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的货币体系超发:风险到底有多大

货币超发 不可忽视的经济矛盾
10:16&&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3上半年,我国“货币总量”表现为信贷的“一增”、流动性的“三落”――生产性信贷月增1万亿元,而蕴含“货币发行”增量的外汇占款、流通中现金和金融资本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速回落。信贷稳增、发行回落,这说明我国货币总量结构发生深度调整,国家已经不想再用货币政策“放水”、“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正在孕育深刻的转变。
  研判我国经济主要矛盾,不能只看内需不足、忽视货币超发
  新世纪以来,“增配效率”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简单说,就是尚未找到有效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1979年后20年间,赢取了第一轮完美的“增配效率”,那就是邓小平主导五大改革(农村改革、特区改革、城市改革、国企改革、价格改革),向我国当初的封闭经济体,增投了巨量市场化的人力、土地、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使我国经济在1998年进入了“买方市场”;此后,我国经济还赢取了第二轮完美的“增配效率”,在1998年,我国首次出现了市场层面的生产过剩,时任总理朱F基认识到“没有需求就没法生产”,于是,开始把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定为经济增长点,这就是我国经济的第二轮要素增投,直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目前我国的经济,站在了第三轮要素增投尚未发挥出“增配效率”的门槛上。2008年4万亿元投资拉动的这一轮刺激政策,未能完全赢得“增配效率”,因为与此同时,我国产生了货币超发,这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总供给过剩与货币超发(即金融过剩)相互交织,将会是一直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滞胀”隐忧。
  “滞胀”隐忧下,最迫切的认识,应当是认清我国货币总量中的货币超发在短期内是无法消化的。在政策层面,无论是早先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拉动内需、新农村、城镇化、产业升级,还是新近尝试的收入分配改革、利率市场化、简政放权再市场化、双边货币互换、打造自贸区等种种“新政”,都是围绕打破长期“滞胀”隐忧而发动的政策试错。而我国货币总量中包含的19%货币超发,才是我国经济长期难以消化的“滞胀”主因。
  正视我国货币超发,才能直面我国“滞胀”隐忧;认清“增配效率”不足,才能全面反思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改进。我国实体经济的供需失衡、金融体系的货币过剩,是当前我国并未找到破解“增配效率”不足的明证。所以,在方法论上,必须将我国经济“两个三十年”联系起来,才能找到中国特色“增配效率”的释放经验、政策改进和特有规律。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的“增配效率”,就好比向一个孤岛封闭经济体中,不断地增量投放了诸如城市土地、商品房屋、大量劳力、生产技术、现代企业制度等新增生产要素,使得当初该孤岛经济体中的新增要素总量不断扩张,我国经济才得以不断地化资源为资产、化资产为货币,历来都是先要增投生产要素,进而才能释放出“改革红利”。可以说,我国的“改革红利”,大部分都是源于增投生产要素带来的“增配效率”。
  追求“增配效率”、化解货币超发,才能持续地释放改革红利
  笔者在《中国货币总量论》中,是这样定义“增配效率”的,即:“作为一种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状态,它是通过全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来调动资源转化为资产;通过财政金融相互搭配来启动、培育、扩大社会再生产过程;通过重塑符合‘人、本、盈、需’可贷机理的生产方式,有效增投生产要素来持续扩大经济领土并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态势;通过要素增投带来增量‘红利’来弥补以前的亏损,弥合经济发展中的转轨矛盾。‘增配效率’是在萨缪尔森‘配置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增投生产要素,不断突破原有要素的总量瓶颈,不断增添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动力;它是一种发挥‘后发优势’、赶超类型的经济崛起状态;它是考察、总结、比较各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崛起速度、赶超速度、发展速度、滞胀风险的一个全新经济分析视角和一项全新经济分析工具。”
