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银子相当于GDP相当于多少美元

一算吓一跳——北宋的人均GDP估计达2280美元       我国古代的人均GDP峰值无疑是北宋时达到的。   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     时的税率约为1/15,且农民不像现在有额外负担。并且也没有户籍制,想做生意就可以进城。商业尤为发达,司马光曾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接着丝袜”     由于其他赋税不多,那么GDP差不多是152*15=2280亿美元。当时北宋的人口差不多一亿,因此也可以有2280美元的人均GDP。其实,换算美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为黄金的开采量有了极大的增长,所以,应该比2280美元高得多!     不知是否算错,毕竟这数字比今天还高!!!   望大牛指教   ——附转一篇——   铁的事实:大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封建王朝!!!(转贴)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77)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著名的财迷皇帝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了。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          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          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这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再发这样的感慨吧!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世界第一强
  没有这么算的,要按购买力算。
  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   ——————————————————————————————  问题在于,那时候的一两,可不等于现在的一两。旧制一两,约等于31.25g。  而且现在的金银比价和当时也不一样。应该按实际购买力推算。
  楼主“1两=50克”的说法有点问题,古代以16两为1斤,按现在的“1斤=500克”的算法,古代的1两=50*10/16克,也就30克多一点
  站在大历史的高度看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  站在大历史的高度看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    最近央视一部电视剧《施琅大将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诸多纷争,一部份政府上层人士认为,施琅是征服台湾、统一国家的民族英雄,而大部份的知识份子和普通人民群众普遍认为,施琅投靠满清女真贵族,叛卖祖国,屠杀自己的同胞,是不折不扣的汉奸和民族罪人。政府官员对这种意见反驳说,现在满族和汉族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明清的战争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改朝换代的战争,不存在汉奸的问题,恰恰相反,施琅还应当是民族英雄。    笔者以为,明清更迭之际,到底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侵略反侵略战争,还是一个国家内部改朝换代的战争,双方存在争议,我们可以姑且不论。我们单单比较一下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看一看两个时代哪一个更先进、更文明,哪一个时代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个指标用来评判两个朝代的优劣,应该是任何一方都没有异议的吧。  按目前历史学的公论,明朝末期是一个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时代,在采矿、纺织、瓷器等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具有近代企业特征的作坊工场,并且还出现市民阶级争取政治权利的织工暴动,同时在明代倭乱之后,明朝开启海禁,海外贸易也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很多很强大的海商集团,与荷兰、日本、菲律宾、英国都建立了贸易关系(中国历史上的白银储备,80%来源于这一阶段海外贸易得来得美洲白银),在思想上,明末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午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潮的知识分子,以及徐霞客、宋应星、李时珍等科学家,印刷书籍开始普及,市民社会和市民文化开始形成,同时明朝后期的君权受到很大抑制,出现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制衡格局,发展下去必然会引出个类似英国的大宪章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朝中后期完全可以与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方相比,处在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的当口。而到了清朝,海禁、思想上的文字狱、政治上的绝对君权、经济上的残破衰败,打击工商业,一下子把中国社会又拉回到了奴隶社会刚刚解体的女真社会的发展水平,整个社会进程被拉后了上千年,从此中国被西方文明拉开越来越远,成为了真正的野蛮人。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满清女真鞑靼对中原的征服,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社会的一次大倒退,这种征服,损害到了包括女真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即使按部份政府官员的说法,女真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因此中原地区人民(不仅仅是汉族)反抗女真鞑靼征服的斗争,就不仅仅是保卫中原汉族政权的斗争,而在更高的程度上,是中华民族进步势力与倒退势力的斗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民族的英雄,如袁崇焕、如史可法、如郑成功、如李定国,不仅仅是汉民族的英雄,更是全体中华民族的英雄,而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福临、玄烨之流,则是全体中华民族的罪人,至于汉民族的叛徒,比如洪承畴、比如吴三桂、比如施琅,更是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双重罪人。    以汉民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在探索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业资本主义社会自主转型的道路上,曾经有两次机会,一次是在北宋末年之后出现的近代资本主义萌芽,这次机会夭折于蒙古征服,一直到明代中晚期,经济社会发展让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二次转型的机遇,这一次机遇,被女真鞑靼征服所破坏,直到女真统治被推翻,中国建立起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族的近代化进程才重新开始,最后到80年代中后期在部份领土上建立了真正现代工业化民主社会,中华民族的历史转型才告部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蒙古、女真征服者,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是否是同一个国家,也无论他们后来是否被汉族同化,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都是负面和反动的,是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对立面上的。当然,汉族不能以这个理由去敌视现在的蒙古族和满族同胞,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小弟弟当年不懂事玩火烧了房子而不承认他是我们的兄弟一样,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义务教育这些调皮的兄弟,告知他当初他的错误,更不代表他烧掉全家人的房屋就是正确的,他就是家里的英雄。    道理非常浅显,可是在上位的肉食者故意装作不懂,还不让其他人懂,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所在。  
