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如果较长时间按住 开火快门键会让镜头齿轮坏掉吗?

阅读数:40814
回复数:281
请问大家有什么看法?我绝对喜欢这个帖子
共获得金币 0
这年头,啥人都有,偶服了!
共获得金币 0
楼主 我的相机是富士J37最近一段时间老是自动开机
就关机键,拍照键,左右键好使,,,是什么问题啊?
共获得金币 0
cnproductinfo
共获得金币 0
关于富士相机自动开机
楼主 我的相机是富士J37最近一段时间老是自动开机
就关机键,拍照键,左右键好使,,,是什么问题啊?&一般是主板控制有问题& ,具体要拿过来检测一下。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http://www.19lou.com/forum-315-thread-.html&最好什么附件也不要留
共获得金币 0
大家有问题可以直接发帖
共获得金币 0
大家最近相机问题见少啊
引用:http://www.19lou.com/forum-315-thread-.html还是最近大家都不用相机啦
与本帖相关的人: 展开
共获得金币 0
告知:中间3个楼层(271#、272#、273#)被屏蔽了()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19楼百事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举报邮箱:来源:百度知道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sony相机开机后镜头不停地来回伸缩”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sony相机开机后镜头不停地来回伸缩”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我的也是w80和你的那个问题完全相同
请问对焦怎么调节呢。在镜头的那里调呢?,具体解决方案如下:用户提供的回答1:镜头不停地来回伸缩,请问幅度大不大,如果比较大,而且屏幕画面远近变化明显,就说明你一定按到了那个变焦键或者触摸到了屏幕上的变焦区,如果没碰,那一定是这些按键短路了,建议送修。如果幅度不是很大,只是微动,画面从清晰到不清晰反复地变动,而且当相机静止下来后镜头就不动了,那就说明是你开启了实时对焦。请参照说明书将这个功能关闭。如果关了还是动,那就是相机坏了,也是送修。卡片机对焦都是集成在快门按钮上的。快门按钮在按动时你会感觉到有两个接触点,第一个是你轻轻慢慢按时有第一道阻力接触点,此点就是对焦激活点。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完全按下去,保持住直到画面出现绿色的框,代表自动对焦完毕。再用大力气彻底按下去控制快门进行拍摄。
用户提供的回答2:
你不用调节,只要半按快门键即可自动对焦。也没有自己调节的按钮。
用户提供的回答3:
那是相机在自动调焦,因为你拿的时候不老实。
用户提供的回答4:
答:镜头不停地来回伸缩,请问幅度大不大,如果比较大,而且屏幕画面远近变化明显,就说明你一定按到了那个变焦键或者触摸到了屏幕上的变焦区,如果没碰,那一定是这些按键短路了,建议送修。 如果幅度不是很大,只是微动,画面从清晰到不清晰反复地...答:像我们这种菜鸟就不该买微单!用手机照就好,,,目测每次照相只有用手掰或者是换一个镜头了答:镜头有故障 ,实在找不到,你去索尼官方网站去搜索一下,很容易找到的答:楼主 镜头组件坏了 换个吧 华强北大把卖的 几块钱答:按LZ说的情况可能是镜头坏了,修的话大概500左右。至于是不是质量问题只有质检局有权利发言,至于投诉就打800答:花点钱,到索尼维修站重新安装固件。答:这个故障代码意思是镜头伸缩异常,多数是因为镜头的伸缩位置有异物或者变形导致的 只能拆机整理一下了答:估计是镜头那里变型了, 无法伸缩到既定位置,机械部位看样子没损坏, 需要调整一下镜头即可 但是这也需要自己拆机调整一下的答:这是镜头运动部件伸出受阻的表现可能是相机受到磕碰所致,建议上电脑城找个活多一的的相机维修点去处理一下。答:1、轻微卡涩,用手轻推试试能否推动 2、卡涩严重、电动机坏、此轮、齿条坏送修镜头不停地来回伸缩,请问幅度大不大,如果比较大,而且屏幕画面远近变化明显,就说明你... 只是微动,画面从清晰到不清晰反复地变动,而且当相机静止下来后镜头就不动了,那就说...如果电池没有问题,就是镜头机械出问题了,自检没有通过,镜头伸出不到位。是否摔过?这个就要找厂家维修了,不早保修期的话原厂修理费不低。快赶上换新机器了。数码相机开机后镜头伸缩不停,这种故障多发生在快门与电源开关在一起的数码数码相机上。
开机后镜头伸缩不停,多是电源开关接触不良造成的,
轻者,反复开关多次(一定取... 在天津就不知道了 济南可以 济南三大路赛博数码广场4楼428
3镜头最后是否能正常伸出来?如果是的话就是内部的零件出错,如果不是的话就是镜头问题,需要更换镜头。就是镜头问题 聚焦组件运动不畅所致,普通小店修理 价格在百元左右 到专业SONY站价格在200元左右。应该是镜头马达组件部分发生故障!一般为灰尘积累,砂石误入造成!!
建议到索尼售后服务检查一下!!一是可能镜头被挤压过造成损伤不能自动对焦,二是主板有问题不能传输信号,屏幕就是... 最好根据情况来修,有时修一部相机要500以上,不如添点钱买部新的。一般来说是镜头出故障了,进灰或有磕碰,其他功能不影响,建议去索尼维修站,能修好不换件约200多元,换件就不好说了,小机器超过400多元一般就不修了,换个新的。还可以找当... LZ如果碰到的提示是关闭电源并重新开启,一般就不是电池问题了,如果在保修内还是尽快去维修站处理吧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xue163.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用好前苏联相机和镜头周烈锭 五、六十年代,我国照相机市场差不多是清一色的苏联产品,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出色 的镜头成像质量, 在年岁较大的摄影爱好者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笔者的一位影友 所在的单位于六十年代初购置了一台基辅-II 型相机,至今 30 多年过去了,仍在正常使用。 尽管由于保管不善,镜头表面有不少划痕,但拍出来的片子仍能令人满意。近几年,通过边 贸等各种渠道,不少前苏联相机流入我国,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影友。但由于大 多数影友对前苏联相机不甚了解,只能摸索着操作使用,因而时不时会出现小问题。笔者将 从有关资中获得的对前苏联相机和镜头的认识及使用中的体会整理出来,供影友们叁考。 一、必须仔细研读使用说明书。这里使用“研读”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一般的读速不 够,必须“研读” ,细细品味,切忌浅尝辄止。二是要读全文,尤其要掌握“结构”和“操 作程序”两部分的具体内容。 前苏联相机和镜头的使用说明书写得很详细, 有些细节交待得非常清楚, 读好了大有裨 益。 “研读”要达到什么要求呢?依笔者体会,合上使用说明书,一是能说出此款相机和镜 头的性能、特点及用途;二是能依次说出操作程序,每一个程序的操作应如何进行。对于使 用过同一款式相机、镜头的影友,还要特别留意与国产、日产的相机、镜头在性能和操作上 的差异。现在的情况看,要做到这一点困难很大。其原因,一是有些相机和镜头是二手货, 购买时没有说明书;二是即使是全新货并附有说明书,也全是俄文的,时下懂俄文又懂相机 的人不一定能随处找到, 所以造成我们对相机和镜头的性能、 特点不甚了解或使原有结构上 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使用中增加了麻烦,要不就是某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得不到运用,甚至 将本来是正常的情况误当作是出了故障。 笔者前些时候就碰到这样一件事: 一位影友用基辅 -4M 相机进行闪光摄影,发现不按快门按钮,闪光灯就会自行闪光,可有时候却根本不闪 光,而且闪光灯上的充电指示灯不亮,卸下闪光灯试验,却又正常,于是前来询问何处能排 除这一故障。正好笔者为远方的一位影友翻译了此款相机的说明书,于是告诉他,这款相机 原文说明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闪光摄影的曝光时应调节在 1/25-1/2 秒这个范围内。如 果没有上紧快门,相机的闪光接点一直是接通的,而一旦上紧了快门,电路接点就断开了。 所以,如果使用闪光灯,拍完后应当立即上紧快门。装卸电子闪光灯只能在上紧快门的情况 下进行。 ”那位影友照此一试,果然如此。他惊喜地说,好在这里没有修相机的,要不然还 不知会造成什么结果呢!随后向笔者要了一份说明书的译文复印件,说是要仔细读读。 因此, 笔者奉劝准备购买或手中已拥有前苏联相机和镜头的影友, 要尽量想办法找到一份该 款相机或镜头的使用说明书。若自己不懂俄语的话,则应当尽量想办法找到中文的全译本, 或请懂俄语的朋友代为翻译 二、在了解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掌握灵活的操作方法。前苏联相机同前东德相机的渊源 关系非常亲近,同一类型的相机,其结构同常见的国产、日产相机往往有很大的不同。如果 用操作国产和日产相机的方法去使用前苏联相机, 常不能奏效, 甚至拍不出几张曝光正常的 底片。比如泽尼特-122 型单反机,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卷片上快门时,扳手的行程相当 长;二是即使快门没有上紧,按下快门按钮,也能听到“嚓”的一声,快门释放了,但帘幕 未开;三是收缩光圈测光;四是光圈可预先收缩并锁定。针对此款相机结构上的这些特点, 使用中必须注意: 1、每次卷片要卷到底,初用时最好分两次卷片,尤其是刚刚将胶卷装进 相机时更应如此操作,直到确信快门确实上紧了,才接着进行下一个程序的操作,要不然, 有可能一卷胶卷拍不上几个画面。2、从取景器中观察测光结果的二极管显示时,一定要先 半按快门按钮将光圈收缩到预先选定的曝光值上,不然的话,在光线强的地方拍摄,可能取 景器中一直显示“曝光过度” 。为使用方便,平常可将光圈设定在 5.6,这样,一按快门按钮 就知道光圈是否收缩了。3、使用快门线和自拍机拍摄时,一定得先将光圈收缩并锁定,否 则,用快门线一般释放不了快门(快门按钮行程较长) ,自拍时曝光过度(自拍机只能释放 快门,无法收缩光圈) 。 前苏联生产的定焦镜头品种规格非常齐全,从鱼眼、超广角到超长焦,可谓应有尽有。 但除了近年来生产的镜头有 PK 和尼康 AI 卡口外,大多数是螺口的。而螺口镜头中几乎又 都设计成螺纹规格为 M42x1、螺口相机像面定位距为 45.5mm 的。掌握螺口镜头结构上的这 两个数据, 影友们可以购置适当厚度的转换接圈, 将其用在自己手中的卡口机身上。 