  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货币超发,是一个隐藏很深的体制问题。它是阻碍我国投资转化为资本的主要障碍,它意味着我国金融媒介力渐弱、系统脆弱性加大,它是持续加剧我国实体经济主要矛盾的“总枢纽”,它还加重全社会对货币超发与分配不公的紧张和忧虑。要解决实体经济矛盾,必须抓住金融枢纽;要化解我国货币超发,亟须改进和提升增量要素投放的“增配效率”。
  为了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化解、破解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首先就要在金融领域做到管控 “少发多贷”,其次要完善我国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增量投放“人、本、盈、需”可贷要素的增配机制,这样才能化解“滞胀”隐患,长期扩大“拓市场、配要素”的增长性收益,从而在城镇化和转型升级中,放松市场的末梢垄断,推进产业扩容,塑造民生机制,为生产者扫除按要素分配的体制障碍。
  当前我国理论界一直强调中国崛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宣示自信,往往更需要忧患意识与批判思考。反思我国2008年以来的经济,政府为解决内需不足,持续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基建投资、强化转移支付、维持币值稳定。在这些政策努力的基础上,更需反思:我国增量要素的投放追不上货币超发、实体经济与金融深化之间缺乏有机配合,这才是2008年以来我国“增配效率”不足的主因;而主动深化“人、本、盈、需”可贷要素的增配机制、积极引导货币总量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这才应当是当前城镇化和转型升级的政策落脚点。
  《中国货币总量论》
  作者:赵宏瑞
  出版:中国经济出版社
  赵宏瑞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法学士、国际经济法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 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明尼苏达大学交流学者、民盟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吉媛媛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衣冠琴兽]
[蛇尾巴的功能]
[雨夜品茗读书]
[闭上双眼陶醉]
[南极小子]
[维扬卧龙]
[阿米卡星]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8:15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3:25 &&
不超发怎么驱动国家机器,不驱动国家机器领导吃啥干啥花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9:39 &&
最近,有一部分食品降价30%,比如,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8:20 &&
所以问房价还涨不涨直接问央妈下一轮货币什么时候狂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7:20 &&
印钞机一秒钟都没有停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05:03 &&
卢布在向我们招手,因为爷爷想孙子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28:07 &&
不跟趟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21:53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24:03 &&
民逗不要杞人忧天,人民币根本没有超发。现在用微信支付,还需要人民币吗?人民币对英镑兑日元都是升值的,不要一看到对美元贬值,就见风就是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30:30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01:11 &&
17:24:03&&的原帖:民逗不要杞人忧天,人民币根本没有超发。现在用微信支付,还需要人民币吗?人民币对英镑兑日元都是升值的,不要一看到对美元贬值,就见风就是雨。都这么无知吗 ?一国货币的超发与否与支付形式有关吗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34:27 &&
如果不超发货币,政府的日子怎么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54:45 &&