  瞎算去吧,正税而已,可没算王安石变法后要交多少钱多少劳役,多少兵役。
  宋朝的时候黄金开采量远远小于现在的黄金。所以那时候的黄金更值钱,购买力更强。所以说宋朝的人均GDP应该远大于2280美元。
  楼上整个一胡说八道,还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纯粹是笑话。
  牛皮吹得过头就是神话了。
  作者:音乐鱼 回复日期: 22:23:58 
    宋朝的时候黄金开采量远远小于现在的黄金。所以那时候的黄金更值钱,购买力更强。所以说宋朝的人均GDP应该远大于2280美元。  =====================================================  开采少,消耗也少。那时候黄金除了代表财富还能干嘛?
  完全同意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政治最开明,社会发展程度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好的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也是世界古代社会发展的顶峰。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鼓励工商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工商收入超过农业收入的朝代,是全世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宋代号称“近世”,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中国将是全球第一个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    可惜,这一切都随着蒙古的屠杀而消失。
  看看北宋的版图吧,把中国最好的土地都划出来了,能不富吗?
  太吹了吧,毕竟宋朝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经济主要来源还是农业。    我国现在人均GDP也才1500美元呢。
  要顶~!
  购买力好象不能这样计算的吧,这是凌云雕龙以前贴过的一个粮价表,似乎可以说明点问题:      粮价小比            ==============================    时间          米每斗价格    米每石价格(注)    ==============================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   3钱       0.03两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   400钱      4两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   100钱      1两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  15钱       0.15两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200钱      2两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7000钱      70两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1000钱      10两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   1000钱      10两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   150钱       1.5两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   150钱       1.5两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2钱        0.02两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   30000钱      300两    ==============================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   10钱(注:粟麦)  0.1两    宋仁宗致和二年(1055)   1250钱      12.5两    宋理宗喜熙四年(1240)   1000钱      10两        时间                    米每石价格    ==============================    明英宗正统二年(1436)            0.25两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9)            1.4两    明神宗万历时                0.7-1两    明崇祯十四年(1641)             3.6两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2-3两    ==============================    清顺治十四年(1657)             0.6-0.7两    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            2.6-2.75两    清仁宗嘉庆时                2两(丰年)                          3两(歉年)                          4两(荒年)    ==============================    注:若以一石为十斗计算,一两银为一贯钱(即一千钱),故换算每斗米若干钱为每石米若干银两。  
  姑且不论这种GDP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就用楼主的计算方式,楼主似乎没有解释两个问题:  1、即使按楼主的算法,北宋时人均GDP达到2280美元,但消费品有多少,如果供过于求,物价当然会便宜,但如果供少于求,那有再多的钱,也会只能是出现类似于通货膨胀的情况,简单来说,物价相对于收入来说是偏高的,那就算有再高的GDP,也不能保证丰衣足食;  2、这个人均GDP也只是数学上的,那实际上是否真的每一个人都能占有这些资源呢?贫富之间的差距是多大?当社会财富的大部分都集中到少数人手上时,所谓人均GDP都是表面的繁华,并不能使多数人受惠。
  个人认为普通民众顶多就温饱和小康之间.和现今差不多  --------------  发自UCWEB手机浏览器
  在那些反宋的人拍你之前,我先派了你,免得落人口实。  计算GDP主要是根据物价指数,当然当时的消费品和现在已经多有不同,但是还是可以比较粮食和布帛的物价,因为这两种最关系国计民生最能体现百姓生活的产品的物价可以确切反映当时的百姓生活水平。你这里用黄金价格比较是没有一点比较性的,因为黄金的价格主要受当时黄金拥有量和黄金的需求量影响,以此计算GDP没有任何价值。不要把这种东西拿出来,这会给人家共计送的炮弹的
  我也吓一跳  有这样算的么????????