要知道, 就总体而言,前苏联生产的定焦镜头尽管其貌不扬,但成像质量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也是变 焦镜头所难以匹敌的。 用好前苏联镜头首先应了解自己手中机身的像面定位距。常见的“理光”等 PK 卡口机 身的像面定位距是 45.5mm,尼康为 46.5mm,美能达 X 系列和海鸥 DF 系列为 43.5mm,其 它牌号机身的像面定位距可从有关的资料上查出。 根据手中机身的像面定位距, 选择适当厚 度(指除去卡口部份的厚度,下同)的转换接圈。只要拟用机身像面定位距加上接圈的厚度 等于螺口机身的像面定位距就能正常使用。比如,将螺口镜头配接于海鸥 DF 机身上,应当 加一个厚度为 2mm 的转换接圈。PK 口机身的像面定位距同螺口相机的完全相等,所以 PK 口的转换接环只能平卧在机身卡口内。 而尼康 AI 口机身的像面定位距比螺口机身要长 1mm。 这样, 螺口镜头一般就不能直接加转换接环装在尼康机身上, 否则拍摄距离稍远就无法对焦。 因此螺口镜头要用在尼康相机上都要进行改制。螺口镜头加上转换接圈配接于机身上之后, 镜头上原有的光圈自动收缩装置就不再起作用了 (实际上, 前苏联的螺口镜头的光圈自动收 缩装置同国产、日产镜头也不一样) 。调焦时为求增加取景器的光度需全开光圈,拍摄时又 必须将光圈收缩到一定的值,这就需将相机从眼前移开,而重新取景时,取景器的亮度就降 低了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但只花日产镜头几分之一的价钱就能购置一只拍摄效果几乎相同甚 至更好的前苏联镜头,对大多数手头不宽裕的业余影友还是值得的。 三、了解、掌握每一个附件、部件的功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充分发挥前苏联相机和镜头各 项功能的作用。前苏联相机由于种种原因,有的部件虽具有国产、日产相机的名称,但内部 构造却不完全一样。 若用操作国产、 日产相机类似部件的方法去操作前苏联相机的某些部件, 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基辅 88 和基辅 60 两种型号的 120 单反相机, 是价格最便宜的两款中等画幅的单反机。 有的 影友购后,发现测光不准,误差很大。前两年,笔者受远方一但影友的委托翻译这两款相机 的说明书,特别注意了棱镜取景器上所附有测光表的用法。后来,对照某影友在杂志上介绍 这两款相机上的测光表的用法, 发现同原说明书上的斜述有很大出入, 揣测造成测光误差大 的原因有可能是不会使用及操作不当造成的。 这两款相机棱镜取景器上所附测光表的原文说 明书是这样讲的: 1.转动中央的胶卷感光度调节钮,使所用胶卷的感光度值出现在显示窗中。 2.转动光圈刻度环,使所用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对准标志“▲” 。 3.转动最外层的曝光时间刻度环,使取景器中显示“曝光正确”的信号灯燃亮。 这样,在光圈刻度环和快门曝光时间刻度环上就出现一对一对的光圈及快门曝光组合。选 取任意一对组合都能得到曝光正确的底片。 然后, 分别在机身和镜头上调节好所需要的曝光 时间及对应的光圈值。 不少影友操作失误是在上述的第二个操作程序上。 一是转动光圈刻度 环,并不能改变取景器中测光显示的结果,因而误以为此环与测光无关,二是认为在同一时 间、 同一地点对同一被摄物体测出来的曝光量应当是一个常量, 并不随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 值不同而改变。因而对这个操作程序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可有可无。 笔者以为, 造成对这两款基辅相机棱镜取景器上所附测光表操作失误的根本原因, 是将这个 部件混同于常见的国产和日产相机上的测光表。实际上,这个部件是一个曝光计算盘,它是 在镜头全开光圈时测定曝光物体的曝光量, 由于光圈和曝光时间刻度环上分别刻有一系列的 数值,因而可以得出曝光相同的一对光圈、快门曝光组合。尽管转动中央的胶卷感光度调节 钮和光圈刻度环不能改变测光结果的显示, 但对于曝光量的计算, 胶卷感光度值和镜头最大 光圈值都是最重要的参数,因此这两个调节装置(胶卷感光度调节钮和光圈刻度环)绝对不 会是“虚设”的。本文第二部分谈到,螺口镜头配接转换接圈后,无论镜头原来是否具有光 圈自动收缩装置,此时只能手动收缩光圈,造成使用不方便。但笔者发现,近年来独联体的 镜头生产厂家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一些螺口镜头上安装了可以预先调节好光圈的装置。 这样的装置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单环操作的光圈锁定装置,比如:MC 尤比切尔(ю п и - TEP ) - 37AM 135 / 3.5 中 焦 头 和 因 度 斯 塔 尔 ( и н д у CTAP ) - 61JI / 3 - MC 50/2.8 标准镜头, 另一种是双环操作的光圈制动器装置, 比如 MC 尤比切尔 (ю п и -TEP) - 9 85 / 2 中 焦 头 , 单 环 操 作 的 光 圈 锁 定 装 置 的 具 体 使 用 方 法 是 这 样 的 : --转动光圈调节环,将光圈收缩到最小。 --捏住光圈调节环,用一定的力压向调焦环,同时转动光圈调节环,使所选定的光圈值对 准镜筒前端的标记。 --松开手指,让光圈调节环弹回原位。若光圈调节环不回位,则只需稍稍转动一下光圈调 节环即可。这样,光圈就在选定的值上被锁定了。此时光圈调节环就只能在最大光圈与选定 的值之间转动。若要从一个锁定位置调节到另一个位置并锁定,只需重复上述二、三两个程 序操作即可。若要解除锁定,则必须捏住光圈调节环压向调焦环,同时转动光圈调节环将光 圈收缩到最小, 然后松开手指就行。 双环操作的光圈制动器装置与上述锁定装置的结构不一 样,它是用光圈刻度环控制光圈制动器的位置,用另一个环--光圈调节环收缩光圈。具体 操作方法如下: --将光圈调节环逆时针方向(从机身方向看)转动到底,将光圈调节到最大。 --转动光圈刻度环(位于镜头前端) ,使所选用的光圈值对准镜筒上的标记,这时应听到 光圈刻度环被锁定的声音,但光圈并不收缩。 --拍摄时对准焦点后, 将光圈调节环顺时针方向转动到转不动的位置, 这时光圈便收缩到 预先选定的值上,接着便可按下快门按钮进行拍摄。必须记住:每次改变光圈之前,千万不 要忘记一定得将光圈调节环逆时针方向转动到底, 将光圈调节到最大, 否则将损坏光圈调节 装置。 根据手中相机的功能, 熟练而又灵巧地运用这两种结构的光圈装置,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 改善螺口镜头手控收缩光圈使用不方便的缺憾: 取景调焦时将光圈开至最大, 拍摄时只需将 光圈调节环转到转不动的位置,便可按下快门按钮释放快门,眼睛也不用离开取景器。尽管 前苏联的相机和镜头用起来还不够方便,但只要多用几次就会得心应手了。浅谈前苏联俄罗斯乌克兰镜头浅谈前苏联俄罗斯乌克兰镜头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红军攻占德国,在其占领的境内拆卸所有的工业设备运往苏联 (在中国东北作同样的事) ,其中包括著名 Jena 的 Zeiss 厂。部分运往现在的乌克兰基辅, 部分运往现在的俄罗斯。 冷战时期为了其军事需要在光学工业也投入很多, 现代的折反镜头 就是俄罗斯的光学设计师 D.D. Maksutov 发明的。 虽然其间谍也窃取不少先进光学技术,但 俄罗斯人也不是笨蛋, 否则也不会有载人飞船登月, 先进的 Su27/30 战斗机与美国 F16 对抗。 前苏联的光学镜头多拷贝蔡斯,基辅 88 的镜头对业余来说是很好的蔡斯替代品,基 辅 88 也是前苏联专业摄影师的装备, 有些前苏联宇航员在太空使用基辅 60。 配备基辅 88/60 的镜头可与哈苏的镜头一搏——如果那天装配线上的工人心情很好,整体质量控制没法与 西方相比,但他给业余摄影者提供了廉价的照相设备。基辅 88 的机械质量不好,制作粗糙 在我看来好象我们的老大哥用镰刀和锤子手工打制的,但基辅 88/66 的镜头制造质量很好, 虽然比哈苏的镜头的机械质量还差的多。基辅 88 是拷贝哈苏的 1000F,五十年代哈苏生产 了焦平面快门 1000F,因快门的问题哈苏改用镜间快门,基辅改进了焦平面快门得以生产至 今,但快门锁住仍是基辅 88 的一个主要问题。其它的象漏光,机身内反光的小毛病自己都 可修理解决。使用基辅 88 一定要遵守它的装片上片顺序否则易快门锁住。基辅 60 是拷贝 Praktisix/Exakta 66,它改进了卷片系统,比基辅 88 机械上故障少,但不可更换后背。配 备基辅 88/60 的镜头从 30mm~250mm (30、45、65、120、150、250),其解像力接近蔡斯的 镜头 (根据多个来源的测试报告) 对比及色彩还原也很好。 , 基辅 88 的取景器可与哈苏互换, 许多人把基辅 88 的五棱镜取景器用 在哈苏上,比哈苏便宜多的多。除了中幅相机,35mm 相机的镜头也不坏,接口有 39mm 莱 卡螺纹型,42mm 螺纹型和 Nikon 卡口。35mm 相机的机身是很落后的,有的还用晒光电池。 39mm 莱卡螺纹型有 85mm/2, 55mm/2.8, 35mm/2.8 和 20mm/5.6。 85mm/2 是拷贝蔡斯 Sonnar, 这些镜头光学质量都很好,尤其 20mm/5.6 超广角镜头光学质量为很多人称赞,许多莱卡使 用者买不起莱卡蔡斯的超广角镜头转而购买此头。42mm 螺纹型的镜头很多可用于 Pentax Spotmatic、Yahsica 等 42mm 螺纹型相机。美国的大众摄影曾比较 Nikon 卡口的俄罗斯镜头 300/2.8 Yashmer,100mm/2.8 Kaleniar 微距,35mm/2 MIR,35mm/2.8 MIR Shift,与相应的 Nikon 300/ 2.8,105mm/2.8 微距,35mm/2,35mm/2.8 Shift。结论是除了最大光圈解像力对 比及色彩还原比 Nikon 差一点,其它光圈不输于 Nikon。 我认为俄罗斯镜头物美价廉,为业余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中基辅 60 还可以用 前东德的 Zeiss Jena 和现代的德国 Schneider 镜头。 从我使用六十年代的东德 Zeiss Jena 镜头 (Exakta 卡口)经验看,这些东德 Zeiss 镜头光学质量都相当好。前苏联的尼康接口镜头作为世界公认的光学器材产品生产大国, 前苏联以及现在的独联体在发展传统相机产品的同 时也生产了几种型号的基辅系列尼康口单反相机和为数不少的尼康接口镜头产品。 关于这些 镜头的光学素质和成像质量国内业界人士及各类专业媒体都曾发表过众多不同的观点, 总体 来说还是褒大于贬,排除个体差异的因素,绝大多数产品还是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这一 点从上述产品在国内摄影者中受欢迎的程度上就已经完全显示出来。 尤其对于一些喜欢古典 风格镜头的摄影者来说, 这些产品沿袭传统德国镜头的制造工艺以及与之相近的成像风格也 是其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早期的的尼康接口镜头可以推溯至 70 年代,如尤比杰尔 135 毫米 F4、吉姆 500 毫米 F8 等, 由于可以直接更换后口法兰而无须接环或改口,可视作尼康 F 接口,但由于这部分镜头并 非 AI 接口(无暴光联动拨杆和测光联动凸棱) 。