共 30869 次点击,113 个回复& 1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江西会馆&&├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中国的货币还会继续超发么?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财经头条网丨有深度的财经媒体]热门财经资讯、股票行情、原油期货、外汇汇率、贵金属投资、国际债市、财经专家解读尽在 https://www.cj1.com.cn/weMedia/
前些天,一条最愿意看到和不愿意看到的新闻:加拿大版“次贷危机”爆发?楼市泡沫下最大房贷公司崩盘。加拿大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出现了倒塌...加拿大不会是最后一个,连锁性的反应会陆陆续续体现,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正在做一个选择:过去一年中针对澳洲、新西兰的房地产在做空……16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个一线城市租金遭遇了08年以来首次集体下降!进入了下行通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哪里?未来三年,中国能不能找到一种无风险的信用收缩的操作方式?这种操作方式会是“既要、又要、也要”吗?天下没有不破的泡沫,没买过单的,一个都不会少!1、中国货币超超超发!中国的货币增长速度太快,中国货币1月份(M2)158万亿,同比增长11.3%,你那么快的增长速度如果说汇率还不贬值的话,按这个逻辑推下去要不了几年,中国可以把全世界的资产都买下来了,这是荒唐的事情,这不可能的嘛,所以你要么货币增速下降,但是货币增速下降可能对稳增长不利,要么你就得贬值,两者之间必须要取一项的。可以看出中国央行有多努力。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雄冠全球,超越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但是,如果仔细看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曲线,中国央行的曲线与美联储的曲线非常神似。如果做一个相关系数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系数高达95.96%,也就是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变化可以解释高达95.96%的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美联储其实就是中国央行的央行。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一直依赖外汇占款,而人民币又长期盯住美元,所以让美联储变成了中国央行的央行。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如果美联储持续快速升息,只会加速推动资本流出中国,造成经济硬着陆,人民币贬值,从而震动全球市场,反过来影响美国经济。作为中国央行的央行,美联储必须考虑自己加息的后果,不得不谨慎。另一方面,即使美联储不升息,但中国央行大量印钞增加基础货币,同时银行系统加大信用扩张,M2还会按照既定的13%左右的速度复利增长。这样一来,M2的增速保住了,僵尸企业的借新还旧也解决了,皆大欢喜。唯一的问题是,这么多钱,汇率也不变,中国公司完全可以出去买买买,买下全世界。因此,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井喷就非常合理了。这样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如此快速的增长,对外汇占款的消耗非常大,远远超过大妈们一人五万美元的换汇,而且绝不是“藏汇于民”,而是真金白银的外汇流出。因此,央行必须在维持汇率稳定与维持全世界最高的M2以13%的复利增长之间做出选择。有的时候,维持现状,也是一种选择,那就意味着让自然的规律测试人类认知的边界。泡沫终会破,苍天饶过谁!2、大清如何“印”出十年的繁荣?清朝末期,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又进入一轮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1901年,慈禧颁布新政之后,相当于承认戊戌变法的措施是正确的,直接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这是史学家基本的共识,也就是所谓的“繁荣十年”。在这个时期,清政府做了很多事情,那些修园子等类的事情不必赘述,军备上最为典型。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惨败后,首只近代海军舰队便不复存在,大清帝国似乎没有近代海军这个大军种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大清于战败后的次年,即1896年又开始了重建帝国海军之路。1896年5月,总理衙门指定许景澄向德国订购的3艘穹甲巡洋舰中的最后一艘“海琛”号军舰北上驶抵大沽,另外两艘“海容”、“海筹”已分别先期驶抵大沽。