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破,中国房市泡沫沫还会远吗

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破,房市泡沫还会远吗?
A股自从有了熔断机制以来,那真是绿油油的堪比JRS头顶。所谓牛市的传说不攻自破,那些鼓吹虚拟经济的可以醒醒了。总所周知,股市或者说金融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催化剂。然而在神奇的天朝好像并非如此,去年经济低迷是肯定的现象然而股市却迎来一波大牛市……因为国家鼓励嘛。当达到5000点时,一片欢腾,各路专家纷纷表示10000点已在眼前。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6月份股灾屁民大亏。进入2016年来,国家启用熔断机制,那股市真是不用动脑筋的只管送钱,今天更是创下15分钟收盘的历史记录。。。可见,不重视实体经济,一味投机只会最终走向灭亡。。这些年来对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个人觉得是高房价,房价沫已是人所共知,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ZF需要房产所以都不顾一切往里面冲。这和5000点时觉得ZF需要股市有什么区别?股灾的事告诉我们,泡沫破灭时有时并非国家不让就可以的。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穿,房市的泡沫还会远吗?PS:泡沫破灭并不一定是要降价,但是如果房价只涨不跌不就跟3月份大牛市一样,资本全部涌入?这样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绝对是非常不利的。地方政府靠卖地维持,但是明白的人都明白这无非是在透资未来而已,中国不可能一直靠卖地发展。唯有软着陆对国家对人民都好。
[&此帖被酱油铁匠铺在 15:42修改&]
引用1楼 @ 发表的:
是泡沫就迟早要破的
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能今年,可能10年以后,谁说的准呢?
越拖得久,破起来越惨烈
要是一百年以后才破裂,那不是超级惨烈?哇咔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9人参加团购49.00元&79.00元
541人参加团购229.00元&299.00元
207人参加团购275.00元&499.00元
549人参加团购98.00元&599.00元
210人参加团购44.00元&70.00元
59人参加团购49.90元&89.00元
179人参加团购139.00元&209.00元
1814人参加团购799.00元&1399.00元
237人参加团购349.00元&549.00元
96人参加团购229.00元&399.00元
815人参加团购79.00元&249.00元
80人参加团购59.00元&178.00元股市和楼市,两者之间到底哪个泡沫更大?
曾经有人提了一个号称“难倒爱因斯坦”的问题:说中国的企业每年盈利的平均数,甚至还不够在北京买一套房子;然而,中国的上市公司股票,卖出1%的股份就可以买好几套房。求解:到底是中国的股市泡沫大,还是楼市泡沫大?
很显然,人们对股市泡沫更包容,更能视而不见,因为股票最小交易单位仅为100股,只要几千元本钱就能炒股,也就是说,炒股没有门槛,任何成年人都可以参与炒股,不管股价如何上涨,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相反,楼市最小交易单位为一套房,至少需要数十万才能参与投资,投资者准入门槛较高,只有中高收入者,或手中持有足够钞票的人,才能买房或囤房。不过,一旦房价大幅上涨,则可能让许多收入不足的人失去购房能力,或被迫退出这一市场,因此,房价上涨要远比股价上涨敏感、闹心。
众所周知,衡量市场泡沫与投机程度,主要指标有市盈率、换手率、申购中签率等。其中,市盈率是最客观的泡沫检测指标。所谓股市的市盈率,是指股价与每股收益之比值;所谓楼市的市盈率,则是房价与每个家庭的年收入之比值。
事实上,我国股市泡沫已远超“北上广”。中国股市不仅市盈率畸高、换手率奇高,而且新股申购中签率极低。
国内资产定价早已进入结构性行情,调控的目标并不是通过挤压存量估值来刺破资产泡沫,而是通过错峰式调控,人为地维持甚至延长繁荣。
雄安“新区”一公布,炒房者便蜂拥而入。除了楼市,股市也是一样。多年以来,中国股民早已习惯于“打新股”,认为这是散户避免被人鱼肉的唯一途径。
一边是股市抽奖式申购新股,一边是楼市连夜排队买新房,本来是市场供应的“新资产”,投资者却像争上“末班车”,发疯地抢购新股、新房。