这些产品大多数为无膜或膜单层镀,后期 也有不同镜组采取不同颜色镀膜的的镜头产品, 由于光学玻璃材料优异 (有说来自当时的东 德) ,用今天的标准衡量成像质量也相当不错。工艺上为全金属结构,所以坚固耐用。缺点 是光圈无法与快门联动(完全手控或半自动快速收缩光圈) ,只能手动收缩光圈测光,不利 于抓拍,但习惯之后使用上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80 年代不少尼康接口镜头直接做成了与尼康镜头一样的接口,有的仍不能光圈联动(无暴 光联动拨杆) ,有的已经与尼康的镜头接口没什么两样,现在市场上常见的 20 毫米 F2.8、 35 毫米 F2、50 毫米 F1.4 更是标准 AIS。与尼康镜头的情形相似,早些生产的产品为全金属 结构,连调焦环亦为金属冲压而成,后期则改为橡胶制作,不过依然金属感十足。 近两年随着尼康口镜头市场需求的增大,一些造价较高的镜头产品如 16 毫米鱼眼也增加了 尼康接口, 加上国内也加工了各种接圈并出现了部分改口镜头就更无法一一列举了。 以下就 将市场上可以见到的产品做以简单的介绍。 手动光圈系列: 别列科-A/17 毫米 F2.8 有鱼眼变形效果的超广角镜头,180 度视角,10 片 6 组结构,由于相关资料所载镜头分 辨率很高(中心 60/边缘 30) ,而被称作高分辨率镜头,价格也炒得几乎翻倍,加上产品已 经停产, 市场上已经所见不多。 光圈设计为传统的半自动快速收缩控制, 虽然不如自动光圈, 但作为大视角、高亮度的超广角镜头使用上不是什么问题。 尤比杰尔 135F4 最传统的前苏联制造蔡司松纳结构镜头,尽管为单层镀膜,素质却一点也不含糊。全金 属结构,但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从镜头后端望去,镜片极为清澈,可见光学玻璃材料 的优异,无论是否来自当时的东德,都是难得的镜头精品。 尤比杰尔-37A/135F3.5 最常见的 135 毫米镜头,4 片 3 组,分辨率中心 45/边缘 30,至今仍在生产。市场上销 售的有多层镀膜和无膜的两种,多层镀膜带绿色,成像质量优异,喜爱者认为与尼康定焦可 有一比。外观与最大光圈为 F4 的接近,做工也比较精细。由于不是自动光圈(但有特殊的 光圈锁定装置) ,所以售价一直不高,可以说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塔伊尔-11A/135 毫米 F2.8 比上两款镜头重量和体积都要大许多, 成像较为柔和, 但作为大光圈的人像兼远摄镜头还是 较受欢迎。镜头为 4 片 3 组结构,光圈 20 片,收缩过程中始终呈正圆形,这在同类镜头中 是不多见的。该镜头做工精细,自带推拉式遮光罩,由于已经停产,只是在俄罗斯器材店里 偶尔可见。 姆托-11CA/1000 毫米 F11 早期的吉姆和姆托折反镜头都可以更换后口为尼康接口, 如今市场常见的尼康口折反却 只有这一款了。多层镀膜,带两组不同规格的三脚架接孔,重量达 2500 克。作为当年国际 金奖获奖产品,素质勿用质疑,如需此焦距的折反镜头,质有优价廉非此莫属。 自动光圈系列: 泽尼塔尔 16 毫米 F2.8 尼康原口的 16 毫米俄罗斯鱼眼近年才大量出现,恐怕只是因为国内的需求猛增的缘故。这 种闪亮的金属接口已经做得与尼康相差无异, 价格也自然比罗口的那种高些——当然仍不足 尼康的 1/3,素质却绝对差不了这么多。分辨率为中心 60/边缘 23,已经非常可观了。除了 部分产品镜桶内略有灰尘, 应该说外观做工和光学素质都是没什么可挑剔的。 如果真的需要 鱼眼镜头, 这一款产品只是一个 “值” 字可以形容。 国内有人还特别设计了一种尼康口法兰, 卸下原来的罗口法兰,就可以原位安上,只是无法使用自动光圈,不过却是更经济的选择。 阿萨特 H/20 毫米 F2.8 小巧的尼康口超广角镜头,10 片 8 组结构,镀膜很精细也很漂亮。与尼康的 20 毫米 F2.8 相比,除了镜头口径大些(62 毫米,尼康为 52 毫米) ,可以说是非常接近了,并且近 年来的产品都是标准的 AIS,而且同样价格不足尼康同款镜头的三分之一,如果只是以影象 素质和实用为原则不一定非要尼康配尼康的话,这一只超广角已经足够了。 和平 24H/35 毫米 F2 大口径的标准广角镜头,8 片 7 组结构,多层镀膜带绿色,甚至比一些尼康镜头还要漂 亮。F2 的大口径适合弱光摄影,中心分辨率达到 50,而且现在出品的接口都是 AIS,具有 非常高的性价比。也能见到没有光圈拨杆的,应该是早期的的过渡产品。 阿萨特 H/50 毫米 F1.4 大口径的尼康口标准镜头,7 片 6 组结构,最近对焦距离 0.45 米,重量为 250 克。有烧 友在网上宣称“即使有了尼康 50F1.4,也要再买这一支” ,原因是味道不同,看来果然是有 独到之处。 阿萨特 50 毫米 F2 基辅 19 的标准配备,6 片 4 组结构,分辨率为中心 53/边缘 37。这款镜头售价很低,加 在套机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素质却是毫不含糊。 卡列那尔-5H/(阿萨特)100 毫米 F2.8 早期为卡列那尔,近期改名为阿萨特。出色的尼康口人像镜头,5 片 4 组结构,分辨率 为中心 50/边缘 30,自带金属可伸缩遮光罩,大光圈兼有德镜的风味,自然是业余烧友物美 价廉的选择。本人有一支 80 年代的产品,调焦环也是金属压花,塑料镜头盒的接口竟是一 个漂亮的尼康金属卡口,真实令人惊讶。只是有 90 年代生产的不少产品外观粗糙,内部洁 净度不高,购买的时候应该认真挑选才好。 杰列尔 H/200 毫米 F3.5 对于 200 毫米的长焦镜头来说,3.5 已经是不小的光圈。尽管也是自动光圈,但是少见 有多层镀膜的产品,外观又不是太精细,尽管分辨率也不低(中心 50/边缘 34) ,受欢迎的 程度要差一些。也有人将 200 毫米 F2.8PK 口的多层镀膜前苏联镜头奥伯龙-11 改为尼康口, 估计更理想些。 雅诗玛-4H/300 毫米 F2.8APO 大光圈远摄镜头,8 片 7 组结构,重达 2500 克,在前苏联镜头产品中售价最高。采用 了超低色散玻璃,分辨率很高,而且是 AIS 镜头。全世界能做出这样大光圈的长焦镜头的 厂家屈指可数,产量当然也不会很多。估计国内使用过这款镜头的人不会太多,如果肯花这 样的价钱怕就可以考虑购买尼康原厂镜头了。 阿萨特 35 毫米移轴镜头 AIS 7 片 6 组结构,适合风光和特殊建筑摄影的透视调整镜头,外观看上去就象一只 28-85 的尼康变焦镜头。就性价比来说,这只镜头应该是全世界最物美价廉的的移轴镜头了,并且 还有佳能 FD 以及 PK 接口的产品,生产这样的专业产品绝不是一般的镜头厂家能做到的。 格拉尼特-11H/80-200 毫米 F4.5 目前唯一能见到的尼康口独联体变焦镜头,光圈恒定,10 片 9 组结构,80 端分辨率为 中心 50/边缘 20,200 端分辨率为中心 45/边缘 20,重量 850 克。多层镀膜、恒定光圈,又 有不错的成像效果, 因此深受国内业余摄影爱好者欢迎, 成为不少尼康用家在这个焦距段的 首选镜头。“外行”说说俄罗斯 135 镜头的配置首先声明:我是浊衣派的,所以我说我是摄影的“外行” 。但不管什么派别,只要你会 照相或者说懂点照相的话,那么你身边的领导、同事、朋友、同学、家人等等扯得上关系并 用得上你的人自然不会放过你, 有点什么事都得找你照相; 而且我单位每年都得出门旅游一 次,对我来说正好出去“采风”一回;而且,自己不一定那天来了兴致,要拍几张片子玩玩, 体验一下“家”的感觉,并学一学摄影杂志上靓片是怎样产生的。所以配一套价廉且物美的 器材是我这个浊衣派必备。为什么要配价廉的呢?理由如下: 1.我不是专业搞照相的,没必要配置价格太高、成像特好的器材。我只是业余玩家,平 时拍片顶多放到 10 几寸就到头了,配置那么高的器材除了亮骚以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优 点。说到亮骚,我就多废话几句,一次和一大堆“家”们去拍片,人家都是 F4、FM2、FE2, EOS-3、1V、1N、D30 等等,再配上各门的大炮、二炮,一个比一个长,一个比一个粗, 连三角架都是意大利的什么什么图,真他吗的牛 B 呀,看得我都不敢拿出自己的机器。还 有一次在市文化宫看“都市女孩”比赛时,看见一个本市的色友,那厮掏出了 90X 配适马 70-200/2.8 头(还有个大个的遮光罩)再加上一个大灯(灯是什么牌子的,我没看。反正体 积不小) ,当时在场的所有器材里,他的是最大、最牛 B 的了。羞得我干脆就没掏出机器来, 心想下次再来参加这活动,先不管成像怎么样,一定得那个又长又大镜头来,否则真丢不起 那人。由此看来亮骚也是必要并需要的,腰包鼓的建议一定要弄个大的、长的镜头。 2.本人对自己的现在的腰包以及将来 5 年之内的腰包的膨胀度特别有自知之明。故,对 配又大、又长的器材在今后 5 年之内不做考虑。 3.俄罗斯镜头价格便宜,能使我“玩镜头”有更大的余地(如:一个镜头通过不同的转 接圈可以接到不同牌子的机身上) 。说白了就是,玩丢了、改坏了也不怎么可惜,不就区区 几百元吗? 4.都说俄头质量不稳定,但若是花几百元就能在里面挑出个或者碰到个好的精品来,岂不一 辈子受益。举个 85/2 头的例子:都说 85/2 头在光圈全开时的成像不好,但在坛子里看许多 85/2 头光圈全开时拍出的片子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还有许多是“古的、古的,歪锐古的” 。 这难道对俄头感兴趣的人没有吸引力吗?至少,我这自认为是办事特别冷静、沉着、买东西 必三思而后行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对 85/2 头的评价和建议是(其实这也是很多 DX 对 85/2 头的评价)每个搞摄影的 : (不管你是大款还是穷人) 都应该配个 85/2 头。5.6.7...... 还没思考出来,欢迎各位指点。好, “废话”完毕,切入正题,下面只就我看过并使过的俄 头瞎白话几句,请各位“欣赏” : 1.别列科-A 8/3.5 鱼眼 体型挺好看,尤其是前镜片;镀膜不错(只是直观的看,没动手擦过) ;就是各调节环 窄点, 使用习惯自然就好了。 镜身全金属的, 镜头重量适中再加上机身的话, 就感觉压手了。 不过有人喜欢压手的,有人喜欢轻飘的,因人而异、看个人习惯了。看过一些这头的片子, 成像还好,就是视角太大了,不过这也正是此头的设计。建议天文摄影爱好者配一个玩玩。 2.别列科-A 17F2.8 鱼眼 难得一见的镜头,成像、做工、手感等等在俄头里都是领先的,已经有不少前辈介绍过 了,我就不废话了,特别说一下:此头是俄头里分辨率最高的。我最欣赏的不是他的成像之 类的指标,而是:1.这头产量少,市场上难得一见,2.他的各种指标在俄头里都是领先的。 这样的话,此头更有收藏价值,而且以后的会越来越升值。现在市场价格大约是 1800 元, 那 5 年以后呢?10 年以后呢?花 1800 在银行里存有多少利息?买个这头收藏起来,5 年、 10 年以后再出手会增值多少?这笔账我相信各位都会算吧。建议浊衣派的和有头脑的不要 放过此头。 3.泽尼塔尔 F2.8/16 鱼眼 都说是俄头里做工和镀膜最好的,而且在逆光的时候表现突出。