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APP的京东金融APP新闻比较多

此项目是我们最近在做的项目,是一款股票信息聚合类的APP,马上就要上线啦~项目初期,功能目前还比较简单以后会慢慢增加功能但是公司里现在把精力转向其他方面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继续优化
引导页不做商用、仅用来展示产品理念原插画地址: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Illustration-2016-(Flat-Outline)
可以记录推荐数据哦!
收录收藏夹
金融资讯类app
添加到收藏
没有新消息
创建收藏夹
公开(受欢迎的收藏夹将有可能选入站酷精选)
私密(仅自己可见)
分享给微信好友【入门必备】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引爆APP用户量?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入门必备】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引爆APP用户量?
为企业打造移动行业平台,批量生产亿万富翁...|
总评分0.0|
&&圣马歌教您快速了解APP开发内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华尔街见闻VS财联社|金融资讯APP怎么盈利? - 简书
华尔街见闻VS财联社|金融资讯APP怎么盈利?
我们都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股市,目的是投机赚点钱,结果全是入市交学费。当前市场上有很多证券类的APP,没有一个能保证让股民赚到钱,但是,可以像华尔街见闻与财联社一样将金融信息及时、全面地提供,保证投资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但能不能赚钱,还是看投资者自己。1、市场状况1.1市场分析中国股民的剧增还要从去年的股市泡沫说起,上证指数从2014年11月的2300点的位置,到2015年6月一度逼近了5200点,引来全社会炒股的极大热情,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新增投资者3019.47万,约为2014年新增投资者950.89万的3倍。A股的一个特点就是散户占比大,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以截至2016年4月底,我国股票市场期末投资者账户数量总计10545.41万,其中,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量为10515.73万,占比99.72%。1.2行业分析目前股票软件品类较多,盈利模式及产品侧重点各有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类:?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网为代表的提供行情,资讯交易综合服务的平台?富途牛牛,老虎证券等以港股、美股等跨市场为特色的互联网券商?雪球,投资脉搏以人为主的荐股类、社交类股票软件?易阳指,金太阳等传统券商提供的交易平台?财联社,华尔街见闻为代表的资讯型股票应用1.3竞品选择本次竞品的选择是华尔街日报与财联社,两款应用都是以提供金融资讯为核心功能,专注于金融市场的分析,并辅以证券行情的查看。1.3.1竞品简介华尔街见闻:华尔街见闻于2014年2月份上线,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金融资讯、数据、策略、和交易服务,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更好地做好投资决策。内容团队来自于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财新传媒、《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知名财经媒体。财联社:财联社于2015年3月上线,专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电报式快讯报道,为A股投资者提供“快速、专业、精准”的信息服务。团队成员由研究员、投资界人士及主流媒体的财经记者组成,并成立财联社资本研究中心,该中心拥有近十名专业研究员,可对资本市场进行专业分析和服务支持。1.3.2指数趋势
从百度指数移动趋势来看,两者的趋势跟2015年年初至今的上证指数走势颇有些类似,在去年6月份时,分别是达到了两者的最高峰,之后的变动相似性也很高。由于财联社的上线时间是比华尔街见闻晚了一年多的,并且华尔街见闻在上线之前就有运营自己独立的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因此在宣传时间上是占了不少优势的。所以整体上来看,作为两款定位很相近的应用,财联社的指数趋势一直低于华尔街见闻也是可以理解的。1.3.3市场占比
从五大应用市场的数据可以基本判断出华尔街见闻与财联社的市场占比情况,华尔街见闻的用户约为财联社的10倍左右。2、竞品分析分析时间:-5.28手机机型:乐视1S安卓版本:5.0.2华尔街见闻版本:4.0.5财联社版本:3.6.02.1战略层
