道这次孩子期末没考好,您第一句话会说什么?
"没事,这次考不好没事,下次再努力。"
"为什么没考好呀?"
"啊呀!又没有XXX(同学)考的好啊,咋回事呀?"
"让你不好好复习,你看,你没考好吧!"
不管您心里想过什么,请先别说出来。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家长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就是孩子要给你汇报成绩时,如果他考的不好,他其实也很难过、很失落,他会用有一种忐忑、渴望但又害怕看见你反应的眼神看着你,当然,也有孩子已经随时准备好了反击的理由,就等你开口像上面那样说了,然后他们就会说出各种让你无话可说的理由,孩子们的小心思很多,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些?
那么,您还会说出这些话吗?
我们都知道,考试不仅是对孩子知识、能力、智力、体力的测试,也是对孩子心理素质的考验。这里面,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最后的结果不好。所以,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随着结果去排查、找原因、分析、然后找到解决办法,这才是高明家长的做法。
但,这也许都是后话。
假如孩子这次真的没考好,你最应该做什么?
首先,我觉的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当年我们国家金融危机的时候,温总理说过一句话:叫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最大的危机其实并不是经济上的,经济的疲软和强劲,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宏观政策和经济杠杆调节,只要企业家们相信政府,老百姓们支持政府,一切会慢慢恢复的,但是人心一散,就一切全完了!所以,总理声嘶力竭的发出了这样一句。
同样,信心对于孩子一样比成绩更重要!是,有信心不能保证孩子一定能考好,但是如果孩子因为没考好,这次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觉得自己就这样了,没救了,那我敢保证,下一次一定还是考不好。我见过太多孩子凭着一股就是不服输的劲最后考进了自己想去的学校,但我还从未听过有哪个孩子,因为没欲望,没信心想去某个学校,最后居然进去了。
所以,无论结果好坏,我们要先学会去肯定孩子的努力,哪怕就是最后一两天努力地抱抱佛脚,最起码也说明他有紧张的意识了,知道孰轻孰重了。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比孩子看得宽,学会去引导孩子看到糟糕成绩之外的东西。
说说我身边的一个例子,去年考进四中的一个学生,今年高一,她是这样回忆自己的初三期末考的:初三上学期考试挺重要的,因为能看到自己的区排名,有些还涉及到签约的问题;但它也没那么重要,因为终究不是中考。所以,考得好就乐一下,但不能得意忘形;考得不好,大可难过一番,但不能失掉信心,不妨庆幸一下,幸亏这次不是中考,否则我可能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了,每次考试过后,能够分析出自己知识和方法的漏洞,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分数,无需太计较太多吧。
还有一个初三的男孩,这次第二天考完化学,到家就哭了。说是因为优势语文昨天阴沟里翻船也就算了,今天数学又做得昏昏沉沉,后面一堆不会。他妈妈听完后,并不是跟着孩子一起叹气,而是告诉他:"中考跟你练长跑一样,上学期就像是你跑步中遇到的"极点",最难的都在这个学期。挺过去,就好了。到了复习的阶段,就像中间的匀速跑,这时候只要你加速度有优势,能把速度拉起来保持住,最后的较量才是真正的较量。"儿子埋头不说话,好久之后跑来说:"明天我一定要认真考英语,争取多扳回几分!然后要更努力学数学,争取一模考好!"
是的,这次期末考不好没关系,又一次没考好也没关系,有了信心,再加行动,相信孩子,总会前进的。
如果,觉得言语的力量不足够让孩子缓过来,那么就和孩子聊聊他曾经的考试成功经历,曾经在没考好之后发奋努力一个暑假,然后期中考试逆袭,年级排名前进多少名的美好经历。因为研究已经表明,唤醒自己曾经的成功经验,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自我效能,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能够做好的信念。毕竟,后面还要靠孩子自己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等到情绪缓过来了,就要好好分析试卷了。
考砸了,彻底消除消极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做点积极的事情:
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数字,而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什么有用的信息,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某些课程复习不够充分,考题中恰好出现了自己没有复习到的内容;某些功夫练得还不扎实,遇到题目有变化就不会做了。考场上因为紧张或着急,会做的题目却没有做对;考试时间安排和顺序安排不合理,没有先做自己会做的题目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人大附一位老师也这样告诉过某位家长:"其实你不用担心我对你孩子的评价,他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孩子,后劲非常强,我一直都这么认为。只是这个孩子时而浮躁,时而又踏实些。其实我倒觉得有时候考差并不是坏事,如果能让孩子意识到平时学习的状态其实会直接影响到大考中的发挥,而不是说因为自己悟性高,就每次都能突击拿到高分,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最后,我还想告诉家长们一个小技巧,就是学会借着这次期末的"小火苗",燃起孩子寒假努力学习的火焰。
孩子期末没考好,短期之内心里都会憋着一股劲儿。而这时,爸妈们就要抓住机会了,在过年前的这几天让孩子乘着热乎劲儿多奋斗一段时间。一旦到过了年,活动多了,没考好的忧伤也逐渐远去,有些孩子心似乎就又散了。乘着学校还要上一个礼拜课,找时间和孩子定个寒假计划,尤其是年前的两周,除了寒假作业,自家孩子要复习哪些科目,什么内容,每天做什么,是否完成了,这些您心里都得有个数。
所以,期末没考好,也不都是坏事,信心别丢,找对原因,学会开导,如果再学会借力使力,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北京中高考——中考生不可缺少的贴身导师
北京中高考,最新最全的高考资讯平台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末考试第一名奖励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