  风中梦想列出的粮食价格也毫无意义,因为随着白银数量及需求的变化及各朝的钱的不同,使得白银或者钱本身的价值变化很大,上面的价格就没法反映当时真正的生活水平。    比如上面列出的顺治朝嘉庆朝的物价水平,严格的来说当时的民生和国家收入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通过白银的价格却显示出物价高了四倍,我想大概主要是因为当时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增多,白银实际价格下降的原因。
  PS:在明清之前,白银并不是流通的主要货币,随着白银量的增加使得其在商品买卖中作为货币的方便性增加,在明清时白银作为主要的货币大量流通。
  “弱宋”仅凭一个“弱”字其他都没用,再多的财富都是给人抢的
  两次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机会都被女真人搅和了,宋朝一次,明朝一次。
  反正现在百姓的日子也一般般啦,享受先进科技的还只是少部分达官要人.
  1亿6000万贯,呵呵,这个数字后面的单位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贯”    國朝混一之初 天下歲入緡錢千六百餘萬 太宗皇帝以為極盛 兩倍唐室矣
天禧之末 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餘萬緡
嘉祐閒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餘萬緡 其後月增歲廣
至熙豐閒合苗役易稅等錢 所入乃至六千餘萬
元祐之初除其苛急 歲入尚四千八百餘萬-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明代那个几百万两的是商税收入,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间岁入商税四百八十万两,作为税收主体的两税岁入则一般都是两千至两千四百万石之间(比之明初全盛时的三千二百万至三千四百万石已经有很大的退步了),一条鞭法以前两税都是以实物形式交纳的,自然不会有几千万几千万的白银跑出来。比较宋明时还需要看到两者税收的税率不同,比如隆庆开关后海外贸易总额达到数千万两,但是每年的关税不过四到五万两    最后,个人对风中贴的那个价格表也有点疑问,不知道典出何处。别朝的不清楚,明朝的那些估计不是市场价格,正统元年定下一石米换0.25两银是为了储备太仓的金花银,而且也只有直隶、苏浙等几个省份的四百万石税粮是以这个价格统购的,本色折价一直是波动的,洪武八年定下本色税粮一石折银一两,到了洪武二十一年又定下本色四石折银一两,英宗初年的价格就是根据这个来定的;清代漕运粮则也远远不止这个价格,胡林翼确定漕运粮价格前各地私自折价很严重,最高甚至有地方出到二十两一石的,胡林翼定下漕运粮价格以后各地一般都是二至四两,山东比较高,出到六两,减去其中的运费和消耗,胡林翼之前清代漕运粮价格怎么都不会那么低    记得以前和2000兄大致算过一个明宋岁入,有兴趣的筒子可以去搜索一下看看
  宋朝经济发达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历史总是充满变数,一个民族也需要运气
  作者:不沾衣 回复日期: 09:20:37 
    风中梦想列出的粮食价格也毫无意义,因为随着白银数量及需求的变化及各朝的钱的不同,使得白银或者钱本身的价值变化很大,上面的价格就没法反映当时真正的生活水平。  ————————————————————————————  只是一个参考数据,我也不认为这个数据能反映问题,最起码的,我想还要加上当时人均收入,甚至再参考当年的粮食收成状况、税收情况,才能真实反映问题。如果要真的调查普通百姓的生活,恐怕还要把贵族阶层的收入排除在外,好复杂的。  
  哈哈,不能这样算的啊
   路过刷分!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莫德尔斯基和汤普森把他们所考察的从公元930年开始的大约50年一循环的康德拉捷夫周期的最初4个周期都放在中国。”(《白银资本》获1999年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头奖。)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科学技术或技术史的任何特定问题时,总会发现宋代是主要的关键所在。”          美国历史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也说:“本书的假设是: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或公司)对私利的看法出发,会有些什么成果。”          法国学者、著名汉学家、国际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在《唐宋时代概观》中说“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日本学者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也说:“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文化方面,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口语文学也兴盛起来;印刷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发行的书籍不仅仅是儒教经典,还有历史书、诗文集等。