总结:两者定位有所差别,财联社更加专注于A股市场的资讯,而华尔街见闻团队是在美国起家的,所以回国后布局也较为广泛,涵盖美国、中国、欧元区、英国等八大地区的金融市场资讯;用户方面,财联社汇集了A股投资界大部分高端用户,主要由私募、游资以及机构投资者构成,而华尔街见闻的用户则更多的是关注全世界金融市场变动的投资者;华尔街见闻起步较早,是由2010年的一个个人博客发展起来的,因此运营经验较为丰富,口碑较好,财联社作为后起之秀,在以后的定位方面也可以向华尔街见闻借鉴。2.2范围层
总结:两者均在核心功能快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资讯,也就是专家的入驻,持续产生优质的内容;在满足投资者阅读的前提上,添加行情及自选股信息功能,帮助投资者更好的进行决策;并且开始倡导投资者跟内容的互动,投资者之间的互动。在快讯的广度上,华尔街见闻明显多于财联社,也正是由于专一,财联社在电报上对于A股的更新速度还是稍快于华尔街见闻的;在行情上,华尔街的内容还是更多的向国际、向全面靠拢,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投资类型的指数及商品价格等等,而财联社在A股行情上的显示及分类更加详细,符合一般证券软件的设计风格;在个股的显示上,两者对于股票的基本内容显示基本相同,但是华尔街见闻会显示个股的相关新闻、公告、研报及策略,并且K线图能够横屏显示,这点是财联社做不到的。2.3结构层
总结:两者在产品的功能结构设置上,逻辑都比较清晰,用户打开软件后都能很快的查看实时的快讯,阅读文章,了解行情,对自选股进行决策。不同的是打开华尔街见闻,首页是资讯,而打开财联社则是电报,可见华尔街见闻的重点已经向自媒体方向转了,财联社依然是将电报作为自己的核心功能;但是华尔街见闻将自媒体内容又放在抽屉式导航的个人中心中,属于一个二级入口,财联社对内容的分类不如华尔街明确,但是属于一级入口的,也许是产品功能还能够支撑在一级入口展示。另外,华尔街见闻的发现模块内容较为繁杂,并且风格与其他模块有较大差异,建议优化。2.4整体设计对比
华尔街见闻安卓客户端
布局底部为4个tab主导航,分别为资讯、直播、行情、发现;能够直观的提供给投资者所需要的模块。资讯左侧有抽屉式导航,分别为首页、订阅、神评论、推送历史、内容分类等,直播与行情模块顶部有辅助导航栏,分别为直播-全球、A股、直播间;行情-自选、沪深、外汇、商品、股指、债权、股指期货。中间为内容显示区,主要有资讯内容、直播快讯、行情列表,发现中的功能区入口,方便用户选择特色功能。对于投资者来说,直播快讯、资讯、行情是必备的功能,华尔街见闻的布局能够很清晰地引导用户,但是左侧抽屉导航所控制的区域是资讯页面,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学习成本;发现模块中的跳板式导航显得与其他模块的列表有点冲突,建议考虑列表式导航;华尔街见闻这种底部tab导航+顶部辅助导航对于功能较为简单的软件很是实用,因此财联社也采用相同的导航方式。色调华尔街见闻整体色调为蓝色,蓝色传递给投资者一种冷静思考的感觉;底部导航选中后会变为蓝色,明显又符合整体,灰色字体能够降低投资者阅读的疲劳,而红涨绿跌的行情也符合国内习惯,当然也可以修改为红跌绿涨。总体来说,华尔街见闻色调偏文艺范儿,蓝色为主的界面与APP图标也相符合,更传递出产品团队希望投资者能够冷静思考过后进行决策。体验交互简单,容易学习,并且整体操作流畅,建议有:资讯页面与抽屉式导航的展现方式可以采用顶部辅助导航+发现中的跳板式导航;发现中的底部活动Banner太突兀,可以经过处理后显示在灰色区域;而灰色区域的导航可以跟下方的导航一起修改为列表式导航。
财联社安卓客户端
布局底部4个tab导航分别为电报、参考、行情、个人,清晰明了。顶部有辅助导航栏,分别为参考-深度、内参、题材、时间轴,行情-自选、行情,设计合理,易于操作。中间为内容显示,主要有电报、参考文章、行情显示、个人功能,简洁大方,方便用户选择。由于财联社在内容上来说比华尔街见闻少了挺多的,所以在APP布局设计上能够做到更加简洁、合理,个人模块中的列表式导航符合整体布局,建议华尔街见闻的发现模块也采用列表式导航。色调财联社整体色调为红色,传递给投资者的是一种紧张感;底部导航选中后文字会变为红色,符合整体色调,与华尔街见闻相同的是也采用灰色字体,因为目标用户是A股投资者,因此红绿涨跌是不能修改的。总体来说,财联社给人一种紧张感,就像红头文件一样紧急,也突出了电报的迅速及重要性,强调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体验交互比华尔街见闻的要简单,只有简单的底部tab导航+部分顶部辅助导航栏,进入APP就是电报页面,也证明财联社的核心功能就是24小时电报;参考模块的图片多采用漫画图片,给人一种不够严谨的感觉,建议在图片的选择上多进行处理。2.5核心模块对比2.5.1快讯
华尔街见闻直播页面
财联社电报页面
相同点:两者均以瀑布流的方式显示快讯内容,并且每条快讯只显示三行文字,点击后才会显示完整内容;对于重要的快讯,都会标记为红色字体,并且会对快讯进行相关资讯的推荐。不同点:华尔街见闻在内容的广度上多于财联社,因此有对快讯的筛选;可以对快讯进行收藏、分享、调节字体、搜索的操作。财联社在A股内容的深度上会优于华尔街见闻,并且可以进入快讯的详细页面,查看其它投资者的评论、发表自己的评论、收藏及分享;已经阅读过的快讯字体会变淡,给予用户良好的反馈。2.5.2资讯分类
华尔街见闻资讯分类页面
财联社资讯分类页面
在资讯的分类上,华尔街见闻将其分为首页、订阅、神评论、推送历史以及文章所属标签,内容不止局限于文章,还包括评论,并且将自媒体直接展示供投资者订阅;财联社将分类显示在顶部的导航栏中,分类较为简单。在资讯的显示上,华尔街见闻整体风格一致,内容统一使用列表式,用心配图,个人感觉多一些国外的图片显得整个软件都高大上起来了;而财联社在资讯的显示上就问题颇多了,首先是配图给人一种不严肃的感觉,内参的分类建议列表式展示,Icon的显示也要一致,题材方面的配图也给人一种很混乱的感觉,而时间轴完全可以使用列表式,显得简洁,并且符合整体设计风格。2.5.3行情