我看过一张片子,太阳出现 在片子边缘,但却无眩光发生,这说明什么?我没使过,不敢瞎说,只是举个例子让大家自 己认为去吧。 4.和平-20M 20F3.5 超广角 变形很小、几乎适合各种摄影;超广角头能做到变形很小,十分难得,加之他的成像也 不错,建议玩家弄一个。就是前镜片太凸了,我动不动就会弄个手印上去,还得来回擦,太 麻烦。 天文摄影爱好者弄个这头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因为他不但适合天文摄影还适合平时的 照相,一物两用。我单位前年去小清湖旅游,我就带了一个镜头,就是此头。在沟底的原始 森林里拍了一卷,感觉很好。 5.和平-1B 37/2.8 长相一般,顺光时让人高看一眼;逆光时一顿狂扁。这是某个 DX 说的,不是我说的。 不过看了他的片子之后,自认为那 DX 说的是对的。如果自己有标头的话,这头不弄也罢。 6.尤比杰尔-9 MC85/2 和白头 85/2 说起这头,我的心此起彼伏,于是乎我想写本书。我以前有个这头,也用他第一次让自己用 拍片的方式赚到了钱。可是后来,由于大脑断弦,自感觉用不上这头,就给转让了。转让了 没几天就后悔了。现在又想重新弄一个,这头有 MC 的和白的两种,自认为 MC 的玩过了, 想弄个白的玩玩。听说有个 DX 认识某光学仪器厂的人,可以把头重新镀膜,我正在寻找此 DX,让他帮我镀一个玩玩,说不定逆光效果比 MC 的 85/2 要好呢。如果找不到那人,光玩 白头的话,相信这感觉也是另有一番风味的。由于这头是以前德国的老式设计,正好顺便找 找以前没有镀膜时代镜头的味道, 相信会原汁原味的。 都说此头在全开光圈的时候成像不好, 我使这头拍片的时候(是拍一个宣传板,上面有大字也有小字还有图片)有一次忘了收缩光 圈就按快门了。片子出来以后和 F8 的时候一比确实明显看出光圈全开时的成像确实虚,但 是宣传板的小字还能看清。当时拍完宣传板后,剩了 2 张底片就给朋友拍了,他脸上都是上 中学时起酒刺留下的坑,结果片子出来以后一看,酒刺留下的坑虚的虚,不见的不见,说明 全开光圈的时候并不是不能拍片,而且还很不错。关键看你怎么用,在什么时候用,用到什 么地方。再插几句,我这 85/2 头的调焦手感有“坎”感,但很轻微,可以忽略不计了,可 以说在 85/2 头的手感中算上等的了。预置光圈环比较紧;尾镜片的镀膜太嫩,我刚买来的 时候看见尾镜片的镀膜上有许多灰。 于是就那镜头刷轻轻的刷了几下, 结果镀膜脱落了一多 半,花里胡哨的挺难看。我想,俄头的镀膜普遍不好,也不差这外面的一层膜,反正里面还 有多层镀膜呢。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我用镜头纸一顿擦,直到擦干净了为止,这回再看,就 舒服多了。使用起来也没看出什么不好的地方来。还有,我用这头加俄近摄接圈拍了不少微 距片子,光圈都是放到 11 和 16,感觉就是妙。唯一令我遗憾的就是:有一次同事结婚,我 给拍片。同事的同学是一个靓妹,据说是模特,我在她吃饭的时候偷拍一张,结果由于逆光 (我没加遮光罩) ,片子惨不忍睹,本来想在片子出来以后送他一张的,顺便勾引,结果计 划由于这头逆光效果太次,全落空了。所以我才想弄个白头,然后找人给这头镀个膜,我还 有一个想法:世人都使 MC 的 85/2,我偏要玩白头的 85/2,这样才独树一帜,才能体验到 别人体验不到的味道。这几天,我正串拉我单位的一个人也买这头,让他也体验一下 85/2 的魅力。最后一句,也是我头前提到过的一句:每个搞摄影的(不管你是大款还是穷人)都 应该配个 85/2 头。 7.塔依尔-11A 135/2.8(我那支是带 CCCP 标志的) 买他的理由和别列科-A 17F2.8 鱼眼的一样,即能使用又能收藏,而且以后增值的空间 很大。6 月份接了一个拍服装的活,需要购一个长焦头,思来想去,把重点就放在俄头上了, 于是把他娶回了猫窝,结果拍服装的活流产,一直也没用上。前些日子给人拍婚礼,正好试 这头,于是我用他拍了一次婚礼外景,然后赶紧就收藏起来了。就怕用旧了以后不增值。拍 外景时,我都用的是 2.8 和 4,从成像效果看,还是蛮不错的,没白疼他。我这镜头里有些 灰尘,不过俄头里有灰尘是很正常的,没灰才稀奇呢。再说我也不在乎什么灰不灰的。再说 了:有灰也是俄罗斯的灰,在中国还很稀有呢。你想想,这灰尘也没想到,自己出生在俄罗 斯,最后会到外国定居。 8.折反头 这些日子, 心里之刺挠, 总想弄个折反头。 什么鲁米纳尔又是吉姆的, 想的我头疼外加失眠。 看了许多帖子也没下决定。思考重点如下: 1.鲁米纳尔有 5.6 和 8 的,但做工不如吉姆; 2.尼康、美能达的折反头的光圈都是 8 的; 3.是 5.6 好,还是 8 好呢; 4.是 5.6 的太重了; 5.吉姆的做工比鲁米纳尔的好 6.是选吉姆 300/4.5 还是 300/5.6 还是 500/8 呢? 唉,太迷糊,不想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再 测 俄 罗 斯 镜 头江少军,雷电,林诒洪 俄罗斯镜头在中国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成像质量也是褒的多,贬的少。笔者两年前 曾对三款俄罗斯镜头进行过测试,其结果非常不错。但是,那次测试使用的标板是某杂志登 载的插页,测试后的分辨率值异常的高,无法与其他镜头进行横向比较。据分析是该杂志给 出的距离比例有误所至。 在本网站对三款顶级相机镜头进行测试后, 决定对大家比较关心的 俄罗斯镜头再次测试, 用蔡司和佳能顶级镜头的相近数据进行测试对比, 同时也对比了日本 秀丽(135mm/f2.5,镜头号 954200)镜头。 测试方法与设备 本次测试的俄罗斯镜头为:泽尼塔尔 16mm/f2.8 螺口、和平 20mm/f3.5 螺口、阿萨 特移轴 PC35mm/f2.8 螺口、尤比杰尔 85mm/f2 螺口、尤比杰尔 135mm/f3.5 螺口、尤比杰尔 1000mm/f10 折反螺口。 为了尽可能减少机振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次测试采用了闪光测试,即使用高级专用 闪光灯,通过调整闪光指数来满足不同测试光圈的曝光需要。使用美能达 IV 型闪光测光表 进行测光。根据上次测试的经验,本次测试能够采用自动聚焦的一律采用自动聚焦(使用康 太时 AX 机背聚焦功能)。其他则采用手动精确多次调焦,选择判读最高值作为最后结果。 测试标板仍采用怡泓电子制版公司出品的测试标板, 该标板的测试距离为镜头焦距的 25 倍。(建议该公司今后生产 30 倍和 50 倍焦距的测试标板,使得测试结果与他人的结果 同步起来。)三脚架仍使用曼福图 055CB。胶卷采用柯达 T-Max 100 黑白胶卷,D-23 工艺冲 洗。使用 50 倍放大镜两人判读。其余均同“尼康、佳能、康太时机身镜头大比拚”的测试 方法。 测试结果 镜头 16mm/f2.8 20mm/f3.5 T*28-85,28mm 35PC,移轴 0mm 35PC,移轴 6mm 35PC,移轴 11mm F2 F2.8 60/56 58/56 56/52 54/50 F4 56/64 74/70 76/84 68/62 68/66 64/62 F5.6 64/60 58/54 F8 56/70 54/56 96/100 78/76 78/68 78/70 F11 64/54 52/54 F16 70/62 60/62 76/76 58/56 60/62 68/64 85mm/f2 T*28-85,85mm 135mm/f3.5 c70-200,135mm 秀丽 135/f2.5 1000/f1050/54 -52/56 52/50 -56/60 66/66 68/76 76/80 52/50 -64/76 72/80 58/64 90/90 -74/80 80/80 64/58 96/100 -70/76 70/74 64/60 52/56注:1、表中黑字部分均为俄罗斯镜头,红字为蔡司、佳能镜头,绿字为日产秀丽镜 头。数字中第一个数据为垂直分辨率,第二个数字为水平分辨率,单位都是线对/毫米。测 试点为胶片中心。 2、俄产 135mm/f3.5 和佳能 70-200/f2.8 镜头 135mm 段,在表中 f4 列的数据实际为 f3.5 时的数据,秀丽镜头在表中 f2.8 列的数据实际为 f2.5 时的数据。 测试结论: 从表中所列数据来看,俄罗斯镜头的表现只能定位于中档镜头。与蔡司和佳能高档镜 头相比, 还不能同日而语。 但与日产杂牌镜头比起来, 又有相当好的表现。 考虑到价格因素, 有些俄罗斯镜头还是物超所值,适合于家境并不富裕的发烧友使用。 个别地来看,阿萨特移轴镜头表现最好,它在较大光圈下也有不错的表现,在最佳光 圈时是所有俄产镜头中分辨率最高的。 尤比杰尔 85mm/f2 表现尚可, 可能是镜头的球差较大, 光圈稍一开大质量立刻下降,虽然与蔡司 28-85 变焦镜头的远焦端尚有可比之处,但与佳 能 70-200L 变焦镜头比就根本无法望其项背。至少被测的这只尤比杰尔 135mm/f3.5 镜头 只够中低水平的, 除非你没有这个焦距段的镜头, 否则任何一种得分在 3.0 以上的变焦镜头 都可以取代它的位置。 尤比杰尔 1000mm/f10 折反镜头的测试非常困难,首先是它的焦距太长,根本无法使 用闪光灯。 放在三角架上稍有风吹草动镜头内的画面就颤抖不已, 以上数据是在所拍的十数 张中懵上的一张最好的 (在最软弱的三角架上拍出的! 。 ) 所以可能并不代表它的最高水平。 这样看来这个镜头还是不错的。 几个问题: 1、本次测试的和平 20mm/f3.5 镜头的数据十分有趣,在 f4 和 f16 端的数据较高,而越靠近 f8 分辨率越低,表现的颇有规律。这与理论分析和大部分测试结果正好相反。 2、 两年前,本文作者中的两人曾对康太时,佳能和俄罗斯镜头做过同样的测试,测试结果 很多结论与这两次不同,譬如,大多数情况蔡司镜头要好于佳能镜头;俄罗斯尤比杰尔 85mm/f2 镜头表现优异; 阿萨特 PC35mm/f2.8 移轴镜头表现一般(尤其在移轴 11mm 处) 等等。经再三分析,上次测试与本次测试的最大区别在于:上次测试是在物距为镜头焦 距的 50 倍(即 50mm 镜头的测试距离为 250 厘米)的条件下测试的。而本次测试标板限 定的数值大约为 25 倍。根据于琪林先生关于莱卡与蔡司镜头比较的文章数据来看,这 个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镜头在 30 倍焦距处表现最好(如莱卡),而有的镜头在 50 倍焦距处表现最好(如蔡司)。俄罗斯镜头大多是仿蔡司镜头结构的,可能在 50 倍焦 距处表现更好。 另外也不能排除上次所用佳能 EOS100 机身的质量较差造成测试的差异。 我用俄罗斯 85/2 镜头 --赵玉春我一直喜爱使用定焦镜头,即使俄产镜头也照使不误,俄产镜头中大有“可用之器”。 不过包里的镜头多了,换来换去的也很费事。说来不怕别人笑话,曾有一次代表某中央级杂 志社参加某商家的新闻发布会,在台上给嘉宾中的中央领导照相时,在众多的摄影记者中, 只有我台上台下“上蹿下跳”。,因为我只有定焦镜头且只带了一台机身,为了拍好不同的 画面,只好频繁地着换镜头、换着位置。摄影包背着吧,太重!放在领导前面的台面上吧, 纪律不允许!放在身后吧,怕别的记者给踢到台下去??这是多年以前之事了,现在回想起 来那时我是够执著的,也是够寒酸的。 在我所曾拥有过的定焦镜头中便有一只俄产 85/2 镜头,它是我用了数小时改成尼康口 的,焦点不但能调到无限远,还能过一点,成像也不错。