为何有这种怪现象?答案是,无论股市,还是楼市,国内资产定价早已进入结构性行情,许多调控措施并不是通过挤压存量估值,来刺破资产泡沫,而是通过错峰式调控,人为地维持甚至延长繁荣。
这不,A股次新股炒作刚刚歇息,雄安新区新概念又在股市楼市升空。“炒新不败”反复出现,让中国的投机者形成了限购综合征——越是限购新政出台之处,越有反射式抢购潮出现。
4月5日,河北雄安,从空中俯瞰位于白洋淀内的东田庄村。
楼市、股市皆是结构牛市
今年以来,约40个城市先后出台逾120次楼市调控举措,“卖房炒股”喊声又现。买股买房谁更赚钱?中国不是美国。
美国股神巴菲特在1971年有两项得意投资。一是以1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加州拉古纳海滩的度假别墅。该别墅最近挂牌出售,总价为1100万美元。二是贷款120万美元,买了3000股伯克希尔股票,现在市值约为7.5亿美元。巴菲特长期买股收益是买楼的8.5倍。
显然,以演绎复利奇迹的巴菲特,来论证炒股买楼谁更赚钱,容易掉进以偏概全的代表性偏差。尤其是在“全球资产荒+央行狂印钞”的大背景下,结构性行情成为新常态,多数资产价格仍在通缩期,只有站在风口才能享受泡沫式估值。
在中国,卖房炒股早已沦落为“史上最败家行为”。以沪综指2007年10月的峰值6124点为基点来计算,近10年之后,沪综指仍在3200点关口徘徊,只有以前的一半。
但楼市就不一样了,全国商品住宅售价由2007年10月均价的每平方米3762元,增至2017年2月份的7332元。股市腰斩,楼市翻倍,这种叠加效应等于是,那些在6100点附近卖房买股的人,承受了二度腰斩的指数损失。
但股市和楼市并非都是一片红或者一片绿,好和坏都是结构性的。比如,你在2007年10月峰值买入中小板综指(代码399101,当月最高位5741点),以最新收盘价计算的收益仍是翻番;如在2015年6月的峰值18438点出手,收益是2.2倍,这并不比买房差。
同样,楼市一样是冰火九重天。温州和鄂尔多斯楼市崩盘,令民间炒房团突然崩溃,这是楼市绩差城市的代表。同样是城镇家庭可支配年收入逾十万的城市,住宅价格仍迥异。
这种结构性现象还在延续。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深圳和绍兴2016年城镇家庭可支配年收入分别是100333元和105731元,当年住宅新房每平方米价格分别是55040元和8338元,如果悉数用来买90平方米住房,单一家庭分别需要49年和7年。
可以看出,深圳房价估值领先其他城市,这其中难逃资本操纵的魅影。说白了,或是炒家集中力量拉抬一线城市房价,从而带动二三线补涨。
从去年起,上市公司卖房保壳现象开始吸引眼球。诸如“上市公司卖9年机床亏1500万, 卖12套房赚2千万”,诉的苦是做实业不如炒楼。
但另一方面,企业的股票依然很贵。因此,看似更尖锐的诘问是:“近半上市公司利润不够买京沪深一套豪宅,但卖掉1%的股份就可以买几套了。请论证:A股和中国楼市,哪个泡沫更大?”这是网络段子,却是现实的写照。
总之,在国内无论是A股还是楼市,均已进入结构性行情,整体估值不低,局部泡沫堪称全球最贵,为卖而买的庞氏投机随处可见。可以想象,如果媒体一再传播北上深天价学区房的神话,极易将代表性偏差诱导成流行性偏见,引发群体癫狂式投机,最终酿成世纪大泡沫。
楼市防风险并非刺破泡沫
去杠杆、防风险,是当下股市和楼市的主基调,只是侧重点不同——A股市场长期是牛短熊长,目前处于后股灾时期,坚持“双防”导向,既防井喷式上涨,又防断崖式下跌,主基调是慢牛论。
全国楼市则是一线城市狂牛,多数城市慢熊,调控方式是因城施策防疯涨,去库存为实,挤泡沫为虚。
股市去泡沫从2015年年中已开始施行,并引发股灾3.0版,至今仍未摆脱熊市阴霾。楼市调控则是渐进式加压,从去年底中央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到近期各地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似乎预示新一轮量缩价滞的调整期已到来。
可是,月初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一出,炒房客云集雄安新区和周边城市,周三A股房地产板块大涨2.54%,这预示着房价必涨预期或将延续。
相比楼市调控的频繁回摆,股市调控目标导向清晰,政策叠加效果显著。究其原因,深沪股市实行直接持股制度,交易系统是封闭且透明,再加上大数据监控,能实施“看穿式”监管。证监会日前对多伦股份董事长鲜言开出34.7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皆因证据在握。同时,新股供给全市场一盘棋。
此外,监管层可根据市场景气度定IPO发行节奏,实行有效的错峰和调峰调节。典型例证是2015年年中,监管层开始实施股市去杠杆举措,严打场外配资以逼退热钱,拟推注册制来增加新股供给。