华尔街见闻行情页面
财联社行情页面
按照KANO需求模型,华尔街见闻与财联社已经满足了投资者的基本型需求,即快讯与资讯的提供,而行情的查看是作为期望型需求提供给投资者的,所以投资者对于行情的需求如果被满足的好的话,用户的满意度就会增加;而被满足不够好时,则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由于定位的不同,华尔街见闻不仅提供A股市场的行情查看,还满足了用户对外汇、商品、期货、债券等行情的信息,而财联社则专注于A股市场行情。在A股行情的表现方面,财联社的内容更加符合A股投资者的喜好,增加了中小板指,并且有提供板块和个股的行情,而华尔街只有个股的行情。自选股信息展示方面,财联社提供了左右滑动查看自选股主要信息,包括现价、涨跌幅、涨跌额、总手、金额、换手率、市盈率、总市值、流通市值,方便投资者查看;而华尔街见闻对于自选股列表的信息展示只有现价与涨跌百分比,并且在股票名称下方连股票代码都没有。在个股的行情表现方面,两者都对股票的基本指标进行展示,基本内容差不多;在K线图的选择上,财联社有五日K线图,而华尔街见闻有月K线图,并且在日K线图上财联社显示10个月的走势,华尔街见闻显示9个月的走势,虽然说两者看得都不太清楚,但是华尔街见闻提供了横屏查看日K线图的功能;并且华尔街见闻提供了个股的相关新闻、公告、研报、策略。2.6特色功能
华尔街见闻视频直播间页面
华尔街见闻直播间第一期内容从日开始,主题为嘉宾的分享——我和金融圈不得不说的故事。之后的内容涉及到国内外大事件的直播,最近则是对weex外汇精英赛进行分享直播。用户在直播间观看直播时可以跟主持人进行互动,并且可以重播直播视频。华尔街见闻视频直播内容较为繁杂,从最初的嘉宾分享、金融大事件直播,到现在直播华尔街见闻自己举办的赛事作为小白学堂,定位却不是很清晰。2.7盈利方式以资讯为核心功能的应用类似于自媒体,他们所拥有的就是流量很多,但是变现的方式比较单一,最常见的盈利方式就是导流与打赏。华尔街见闻在APP上有向黄金头条导流的一个链接,网页端还多了往选股宝的导流。而财联社还没有明显的盈利方式,无论是手机端还是网页端,只有内容。不过财联社有一个专家认证,用户可以申请财联社V认证,目的是获得更加高端的用户;另一个是蜂网付费专家认证,让蜂网认证专家分享自己多年的行业经验,并获得一定的报酬。总体来看,华尔街利用自己丰富的流量已经开始往盈利方向考虑了,而财联社还在宣传专家入驻,目的也是利用优质内容增加自己的流量,进一步考虑变现的可能。3、总结建议华尔街见闻与财联社这两个金融资讯平台就像无数的自媒体一样,用优质内容吸引了大批的用户,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变现。用户讨厌自媒体跟商业挂钩,而公司要持续的运营下去必然要涉及商业,下面我简单从商业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对于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可以进行总结,资讯平台不妨像ONE一个一样,设立自己的杂志或者图书品牌,将一段时间的精选优质内容整理出来,做成纸质版本,销售给用户。对于海量的用户,用户总是希望获得更多优质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用户导入其他有着优质内容的产品,共享用户,流量越多,之后在考虑变现的时候就会变得简单了。对于优秀的自媒体,根据互惠的原理,用户在阅读完优质内容后,是会对内容的创作者心存感激的,不如将用户的这份感激转变为金钱打赏给作者,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并且促进自媒体持续不断地产出优质内容。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览,望指正 批评。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一个分析,与我交流,谢谢。
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添加微信公众号:一个分析,与我交流,谢谢。
前言: 平时接触了很多股票交易软件,但很多体验都不佳,闲时梳理了两个体验口碑比较好的应用做了以下对比。作为简书的处女作发上来,互相交流。 声明:版权所有,转载及引用请联系作者 微博(过山之鲫) 1.富途介绍 富途证券是一家做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为用户提供港股、美股、A股三...
首先这些文章的作者是微博名为水晶苍蝇拍老师的文章,再次感谢万能的网络,我找到了这些文章并进行汇总,供自己学习并分享给大家。第一部分我始终没有找到,如果有人有,希望分享给我,谢谢!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微博投资感悟摘录(二) (8:17:5...
导读 作者:约翰·S·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年出版了《伟大的博弈》,该书获得各界广泛关注,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公司(CNBC)还专门为此书制作了长达两...