可惜,喜新厌旧的我把它卖了。 不知从何时起,用定焦镜头“有点烦”(不论是什么牌),我便买了只“小钢炮”。, 我可以表述一下使用“小钢炮”的真实感受:一是“风光”,二是累。至于有前者的感受, 说明我还没能真正地超脱(我正努力克服这“人性的弱点”),而后者的感受确是实实在在 的。 前年夏天,有个女友从平遥来京参加主持人大赛而投奔于我,为尽地主之宜,我带她玩 遍了她想去的所有景点。, 那几日北京又热有焖,我的包里带着 F3 加 MD4 马达,镜头是“小 钢炮” 加图丽 MFATX24-40/2.8 (我从来不用非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 外加一只闪光灯?? , 后来她从平遥写信来说:当每一次看我给她拍的照片时眼睛就发湿,因为那几日我是“泡在 汗水中挺过来的” (就是中暑了, 咱也得说是想喝十滴水了) 而她当时又无法去表达那 , “深 深的感激知之情”。 尝够了使用 “小钢炮” 的累, 我又怀念起定焦镜头了。 其实象上述那同样的 “工作内容” , 以前只使用一只 85/2 镜头便能基本解决了,用它即可以拍人像又可以拍带风景的纪念照, 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我也用 35/2 镜头拍过同样的“工作内容”,两者肯定是有区别 的,这要看使用者如何去扬长避短了。 我又想买只 85MM 定焦镜头了,意识中的首选是尼康 AI85/2 镜头(更上一层楼),而 AI85/1.4 镜头太重也太张扬。,我现在的“环保意识” 很强(这是战胜“人性弱点”的结 果),我不愿在一对一的拍照时吸引或干扰不相干的人,最好是在不显山不露水的状态与境 界中完成工作。 去年国庆节期间, 有位女友要在王府井教堂前拍几张照片, 为的是让她的在国外工作的 男友(应该称为未婚夫)看看她在这一年中的成长。 我带的设备依然是 F3 加 MD4 马达, “小 钢炮”加图丽 MFATX24--40/2.8 镜头,另外多加个曼富图三脚架。女友带了一顶红色的新疆 小帽。 不用的这顶小帽作道具时放在哪合适?只好扣在了我的头上。 拍摄间不知女友为何总 是 “嘻皮笑脸” 偶一回头间, , 我的脸肯定比新疆小帽还红——二十余位 “闲杂人等” “长 的 枪短炮”都对着我拍呢!我的心理素质很差,我一直幻想着(也叫白日梦)一发五毒阴功, 让他们的胶卷全报废?? 尼康 AI85/2 镜头市场上没有新品,而我所看到的二手镜头我所看到的都是价格与“外 在质量”不符,这样我又想再买只俄产 85/2 镜头了。(原来的那只卖了)。 再买俄罗斯镜头我变得挑剔了,于五棵松器材城我挑了六只 85/2 镜头而没有满意的, 毛病可谓五花八门。,仅举一例:装镜片的内镜筒与安转接环的外筒起码要保持同轴关系, 当镜头旋至无限远状态时,从镜头后面看,内外镜筒间约有 1MM 左右的环型缝隙。但这某只 镜头的环缝一边略宽而另一边略窄,说明不同轴。,但调焦手感还不错,这种小毛病一般不 易检查出来。 年初郭铁师来京前,我嘱其帮我挑只没毛病的俄罗斯 85/2 镜头。镜头拿来后经我仔细 检查,外观确实非常不错。郭铁师声明此镜头不卖,只能送我,因为见面那一天正好是我的 生日。 镜头使用前要先改口, 改口的方法很简单且正确的方法是唯一的, 但由于俄罗斯同款镜 头的非光学部分的装配总不能完全一致, 那么改口的工作便稍有差别, 这也是我一直未写过 有关镜头改口的文章的原因。 经为学生拍肖像检验, 此镜头像质非常不错--理由是我手中 “扣 了” 一只李立军店里的尼康 AI105/2.5 镜头。 同时拍摄, 尼康镜头的表现并未让我过于兴奋。 记得在网上某位影友讲: 其从李立军处买过一只已改好口的 85/2 镜头, 此镜头以前被 用得够狠的,但像质还不错。其实,这只镜头便是我以前用的那只?? 新得到的这只 85/2 镜头的镀膜是绿色的,非常漂亮,而以前的那只却不是这样。有位 朋友看过这只新 85/2 镜头后讲:其不久前也买过一只 85/2 镜头,与我的这只外观一样。经 与一只佳能变焦镜头同时拍摄比较看,85/2 镜头像质有点“乌涂”。我马上凭经验判断其 所买的镜头与我的这只仅从外观上比较,就肯定不一样。后来两只镜头放在一起比较,不幸 被我言中了。他那只镜头不但镜片有问题,装配也有问题。具体的细节就不描述了,我怕所 有卖俄罗斯镜头的商家都跟我玩命,咱还得在圈里混呢不是!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买俄罗斯 镜头大有学问。 但买俄罗斯镜头也别找我帮忙: 一是谁都有马失前踢之时 (别坏了咱的名声) , 二是商家不好得罪,三是没人给我回扣(皆是笑谈)! 从各种媒体的信息来看, 对俄罗斯镜头的评价五花八门, 让人莫衷一是。 我的观点是 (对 所有的问题皆如此)仅凭有限的经验应慎下结论。 最近我睡觉总是不塌实, 担心哪天地震了家里这堆器材怎么办 (可能是天气热得让我发 懵) ?又担心即使哪天不地震而数码技术完全替代了传统胶片, 这堆手动镜头怎么办?蒸蒸 桑拿后我想明白了(以毒攻毒):再买镜头要么买最好的——说不定日后相机厂商不但不嫌 弃我们,还能提携我们一把,生产的数码机身都能与目前的高档镜头相兼容;要么就买最实 惠的——日后扔了也不心疼。 如果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镜头怎么办?日后搞收藏呗! 可是当 年取消粮票的时候,家家手里都有点,也没听说谁家是靠当年留下的点粮票发财的。反正我 们家一盒子的粮票让三岁的孩子象撒纸钱一样从楼上给撒了。可美其名曰:告别旧的生活! 真后悔之前没多换点鸡蛋吃。 扯得有点远了。感谢郭铁师让我用上了最最实惠的 85/2 镜头(没花钱,瞧这点出息), 扔了肯定不心疼!慢着,这只镜头现在还不能扔。 我收藏 135mm“美人头”--郭铁师 在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借到了几本香港版的《摄影画报》,其中有一篇文章给我印 象很深,是讲某位“大家”玩摄影器材体会的,他把 135mm 人像头称为“美人头”。 “美人”镜头带给人们多少遐想啊!只是那时我还很穷,使用的相机也只是确善能加上 一只被称为“一镜走天涯”的 28-200 天星牌的劣质镜头。片子不好自然归罪于镜头,这只 头用现在的称谓是百分之百的“狗头”。无奈之中,“美人头”真让我憧憬令我神往啊!我 梦想着什么时候也弄只“美人头”拍拍“美人照”呢? 机会来了,92 年我接触到了 135/3.5 的尤比杰尔镜头。凭心而论,它给我的第一印象 并不好,主要是工艺粗糙,而且光圈小远不如那只 85/2 让我喜爱。当时虽然很便宜,但我 一直也没想拥有它,倒是另一只当时也不多见的塔伊尔-11A 型让我心动,但价格是前者的 一倍还多,我有点舍不得钱,直到后来我碌续将该买的俄材都买齐了,才将注意又转到这两 只 135mm 俄头上。 那时沈阳开明市场里卖俄材小 L 已是我的朋友 (衡量的标准是在当时的几 位卖俄器材地摊上, 他是肯为我降许多价而且过后还要请我吃饭喝酒的, 当然了我也没少买 他的东西),他见我心仪 135MM 镜头便赶紧抄起一台带有 135/3.5 头的泽尼特 EM(已径很 旧了但相机能用,镜头不花不毛):“按来价 180 元给你得了!”我借着刚喝了不少他的酒 劲,当即就点了钱给他。坐火车回阜新的半路上我有些酒醒,拿出这架带“美人头”的相机 再细一看,怎么也不喜欢了,主要原因手感不好、东西太旧,我又后悔了! 这时我就想起一个人,我的邻居 G 大哥,他当时已下岗,想学摄影,几次找我买相机, 于是灵机一动干脆问他要不?结果这只头便给了他, 而且他正赶上公安部门办户口本、 身份 证,这台相机加 135MM 的镜头正好派上用场,他挣了不少钱,而且至今仍在使用。 “美人头”没留下,但坚定了我买好的 135MM 头的信心,我决定下星期去拿下那只带三 枚滤镜的“塔伊尔-11A”。但这次去沈阳我却遇到了更好一只 135mm 镜头,这就是东德百佳 的 135/2.8MC 头。 这只镜头成像如何姑且不说, 就是其制作工艺也就是手感比较俄罗斯头好 多了。那时接触惯了俄头,第一次把玩德头,那感觉从心里往外都是愉悦的。这头我喜欢了 好久但是不敢往外亮,那时我已开始经营俄材,我怕被哪位给“蒙”去,只得自己“偷偷” 的玩。不久后因有人同我定购 135mm 头,便购进了几只,其中有一只是老款的,而且是 M39 ×1 螺口,这只编号为 7812596 的“老头”要比现在出产的好多了,无论是镜头的手感,还 是镜片的镀膜工艺,都是现在 135/3.5 无法比的,另外它的遮光罩是可以反拧到镜头上的, 包装盒也比后来的精制不少。我决定留下这只老头,但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将 M39×1 原 后座拆下来换成了 M42×1 的后座, 而那 M39×1 后座换到现在生产的镜头上, 很快就卖掉了, 当时我还觉得自己很聪明(换成 M42×1 后可以使用各种卡口接环转到别的相机上用了)。 但当我陆续有了几台 M39×1 的老相机而找不到镜头时就后悔不迭了,但当时就那么远的见 识,也没办法。 当把两只 135mm 镜头放在一起把玩时, 我便心想着第三只即那只后来被台湾某网站称为 “水晶”镜头的“塔伊尔-11”。这时已到了 1993 年,俄材在市面上少见而且价格抬高,我 也几次失之交臂。但这时我有机会留下一只俄罗斯的一只少见 135APO 镜头,但因它是 PK 卡口而且价格不菲便转让别人(当时我想要的就是 M42×1 螺口头),这只少见的头后来我 没遇到过第二只,也没听说谁还搞到过。唉,这都是题外话,不提了罢。还有次我搞到了一 只德国生产的 135/2.8 和一只 35/2.8 两只 M42X1 口镜头,但因是塑料镜筒手感也不好玩了一 段时间便转让给了晓夫。现在这只“塔伊尔-11”是我 1994 年搞到的,同时还有一只大微距 头。这两样东西都是从一位俄罗斯人手直接交易来的,但价格比一年前涨了一百多元。付款 时我真有些心疼, 感到早怎就没下手呢?但也不敢再失去机会, 所以这两只头到手后一直到 今天我也没敢松手,这期间有不少人让我出让,而且给的价也很高,但我不为所动。我怕再 “一失足成几年恨”,多卖几个钱容易,再搞可就难了,我曾有过好心将一只大微距借给一 位安徽影友使用而一去不复返的(过后给我寄来 500 元便断了联系)“沉痛”教训! 三只“美人头”摆在我面前已成系列,我是“其喜洋洋则矣”,心里又在盘算着第四只 俄罗斯的 135 镜头。你可能要问,干嘛只收藏俄罗斯的,因为当时我在经营俄材,接触俄材 容易,而且我的想法也是只要螺口的。日本及德国的市面上既见不到,我也不了解。第四只 俄头便是那著名的“尤比杰尔-11”135/4。这只仿蔡斯松纳结构的镜头当时却很少见,但我 在《摄影画报》上见到了他的身价,要港币 800 多元。俄罗斯的镜头竞值这么多钱,而且光 圈又这么小,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更加增加的的好奇心,到处打资料后来终于明白,这只头 完全由德国人设计的,前苏联只是“拿来”而已,另外就是光学玻璃是由东德进口的,苏联 人只是组装而已。它的生产量是很少的早已停了多年,而且没有 M42×1 的。我有些恢心时 无意中发现一个老太太的摊位上有一套基辅 10 套机在所带的四只镜头中 37/2.8、50/2、 85/2、135/4 中的后一只恰恰是这只松纳头。然而遗憾的是这只头是基辅 10 的特殊卡口, 需在机身上调整光圈,而相机是坏的不能再使用。