由于去杠杆为行政限期执行,直接导致存量配资合约悉数作废,结果是很多大户爆仓,财富一夜归零。深沪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余额由日的3.49万亿元,直接跌至上月24日的1.29万亿元,人气仍在冰点期。
相比之下,房地产市场目前仍是地权、房权分置,包括宅基地房的小产权房尚未合法流通,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拍卖价格悬殊。且无全国统一的信息披露、交易和监管平台,并未实现全网封闭式和看穿式监管。各地楼市监管各自为阵,为GDP增长保地产投资争抢客源的事常有发生。
从国家层面看,如要保证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戳破泡沫并不容易。近十多年来,楼市调控“十调九空”,主因是地方政府在刺破房价泡沫和防范经济硬着陆之间,选择了稳增长。每逢楼市库存大到崩溃边缘,必有救市政策挽狂澜于既倒。
事实上,中国楼市亦有泡沫破灭的先例。上世纪90年代,海南、北海楼市上演了楼价自高位跌去九成多的悲歌,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
当时宏观调控一刀切的背景,是为降通胀,不惜让经济速冻和银行坏账暴增。因为,1993年1月,中国CPI同比增幅开始进入双位数,次年10月更是高达27.7%。
于是,在1993年7月,央行将一年期存款由9.18%提升至10.98%,一年期贷款利率由9.36%提高至10.98%,一年期存贷款利差为零,银行不得不承受政策性亏损。再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从年进入通缩期,并发生微型版资产负债表式衰退。
可以看出,央行急速且连续的加息,是主动刺破楼市泡沫的大杀器。相反,低息环境一定是泡沫膨胀的推动剂。
中国央行最新一轮降息周期始于日,当日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和贷款利率分别降低25和24个基点,分别降至3.25%和6.56%,此后持续下调,至今两者利率分别为1.5%和4.35%。
另外,经济长期高成长、人口红利和城镇化等都是楼市泡沫吹大的理由,直接原因却是过度的信用扩张。中国信贷余额从2007年底的26.17万亿元,上升至去年底的106.6万亿元,其中个人房贷占比已接近18%。
数据显示,个人房贷余额从2012年底的8.1万亿元,上升至去年年底的19.14万亿元,4年增长9.34万亿,增幅达136%。
限购难逆转存量资产估值
在中国资产价格的结构性牛市中,新股不败现象,和一线城市北上深的房价一起,吹出天价股票和楼盘的财富神话。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为典型的增量改革,几乎是三年一大改,数月一小改,却改不掉A股“逢新必炒,久炒必糊”的痼疾。
市场参与者都很清楚,任何改革都得兼顾三大诉求,即稳定(不动存量则改革阻力最小)、发展(增量改革带来活力)和市场可承受力(受损方让渡利益要有底线)。因此,新股改革一晃逾20年,最终着眼点仍是融资功能的最大化,二级市场盈利功能逐渐边缘化。
IPO限价限量发行,未能阻止次新股泡沫化,楼市也大同小异,住房限购限贷同样难以治泡沫之本。不动存量,缓减杠杆,是当下楼市调控的最大特色。一旦辖区楼市库存出现危及经济的信号,诸多救市政策又迅速出炉,房价又可合法启动新一轮上涨。
种种迹象显示,本轮楼市调控由地方主导,因城施策。由于限购政策多数是阶段性的供给调峰(如北京开始督促已拿地未开工和已开工未销售的房源上市)和需求错峰(交社保期限延长可将购房需求延后)安排,只是分流消费、延迟消费或者抬高交易成本,并未逆转上涨预期和牛市趋势,从而中断甚至封杀炒房暴利和热钱加码的循环扩张。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无论是贷款资格限制、户籍歧视,抑或套数限制,限购令都会带来一个结果:增加交易的成本。此外,另一个主要的漏洞是,政策制订者未必掌握特供市场有效需求规模的大小,最终影响调控的效果。
在楼市股市即将蛰伏之时,又有人将炒房的眼光盯上了雄安新区概念。网络戏言,“房价从8千元1平米,涨到3万元1平米,最快要多久?”答案是“6小时”。
此外,A股雄安概念也纷纷涨停,比价效应令铁公基板块重新崛起。雄安楼市因严管而有价无市,这并不妨碍周边县市房价大涨。可以不劳而获的地租红利,仍是国人积攒财富的最快途径。
事实上,无论是新股上市的制度红利,还是热门城市的地租红利,都隐含政策托底的信用背书。如果说新股中签大赚,是推销新股发挥股市融资功能的不二法宝;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何尝不是抬高政府卖地收入,从而让投资和负债拉动式经济增长模式得以延续?