任何人都会受委屈,这无法避免。接触的人越多,做的事越多,受的委屈就越多。 人类文明史已有数千年,但对世界的认知仍是冰山一角,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很多谜底,还未曾揭开,因为认知和理解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去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委屈的产生,源自他人对你认知和理解的偏差。既然整个...
说啥呢,呵呵。 馨仪,一只狮子座的姐妹,奏是如此简单,直接给伙伴们来点干货吧…… 馨仪说第1招?皮肤缺水的话,首先需要选择奶液式的洗面产品,或者低泡啫喱状的。温和,清洁力不用太大,有保湿作用的。 现在流行洗面膏,不建议。因为里面含有起泡剂会比较高,营养成分当然就微乎其微了...
山鹰 群山万里起苍茫,双翼孤傲到九天。 我御风神巡游处,金钩铁瓜敌胆寒。 西藏高原边疆美,狼狈为奸想侵犯? 雄鹰翱翔视边塞,一寸山河莫忘怀!
你卻一直清醒,溫柔,一塵不染。
今天翻东西的时候,偶然找出了初中时候用过的笔记本,一翻来,往事历历在目。 上面满满地都是跟她美好的回忆。 她叫婷子,初中时候是我的同桌,长年扎着俩马尾辫,弯月眼,塌鼻梁,嘴唇有点往上翘。她经常呵呵地笑,笑起来就像小白吃东西的时候那样--小白是我家养的一只兔子。 我的家在城市...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金融APP信息安全白皮书发布:现状堪忧 存十大安全隐患
  :《移动APP现状白皮书》(简称《白皮书》)于日前在沪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产业通信软件评测中心、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掌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完成检测,上海微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园司令参与,上海淳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撰写并独家发布。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软件测评部主任戈志勇介绍,该《白皮书》是采用公开、合法的信息,运用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当前国内互联网网贷相关的Android移动应用(APP)做出的信息安全分析评判。《白皮书》检测对象的信息安全测试完全针对相应移动金融平台自身对外公开发布的APP程序进行,并对所有抽样平台进行同等测试、科学统计、客观评定,过程无任何主观因素及人为干预。  随着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政策试点扩大范围、央行开放征信牌照、从互联网巨头到新兴创业公司都开始布局消费金融。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移动互联网金融也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服务模式。  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交易额超过20万亿人民币。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P2P网贷、直销银行、互联网及互联网众筹等。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各类互联网金融APP挤满了手机应用商店,在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APP市场上就已新增超过100家相对稳定运营的互联网金融APP,为用户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用户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影响了用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获得手段。  “移动互联网金融作为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的双重结合,安全要求也具有了双重性,”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朱易翔指出,一方面是资金安全,这是金融的底线;另一方面就是移动互联网安全,也就是信息安全。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的几年中,许多曾经名噪一时的金融平台都曾曝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其中不乏因问题严重而出现提现困难,甚至跑路的。根据互联网专业平台“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自2011年有相关正式记录以来,至2016年6月底,出现重大问题(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总数为1347个。  