1897年夏天,在英国订购的“海天”、“海圻”号巡洋舰到达大沽,按期到达的还有德国实硕厂制造的“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鱼雷艇。5艘巡洋舰、4艘鱼雷艇,使海军的实力猛增。尤其“海天”、“海圻”属于二等巡洋舰,是大吨位军舰。1909年,在日本订购的14艘小型舰艇全数到达。除此之外,大清还大肆编练陆军新军,新军的编练从1895年开始,到1904年,新军的规模就已经达到18万余人,估计太平天国这样的不安分之人,面对洋枪洋炮,彻底歇菜了。由于是新军,武器装备大部分都是从国外采购的新式装备,支出浩大。此时的大清,不仅经济腾飞,而且武备强大,用“盛世”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清朝武备增强,民族资本主义也得到了发展,看起来又一个“强盛”的大清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但是,这种“繁荣”从财政上得不到证实。对外战争中不断地战败,大量的白银外流,仅仅马关条约,赔偿金额就是2亿两白银,加上利息和其它支出,清朝需要赔偿三亿两以上。清朝此时是赤字财政,按史料记载:从康熙中叶开始,每年财政盈余约500万两,乾隆中期以后年均结余也在1000万两左右。鸦片战争之前的年度财政盈余也超过500万两,到鸦片战争后的1847年,财政结余约380万两。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国家财政结余约760万两。清朝财政赤字的真正起点是甲午战争之后,1896年赤字高达1292万银两,1899年为1300万两,1903年的赤字高达3000万两,此后的清朝廷债务缠身,一直到1911年灭亡之前仍然如此。清朝后期,财政是债务缠身,根本没钱。可是,清朝又确实很有“钱”,没有钱如何进行大规模军备?如何修园子?清朝实行的是银本位,白银无法印刷,这是一定的,清朝这戏法是怎么变的?清朝后期的表面繁荣,就支撑在这个戏法之上!虽然,白银无法印刷,但“钱”还是可以印出来的。前面说过新兴国家如何印美元,清朝也有自己独到的招数。既然白银都流到境外,那自己就用铜来代替白银,“钱”就出来了。前些年,安徽凤阳一位农民挖地基时,挖出约十来斤的铜圆,发行的时代是宣统三年,直径2.9厘米,厚0.11厘米,重量约9克,合古代约两文多、不到三文的重量。当清政府宣布铜元成为法定货币的时候,意味着很多“新钱”也就出来了,这种铜钱的机制钱大约从1901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出现,也就意味着市场中,开始出现大量的新钱(相当于假白银),与白银共同流通。也就意味着从1900年之后的清朝繁荣,和印“钱”直接相关。可是,我们知道一件事,古代实行贵金属货币制度,铜矿需要开采和冶炼,铸钱是需要成本的,铜钱的面值也需要与白银的价值相对称。比如: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道光二十年前后的时候,一两白银可以换制钱一千五六百文,到咸丰时期,可以换到两千两三百文。但不管白银与铜钱的比例如何变,都有兑换关系,老老实实铸造铜钱,或许可以盈利,但不能实现厚利,还是解决不了清政府的财政问题。但清政府有创造性,上述9克重的铜圆,实际价值为两文多,面值标注为十文,清政府就实现了7文多的利润,钱财滚滚而来,虽然大量的白银赔偿给外国人,用白银来衡量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但自身也不缺钱,财源滚滚之下就可以支撑大规模军备等财政支出。虽然用白银表示的财政穷的叮当响,但实际不缺钱,这就是戏法。但这必须有一条支撑,那就是管制兑换,如果不管制,是完成不了这个戏法的。清政府所开具的各种票据,无论是以白银还是以铜元为单位都一样,不能实际兑换白银,这相当于“外汇”管制,如果不管制,就抓瞎。清政府从19世纪后期就规定,无论你是英镑、美元、荷兰盾什么的,进入大清的地盘都必须按规定的牌价兑换成大清银票铜钱,这样清政府就喘了一口气,所有等于白银的硬通货归我,用于对外支付,假钱?对不起,只能归你。仅有这一条还不够。任何时候都有出口生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不断印铜“钱”,出口成本不断上升,折合成白银的成本就很高,可是,出口商品的价格是按真实的白银标价的(金本位),产品出不去了,最终清朝对外的偿付能力就会枯竭。加上,清朝不断烂“印钱”,通胀不断发展,出口商的成本会不断上升,企业都死翘翘之后,就会出现大麻烦。清政府有办法,那就是“强制结汇”,可强制结汇还是不行,如果出口企业都死了,强制也没用,还得让出口企业有动力才行。此时,清政府的机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英国非常“腐朽”,征税还需要老百姓同意,大清很“先进”,铜圆表示的“钱”随便印,也就是随便征税,只需约摸估计着不会逼人造反就行。有了这点优势,解决上述问题就是小菜一碟。反正“钱”都是印出来的,多印一点也没关系,直接用于鼓励出口。以茶叶为例:英国商人只肯出100英镑一箱,按当时的国际汇率折合800两白银,可是,清朝茶叶商人的成本就达到了1000两白银(这个成本自然是以清朝印的“钱”折算出来的),他得卖1100两才行。此时,清朝出马,100英镑归我,我给你相当于1100两白银的银票(就是铜票),生意就做成了,英国商人、出口商人、清朝政府皆大欢喜,只是市场中又多出300两白银的“假钱”。