楼市直接牵涉到逾50个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泡沫虽大,奈何尾大不掉。阻力最小的宏观政策,无疑是货币财政政策继续加杠杆,以“稳中求进”的方式谋发展,为改革争取时间。
伴随而来的风险则是人为延长繁荣的时间越长,经济泡沫可能越大,破灭时代价可能更高。正如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所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买来的时间如果浪费掉,政策空间会越来越小,最终需要在紧货币紧财政的条件下进行改革,阵痛会更加剧烈”。
据某机构统计2165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发现有超过15%的公司一年利润低于1500万元,还买不起一套北京的房子。10年前,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全年净利润不足1500万元,多数投资者并不会有太多想法。毕竟,100万在当时北上广深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轻松买一套房子。而今天的1000万,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真的都不算钱。尽管普通投资者对此仍需仰视,但看到连代表中国最优秀公司的上市公司们,一年的净利润都买不来一套像样的住房,市场的怨气还是沸腾了。
按理说,上市公司难做,退出者应该变多才对。但今天的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好多公司卖掉股票买房产,一来一去,竟然赚了一笔慢钱。过去和一位在北京五道口某互联网公司的朋友聊天。说哪家公司经营有远见,最后归结到一点,还是张朝阳聪明,当年豪气地买了一栋大厦,这些年光靠地价增值企业就不会垮了。话虽如此,可现如今那些年利润不够买一套北京房产的公司,又从什么地方去筹钱进入暴利的地产领域呢?有人说,有钱人的操作手法是把房抵押了然后进入股市,赚了钱再把股市里的钱都拿出来投资房产。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重大的利空消息。这也是为什么A股总是在坑爹。实体经济不行,靠国家队拉动提升,但撑不了多久市场规律就会奏效,热钱会再次逃向楼市。市场好的时候,唱多归唱多,但谁也不傻啊,都懂得个未雨绸缪的道理。不过,今天与A股的疲软情况有所不同,新三板的势头最近却是越来越猛。不少公司最近受到投资者热捧,股价上涨的很快。尽管2015年至今,新三板行情大起大落,但本次不少上榜公司或在二级市场上,或在定增市场上获得了投资者的极大认同,一些公司更是通过资产重组改头换面。
据报道,随着新三板分层方案的落地,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有意加入到布局新三板企业的行列。据上证报资讯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16年以来已有约40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其拟参控股新三板企业。很多涌入投资的A股公司,在谈到投资新三板的理由时,给出了“符合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未来战略布局”、“产业契合度”等等原因,乍一听很高大上很专业,细一想还是一些虚头巴脑的概念。
目前完成收购或拟收购新三板企业的上市公司有29家,其中涉及新三板“标的”企业30家。其中,有24家上市公司在公布收购预案后的30个交易日内股价实现上涨,18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增长均达10亿元以上。据说,某新三板公司股票在日收盘价格为21.25元/股,当天的总市值为151.56亿元,之后迅速被神秘资金力量拉了7个涨停板,一个星期之后股价达到42.45元,市值接近翻番达到295.41亿元。
这种令人感到恐怖的增长势头似乎让人看到了当年牛市时期的A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以并购方式扩大产业规模或实施战略转型,让其成为了此次新三板分层的受益者。据统计,目前有102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创新层公司股份,持股市值超百亿元。
有人说,新三板就是中国的大蓝海,就是中国版本的纳斯达克。从券商纷纷支持参与、A股大公司热钱投资不断这一点上来看吗,确实是财富潜力无限。不过,我们也很悲哀地看到现在新的泡沫已经开始泛起,只要“卖出1%的股份就可以买北京好几套房”的事实依然存在,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股市的利好只会是短线。