这只头我虽然喜欢,但它离开了基辅 10 相机便成了无用之物。我足足犹豫了两个星期,最后还是拿下了。当时也并没意识到这相机 的收藏价值是很大的。 买它完全是因为这只 “松纳” 135mm 镜头, 但后来在日本买了一本 《中 古照相机》才知道,在日本再加上一只 20/3.5(五只镜头)的收藏价是 15 万日元,当然我 收藏的这套相机的成色就逊色很多了。而我买它们只花了区区不到 500 元。 四只 135 头买到手我得意有些忘形,就产生了完成集全俄罗斯、东德“美人头”的大任 的想法,再让它们一决高低。其实当时我的目标也就如此,由当初的买“美人头”拍“美人 照”的想法收集 135MM 罗口镜头上了。找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将这几只头“拉”出去比试一 番(其实是三只头),因为拍的是负片,冲洗出来的片子严重偏色,让我大大摇头,我是没 比出什么来。 如果把片子放在一些也真看不出孰好孰坏--白忙活了半天, 其结果我不满意也 说明不了什么。我决定有机会还是用正片比试吧,结果一直拖到今天这想法也没有实现。我 成了真正的藏家——全放进书柜里了! 第五只 135 头是奥林巴斯的 135/3.5 头。搞到它得感谢张明龙,这是 1998 年的春天, 沈阳万通店(SY916)已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张明龙在店里换下了这只镜头当即打电话给我, 他是知道我有收集 “美人头” 打算的, 我急忙在星期日赶了过去, 拿到手时便喜欢得不得了。 虽是日本头却完全是德国头的风格,无论手感还是做工都太像了,只是镀膜淡一些,我怀疑 是单层的。 后来他又帮我搞到一架亚西卡 TL-SUPER M42×1 螺口相机, 这台成色很好的日机, 工艺要比当时的苏、德螺口相机好多了,正好匹配我的螺口镜头。只是张明龙还不满足,他 说一定要帮我搞台成色好的宾得 SP,那才是螺口相机的顶级啊!只是至今也没能如愿,我 不知还要等多久?? 第六只头便是美能达 135/2.8(MC 口),这只头想起来便心情沉重,因为它与我岳父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曾在《从双耳锅到二手相机》一文中谈到岳父到日本的一些事,而这 只头恰是给我岳父看病的一位胖医生送给我的, 他听了我们父子有关相机的故事后第二天便 拎来了一个大黑色的皮包。他说这是他先父留下的,已有十几年没人打开,他父亲曾是个狂 热的摄影爱好者。我在岳父的病床前打开这皮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干硬碳化的吹气球,说 明这些东西的久远。我仔细地将东西一一取出,除了这只 135 头,还有两台相机,即美能达 的 SR-1 和 SR-2,以及 58/2 和 35/2.8 镜头,以及各种附件,镜片和一只燃烧式的老式闪光 灯。 如今岳父已做古两年多了, 当我写到这里仿佛又见到他老人家躺在病床上仔细地注视着 我一件件地小心摆弄这些东西,然后轻轻地问:“这些东西还能用吗???” 第七只是“太苦玛”135/3.5 头。收藏这只头不是我的本意,而是无奈,我当时是看好 了“太苦玛”的 50/1.4 标头(我除了喜欢收藏 135 螺口头还喜欢收集螺口标头,以后另写 文章) 但两只是配套出售的。 。 这只 135 头不但旧而且是修过的, 装镜片时可能有一片反了, 反正无限远的焦点不实。两只头的要价也不低整 1000 元,我是相中了那只小巧的 50/1.4 头,就算买马配鞍了吧。忍痛将其买下了。 第八只“美人头”还是俄罗斯的“尤比杰尔-11”135/4 头,这只头同我的配基辅 10 的 那只是一样结构的,但它是 M39×1 螺口。同它懈逅是去年的北京五棵松的二手相机交易会 上,同我们相邻摆摊的是一家专卖俄材的边贸商,因没经验上带来的都是老式的英、德大皮 腔相机,直到下午快散场时才急急取来一些俄罗斯的器材,其中便有成色极好的 37/2.8、 85/2 和 135/4, 都是 M39×1 的白头, 我一见便喜欢得不得了, 将后两支买下, 而第一只 37/2.8 因要价高了一些,便舍弃了。两只头带回来,正好配我的卓尔基 C 和卓尔基 3M。至此那几 台 M39×1 的老相机也不再孤单了。 有人可能说:“你的八只‘美人头’没有一只是高档的”。确实如此。我也曾梦想着搞 一只尼康的 135/2 也想就此华山论剑,一决高下,但又一想收藏是一个过程,比较也是一个 过程。 我的八只“美人头”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就其收藏而言,他们不仅给了我许多的回 忆,许多的故事,也给我许多的启发。我会比的,但现在好象时候没到。也不会太远了?? 器材没有最好的,人的欲望也是没有止境的。我国市场上的独联体照相器材田醒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的照相器材仍通过边境的或民间贸易渠道进入我国。 近两年主要是俄罗斯和乌 克兰的产品居多。其途径有两条,一是黑龙江的 黑 河口岸,易货贸易为主,数量较多,一般是通过哈尔滨的“个 体经营商”再 分散到全国各地;也有~部分从事服装生意的 “国际倒爷”也携带一些照相器 材来北京, 交易时已不是易货 方式,他们带来的器材多是有针对性的热门器材, 数量虽不 大,品种却较广。一般都转到个体承包的照相能材柜台上销 售。 由于价格便宜,这些器材逐渐受到广大影友的关注。原苏 联解体后独联体 各国基本上延续了原来产品的特点,变动很 小,但因其各国体制变化和管理等 方面的原因,部分产品制 作粗糙,质量下降,给欲购买的影友增加了疑虑,现 以笔者了 解的黑河、北京两地的器材情况简述如下,供影友们参考。 近两年来,乌克兰生产的 120 单反相机基知 88 和基辅 6O 通过黑河、北京 两地进入我国的数量相当多。价格稳中有 降,因乌克兰生产了标有 ARSAT 牌 80 毫米/F 2.吕标头取代 了原来的 MC,BOJIHA3 标头,为区分方便,习惯上称装 有 ARSAT 标头的相机为“新型机”。标准镜头的变化曾一度引 起各种猜测和疑 虑,担心性能会有变化。经近年来的比较和 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总指标无大 的变化,新型机无论基辅 60 还是基辅 88,快门的可靠性都有了提高。故障率明 显减 少,返修率也低多了,这对于想购基辅 88 而又担心快门不可 靠的影友来 说是个好的信息。 与基辅 60 和基辅 88 相配套的各款镜头,近年来数量明 显减少价格普遍上 升,主要还是供求关系的影响,和平,26 45mm/F3.5 广角镜头因需求量大价 格一直很高, 而和平一 36 65mm/F3. 普遍认为其视角偏窄, 5 尽管其制作比 45mm 头 精细,成像也相当好,其价格仍能维持 700 二 800 元上下。也 是由于“人像 热”的影响,两款中焦镜头“维加一 28”120mm/ FZ. 8 和“卡列纳尔一 3” 150mm/FZ. 8 的价格一直很高,笔者 近一年内接触到十几只中焦镜头,大部 分都不理想,镜片间 有杂物,有划伤,质量上比以前明显下降。令人费解的是 鱼眼 镜头“卓加克一 8” 30mm/F3.5 的质量~直非常好,这种 10 片 结构的 鱼眼镜头制作相当精良(新品也标 ARSAT),质量一 致性也相当好,只是因为 需求量小,价格稳中有降,10 月份在 北京花 1200 元仍可买到,确实是物超所 值的镜头。 仅就世界镜头制作技术水平而言,135 相机配套镜头的 技术高于 120 相机 配套镜头的技术。但 120 相机的配套镜头 制作难度大,成本也高,名牌的镜头 价格相当责。与西方国家 同类产品相比,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产品还是相当便宜 的。尽 管这些镜头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价格低廉的 12o 相机镜 头别无选择了。 近来在北京还能见到“莫斯科一 5”折叠式 6X9 画幅的 120 相机 (俗称大八 张)都是老产品,但有些成色很新,价格在
元不等。这种机器 1990 年售价仅 300 元,几年来 价格一直上调,携带是方便,但 105 毫米的镜头使用 时也有 局限性,价格是“炒”上去的,产量又很多,收藏意义也不大。 原苏联及独联体国家在 135 相机方面发展较早,品种也 很齐全,但近年来 技术发展缓慢,“老面孔”“十几年一贯制”。 135 单反相机基本上有三种镜 头接口,最多的即国际通用的 M42 XI 螺口(泽尼特相机)与尼康 AI 口通用的 “K”型接口 (泽尼特 AM 相团等)。M42X f 螺口相机在俄罗斯产量相当 大, 今年还专门生产了标有“纪念二战胜利 50 周年”字样(50 I,oll IIEPAMOPI) 的泽尼特 122 和泽尼特 ET 相机,基本是 老样子,但外观上稍细致了一些。这 类全机械快门相机结实 用用,价格也相对便宜。与之相配套使用的 M42 XI 各 款镜 头也相当多,目前在国内能买到的有:“泽尼塔尔 16——/ FZ. 8 鱼眼 镜头,这种鱼眼镜头仅有两种接口即 M42 XI 和 K 型口,螺口的价格稍便宜一 些约 1000 元上下,质量上还算不 错,只是适用面窄,若使用相应的转接环用于 其它相机。就稍 麻烦一点。“和平一 20M”20mm/F3 5 超广角镜头,这种镜头 的 光路设计相当好,畸变相当小,但
年新品外观极 其粗糙,好像 “简装品”一样,售价却在 1100 元上下。“和平一 l”37mm/FZ.8 广角镜头 是一种老牌子广角镜头,这种镜头 有多种接口配合不同的原苏联相机,但居多 的还是 M42 XI 螺口。 从目前市场上见到的这种镜头看, 质量还相当稳定, 设 虽 计上有些陈旧,但成像相当好。业余选用还是可以的。价格 约在 300 元上下。 “沃尔纳一 9”和“茵度斯塔尔一 61fi/3 两种 50 毫米/FZ.8 的微距镜头目 前已相当少见。前者最近摄距 0.24 米称大微距,后者最近摄距为 0.3 米,因 体积稍小俗称小微 距,两种微距镜头的成像都相当好,1995 年初还有批量的小 微距从黑河口岸转入,但因其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宽,可以近 摄,也可以改作 放大镜头,很快就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其价 格也不贵,约在 200 元上下。今 年年初黑龙江黑河口岸“龙比 纳尔一 9,’85mm/FZ 螺口中焦镜头进口数量较 多,有“白头”和 “MC”镀膜头两种,因数量大价格很便宜,这种中焦镜头的 质 量是相当好的,只是设计工艺稍落后一些,其内在质量也是 物超所值的。目 前在 300 元上下还可买到,喜爱用大口径人 像镜头的影友不妨备一只试试看。 “尤比切尔一 37A”135mm”3.5 中焦镜头今年也比较多 见。因最大光孔 F3.5 稍小了半挡,选购的人不多,这种镜头 早期产品仅有增透膜,近期产品 产品全部“MC”多层镀膜,价 格很便宜仅 280 元左右。 “尤比切尔一 ZIM”200mm/F4 长焦镜头和带有枪托支架的“塔伊尔河 5”30Omm/F4.5 长焦镜头北京市场上偶尔也有, 价格变动不大。 “吉姆司”300mm/FS.6 和“鲁比纳尔”300mm/F4.5 两 款 300 毫米反 射镜头,也都是 M42 XI 螺口接 o 的,体积小, 重量轻,易携带。