这个术语应该属于印钱(财政)补贴出口吧。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外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军备支出,而且还可以展示国际形象,甚至可补贴亚非拉。可是,有一个不欢喜的,既然用印假钱解决问题,就带来通货膨胀,穷人过不下去,但是,这没所谓,有北洋新军的洋枪洋炮,这个问题看起来不是问题。经济蒸蒸日上,拥有用用雄厚财力武装起来的、先进的陆军和海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大清在1911年垮台,甚至连外国人都吃惊,这天地变化的也太快。1910年,金融危机开始了,上海道台蔡乃煌等人紧急上奏朝廷救市。财政有的只是假钱(印出来的票据),没有真钱(白银),如果继续印假钱,这是不行的,因为股市的交割需要货真价实的白银。此时,清朝抓瞎了,戏法变不下去了。清廷想了一个好办法:将民间筹资建设的铁路权收归国有,筹集的大量真金白银也就归了清朝,真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怎么收归国有呢?当然不是拿真钱出来收购,而是发行国家股票给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人。这样,既掌握了铁路权,又一下就将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巨额资金弄到手了,聪明吧?但投资人不傻,您拿纸换我的真金白银还不算,还将路权也拿走,和抢劫有什么不同?于是,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厉害。四川告急,清廷抽调湖北新军入川维稳,武汉空虚,武昌阴差阳错爆发起义,一个全球最有钱、军力空前强大的清政府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了。当然,最终的结果也很清楚,“假钱”催出来的繁荣灰飞烟灭,连印钱的“银行家”也不得不关门大吉。笔者唯一微信:wenqi1991s(职业投资人,对外汇,股票,期货均有较深研究,需要的加微信咱们好好聊聊)本文出自 财经头条网
https://www.cj1.com.cn/weMedia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我国货币增量相比美国2倍有余,而经济总量才到美国70%左右,这样为什么不会引起人民币大幅贬值?,我想应该是楼市把大量超发货币回收至银行,造成了一个货币实物平衡的假象,陷入一个死循环,随便动哪一头都是大手术,如此兜下去,经济活力下降,社会杠杆居高不下,,道理是这样推的,可是现如今好像L型经济出现拐点,又要领跑全球,难道这种玩法可取。
1金币8金币18金币58金币88金币188金币
余额不足,
支付即为同意
- 85后小文员
慢慢来呗,河水都长这么高了
- 最会理财的程序员,最懂编程的投资者
汇率短期应该取决于供需,也就是想持有人民币的需求
- 价值为本,趋势择点,反众操作
超发的一部分在楼市,一部分成为亚洲和非洲的信用货币了。
见满非洲的高铁。东南亚的楼和机场。
- 共产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节俭主义、享乐主义
货币是大家信贷出来的,说实话,政府主要是踩的刹车,控制信贷。
人民币能自由兑换吗?
可以自由兑换
半年美元就换完了。直接贬到0
大幅贬值的原理是建立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基础上
- 天底下最危险的莫过于僵化的固定观念。
因为不让自由兑换啊
根据购买力平价(PPP),人民币:美元应该是3.5:1,
正是因为超放了货币,人民币:美元最多接近7:1,
M2已经跌倒8.2%,周小川没有进入新一届政协委员看起来要退休了,新央行行长马上上来,市场认为未来不存在大量超发货币的预期,人民币:美元逐步回归价值。
- 最大的风险是朝令夕改的政策
我时时刻刻感觉到人民币贬值厉害,房价吞噬我们赚的每一分钱。
- 70后妇男
货币在最富人的10%的人手里,其实只是数字,消费不掉。
真正的90%。还是那样。
结论,平均数有时是假的。
- 70后妇男
货币的90%在最富人的10%的人手里,其实只是数字,消费不掉。
真正的90%。还是那样。
结论,平均数有时是假的。
- 有即是无 色即是空
最富的那群人企图跑路
然后有三个换美元换多了的
被杀鸡儆猴
- 80后金融狗
因为有房地产地方平台这些蓄水池啊。
- 向牛人致敬
中国人喜欢存钱,庞氏就能玩下去,如果都是拉美化,及时行乐,就得崩盘
- 投资应该回归常识
主要就是社会贫富分化大,
90% 的现金 ,注意是现金! 在10%的人手里
剩下的90%的人只有10%的现金,
你叫物价怎么涨
除非。。。。。
物质供给不足,如发生粮食危机,物价才会彪
不懂的事多了去了 我就家里整了个保险柜 放了点美元现金 管他的 保证以后我家饿不死就行 其他的不去想了 奇葩王朝也想不明白
如果大家都超发,会怎么样,主要货币 美元
- 当人生走到某一阶段,我决心成为富人,不为别的,只为自由
我想应该是楼市把大量超发货币回收至银行,造成了一个货币实物平衡的假象开玩笑,楼市怎么能回收货币?货币到银行后难道就注销拉?还不是得付给开发商,开发商还不得花出去?