但这又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股市泡沫磨灭了,我们还有楼市的刚性泡沫撑着。只要豪强资本玩家的规则和玩法不变,投资者早已习惯的游戏规则也不会改变,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资产泡沫之间来回腾挪,将暴富与破产的一线之隔,寄托于那稍纵即逝的时机。一句话:依然是在赌。
木辰认为其实,在A股市场,无论是旧股,还是新股,它们的估值普遍严重偏高,大多都是泡沫累累的,许多股票已失去投资价值,唯有几十只超级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是明显偏低的。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股市的泡沫远远大于房地产或楼市!在中国股市,散户“炒股”之所以亏损,因为他们不是做投资,而是热衷于短炒赌博。
中国人不差钱、中国市场不差价,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人有钱任性,但有钱也心慌。这种“慌”是找不到更好的保值增值办法的心发慌。此外,企业有“钱荒”,投资者也有“资产荒”。因此,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改革,任重道远!
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带来帮助。对投资(原油、白银、天然气等)感兴趣却无从下手的或者你久在投资市场苦战不胜,我们可以促膝一谈,笔者:木辰点金 金牌指导(微信:mcdj2222),每一个机会都是你成功的开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破,房市泡沫还会远吗?
A股自从有了熔断机制以来,那真是绿油油的堪比JRS头顶。所谓牛市的传说不攻自破,那些鼓吹虚拟经济的可以醒醒了。总所周知,股市或者说金融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催化剂。然而在神奇的天朝好像并非如此,去年经济低迷是肯定的现象然而股市却迎来一波大牛市……因为国家鼓励嘛。当达到5000点时,一片欢腾,各路专家纷纷表示10000点已在眼前。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6月份股灾屁民大亏。进入2016年来,国家启用熔断机制,那股市真是不用动脑筋的只管送钱,今天更是创下15分钟收盘的历史记录。。。可见,不重视实体经济,一味投机只会最终走向灭亡。。这些年来对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个人觉得是高房价,房价沫已是人所共知,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ZF需要房产所以都不顾一切往里面冲。这和5000点时觉得ZF需要股市有什么区别?股灾的事告诉我们,泡沫破灭时有时并非国家不让就可以的。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穿,房市的泡沫还会远吗?PS:泡沫破灭并不一定是要降价,但是如果房价只涨不跌不就跟3月份大牛市一样,资本全部涌入?这样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绝对是非常不利的。地方政府靠卖地维持,但是明白的人都明白这无非是在透资未来而已,中国不可能一直靠卖地发展。唯有软着陆对国家对人民都好。
[&此帖被酱油铁匠铺在 15:42修改&]
房价大跌了
中国经济肯定就崩盘了。所以,不可能跌的,一线城市还会上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9人参加团购49.00元&79.00元
541人参加团购229.00元&299.00元
207人参加团购275.00元&499.00元
549人参加团购98.00元&599.00元
210人参加团购44.00元&70.00元
59人参加团购49.90元&89.00元
179人参加团购139.00元&209.00元
1814人参加团购799.00元&1399.00元
237人参加团购349.00元&549.00元
96人参加团购229.00元&399.00元
815人参加团购79.00元&249.00元
80人参加团购59.00元&178.00元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破,房市泡沫还会远吗?