目前记录在案的所有出现重大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单从互联网金融平台最为兴盛的近三年来看,2014年为254个,占所有出现重大问题平台的18.86%;2015年为746个,占总数的55.38%;2016上半年共出现268个,占总数的19.90%。虽然从上半年的数量上看,2016年似乎呈现出了重大问题平台数量一定的下降趋势,但目前仅仅是半年的统计,而互联网金融平台问题高发主要出现在金融业结算、兑付频率较高的下半年,所以这表面上看似的一点点下降趋势并非真实。  尽管这些名噪一时的互金案件将视野都吸引到了金融安全上,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安全问题却被公众所忽视,就是移动互联网金融APP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金融APP的井喷式发展并没有充分考虑对于相关信息安全的保护。在满足了便捷性和功能性的需求后,却在技术开发上显得漏洞百出。据项目团队负责人朱易翔介绍,整个检测过程耗时29天,对样本中的88个互联网金融类移动应用APP进行了深入测试,发现了大量安全问题。我们测试发现,参与测试的大部分APP均存在加密算法误用、加密协议实现不正确、不完整的情况,并且在保护用户的交易信息、防止交易被篡改、防止用户身份被盗用方面表现不佳。  目前移动金融理财领域的用户规模目前超过8.2亿,在12.8亿的总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超过60%。从用户行为上看,金融理财应用的安装数量和打开数量遥遥领先于餐饮、、出行、医疗等行业,且涉及的财产数量巨大。  “一旦不法分子利用此类APP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轻则盗窃无辜民众财产,重则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甚至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影响。”上海淳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曾国伟表示,“这次发布《白皮书》的目的在于促进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生态发展,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移动应用安全水平,实现用户和企业共赢。”  “本次检测不对企业数据、用户隐私造成任何破坏,旨在发现应用本身的安全问题,对于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做深入利用。”上海掌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TO,李卷孺博士表示。“所有安全信息按照企业内部流程处理完成之前不会对外公开。”  根据《白皮书》提供的内容显示,当前国内移动互联网金融APP信息安全存在着以下十大安全隐患:信数据明文发送、通信数据可解密、敏感数据本地可破解、调试信息泄漏、敏感信息泄漏、密码学误用、功能泄露、可二次打包、可调试、代码可逆向等。  目前国内大部分为客户提供移动金融服务的APP都缺少规范的安全监管标准和流程,许多APP缺乏对其代码和业务逻辑的充分安全性测试,导致其包含的安全漏洞会将重要的数据信息暴露给黑客,将使用该应用的客户置于风险之中。“在我们测试过程中发现,有些在移动市场比较知名的互联网金融APP甚至存在着很低级的漏洞。”上海掌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TO李卷孺博士介绍。  正常情况下,一名普通用户在普通的网络环境(安全的Wifi网络)下载和安装了上述存在问题的APP,然后通过APP去注册了金融服务的账号,并绑定了手机、注册邮箱和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之后,用户通过该账号发起了金融交易。整个过程均为正常的用户使用流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黑客存在大量可乘之机,可窃取用户的关键信息并最终完成对用户行为的操作。  《白皮书》指出,在金融APP领域,也亟需从国家、政府层面上推行相关的政策,强制要求APP开发商和运营企业接受安全检测,遵守安全规范,从而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工作,提高系统安全水平。  “如果能够为APP开发制定一套详细的安全规范和测试安全标准,必将有效地降低金融以及其它类APP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戈志勇表示,希望通过全面深入的实际测试,总结出一套APP应该遵循的安全规范和测试安全标准,并为后续开发人员提供指导。  专家呼吁,希望能建立独立第三方检测体系,对移动互联网APP进行检测,更需要国民提高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意识,要从保证资金安全及个人信息安全角度认真对待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与发展。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金融APP信息安全白皮书发布:现状堪忧 存十大安全隐患》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华尔街见闻VS财联社:金融资讯APP怎么盈利?