太多人不理解M2增加是借贷增加这一道理了。
只要基本消费品价格稳定,经济可以靠政府投资来实现的,我们不是欧美那种小政府经济,完全不同的。这是我的浅见。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苹果/安卓/wp
积分 100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涂鸦板,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显身卡, 匿名卡, 金钱卡, 抢沙发, 变色卡,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代码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变色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1148 天连续签到: 7 天[LV.10]以坛为家III
中国货币超发的恶果和潜因2012年12月05日08:25 来源:财经网&&作者:唐志军
  中国货币超发的“盛况”  当前,货币超发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和热点话题。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去二十年,M2和M1都维持着18%左右的年均增速,远远超过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1990年,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和流通中现金M0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2012年将分别超过100万亿、32万亿和5.5万亿,短短20多年,分别增长了65倍、46倍和21倍。因此,有文章说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上钱最多的国家。截至2012年10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93.64万亿元。而同期的美国,其M2折合人民币则不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比中国少很多。就M2与GDP之比来说,中国恐怕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相比美国和日本而言,中国的M2/GDP将达到2.5,美国只有0.6到0.7,日本只有1。  中国货币超发的恶果  货币长时间里超发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货币超发会引发较严重通货膨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货币数量的增加。”因此,货币超发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2003年-2011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2%、3.90%、1.8%、1.5%、4.80%、5.90%、-0.7%、3.3%、5.4%。平均值远高于美国同期。尤其是,年,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推出了大规模的信贷计划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超发程度快速提高。结果就是2010年、2011年,中国陷入了通货膨胀漩涡。而且,考虑到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真实通货膨胀率要比公布的数据高的多!更重要的是,由于货币连年超发,多数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中国很可能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会导致严重的资产泡沫。货币如流水,水多了,就会引起“流动性泛滥”,带来涝灾——即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泡沫。当货币超发时,钱变得不再值钱,为保值增值,人们就会用剩余的钱来购买资产产品。超发的货币流到房地产市场引发房地产泡沫;超发的货币流到资产市场导致股市泡沫,投机盛行,把市场变赌场;流到艺术品投资市场引发天价的艺术品拍卖。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房地产和艺术品市场自2000年以后就进入到了一个疯狂上涨的阶段。房地产价格在10年间翻了5倍以上,而艺术品价格则翻倍更多。对中国股市而言,如果不是其制度和定位出现了根本性错误,中国股市也会像1980年代中末期的日本股市那样疯涨。  第三,会恶化收入分配、扩大贫富差距。货币超发会引起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则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即所谓的通货膨胀税。因此,货币超发首先会将国民财富从国民手上转移到ZF手里,使ZF成为通货膨胀的最大赢家。由于货币超发,居民财富会由于通货膨胀而遭受严重的价值损失,33年里人民币贬值6倍多,1980年存100万到今天只值15万!另外,国有企业、地方ZF和富人也是货币超发的受益者,而穷人则成为货币超发的受伤害者。在我国的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享受完全不同的国民待遇,最先也容易得到贷款的是国有企业。货币发行越多,国有企业得到的贷款就越多,他们就越有钱用于自身发展或用于挥霍腐败。地方ZF呢?也是宽松货币政策的受益者。在我国的政治和财税体制下,地方ZF具有发展GDP的强烈愿望。货币发行越多,地方ZF得到信贷就越容易,就越有钱用于扩大投资,搞政绩工程和项目建设,并顺便享受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如大肆收受贿赂)。对于富人而言,他们具有多种投资渠道和方式,由货币超发所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的收益会超过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然而,对穷人和固定工资者而言,货币超发就如个吸血虫,会把他们在银行里的存款和工资慢慢的吸食掉。  第四,会挫伤社会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投机盛行,受资产泡沫化的影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回报率远远超过商品市场的回报率。这导致超发的货币很容易流向股市、房市和期市。当人们看到炒股、炒房会很快发家致富时,谁还有心思去经营实业、去努力工作呢?于是,企业家不愿做实业,工人不愿意按部就班地上班、学生不安心上学,科学家不安心搞科研,人人都想去挣快钱,梦想一夜暴富。  第五,会损害ZF信用。现代ZF的一项基本的经济职能就是保持币值稳定,避免货币的购买力受损。如果不能保持货币的稳定性,社会信用体系就会遭到破坏,ZF、企业和个人行为就会受到扭曲,最终伤害的是ZF的信誉。货币超发除了让老百姓被动地缴纳铸币税之外,还拉大贫富差距,使穷人过得更加辛酸,使他们有被剥夺和上当受骗的感觉,从而严重影响他们对ZF的信心和社会的稳定。  按照经济的普遍规律,如此大的货币超发,在一个已经市场化的国家必然会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然而庆幸的是,中国处于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商品货币化、住宅货币化以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育,加之中国人不得不储蓄等承担了蓄水池的作用,将可能带来“流动性泛滥”的洪灾拦截了很大一部分,避免了中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中国货币超发的真实原因  既然货币超发会带来这么多的负面效应,为什么中国的货币还会在长时间里保持超发状态呢?难道中国的决策者们不知道货币超发所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吗?  