在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发行。可以说,自古以来没有像北宋皇帝那样重视医学的。……总之,在这个文化发达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惊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至近代相比。”          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历史讲稿》明确指出:“宋代处于世界最先进的地位,对世界人类的进步贡献最大。”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评价道:“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城市勃兴,内陆河流舟楫繁密,造船业也突飞猛进。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铜钱之流通也创造了新记录,之后再未为任何朝代所打破。”        北宋被20世纪末的美国人誉为人类第二个千年的“领头羊”。        英、美、法、德、日、中都有著名学者忍不住的赞美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经说过:“如果他能够选择,他最愿意生活在中国的两个时代,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一个就是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天涯著名才女的殊心慈也曾说:“如果可以选择,我真愿意回到北宋。”  
  一提到北宋,我马上想到这个: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黄金好象现在仍然是16进制    
  宋代的社会确实不错,不过宋代似乎重文轻武,这也是为什么北有辽金,西有西夏都能75大宋的原因,宋代可以说是知识分子最想去的时代了,待遇好,据说文人上堂都不用跪的,苏东坡犯了重罪不过是流放岭南体验生活而已,放眼任何一个朝代也不可能。反而是国家政权不够强悍,以至于梁山、方腊这样的土匪出在了那个朝代
  倒掉!居然有这么算的。  啥叫“贯石匹两束围”知道不?  居然还换算成黄金。。。。。  真是没话说了。。。。
    太吹了吧,毕竟宋朝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经济主要来源还是农业。        我国现在人均GDP也才1500美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财政来源的大头是工商业。元明清才有反转过来。
  楼上的错了,宋财政的主要来源有两大块,一是正税及其附加税,就是农业税收,另一个是征榷收入,就是国家专卖的收入。
  等贵贱,均贫富
  我记得 听过一句话 说  大宋时候的 洛阳马夫的生活质量 都比 一个 欧洲的国王 要高~
  ding~~!
  作者:西城桥 回复日期: 15:04:56 
      太吹了吧,毕竟宋朝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经济主要来源还是农业。            我国现在人均GDP也才1500美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财政来源的大头是工商业。元明清才有反转过来。  =======================================================  赞同
  zhichi
  这个帖子非常好,我一个研究历史的朋友也说,宋朝是中国最好的朝代。
   我记得 听过一句话 说    大宋时候的 洛阳马夫的生活质量 都比 一个 欧洲的国王 要高~  ------------------------------------------------------------  天上牛儿飞,……
  太没劲了  --------------  发自UCWEB手机浏览器
宋的中央政府太软了,搞经济看来还真有一套
  作者:哥舒提刀 回复日期: 22:15:43 
    楼主“1两=50克”的说法有点问题,古代以16两为1斤,按现在的“1斤=500克”的算法,古代的1两=50*10/16克,也就30克多一点    ======================================    上面这位也只说对一半。旧斤一斤16两,折合约600g,不是500g。港台新马大概还有用旧斤的。至于宋代斤两,那就不好说了。    楼主居然连新旧斤两都搞不清就要开口,可笑。
  GDP高过去高过来,还是迅速亡于蒙古  飞机大炮的GDP,和青楼GDP,你要哪个?