我们都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股市,目的是投机赚点钱,结果全是入市交学费。
当前市场上有很多证券类的APP,没有一个能保证让股民赚到钱,但是,可以像华尔街见闻与财联社一样将金融信息及时、全面地提供,保证投资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但能不能赚钱,还是看投资者自己。
1、市场状况
1.1市场分析
中国股民的剧增还要从去年的股市泡沫说起,上证指数从2014年11月的2300点的位置,到2015年6月一度逼近了5200点,引来全社会炒股的极大热情,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新增投资者3019.47万,约为2014年新增投资者950.89万的3倍。
A股的一个特点就是散户占比大,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以截至2016年4月底,我国股票市场期末投资者账户数量总计10545.41万,其中,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量为10515.73万,占比99.72%。
1.2行业分析
目前股票软件品类较多,盈利模式及产品侧重点各有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类:
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网为代表的提供行情,资讯交易综合服务的平台 富途牛牛,老虎证券等以港股、美股等跨市场为特色的互联网券商 雪球,投资脉搏以人为主的荐股类、社交类股票软件 易阳指,金太阳等传统券商提供的交易平台 财联社,华尔街见闻为代表的资讯型股票应用
1.3竞品选择
本次竞品的选择是华尔街日报与财联社,两款应用都是以提供金融资讯为核心功能,专注于金融市场的分析,并辅以证券行情的查看。
1.3.1竞品简介
华尔街见闻:
华尔街见闻于2014年2月份上线,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金融资讯、数据、策略、和交易服务,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更好地做好投资决策。
内容团队来自于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财新传媒、《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知名财经媒体。
财联社于2015年3月上线,专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电报式快讯报道,为A股投资者提供&快速、专业、精准&的信息服务。
团队成员由研究员、投资界人士及主流媒体的财经记者组成,并成立财联社资本研究中心,该中心拥有近十名专业研究员,可对资本市场进行专业分析和服务支持。
1.3.2指数趋势
从百度指数移动趋势来看,两者的趋势跟2015年年初至今的上证指数走势颇有些类似,在去年6月份时,分别是达到了两者的最高峰,之后的变动相似性也很高。
由于财联社的上线时间是比华尔街见闻晚了一年多的,并且华尔街见闻在上线之前就有运营自己独立的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因此在宣传时间上是占了不少优势的。所以整体上来看,作为两款定位很相近的应用,财联社的指数趋势一直低于华尔街见闻也是可以理解的。
1.3.3市场占比
从五大应用市场的数据可以基本判断出华尔街见闻与财联社的市场占比情况,华尔街见闻的用户约为财联社的10倍左右。
2、竞品分析
分析时间:-5.28
手机机型:乐视1S
安卓版本:5.0.2
华尔街见闻版本:4.0.5
财联社版本:3.6.0
总结:两者定位有所差别,财联社更加专注于A股市场的资讯,而华尔街见闻团队是在美国起家的,所以回国后布局也较为广泛,涵盖美国、中国、欧元区、英国等八大地区的金融市场资讯;用户方面,财联社汇集了A股投资界大部分高端用户,主要由私募、游资以及机构投资者构成,而华尔街见闻的用户则更多的是关注全世界金融市场变动的投资者;华尔街见闻起步较早,是由2010年的一个个人博客发展起来的,因此运营经验较为丰富,口碑较好,财联社作为后起之秀,在以后的定位方面也可以向华尔街见闻借鉴。
总结:两者均在核心功能快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资讯,也就是专家的入驻,持续产生优质的内容;在满足投资者阅读的前提上,添加行情及自选股信息功能,帮助投资者更好的进行决策;并且开始倡导投资者跟内容的互动,投资者之间的互动。