(32.26 KB)
10:08:20 上传
总评分:&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造成的。在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中,大部门商品需要货币化,此过程会需要大量的远远超出GDP总量货币。而1998年房改启动,则开启了中国资产货币化的进程,同时启动了土地的货币化进程。例如住房市场开放后,需要大量货币;中国债市,主要是金融债有近30万亿,中国股市也需要大量资金,股市市值与GDP差不多。而美国经济很早就货币化了。
  有人认为是中国汇率制度惹的祸。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国家,按规定企业在外管局核定的外汇保留额度之上的外汇必须卖给国家,企业需要用汇必须向国家购买。比如说,如果美元兑人民币的汇价是1:8,此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每多一美元,就迫使央行释放出8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即M0)。如果中国一年的外汇储备增加2000亿美元,就会迫使央行被迫发行1.6万亿的巨额基础货币,经过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这1.6万亿基础货币将放大为5万亿以上(即M2增加5万亿以上)。即便央行采取一些反向操作,回笼一部分基础货币,但也无力回笼如此巨大的数量。
  有人认为是金融改革的副产品。为了改革金融系统,央行实际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2003年,中央汇金公司正式向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和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各注资225亿美元,拉开了新一轮银行改革。这两家银行拿了450亿美元以后转手向国家结汇,等于人民银行又把450亿美元拿回来了,这就是相当于直接投放了450*8=3600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此外,为了处理这两家银行的不良资产(次级和损失类贷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两家银行购买了本金大约1289亿(建设银行)+1500亿(中国银行)=2789亿不良资产,央行按照贷款本金50%发行专项票据约1400亿协助银行处理不良资产,这实际上也是货币投放。其实这还没有完,央行发行票据210亿元偿付建设银行因托管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产生的代垫款项,央行发行181亿票据置换中国银行的一些特殊资产。这样央行为了帮助这两家银行共支付了5391亿,相当于间接投放了这么多货币。而后来的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同样遵循此逻辑展开,又释放高达15000亿元左右的基础货币。也就是说,为了国家的金融改革,央行实际上大概发行了约2万亿的基础货币。
  然而,在我看来,以上解释还存在待商榷之处,引发中国出现货币超发的真正原因还在于权力失衡。
  第一,货币的发行权掌握在中央决策层和央行手中,央行是货币的供给方。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商品和资产的货币化只是产生对货币的需求,是作为需求的一方而存在的。基本货币化会对央行产生一种需求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使央行释放出货币。然而,其一,是否真正发行货币、发行多少货币却是由央行决定的,也就是说,央行才是货币超发的最终决定者。其二,商品和资产的货币化,恰恰犹如一个蓄水池,会吸容大量由央行释放出来的货币洪水;如果没有这个蓄水池,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会高到天上去!其实,就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在以“发展是硬道理”、“增长中心主义”为执政第一要务之下,决策者一直是以货币政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为推动经济增长,使GDP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决策者只好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和支付改革的巨大成本。而权力失衡,则赋予了决策者控制货币政策的权力和自由。
  第二,对于中国的外汇占款来说,为什么中国会形成如此大的外汇储备、并导致巨额的货币被动超发呢?其原因也在于权力失衡。首先,正如我在《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如此之多》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从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可以看出,一国外汇储备是否增加取决于其产出与内需之间的差额,如果产出大于需求,就会导致出口和外汇流入。而需求则取决于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收入分配失衡就会导致经济失衡,进而影响到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均衡。而收入分配由取决于权力结构,如果权力结构失衡,则收入分配必然失衡。其次,外汇占款还与中国的汇率制度息息相关。长期以来,中国都坚守固定汇率制度、搞外汇管制,强制居民将外汇兑给央行。那么,为什么能推行这样的制度呢?这显然也与权力失衡息息相关。在中国,由于权力失衡,一项制度的生成基本上是由最高领导层决定的,民众鲜有参与制度制定的机会,也基本上没有能力去影响制度的生成。也就是说,搞外汇管制和推行外汇结算制度,都是权力失衡的产物。