因售价都在 千元上下似乎还是高了点,选购 的影友并不多。 在 500 毫米反射头中, 今年通过边贸流入较多,大多是 “鲁比纳尔”牌号, 质量较好的还是 500mm/FS. 6。虽 FS 6 仅 比 FS 大了一挡,但取景器格外明 亮易于调焦,这一点在实用 中非常关键。因镜头体积稍大,原包装设计的又很 简易。大部 分调焦环在运输中都有些变形,在整个调焦行程中手感不均 匀,但 成像质量一般不受影响。 这种反射镜头在北京 1200 元 可以买到,与日本镜头相 比还是便宜得多。 老牌子“姆托一 11CA”1000mm/F10 反射镜头因使用的人 不多, 非常好买, 价格与 50mm/FS 6 差不多,体积稍大了一 点,显得格外笨重,但对于从事野生 动物的拍摄和其它超远 距离摄影的爱好者来说也是很合适的。 在与基辅相机配 套的镜头中,最多见的还是“卡列依纳 尔一 SH”100mm/FZ.8 和“和平一 24”35mm/FZ,因这两种镜头 可以直接用于尼康 AI 口相机,销路甚旺,但近年 来的产品也 都粗糙,看上去有一种“等外品”的感觉,选购时应格外细心。 “格拉尼特一 11”80~200mm/F4.5 是配套镜头中惟一的 变焦距镜头,数 量虽少还是可以买到,价格并不便宜,现在市 场上尼康目的杂牌变焦头价格也 并不高,另外从原苏联时期 变焦镜头就相当少,心理上对质量也有疑虑,这也 是滞销的 重要原因。 “亚什马一 4H”(MC llthMA-4H)300mm”2. 8 大口径长焦 距镜头也是 近期才由黑河口岸少量转入的,这款“黑大炮”镜 头引起了不少影友的关注。 因有一个与日本尼康“黑大地”相 比的, 心理, 价格也相当高, 北京售价 450O~ 5000 元之间才} 。地价格还要高。实际上这种价格是不合理的,俄、乌镜头如 果 失去了价格上的优势将很快失去市场。“泽尼特 AM”相机是 采用了”K”型 接口的新型自动相机,技术上没有过关,故障率 很高,但与之相配套的镜头因 直接可以用于 PK 目相机也很 相比而言还是比日本产品便宜。 “贝里奥泽尼特”(MC BAPH03EHTAP·K)25~45mm/ FZ.8~3.5 广角变 焦镜头偶尔也能买到,售价在 900 元上 下,质量比较好。货源都是直接由莫斯 科空运北京的,销售得 也相当快。 “奥贝仑一 11K”(MC OBEPCH· 11K)200mm/FZ. 8 也是 近来才见到的 一种大口径长焦镜头,看上去制作有些简易, 工艺也粗糙,买的人并不多,价 格也较便宜。 135 小型相机近年来见到最多的还是拉玛 LC-A 袖珍相 机,大多 数来自黑河口岸,批量间质量差别很大,多数是快门 小毛病,既使是小修也是 很烦人的事,因多与目前其它类型 的“傻瓜”机相比还有价格上的优势,买的 人仍很多,目前北 京市场售价在 180~240 元不等,有时也能见到标有“泽尼 特”标记的 LC-A,与拉玛 LC-A 一模一样,有的标记是用不 干胶贴上去的, 其质量要更差一些。近年仿“米诺克斯”的产 品——“基辅一 35A”也能见到, 很不耐用,大部分一两个月就 出故障,新品开箱率只有 50%,因为样子像“米 诺克斯”也都 卖到了 300 元以上。 1995 年俄产涂塑碳素放大纸通过不同途径涌进较多,市 场上也能见到桶装 及分装的不同规格的产品,经影友们试用 感觉都不错,只是由于工艺的原因需 采用厂家提供的强反差 显影配方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颗粒细,层次丰富,总 体指标 优于国产放大纸。 据称这种放大纸在俄罗斯境内价格并不 高,按目前国 内售价,利润也是可观的,如果在价格上再降一 些,“薄利多销”的路子还是 广阔的。 原苏联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摄影器材生产大国。苏联解体 后,俄罗斯、乌克 兰保持了相当的摄影器材生产实力,他们 的产品也是必然要与世界发展趋势接 轨。近年来出现的品种 数量偏少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都是暂时的现象, 因为 边境贸易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深信不久的将来将有正常的 贸易渠道建 立,廉价质优的独联体照相器材将会受到影友的 欢迎。 为俄螺口头配相机错了吧,都是手里已有机身,想配个便宜的俄罗斯头玩玩。怎能先买了俄罗斯头再去配 机身呢? 没错,笔者这回确实要围着俄罗斯头转转,让它唱主角,自己去挑挑机身,而不象以往 那种任人选择,当“附属品”。这是因为俄罗斯有些镜头确实不错,但并不是所有的机身都 适用配用。往往拍出的片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与坏,使用者争论不修。当然有些 可能是镜头确实不行,也有些是属选配不当---“机身惹的祸”。现在由俄罗斯头自己当家 作主,“门当户对”地选择,才能发挥“朗才女貌”优势,所生子女才叫“优生优育”。 那么,开始吧。 第一选择美能达系列相机,而首选是 X700。 选择美能达 MD 口相机原因有二:一是它的焦平面距离是 43.5mm,而俄头是 45.5mm,两 者有 2mm 的距离可供制做接环时轻松选择。 所以做出的接环是非常严密的。 装上俄头不管个 头大小、焦距长短,均能紧密合缝,不松不晃。由于工作距离吻合,远近焦点实,成像清晰; 二是美能达 700 的聚焦屏是非常明亮的,这可是该机的绝活。这点对俄头更为重要。由于两 者相配后,光圈不能自动收缩,需手动调节,即先全开光圈调焦,曝光时再调整到实际工作 挡,非常麻烦,稍有失误便会曝光过度,让人头疼。美能达 700 相机因聚焦屏非常明亮,在 使用广角时,完全可以在实际光圈里调焦构图(一般情况下没必要再全开光圈调焦,收缩光 圈曝光)。而对于小光圈的长焦头、折反头,聚焦屏的明亮不是让你更“爽”吗。当然,美 能 700 还有 A 档,取景器内速度值显示,自动曝光时也很方便,当然 P 档就没用了。 如果美能达 700 娶不到手,也别泄气,它还有妹妹--美能达 X300。这种相机除聚焦屏 差一些(同 700 比,与别的相机并不逊色)外,也是很理想的,也是 A 档可用。另外一个同 父异母的妹妹--海鸥 DF-300 也同样,都是梦中情人。如果这两款机器也惦记不到,还有 它的“乡下表妹”--凤凰 DC900、DC700、DC500、。虽功能不及前者,但 MD 卡口是相同的, 举家过日子,还是实在的。 第二种选择是佳能 FD 口相机。 FD 口相机普遍年龄大了一点,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雨锤炼,其实底细也逐渐被人们 掌握。特别是它的非血统妹妹-EOS 口相机问世后,不仅受到了厂家的冷落,也受到了使用 者的冷落。目前二手市场上,FD 口相机比同档次的尼康、甚至美能达价格普遍偏低。 虽是咋日黄花,但 FD 口的顶级机--佳能新 F1、T90 其高雅的贵族身份还是让你却步-高攀不上。还是把目光瞄准 A-1 及 T70 相机。这两款相机虽非专业相机,但佳能厂当时在 该机设计上是十分严谨和小心的。这可是电子化、塑料化、自动化的开路产品。它们的成功 对佳能厂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坚定了佳能厂在这方面努力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在 1987 年,佳能厂放弃了使用 30 年的传统锁环式卡口,迈入一个全新的领域--EOS 系列。这需要 多么大的胆量。当然用它们来配俄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焦平面距离小于 45.5mm, 制造的卡口环非常紧密,而且又都有明亮的裂像式聚焦屏,“A”档同样可用,其它程序方 面虽有些浪费,但在实践中也用处不大。 如果 A-1、T70 没有可心的,还可以向下选择她们的妹妹--AE-1(当然超级 AE-1 更 好)、AL-1。这两款相机是 A—1 机的简化型,也是非常实用的。如果还是追求不上,它还 有位老姐姐值得考虑,就是 FTb。要知道佳能 FT 系列也是款十分受欢迎的机型。产量非常 大,全金属机身,手动快门。但它一定要 FTb(不带 b 的不能要,是因为非裂像式聚焦屏, 也非常暗)。 佳能还有两个有“残缺”的妹妹。也应该知道一下,就是 1979 年与 1983 年出生的 AV -1 和 T50,这两款相机。基本相同的都是初级机,电子快门,AV-1 有 1/60 和 B 门两档 手动档。而 T50 一档没有,所以选它做媳妇时要甚重。否则娶到家没几天,你便喜新厌旧, 到那时再把她嫁出去可就难了。因为太初级,没人会看上眼的!瓦里奥泽尼塔尔 F2.8-3.5/25-45mm 变焦镜头 --BTIGER 瓦里奥泽尼塔尔 F2.8-3.5/25-45mm 变焦镜头,是由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西北的卫星城克拉 思诺哥尔期克大型光学联合企业制造。其与泽尼塔尔-K F2.8/16mm 鱼眼和平 F3.5/20mm 超 广角镜头同出一厂。 是市场上能见到的前苏联 的三只变焦镜头之一。 虽是 f2.8-f3.5 的大光圈变焦镜头, 但镜 头体质并不大, 足见前苏联的的光学技术设计 水平。 该镜头为全金属结构, 为双环变焦镜头。 仅调焦和变焦环包有橡胶。该镜头造型独特, 猛一看上去, 让人想起图丽制造的 SZ28-70 变 焦镜头。镜头前缘呈凹型,在凹部该有镜头名 称。镜头名称为:MC BAPNO3EHNTAP-K2.8-3.5/25-35(英文是 Variozenitar-k 2.8-3.5/25-45)。镜头编号 为 6 位(940061),根据独联体镜头编号习惯,其应为 1994 年制造,按年代来看,称其为 俄罗斯镜头更确切一些。 根据观察其前缘加工成凹型是为了保证其与镜头盖结合紧密。 事实 证明,其镜头盖与镜身结合非常紧密,不易脱落。其调焦环较宽,且手感较好,松紧适度。 调焦环上标有刻度, 0.8m-8m 及无穷远。 从 变焦刻度由两种颜色构成: 25mm 和 28mm 为白色, 35mm 和 45mm 为绿色。变焦环比调焦环 ++ ,且调焦手感不佳,过于紧涩。调焦环与变焦环 如此大的差别,令人不解。光圈调节环为金属制造,且刻有竖形条纹。由于宽度轮宽(宽于 图丽 28-70/f2。6),调节手感良好,光圈调节时,其它定位声清晰,不松散。镜头卡口由 不锈钢制成,有光圈拔杆,。表面光洁平整,将该镜头安装在 PENTAX PZ-1P 机身上,结合 非常紧密。镜头前缘内径为 60mm。不能使用国标的滤镜。镜头多层镀膜,在灯光下呈现淡 绿色光泽。镜片干静无灰尘(且无偏色现象),无气泡、杂质等。反光略强于泽尼尔 16mm 鱼眼,光圈由 8 片组成,缩小到 22 号光圈,形状很规则。 主观感觉,该镜头作工在独联体产品中属上乘,接近很受好评的 ZENITAR-K F2。8/16mm 鱼眼, 加工精度很好, 几乎没有灰尘, 不象乌克兰的基辅 Arsenal 厂生产的镜头, 作工粗糙, 灰尘较多。镜头前盖为橡胶制品,标有厂标。后盖为硬塑,标有 Zenit 字样和厂标。 由于条件所限,采用反转片拍摄来粗略检查其成像质量。拍摄使用 FUJI RVP 反转片, 镜头不加滤镜及遮光罩。 拍摄时间选在选择春季下午 4 时左右日照良好时及日落时逆光, 夜 景灯光拍摄。经过实拍发现,其总体成像质量良好,色彩还原准确且无偏色。