  1、作者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作者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就是没能搞明白宋朝的统计制度,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还是以实物税赋为主,而只要对宋史有过研究的人都知道宋朝统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管是什么东西,统统加起来,得出了一个总的数字,所以在宋朝文献中凡是统计得出的没有单位的数字就是所谓的“贯匹石束”(实际上有好几十种单位)的总和。下面我们看看关于作者提到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这个数字的来源:《宋史.食货志》下一《会计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天禧末……而天下总入一亿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天禧为真宗用过的一个年号)作者好大的胆子!!!史料上根本没有单位,而我们无知者无畏的作者随手就加上了一个&惯文&这个单位。实际上,这个数字正是那个把什么东西都加起来的数字总和,也就是说这一亿多的庞大数字里面既有多少贯钱,也有多少石粮食,当然更多的是几千万束草,几千万围秸之类的东东。我们可爱的作者就是拿这个数字去与其他朝代每年的财政纯货币收入比较,好一个关公战秦琼,不知误导了多少网民。   2、宋朝每年的财政货币收入到底是多少?   所以呢,宋朝经常出现的数千万乃至过亿的壮观数字不过是一个乱七八糟东西加起来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货币收入,拿这个数字与其他朝代单纯的货币收入比较则只能是搞笑,那么宋朝每年的财政纯货币收入到底是多少呢?《宋史.食货志》下一《会计篇》正好有记载:&至道末,天下总入缗钱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至道是太宗最后一个年号),可见当时的年财政货币收入是2200万贯,以此推算最鼎盛的天禧年的财政货币收入也不会超过3000万贯。如果,按照我国古代1000钱为一贯、一贯为一两白银的惯例,那么这个数字差不多就相当于3000万两白银,要高于明朝的数字,而低于清朝鼎盛时期,不过,江某说过,这只是如果,实际上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3、宋朝时多少钱为一贯?   前面说过,古代惯例是1000钱为一贯,实际上宋朝并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下二《钱币篇》记载:&宋初,凡输官者亦用八十或八十五为百,然诸州私用则各随其俗,至有以四十八钱为百者。至是,诏所在用七十七钱为百。&从中不难发现,当时非常混乱,一些地方甚至是480钱就可为一贯,而官方最后是770钱为一贯,可见宋朝这一贯中的水分有多么大。假如按照1000钱为一贯这个惯例,宋朝财政货币收入最高年份不过是2300万贯钱而已。那这2300万贯就可以简单的等于2300万两白银吗?   4、宋朝时一贯到底等于多少白银   既然要比较,那就要把宋朝的铜钱换算为白银,虽然按一般情况,一贯钱等于一两白银,但宋朝的情况却是特殊的。根据《救蜀楮密奏》所提,当时东南银一两价为十七界会子七十五贯,折为铜钱约为三贯七百五十文足。可见近四贯铜钱才能换到一两白银。其实,自宋初以来就面临缺银的窘境,后来对辽和西夏的岁银,更是让白银的价格飞涨。而从明朝开始,随着白银增多,银价开始回落。所以,如果简单的把铜钱换算成白银,对宋朝是不公平的,但至少也可反应出2300万贯并不等于2300万两白银。   5、所以,宋朝的财政货币收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宋朝的财政货币收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面我们已经得出其最高年份实际也不过大约是2300万贯(按770钱为一贯计算,为3000万贯),而要折算成白银更是要少,基本与明朝时相当。原著作者文章的第一个谎言被拆穿了。   
  应该更高些 特别是南宋鼎盛时  而且楼主的黄金比价应该是按照现在算的  当时的金价应该更高些    中国最富就是南宋嘛
       作者:蝴蝶的弥撒 回复日期: 15:33:31 
    我记得 听过一句话 说    大宋时候的 洛阳马夫的生活质量 都比 一个 欧洲的国王 要高~  ------------------------------------------------------------  在古代欧洲,国王指的是地主,不知道这位爷知道没有??  
  记得苏轼说过:“人皆养子盼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不用用现在人YY来推测古代人的生活,如果宋朝真的那么富有,就不用从范仲淹就一只在求变法。如果宋朝真的那么富有,王安石就是白痴。
  这就是我们汉人管理国家的好处.
  时的税率约为1/15  )_  你没有用30税1,否则还要高  问题是这是农业基本税,当时徭役,兵役都是可以择算钱来交的,一个人承担的税收根本不会这么低。还有商业税要高得多,何况宋代的税收制度非常完整,而且复杂。要知道这个误差对后面计算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根本就不敢说究竟是多少,是不是先查一下资料。注明出处。
   赚得多,用得也多。    赚那么多钱,最后还是给人家掠夺掉    最后还是穷。    哪个宫殿园林比得上圆明园的????????    但是,圆明园的下场是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a9相当于骁龙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