  第三,金融改革为什么要国家来买单呢?为什么民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家却可以置之身外、不用为其买单呢?这也是由中国的权力结构所决定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除了一个中央银行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金融机构。1980年代开始设立各种经营性银行。然而,由于权力失衡,一则是这些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二则这些银行主要以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各级ZF为主。正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和国有银行不得不承担的政策性贷款,加之国有银行本身的经营不善,使其背负了巨额的负债。如此巨额的负债从某种程度上挟持了中国经济,一旦国有银行发生支付危机,中国经济之船就会在风雨中飘摇动荡。为此,国家不得不为国有银行支付巨额的改革成本,从而释放出巨额的基础货币。而民营企业呢?一则是其规模较小,其倒闭破产也不会引起系统性风险;二是由于其分散性,民营企业主在政治上,不像国有企业尤其是银行那样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民营企业常常成为各级ZF和国企忽视、限制,甚至是打压的对象(从1980年代开始,民营企业就曾遭受过许多不公正的对待,直到今天,还有各种壁垒限制其进入和发展)。
  第四,中国货币超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地方ZF和国有企业的倒逼效应。可以说,我国货币供给“倒逼机制”的产生源头在国有企业与地方ZF的勾结中。在我国,由于政治上的晋升制度和财政上的分税制度,迫使地方ZF不得不为做大GDP而努力。而且,由于改革的不到位,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状况同传统计划体制下相比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因此,它们总是和地方ZF的行政力量相融合,在货币资金获取上向国有银行不断施加压力。国有银行在存在对国有企业实行所谓倾斜政策的大背景下,通常总是要在一定程度对国有企业的借款要求让步。当这种现象普遍化时,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地方ZF向属地国有企业施压,要求其更快发展和承担政策性任务;国有企业向国有银行的基层行施加压力,突破了基层银行的信贷配额防线,国有银行的基层行又层层向自己的上级行乃至总行提出扩张要求迫使总行增加额度甚至资金,各国有银行总行最后又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迫使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张规模。这种起源于国有企业借款要求的自下而上的货币供给扩张过程,就是所谓的“倒逼机制”。而倒逼效应之所以会出现,也与地方ZF和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权力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权力结构的支撑,这种“倒逼机制”是无法形成的。试问,民营企业能产生货币供给的“倒逼效应”吗?
  由此,我们看出,央行缺乏独立性、外汇管制和对外经济失衡、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地方ZF“倒逼机制”的生成都会导致中国货币超发,而这些因素都是中国权力失衡的产物!因此,要解决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最根本的还在于解决中国的权力失衡问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呵呵,有深度!
看了,分析得不错,觉得可以额
为的就是学好经济学,为的就是造福人类
本帖最后由 whitesoul 于
22:18 编辑
历史上以及世界各地的一党制国家中,无一例外的都处于通胀严重的状态,根源也都是货币增长率长期处于高水平,中国步前苏联后尘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习总书记所说的2020年前居民收入增加一倍,那么2020年前货币还将比现在多一倍,在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情况也不会比现在有所好转,物价上涨也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看看!!!
今日再看一遍,虽然还是看不太懂,但解决了我对于超发货币是对冲外汇的疑虑
善恶已经到顶的时代,是不分恶果与善果的!货币超发与QE是异曲同工的,关键是发在水位低的地方,切勿发放在船上就是了。
万在原理发现者与万有理论发明人,穷(非贫富)人经济学宇宙世界创始人!
权力失衡?不,权力一直很平衡。
靠卖地再把多发的钱收回来就好了。。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现行的货币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