在快讯的广度上,华尔街见闻明显多于财联社,也正是由于专一,财联社在电报上对于A股的更新速度还是稍快于华尔街见闻的;在行情上,华尔街的内容还是更多的向国际、向全面靠拢,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投资类型的指数及商品价格等等,而财联社在A股行情上的显示及分类更加详细,符合一般证券软件的设计风格;在个股的显示上,两者对于股票的基本内容显示基本相同,但是华尔街见闻会显示个股的相关新闻、公告、研报及策略,并且K线图能够横屏显示,这点是财联社做不到的。
总结:两者在产品的功能结构设置上,逻辑都比较清晰,用户打开软件后都能很快的查看实时的快讯,阅读文章,了解行情,对自选股进行决策。
不同的是打开华尔街见闻,首页是资讯,而打开财联社则是电报,可见华尔街见闻的重点已经向自媒体方向转了,财联社依然是将电报作为自己的核心功能;但是华尔街见闻将自媒体内容又放在抽屉式导航的个人中心中,属于一个二级入口,财联社对内容的分类不如华尔街明确,但是属于一级入口的,也许是产品功能还能够支撑在一级入口展示。另外,华尔街见闻的发现模块内容较为繁杂,并且风格与其他模块有较大差异,建议优化。
2.4整体设计对比
华尔街见闻安卓客户端
底部为4个tab主导航,分别为资讯、直播、行情、发现;能够直观的提供给投资者所需要的模块。
资讯左侧有抽屉式导航,分别为首页、订阅、神评论、推送历史、内容分类等,直播与行情模块顶部有辅助导航栏,分别为直播-全球、A股、直播间;行情-自选、沪深、外汇、商品、股指、债权、股指期货。 中间为内容显示区,主要有资讯内容、直播快讯、行情列表,发现中的功能区入口,方便用户选择特色功能。
对于投资者来说,直播快讯、资讯、行情是必备的功能,华尔街见闻的布局能够很清晰地引导用户,但是左侧抽屉导航所控制的区域是资讯页面,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学习成本;发现模块中的跳板式导航显得与其他模块的列表有点冲突,建议考虑列表式导航;华尔街见闻这种底部tab导航+顶部辅助导航对于功能较为简单的软件很是实用,因此财联社也采用相同的导航方式。
华尔街见闻整体色调为蓝色,蓝色传递给投资者一种冷静思考的感觉;底部导航选中后会变为蓝色,明显又符合整体,灰色字体能够降低投资者阅读的疲劳,而红涨绿跌的行情也符合国内习惯,当然也可以修改为红跌绿涨。
总体来说,华尔街见闻色调偏文艺范儿,蓝色为主的界面与APP图标也相符合,更传递出产品团队希望投资者能够冷静思考过后进行决策。
交互简单,容易学习,并且整体操作流畅,建议有:
资讯页面与抽屉式导航的展现方式可以采用顶部辅助导航+发现中的跳板式导航;发现中的底部活动Banner太突兀,可以经过处理后显示在灰色区域;而灰色区域的导航可以跟下方的导航一起修改为列表式导航。
财联社安卓客户端
底部4个tab导航分别为电报、参考、行情、个人,清晰明了。
顶部有辅助导航栏,分别为参考-深度、内参、题材、时间轴,行情-自选、行情,设计合理,易于操作。
中间为内容显示,主要有电报、参考文章、行情显示、个人功能,简洁大方,方便用户选择。
由于财联社在内容上来说比华尔街见闻少了挺多的,所以在APP布局设计上能够做到更加简洁、合理,个人模块中的列表式导航符合整体布局,建议华尔街见闻的发现模块也采用列表式导航。
财联社整体色调为红色,传递给投资者的是一种紧张感;底部导航选中后文字会变为红色,符合整体色调,与华尔街见闻相同的是也采用灰色字体,因为目标用户是A股投资者,因此红绿涨跌是不能修改的。 总体来说,财联社给人一种紧张感,就像红头文件一样紧急,也突出了电报的迅速及重要性,强调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交互比华尔街见闻的要简单,只有简单的底部tab导航+部分顶部辅助导航栏,进入APP就是电报页面,也证明财联社的核心功能就是24小时电报;参考模块的图片多采用漫画图片,给人一种不够严谨的感觉,建议在图片的选择上多进行处理。
2.5核心模块对比
华尔街见闻直播页面
财联社电报页面
两者均以瀑布流的方式显示快讯内容,并且每条快讯只显示三行文字,点击后才会显示完整内容;对于重要的快讯,都会标记为红色字体,并且会对快讯进行相关资讯的推荐。
华尔街见闻在内容的广度上多于财联社,因此有对快讯的筛选;可以对快讯进行收藏、分享、调节字体、搜索的操作。
财联社在A股内容的深度上会优于华尔街见闻,并且可以进入快讯的详细页面,查看其它投资者的评论、发表自己的评论、收藏及分享;已经阅读过的快讯字体会变淡,给予用户良好的反馈。
2.5.2资讯分类
华尔街见闻资讯分类页面
财联社资讯分类页面
在资讯的分类上,华尔街见闻将其分为首页、订阅、神评论、推送历史以及文章所属标签,内容不止局限于文章,还包括评论,并且将自媒体直接展示供投资者订阅;财联社将分类显示在顶部的导航栏中,分类较为简单。