A股自从有了熔断机制以来,那真是绿油油的堪比JRS头顶。所谓牛市的传说不攻自破,那些鼓吹虚拟经济的可以醒醒了。总所周知,股市或者说金融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催化剂。然而在神奇的天朝好像并非如此,去年经济低迷是肯定的现象然而股市却迎来一波大牛市……因为国家鼓励嘛。当达到5000点时,一片欢腾,各路专家纷纷表示10000点已在眼前。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6月份股灾屁民大亏。进入2016年来,国家启用熔断机制,那股市真是不用动脑筋的只管送钱,今天更是创下15分钟收盘的历史记录。。。可见,不重视实体经济,一味投机只会最终走向灭亡。。这些年来对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个人觉得是高房价,房价沫已是人所共知,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ZF需要房产所以都不顾一切往里面冲。这和5000点时觉得ZF需要股市有什么区别?股灾的事告诉我们,泡沫破灭时有时并非国家不让就可以的。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穿,房市的泡沫还会远吗?PS:泡沫破灭并不一定是要降价,但是如果房价只涨不跌不就跟3月份大牛市一样,资本全部涌入?这样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绝对是非常不利的。地方政府靠卖地维持,但是明白的人都明白这无非是在透资未来而已,中国不可能一直靠卖地发展。唯有软着陆对国家对人民都好。
[&此帖被酱油铁匠铺在 15:42修改&]
引用5楼 @ 发表的: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基本不可能大跌
二线看地方,二线城市这么多。说实话有一半不迭就不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9人参加团购49.00元&79.00元
541人参加团购229.00元&299.00元
207人参加团购275.00元&499.00元
549人参加团购98.00元&599.00元
210人参加团购44.00元&70.00元
59人参加团购49.90元&89.00元
179人参加团购139.00元&209.00元
1814人参加团购799.00元&1399.00元
237人参加团购349.00元&549.00元
96人参加团购229.00元&399.00元
815人参加团购79.00元&249.00元
80人参加团购59.00元&178.00元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破,房市泡沫还会远吗?
A股自从有了熔断机制以来,那真是绿油油的堪比JRS头顶。所谓牛市的传说不攻自破,那些鼓吹虚拟经济的可以醒醒了。总所周知,股市或者说金融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催化剂。然而在神奇的天朝好像并非如此,去年经济低迷是肯定的现象然而股市却迎来一波大牛市……因为国家鼓励嘛。当达到5000点时,一片欢腾,各路专家纷纷表示10000点已在眼前。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6月份股灾屁民大亏。进入2016年来,国家启用熔断机制,那股市真是不用动脑筋的只管送钱,今天更是创下15分钟收盘的历史记录。。。可见,不重视实体经济,一味投机只会最终走向灭亡。。这些年来对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个人觉得是高房价,房价沫已是人所共知,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ZF需要房产所以都不顾一切往里面冲。这和5000点时觉得ZF需要股市有什么区别?股灾的事告诉我们,泡沫破灭时有时并非国家不让就可以的。股市的泡沫已然被戳穿,房市的泡沫还会远吗?PS:泡沫破灭并不一定是要降价,但是如果房价只涨不跌不就跟3月份大牛市一样,资本全部涌入?这样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绝对是非常不利的。地方政府靠卖地维持,但是明白的人都明白这无非是在透资未来而已,中国不可能一直靠卖地发展。唯有软着陆对国家对人民都好。
[&此帖被酱油铁匠铺在 15:42修改&]
引用1楼 @ 发表的:
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基本不可能大跌
岂止是不会跌,肯定还得涨
引用280楼 @ 发表的:
有十万一平的?
十五万一平的都有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9人参加团购49.00元&79.00元
541人参加团购229.00元&299.00元
207人参加团购275.00元&499.00元
549人参加团购98.00元&599.00元
210人参加团购44.00元&70.00元
59人参加团购49.90元&89.00元
179人参加团购139.00元&209.00元
1814人参加团购799.00元&1399.00元
237人参加团购349.00元&549.00元
96人参加团购229.00元&399.00元
815人参加团购79.00元&249.00元
80人参加团购59.00元&178.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91年日本房市大泡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