在 10 倍放大 镜下观察光照良好时,与图丽 ATX28-70/2.6-2.8 成像质量无法区分,当然并不是说其成像 质量等同于图丽 ATX28-70/2.6-2.8,其画面边缘成象略虽逊色于图丽 ATX28-70/2.6-2.8。 虽然分辨率不错,但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如下午 4 时日照良好时,25mm/f2.8 光圈时可明显 见到 4 角发暗,当光圈缩小到 f8 时,四角发暗现象明显减弱。45mm/f3.5 时也有 4 角发暗 现象,光圈收缩到 f8 时完全消失。逆光时有疵光现象。夜镜拍摄明亮的灯光成呈现放射壮, 应该是彗差矫正不良所导致。仔细观察成像有很轻微的畸变。和苏联的定焦镜头比较起来, 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看来苏联由于没能很好的解决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问题, 所以存世的变 焦镜头很少。技术指标 焦距 最 最 大: 小:毫米 45 25有效孔径 最 最 大: f′=25 f′=45 小: f′=25 f′=45 毫米 毫米 毫米 毫米 f1:2.8 f1 : 3.5 f1 : 22 f1 : 29视角 (对角线) ° f′=45 毫米 52 度 f′=25 毫米 82 度光学结构: 10 片 10 组 最小调焦距离 0.8 米 尺 寸: ? 61 x 65 毫米 (底面) 重 量: 430 克适合天体摄影的中长焦镜头的构造与像质 --赵玉春笔者在 2000 年《天文普及年历》中曾介绍过适合天体摄影的普通镜头,因为考虑到造 价的因素,文章中所介绍的镜头只是能使用的“底线”,其中大多数镜头(中长焦镜头)都 存在质量上的局限性。选择更优质的镜头是提高天体摄影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笔者没有条件对每种优质镜头都作拍摄检验;但选择高档镜头还是有规 律可寻的。下面笔者就一些与镜头质量相关的问题向同好作些简单的介绍。 镜头的质量差异,除与质量标准及制造技术等相关外,还与其选用材料及构造相关。笔 者经常使用中长焦镜头,在拍摄星体时,不断发现它们细微的差异,一开始曾确认是品牌上 的差异,但有些现象是违背习惯认识的常理的,再仔细分析其细微的差异,发现与其构造特 点是相吻合的,且与镜头的相关理论是一致的,这是对其质量判断的最合理的解释。为了说 明这一问题,需要对摄影镜头的构造、选材甚至光波与光学系统的整合关系等。逐一进行解 析。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中,能被人眼所感受的波长范围为:0.4-O.76nm (1nm=0.001mm)。无色光学玻璃的透光波段为:0.35-2.5nm。一般把波长为 0.5893 nm 的 D 谱线的折射率 Nd 取为基本折射率,F 谱线(蓝)与 C 谱线(红)波长分别为 0.4861nm、 0.6563nm,它们接近人眼光谱敏感界限的两端,而 D 谱线接近其中间、接近人眼最敏感的波 长。 德国和前苏联等国家取波长为 0.5461nm 的 e 谱线的折射率 Ne 为基本折射率, 因为该谱 线更接近人眼最敏感的波长。 一定波长的折射率差称为平均色散,Nf-Nc 是光学玻璃的主要性能参数,此外还有平均 色散系数即阿贝常数 Vd=(Nd-1)/(Nf-Nc),部分色散系数等被作为光学玻璃的一般 参数。依据 Nd 和 Vd 值的大小,光学玻璃可分为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含有大量氧化铅)两 大类,冕牌玻璃属于低折射率、低色散玻璃,火石玻璃属于高折射率、高色散玻璃。冕牌玻 璃折射率低, 对消除色差有利, 但其低折射率往往又需增大镜片的曲率, 对消除单色色差 (如 球差)不利,且增加了加工难度; 火石玻璃折射率高,可以相对地减小镜片的曲率,但其高 色散性对于消除色差不利。一般需两种光学玻璃配合使用。以便消除各种像差。高折射率、 低色散玻璃是较理想的光学玻璃。 目前这种玻璃已被用于摄影镜头的制造中 (当前世界上光 学仪器生产大国能生产三百多种光学玻璃) 传统的用于校正色差的镜片的光学玻璃多采用 。 萤石玻璃(主要成分是 CaF2),严格地说它属于光学晶体,常作正透镜。与其性质相近的 异常色散玻璃有 ED、UD、SD 玻璃等,常作正透镜。另一种异常色散玻璃在高频区域具有较 低的折射率变化,常作负透镜,亦可减少二级光谱色差。 摄影镜头的成像质量与其构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镜头构造特点(光学玻璃折射率、色 散性质、镜片曲率与镜片组合方式等)除决定视场与焦距外,主要考虑的是校正各种像差。 校正像差的基本原则为: 在有效成像波段内对 “接收器” 最敏感的波长的色光校正单色像差, 对有效波段的两边缘色光校正复色像差。可见对像差的校正也取决于“接收器”的性质。相 对于摄影镜头,“接收器”是感光胶片。摄影镜头属于大孔径、大视场光学系统,必须校正 各种像差。 有些像差与孔径和视场都有关; 有些像差仅与孔径或视场有关; 个别像差与孔径 和视场均无关,仅与光学系统构造有关。 球差是一种单色像差, 它使轴上同心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不交于一点, 使像的边缘模糊, 一般与孔径有关。通常光学系统是对边缘光线校正球差,可采用配曲法减少单个透镜球差, 由于正透镜产生负球差、 负透镜产生正球差, 简单的校正球差的方法是采用正负透镜双胶合 或双分离方式的组合(普通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便是采用这种构造),另外采用高折 射率玻璃,减小透镜表面曲率,也可减小单个透镜球差。 彗差属单色像差, 它使轴外宽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在像面上不再形成同心光束, 而是形 成圆心在一直线上的按直径大小依次排列的圆形光束的重叠,形成状如彗星(圆头尖尾)的 像,尖端离主光轴近的称正彗差,尖端离主光轴远的称负彗差。它与孔镜及视场都有关系。 与消除球差一样, 采用配曲法可部分地消除单个透镜彗差, 也可利用组合透镜或胶合透镜消 除彗差。消彗差与消球差的条件不一致,不易同时消除。 像散属于单色像差, 光学系统的透镜表面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连续曲率, 其子午截面 与弧矢截面上的曲率相差最大, 因此子午光束和弧矢光束能各自汇聚于主光线上一点, 并不 重合。 它会使放射形同心圆的物体图案在于午像面和弧矢像面上得到不同的影像, 像散只与 人射光束的倾斜度有关。 场曲属于单色像差, 它是球面光学系统所固有的像差, 使得平面物体反射的光通过光学 系统后像面变成一弯曲的面;这样照相时平面物中心与边缘的像不能同时聚焦。 畸变亦属于单色像差, 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主光线的球差随视场角的变化而改变, 因而在 一对共轭物象平面上, 放大率随视场而变化, 从而使物体像的形状变形 (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 消除畸变的方法是采用相对于孔径光阑的完全对称结构。 位置(轴向)色差和倍率(横向)色差属于复色像差: 位置色差,轴上一点发出的复色光(白光)通过光学系统后,由于光学系统对不同波长 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 各色光不交于光轴的同一点上。1、2、3 分别为蓝光(F)、绿光(D)、 红光(C)的像点。在 1 和 2 的位置物体(如恒星)的点像均有红边,在 3 的位置则有蓝边。 由于单个正透镜产生负色差、 负透镜产生正色差, 所以只有当正负透镜以适当的曲率组合起 来才能校正色差, 这一点类似于对球差的校正。 如果某光学系统使轴上复色光线 1 与 3 的像 位在光轴上某一点重合, 该系统便是消色差系统。 但相重合的位置并不一定能与 2 的像位重 合,这种现象称为该系统还存在着 H 级光谱色差,只有当 1、2、3 像位重合于光轴上的某一 点的情况下,即对三种色光消色差的系统称为复消色差系统(APO)。目前国外大多数中长 焦镜头都采用了这一系统。 倍率色差, 校正了位置色差的光学系统。 轴外点发出的复色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只能使其 像点的像面重合在一起,单色光的焦距并不相同,放大率不相同,因而各具有不同的像高, 这种放大率的差异称为培率色差。倍率色差值受光阑位置影响,对于放大率=-1 的对称式光 学系统,光阑前后分别产生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的倍率色差,系统的倍率色差自动消除。 由于相对于摄影镜头,接收器是感光胶片,一般对 D 光和 g 光校正色差,对 F 光校正单 色像差;对于天文摄影与航空摄影系统,考虑大气的性质,通常对 F 光和 h 光校正色差,对 g 光校正单色像差,可以看出这种校正的选择,考虑到了大气中漫散射蓝紫光偏多的特点。 以上所述只是说明了在设计镜头时所要考虑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焦距、相对孔径、角视场 是摄影镜头的基本性能参数,分辨率、调制传递函数(MTF)、像场照度分布、光谱透光特 性、 积分透光系数和光散射等是摄影镜头的质量标准, 而镜头构造形式的演变与发展正是不 断地力求消除或减少各种像差及增大相对孔径,从而提高摄影镜头的质量指标。 摄影镜头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其中有一种是按照镜片的组合形式分类; 了解这一分类方 法正是了解镜头性能的基础。 最简单的镜头是 3 片型的柯克镜头,这种镜头由“正、负、正”三个单透镜以分离形式 组成,其中凹透镜由高色散的火石玻璃制成,凸透镜由低色散的冕牌玻璃制成。柯克型镜头 利用三个单透镜的焦距, 三个单透镜的表面形状、 两个空气间隔及光学玻璃的色散性等为调 整变数,用来校正各种像差。这种镜头是最简单的消像散镜头,其主要缺点是高级像散、轴 外高级球差和彗差较大,分辨率不太高。 4 片型的天塞镜头是柯克镜头的改进型,于 1902 年由德国人发明。天塞镜头可认为是 将柯克镜头的后组镜片改为胶合透镜 ,其胶合面可以校正轴外彗差,且胶合透镜中负透镜 的折射率低于正透镜的折射率, 可对轴外宽光束中的上光线起收敛作用。 独联体产茵度斯塔 尔 61/L 微距镜头( 50mm、1:2.8)便是采用了超重冕牌润玻璃的天塞镜头,这款镜头较 高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普遍的公认(尼康手动 55mm、1:2.8s 微距镜头 5 组 6 片,自动 60mm、 1:2.8D 微距镜头 7 组 8 片,独联体产沃尔纳一 9 微距镜头 4 组 6 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时间按住home键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