在资讯的显示上,华尔街见闻整体风格一致,内容统一使用列表式,用心配图,个人感觉多一些国外的图片显得整个软件都高大上起来了;而财联社在资讯的显示上就问题颇多了,首先是配图给人一种不严肃的感觉,内参的分类建议列表式展示,Icon的显示也要一致,题材方面的配图也给人一种很混乱的感觉,而时间轴完全可以使用列表式,显得简洁,并且符合整体设计风格。
华尔街见闻行情页面
财联社行情页面
按照KANO需求模型,华尔街见闻与财联社已经满足了投资者的基本型需求,即快讯与资讯的提供,而行情的查看是作为期望型需求提供给投资者的,所以投资者对于行情的需求如果被满足的好的话,用户的满意度就会增加;而被满足不够好时,则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
由于定位的不同,华尔街见闻不仅提供A股市场的行情查看,还满足了用户对外汇、商品、期货、债券等行情的信息,而财联社则专注于A股市场行情。
在A股行情的表现方面,财联社的内容更加符合A股投资者的喜好,增加了中小板指,并且有提供板块和个股的行情,而华尔街只有个股的行情。
自选股信息展示方面,财联社提供了左右滑动查看自选股主要信息,包括现价、涨跌幅、涨跌额、总手、金额、换手率、市盈率、总市值、流通市值,方便投资者查看;而华尔街见闻对于自选股列表的信息展示只有现价与涨跌百分比,并且在股票名称下方连股票代码都没有。
在个股的行情表现方面,两者都对股票的基本指标进行展示,基本内容差不多;在K线图的选择上,财联社有五日K线图,而华尔街见闻有月K线图,并且在日K线图上财联社显示10个月的走势,华尔街见闻显示9个月的走势,虽然说两者看得都不太清楚,但是华尔街见闻提供了横屏查看日K线图的功能;并且华尔街见闻提供了个股的相关新闻、公告、研报、策略。
2.6特色功能
华尔街见闻视频直播间页面
华尔街见闻直播间第一期内容从日开始,主题为嘉宾的分享&&我和金融圈不得不说的故事。之后的内容涉及到国内外大事件的直播,最近则是对weex外汇精英赛进行分享直播。
用户在直播间观看直播时可以跟主持人进行互动,并且可以重播直播视频。华尔街见闻视频直播内容较为繁杂,从最初的嘉宾分享、金融大事件直播,到现在直播华尔街见闻自己举办的赛事作为小白学堂,定位却不是很清晰。
2.7盈利方式
以资讯为核心功能的应用类似于自媒体,他们所拥有的就是流量很多,但是变现的方式比较单一,最常见的盈利方式就是导流与打赏。
华尔街见闻在APP上有向黄金头条导流的一个链接,网页端还多了往选股宝的导流。
而财联社还没有明显的盈利方式,无论是手机端还是网页端,只有内容。不过财联社有一个专家认证,用户可以申请财联社V认证,目的是获得更加高端的用户;另一个是蜂网付费专家认证,让蜂网认证专家分享自己多年的行业经验,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总体来看,华尔街利用自己丰富的流量已经开始往盈利方向考虑了,而财联社还在宣传专家入驻,目的也是利用优质内容增加自己的流量,进一步考虑变现的可能。
3、总结建议
华尔街见闻与财联社这两个金融资讯平台就像无数的自媒体一样,用优质内容吸引了大批的用户,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变现。用户讨厌自媒体跟商业挂钩,而公司要持续的运营下去必然要涉及商业,下面我简单从商业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对于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可以进行总结,资讯平台不妨像ONE一个一样,设立自己的杂志或者图书品牌,将一段时间的精选优质内容整理出来,做成纸质版本,销售给用户。
对于海量的用户,用户总是希望获得更多优质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用户导入其他有着优质内容的产品,共享用户,流量越多,之后在考虑变现的时候就会变得简单了。
对于优秀的自媒体,根据互惠的原理,用户在阅读完优质内容后,是会对内容的创作者心存感激的,不如将用户的这份感激转变为金钱打赏给作者,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并且促进自媒体持续不断地产出优质内容。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阅览,望指正 批评。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一个分析,与我交流,谢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捷信金融ap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